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07:47:54

大专生毕业总结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职业学院大专生 就业心理 调查研究

一、调查背景

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使大专教育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大专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业等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大专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1]现在是本科生满街跑的时代,那曾风光一度的“大学专科”如今已被人形象地称为寒酸落魄的“弱势文凭”之一。与博士生、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等时髦名词相比,外面虽是春光明媚,但持“弱势文凭”的专科毕业生却遭遇寒冬之苦,在与本科生、研究生的竞争中,由于文凭的因素处于下风,与中专生同台竞争又略有不甘。有文献报道:大专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除略低于高三学生外,明显高于同年龄人群的平均水平,有的甚至达到40%。[2]我于2010年10月5日到12月初在江苏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教育实习,针对毕业生的专业和心理健康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并且结合调研结果,对他们进行了心理就业辅导和人生职业规划辅导,希望有助于指导他们度过毕业前的迷茫期。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的学生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从300多名毕业生中抽取样本50人,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并以访谈为辅。

三、调查结果

我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职业类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考虑到所在班级正面临就业,因此根据问卷的相关内容,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初步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心理。采取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抽样了50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份,经过对数据进行录入,采取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

1.87%学生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

2.91%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自信;

3.94%的学生表示有从事其他专业工作的想法;

4.83%的学生认为先就业后深造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5.95%的学生认为在更高学历面前会自卑;

6.78%的学生希望去大城市工作;

7.85%的学生表示不懂职业规划有何作用;

8.78%的学生表示喜欢工作的流动性。

四、分析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了解到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大专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学历自卑,就业自信心不强,没有生涯职业规划,对未来比较迷茫,同时职业院校的大专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要求较高,职业要求模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进行了一次就业心理辅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指导。

1.对职业院校大专生应该从入学起,就建立新生职业规划档案袋,班主任老师、新生、职业规划老师应该加强交流,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提供动态的监控手段,也有助于学校就业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高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3]职业规划老师应该让学生在三年的学校过程中认识到职业规划的一般步骤,如图所示,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途经,并用高效行动去达成职业目标。

职业规划五步骤图

2.职业院校大专生应保持一个积极的就业心态,克服学历自卑症,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能力,变被动为主动。现在社会,正从“学历型”转向“学习型,资格技能型”,[4]学历证书已经不能完全证明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而职业院校以培养以动手能力强,实用性强的技工型人才模式的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重视平时的学习,克服浮躁心态,多动手操作,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为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做一个自信的准备。

3.职业院校大专生应该准确定位自己,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充分分析自己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应该认清就业形势,适应社会的环境,不要害怕工作环境的辛苦,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为自身的完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在进行工作选择时,要选择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经过压力的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能害怕压力,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坚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4.职业院校大专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支持。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毕业了就不需要再学习了;还有些学生选择深造的目的仅仅是获得一个本科学历文凭,学生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落后于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5]信息时代要求人活到老、学到老,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变化,离开学校三年,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或许是落后的知识,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职业院校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之余随时更新知识,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才能在竞争环境中胜出。

五、调查总结

人作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体,很难用数字测量,又极易受误导暗示。因此,我们对职业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状态,要采取积极性发掘而不是消极性暗示的态度,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地看问题。不能凭几个案例或问卷就轻易下结论。在社会飞速进步的大变迁时代,所有人都面临不断的心理挑战和社会压力,只有不断完善就业心理档案袋,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健康。职业院校大专生需要在思想上做艰苦的准备,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就业选择中要注意面试的技巧,和用人单位诚恳地进行沟通,切不可弄虚作假。在就业过程中,要调整心态,自信地树立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依靠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自己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5.

[2]陈选华.学生心理学基础[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251-252.

[3]陆洪.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4]谷松.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扬、泰”地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例[D].12.

[5]徐炳谦.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专生素质;教学改革;职业定位;软件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69-03大专生的招生门槛很低,生源短缺,招入的大专生的素质比较差。与本科生相比,素质差距是很大的,从高考分数线就看到这一点。虽然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一个大的差别是他们的应试能力。

一、大专学生的学习问题

1.抽象思维能力

从计算机教学过程发现,大专学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能力差的问题。从两门课的上课效果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中,学生特别热衷于计算机硬件的拆装,网络线的制作,用水晶头和5类线,通过网络钳来制作网络线,学生会不厌其烦的尝试两到三次的失败,来完成这一个网线的制作任务。在《MS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应用》这门课中,老师一再强调尽量用SQL语言来管理操作数据库,少用SQLServer自带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但是学生还是热衷于使用工具来完成数据库操作。所以,在数据库考试的时候,其中操作题要求学生用SQL的DML语言来创建数据库表,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试图使用工具方式来描述表的创建过程,“数据库对象管理->webshop数据库->表->创建新表……”,甚至还画出创建表的工具界面。

从以上两门课的教学分析,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特别是软件专业的学习,往往是把现实的具体事务转变成抽象模型来研究。因此,对大专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大专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造成逻辑推理困难,所以大多数专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都没有《离散数学》这门课。例如,有一个很简单的JavaScript考试试题变了一个花样,就考倒很多大专学生。这是一个判断题,题目很简单:“在外部JavaScript文件中,程序必须要包含标记”的说法是错误的。很多学生答“False(错)”。为什么?如果问题仅仅是引号里面的内容,学生就答对了,但是引号之后又否定了引号里面的说法,所以,否定之否定,正确答案是“True(对)”。由于缺乏逻辑思维,学生的脑筋转不过来。

3.学习方法

大专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不做读书笔记。知识是靠积累和总结,把一本几百页的课本变成十几页的读书笔记,这才真正学到东西,把刚开始学的厚书读薄,浓缩成读书笔记,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是上课不主动提问,不做课前预习,老师上课提问时,几乎都是回答“不懂”,造成互动性差,影响上课效果。课前做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在课堂上看看老师是如何解释的,如果没有听懂,还可以提问,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造成听课兴趣不大,甚至旷课。

4.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读大专都抱着来混个文凭的态度。由于入学前对专业不了解,觉得选错了专业,但是学校又不让轻易改专业,所以就凑合着读。由于很多学生根本对所学的专业就不感兴趣,特别是软件专业,学习的难度很大的,大多数学生几乎无法动手编程,只想混个及格过关就行,所以出现一个班里,三分之一学生想学,三分之一彷徨,三分之一不学怪象。但是教师为了追求及格率,不得不降低考试难度和质量来满足学校的利益。

二、教学改革

1.专业分班

由于大专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又对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许多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分层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先把学生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原有的基础分层,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要进行备课和授课……”但是,通过“学生分层”“教学分层”的方法缺点之一是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和教学时间。如何针对大专生素质差别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首先,造成这一问题的是传统的招生制度都是按专业招生并分班(而不是按专业兴趣和学生素质分班),虽然在招生工作中进行大量的专业宣传,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对将来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跟不上,最后靠混来完成学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建议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不要分专业。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当学生学习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学生对未来的学习方向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C语言成绩好的学生会比较有自信地选择软件专业,这时候选专业学习更能让学生自己做未来的职业规划,由于这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学习态度会更主动积极。所以,我们认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分班的分水岭最为合适。

2.课件及教学方式

通过对大专生的素质分析,根据大专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示。也就是多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知识。当今最流行的微课程就是我们今后学习和教学的最好方式。

・就业指导・从软件专业大专生素质谈教学改革及职业定位课堂上,教师多提问,少埋头讲课。由于大专生本来对学习的自信心就不强,学习过程都是很被动,消极。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主动,例如多提问题来进行互动,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软件专业学生,把一个问题的提出,并转化成软件的方法解决来锻炼学生的“软件思维”能力。虽然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原因,不愿回答问题,但是,教师应以鼓励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比如说,指定了一个学生来回答问题,但学生说“不会”,这时,并不要急着马上换下一位学生来回答,而是鼓励这名学生,先到讲台上来,然后与他互动,一起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给学生一个面子,而不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突出以实践案例教学为主的技能培养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交互性、增大教学信息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除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外,多用可视化工具来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笔者在软件教学方面一直是反对使用工具,但是,由于大专生的特点,适当的使用工具来辅助教学还是有好处的。所以,在高级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院校的软件专业都喜欢选择微软的.NET平台,因为,MS Visual Studio 2005/2008开发工具可以通过各种控件来减少编程,软件大专生比较容易上手。而象JavaScript的学习就相对难度大些,因为没有类似的专业编程工具来辅助,大多是以程序编辑器,如EditPLus, NotePad++来手工编程。

4.学生团队教学法

由于大专生学习的被动性,个人自学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相互促进,成长。

三、职业定位

由于大专生的特点,学校的培养定向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不是培养科学家,研究员。所以学校的职业定位要实用,接近社会需求,不要追求“高大全”。

职业定位不准确,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果是大量学生无法找到对口岗位工作。多数院校表面上的高就业率,而掩饰了专业对口率的数据。一个现实例子是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一个购物商城的果汁店里做收银员,在百货店里卖衣服。这个问题说明我们软件专业的大专生有没有10%的毕业生进入软件行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献对毕业后的计算机专业大专生调查结果发现职业目标和职业倾向有偏差。 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职业目标主要是软件开发与测试(I 型),系统维护与数据处理(C 型),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E 型)”。而调查发现计算机类大专生的主要职业倾向是客户服务(S型),系统维护与数据处理(C 型),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E 型)。而极少有学生的职业倾向与软件开发与测试(I 型)。

所以,这里对大专院校的软件专业的做了一个职业培养定位,如图1。大专生就是培养基层的技术员,或称之为技师(Technician)。把职业定位太高,课程也会定得高,不符合大专生的素质要求。从图1看,涂上灰色的职位是比较符合大专生的岗位,而其中操作系统级的程序员是针对本科或研究生的职位, 该学生必须要学习《离散数学》,《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Linux内核编程》等课程才能胜任这个职位,所以在大专院校就业宣传上,不要夸大职业范围。

图1软件工程师岗位

四、结论

从软件专业大专生素质分析看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一些大专院校为了利益,盲目扩张,为了竞争生源,夸大就业宣传,而忘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由于没有按照大专生的特点规划专业课程,规范教学方法,造成学生无心学习,教师付出的劳动没有成就感,最后,生产出了大批不合格的毕业生。一方面,大批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在此,我们认为,学校要根据我们学生的素质,切合实际定位大专人才的培养方向,明确大专生的职业定位,才能实实在在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大专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万清.高职计算机专业“分层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2013(9).

[2]杜鹃.高职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0)(总第526期).

[3]曾智刚.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24).

[4]周化钢.团队合作培养软件应用型人才案例[J].中国高新科技,2014(1-2合刊).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普通临床医学学生同日而语,临床医学是一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但其系统性却区别于其他专业,虽然大专生的生源也来自于各地普通高中,但生源质量却大不相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比之下较弱,而且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只需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利用专科教材对临床医学的相关内容理解并应用,更加强调对学生临床医学操作性的培养,因此研究针对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全日制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现状

前言

与普通临床医学学生不同,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在毕业后多分布于国家基层的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等,是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的医疗中坚力量,承担着基层为基层人民群众卫生保健服务的责任,也是不可忽视的专业操作基础要求较高的医疗人才。在对临床医学大专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立足于临床医学大专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思路,不断完善对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未来工作不抱希望,这主要是由于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专生认为临床医学这门学科较难驾驭,而且纠结于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认为临床医学大专根本不具有社会地位,难以与临床医学本科以及研究生匹敌,虽然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主要以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为主,临床医学大专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遍会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失望,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另外,有一小部分临床医学大专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与一些区或县签订了用人合同,因此毫不担心就业去向问题,也同样会产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1]。

(二)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心态

目前存在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问题还有学生的心态问题,由于临床医学的专业指向性较强,学生毕业后将任职各个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而国家高层次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逐年增强,即使临床医学大专生专业技能优于其他临床医学专业的高层次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很难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新时代新思想的冲击也使得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对未来的就业去向不甚明了,导致了对学生心态的严重影响,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2]。

(三)教师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传统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比较刻板,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不注重体现时代特征,不能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结合,即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所掌握并结合到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日制临床医学的重要性,无法塑造学生的临床医学学习体系,从而导致学生与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脱节,学生的各个科目学习效果得不到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无法达成,也就无法为社会输送基础医疗人才。

二、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方法

(一)把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完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学生教学的方法,首先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各个地区、各所院校、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终目的。在这方面,教师在进行科目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考察[3]。例如,每学期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或者开展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看法和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看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源所在,强化科目教学的效率。

(二)赞赏学生进步,鼓励学生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态时刻监控,由于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普遍无法乐观对待就业前景,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在科目教学过程中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施行发自内心的教育,贴近学生的心理动向,消除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鼓励学生在临床医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勇于探索,及时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明确临床医学大专生并不劣于其他,而是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性[4]。

(三)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

全日制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将教学策略的设计融入时代的特征,使其符合当今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学习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一个充满积极和愉悦氛围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确保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结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促进了临床医疗专业的发展,虽然目前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日制临床医学将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主流,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的需求度也会逐渐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总结出一套有效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圆月 侯 单位:益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谢立群,王霞,王平,魏睦新.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0).

[2]王长虹.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实用预防医学,2010(02).

[3]任旭.大专院校中医学专业教学的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9(07).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护理专业人员就业本该不存在难题,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一部分用人单位却没有招到合适的护理人员。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对大专、中专即将毕业的护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对象和方法

对象。某学院10级、11级两个年级、两个学历层次、两个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300人。其中10级为正在参加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11级是即将进入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和100名大专护生。其中,中专护生中有男生10人,大专护生全部为女生。学生中有19%为城镇户口,81%为农村户口。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按照基本情况、择业标准、影响因素、择业过程、择业态度等五个方面共计27项内容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率达100%。问卷回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与讨论

择业标准

表1显示,学生普遍将中小城市作为首选,综合起来占到54%;其次是大城市占到38%,均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就业,仅仅占到8%。

表2显示,毕业生薪酬期望标准2000元以上的占到62.7%,大专生对薪酬的要求在2500以上的都占到该人群的40%,要求相对较高。

表3显示,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优势,占到71.3%,私立医院仅占3%,大专生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到私立医院就业,并且,统计数据表明,社区服务中心的就业意向太少,仅占总就业意向的4.3%,反映出就业方向选择相对不合理。

究其原因,大城市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半数以上毕业生打算到中小城市就业,显示出就业比较理性;超过80%的学生是从农村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并且,城市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基层就业。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薪酬期望标准提高,大专生因为付出的更多,因此要求较高。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由于传统的找单位要稳定、有编制、有依靠思想的影响,致使不愿到私立医院就业;社区服务中心多是基层医疗单位,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发展空间受限,因此不愿到社区卫生单位就业,表现出就业选择的不理性。

择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4显示,毕业生普遍认为专业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占到51%;而人际交往、思想品质分别为24.7%、24.3%。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阶段的中专生认为思想品德应该与专业能力相当,均达到了该人群的36%,说明该阶段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表5显示,大专生与中专生有一个明显的分歧,即大专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历,占到35%,而中专生认为是学历因素,但是,两者均把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参考。

表6显示,有近40%的学生认为就业市场不规范,存在不公平竞争,是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6.7%的学生认为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了。19.3%的学生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也是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导致高学历的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多,给中专生带来了很大压力,他们在就业时受到学历的困扰,而大专生就业时,在学历层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他们认为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实践经历。在就业市场中,存在着依靠熟人关系就业的现象,尽管是极少部分,但是不公平竞争对就业者情感影响较大,这是社会现实。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能顺利就业,或者出现就业难题,就把原因归结为培养人才太多,供大于求了,这是误解。

择业过程调查

表7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计划很明确,毕业后即就业;中专生中有73%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在实习学生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3%,说明中专生有强烈的提升学历的愿望;总体而言,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仅为5.3%,大专生没有一名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这表明自主创业教育严重缺失。

表8显示,大专生认为是由学校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是求职的首选,占该人群的46%,而中专生认为通过家庭、托熟人关系是首选,占该人群的60%;但不管如何,均把参加招聘会作为第三考虑方案。此种情况表明,被动性选择工作,靠别人安排仍是学生的一种就业习惯。

表9显示,择业时学生最希望的得到的求职信息是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以及职场的礼仪,占到了40%;其次,是医院的介绍和招聘信息,再次是相关医院护士的现身说法,占到11.7%。

中专生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特别是参加实习后,更是发现,医疗单位中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理人员也比较常见,增加了其继续深造的紧迫感;护理专业有行业的特殊性,毕业后依靠本专业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较小,学校自主创业教育的缺失也导致其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中专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工作安排上多听从父母,造成依靠家庭关系或者托熟人安排工作作为首选项的局面;而大专生多是由于信任度的问题,更加愿意相信来到学校招聘的单位,或者是听从学校推荐的工作。

择业心态调查

表10显示,大专生中有40%的学生对未来能否顺利就业心里没底;中专生依赖家人找工作的相对较多,比例占到29%;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过程中的中专生,明显地表现出自卑恐惧心理,害怕毕业即失业,此类人员占到14%。

表11显示,当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时,大专生有超过76%的人愿意降低标准,接受与专业有关联的工作,显示出就业比较务实。但是中专生相比显得理性不足。

总体上看,超过30%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感到盲目、恐慌,表面上看是由于学历层次和就业形势的压力,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就业观念的误区,高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确实是大量存在的,但并不是没有工作岗位给大专生和中专生,主要是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造成的。正在实习的中专形成较大的就业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较多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因此感到就业压力较大。

对策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鼓励到基层就业

河南卫生系统实施的医疗资源倍增计划,要大力提升县级医院的病床数,大力发展民营医院,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到2015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1.5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

由此可以看出,以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意味着,护理专业目前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引起的。

鉴于此,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基层护理人员需求情况,制定出台基层就业的鼓励办法,将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继续深造、个人发展等考虑进去,以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在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时,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提倡艰苦奋斗作风,提倡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社会最需要的县级城市、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农村乡(镇)卫生院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毕业生应调整择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摆正位置、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择业原则符合社会的需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1],促使就业更加顺利,更加有效。

开设低学历护生专业特定方向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帮助树立自信心

由于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生的批量培养,使得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招聘的同等条件下,大量选聘高学历人才,导致低学历护生,尤其是中专护生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有鉴于此,教育培训机构要结合社会、医疗单位、基层单位实际需求情况,开辟护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培养职业针对性较强的护生,让低学历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增强低学历护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就业的信心。比如,根据中专生踏实肯干、对待遇要求相对不高、愿意去基层工作的特点,开设适合农村、城镇居民的社区护理、家庭型护理、婴幼儿护理、特殊老人护理,甚至以此可以开展类似于钟点工、家政护理的自主创业教育,从而帮助就业、创业。

分层对待,为中职生提升学历创造条件,为大专生开展实践培训

《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省护士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60%;二级医院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50%,并有一定比例的硕士、本科人才。

调查显示,因感受到低学历带来的压力,中专生要求提升学历的愿望比较迫切。为此,在逐步缩减中职生护理教育的同时,政府、高校要重视现有中职护生提升学历的诉求,创造条件,给该层次学生的学历提升搭建平台。

针对大专生,根据就业特点,要加强实践培训,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开展“1+1+1”培训模式,一年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训课训练,一年医院顶岗实习[2];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理解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规范就业市场行为,引导学生通过招聘会,自我推荐促进就业

调查显示,就业中确实存在着极个别招聘不规范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单位还是按照人才引进的标准进行招聘。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医疗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时,要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制定合理条件,进行阳光操作;医院等用人单位到学校组织自主招聘时,要面向学生公开选拔,并及时通报结果;学生在参加竞聘时,要敢于展示自我,竞聘失败时,要善于总结不足,避免下次失误,而不是一味的归结为招聘不公平。

同时,学校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甚至同类学校联合起来,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招聘会,让学生自主与用人单位面谈,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就业。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生;学习问题;表现;成因及对策

“学习问题”就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中的矛盾、疑难。五年制大专生是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专科学校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生活的历练,许多学生被迫从未成年突然转入成年的环境,在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表现出独特的特点。本文旨在从学习动机p学习方法p学习态度p学习投入等方面分析五年制大专生的学习状况及成因。

一、五年制大专生学习问题表现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然而,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五年制大专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跟随大众;另一方面表现为目标缺少具体可行性,目标太大或太空,完全脱离了自身的条件。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方法的科学性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五年制大专生在日常学习中难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很多同学都没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出现了明显的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此外,五年制学生很难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网络等资源。

学习动机是引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水平低是五年制大专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低下,成就愿望不高等特点。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一方面,五年制学生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理,表现为上课不认真,作业抄别人,经常逃课、挂科、作弊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学生都把有用和无用作为衡量自己是否学习的标准。觉得有用的就肯学、想学、乐学;觉得没有用的就不肯学、不想学、少学、厌学甚至逃学。

学习投入是指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与他人协作,从而实现学习目标。五年制大专因为课程学科多、活动多,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学生不能像初中生那样反复学习或练习某门课,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网吧、逛街、玩手机、聊天等学习之外的事情上。

最后,五年制大专生往往是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认知水平低,导致成绩不理想。表现在学生难以接收课程内容,难以专注于课堂学习,经常玩手机、睡觉,对学习产生排斥感,最终出现旷课、厌学、考试挂科、补考、重修等现象,从而导致学习的恶性循环。

二、五年制大专生学习问题的成因分析

五年制大专生的入学年龄为15-17岁左右,20-22岁完成专科教育毕业,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称为“青年初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发展速度超过了心理的发展速度,导致心理问题冲突严重,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强,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等心理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思维和认知水平发展不完善,自制力更差,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上进心不足;2.心理比较脆弱,性格自卑,缺乏意志力;3.基本素养低,藐视学校规章制度。

再则,客观社会层面,受到当今社会不良思潮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读书无用论等,冲击着学生本就脆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专科生就业的劣势被放大,在整体上仍处于弱势群体。学校层面,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表现为教材的选择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上没有针对性,考核方式上没有全面性。家庭层面,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相对较低,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业成绩缺乏关注;另一方面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道路,擅自代替孩子填报学校及专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等问题。

三、五年制大专生学习问题的对策分析

五年制大专生学习困难表现多样化,原因错综复杂,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国家社会应加大对专科生的用人制度,降低就业标准,给予专科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加强对专科教育的支持力度,减小专科教育在社会上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其次,学校层面,一方面完善教学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选择符合五年制大专生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环境等;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五年制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自制力和自觉性还比较差,但可塑性很大,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使之终身受益。再则,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学校应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最后,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同时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道德水平,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张萍.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探究[J].心理教育.2011(562).

[2]赵隆君.五年制大专学生学习能力渗透式培养探析[D].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论文.2014(2).

[3]张振松.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淮海工学院学报(经济与社会发展版).2006(12).

[4]韩守东.把握心理特点做好五年制大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大众文艺.2009(2).

[5]郝丽萍.刘春兰.大学生学习心理初探[J].辽宁商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

[6]张清雅.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一、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未来工作不抱希望,这主要是由于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专生认为临床医学这门学科较难驾驭,而且纠结于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认为临床医学大专根本不具有社会地位,难以与临床医学本科以及研究生匹敌,虽然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主要以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为主,临床医学大专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遍会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失望,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另外,有一小部分临床医学大专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与一些区或县签订了用人合同,因此毫不担心就业去向问题,也同样会产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1]。

(二)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心态

目前存在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问题还有学生的心态问题,由于临床医学的专业指向性较强,学生毕业后将任职各个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而国家高层次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逐年增强,即使临床医学大专生专业技能优于其他临床医学专业的高层次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很难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新时代新思想的冲击也使得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对未来的就业去向不甚明了,导致了对学生心态的严重影响,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2]。

(三)教师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传统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比较刻板,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不注重体现时代特征,不能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结合,即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所掌握并结合到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日制临床医学的重要性,无法塑造学生的临床医学学习体系,从而导致学生与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脱节,学生的各个科目学习效果得不到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无法达成,也就无法为社会输送基础医疗人才。

二、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方法

(一)把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完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学生教学的方法,首先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各个地区、各所院校、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终目的。在这方面,教师在进行科目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考察[3]。

例如,每学期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或者开展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看法和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看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源所在,强化科目教学的效率。

(二)赞赏学生进步,鼓励学生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态时刻监控,由于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普遍无法乐观对待就业前景,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在科目教学过程中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施行发自内心的教育,贴近学生的心理动向,消除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鼓励学生在临床医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勇于探索,及时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明确临床医学大专生并不劣于其他,而是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性[4]。

(三)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

全日制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将教学策略的设计融入时代的特征,使其符合当今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学习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一个充满积极和愉悦氛围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确保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结论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专院校就业价值取向;学校;社会

引言

大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区别。它更注重实际应用,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出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能够投身到社会和国家建设中。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个人活跃的平台更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容易改变。而且,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尽快找到解决方法。

一、大专院校就业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自我。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与过去的体制相比,社会逐渐对个人利益予以肯定。大专教育便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崇尚自由,追求解放,太过注重自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不惜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部分大专生缺乏服务奉献精神,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往往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在遇到利益纠纷时,只顾维护自身利益,保护自己的主角地位,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2.道德素质弱化。道德素养关系着一个人的形象和品格,但是在实际物质利益面前,部分大专生的道德素质逐渐弱化。他们不太注重职业道德,更关注的是自己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思想太过偏激,比如发生老人摔倒反而讹诈的新闻后,就全盘否决了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甚至对社会人抱有偏见,显然不适合在职场生存。没有真正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就业中的作用,比如出现随意毁约、弄虚作假等行为,以至于就业更加困难。

3.观念态度消极。部分大专学生在就业时表现消极,态度不够端正。当被拒绝后,不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反而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把责任归于社会和他人,很少反思自省。以至于在下一次就业时,之前的缺点依旧没有改正,很可能仍得不到重用。也有学生失败后一蹶不振,非常灰心,对现实世界充满了绝望,甚至不敢面对现实,整日沉浸在网络游戏中。

4.心理素质较差。因为从小在学校环境中成长,缺少生活历练,没有遭遇过重大挫折,就业时一旦被拒绝,会埋下心理阴影,变得自卑怯懦。或者不能准确定位自身,对自己期望太高,各方面都太理想化,就业后发现现实社会与自己所想差距太大而无法接受。也有学生会对就业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表现自己,以至于被拒绝。就业失败后,情绪失控,不能良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二、大专院校就业价值取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首先是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使得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各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人都开始重视个人利益。而且,原来的利益分配秩序被打破,加上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包括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糟粕,流入校园,改变了大专生的价值观。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相当发达,多数大专生每天都要上网,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使得主流价值观受到波及。

2.学校方面。大专院校的重点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很容易忽略人文素质,技能固然重要,但首先得学会做人。而很多大专院校在此方面做的不够好,总是把专业课划入重点范围,人文类课程却不断减少,造成了学生文化、伦理等方面的短板。再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而且内容不切合实际,实施途径也有所欠缺。

3.个人方面。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非常关键,然而对于不少大专生而言,存在眼高手低、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眼界狭隘,态度狂傲,自以为掌握了一点技能就到处炫耀,实则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由于道德素质较低,极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对待就业的态度很不稳定。

4.家庭方面。家庭教育程度不高,难以接受新事物,农村家庭体现更为明显,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不会使用互联网,观念依旧还停滞于改革开放前,与孩子很难达成一致。也有些家长自身言行不一,更是对学生起到了错误的示范作用。

三、如何解决自媒体大专院校就业价值取向中的问题

1.优化当前社会环境。在当前自媒体时代,大的社会环境对大专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价值观,缓解大专生就业难现象。社会用人单位对优秀人才非常渴求,应聘标准也各不相同,比如看重学历,看重实践经验,看重人际交往能力等。但有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单位,招聘信息不够透明,很多学生无法明确地了解岗位,一旦应聘失败,会对其就业信心形成打击,同时对企业形象也不利。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目光,提高信息透明度,明确规定用人需求,要有培养内部人才的意识,给学生提供个就业机会。

2.完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是大专生成长学习的主场,教育水平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以及是否能够成才,应当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体制。首先,科学引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价值观。针对个人主义过于泛滥的现象,学校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强化集体意识,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改变大学生眼高手低、一步到位的思想,市场竞争激烈,学生应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把握社会运行规律,随着阅历积累,再考虑择业问题。引导学生认清实际,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其次,进行改革,加强大专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建设。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课程,还应增设就业指导课。成立专业教师队伍,展开市场调查,总结出近些年的市场用人规律和发展趋势,令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调整学习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尽量使学生在毕业前就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还应加强大专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大专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变得坚强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越挫越勇、理性对待就业的意识。部分大专生更愿意等待分配工作,显然在市场环境下不太现实。而且自媒体时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各种新兴行业崛起,大学生不能消极被动,而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中,敢于主动接受社会考验。此外,加强道德教育。对大专生而言,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社会良好发展的基本准则。学校可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说明,敦促学生讲诚信,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切不可因为不守诚信而触犯法律。

3.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大专生已经成人,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可以借鉴参考别人的意见,但不能处处依赖他人。比如过于依赖网络,但网络具有虚拟性,信息可能造假,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国内多数学生的学费都是家庭供给,毕业后找工作希望能攀扯关系,选择职业岗位时并不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反而是靠感觉。总结起来,学生缺乏自主、自信。就业问题,关键还在自己。在校期间,学生应该树立大局观,多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遇到不懂处,可向教师咨询,或者在网上询问专业人士。了解就业形势,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发展潜力进行研究评估,准确定位自己。在学习方面,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打好基础。理论是对整个专业进行的系统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分类,并用于指导实践。多与学生、老师交流,经常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培养合作精神。树立明确的目标,清晰规划未来道路,减少学习和就业中的盲目。

4.家庭学校社会联合。从前面分析中可看出,影响大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因素,涉及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其间应当互相配合,为学生就业提供一股支持鼓励的正能量。当前的大专生多是95后,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与家长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容易产生代沟。比如,很多家长更希望孩子找个稳定工作,拿固定工资,而学生却期盼自己出去闯荡。面对这些情况,双方应当尽量妥协,家长要转变陈旧的意识,跟紧时代潮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其行为予以理解和支持。而学生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尽可能地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毕竟走向社会,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四、结束语

大专院校担负着为社会输出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自媒体时代,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科学就业,需予以指导,规范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因为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学校在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同时,还应联合家庭、社会,学生自身也要努力,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解决自身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集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引导[J].继续教育研究,2016,24(2):110-112.

[2]段伟斌.新兴媒体价值取向对90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谢伟红.大专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自我调适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9):155-157.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大专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 学习氛围

1.引言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培养人才建设方面,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而有意义的探索,并且总结出了很多经验,为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我们更要抓住“培养有用人才”这一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在“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建设起着中坚作用,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水平。特别是,在思想不断开放,各种文化不断激荡的新时期,更要紧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就专科生来说,底子基础薄弱是通病,在大学教学中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专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策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指社会或社会组织对其成员进行一定的有逻辑、有计划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教育创新活动,它包括观念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内容上的创新、载体上的创新、发展上的创新等。所谓观念创新是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世界的日新月异同步,能够紧紧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运用新思维、新思想,以及能够正确认识并清楚变化中的世界。所谓方法创新是指高校教师通过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传输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迅速掌握学习。所谓内容创新是指根据社会的现状和需求,大学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新的内容,并且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所谓载体创新是指借助新的网络媒体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新的教育平台。所谓发展创新是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好现有的优秀资源并继承好原有的资源进行发展。

3.大专生思想现状及原因分析

3.1自卑情绪严重

虽然自卑心理是一些大学生的通病,但是在大专生中,这种情况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专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下游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等,再加上传统的观点的影响,对自己未来的自信心不足。第二,社会对学生的等级观念较为严重。很多大专学生不敢说自己在哪里读书,怕被人笑话,毕业之后,很大一部分大专生进入工厂而不是办公室工作,并且待遇也低于本科生,这些因素使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思想,认为来这里上学就是为了混日子,拿文凭。

3.2网络给大专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现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都已经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也已经成为大专生学习和娱乐的主要部分。一方面网络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网络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并且网络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大专生很容易接触到西方腐朽的文化思想,其主流意识形态很容易发生淡化。

3.2.2网络破坏了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垄断权。在网络没有开放之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有组织有信息保护的活动,不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干扰。但是,网络开放后,网络让大专生能够及时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信息吸收量大且未经筛选,这样就没有办法阻止大专生接触不良的思想文化。因此,网络破坏了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垄断权。

3.3.3网络淡化了大专生的道德责任感。学生以“虚拟”的身份参与网上活动,几乎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在长期的网络环境中,学生的社会意识、道德观念、法律观念等都会越来越薄弱。

4.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面对大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学校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结合大专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创新工作形式,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方面入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引导学生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那么如何才能够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4.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面对大专生整体素质较差的现状,学校要有的放矢、制定“良方”。所以,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学校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第二,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执行教学大纲,从而制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大专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按照教育部大专教育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显然有一部分学生完不成学业的。因此必须进行调整。总的思路应该是突出专业学能培训,辅之以其他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三,改革学生成绩的计算方法,实行442记分法,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考试占40%,生产实习成绩占40%,平时考核成绩占20%。然后将三项成绩加起来作为该科的成绩,60分为及格线。

4.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的创新在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效性。教育方法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4.2.1高科技教育法

运用高科技引导大专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需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4.2.1.1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通过多学科协调融合,成一个内容丰富的学科,并且借助高科技手段制造出声频、视频、动画等来引导大专生进行学习,还要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取材,这种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有利于大专生理解。

4.2.1.2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要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通过在高校的网站上开辟专栏进行讲解,并且通过在线客服进行及时解答,还可以采取学校网开展辩论赛等各种教育手段。

4.2.1.3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要发挥好新闻媒体的重要性。新闻媒体是大专生容易接触到的媒体,高校要定期组织大专生学习国家重要领导人的一些重要讲话,还可以播放一些宣传影片供大专生进行学习、讨论与交流。

4.2.2情感教育法

情感是人们表达内心的外在表现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从情感教育方法入手,用情感与大专生进行平等对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及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大专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情感交流,引导其走出困境。

4.2.3优化环境教育法

优化环境教育法是指把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经过一定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把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培养好、维持好,这样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和成长社会环境。

5.结语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为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志成.发挥信息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杠杆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0).

[2]易桂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7,(08).

[3]刘艳霞.浅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以人为本”理念[J].内江科技,2008,(04).

[4]常云飞.学校内部系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专生;自主创业;创业能力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将支持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摆在了突出位置,当前,专科类大学生就业环境差,就业空间狭小,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680万,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尤其是专科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针对大学生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鉴于此,本文针对专科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1 大专生自主创业现状探析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用人单位招聘的第一标准还是学历,对于大专生而言,虽然在学历方面他们并不占据优势,但是这个梯队的学生相对而言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动手能力强且非常敢于尝试,自主创业的愿望比较强烈,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实状况下,自主创业成为了他们走向社会实现人身价值的重要选择,归纳总结我国专科大学生自主择业现状有以下几点:

1.1 专科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对自主创业信心不足

近年来,尽管政府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对创业仍是想法多行动少。对大专生而言,受我国教育体制限制影响,创业启蒙教育严重缺乏,对于创业认识不足,再者,专科大学生相对而言学历低,专业水平较低,这都导致他们自主创业信心不足,对创业能否成功和创业前景充满未知。

1.2 缺乏合理引导,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

在对大量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后了解到,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些专科毕业生普遍对自主创业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从大环境来看目前大专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专科生自主创业积极性,据调查专科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仅在2%-3%。二是创业市场压力增大,当前大专生创业选择的行业大都是第三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已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新生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缺乏经验和资金,致使创业困难重重,成为创业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1.3 自主创业氛围不浓,自主创业环境不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不深入不系统,导致了在培养创业人才方面没有形成相应的教育理论和培训体系,只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却并没有深入到创业实践过程当中。二是缺乏高水平创业培养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在职教师大多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创业学习培训,无法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有效的指导,难以调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兴趣和激情。

2 教育和培养专科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不断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是提升大专生创业能力的关键。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诸如《管理学》、《企业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高度相关的课程。中国高等教育与欧美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区别就是于我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基础理论知识十分扎实,但在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上与欧美国家大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成立第二课堂,实施创业实践体验,将企业技术骨干请进学校为学生面授讲解,而后将学生带进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并大大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业

能力。

2.2 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高校要致力于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基地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基地具有教育、培训和实践功能,优势不仅仅在于提供免费场地和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和创业辅导,这往往是大学生创业者在起步阶段最需要的,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者开展创业技术培训以及相关的科技技术服务支持等。在创业基地这样的场所里,学生将其作为一个实现创业计划与理想的创业实践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真正地去实践自己的创业理想,从布置场地、采购与营销、创业过程管理、资金预算等各个环节进行真实环境的操作,使创业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一方面,在创业实践场所,学校提供创业方面的服务与指导,使学生充分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锻炼自己,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创业实践基地还可与社会开展广泛的合作,利用企业家的个人魅力激发在校学生的创业激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成立创业协会等学生创业组织,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形成学生间的互动式发展,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服务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政府、企业应该通力合作,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学校提供相关的创业课程和教学资料,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关内容学习或查询信息政府及时相关的创业政策和信息;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企业可以通过创业计划书选择投资项目,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及加盟创业机会。由政府与学校共同牵头提供创业扶持基金,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为专科大学生创业提供实在帮助。

2.3 营造支持专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与文化氛围

从大环境来看,当前大专生自主创业氛围不浓,针对大专生的创业教育需要营造一种浓郁的创业氛围,要加大创业宣传力度,通过主题教育、精神指引、典型示范等方式,激发大专生的创业热情,使更多大专生了解创业,热爱创业,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身创业。高等院校应大力宣传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案例, 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自信创业、自强不息、奋发进取,通过精神的激励与感召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念,使学生获得对创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融入相关的创业教育元素,如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科技节艺术节等相关的文化活动设计,相关创业设计大赛、创新大赛等都应含有创新创业因子,从而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学校还可根据创业能力包含的基础及发展性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设计相关活动,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平台与机制,使整个校园形成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邹淑爱.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2](房芸.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2))

[3](李学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J ].继续教育研究,2012,(9):90-91.)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技能;训练;提高

五年制大专师范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初中起点,大专毕业,就业方向是小学教师。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赶不上三年制大专生。但他们年龄小、接受东西快,尤其技能习得方面比较擅长。针对小学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的现实,对他们的培养要坚持素质第一、技能第二的原则。毕业时他们的一技之长就应该是教学技能比较强。如果到毕业前他们的教学技能还没能提高到一定程度,那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学校不负责任。因为基础知识赶不上三年制大专,教学技能上再不擅长,求职和就业后都会遇到麻烦。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应该区别于三年制大专生,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势。

下面是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提高他们技能的路径:

一、教法课上要压缩理论讲述时间,增加技能练习时间。教学法是一门专业课,理论内容很多,但课时很有限。如果教法课教师没有选择地讲授,理论课的讲授就可以把教法课的授课时间占完。五年制大专生的就业方向是小学教师。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小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高中教师、大学教授都不一定能教好小学生。对小学生的耐心、鼓励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简笔画的能力、对小学课堂秩序的控制能力、体态语的使用技巧、眼神的使用、课件的制作技巧、教案的写作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等,这些小学教学中用到的能力一般教法书中讲述很少。教法书中的内容很广泛,它的作用是提供理论,增加悟性。可是,五年制的学生年龄小,底子薄,对众多理论的理解有困难,也讨厌老师的一节又一节的理论课。所以,我在五年制大专班的教法课上就压缩了理论课的时间,每一节课都要留给学生二十分钟时间表演技能。如果学生们精神状况特好,就先讲理论课,后表演技能;如果学生们已经上课疲劳了,就先表演技能提神,表演完了,课堂气氛也好了,再讲理论课。理论课的讲述要和学生的表演相联系,用到什么理论就讲什么理论。教学理论有很多,老师不能严格按照教科书的顺序去讲。教师要有主动、有被动地讲理论课。有主动,就是教学的基本理论、课程的新理念等重要的东西,要主动地去讲,因为学生毕业后要参加招教考试,要考理论的。

二、利用课外时间,增加练习时间。技能的习得是需要时间做保证的。要为技能练习找到时间保证。五年制大专生因为年龄小,自制能力差,爱出事,学校往往安排老师进行夜自习辅导,也就是上晚自习。晚自习时间是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时间。通常可以做有序的练习。

另外,学生们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由选择练习内容和方式,而把练习的成果,通过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或者晚自习来集中展示、总结和提炼,加上老师的精彩点评,肯定优点,修正不足。在大学里,通常是学生自学,教师引导,课上课下,各有所为。高校教育的特点注定了学生们要想把教学技能练好就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三、配备专门指导教师。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需要专业指导,训练毕竟是有专业性质的。靠学生自己摸索和教法课上指导,效率不会很高,有一个专业老师指导就会事半功倍,这是任何一种技能习得都不可少的。要是学生自己都能学好,干嘛还交学费来上学啊!来学上学就是要在专业老师指导和要求下,学会教学技能,以便于有资格、有能力从事小学的教学工作,工作中不会误人子弟。如果学校不能提供合格的指导老师,那学校的办学资格有问题,一个误人子弟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也会误人子弟的。小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艺术,有别于初高中教育。它对教师的要求是素质和能力大于知识理论水平。学校重点训练五年制大专师范生的技能就抓住了五年制教育的重点。从事教学工作后,五年制大专生很快就能取得教学成果,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喜欢。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感到欣慰的地方。我们的努力结出了硕果。

四、成立学习小组,提供训练氛围。五年制学生的特点是好结伴玩,不象三年制大专生那样成熟独立。在教学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如果把他们分成小组进行训练,就会形成训练的氛围,他们会相互纠正和相互学习。五年制学生非常直爽,有错就说,决不隐瞒。因为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表演,出于实际需要,他们又相互学习。好的地方他们很快都会学会,要比老师教的效率高多了。他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就把要求掌握的技能给学会了。据我多年的经验,这种小组训练的效率非常可靠。但要把学习小组的工作做好,老师要确定个好组长。这组长不是老师任命,而是有组成员民主选出的。五年制学生还处于人生叛逆期的后期,处处都要叛逆。他们最想要的就是自主,最烦老师的干涉。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给组成员自主,给组长压力。组长想判逆,他不敢,因为他有职责所在。老师一定要加强对组长的教育,并要他参观其他小组,增加他的视野。民主推荐的组长权力大,所以把任务给组长是有保障的。训练效果的检查有其它小组长来做。学生易形成无形的小团体意识,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团结精神和向心力。练习结果往往很好。我们训练学生时就是这么做的。

五、搞好微格教学,进行强化训练。近几年,我院都在五年制各毕业班毕业前夕进行微格教学活动,对平常的教学技能训练进行强化。微格教学活动就是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最佳选择。微格教学活动可以训练学生在实习教学中更好地使用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解说技能、板书技能等这些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用到的技能。微格教学就是模拟课堂教学,学生平常练习得怎么样,进入实际课堂教学,就可以知道了。

六、定期举办比赛活动,奖励优秀者,形成良好氛围。定期比赛颁奖,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能力的增长不是一时的功夫,是要靠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的努力,循序渐进地取得的。如何促进这个过程,需要学校关注到这个事情,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活动。以活动促学习,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有了这个比赛活动,学生训练就有了目标,确定了目标的训练往往效率是高的。拉长比赛时间,达到边比赛边训练,把学生的生活集中到技能训练活动中。五年制的特点是活跃,精力充沛,你不给他们找事做,他们就会无事生非,让学校和老师轻闲不得。所以搞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是对学校、老师、学生本人都有益的一件事。如果组织得好,学校只需花费少量的经费,就能创造一个和谐校园,学生们也可以受益终生。

上一篇:幼师毕业生总结范文 下一篇:毕业音乐会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