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1:02:58

大学自动化论文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86-03

1 前言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但能够提升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突破口与切入点。通过工作结合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学校联系社会,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最终提升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国外最早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高校是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1],在本科教育阶段进行产学合作成功的典范是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2]。欧洲的29个国家在1999年签署了博洛尼亚(Bologna)宣言[3],他们表示到2010年要成功构建“欧洲一体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德国部分高校以学制、学位等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4]。这些高校在保证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工程设计能力,为社会输送综合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近年来,日本也将工科大学教学与实际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5]。

由上述可见,工程实践教学在国际上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且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为了加强工程实践教育,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组织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会议。为了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从而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以实施“卓越工程计划”为突破口,推动我国高等工科专业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大幅提高工科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燕山大学等61所高校开辟了“卓越工程教育”的历史先河,并且成绩显著[6]。华北理工大学是第二批卓越工程教育的高校之一,自2011年在自动化专业开始进行。现就近几年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讨说明。

2 培养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且对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来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自动化专业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目标

在华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卓越计划中,要求学生既要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培养方案必须紧紧围绕工程实践的发展,通过实践教学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缩短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

4 研究内容

围绕华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明确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根据自动化专业自身特色,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工程需求对接,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培养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紧抓应用是华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特长,学生能从应用中提炼、分析和优化问题,具有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以构建工程应用型的实践能力体系作为极其重要的环节。该体系由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和就业实践层五级组成,各实践结构层的科学内容和实施方法是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保障。该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过程中,借助于模块化手段,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将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过程,以工程应用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基础,进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划分。

华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特点来构建课程群,并进一步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合并相似的专业课,突出课程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减少理论授课学时,用于加强实践教学,增加为课程服务的自主型实验。由于多门课程进行了合并,课程门数大大减少,强调必修课程,大量减少任选课程,而且对选修课程不作特殊要求,选修课程仅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基础实践层。基于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定位,在基础实践层安排自动控制类课程实验、专业基础的案例分析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认识实习等环节。

2)综合实践层。在专业实践层的基础上,将课程设计等单一点状的能力训练模块进行整合,将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系列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等集成,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对各课程知识有机联系的综合认识。

3)创新实践层。这个层次包括企业集中实践阶段、工程实战、毕业设计(论文)三个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度综合,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锻炼。毕业设计选题,首先强调校企双向导师结合,注重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其次根据企业主流技术、实际开展的项目遴选题目。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工程建设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自动化专业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的阶段,按照嵌入式测控系统应用技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和电力工程技术三个方向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通过企业学习阶段,培养主要从事控制系统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支持或控制系统工程基本方案设计、项目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师,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应用基础。

4)就业实践层。就业实践层包括社会实践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大学生就业,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采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学校与社会联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通过相关的行业协会、联合会以及类似组织,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学生,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企业工程接轨,学院和企业双赢。

5 培养效果

到目前为止,华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班已培养出毕业生三批次,即2008、2009、2010级共74名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共建设企业实习基地八个,大大增加了基地数量和专业覆盖面。目前正探索国家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据此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构,结合行业的培养标准,加强内涵建设,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

此外,对在校生正在探索“工程项目驱动”的模式,全部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企业工程实际,进行“企业导师+校内导师”的双师配备,按照工程项目标准进行考核。就这些毕业生来看,相对于普通班的毕业生,他们更加熟悉现场工艺,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设计方案更加符合生产实际。特别是他们能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氛围,深受企业的欢迎,就业优势非常明显。

6 结语

为了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快速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教育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与创新。从2010年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对工科专业的学生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该计划的关键和核心是培养创新实践人才,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强国,提升工程实践队伍的创新能力。在这种需求下,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作为卓越工程师,既要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卓越工程师教育任重而道远。华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作为第二批试点专业,将继往开来,在这条道路上开辟思想、拓宽思路,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刁叔钧.美国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2-95.

[2]张昌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探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与湖南工业大学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33-37.

[3]徐辉.“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历程及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9(7):96-101.

[4]徐昕.博洛尼亚进程下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J].民办教育研究,2003(9):62-65.

[5]葛俊生.从日本高等教育的实践性看我们的实践教学[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4):15-17.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双语教学;挑战;英语

作为南京邮电大学于2011年启动的“江苏省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试点项目”,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自2012年起同步在本科课程与研究生课程“模式识别”开展双语教学,将英语工具应用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在专业英语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新世纪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自动化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的意义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且各专业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因此,如果自动化专业能在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就开始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则必将在保证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有利地促进双语教学自身的持续良性发展。具体来说,自动化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为基础外语教学的有效外延,双语教学将有助于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大幅提升,有利于本科毕业论文或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外文资料的查阅与新颖思想的借鉴。

2.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将有助于学生在专业英语知识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同时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及时、快速地掌握国外最新的模式识别技术。

3.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充分理解、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教材的精华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双语教学的开展,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经济生产提供坚实基础,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本课程在双语教学实施中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双语教材的选择、教学语言的选择、教学组织的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的选取等方面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下面,我结合“模式识别”双语教学工作开展以来的心得体会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1.双语教材的选择

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主旨在于借鉴国外优秀教材的精华内容,学习国外学者从事科学研究的严谨风气和开展工程实践的务实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基础上:(1)教材内容应能大体覆盖模式识别课程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2)教材内容必须体现时代气息,反映模式识别领域最新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3)教材内容必须具备通俗的英语表达形式,我们选择了在国内外几十所大学都采用的由希腊雅典大学信息系教授西奥多里德斯编著的英文原版教材《模式识别》(第四版)作为主要教材,并推荐其他中英文教材作为参考教材。

2.教学语言的选择

在本次双语教学模式中,我们选择以中文为主的授课形式,其间涉及模式识别领域专业术语时则穿插英文讲解。课后习题采用英文方式,目前暂允许学生用中文答题,但倡导学生用英文完成。考试试题以英文形式出现,答卷用中英文方式均可。

3.教学组织的形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以下两种组织方法:(1)试点班,这也是其他学院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按照学习成绩和个人意愿成立“考研班”,且仅对“考研班”进行双语教学。由于学生间英语水平相差不大,因此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但同时受益学生人数相对有限,学生意向选择缺乏一定的自主性。(2)开设选修课,这也是我院在2012年采用的方式。依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双语课程,这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效果较好,但同时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能力有限,收获不大。依据第四章的教学效果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采用选修课方法实施双语教学更为适合我们学院目前现状,可行性更高。

4.教学方法的选取

在借鉴其他院校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结合模式识别课程的自身特点,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结合:

(1)传统板书形式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方法。

(2)中英文授课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方法。

(3)教师指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方法。

三、双语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资料查阅、外语培训、观摩学习、课件制作),我们在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2009级本科生和2010级研究生中同时开展了模式识别课程的双语教学。2012年春季的双语课程结束后,我们对模式识别课程双语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23份,最后回收了109份, 占总人数的88.62%。详细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模式识别课程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目前开展的模式识别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得到了大部分学生认可,学生们倾向于中英文相结合的授课形式。

四、结束语

对高校而言,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实践,这意味着其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外语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信息学科的核心内容与前沿信息的触摸和理解;有利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引进和借鉴,同时还有助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以及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育。

我们虽然在模式识别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例如,由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他们在理解英文形式的教材内容和电子教案时出现差异,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反映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此外,由于目前的双语教学教材是直接选用国外教材,我们考虑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英文原版教材内容进行提炼,自主编写适合我院学生的双语教学教材,相信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及时总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姚舜才、樊旭梅,《高校自动化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北大学学报》,2005,21

2.蹇红梅,《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8,26

3.吴泽、王武、葛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9

4.刘丽珏、蔡自兴、唐琎,《人工智能双语教学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8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检查 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43

1 引言

期中教学检查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全面了解本学期教风学风等教学动态,加强教与学的过程监控,及时反馈相关教学信息,调整教学计划、进程。可以更好的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校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系结合教务处中期教学检查的相关文件精神,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风和学风调查、毕业设计、实验教学检查等各方面进行了中期教学检查,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情况

我校自动化专业是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为了更好的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经过自动化专业与泛华科技公司的多次深层次沟通,我校与北京泛华恒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本学期4月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是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良好开端,双方的深入合作,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有利于造就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活力、智慧和灵感,同时也促进了校企双方更好地为首都经济做贡献。

我校与泛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既是学校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切实举措,又是进一步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际成果,高校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只有引进卓越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其中,才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目前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已与研华科技、泛华科技两家企业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一步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3 教风和学风调查问卷

为配合校教务处2012-2013学年第2学期中教学检查,控制工程系在2010和2011级中,针对教风和学风,进行了调查问卷。此次问卷共发放220份,收回166份。问卷中共有题目33个,其中选择题20个,一句话简答题13个。约有95%的同学所有题目都做了。此次问卷中,部分题目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在对待不同课程的学习方式上,所有课程都能上课认真听讲的比例是15.6%,必修课上课认真听讲的比例是36.1%,选修课上课认真听讲的比例是3.3%,所有课程自学的比例是19.7%,选择其它的比例是25.3%。从以上数据大致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必修课还是很重视的。对选修课听讲的比例非常低,这就要求教师对选修课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积极探讨,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同学选择了自学和其他方式,这两项约占45%,要引起足够重视,给予适当引导。

在对每学期迟到的次数大约是多少次的调查中,5次以内的比例是64.8%,6-10次比例是25.4%,10-15次比例是4.9%,15次以上比例是4.9%。每学期迟到6次以上的比例比较高,约三分之一。反映出迟到的次数比较多。在对平均每学期旷课的次数大约是多少调查中,旷课5次以内的占86.9%,6次以上的占13.1%,甚至有约6%的同学旷课15次以上。

课前预习,是对将要学知识的熟悉、了解过程,通过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知道本堂课的难点、重点,对于上课听讲,很有针对性。课后复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消化理解过程。就平时学习是否做到课前预习问题上,从不预习的同学约占一半;偶尔进行课前预习的同学约占一半;经常课前预习的同学非常少。就平时学习(非期末考试前)是否做到课后复习?偶尔复习约占71.4%,课下不复习约占19%,经常复习约占9.6%。

在作业的完成方式上,不到10%的学生课上或课下独立完成。超过80%的学生通过消化理解别人作业完成。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抄下来,暂时不考虑对错。还有部分同学,根本就不做作业。

同学们普遍对大学教师的形象认识应该是博学,敬业,爱护学生。良师益友。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上课富有哲理见多识广。

促使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什么?调查显示,很多同学将以下因素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主要有:未来生活工作的压力和憧憬、考试的压力、对家人的承诺、兴趣、自己的理想。对于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心态、态度、自控能力和毅力、外界环境、班级整体学风。

4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控制工程系于5月2号至3日对2009级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实物毕设进行了重点检查。从检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对毕设检查比较重视,大部分学生的工作量满足要求。少数学生工作量不足,对毕业论文(设计)态度不重视,具体表现有:不能很好的处理考研复试、求职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矛盾;有些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导致部分学生精力投入不足,很少与指导教师见面。少数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把毕业论文看作三五天就可完成的任务。

在毕业设计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安排。对毕业论文要真正做到早研究、早准备,工作方案要全面、清晰。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切实把好学生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查关。一方面加强对指导教师工作的检查考核,确保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毕业论文进度与质量的检查,并及时向学生通报检查结果,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任务,确保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有较大的收获。

5 其他工作检查情况

5.1 课堂教学检查

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了互相听课,教师们均能认真负责的相互听课,并相互给予了认真负责的客观评价。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旁听了校教务处组织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老教师给予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向老教师虚心学习。从听课情况看,教师们都很敬业,能够认真备课、讲课。低年级学生出勤率较高,普遍课堂纪律较好。课堂教学检查,还发现个别同学上课时间在宿舍玩游戏,或课堂上玩手机或平板,本身的自制力比较差,没有学习动力。对于这部分同学,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比如在上课时间,校学生处、教务处或公寓的保安人员经常挨个宿舍排查,发现不去上课的同学严惩并通知家长。同时上课老师也应该经常点名督促。

5.2 本学期任课教师教学资料的检查

检查了每位任课教师的教材、本学期授课计划及教案等教学资料,本系教师资料全部齐备,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所有教案为电子文档,控制工程系教师均能履行教师职责,备课充分,教学资料齐全。

5.3 对作业情况进行了抽查

对16门次课程,34个班,900多本作业进行了检查。全部教师都能够认真批改作业,部分老教师还是全部批改,而且批改作业非常认真,作业次数符合规定要求。大部分学生作业比较认真,书写较规范,作业设置合理。教师批阅也比较及时、规范。但有少部分同学作业的“质”和“量”均未达到要求,作业有抄袭、应付现象,这种学习态度于己是很不利的。今后希望老师认真把握好学生作业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定期抽查。要进一步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教学成绩上的作用。通过对作业的检查,及时的掌握了教和学的一些情况,对规范今后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性管理,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5.4 对本学期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次中期检查中,对两个实验室,一个实验项目进行了重点检查,填写了实验听课表及实验教学工作检查表。总结如下:实验室工作规范化。制定了一整套实验管理规则,并粘贴于墙壁上,如实验教师岗位职责等。实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能严格按以上的制度执行。实验教学文件齐全,实验人员能认真指导实验,任课教师能按规定参与实验指导。但还是有个别学生预习情况不是很好,甚至实验前不预习,影响实验效果。

6 结语

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督促,总结了教学的经验和所取得的成绩,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发展提供思路和措施。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教师,达到真正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杰.严把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关、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221.

[2]郭胜伟.以教学检查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3-15.

[3]杨道武,马建辉,严有为.关于研究型大学期中教学检查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69-70.

[4]张翠芬.构建高校期中教学检查“灵捷”信息反馈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社科纵横,2009,24(2):153-155.

[5]钟小伟.本科教学管理的思考和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67-171.

作者简介:付兴建(1974-),男,山东茌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192

曹荣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192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试验区;卓越工程师;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55-0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成立于1986年,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工业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基地”被评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08年成为一本招生专业,2010年成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试点专业,2011年申请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开始实施。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和探索实施,申报并开展了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试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教学研究工作,进行了研究与实施。

一、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打造面向大众化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在部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和改革中,牢固树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宗旨,推动专业内涵建设。

首先,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先后承担部级和北京市级等教学研究项目16项,在人才培养、师德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2012年,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9.19%,考研率位居全校第一。学生踊跃参加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获批部级、北京市及学校等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258项,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205项。教师先后6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及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出版教材及专著6部,1部教材列入十二五规划,1门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程;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7篇。

其次,以教育部和北京市“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标准为导向,结合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贯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工程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2009年,由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完成的“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项目荣获第六届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其中“应用技术主导型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负责单位,本专业多名教师参加了研究工作。该项目对我国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完成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曹荣敏、彭书华、吴迎年等教师专程前往美国多所高校进行调研和交流,将学习和调研成果应用于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在同类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和研究方面走在了前列。

再次,不断推进国际化教学与培养,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设计了4年不断线的英语、双语课程、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实施北京市外国专家局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邀请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Huntsinger教授、中瑞典大学Erik博士开设自动化专题讲座。

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科研项目,已有1名学生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与中瑞典大学签署“3+1”合作协议,进行学生互派及教师学术交流,3名学生完成“3+1”直接转入中瑞典大学研究生。

二、以强化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探索实践本科教学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构建完成了大学生“本科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实物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多层次创新实践体系。

首先,提出以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和创新教育为重点,以开展开放实验、学生科研训练、实物毕业设计和推进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工程应用型大学本科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建立了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的教学机制。

建成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室和学生研究训练中心(SRT),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工程实践环境。与自动化领域著名国际化企业研华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合成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许宝杰副校长和研华工业自动化事业群中国区总经理蔡奇男对“研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了揭牌。教务处王兴芬处长、苏中教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2012年校企联合成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北京市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对教师的工程实践培训工作,推动在学生中进行企业工程实践资质的认证工作。

其次,以智能车和无人机“运动体测量与姿态控制”为基础,打造“信息与控制系统”专业培养特色,加强学生工程和科技创新水平。积极参与首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通过国家和北京市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类项目和学科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全面开展,受益面越来越广,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成效显著。

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和实习1300余人次。自动化学生获批部级、北京市及学校等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258项,其中部级、北京市和学校本科科技创新计划项目83项、开放实验项目103项、实物毕业设计72项、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205项,学生获奖人数逐年递增。实践教学课程4年不间断,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并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2012年,吴迎年、苏中教授指导的智能车竞赛创意组作品――车联网智能立体车库系统体现了基于多信息源的“物联网控制技术”的专业特色,自动停车系统的设计中借鉴物联网、云计算的相关理念与技术实现对车库远程控制。通过竞赛与科技创新项目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2010年1月,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等市领导视察了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成果。2010年10月,北京市人大考察团的40余名代表考察了学生科技创新作品。2011年10月,北京市副市长洪峰视察了学生科研与竞赛成果。

三、以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为引领,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和高尚师德

在部级特色专业建设中,注重教师团队科学发展,重视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示范作用,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努力树立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良好师风。

专业负责人苏中教授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及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李擎教授获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称号。

2011年,曹荣敏、苏中、吴迎年“探索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机制,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优秀团队”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三届师德论坛征文一等奖。

以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为专业建设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致力于学习型团队建设,关注团队及青年教师发展。

2012年,由苏中教授作为负责人申请的“运动体多模自主导航与控制“职工创新实验室”获批学校第一个“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2010年,由苏中教授带领的团队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称号。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每年均有青年教师获得教学科研项目及。2012年,1名青年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0年,1名教师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人才称号。2009年,1名青年教师获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称号。

将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思想融入教学,创建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取得多项成果,共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联合科研项目7项,北京市精机工程项目1项,其他部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5项科研成果获得转化。

四、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

以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切入点,以部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考研率。近三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2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9.19%,考研率位居全校第一。

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实施案例式和实验室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惯性技术”专业特色课程,及格率达到100%。“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以项目为主题的教学方法,采用笔试、答辩等考核方式,考核组由师生共同组成,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课程连年获学生评教优秀。

推行导师制,采用导师一对一授课方式。为学生开设“学业规划”,为本科生早进专业、早进课题提供了良好条件。

邀请校外名师和企业导师授课,开设“自动化专题讲座”和“职业规划”,对学生进行专业和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

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吸引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从而实现在科研过程中育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质。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并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学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做到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设立科技创新、开放实验等各类实践项目250余项,参与学生1300余人。

强化控制学科的数学基础,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开设“控制工程数学基础”特色专业数学类课程。

五、以宽、专、交结合为指导,建设优质特色教学资源

加强教学案例、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结合最新科研成果进一步优化现有教材及其授课内容,不断创新和改革,适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要求。

以能力素质模块为主线,打造工程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结构。主编教材和专著6部,李擎教授、曹荣敏教授等编写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列入“十二五”规划教材,并于2012年获批北京市精品教材。“电机与拖动”获北京市精品课程。苏中教授的“惯性技术”特色课成为市级教学名师优质课程,并获学校唯一推荐申报“2012年度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苏中教授与企业合编了“基于PC架构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教材,一直作为企业的培训教材使用。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创新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自动化新技术特色课程体系,先后开设了“基于网络的智能控制”、“自主定位定向原理与技术”、“智能物联与传感技术”等自动化新技术特色课。

以交叉知识有序结合为方法,开展跨学科跨领域专业教育。通过智能车、机器人等跨学科竞赛,培养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设置“网络程序设计”、“信息网安全”等交叉学科课程,引导学生融入交叉学科的新知识领域。设立“专题讲座”等课程强化学生关心和领悟人类发展重大问题(如环境、能源、气候等)、前沿技术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六、以学生为本,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形成以学生为本,人性化教育,突出个性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质量工程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建设保障体系,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评价办法与管理制度。

自动化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评价方法,在国内相关领域不断增强辐射和影响力。

2009年,苏中教授、李擎教授、曹荣敏教授参加了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组织实施,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李伯虎院士负责的“2020年信息与电子领域科技人才需求预测”项目承担2020年信息与电子领域创新工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议报告中“教学型高校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的编写工作。

探索师生座谈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反馈制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方法改进中的闭环应用。通过毕业生社会反馈和在校生信息反馈双闭环机制形成了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动态调整机制,使得培养的人才能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2年考研率位居全校第一,每年均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大学和中科院等国家科研院所。2009届毕业生冯波考取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2010年转为汪顺亭院士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近年来,自动化专业创建了面向大众化教育的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模式,大学生“本科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实物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多层次创新实践体系,校企联合国际化培养新模式,教师继续教育与学习制度,校企合作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体系和教师国际化培养与提高模式等研究成果,具有专业特色鲜明化、培养体系工程化、教学团队学习化、课程教材精品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及学生培养和教师提高国际化等创新点,有利于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本科教育“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

研究经验与成果已推广应用于本校其他工科专业,并辐射到其他高校。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国内十多家大学联合主办的2012年卓越工程师教育交流研讨会于2012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河北秦皇岛召开,论坛围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我校自动化专业作为协办单位出席会议,苏中教授应邀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介绍了我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准备与实施情况。并与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联盟”,与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立“高校物联网产学研发展联盟”。

2012年7月22日,作为物联网培养特色专业,由教务处委派参加全国高校物联网教学与专业建设研讨会,并受邀作大会报告。确定与部分参会单位合作申报“协同创新计划”。

联盟成员共享成果、共享资源、共同协作培养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动化;文献检索;案例教学;信息素养

作者简介:张佳(1980-),女,北京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师。(北京 10008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68-02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已经广为人知,但要在不同形式的教育中予以实施却并非易事。[1]自国家教育部1984年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课的意见》以来,我国各高校陆续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有些高校将文献检索课作为必修课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有些高校则将本课程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文检课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传统的文献课转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课程。但是信息素质教育是不能脱离学生专业实际而独立培养的,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信息素质的培养应是相辅相成的。[3]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与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才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这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因此,近年来该课程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与专业课相结合,使用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在专业上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

一、自动化专业的文献检索课程

目前,文献检索课程大致分为科技文献检索、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和医学文献检索三大类。由于各种医学数据库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医学文献检索是与专业结合最紧密、最成熟的文献检索课。许多高校的教师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不同专业医学文献检索的教学[4]进行了探讨。而理工科学生的文献检索课程均统称为科技文献检索,专业上并没有具体的划分。针对这种情况,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率先进行改革,为自动化和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三年级学生专门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小学期实践课程,并由本学院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结合自动化专业的案例介绍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数据库,旨在提高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独立驾驭信息的能手。

二、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

为了达到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自动化专业的文献检索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案例教学能达到迅速内化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因而特别适合于重在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的各种应用型学科教学。案例是来源于现实的典型,案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复杂的现实问题,设身处事地做出反应,从而将教学过程从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向多层面、多角度的能力训练上来,这样就更容易达到文检课的教学目标。[5]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广泛搜集课程所用的教学案例,授课时穿插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案例,通过案例引出各种数据库的讲授。案例设计可以来源于几种途径。

1.结合专业课知识

由于本课程是由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因此教师对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比较熟悉,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或自己讲授的专业课程拟定检索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与自动化专业的其他教师联系,掌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中选择一些热点问题、重要的知识点或专业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检索案例。所涉及的专业课包括“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控制基础”、“模式识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基础”、“信息媒体工程”、“机器人控制基础”等。

以“智能控制基础”为例,可以以经典的旅行商问题(TSP问题)作为案例为学生讲授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检索案例:如果毕业设计题目是“旅行商问题”,应该如何查找文献?通过分析文献决定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方法。

第一步,使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标准检索,在篇名字段中检索“旅行商”,得到342条检索结果。大致浏览一下检索结果,发现检索结果中有一些与专业无关,但题目中包含“旅行商”的文献,如《杭州:世博体验之旅受旅行商热捧》等。因此虽然“问题”这个词语通常不作为检索词,但是在本检索题目中还是需要加入,因此调整检索词改为在篇名字段搜索“旅行商问题”,得到329条结果,都是与检索课题相关的。

第二步,在上述检索结果界面中任意打开一篇文献,如《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旅行商问题综述》,阅读摘要及关键词,从中得知旅行商问题也叫做TSP问题,这一点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得到证实。因此,为了能够全面检索文献、提高查全率,增加检索词及检索字段。调整检索策略为:篇名=(旅行商问题 或含TSP问题)或者 关键词=(旅行商问题 或含 关TSP问题),得到1444条检索结果。

第三步,第二步得到的检索结果比较多也比较全面。因为科技文献的时效性比较强,因此为了得到与“旅行商问题”相关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应限制文献的发表时间为近五年。在第二步的结果中采用二次检索,限制期刊年期为2008~2012年,得到770条检索结果,也就是说这些结果都是与旅行商问题相关的近5年文献,参考价值比较高。

第四步,此时相关文献已经都检索出来了,应从这些文献中了解一下旅行商问题,包括问题描述、常用的解决方法等,以便加深对课题的了解。因此在第四步的结果中选择篇名字段为“综述”的文献,得到4条检索结果。打开《求解TSP问题算法综述》这篇文献,从中可知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简称TSP)是一个易于描述但难于解决的著名难题。TSP问题可描述为:已知n个城市及各城市间的距离,某一旅行商从某个城市出发访问每个城市一次且仅一次,最后回到出发城市,怎样安排才使其所走路线最短。这个问题的求解方法包括传统的确定性算法(动态规划法、分枝界限法)、现代流行的智能算法(遗传算法、郭涛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等。

第五步,因为假设这是一个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需要根据目前旅行商问题各种解决方法的研究情况来选择所采用的解决方法,因此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了大致了解。在第三步的检索结果中继续检索。选择关键词字段为“动态规划”,得到3条检索结果;选择关键词字段为“遗传算法”,得到240条检索结果;选择关键词字段为“神经网络”,得到10条检索结果;选择关键词字段为“模拟退火”,得到23条检索结果;选择关键词字段为“粒子群”或关键词为“PSO”,得到16条检索结果。对上述检索结果进行简单分析,用遗传算法解决旅行商问题的文献最多,说明大家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比较多,比较透彻。而用粒子群算法解决旅行商问题的文献年代最新,说明这种方法是近年来才用来解决旅行商问题的,应该是目前的热点所在。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进而根据自己的兴趣、掌握的知识以及目前这个问题的研究趋势确定选用的方法。

文检课是一门“授人与渔”的方法课,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作为主要目标。[5]通过上述教学案例,一方面以自动化专业的问题引出了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学习,用生动的案例代替了枯燥的知识库讲解;另一方面该案例教学潜移默化地传授了一些重要的检索策略,让学生了解到要善于利用检索结果,它在检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习文献检索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奠定基础。该案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选择研究课题的方法。

2.结合科研项目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大量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预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产、863、973等多种类型,因此可以以承担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在知识层面上将项目化整为零,选择其中与自动化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凝练为检索课题,结合检索工具进行案例讲解。这样,既可以达到传授文献检索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

以自动化学院的承担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复杂动态环境下多智能体协同与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为例,根据这个项目的研究内容可以抽取出如下的检索课题:复杂背景的目标识别、机器人全区域覆盖路径规划、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机制、基于多目标决策的多智能体协作探索、多智能体任务指派、移动机器人环境探测与地图构建等。这些检索课题与机器人的研究问题联系紧密,是目前全世界范围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布置的被动检索转变为由需求驱动的主动检索。

结合科研项目设计检索案例,可以将专业课理论与实际结合,对这些检索课题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学生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这些寓意深刻的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科研意识,有助于提高其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6]另外,教师也能够通过讲述案例的环节,加深对科研项目内涵的理解,从检索结果中不经意地获得一些灵感,有助于科研项目的进展。这实际上是一个互惠互利的方法。

3.结合工作

部分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以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检索课题。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有一个“机构”资源,其中收录了国内外企业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信息机构的各类信息。下面结合万方数据库的教学以及自动化学生今后的工作设计了以下检索案例:

检索案例:一名学生应聘,他想找上海生产电动机的企业,但对生产电动机配件的企业不感兴趣。请列出符合该生意愿的企业名称。

案例分析:根据检索课题确定的检索词有上海、电动机、电动机配件,另外是在企业中进行检索。学生最初构成的检索式通常是“电动机 not 电动机配件”,但经过试检发现检出的记录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电动机的同义词有多种,还可以叫做马达、电机等,仅用电动机作为检索词会造成漏检;其二,虽然产品关键词中包含了“电动机”,但仍有不少不符合课题要求的结果。例如有的是生产“电动机油”的企业,有的是生产“发动机组”的企业。另外,在数据库相关字段中产品关键词“电动机配件”的表达也各异,如“发动机滑环”、“电动机整流子”等等,导致检索结果中有很多实际上仍然是生产电动机配件的企业。面对形式多样的电动机配件的表达方法,如果用常用的逻辑“非”,一是很难穷尽关于电动机配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无法将“电动机配件”从检索结果中彻底排除;二是在一个检索式中检索算符过多,系统不一定能正确执行运算。进一步对生产电动机企业的记录进行解剖发现,专业生产电动机整机的企业的记录中通常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段“产品GBM:3521”,从中猜测3521这个国标码就是电动机产品的国标代码。根据这个线索再次调整检索式进行检索就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检索结果。

通过讲述上述案例不仅完成了万方数据库内容的教学,还为学生今后寻找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增强了学生学习文献检索课程的兴趣。另外,该实例也说明文献检索并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检索文献时不能只看检索课题的表面,要不断深入,从课题、检索结果中挖掘出潜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三、结论

文献检索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信息必不可少的方法、技能和意识。[7]通过案例教学法,以专业需求为驱动、结合专业实际开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经过一年来的教学改革,自动化专业文献检索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Koltay T.Abstracting:information literacy on a professional level[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9,65(5):841-855.

[2]李玲,许兵.浅谈文检课教学改革——以北京邮电大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为例[A].信息社会与信息素养——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李著.结合专业实际,深化文献检索课教学[A].信息社会与信息素养——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李小平,马佳,袁怡.不同专业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与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2009,22(11).

[5]伍雪梅.案例教学应用于文献检索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8).

[6]汤凝.《科技信息检索》教学新模式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7).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创新实践;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作者简介:孙冬梅(1975-),女,安徽合肥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广明(1965-),男,江苏江都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09)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047-03

“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工科院校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仪表等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目前在很多学校都进行与本课程相关的精品课程建设,但是也有一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等原因,授课点分散,没有进行合理的建设。

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首批批准的高校之一,也展开了相应的工作。2011年教育部党组4月25日发出关于教育战线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向各高校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其中强调要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引导学生在投身实践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应学校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以院级平台课程建设为形式,以整合并有效利用资源和培养高素质优质人才为目的的平台课程建设方案,努力构建一个开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综合平台。

一、课程现状和建设思路

目前我院本科专业4个,“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共6个授课班,授课教师6人。分散在4个专业,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平台和合理的授课团队,无法评价授课效果和培养质量。

实践表明,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密不可分。课程建设要以优势专业建设为依托。“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强、逻辑严谨、动态与静态结合、实验技能要求高及内容丰富的专业课程,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关系紧密,能够体现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同时,进行测控专业建设,能够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相互促进。

本平台课程建设依托我校自动化学院测控专业,转换单纯的课堂教学为系统的整体课程体系建设,整合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细致规划、设计。具体工作有:建立院级课程体系,以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整理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能够充分反映单片微机领域最新的学术和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通过学生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改进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并相继开发一套比较完善的、立体化的系列精品教材和教学案例;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建成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和科学现代的平台课程管理体系;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平台课程建设方案

1.以兄弟院校精品课程为基础,有目的地进行建设

(1)学内容。授课大纲统一,教材统一采用张义和编著的《例说51单片机》。授课和实验的内容全部统一,电子教案统一,实验和实训指导书统一,授课用多媒体课件统一,试卷由统一的试题库管理系统随机抽取。

(2)努力打造教学成果。利用本课程实验室设备指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挑战杯等)。积极发表教改论文,申请教改项目。

(3)建立校级网络教学平台,集中和展示课程的数字资源。主要分为“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试题习题、参考资料”5个资源模块,其中“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师队伍、改革与研究等资料;“理论教学”包括往年和最新的电子课件,部分教学录像;“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程和课件、工具软件等;“试题习题”包括大量的练习和思考题、往年试题和参考答案;“参考资料”包括相关知识和技巧专题讲座、电子元器件技术资料和一些网络资源等。

2.以打造精品课程为目的的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课程资源包括授课课件、试题库、考试体系、教学录像、实验教程等多种形式。而课程网站是课程资源的载体和体现形式,是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网站要精心准备和后期的不断维护。首先应包含所有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课件、教案、习题、模拟试题、实习实训项目、参考文献、学习指南等。其次,对重点章节及其难点详加注释说明,满足网络课程需要。最后,配以适当的图片、视频资料,方便学生自学。

3.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卓越计划实施方案尤其强调师资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其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工程教育能力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

据调查,由于没有师范教育背景,有44.4%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的主要困难为实践经验少、实际操作能力弱,这也是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在初步上岗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另外,有25.2%的青年教师认为由于学校教学氛围不够,如近年来高校在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中追求科研到款量,重视纵向课题申请和高质量,强调学科建设与发展等硬指标,而忽视教学软指标,使得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而没有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分类指导;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邓方(1981-),男,四川南充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陈杰(1965-),男,福建福清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理工大学第十批教育教学改革预立项项目(项目编号:04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69-03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课程体系中与科学研究结合最为紧密,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最为直接的课程,是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学生可将所学知识直接用于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应该为各类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方面,目前的培养体系中,毕业设计无疑是对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进行科研和实践训练的良好载体。教育部于2010年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高素质人才。该计划强调了各个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同时更强调了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毕业设计分类指导的成功案例,也说明现有的毕业设计体系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马上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培养需要。另一方面,应该从本科阶段就对创新拔尖人才进行专门培养,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彬就是其导师段广仁教授从本科阶段开始连贯培养至博士毕业。许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取得多项重大成果的学生,多是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就跟着同一个导师完成学习。因此,以本科毕业设计为起点做好拔尖人才培养尤为必要。

因此,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历来受到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存在课时短,命题相对简单,选题仓促,设计与研究不够深入,创新性成果少,研究能力培养不足,各类学生一锅烩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本科生中的优秀学生,现有的毕业设计不能对他们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先期培养。

一、现状分析

为更好的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对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近年来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了全学院1243个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情况。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对毕业设计的命题来源、题目性质和指导教师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命题情况来看,大部分题目来自科研实践,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很少;在题目性质方面,工程设计占了总课题的53%。经分析发现,多数题目是为了完成工程中的部分简单工作,没有深入到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不能体现创新性,而体现基础研究的理论研究则只有4%,说明本科生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太多作为,多是以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毕业设计为主。而指导教师的组成中,年轻教师接近半数,这使得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经验不足,命题、指导以及学生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连贯性培养中存在问题。

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而毕业设计从时间安排、命题选题、指导方法、分类指导等多个方面与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现有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教师、时间安排、指导方式、考核方式等主要要素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毕业设计命题针对性不强,命题质量不高

毕业设计课程的命题与选题都是由指导教师决定。由于大部分本科生能力所限,加之毕业设计时间较短,所以多数毕业设计只能完成相对比较简单的命题,指导教师在命题时常常是为命题而命题,人为降低难度,很难真正与自己的科研结合起来。表1、表2、表3是近年来自动化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命题情况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最少;而在题目类型方面,工程设计最多,理论研究最少;在重复性方面,重复题目为18.9%。

2.现有的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完成研究和创新的时间不够

现有毕业设计课程基本都是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部分学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加上毕业、考研、找工作等各类事情,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总时长平均也就不到四个月。而要在这四个月的时间中完成开题、设计、制作、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对某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以往经验和统计,30%的学生甚至不能完全完成毕业设计课题中要求的全部内容,只有10%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在四个月的时间中做出较好的结果,而这类学生多数是提前参加到了课题中或是有很好的基础,而60%的学生只能基本完成命题内容。

3.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表4是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统计情况。从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上看,人数占三分之一的年轻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是总数的一半,而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少于其人数的百分比。说明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主力仍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

4.毕业设计考核方式不利于创新性成果的出现

现有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需要打破原有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和答辩为主的考核模式,将原有的考核按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进行分别考核,并制定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将原有的以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向以实物、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从而将原有的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向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转变。

5.现有的管理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

目前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性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落后学生的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体现不足。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1.毕业设计时间上的改革

考虑到以往的现实情况,特别是考虑到为将来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基础,有必要在毕业设计课程时间上进行调整。按照分类思想,将不同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加长优秀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时间,从而将部分优秀学生从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联合培养。

一是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排名年级前5%),从大三第二学期初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大三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三个学期。其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二是针对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则在大四第一学期选题、开题,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两个学期。三是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选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初,开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末,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四是针对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可在大三第一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五是针对部分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毕业设计可在大四第二学期完成,总时长为一个学期。

2.毕业设计命题模式的探索

毕业设计的命题需要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方面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采取命题评审制,指导教师的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审,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用以指导本科生。

一是面向以保研学生为主体的优秀本科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主要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值得研究的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本科阶段开始其硕士甚至博士的培养过程,为将来培养优秀硕士和博士论准备。二是面向以工作为主的部分本科生。主要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题目,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面向考研学生。对科研中的典型问题和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进行研究,特别注重将来其主要研究方面,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打基础。四是面向打算出国深造的学生。注重培养其英文能力,可采用英文论文的方式。

3.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

本项目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命题的分类效果,保证对学生指导的连贯性,保证学生课题的延续性,从而保证能对优秀本科生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阶段的贯通培养。

一是实施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并保证优秀本科生能在毕业设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基本师从一个导师,从而保证指导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实施,这类学生毕业设计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二是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后自动成为其本科导师,并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保研与考研、出国和找工作中给予具体指导。如上研究生后在同一专业,其本科导师自动成为其研究生导师,博士阶段如其导师是博导则自动成为其博士生导师。期间学生有一次机会更换导师。三是主要由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课题和经验,对于特别优秀学生应选拔博导或硕导担任其指导教师。四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对有条件的实验室,其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应进入实验室,按研究生进行管理。

4.毕业设计管理机制的改革

为适应毕业设计分类指导探索和改革的需要,必须在学校、学院和研究所层面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学校层面。允许学生按分类选择毕业课题,并在大二结束时和大三每一学期结束时统计与学生成绩排名。调整教务管理系统,允许不同分类学生在不同时间段跨学期、跨学年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毕业设计中的优秀学生应优先保证其保研资格。评选毕业设计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2)学院层面。由辅导员、教学干事一起完成对学生的按成绩、兴趣、未来发展的毕业设计分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将本科生导师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结合。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成立毕业设计课程命题评审小组,聘请专家进行评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按实际时间相符的教学工作量考核。评选毕业设计院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3)团队或研究所层面。给进入研究所进行长期毕业设计的学生一定的办公和实验条件,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补贴。作好国防项目的保密分解工作。帮助指导教师做好命题工作。

参考文献:

[1]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Z].北京理工大学,2011.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专业特色

作者简介:门洪(1973-),男,吉林永吉人,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姜文娟(1979-),女,山东海洋人,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吉教高字[2012]45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62-02

高等院校的各教学学院是进行人才培养和实施教学内容的主体单位[1],其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2]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3,4],贯彻执行《东北电力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以服务电力行业为主,同时辐射其他行业,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稳步开展和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

1.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教学工作,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局规划,统筹管理,制定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方案和相关政策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落实,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作。

2.以制度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条件

学院对质量工程的各个目标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培育和推进,并通过各种制度进行约束、鼓励和奖励,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学院在有效规范教学行为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更多的优秀教师都能发挥才智,创造业绩,为学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该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已经能够做到自我运行和调控。

3.以人为本构建教学工作的和谐院系

学院非常注重团队精神,致力于营造和谐、团结、协作的氛围,构建和谐院系,从而提高学院的凝聚力。全院教师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明确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以学生学习知识、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的主动推进教学改革。教师们经常进行交流和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提高教学技能。全院教师都能够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在和谐的氛围中有效地保证了日常教学秩序的稳定。

二、措施与方法

1.教学管理

(1)教学秩序。在教学管理方面,针对我院教学秩序状况,从便于管理、监督和执行角度出发,明确了在教学工作中的各职能部门分工及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实了二级管理任务,充分发挥了系的主导作用,由教学院长、系主任、系副主任为主完成日常教学秩序的检查,并完成每学期工作记录本的填写,如《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记录本》、《系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记录本》、《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记录本》等,记录工作内容。

(2)课堂质量优秀评比。学院制订了新的评比制度和方案,例如规定了评选课堂质量优秀教师的2个必要条件,一是一年内以第1或第2身份参加教改项目1项,或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教改论文1篇,或在精品课、优秀课的评选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者;二是学生评教必须在90分以上。必要条件的设立有效地激励和提高了教师参与教改立项、发表教改论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3)试卷管理。在试卷管理工作中,制定了试卷管理制度,规范了试卷流程(出题、印刷、取卷、分卷、入柜、再取卷送考场、考后送回试卷、取卷及批卷、归档),杜绝出漏洞。

(4)实验室管理。学院出台了《实验室工具、设备借用管理办法》、《自动化工程学院实验室使用规定》等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实验室设备管理和场地的使用。实验室的各类工具及设备由各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每个实验室要有专门的工具、设备清册,记录该实验室房间内的原始设备。在确保实验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本院人员履行相应的手续后可以使用或借用实验室工具及设备。借出的设备必须在借用时所在学期的期末归还或办理续借手续。每学期末,实验室各房间责任人需清点设备,并将使用状况上报系主任和院长。

2.理论教学

全方位进行理论教学改革。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教材建设、精品课和优秀课建设、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引入教师科研成果,将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时研制的换热设备污垢智能监测系统作为课程设计实现目标,将各个功能模块分解,然后布置给学生进行设计,因为目标具体明确且联系电厂实际情况,所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加该课程设计,并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该课程设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多门理论课程采用了半开卷的考核方法,即考试时允许学生带一张A4纸,上面可以任意写与课程有关的内容,但是不允许打印、复印,必须是手写,这种半开卷的考核方法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复习,学生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就知道了自己哪些点掌握得好,哪些点掌握得不好,对于没有学习清楚的地方,会及时地请教老师,对于自己不太确定的知识点会记录在纸上。半开卷的考核方法在一些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课程中施行,效果非常好。

3.实践教学

(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是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师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如“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引入实验考核,在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30分,考试方式为学生抽题,软硬件各一道题,在1小时内,学生独立操作,根据所做结果给出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学生特别重视平时的课内学习,在课内实验时也非常认真。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表明学生非常肯定这种考核方式。

(2)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方面,明确了课程设计组长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课程设计的成品要求,即要有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指导书、任务书、详细的考核分数及评分标准,每班至少配备2名指导教师,答疑时间和地点要提前安排,做好答辩记录,课程设计结束后要整理课程设计报告并及时归档。课程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保障学生课程设计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实习。在实习工作中,要求2个专业的指导教师中至少要有1名副系主任参加,并作为带队人管理实习工作。对外联系实习工作由教学院长协调。目前本科毕业实习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一类通过专题报告、多媒体录像等形式学习与自动化、测控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一类是现场参观,在现场相关人员讲授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生产组织情况、生产流程、控制系统及具体设备的基础上,参观了解具体设备和生产过程;另一类是校内仿真训练和参观校内电力生产过程演示模型室,熟悉和掌握火电厂单元机组运行及简单故障处理、参数控制的具体过程。

(4)毕业设计。学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管理手册》,明确了毕业设计工作流程,手册中详细地列出了领导小组和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外出现场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规定,毕业设计立题管理、选题管理、毕业设计过程化管理实施细则,毕业设计成品要求、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等。指导教师以此手册作为毕业设计工作的参考,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学生也通过毕业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锻炼和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了知难求进的钻研精神、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和勤于思索的创新精神。

(5)课外科技活动。学院制订了自动化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式管理制度和办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将想象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进入创新实验室的对象应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要求进入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有指导教师和创新课题,在指导教师申请下并经实验室主任和院长同意,学生方可进入。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共同讨论设计或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实验方案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问题;共同准备实验、分析实验研究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4.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方面,出台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规范》,对青年教师进修、学历提升等情况都进行了规范化要求。学院每年至少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调研青年教师工作情况。为了提升理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举行了理论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为了突出电力行业专业特色,强化教师对电厂的了解,解决部分引进教师不了解电厂的状况,学院举行了全体教师火电机组操控运行培训;学院以实验教师组队去国内重点大学访问参观实验室,学习实验管理制度;学院派遣相关的理论教师去参加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了解和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和做法。

5.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制订了课程组制度。确定主干课程组负责人和任课教师团队,建立了较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明确了课程组的权利和义务。课程组首先要完成课程现状分析:历史沿革、目前教学团队分析、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验建设、课程设计、教学网站、多媒体课件、教学成果),进而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实验建设、课程设计、教学网站、多媒体课件、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培育。

三、建设成果

在专业建设方面,自动化专业被评选为部级特色专业和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明确定位,凝练出了全国唯一的以电厂热工自动和化学分析自动化为背景的测控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4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9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在读博士10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1支、校级教学团队3支;3人被评为校教学名师,3人被评为校青年教学标兵;2人被评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被评为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

在教学改革方面,全院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共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5项,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5项;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教改论文22篇。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共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项目立项2项,累计资金400多万元。基于此资金,学院筹建了“热工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获批为吉林省教学示范中心。

在学生科技活动方面,成果突出,获得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奖50余项。

在教学质量和秩序方面,学院连续6年获得校“教学质量保证优胜单位称号”。

参考文献:

[1]李群英.地方高校内部学院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182-183.

[2]孙群英.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2):87-88.

[3]何丽华.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98-101.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9篇

电话:12345678手机:136712457896

学历:本科

籍贯:山西省大同市

电子邮件:robertyt119@

个人陈述

我的理念是: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的经济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的实习和兼职经历;有很强的,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教育背景

2000/09-2004/07北京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自动化学士

社会实习经历

2004/01-2004/03去河北唐山市陡河电厂实习,学习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工作的东西.

2002/07-2002/08北京市茂实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负责产品研发的市场调研工作,尽管工作很累而且枯燥,但我每次都是积极认真地完成任务,表现突出,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1/9-2002/9任北京市北联家教中心教师,先后辅导过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数学等科目,授课认真负责,在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还会适时地鼓励和帮助他们。几个学生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我的工作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2000/9-2004毕业前,几乎在校期间周末去中关村海龙大厦装配,攒机电脑,补充收入,也确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识,工作经验。

社团实践

2003年秋曾任系足球队队长,并率领系队获校足球比赛“希望杯”季军

2000/09-2003曾任自动化003班班长,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我工作热心负责,被同学推荐为优秀学生干部。

2001/11-2003/05参加华北电力大学校学生会,任生活部部长,组织了“今日我上岗”

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向学校及时地反映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2000/9-2003参加自动化系学生会,外联部!主要干事,联系,组织了很多报告会,论坛,讨论,公益劳动。

2002年秋,参加系里组织的“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中文演讲比赛,任男主持人,表现很好,赢得台下阵阵欢呼,鼓掌。

学术科研

2003/11参加学校辩论赛,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并且率领一个理工系战胜了很多文科系.

2004/05在我系王淼鑫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英语能力与电脑技能

国家英语四级,并已经能够达到国际英语六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全国计算机三级(pc技术),能熟练操作Windows,Office,FoxPro等软件并熟悉C语言的一般应用,熟悉灵活应用上网操作。

奖励与荣誉

2004年优秀学生干部

2003年优秀团员

2002年学习优秀奖学金

2000年军训训练标兵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恳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地需要能够在贵单位找到无限动力的事业支点,而我的热情和激情也必将为贵单位带来应有的价值,相信您的选择和我的努力会为我们带来双赢的结果!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10篇

从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知识面狭窄,组织语言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与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有些学生不能给出正确观点;有学生知道自己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与别人不同的新观点,但却不能解释清楚新意在何处。

二、改革毕业设计的各个过程,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围绕如何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我们经过对通达学院自动化专业近些年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不断总结,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鼓励指导教师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发挥学生创新意识的毕业设计课题

选题是学生开始毕业设计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否按时完成。好的毕业设计课题,如“基于Android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粗糙壁面攀爬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制冷系统设计”等课题,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创新意识培养的意图贯穿于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

(二)成立学科指导小组,联合监督毕业设计过程

从实践效果看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科小组教师资源的优化,有利于学科小组内学生毕业设计的灵活指导,杜绝因个别指导教师临时出差而导致其学生无人指导的情况发生。实行学科小组后,学生除对自己所做课题熟悉外,对学科小组内其他学生的课题也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将新的研究思路融合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去。如选做“基于倒立摆模型的双足机器人行走控制”这个课题的学生,就从学科小组内其他学生的课题“基于单片机的粗糙壁面攀爬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得到启发,完成了课题。

(三)建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评价体系

在毕业设计的成果验收环节、论文答辩环节以及最终成绩评定环节中,我们将创新的比例提高到50%。对前人工作进行改进,或对某些概念论述进行创新,这样的学生理应获得好成绩,如选做“Robocup3D仿真竞赛中双足机器人的运动优化与智能决策”“粒子群算法与差分进化算法的分析与比较毕业设计”“基于ZigBee的温室环境无线监控系统终端节点的设计”“基于Robocup3D仿真足球比赛的多机器人协作”等获得校级优秀的毕业设计课题。这种鼓励创新的评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于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要求。

(四)推出一系列激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措施

目前大部分学生尚未形成科研意识,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首先,从大学二年级起就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去,这有利于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了解科研的基本概念;其次,南京邮电大学学报开辟了面向学生的论文专栏,这大大激励了学生撰写论文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在学生的各类评奖和保研申请过程中,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都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建立一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能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理解专业知识,并很轻松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促进教师与时俱进,掌握其所在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并将新颖的科研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以便在指导教师扎实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的熏陶下,形成学生自己创造性的人格。

三、小结

本文针对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展开了讨论,重点讨论了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论述了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上一篇:毕业论文自动化范文 下一篇:信号自动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