调研报告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21:30:21

调研报告论文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1篇

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农村新技术、新品种最先尝试者和传授人;他们的收入和购买力相对较高,因此他们有能力率先接受并消费新产品,成为农村新的生活方式示范者;他们头脑灵活,善于学习,敢冒风险,敢于实践,能够用敏锐的眼光探索出致富的路子;他们吃苦耐劳、精打细算,一部分人在村里开展多种经营,给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另一部分人给村民产品的销售搭桥;他们具有经济能力并能承担一定社会责任,起到模范和引导作用。他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激活力量,通过其示范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农村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微观上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情况

当前,__县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农民群众积极接受并学习新的实用技术,农民素质得到了提高,农村也涌现出许多致富带头人。如__县__乡拖枝村的致富带头人__,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大规模种植秦艽,通过尝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寻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并带动了当地的大部分农民进行大规模种植,农民年收入少的有4000元,多的可达上万元。一部分农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通过大胆创新,以敏锐的(来源:文秘站 )目光洞察市场,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经营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在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周围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__县不断积极探索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路子。例如塔城镇柯那村委会结合上海对口帮扶整村推进项目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专业养殖项目,为了使柯那村在项目实施中能充分体现致富带头人所起的示范作用,从而达到以点代面这一现实意义。在项目实施中,安排了20万元用于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扶持资金,具体做法是选择20户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经营头脑灵活、诚实守信、具有一定养殖经验和基础的农户进行扶持,每户扶持金额1万元,做为扩大产业借垫资金,这部分被扶持的人主要经营养殖业。资金从州扶贫办上海对口帮扶农村产业发展帮扶拨付资金中支付,扶持期限限定为一年,到期后由镇人民政府和村两委组织回收,回收后继续投入扶持,作为滚动使用。镇政府和村委会与被扶持的农户签订协议书,并在群众会中进行公示。该项目的落实,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充分调动和激活了当前农村中部分有一定产业基础、想扩大生产又因资金不足而困惑的农户的积极性,产业扶持借垫资金的投入,为农村致富能手注入了活力,实现了为周边村组农户示范带动的目的,同时也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阻碍的体制机制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首先需要一定的经费,给予他们资金上的帮助和扶持,而这部分资金在使用上要合理进行分配,并及时回收,才能作为滚动使用的资金,而有些农户在经营中可能面临着市场波动的风险,收益会受影响,所以可能当年难以回收全部资金。即使收回全部资金,这部分有限的资金在滚动上的时限长,不可能达到完全普及到农户,只能选择性地给予一部分农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农民群众对培育致富带头人的意识不是很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__县的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大部分都是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水平,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对策建议

一是要抓培育,给农村致富带头人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服务。建议设立农民实用技能专项培训基金,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纳入整体培训计划。如充分利用党校、农函大、就业培训中心等主战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方法,帮助致富带头人逐步从“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不断提高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的内在素养和致富本领。同时,建议建立基地“菜单式”培训机制,建立科技人员、基地党员人才和乡土人才组成的培训资料库,依托远程教育载体,把他们掌握的技术制作成为培训“菜单”,开展“菜单式”培训,让每家每户都掌握实用技能。

二是加强组织引导,使其成为基层组织的主体。针对农村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通过考学、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农村的实际,应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在外人员回乡创业,推动__县人才由外出务工型向外出务工返乡型转变,不断拓展致富带头人领域。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有所长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引导他们成长为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农村营销大户、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2篇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状况及特征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得出,离家时间不到一个月有26人,占所调查51个样本的51.0%;离家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不到半年有11人,占21.6%;离家时间在半年以上,不到一年有2人,占3.9%;离家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到两年有6人,占11.8%;离家时间在两年以上,不到三年有3人,占5.9%;离家三年以上有3人,占5.9%。根据调查问卷及访谈我们得知,流浪儿童的临时居住地多集中在车站、桥下、建筑工地、网吧及银行等场所。这些流浪儿童在街头生活主要依靠捡垃圾(如塑料瓶、纸盒等)卖钱、乞讨、偷骗抢及打廉价工来维持生活。在我们所调查的51名流浪儿童中,14人次有过偷骗抢的经历;15人次有过抽烟喝酒的经历;12人次有过打架经历;18人次迷恋网吧、电子游戏。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特征

从以上流浪儿童基本状况看,我们可以总结出流浪儿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流浪儿童年龄大都在8~12岁和13~15岁两个年龄段,以男性流浪儿童为主,但与往相比,女性流浪儿童的比例成上升趋势。在这51名流浪儿童中8~12岁占17.6%;13~15岁占64.7%,并且此年龄段中女性相对百分比高于男性。从文化程度上看,文盲占7.8%,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44.9%,仅有2.0%完成了初中教育。从其流出地状况来看,主要来自本省,其中农村34人,占66.7%,城市10人,占19.6%。

从其离家出走流浪的时间上看,不到一个月占51.0%;离家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不到半年占21.6%;从此可以看出流浪时间的周期性短,一方面可以说明政府救助及时,另一方面可以得出流浪人次频率高的特征。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成因分析

造成儿童离家外出流浪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交织,但我们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原因:经济原因;家庭原因;个人原因。此外,犯罪分子引诱、拐骗儿童导致其流浪也是其原因之一,在我们调查中发现有7人次,占13.7%的儿童有过被引诱、拐骗的经历,这些儿童逃离了拐骗者的控制,由于缺乏生存手段,却又流落社会,而被迫流浪。

三、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措施及所面临的困境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措施

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该中心)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多宝寺南路,地处成都市东南区,该中心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经过几年的救助保护工作,该中心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防、控制和救助保护体系,形成了全方位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平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救助保护模式。1.各级领导重视流量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工作。为了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工作,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成都市政府制定了《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意见》,并成立了成都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工作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分别为11个部门的副局长。

2.各部门之间在救助保护流量乞讨人员协调比较通畅。

3.针对流浪儿童建立起了全方位的救助保护体系。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尽管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许多工作还在不断地摸索当中前进。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法律的缺失;三是专业人员短缺。此外,资金投入也不足。一方面,救助保护中心一些相应的设备不够完善,缺少娃娃们娱乐、游戏、学习等设施,而且娃娃们没有一个较为宽广的活动场地;另一方面,对无法送回户口所在地的儿童安置问题也是当前所面临的又一困境,家庭支付不起监护权,留下的孤儿可以去孤儿院,但对于流浪儿童,就必须有政府出面,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安置他们。

四、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对策建议

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但是这些工作又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流浪儿童群体在扩大,犯罪群体也在扩大,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今天的流浪儿童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救护,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犯罪分子。对整个社会而言,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和社会运营成本,不安全因素也会随之增加,造成公民心理恐慌。因此,在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对策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协调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

1.协调城乡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流浪儿童的流出地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比如:对于家庭离异、外出打工人员留下的子女由专门的人员安排他们上学、吃饭、休息,这样就可以灭其源头,为作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救助保护体系,在预防、控制工作方面加大对流浪儿童流出地较为频繁的乡村财政投入。一方面,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儿童外出流浪;另一方,也可以大大减少流入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同时也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矛盾。

2.协调各城市间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一方面,各城市间的救助保护中心有好的经验、模式可以

互相学习借鉴,这样可以减少摸索的时间,少走弯路,节省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在实施一些政策、法律规范上应该口令统一,避免行政错位,否则不但降低了一些政策、法令的效力,也不利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为流浪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需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平台,更有利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展开。因此,我们建议在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有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一项专门针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办法。

(三)完善人员配备

在政策上吸引专业性人才补充到队伍中来,完善多层次的人员配备,为已有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流浪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救助保护工作。此外,救助中心应杜绝拉关系、走门路到中心来的无用之人,做到有岗必有责。

(四)增加资金投入一方面,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做到专款专用(如阳光家园等社会安置资金),以便使各项活动良好、持续发展。以儿童为本,并不断完善救助中心的硬件设施,并为儿童提供和谐的生活、娱乐、活动的环境,虽然他们大多只做短暂的停留,但要使他们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和爱。另一方,吸引社会企业、机构、团体、个人捐款,弥补资金的不足,鼓励他们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来,对一些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的企业、机构、团体、个人,政府在政策上要予以补偿,比如:根据企业、机构、团体、个人贡献大小在税收等相关政策上提供优惠政策。

(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总之,政府、社会都应该重视流浪儿童问题,认识救助保护流浪儿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地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特色的一些救助保护模式,并不断地探索、创新,协调各个部门预防和控制流浪儿童,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3篇

我们应当了解开题报告作为调研报告的第一部分,对后面部分的走向和内容的编写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总体分值中也占据15%的比例,我们只有首先将开题报告撰写好,才能将整个调研报告的内容有所升华。(下面附上“思想政治教育实务课调研报告评分标准”)

调研报告评分标准

评审项目

指标

分值

评分

1

研究态度

论文选题

(1)研究态度端正,遵循科学规律,作风严谨;每位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并承担部分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调研报告中所规定的全部任务。(5分)

(2)选题来自实践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前沿课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或应用价值,大小适中。(10分)

15

2

获取

支撑材料

(1)能独立地查阅与论文相关的中(英)文献;初步了解所选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10分)

(2)能运用所学调研方法,在实践基地进行调研、实验、社会实践等方法获得准确、可靠、新颖的第一手数据或信息资料。(20分)

(3)通过对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并发现或归纳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来自第一手资料。(5分)

35

3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综合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或理论工具,以正确的观点对立足实践基地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10分)

(2)并能紧密地结合调研报告的需求,提出独特的见解,使调研报告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应用性。(10分)

20

4

书面表达能力与规范

(1)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构严谨,文笔流畅,文字注释准确。(10分)

(2)图表清晰,布局合理,尺寸规范,写作规范,影视、图片等形式多样。(10分)

20

5

创新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在继承前人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10分)

10

指导教师评分

一、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目的

撰写调研报告的培训和检验学生调研能力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调研能力的过程。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就是为写调研报告的前期的准备和基础,是在各组指导教师(一般讲每个组都有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调研报告的选题、论证、意义、内容、结构、写作、创新等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说明,最后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再经过更高一级的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决定调研报告的写作是否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所谓开题报告,是指在个别指导教师指导下具备了开题资格(即得到了各组指导教师的认可)的小组,再向指导教师小组(通常由几位教师组成)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教师(开题时各组的指导教师一般不发表意见)集体指导的过程。在开题前,有几位指导教师,学生就要提前印几份开题报告送到教师手里以便接受指导。

如果多数教师认为,某一小组的开题报告有问题,不适合进行下去(即写调研报告的),就会以“不允许通过”的方式,使原来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废,这样的学生就必须对调研报告的构想进行调整,重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下一次的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直到被通过为止。(现在,通常一年一次调研报告的答辩,没有通过开题的学生另寻时间开题,尽量不耽误年度完成调研报告的,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个学年度,如果再通不过,再往后推移,直至通过为止)而通过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学生,则继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调研报告的写作任务。

二、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调研报告”与“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区别

这里注意两种误区:一是有的学生把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同写“调研报告”混为一谈,开题写的很详尽,费了不少力气,结果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没通过,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二是有人很明白这个区别,在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时过于简单,把开题报告变成了写作提纲,结果言之无物,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开题报告同样不能通过。

应该说,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把调研报告的中主要的东西进行了高度概括,让人通过开题报告基本能了解调研报告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大致轮廓,开题如能通过基本上调研报告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处理了。开题报告包含“写作提纲”或“调研报告结构”,但它又不等于“写作提纲”或“调研报告结构”,而是把其内容分别进行介绍和说明。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是为了通过这种介绍和说明,来论证调研报告的选题、论据、意义、写作、创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达到通过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和最后完成毕业调研报告的写作的目的。

2.调研报告与论文的区别

论文是说理的文学术调研报告的,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形式,即分析、判断和推理。强调的是哲理,要求有理论深度的分析和引经据典的说服力。

调研报告是一种可操作性的应用文,但不是一般的应用文,针对某一对象进行调研,要有深入分析、判断和推理,有鲜明的观点和可行性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分为决策型和咨询型调研报告:一是决策型调研报告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具有操作性、集中性、深刻性、强烈性、典型性、权威性。侧重宏观政策规定,侧重分析,措施和解决方案,与决策有直接关系。二是咨询型调研报告是为日常工作提供参考,也有决策性。注重客观描述,说明对象的状况,经过分析形成一定的观点或结论。侧重微观的具体问题,侧重表达,对事物的了解和参考。

3.调研报告的“五四框架”结构模式

五大框架: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附录。

四小框架:记述、说明、分析和结论即对策建议。

三、写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要求

(一)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

2.选题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4创新点(要重点考虑)和方法

5.参考文献

6.附录

7.开题报告写作提纲

(二)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写作提纲(即上一条第7点)

1.题目

2.导语(含关键词)

3.基本介绍(记述):概念、特点、关系等。

4.*状况描述(说明):具体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归纳方法与技巧(创新性)、由此发现的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问题。

5.*分析状况(分析):对实践调查数据材料进行描述,对其发现的状况及其问题,依据专业理论进行分析,需要引经据典。

6.结论和对策(结论):对问题的分析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或参考。

7.参考文献:文献来源CNKI和学术著作。

8.附录:第一手资料如调查问卷、实物图片等。

四、写调研报告开题报告的方法

应该说方法很多,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写作习惯,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尽量选择小组比较熟悉的东西来写。

第一,是确定“调研报告的题目”。

选题一定要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的题目。尽量选择比较小的或具体一点的题目,学会“小题大做”。一般来讲,调研报告的题目是与指导老师讨论而确定下来的,如果没有极特别的原因是不允许任意改变的,可以进行小的调整,不能影响整个调研报告的构想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没特殊原因不要任意改变调研报告的题目。

第二,搜集材料。

题目确定后,就应该围绕自己想要论述的问题去搜集材料,要善于充分利用网上CNKI的材料。在搜集材料时,尽可能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为自己的调研报告的创新点寻找出路。但切忌不可抄袭,把别人的东西不经过消化、整理,完全照搬过来算作自己的东西,这种科研恶习必须杜绝。学会利用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服务。

第三,思考、整理材料。

在这种思考、整理中找到调研报告的创新点,特别是结合本组在基地的实习或经验,把所学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通过调研报告的写作对今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第四,确定关键词。

找出本组调研报告的的关键词,作为调研报告写作的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来安排本组调研报告的写作。开题中的安排要围绕关键词来确定,它们构成了调研报告的中心思想。

第五,建议随时编一个“开题目录”。

把目录放在前面,后面所写的内容,随时检查同目录是否一致,写完开题后目录是可以删除的,但在写开题报告甚至写调研报告的时候是很有用的,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对调研报告进行修改,不要小看目录所起的作用。

第六,调研报告的依据。

应该以主流文化、主流文献为依据,文科调研报告应该注重搜集、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切勿根据在非主流思想文化,这是在写调研报告的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七,注意“有的放矢”。

有人在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成果、介绍研究方法等的时候,为了介绍而介绍,没有目的性,没有把这些介绍同自己将要写的调研报告的内容结合起来。有时安排写作内容、写作逻辑结构时,也不能很好地为调研报告的中心思想服务。其实,调研报告的一切安排,都应该围绕着调研报告的主题进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去掉。

第八,注重“参考文献”的作用。

通过参考文献的搜集、整理、引用,也表现着调研报告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表现着研究水平和范围的不同,也表现着调研报告的说服力和全面性,十分重要。

第九,实践部分是重点。

这是调研报告与论文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各组应该把实践、操作当作选题、论述、创新的重点,这也是对学生调研报告的的特别要求,开题报告一定要把这部分写好,论述完整。很多调研报告把参考文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依据、方法、意义等等论述得非常详细,到了“实践探究”部分就没有什么可说了,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十,合理安排调研报告的结构。

可以列出“调研报告的写作提纲”,这部分一般放在开题报告的最后,通过这部分使人能看到将来调研报告写作的大致情况,对调研报告的基本情况有个概述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前面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把开题报告中的可行性论证进行一个写作规划,开题一旦通过即将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写作。

第十一,多向指导教师请教,主动接受指导。

这一点特别重要。作为学生要学会利用写开题报告的机会,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充分地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优秀的调研报告,都是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有的学生,把写开题报告乃至毕业论文当成应付差事,经常被指导教师催着写,这样的调研报告的质量难以保障。

总之,想写好调研报告的的开题报告,就要弄清楚写作的目的,弄清楚研究报告与开题报告(或写作提纲)的区别。写作时还要按照一定的基本要求,并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

动物小伙伴拍手祝贺特殊用途动图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4篇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

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

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

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注释:参见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查的“十个要点”。)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调研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

读者理解调研报告内容。3.分类分组。调研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调研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调研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调研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调研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4.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调研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调研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调研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00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调研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

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

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附一:调研报告的样本

附二:毕业论文格式

附件一:

四川理县调研报告

由『凯瑟克基金出资支持的『川越5.12专业团队能力建设研究培训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基于2008年5月底民政部赴灾区社会工作专家服务队提出的灾区需求评估调研报告,2009年8月15日至21日,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派马福云、成彦2位同志前往四川理县,对当地乡镇干部和村级干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进一步完善该培训项目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材料,保证基层干部能力的提升。现对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理县位于四川省中部,阿坝州东南部,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贸集散市场之 一,总面积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5万人,居民以藏、羌、回、汉等民族为主。全县辖4镇9乡,包括杂谷脑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薛城镇、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全县经济以水电、蔬菜、药材及旅游为主。

地震灾害后,在湖南省的援建下,理县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

重点工程建设如学校、医院、农村饮水灌溉工程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农房重建及加固工作接近完成,乡村道路、村组道路、户间道路硬化工程,乡村风貌改造,三湘大道建设等项目建设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建设目标。 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对基层干部的调研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现状,了解他们对能力培训的期望,以确定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培训方式、课程内容,并征询其对培训时间、地点的意见建议。

『基层干部是能力建设培训的对象,经过与理县县委组织部协调,本次调研主要选取了理县13个乡镇中的7个乡镇:古尔沟镇、朴头乡、杂古脑镇、甘堡乡、薛城镇、通化乡、桃坪乡,有9名乡镇干部和4名村居干部进行了培训需求访谈,其中9名乡镇级干部均为男性,年龄在28-45岁之间,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其中1人为硕士研究生;4名村居干部也均为男性,年龄在30-45岁之间,均为高中以上学历。

1、灾后主要工作

地震灾害后,乡镇及村居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三阶段,首先是抢险工作,包括转移安置村民、救援受伤灾民、从倒房中挖掘物资等;其次是救灾工作,包括受灾情况统计、救灾物资发放、组织搭建过渡房、兑现死亡伤残补助、配合医疗队实施救援等;第三是灾后重建工作,包括农房重建及加固以及配合湖南援建队所进行的学校建设、医院建设、三湘大道建设、农村饮水灌溉工程、道路硬化、乡村风貌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扶贫工作等。

2、工作中的问题

基层干部在灾后重建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主要包括:

(1)工作压力过大。调研中被访干部普遍表示目前面临极大的工作压力。理县经济社会发展本来存在很多欠缺,灾后重建有大量繁杂而具体工作要做,但是乡镇级政府工作人员少、工作能力不强,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原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内要完成使得乡镇工作任务倍增,面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乡镇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再加上理县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山地带生存环境差,河谷地带耕地短缺等条件的影响,乡镇干部感到极大的工作压力。

(2)身心压力大。繁重的工作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深重的身心压力。我们走访6个乡镇政府的办公楼建设都滞后于当地农房、学校和医院建设,干部工作、办公环境较差,基本没有体育健身设施。乡镇工作人员长时间置身于重建第一线,吃住在办公室,难得回家得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大部分干部自家也是受灾户,自家住房的重建他们却无暇顾及,有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地震救灾以来,基层干部都没有休过节假日,每天超时工作,高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低质的生活质量,加之对家人的愧疚使得他们面临极大的身心压力。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焦虑、愧疚、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3)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困惑:在调研中,被访者具体讲述了他们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主要集中在:民众对干部排斥不理解及其在民众中信誉度过低问题,重建过程中的征地补偿、拆迁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百姓认可难、配合难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技术问题,干部身心调适问题,基层干部法律法规及专业能力缺乏问题等方面。

3、教育培训需求

尽管重建过程基层干部面临极大压力,但是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根据近来工作规划。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培训支持,这主要包括:

(1)基层管理的政策法规培训;

(2)社区(地区)发展理论、模式及方法培训;

(3)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技能技巧培训;

(4)自我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技能培训;

(5)与发达地区基层干部之间的交流学习;

(6)基层干部通用能力和素质培训;

(7)特定人员培训:例如民政、低保、妇女、计生,以及服务于西部乡村的大学生等;

(8)特定技能培训:例如解决冲突、民事调解、财务管理、村庄规划等。

1、培训时间建议

鉴于理县当前重建工作任务繁重,考虑到工作进度安排,建议将培训时间放在10月底或11月进行,每期10天左右。

2、培训地点建议

为保证受训人员按时、集中、全面得到高质量的培训,调研小组建议将培训地点放在理县以外,九寨沟、成都是可以优先考虑的省内地点。

3、培训对象建议

根据培训方案设计以及调研情况,建议将培训对象定位于县乡基层干部、村居干部两个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建议对两个不同层次的对象分别进行培训。

4、培训方式

鉴于灾区干部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身心压力,建议培训与休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给学员一些休息时间,在课余安排一些健身娱乐休闲活动,以利于缓解压力,恢复身心健康。

5、培训课程

根据调研结果,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如下主题:基层法律法规、社区发展与资源开发、基层政府转型(由管理到服务)、心理疏导、政府/民间团体/志愿者的协作、群体需求与服务等。

对于县乡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危机事件干预、人力与资源管理等;对于村居

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技能、生计重建、文化保护传承等。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2009年9月2日

附二:

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及格式

一、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该包括:

(1)封面(2)衬页(3)摘要(4)关键词(5)目录(提纲)(6)正文(7)参考文献目录(8)致谢(9)附录

二、送审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扉页、论文(顺序为: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有的可加目录)、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见附件2)、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表(见附件3)、毕业论文答辩与评审表(见附件6)、封底。其中,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记录表可另页,也可利用封底上的表格。

具体如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小初华文行楷)

毕业论文(50号华文行楷)

题 目:关于____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黑体2号)

名:  张三 (小三、楷体,下同)

号:

X X X X X X X X X X

专 业: 社会工作(民政管理)

入 学 时 间:

2007年秋

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四 副教授

所 在 学 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2010年 5月 12 日(小三,黑体)

写 作 提 纲 (3号黑体)

一、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1

二、双重失灵——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适度选择的理论据…………………………………………………………………………3

(一)一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层面上的适度选择………………3

(二)社会保障产品体系不同构成项目层面上的适度选择…………8

(三)社会保障具体保障项目不同环节层面上的适度选择…………9

三、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11

四、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7

(4号宋体)

关于____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2号宋体,加粗)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两个基本机制。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以来,在不同国家和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管理、运营过程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和选择机制造成的。正因如此,……(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三号宋体、加粗)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据一国宪法和法律,以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作用机制,为本国国民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经济福利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它向公民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津贴,用于补偿公民由于退休、失业、伤残、疾病和生育等原因造成的收入损失。(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二、双重失灵——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适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三号宋体、加粗)

市场机制存在着“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机制必然参与社会保障之中;政府机制存在着“政府失灵”,决定了社会保障中必然需要市场机制的回归,社会保障中“双重失灵”的存在,决定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关系,需要建立一种扬两者之长(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一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二)社会保障产品体系不同构成项目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三)社会保障具体保障项目不同环节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三、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四、结束语(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寇铁军,崔惠玉.社会保障产品属性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0,(11).

4、[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茨.政府经济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

5、周庆国.试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

6、 ……

(小4宋体)(固定值25磅)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会调研报告 澄清误解 落实政策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是,大学生应当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积极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⑴

近年来,一些高校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上述要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大学生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的内容。在这一尝试中,尽管一些学生取得了学以致用的一些成效,但为数不少学生仍是一头雾水,社会调研不得要领,撰写的社会调研报告的质量平平。导致这一问题直接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大学生社会调研的指导流于形式。

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目前的实际状况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社会调研不屑一顾,不愿问津和涉足。他们尚无社会调研实践的经历,也从未撰写过社会调研报告,也就不太清楚什么是社会调研报告,为什么要进行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如何进行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往往习惯套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方式和要求来指导学生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而不知道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样驴唇不对马嘴的指导,不仅勉为其难,流于形式;而且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严重妨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的工作。

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问题,表面上看是为人师者没有尽职尽责,实质上是指导者原本就缺乏社会调研经验和能力而不胜任。其背后一个更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则是一些地方和高校,在思想认识上与中央16号文件的明确要求尚有差距,没有像重视学术那样,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的调研工作,致使教师也只重视理论或学术问题研究,而忽视社会实践问题的调查破解。他们从未搞过社会调研,怎么会有社会调研经验和能力?又怎么能指导好大学生的社会调研实践呢?

“学术至上”,天经地义。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是学术研究的殿堂,教师最神圣的职责任务就是搞学术研究。学术成果如何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尺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例外;同时,是否具有先进学术水平的学术标准也随之成为评价科研成果的唯一的标准,社会调研报告亦是如此。人们并不晓得,社会调研报告的评价标准,不是学术标准,而是社会实践标准,即是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事实上,撰写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远比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难的多,成功者凤毛麟角;无论学术论文水平多高,也仅具有学术价值而已;而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尽管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却因其具有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意义而具有相关的学术研究价值;能够撰写出高水平写学术论文的学者专家,不一定能撰写出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就像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学术专家,能够撰写出相关的高水平学术研究论文,却写不出那样的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因此,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至少毫不逊色于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因为学术论文仅仅是社会调研报告这个“源”的“流”而已;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的创作者还有可能成为指点或引领当前社会实践的理论家,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作者充其量也只能成为学术权威而已,两者之间有时竟然有天壤之别,犹如同研究思想的学术大家那样乾坤分明。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社会调研报告的理解却迥然不同。社会调研报告被看成是雕虫小技,是毫无学术价值的文字垃圾,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而热中社会调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被看成,要么是不学无术的江湖术士,要么是不务正业的碌碌庸人。

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学术至上”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学位建设及其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扶植政策和举措,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醉心于攻读高学位,撰写学术论著,以便尽快晋升职称,争做学科带头人,成名成家。这些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前提。现在的问题是,不应就此戛然而止,而应当继续前进,用掌握的理论切实地去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研究破解实践问题,推进理论创新。

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破解社会实践中的疑难热点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原本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客观要求、根本方法与基本经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与神圣使命。

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后,他又在随后不久的中,明确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必须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找到解决革命实践问题的新办法新策略,从而实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有机统一。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科学的说明。我们需要的这样的理论家。”他特别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⑵

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倡导者,更是率先垂范的成功践行者。他撰写了一系列研究破解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社会调研报告,汇编成《选集》雄文四卷,尽管没有成为什么学术专家,却成为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和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又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众多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心血与奉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不断研究破解实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成为今天党的理论工作者重要职责与光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

然而,一些地方和高校领导者或许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单纯传播者而已;至于理论创新,那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事。他们或许并不十分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同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不是单纯的一般学者,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当成为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者专家,还应当成为善于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破解某类社会实践疑难热点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行家里手,进而为党的理论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算胜任了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全部职责,才堪称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没真正地运用掌握的理论去主动地联系实际,全面履行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锻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地方和高校“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挂职缎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⑶然而,一些地方和高校并没有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文件的要求上来,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具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很差,他们社会调研能力的锻炼培养还无从谈起。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高校,不仅没有出台什么鼓励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政策举措,更有甚者,就连党和国家制定的鼓励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特殊政策规定,也未予落实执行。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的另一个重要深层次原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央16号文件确定的任务,鼓励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锻炼提升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联合制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第18条中明确规定:“教学研究成果和社会调研报告凡被有关部门采纳、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应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定问题明文规定的具体的政策。

在随后各地出台落实《意见》的文件中,虽然均承诺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一政策,但在个别地方职称评定的具体文件规定中,仅兑现了“教学研究成果”“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的政策;而用“和”字连接,与“教学研究成果”并列的“社会调研报告”,同样“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这一党和国家明文规定的政策,却只字未提而未落实和执行,导致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怎样深入社会调查研究,撰写过多少篇社会调研报告,也不管这些社会调研报告级别多么高,社会影响力多么大,在申报评审职称过程中一概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如此落实政策的潜台词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调研均是无效劳动,他们的社会调研报告成果都是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进而暗示他们应当断绝社会调研的念性。如此的政策引导,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会有社会调研的积极性吗?没有社会调研,哪来的社会调研能力?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此话今天仍然正确。在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调研实践中,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做到做好的,教师应当率先垂范。这客观上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社会调研的丰富经验和较高能力。然而,这样的经验和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通过攻读高学位或撰写学术论文能办到的,只能是在社会调研实践的不断探索中逐渐积累锻炼而成。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尤其是挂职锻炼,撰写过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胜任指导其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撰写出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生社会调研这一教改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抢先锻炼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能力。此事尽管十分重要和迫切,但如果当地职称评定的具体文件规定依旧不承认教师社会调研报告这样的成果,依旧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仍旧不会有多少教师愿意去做这件对自己毫无价值的蠢事。

因此,只有将中央16号文件和《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原则要求和职务聘任的政策规定,转化为地方职称评定文件的具体条款规定,核心的关键是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执行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调研报告”同样“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这一明文规定的具体政策,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鼓励引导他们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进而锻炼培养其社会调研能力,以便胜任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工作,从而根本上解决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的问题。

诚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消除误解,转变观念,认清职责使命,痛下决心,走出书斋,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深入社会,积极开展社会调研,下苦工夫,撰写出高质量的社会调研报告,在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成为研究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类实践问题的行家里手,尽快弥补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成为大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楷模和导师,得

心应手地去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大学生头脑工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⑴、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183页、第188页。

⑵《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814页、第815页。

作者简介: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市总工会2012年重点工作部署开展调研,准确掌握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深入研究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破解工会工作的新课题新挑战,及时提出新措施新办法,努力推动工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围绕《市工会2011年-2012年发展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出一批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

2、构建工运理论研究人才网络,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工运理论研究队伍。

3、组织开展成果交流和科普宣传,提高职工群众思想认识和科学文化水平。

4、推进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三、重点工作

1、设立工运理论研究人才档案和专家库。将近两年在市总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以上的论文作者和在重要报刊上发表工运理论研究文章的作者收集建档,作为我市工运理论研究骨干队伍,加强联系。与省市相关工运理论研究专家建立联系,培养一批有一定研究能力和热情的工运理论研究积极分子,建立工运理论研究专家库与人才网络。

2、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市总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确定一个以上重点课题并牵头开展调研;市总机关各部门(包括产业工会)既可独立开展一个以上课题调研,也可与分管领导结合调研;县、区、产业、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根据实际情况,由工会领导牵头开展一个以上课题调研。可参考后附的重点课题确定选题,也可根据工作实际自定选题。

3、组织优秀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评选表彰。三季度,分基层工会和市总工会机关部门两个层次,组织2012年全市工会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各单位于2012年9月初将本年度调研报告和论文电子版报送市总工会办公室参加评选(基层工会通过电子邮件报送,市总工会机关通过政务平台“文件直传”报送,。

4、组织参加全省工会优秀论文(调研报告)和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四季度,组织参加全省工会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评选,9月份开展收集整理工作,10月上旬完成上报。同时,在全市工会系统中遴选2011年工会优秀调研成果,参加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

四、有关要求

1、各级工会要认真组织开展调研工作,针对工会工作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到沉下去调查、静下心研究,着力提高调研质量和成效。工会系统上下级机关之间、机关部门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相互利用资源优势,组织难点攻关,实现重点突破。

2、调研活动在2012年3月至8月间集中开展,7月底前完成调研,8月底前完成调研报告。市总工会领导和机关各部门的具体调研时间,由市总工会办公室统筹安排;县、区、产业、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具体调研时间由本单位自行安排。

3、积极组织参加工会理论研讨和全市工会优秀论文(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各县、区工会和工交、建设、财贸、文教系统工会参评调研报告或论文不少于5篇,市直机关、农林水、私企、公安局工会及市总工会机关各部门不少于1篇。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7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同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促进江苏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机关学习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苏省级机关工委提出用三年时间省级各机关要建成学习型机关。实现上述要求,是全面实现江苏“两个率先”,也是全面实施新世纪新阶段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省局各处室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争创学习型机关。

2、省局机关作为江苏气象事业发展的领导机关,其全体工作人员只有加强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十六大精神,不断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形势。机关工作人员应争当学习型公务员,努力成为江苏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自觉推动者、创业者、创新者。

3、处以上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要带头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倡导并实践工作学习化的工作方法,学习工作化的学习方式,以此引导和带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形成机关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

4、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紧密结合我省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学以致用,力求实效。要用科学的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和科学决策的水平,提高改革创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等各方面的履职能力。

(二)学习的主要内容

1、省局机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中国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各项决策部署;学习行政管理知识、公文写作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以及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2、机关各处室每年应根据本处室的管理职能和工作职责,认真选择并组织本处室工作人员学习1―2本相关的理论书籍和1―2门专业知识。

3、机关工作人员每年应根据自己的岗位需要和知识结构上的不足,选择并认真自学1―2本针对性强的理论书籍和1―2门专业知识。

(三)学习的组织形式

1、局党组学习中心组以集中学习为主。根据中国气象局党组、省级机关工委的部署和学习要求,每月组织学习不少于一次或根据情况组织季度的集中学习,每次学习必须提前确定学习内容和研讨主题。

学习中心组成员必须根据学习内容和研究主题进行认真准备,做到结合思想和事业发展深入思考、积极交流。平时坚持做学习笔记,并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撰写1篇以上的学习论文。

学习中心组学习的计划制定、考勤、记录、笔记和论文收集等考核工作和学习考试等具体工作由机关党办负责。

2、各处室以集中组织学习为主。机关各处室结合机关党办安排的学习计划,制定本处室年度学习计划(处室学习计划见附表,一式两份,交党办和各处室留存),认真组织实施。要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处室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并应以处室内的讲座、交流、分析案例等研讨为主。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抓好本处室学习,精心选择学习课目,努力改进学习形式,提高学习质量,指定专人负责学习记录、考核工作。机关党办负责进行检查和抽查。

3、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全局性的理论辅导、时政教育和有关教育培训活动。省局根据上级要求、中心任务和实际需要,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听政治理论报告、收听收看录音录像,组织参观展览等集体学习教育活动。定期学习要做到有计划、有调整、有考核、有奖惩,除常规考核外,每年局将举办1―2次理论及相关方面知识的考试。具体考核、考试工作由机关党办负责组织实施。

4、机关工作人员应常年坚持自学。自学是加强学习的重要形式,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努力克服忙于事务、忽视和放松学习的现象,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挤出更多的时间选学1―2本理论读物、现代科技或其它涉及事业发展、处室职能、个人岗位职责相关理论知识的书籍。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和非学历的课程培训和函授等教育,上述学习内容可和个人自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上述途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科学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制定个人年度学习计划(见附表。一式三份,机关党办、处室、个人各一份)处以上领导干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制定学习计划,带头落实学习计划,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要认真督促本处室人员的自学。个人自学应坚持做笔记,侧重于理解和思考。处级(含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除做好学习笔记外,还应结合本人的工作职责,撰写1―2篇论文;科级及以下人员结合本人岗位撰写学习体会文章或学习论文。

5、每年度局核给各处室一定数额的学习经费。按实有在岗人数,根据处室选定理论、专业的学习书籍和个人选学书籍,在次年度凭所购书籍、发票经党办核签后向局办公室报销每人不超过100元的书刊费,对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处室、个人不予报销。书籍应妥为使用、保管,报销后,书籍统一交局培训中心或局阅览室转为公用阅览书籍。

二、机关调研制度

(一)调研目的与要求

1、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也是决策实施中了解情况、掌握全局、总结经验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改进机关作风、密切联系基层,集中群众智慧的有效途径。

2、调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江苏气象事业发展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化部门改革和加快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基层台站普遍关心,带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基层台站积极开拓创新,具有推广示范作用的工作实践。

3、各级领导应根据各自分工,将调研作为重要工作职责来履行,要确定当年的调研计划和任务,深入实际,做好相关工作。调研结束后,领导应个人撰写或组织撰写调研报告,其中局领导应在省局党组会议、党组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以及其它会议上报告调研情况,各处室负责人应在本处室或根据安排向全局报告调研情况。

4、调研工作必须面向江苏气象事业发展,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要求选题有针对性、前瞻性、战略性,不仅准确提出问题,更要全面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5、调研工作应在上一年年底立项(立项书格式见附件),经办公室汇总后,送局领导审定,确定当年的调研计划。局办公室根据调研计划,安排预算经费,以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6、机关调研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组织,要突出重点、抓好协调。参与调研的处室和干部要做到调研前有计划、有立项、有提纲;调研中,深入一线,深入职工,将调研和对基层的指导、交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调研后,要及时归纳、总结,反对调研走马观花,调研报告浮而不实。要防止出现课题立项内容重复或相近、多项调研时间集中、地点集中的现象。

(二)调研的组织与实施

1、对确定的调研项目,各处室必须认真按《调研立项书》组织实施,按调研的目的和要求按时按质完成调研任务。

2、调研要坚持好的作风,尽量避免给基层造成不便,切实将调研和省局对基层工作的管理、服务、指导、沟通、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努力控制调研成本,充分利用网络、书刊、交流材料等各种渠道,更多、更全面地获取信息。到基层调研要遵守党风廉政的各项规定。

3、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充分应用调研中了解的信息、经验,在工作决策和机关管理、指导、服务等方面转化为实际效益。重要的调研报告,经省局领导同意可以文件或专题报道等形式印发全省气象部门。

三、学习、调研的考评

机关各处室开展学习、调研的情况,是全面衡量本处室全年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是各处室年度行政效能建设、文明处室创建和干部年度考核等评优的基本依据之一。

(一)学习情况的考评。

分别由机关党办和各处室按月记载,党办半年核查,年终由局创建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总考的办法进行,采取记分评定,总分为130分。

1、对处室的考核

(1)本处室按机关党办学习计划组织的集中学习,占30分。考核学习记录本(要求详细记载学习次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参学人员、讨论情况、处级领导签名等)。

处室无年度学习计划的或学习计划制定马虎、敷衍了事的,扣5分。

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每少一次或每次少于1.5小时的分别扣1分;

每次参学人数(因公请假获准的除外)不低于应学人数60%,低于60%扣1分。每年参学人次低于应学人次(经单位批准易地脱产培训和挂职、长期出差的人次除外,简称除易地外出人次,下同)60%的扣2分,低于50%的扣4分。

学习无研讨发言记录或记录马虎,每次分别扣2分或1分。

编造、补记学习记录的,发现认定1次,扣2分。

(2)本处室选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集中学习,占30分。考核学习记录本(要求详细记载学习次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参学人员、讨论内容、处级领导签名等)。

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每少一次或时间少于2小时分别扣1.5分;

每次参学人数(因公请假获准的除外)不低于应学数的80%,低于80%扣1分。年参学人次(除易地外出人次)低于应学人次80%的扣2分,低于60%的扣4分。

学习无研讨、交流记录或记录马虎,每次分别扣2分或1分;

编造、补记学习记录的,发现认定1次,扣2分。

(3)本处室个人选学、自学情况,占20分。主要考核个人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笔记和撰写论文、学习心得体会情况。

无个人年度学习计划或年度学习计划制定马虎的,低于80%的扣10分,低于60%的扣15分。

有学习笔记且学习笔记经认定基本反映个人自学事实的人数不低于80%,低于80%扣2分,低于60%扣4分,以此类推;

个人独自撰写论文或学习体会文章的人数不得低于80%,低于80%的扣2分,低于60%扣4分,以此类推。

(4)本处室人员参加全,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局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占20分。考核出勤情况。

每次参学人数(因公请假获准的除外)不低于应学人数的70%,低于70%扣2分,低于60%扣4分。每年参学人次(除易地外出人次)低于应参学人次70%的扣2分,低于60%的扣4分。

(5)对处室人员学习组织考试,由局统一部署和安排,占30分。

(6)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110分以上为优秀,109―90分为合格,89―80分为基本合格,79以下为不合格。被评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的处室,年度效能建设考核不得评为优秀达标;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年度效能建设不得评为达标和被评为文明处室。

对上述第(1)、(2)、(3)的考核评分,以各处室自查评分为主,并提供检查的材料、台账等,党办抽查核定;对第(4)、(5)条的考核评分,由党办直接具体组织。

2、对个人的考核

实行分级考评负责制,考核和考试相结合。对个人学习考核按百分制进行考核(其标准见附表)。个人考核具体工作,党组中心组成员由党办承办,其他人员由各处室承办。其中对工作人员参加全局教育活动的考勤和全局考试由党办负责。考核等级的评定工作,中心组成员由局创建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党组认定。其他人员由各处室初评,党办和局创建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和认定。

3、省局每年在对处室考评的基础上,评选出2―3个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先进处室和12―15名先进个人,分别授予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先进处室和先进个人荣誉(对个人适当发放学习奖金予以鼓励)。经局学习型机关创建小组确认后,分值分别取处室前4名、个人取前20名,作为向党组推荐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先进的候选处室和人员。其中中心组成员(处级干部)个人先进3名,其他处级及处以下人员17名。

(二)调研情况的考评

1、凡列入《调研立项书》的项目,均列为省局行政效能督查事项。作为年底处室工作交流和处级干部述职的主要内容和考核评比依据之一。当年度不申请调研项目的,经批准已正式立项但没有按要求完成调研任务的,有关处室项目负责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2、未承担立项调研任务的处级干部(含处级非领导职务),应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或学习论文,考核调研报告或论文为主,既未完成调研报告又未完成学习论文的,年度干部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3、对机关各处室的调研报告和处级干部(含处级非领导职务)撰写的论文,省局于当年12月底组织优秀调研报告、论文评选。每个处室推荐不超过3篇,由局评选优秀调研报告、论文10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对优秀调研报告和论文予以奖励(评选的组织机构和评选奖励标准另行制定)。

4、省局把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调研作为干部能力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省局机关党办和办公室要分别为处室、个人建立学习、调研工作档案,其考核情况转人事处提交党组作为工作人员考核评优、职务升降、调整任用的,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重要依据之一。省局视情况把评选的优秀调研报告、论文编印成《江苏省气象局优秀调研报告、论文汇编》,或在《江苏气象》上发表,或组织学习论文、调研报告的专题论坛。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市总工会2012年重点工作部署开展调研,准确掌握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深入研究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破解工会工作的新课题新挑战,及时提出新措施新办法,努力推动工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围绕《市工会2011年-2012年发展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出一批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

2、构建工运理论研究人才网络,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工运理论研究队伍。

3、组织开展成果交流和科普宣传,提高职工群众思想认识和科学文化水平。

4、推进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三、重点工作

1、设立工运理论研究人才档案和专家库。将近两年在市总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以上的论文作者和在重要报刊上发表工运理论研究文章的作者收集建档,作为我市工运理论研究骨干队伍,加强联系。与省市相关工运理论研究专家建立联系,培养一批有一定研究能力和热情的工运理论研究积极分子,建立工运理论研究专家库与人才网络。

2、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市总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确定一个以上重点课题并牵头开展调研;市总机关各部门(包括产业工会)既可独立开展一个以上课题调研,也可与分管领导结合调研;县、区、产业、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根据实际情况,由工会领导牵头开展一个以上课题调研。可参考后附的重点课题确定选题,也可根据工作实际自定选题。

3、组织优秀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评选表彰。三季度,分基层工会和市总工会机关部门两个层次,组织2012年全市工会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各单位于2012年9月初将本年度调研报告和论文电子版报送市总工会办公室参加评选(基层工会通过电子邮件报送,市总工会机关通过政务平台“文件直传”报送,联系人:,电话:)。

4、组织参加全省工会优秀论文(调研报告)和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四季度,组织参加全省工会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评选,9月份开展收集整理工作,10月上旬完成上报。同时,在全市工会系统中遴选2011年工会优秀调研成果,参加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

四、有关要求

1、各级工会要认真组织开展调研工作,针对工会工作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到沉下去调查、静下心研究,着力提高调研质量和成效。工会系统上下级机关之间、机关部门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相互利用资源优势,组织难点攻关,实现重点突破。

2、调研活动在2012年3月至8月间集中开展,7月底前完成调研,8月底前完成调研报告。市总工会领导和机关各部门的具体调研时间,由市总工会办公室统筹安排;县、区、产业、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具体调研时间由本单位自行安排。

3、积极组织参加工会理论研讨和全市工会优秀论文(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各县、区工会和工交、建设、财贸、文教系统工会参评调研报告或论文不少于5篇,市直机关、农林水、私企、公安局工会及市总工会机关各部门不少于1篇。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9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十二届三次全委会议和市总工会十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工会调研和理论研究工作,现就2010年全市工会调研和理论研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市总工会2010年重点工作部署开展调研,准确掌握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深入研究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破解工会工作的新课题新挑战,及时提出新措施新办法,努力推动工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围绕《合肥市工会2009年-2012年发展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出一批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

2、构建工运理论研究人才网络,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工运理论研究队伍。

3、组织开展成果交流和科普宣传,提高职工群众思想认识和科学文化水平。

4、推进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三、重点工作

1、设立工运理论研究人才档案和专家库。将近两年在市总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以上的论文作者和在重要报刊上发表工运理论研究文章的作者收集建档,作为我市工运理论研究骨干队伍,加强联系。与省市相关工运理论研究专家建立联系,培养一批有一定研究能力和热情的工运理论研究积极分子,建立工运理论研究专家库与人才网络。

2、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市总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确定一个以上重点课题并牵头开展调研;市总机关各部门(包括产业工会)既可独立开展一个以上课题调研,也可与分管领导结合调研;县、区、产业、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根据实际情况,由工会领导牵头开展一个以上课题调研。可参考后附的重点课题确定选题,也可根据工作实际自定选题。

3、组织优秀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评选表彰。三季度,分基层工会和市总工会机关部门两个层次,组织2010年全市工会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各单位于2010年9月初将本年度调研报告和论文电子版报送市总工会办公室参加评选(基层工会通过电子邮件报送,市总工会机关通过政务平台“文件直传”报送,联系人:崔莉,电话:3532502,Email:hfgy07@)。

4、组织参加全省工会优秀论文(调研报告)和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四季度,组织参加全省工会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评选,9月份开展收集整理工作,10月上旬完成上报。同时,在全市工会系统中遴选2009年工会优秀调研成果,参加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

四、有关要求

1、各级工会要认真组织开展调研工作,针对工会工作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到沉下去调查、静下心研究,着力提高调研质量和成效。工会系统上下级机关之间、机关部门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相互利用资源优势,组织难点攻关,实现重点突破。

2、调研活动在2010年3月至8月间集中开展,7月底前完成调研,8月底前完成调研报告。市总工会领导和机关各部门的具体调研时间,由市总工会办公室统筹安排;县、区、产业、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具体调研时间由本单位自行安排。

3、积极组织参加工会理论研讨和全市工会优秀论文(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各县、区工会和工交、建设、财贸、文教系统工会参评调研报告或论文不少于5篇,市直机关、农林水、私企、公安局工会及市总工会机关各部门不少于1篇。

调研报告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内容要求

1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2..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3.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4.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5.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6.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二.简要概括如下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与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地点,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方法:定性,定量,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历史对比,他人的对比。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上一篇:调研报告要求范文 下一篇:培训调研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