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初步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30 11:17:26

电工初步教学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 实训教学 多媒体技术“任务”驱动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中的自动化和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电工电子技术方面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解难度大、学生入门难等特点,其实训教学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根据平时中职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训教学做以下的分析和探讨。

一、使用新型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课程一向有概念多、理解难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一系列的动态展示功能,将课程中一些抽象、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展示,使学生们可以轻松入门,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讲授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先在黑板上讲解一遍交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再用多媒体展示交流接触器的实物图示,使同学们对该低压电器形成一种直观的认识。接着通过动画的形式来演示电动机正反转的工作过程,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们也得以轻松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应用CAD进行仿真教学

CAD是计算机方面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在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中,我们经常要进行电路方面的设计,传统的线路画图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修改麻烦。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目前电子技术方面最新的设计方式,该技术大大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设计方式。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实验进行线路设计,那我们不一定要到实验室中进行现场画图、布线,只要在电脑中根据CAD软件进行模拟作图、连接,就能完成一个模拟实验。这种模拟实验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挥空间,使之不必拘泥于场地的限制,能自由地进行各种线路设计和接线实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使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电子实训教学中,一般采用的都是灌输式教学,实验内容大多依附于教材中的理论教学。在具体实验授课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演示一番,然后让学生依照电路图进行连接,再按书本上的步骤逐步操作,绝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对此往往兴趣不高。中职学生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兴趣高,实训教学中可利用这些特性,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式教学。

“任务”驱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配角”变为“主角”,学习不再是一种模糊的硬性任务,而是由自己根据任务的需求来主动地学习知识,实现学习中由被动到主动的演变。同时,教师要由传统课堂中的“主角”变为“配角”,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提出“电阻串、并联的连接与检测”这个任务。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电阻串、并联线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同时,在学生的实验台上准备好相关的元器件和检测仪表,这样,学生可根据元器件的实物对电路图进行比对,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电路图进行线路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刚才的任务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如第一个任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第二个任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检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按难易与否形成了分梯度、分层次的排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三、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

教学过程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中职学生在理论基础方面往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相对而言也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加工”。比如适当调整教材中的章节顺序,把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侧重于基础性方面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另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往后移;同时,把一些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并且学生在走人生产岗位后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知识点暂时搁置,对一些学生感兴趣、学生容易接受,且与学生将来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添加。

比如学习电路的串、并联时,简单的电池、灯珠电路已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带领学生制作一些节日彩灯:学习机床控制电路时,除了在实验室观摩电动机等设备外,还可带学生到车间观看实际的机床控制线路,并现场演示部分控制线路。

尤其是针对电工电子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如电子线路分析、机床控制线路、电机拖动等,我们将进行重点教学,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一份实用性较高的“实训教材”。教材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且内容上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这样中职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枯燥难懂、抽象乏味。相应的,学生在初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他们会感到轻松、自信,并有一定的成就感,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探索和追求,这样他们在电工电子方面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四、进行课堂评价反馈

实训教学中,结束指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实训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等作出一定的评价,这些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你今天的实验做得很好等”)。同时,在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多面带一些笑容,并用鼓励的眼神与他们交流。当然,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实验报告批改、理论测试、课堂评价等。具体描述时,可以把评价的内容分成“平时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是考查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课堂反应情况及实训报告的书写情况;理论知识主要考查与实训课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具体包括知识点、公式、概念等: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对电工电子技能的掌握能力及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程度。

这里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线路》为例评价学生的实训操作部分,该实训操作部分可细分成线路设计、电器安装及系统测试三个模块,并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表。根据电工实训操作的规则,学生在操作时要整理好自己的工作台,如保持桌面清洁、仪器排列有序等。在连接线路时,要严格按照电气原理图安装元器件,装错则要扣分;在连接时,元器件(如交流继电器等)不吻合或安装有松动等,都要进行适当扣分。连接完毕后,要报告老师才能接人强电,对电动机进行调试,且操作步骤要符合实训室规程。评分细则表要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各个环节的考核要求,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行动目标,如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律能力都将大大提高,完成任务后,要及时清理线头,并关闭电源。

在这样的评价监督下,学生的实训操作效果一定会有相应强化,效果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对实训操作旧有的“枯燥、难懂”的感观大有改善,这为学生以后的电工电子学习树立了坚定的自信。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教学;趣味性教学;分析探讨等

电工是一门重要学科,在整个职业中专教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职业中专电工教学对青少年极其重要,它是引领青少年进入电工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职业中专阶段的电工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电工知识与技能,通过科学的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将趣味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科学地运用在电工教学实践中,对职业中专电工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注重教学方式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引起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职业中专电工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电工实验,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电工教师为职业中专电工入门学生表演电工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

2、鼓励学生探讨问题并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探讨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之一,在探讨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实际中,还能引领学生进入到未知领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接触新知识。电工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电工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电动机正反转”、“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 “电铃”、“楼梯开关”等实验,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职业中专生好问、好动、好奇、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实验,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3、加强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电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语言的优美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讲课时语言的感染力,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职业中专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不时引起学生的思索与探讨,使学生愿意听,乐意思考,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职业中专电工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先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网络,以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丰富教学内涵,扩展教学外延。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建立完善实验成绩的考核。考核方式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发挥考核方式的导向和监督作用是保证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以往实验课附设在理论课中,实验考核在课程考核中占极小比例,且一般以实验报告的平均分计算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能使学生重视电工基础实验,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以实验报告成绩定优劣的考核方式,构建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动态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验教学经验,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实验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5%,实验考试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25%,其中:平时实验成绩=10%考勤+20%预习报告+55%实验操作及实验完成情况+15%实验报告;实验考试成绩=60%操作+40%笔试成绩。各部分成绩按比例进行统计,从而得到较为客观的实验成绩。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种考核办法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使他们充分重视能力培养,达到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电工教材的内容设置在教学过程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选择职业中专电工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经过几次改编的现行职业中专电工教材应该说较有特色,能充分考虑到处在青春期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行教材在进一步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方面,更显示出科学性、可行性、生动性、有趣性的特点来,让现行职业中专电工教材成为职业中专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职业中专电工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电工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增加著名学者的科学成果和生平。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本中增加著名学者的科学成果和生平,在读故事过程中引发学生对电工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知识对人的影响是有限的,唯有生命力才能影响人的一生。通过有影响力的学者对学生的的影响,可以使学生立下志向,并朝着所定的目标前进,这就形成了一种行动力。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动力是至关重要的,它支持着人们最终走向成功。

2、实验与游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职业中专电工教材比以往电工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探究性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这种与中专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中专电工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电工产生高度兴趣,使中专电工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物理;电工学;教学五不同

从事物理教学几十年,只讲中职物理这一门已不能适应现代中职教育教学的需要,所以中职物理教师在讲好本课程的同时,还要主讲与其物理内容相关联的几门课程。笔者一般每学年第一学期讲物理和数学,第二学期讲电工学和数学。我就如何上好不同门类的课程,从中职物理教学与电工学教学的区别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如物理学中恒定电流与电工学中的认识电路、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有内容上的交叉。如果把电工学中的这些知识点从物理角度来讲,其教学目的达不到中职电工学的教学要求。

因为学科的教学要求限制,无需展开讲,有些知识是在物理课中讲授过的,所以我们教学的重点是电工技术的传授。电工实验实训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不能再按照传统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研究数据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来上实验实训课。

讲授中职物理和电工学需要注意以下五不同:

一、教育环节的不同

物理学的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环节,而电工学的教学属于实践性的教育环节。前者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及掌握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而后者是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复合型人才的教育。

二、物理实验与电工实验实训不同

物理实验与电工实验实训的区别是:物理实验偏重研究、探索及验证物理规律,对于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注重的是归纳、总结、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电工实验实训强调的是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与技巧,提高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电工专业技能的熟练操作能力。

三、课程性质的不同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电工学是中职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基础课。

四、课程任务的不同

物理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对科技进步、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现代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电工学的课程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电工学理论讲授、电工实验实训等手段,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使其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课程教学目标的不同

中职物理教学目标是:1.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4.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而电工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备初中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4篇

1.1项目教学法

在高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设计原则。设计主要坚持实用性、目的性、紧密结合专业需求及突出对技能的培养等几方面的原则。首先,电子电工的项目教学法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教学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综合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等,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使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相互连接,可以将专业课中的典型电路在课堂上加以分析。其次,电子电工的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性要明确。项目设计要紧密结合电子电工课程要求高职生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进行设置;具备分析单元电路以及估算简单参数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和计算整机电路的能力等等。再次,电子电工的项目教学法要紧密结合专业需要,对专业内容加以解构和重组,保证高职生完成该项目的一项内容后能够充分掌握与该项目有关的专业内容,并学会运用其专业技能。最后,电子电工的项目教学法要突出对技能的培养。比如,项目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器件的外部特性及其实际应用,另一方面突出电路的识别及测量方式。

1.2项目教学法

高职电子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可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以及评价六大步骤。第一,项目教学法的资讯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交代项目任务,完成对电子电工教学中如时序及组合逻辑电路等原理的讲解,并对多种电路的适用场合及优缺点加以总结。第二,项目教学法的计划阶段,该阶段要将学员分成各个项目小组,并以小组作为单位,对各种电路的实现形式进行详细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第三,项目教学法的决策阶段,以小组制定的计划方案作为依据,在经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和优化之后,再结合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及相关课程需要,对计划方案作出最终的决策。第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依照最终决策定下的计划方案动手操作,该阶段学生主要完成的是对各种元件进行检测以及焊接的工作,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种安全事项。第五,项目教学法的检查阶段,当学生完成自己所分配的项目工作后,要首先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查和同学间的互查,然后交由教师对这些初步完成的项目进行通电测试和故障分析,以确保项目工作的安全准确。第六,项目教学法的评价阶段,依照评价单内容,利用学生小组间的互评、个人自评及教员评定的方式对学生的操作过程的表现、完成产品的合格状况以及焊接工艺等加以评价。

2项目教学法

在电子电工技术教学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项目教学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员自主研究、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为支撑,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制作电子产品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在符合工程师要求的同时,还要具备将教材理论与电子电工实践相结合的素质。其次,要充分把握设计要素,为学生配置项目的难度要适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项目教学要素时,应掌握适度原则,既要避免因设计难度太大的项目而令学生产生挫败心理,以致对电子电工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又要避免因项目的设计太过简单,而造成学生飘然自大的心理。在设计项目时,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灵活多变、系统丰富等原则,将学生的未来职场规划及市场人才需求作为标准,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切实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电子电工技术知识加以解决。第三,要灵活掌握考评方法,在考评时可增强实践内容的先进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如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利用各种工具软件进行设计仿真,建立以实践项目的技术指标为基础、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指标的规范化和考评方式的多样化,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检验的客观公正性。

3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高职电子电工技术教学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令学生在充分掌握电子电工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丰富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他们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82―02

一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正在影响并逐渐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网络课程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之一[1]。

虽然在网络教育的初期,技术方面的要求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但网络学习具有个别化、协作化等特点,基于网络课程的远程教育有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较为适合我国教育基础薄弱的国情。

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是信息类工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各大高校均对该系列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如构建电工电子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分层次设置技能训练内容等[3]。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学习模式[4],基于资源的网络学习模式逐渐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构建一个基于电工电子的具有丰富网络资源的e-Learning系统对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广,包括电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等诸多内容;各知识点相互联系紧密,学生专业要求区别很大,教学学时数安排差别大,教学内容广与学时数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

如机械、航海、航空航天等类型本科专业,要求对常见器件及其应用有较多的认识,一般安排100左右(或以上)的学时用于课程理论教学,单独安排30左右学时用于实践环节教学。力学、化工、环境、生物、制药等类型本科专业,要求能熟练利用电工电子设备解决一些常见应用问题,一般安排70左右(或以上)的学时用于课程理论及实验教学。对工商管理等准工科专业,要求具有一定的电工电子方面的头脑,能读懂专业技术人员的总结性报告,一般安排50左右(或以上)的学时用于课程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类机械、计算机等专业,虽然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对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却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安排60-80学时用于课程理论教学,单独安排20左右学时用于实践环节教学。

三 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的提出

基于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重要地位,各大高校均对课程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成果。如高教社推出的针对机械、航海、航空航天等类型本科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多学时)课程的电工学(第5版)立体化包,西安交通大学的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等。

目前这方面的教学成果一般均是单一层次的成果(如只面向高职高专或本科多学时),这些单一层次成果来自不同的项目组,使用不同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色,将这些单一层次成果组合,难以适应不同层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需求,不利于基于资源的网络学习模式的开展。

如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本科多学时)课程的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与他们使用的教学资源相吻合的面向电类的电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网络资源支撑,目前虽然存在着很多相关的面向电类的电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网络资源,但绝大多数学生不具备筛选的能力,这些网络资源事实上起不到对该课程的拓展支撑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应围绕电工电子技术本科多学时、本科少学时、高职高专3个层次展开,多学时版为少学时、高职高专版提供拓展支撑,建立或链接相关的电类资源库,以适应不同层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需求。

四 EEDLW电工电子技术(本科多学时版)技术路线

EEDLW电工电子技术(本科多学时版)初期版本2001年底开通,2004年全部建设完成,技术路线如下:

1 以页为单位按照超文本组织各教学单元知识点,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为Web页面,实现各知识点的顺序教学。

2 以多媒体数据库为基础结合SQL语言实现各知识点的查询教学,采用了基于Web的多媒体数据库智能语义检索(ISBR)方法。

EEDLW的ISBR搜索方法实例如图1(经过处理,完整页面可通过启动IE,进入EEDLW首页并登陆,在查询文本框中输入图2-3-2后回车进入)

图1中,查询源关键词为“图2-3-2”,经ISBR算法查询,所得目标关键词为“结点电压法”[5]。查参考文献5,该知识点的插图编号为图2-3-2,具有关联,故得查询结果如图。

EEDLW智能语义检索方法较好地适应了基于Web的学习型多媒体数据库的检索要求,大大拓宽了电工电子技术多媒体数据库的检索范围。

3 采用ASP结合多媒体数据库实现阶段复习、课余练习、网络自测等。

EEDLW的阶段复习数据库支持图文混排,参考实例如图2(经过处理,完整页面可通过启动IE,进入EEDLW首页并登陆,选择“本章小结”,在随后出现的界面中选择“本章理论”,在右下角文本框输入4后回车进入)。

由图2可看出,阶段复习数据库的图文混排不是一种排版技巧,是综合了多媒体数据库、Web技术、ASP技术且具有交互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利用超链接将一个相对复杂的知识网络自动图文混排地组织起来,是面向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教材的一种灵活的教学手段,较好地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读者的复习要求。

4 采用C++ Builder开发教师端、学生端两个Web专用浏览器。教师端浏览器将产生的超链接改变信息广播,学生端浏览器接收到广播信息后自动链接到目标页面,把这种方式称为远程同步教学。

远程同步教学系统弥补了远程教育学生与老师准分离特性所带来的不足,老师可围绕Web页内容进一步补充讲解,从而改善非实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限于篇幅,其具体实现原理此处不再做展开描述。

5 采用C++ Builder开发一个具有Web页面浏览功能的专用浏览器,并将登陆信息及其相关处理程序集成到这个专用浏览器中,将这个专用浏览器和被删除了登陆界面及其相关处理程序的网络课程共同包装成一个产品,构成EEDLW的个人版本。

EEDLW个人版专用浏览器支持网络课程版本自动检测、自动升级等许多功能,较好地实现了EEDLW与读者的充分交流及相关服务。

五 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的初步实现

EEDLW源自2001年初启动的重庆大学电路及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建设项目,2001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式教学。2003年9月,为配合与进一步支持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建设与验收工作,为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本科多学时版)提供拓展支撑,面向电类的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上网教学。

2004年,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本科多学时版)建设完成,配套教材出版,电工电子技术(本科少学时版)开始建设。2006年,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本科少学时版)建设完成,配套教材出版,电工电子技术(高职高专版)开始建设。2008年4月,电工电子技术(高职高专版)建设完成,配套教材出版。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EETDLW建成了面向非电类的电工电子技术本科多学时、本科少学时、高职高专及面向电类的数字电子技术、信息类的多媒体技术与网页设计5门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动机、计算机仿真、PLD、PLC、单片机控制、数字图像、音频、视频、Flas制作、网页制作与设计等内容,能按照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本科多学时、本科少学时、高职高专3个层次进行教学,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初步实现。

六 小结

EETDLW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等全国性的奖3项,出版电工电子技术(本科多学时版)、电工电子技术(本科少学时版)、电工电子技术(高职高专版)教材3套4本,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部级教材规划各1套,支持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交互模式[6,支持智能教学[7]、远程同步教学、顺序教学、查询教学、阶段复习、课余练习、网络自测等多种教学手段并提供自学、授课、阳关走廊等多种学习风格,是国内电工电子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网络,在应用实践中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今后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整合该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宣传与交流,更好地推动该网络的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 Wang Ying-Hong Lin Chih-Hao. A multimedia database supports English distance learning [J].Information Sciences, 2004, 158(7), 189-208.

[2] 金波.电工电子基础平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5):98-100.

[3] 李高建,曾照香.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7,20:147-148.

[4] J anette Hill1 Michael Hannafin 钟志贤.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9,(1): 46-50.

[5] 陈新龙,胡国庆,张玲.电工电子技术(上)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祝新宇.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交互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7,(3):42-47.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教学;教学效果

《电工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许多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与工业生产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电工学》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原理较为抽象、实践性较强,又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以及实验课的作用不突出等原因,造成中职学生在《电工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的困难,学习效果不佳。作者在多年的《电工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总结,发现如果能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将能有效提高《电工学》课程教学效果。

一、教师精讲,学生多练

教师精讲,充分体现了教师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练”是训练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电工学》课程定理和定律多,同时公式多且变化灵活,多数情况下学生能掌握这些定理、定律和公式的内容,但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知从何处下手、不会灵活运用的难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分析计算方法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案例作为精讲内容;同时学生通过多练来尝试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以达到训练思维,深刻理解定理、定律和公式内容的目的。例如,讲授串联和并联电路时,教师首先精讲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接着列出相关的计算公式,最后要求学生做精选的典型习题。在做习题过程中,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问题始于观察,没有对事物进行深入仔细地观察,就不可能针对事物提出问题。学生如果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能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观察得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可能就越多。《电工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它与工业生产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电工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或实物模型演示生活现象,创设观察情境,积累问题素材,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思考,产生问题意识。例如,对于“单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知识的学习,首先可创设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电风扇运转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学三相异步电动机知识进行迁移,进而产生疑问:教室里采用单相电,无三相交流电如何产生旋转磁场?接着演示单相异步电动机转动,让学生观察其转动与电风扇转动的不同,进而产生疑问:单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不能自行转动?最后改变工作绕组接法,让学生观察电动机转向,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电动机转向为什么改变了?这样,在一连串的观察分析过程中,学生对各种现象都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自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不强,并且《电工学》课程知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就会存在领会教材困难和学习兴趣不高等难题。因此,可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看不见和摸不着的电工知识具体化为可感知的“形”“声”“色”,以增强《电工学》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时,可将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安全用电问题编成一些动画故事进行教学。“小新”家的电视机坏了,他将电视机后盖打开进行维修;打雷时,“小新”躲在大树下避雨;“小新”用潮湿的手接触带电的物体;“小君”不小心触电,“小新”用手拉她等故事。通过动画故事呈现的安全用电相关场景,让学生思考上述场景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初步思考后,再播放上述场景的结果。在上述学习氛围中,学生理解了安全用电的意义,初步具备了安全用电意识。这时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结果?如何做到安全用电?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热情稳定持久,并能将学习兴趣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电工学》课程内容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实践性很强。许多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熟悉和理解相关内容。实验教学是培养中职学生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电工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重视电工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1)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在课程成绩中增加实验课成绩的比重。实验课成绩除了参考实验报告外,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2)克服学生对“电”的畏惧心理。在《电工学》实验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电”有一种恐惧情绪,不敢亲自动手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详细地讲解触电事故的种类和原因,耐心地示范电工安全操作规范,帮助学生逐步消除恐惧情绪。(3)实验课中除了开设常规的验证性实验以外,适当地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在多年的中职《电工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能够在课程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电工学》课程教学效果一定能够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恒碧.关于高职院校电工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讨[J].7版.现代企业教育,2009:24-25.

[2]祁倩.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李界华.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有效途径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147.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140―03

引言

在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育环节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措施。良好有效的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并增强就业能力。同时,实践教育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的最佳场所。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都必须经过的培训环节,是以后从事其专业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研究电工电子实践教育的评估理论,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电工电子实践教育的,并且能够有效监控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是很有意义的。

所谓教学评估,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的价值体现在其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一般将教学评估分三类: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诊断性评估是指某项教育活动进行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评估,其目的是了解评估对象的情况,判断是否具备条件。形成性评估是指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来对教育活动进行实时的调节,保证教育目标实现而进行的价值判断。终结性评估是总结性的,是在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进行的评估。以上三种评估在实际的评估活动中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在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实践教育的质量,评估活动必须全面。对于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基层工作而言,形成性评估对于监控实验教学质量,随之调整教学过程更为重要。

一 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指标是观察、衡量和规定事物特征,反映事物内涵,标识某一事物的尺度。在教育评估问题内,指标是将教育质量进行量化的工具。评估目的和任务确定后,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于准确、广泛、全面地收集和处理信息。指标体系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评估的准确性,继而影响教育水平的提高。

指标体系的设计包括发散、收敛和实验修订三个阶段。

(1)发散阶段。发散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解教育目标,提出详尽的初拟指标。因为教育目标一般都比较抽象笼统,所以在拟订评估指标时需要对其进一步分解、细化,使之能够观察和测量。具体操作需要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力求完备。对于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质量的评估,初拟指标时应该征求理论教师、实验教师、管理人员、正在学习的学生以及毕业生的意见。

(2)收敛阶段。收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初拟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归并和筛选。归并和筛选时应注意三点:指标应具有重要性,体现评估的导向功能;指标应具有独立性,指标不重叠,避免冗余;指标应能反映评估对象的本质,应删除那些不能反映或者偏离目标本质属性的指标,提高评估的有效性。

(3)实验修订。在初步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后,应该选择对象进行小范围试验,可以对一门实验课,或者一个实验班进行评估。并根据试验结果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必要的修订。

为了全面评估清华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质量,我们按照以上过程,通过实验中心任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领导的集思广益,初步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

整个指标体系分三部分:“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是学生针对每次实验对实验内容、教师、设备和管理的评价;“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实验管理的评价;“实验技术人员评价指标体系”,是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希望通过评估,能够全面反映实验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进行情况。在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指标的全面性,同时也考虑到了各项指标的独立性,尽量减低数据采集的工作量。

表1是“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仅以“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讨论。

评估指标分为四部分,分别是:(1)教学内容。主要对实验项目的研究性、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2)实验教师。从讲解情况、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价;(3)实验设备。主要评价实验设备的配置与运行情况;(4)实验室管理。主要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评估在学生完成某个实验项目,并且返回实验报告后进行。

二 评价结果及对指标体系的讨论

在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修订后,确立了“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估实践。对一些典型的实验项目进行了评估,评估学生数量为85人,限于篇幅,此处不能以列表的形式给出所有结果。下面对此85份“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使用SPSS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图1,图2,图3和图4。从图1~图4每组指标的相关矩阵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比较小,多数在0.3左右,指标体系是合理的、不冗余的。相对例外的情况是“实验教师”评估指标组中的“实验讲解(X7)”与“对业务的熟悉程度(X9)”的相关系数为0.64,这两项指标密切相关是不难理解的。如果要精简指标,可以考虑去掉其中的一个。

表2给出了评估的信度分析结果,信度为0.8823,说明使用此指标体系评估得到的结果是可信的。同时,各项指标的评估结果中,“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一项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对所谓的“研究性”的理解是有差别的,或者说,“实验设计的研究性”的概念需要大家进一步探讨。去掉此项指标后,评估的信度稍有上升,从0.8823上升到0.8959,并不明显。图5是“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一项指标评估结果的正态Q-Q图,可以看出,学生对此项指标的打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所以,评估结果也是客观的、可信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表1的实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是基本独立的,评估结果的信度比较高。对某个实验项目的评估结果平均分数为82.15,基本反映了该项目的实际水平。

三 结论

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效监控电工电子实践教育的整个过程。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与评估从认识到实施都起步较晚,对具体的一门或一类课程的评估与监控则更不被重视,特别是实践教育之类的课程。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评估体系。本文根据教育评估的最新理论,初步探讨了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评估的重要性,评估的过程,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并初步建立了适用于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学生评估实践,分析了评估结果,评估指标是合理的,能够反映评估对象的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在研究生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合肥: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 金娣, 王刚.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 Jen Harvey. EVALUATION COOKBOOK. The Learning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Initiative, Heriot-Watt University

[4] CHING-YANG CHOU, CHIA-LUNG CHIN AND KUEN-DER LAIN. Th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Instrument Development for the Science Laboratory Teaching Competenc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ers. Proc. Natl. Sci. Counc. ROC (D), 2001, 11(1): 11-19.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Education

DUAN Yu-shengLIU YanXING Guang-junLIU Wen-wuREN Yong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ach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training session is their professional basis in their research work after engaging for all the undergradua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tudents, which they have to go through. Preliminary study was mad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newest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ory. The evaluation process and the method to build up the evaluation instrument were given. Then, the evaluation instrument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training evaluation was proved out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experiments.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解构和重构 项目式教学 双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1-02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我校面向汽车专业开设的一门有关电工电子知识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一、课程地位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许多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导课。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磁路及电磁器件、模拟电子技术、电动机、数字电子技术、汽车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等[1]。

而传统的“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一般立足点在电工电子技术上,如果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不能进行正确把握,就不能突出汽车电子的特点。

二、课程改革原因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讲究“够用为度”的原则。因此许多知识是可以进行删减和弱化的。

三、课程设计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的教材讲究电工电子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对于汽车方面的电工电子知识的针对性和倾向性往往比较欠缺。

2.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起来仍然比较困难。

3.实践教学项目设置缺乏目的性

实践项目设置仍然以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为主,对于涉及汽车电工电子知识方面的实验力度远远不够。

4.考核方式单一

现有的考核方式通常是以笔试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体现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核。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上都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实际。

四、 课程实施方法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技术性人才,其原则是实用为主,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教学改革。

1.重新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的教学计划

目前的《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材仍然是以传统的电工电子学教材为主,例如划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磁学、常用仪表等模块[2]。各个学科间壁垒分明,彼此独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来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重新编制教案和进行教学设计。

另外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双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以后,除了拿到学历文凭外还能拿到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我们将汽车维修电工的三、四级考证内容也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对于授课内容,我们将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验实训之中。

2.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项目式教学法中的项目选择并不是随意的,项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

我们会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根据汽车专业的特点来设置项目,将传统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具体的专门针对汽车专业的“职业任务”[3]。

在进行实训时,采用个人独立进行加小组合作的方式。我们首先下发任务,让学生对要进行的项目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计划的制定。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对项目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最后进行检查评估。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归纳发言[4]。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学会主动学习和相互学习,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职业院校的学生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也应该纳入我们的考评体系。另外专业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考核我们也不能忽略。

4.课程实施难点

我们虽然对传统的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在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实施的难点。例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必须是汽车类和电气类的混合型人才;现有实验设备还不完备;跟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存在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某些复杂的公式计算仍然无法避免等等。

五、结语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经典的、成熟的理论课,它具有自己完备的知识体系,如何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进行取舍,将其中与汽车紧密相关的电学知识进行提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便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 石晓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24):80

[2] 张文.高职汽车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性研究[J].考试,2012,(05): 12.

[3] 李善锋.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项目课程设计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9篇

电工电子专业的课程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掌握,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在该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学改革中必须特别注重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造。为此,我结合我校正在逐步深化的教学改革,就如何改革我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

1.目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实验,而且大多数实验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好的操作步骤进行,并且有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甚至仪表之间的连接都已事先准备好了。

1.2 自02年开始,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却难以大幅度增加,这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带来很大的问题。

1.3 不能实行因材施教。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着差异,以往的教学模式都将学生同等对待,这就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而能力较差者又感到吃力,实验教学目的难以达到。

1.4 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重文轻技”思想严重,作为一个电子实习指导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工电子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

2.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思路。

2.1 建立新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电工电子实验是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初步将以仪器使用和基本课程内容为主的基础实验过渡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设计型和综合应用型实验。

2.2 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根据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建设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PLC实验室等实训基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3 改进实验成绩的判定方法。采取实验报告成绩与实际操作成绩相结合的方法,既使得实验成绩更加合理,也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实际操作,从而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电工初步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电工学;教学设计;案例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77-02

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进行的一次重大探索。“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1]。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因此各工科院校均在研究和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新的培养体系,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2-5]。“电工学”系列课程是针对非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关于电气工程领域基本概念与应用的工程技术类通识教育课,包含电路理论、电机、控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几部分内容。为了配合实施“卓越计划”,“电工学”的教学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各项综合素质。

一、传统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下大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及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具备一定的安全用电能力,理解节能环保的意义,建立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素养。该课程具有系统性的理论和严密的逻辑结构,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过分强调讲授的重要性,有着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大都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排斥学习。没有将理论和专业或实际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由于“电工学”在非电专业中的地位及课程设置的原因,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于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职业规划没有帮助,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实验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验证课本定理、定律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没有运用所学知识亲自设计、制作、调试电路的机会,这也就使得学生不能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与实际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怎么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面向卓越计划的教学改革

以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为目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其主要表现在先进工程方法的应用和先进工程技术的掌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的创新精神以及严谨、科学、负责的工作态度[6-8]。结合各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电工学”课程进一步细化了理论教学环节的设计,强化应用型知识模块的学习,邀请学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并组织专题讨论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建立常见工程设备的演示模型,增加贴近日常生活的演示实验装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将电学知识与本专业结合,初步树立学科交叉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工程的观点分析问题。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电气应用能力,使得各专业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未来能够协助电气工程师进行一些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日常维护;能进行相关行业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简单的故障排除。

1.教学设计环节的优化。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在现代教学中的科学运用,体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9]。分专业进行工程型案例的教学设计,这样既迎合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又没有超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且实现了多个知识点融合的案例设计,激发学生“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技术储备,也符合“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集成运放知识模块的学习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运放的线性与非线性应用的工程设计方法,给出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并用EDA软件进行仿真。任务:利用电压比较器设计一个散热风扇的自动控制电路。一些大功率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使温度升高,可以采用散热片加风扇冷却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将热敏电阻粘贴在散热片上检测功率器件的温度,采用电压比较器比较检测信号和预设阈值,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线圈,即可实现对风扇的控制。

图1是学生所设计的控制电路,该设计方案综合利用了电工学上、下册教材中的继电控制系统、半导体器件和集成运放三个模块的知识,在熟悉集成运放非线性应用的基础上又对上册知识点进行了复习,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是工程的灵魂与根本,是工程教育的本质,“卓越计划”将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根本要求。[5]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教学一直占有非常大的比例。[6]因此,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按照实验难易程度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基础实验学生独立动手做;复杂的演示实验先观摩后分组讨论工作原理;设计型实验先提交设计思路,分组讨论确立方案,由老师指导进行实验。

以集成运放教学案例的任务为例,学生首先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独立完成指定的比例、加减法和微积分运算电路的验证实验。任务分组后进行讨论、提出设计思路;在教师的辅导下对提出的方案总结归纳,对确定的最终方案进行仿真分析;按照仿真的参数搭建电路完成实验测试;将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比较,分析误差。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导为辅。通过这种设计类的创新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的效果

就教改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81.9%的学生同意“电工学”课程的时间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97.1%的学生认为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难度、进度计划安排的基本合理;77.4%的学生认为“电工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可以看出,“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到了学生的肯定,分层次教学的实验方式,提高了实验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90%以上的学生同意通过教改提高了对“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兴趣;75.1%的学生认为周围的同学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去;70%的学生认为教改的课程难度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教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了课程的学习中。

四、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工程案例的选取是理论教学过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需要教师对各专业特点、学生基础及当今工程技术现状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提出贴近工程实际又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案例,给任教不同专业的教师增大了工作难度。讨论课和设计性实验都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大量的材料准备工作,一部分同学觉得负担偏重;分组讨论占用学时较多对授课进度有些影响,在针对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部分学生也认为课上时间的利用率不高。以上这些问题将是进一步教学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依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和“电工学”课程的特点,笔者在理论教学设计环节和实验教学中对“电工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教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进行,在以后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中,还需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体会到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潜力,在案例设计和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也可以更好地促进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2]雷庆,王敏,从课程视角看工程设计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5)152-156.

[3]Bridget Bero,Alana Kuhlman.Teaching Ethics to Engineers:Ethical Decision Making Parallels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11,17(3):597-605.

[4]Clive L. Dym Design,systems,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4,(3):305-312.

[5]陈亚玲.论跨学科能力培养与我国工程实践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15,(10):73-76.

[6]窦耕耘,顾宏林.《电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3):41-42.

[7]高雪梅,孙子文,纪志成.CDIO方法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08,(05):69-71.

[8]王芳荣,王桂琴,詹迪铌.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6):178-179.

上一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下一篇:集成电路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