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6:04:08

大学学业总结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粤东农村地区 学业不良生 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在粤东农村地区参加支教活动三年的数学老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地区的初中数学学业不良情况严重,故就所执教的粤东农村地区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研究其成因,为进行转化对策探究提供参考。

一、封闭性问卷调查的实施

在粤东地区四个市中随机选取汕尾、揭阳两市,两市共有五个县,再从中各选取三个县的三所农村初中学校进行调查。所调查的三间农村初中学校,包括汕尾市陆河县新某中学、揭阳市揭西县京某园中学,汕尾市海丰县沙某中学,都是普通初级中学,面向农村乡镇招生,在校学生人数为一千至两千五百人范围,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上述三所学校的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进行封闭型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编制参考了章建跃、刘先进、叶立军等关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研究时所用问卷,明确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学业正常生在基本家庭情况,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有何异同,并对调查目的进行逐级分解,二级指标为学生基本资料、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外部因素、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六个指标,再接着对六个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为30个题项,由此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同时通过问卷预测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总量表Alpha系数为0.934,表明此量表信度颇佳。

将所抽样的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问卷,采用Likert五点式计分法输入数据,再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包括两类分组,一为对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二为初一和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两种分组各自所得的两个样本都是独立的,没有关联性,且样本数n30,可看作满足正态分布条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封闭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资料分析。

在对封闭型调查问卷中学生基本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得到以下结果:

在数学学业不良生中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高达67.6%,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学历占59.2%,小学及文盲占23%。而非数学学业不良生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则为52.5%,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占52.3%,小学及文盲占18.3%。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相比,父母在外务工比例高且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这也就使得其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缺少关心孩子生活、学习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缺少对孩子学业的期望与支持。据笔者几年的教学中,与大多数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加上自身素质的限制,其教养方式也是以粗暴型、放任型及娇惯型为主。这也与日本北尾伦彦的关于放任型家庭多的地方不良学生发生率高的结论相符。

在农村父母的教育期待中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父母对于其子女的教育期待十分低,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及当前“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所致。这种低期待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其学业成绩。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与认识。

封闭型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的,分为五个部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可能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造成数学学业不良主要影响因素。

1、非智力因素。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调查学生对于数学喜欢程度、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对数学作用的认知及课堂的参与积极度的情况。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以上四个方面,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都极为显著。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和课堂参与情况的差异显著,初一学生比初三学生坚持度更高,课堂参与更积极。数学学业不良生表现为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坚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同时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对于思维锻炼的作用,这也进一步降低自身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当前最新的研究中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作用场,对智力活动的范围、强弱、持续性产生影响。在杜玉祥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出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占总人数的57%。笔者在自身的执教经历中,和与多数数学教师的交流中也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

2、外部因素。

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外部环境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三个方面。在问卷中关于外部因素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其中一些具体因素的感受,包括教材适用性、对教师的喜爱、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考试压力这五个内容。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对教材的适用性和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方面差异都极为显著,这说明正常生对于现在新课标的教材接受度较高,能很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这一方面表现为接受度不高,理解有限,且在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方面比较吃力。而且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跟上教师进度方面差异显著,这表明随着年级的递增,所学数学课程难度与知识点数量的增加,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更难跟上教学进度,使得学业不良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上,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表现差异显著,说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受教师方面因素的影响,依赖于外部的刺激。在考试压力与父母、教师的期望上,两者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这与粤东农村地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待不高相符,因而由于考试压力而导致的考试焦虑也是表现为一般水平。而初一与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父母、教师期望上表现极为显著,这与其年龄特征有关,父母及教师的期望更能影响初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转化为学习动力。

3、知识结构。

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学科,各种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往往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阶段学习的基础,如果先前所学知识存在漏洞,定然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故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础知识、数学语言的使用情况、数学思想与规律掌握情况、知识的联系应用情况,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这方面的异同。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在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四个方面都表现极显著。数学学习不良生比起正常生而言,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性质,不能自如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对于数学思想及规律的掌握不到位,故要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实现问题的转化就更加不可能了。而且由初一与初三的学业不良生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课程难度与容量的增加,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与运用度会进一步降低。

知识结构缺陷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粤东农村地区学生的小学升初中时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有关,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的知识量少,难度较低,教学进度也慢,学习主要采取重复讲练法。而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量大增,难度也逐年提高,学习更需要主动性,且需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反映普遍事实的规律,教学进度比小学快很多,节奏紧凑,对于重点内容也不可能反复讲练。同时数学学业不良生自身对于数学概念、性质、数学思想及规律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把握住本质,更多处在机械记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更谈不上能归纳总结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了。

4、认知水平。

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完善的智能结构为保证,现阶段对于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智能结构的研究一般是从其认知能力特征着手的。故在调查中笔者通过11个问题来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问题解决中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情况,这些问题包括代数几何难易辨析、一题多解的方法比较、证明题计算题喜欢程度、弄清题意的能力、利用画图解题、表征能力差异、知识迁移、计算速度、题目验证、知识总结归纳、追究错题原因习惯。从分析数据可得,除了对代数几何难易程度认识无差异外,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其他几个方面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生,这些都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认知水平偏低,其符号化表征能力弱,缺乏范畴化认知方式,知识迁移能力弱,问题解决能力差。

同时,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表征能力、知识迁移、知识总结归纳方面都比初一数学学业不良生差,这可能与随着年级增加数学学习的的难度、知识内容量随之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也随之增加有关。

5、元认知水平。

本调查主要从数学学习的监控方面、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数学学习的能力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从调查结果分析也可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成功体验、回顾与反思、数学能力评价、讲解后明白五个方面都比正常生得分少,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说明数学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中成功体验少,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评价偏低,在学习策略上更无制定学习计划、回顾反思的行动、对于所学知识在解题中不能运用策略对其进行运用。这与格瑞尼的研究结论一致,即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解题时生成策略数量、整合策略的使用方面明显差于非学业不良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方面日益减少,差异显著,在其他方面则表现不显著,与一般情况下元认知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相符。说明大多数数学学业不良生可能由于数学学习的难度与内容的增加,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对自身数学能力评价越来越低,故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对于数学学习采取一直消极应当措施。总体来说,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元认知上呈现低水平状态。

三、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分析

经过对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教育情况的了解,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出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且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体归结如下:

1、粤东农村地区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由于当地经商文化及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低下;

2、粤东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数众多,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十分高,使得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在生活上缺失父母的照顾,在学习上缺失父母的指导与监督,亲情关系疏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

3、粤东农村地区人口失衡严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多为大班制教学;为了保证升学率很多学校在初一年级开始就实施分班制分层教学,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日益严重;

4、粤东农村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认知水平偏低,元认知水平低下。

(作者单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与应用系)

参考文献:

[1]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

[3]刘先进,关于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11).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队干部,“合训”学员,帮助完成学业,基本功

学历教育院校培训的主体是初级指挥“合训”学员,帮助“合训”学员完成学业是队干部履行职责的核心任务。作为“全程教员”和“领路人”,队干部必须清楚帮助学员完成学业帮什么,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自觉练好基本功,不断提高会帮、善帮的能力。

一、帮助学员完成学业帮什么

学员队干部帮助学员完成学业,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帮”:

一是帮学员确立成才目标。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学员有目标,就会有追求,学习就有劲头。否则,胸无大志,必然庸庸碌碌;缺乏崇高人生目标,必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队干部帮助学员定目标、立志向,这是“帮根本”。有些学员入校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甚至被留级、降格,主要是上了军校懈了气、松了劲,学习目标变得模糊。上军校,学员来到一个新的人生起点,队干部及时帮助他们搞好人生规划,制定好四年大学生活的总体目标和学年学习计划,使他们明确学习的重点,努力的方向,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是帮学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区别很大。一是课程设置多,学习任务重;二是课程进度快,信息容量大;三是自习时间多,教员辅导少,自学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四是集体活动多,学员自由支配时间少,学习与其他活动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新学员入校成绩很好,一学期却好几门课不及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适应新环境、学习不得法。好生,好在方法;差生,差在方法。学员队干部帮学员,重点就是要帮助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帮学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教育家说过:“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有这样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是说早期花一公斤的气力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抓孩子的学习就可以省一吨的气力。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帮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队干部要注意做加法,以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有意识的从学员第一次上课、第一次训练、第一次完成作业、第一次自习、第一次去图书馆等入手,持之以恒地抓,不断重复强化,帮助学员养成重视学习、会安排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会做减法,对坏习惯,不断地进行纠正,最终克服掉。

二、帮学员完成学业应具备的基本功

从帮助学员完成学业的角度,队干部应具备“四会一能”的基本功。

一会分析教学形势。这是队干部帮助学员完成学业的必要前提。队干部要坚持跟班听课,经常深入学员当中,要加强与任课教员的沟通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队学员、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搞清楚他们的学习态度怎么样、学不学得懂、有什么困难和问题。

二会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是学员队干部的中心工作和主要职责。在大学学习阶段,课堂教学占的比重并不大,课余时间,队干部要针对学员学习情况开展一些配合性教学活动,特别军事体能课,教员少学员多,课后练习主要靠队干部组织。

三会指导学员学习。队干部抓学员的学习,重点是进行方法上指导。当新学员入学时,请老学员介绍学习方法,邀请学习标兵到队里“传经送宝”;当开新课时,邀请任课教员到队里,给学员介绍所教课程的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要注意的问题;当新学期开学时,安排本队学习好的交流学习经验等。

四会调动学习积极性。采取与学员认知水平相一致的激励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常用的激励方法有:思想教育激励,讲清时代特征、讲清部队建设形势、讲清大学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增强学员学习成才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典型激励,从新学员入学开始就要把那些肯学习、成绩好的学员作为典型进行培养,并适时推出来,让学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能示范教学。队干部既是管理者,也是教练员。大学学习阶段,学员课堂学习时间并不多,特别是一些军事科目,课堂上教员主要是讲解动作要领、提出标准要求,教员上完课后,大量的训练由队干部来组织实施。抓好课后的军事训练,队干部不仅要亲自到场、亲自组织,而且不能满足一般号召,要会讲会做会示范。学员军事素质主要靠养成,养成主要靠队干部抓。要求队干部要有较好的军事素质,会讲、会做,还会进行示范教学。

三、练好帮助学员完成学业的基本功

练好帮助学员完成学业的基本功,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敬业。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队干部要充分认清学员队的地位作用,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每个学员队干部手下都有上百号人,如果自己的本领不够、工作没做好,可能误了学员的前程,甚至误了部队的建设发展。队干部要本着对学员、对部队建设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本领恐慌感,增强提高能力的紧迫感,加强学习,加强工作研究,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二要学习。学习是队干部练好基本功的基本途径。要加强院校教育教学法规制度的学习,弄清学员队教学工作的职责范围、基本制度、组织实施程序、标准要求等基本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规范性。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现代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走向、研究探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做法新经验,增强按照教育特点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想问题抓工作的自觉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要涉猎一点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改进工作。要把学习与研究工作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和本领。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成绩;化学学习动机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5—001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提出

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大学生要实现自身价值,服务于社会,首先应该具备—定的素养。除了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外,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先决条件。影响大学生专业素养的因素众多,其中学习动机这个因素最为突出,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发展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国外很多研究文献已经证实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联系。研究结果大多表明: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国内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成就动机与自我概念、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自我态度等研究领域。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强弱受归因方式的影响;自我概念(指对自己及自己能力的认知)高者成就动机强,自我概念低者成就动机弱;高自我概念者学习成绩好,低自我概念者与成绩差无关;不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学生在其学业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等等。此类研究的范围大多集中在人文学科,且研究对象多为中学生。对大学生,尤其是化学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的较少。因此探查化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其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问卷、访谈的方法,研究化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以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 研究设计和实施

2.1研究设计

学习动机可分为表层型、深层型、成就型学习动机。表层型动机是指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体性较强的低级动机,他们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教师的检查和考试等而进行的,重在结果而不是过程。深层型动机是具有一定的向上心理和某种社会道德责任感的动机。成就型动机是指具有和整个社会目标与前进方向一致而进行学习的动机。在参阅John Biggs(1992)的学习动机分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进行改编,从表层、深层、成就型学习动机三个维度,形成了化学学习动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根据表1中的二级指标,编制了《大学生化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问卷以单选题形式呈现,共20道题,每道题目均有五个选项,即: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基本符合;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

为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在问卷调查后,结合指标体系,还进行访谈法,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化学学习动机。

2.2研究实施

选取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学生,采用当场发放、即时收回的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828份,回收有效问卷733份,其中男生384名,女生349名。访谈选取的被试是该学校化学化工专业大一到大四的24名学生,每个年级男女生各3名,学业成绩分别为好、中、差。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学业成绩是指专业课成绩、公共课成绩和学分加权所得的平均允该数据由被试所在学院的教务处提供。笔者将分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采用两端分组法,将学生分成了3个组别。得分最高的前27%为较强组,记做A1组;将得分最低的后27%为较弱组,记为A3组;剩余的为中等组,记做A2组。

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级计分法,正向题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反向题分别赋予1、2、3、4、5的分值。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

3 研究结果

3.1深层动机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

对学业成绩与各维度的学习动机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其中表层动机与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深层动机和成就动机与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成绩与深层动机之间的相关性要大于成绩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这说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过低或是动机太过于表面化都会对其学业成绩造成负面影响,深层型和成就型这两类学习动机有利于对大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由此可见,对学习动机进行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可以使大学生的化学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3.2学困生学习动机水平较低

表3列举了不同学习能力组别学习动机的差异。分析可知,不同化学学习能力组别在学习动机上差异非常显著(p

3.3工科比理科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稍高

由表4可知,不同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就平均分来看,化学工科的学生比理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访谈结果表明,理科专业的学生就业目的性不如工科学生明确,工科学生知道所学化学知识与技能对以后就业的重要性,因此化学学习的深层动机比较强烈;而理科学生毕业时的选择多样(如继续学习、到化工等相关企业工作、做中学化学教师等),使其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特别是大一、大二学段的学习目的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其化学学习的动机水平不如工科学生高。

3.4男女生表层动机上性别差异显著

从表5中可以看出,总体而言,男女生在学习动机上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动机类型上,大学生的深层动机和成就动机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在表层动机上性别差异却非常显著,即男生明显在表层型学习动机的水平上要高于女生。

访谈结果表明,由于社会对男性在学业和未来成就事业的期望值要大大高于女性,而大学又作为“半个社会”,这就使得男生在大学学习时候的压力明显比女生大,思想较为现实,导致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学习。同时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比女生更希望得到他人和外界社会的认可,他们往往急于求成,急于将自身的价值最表面、最迅速地体现出来。

3.5学习动机在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

从表6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体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大一到大四学生的表层动机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2)虽然深层动机年级间的差异显著,但没有呈现规律的变化;(3)成就动机年级间差异显著,且从大一到大三其动机强度呈下降趋势,大四成就动机稍高于大三。

为何大一学生整体学习动机水平较高,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动机水平逐年递减?访谈结果表明,大一的新生刚经过高考的洗礼,学习动机还是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但随着入学时间的加长,学生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深层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两个动机水平上下降得尤为明显。例如,在访谈的部分学生中,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我刚进校时还抱着学好化学将来能够对社会有用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这样的想法,觉得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于是我学习很用功;但是到了二年级,我觉得读书没什么意思,只是为了得到一些考级证书才去学习;三年级的时候我认为多学少学一个样,只要考试通过能毕业就好,没有了一点斗志……

4 讨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与学生的深层动机相关性最大,成就动机其次,与学生的表层动机具有负的相关性。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有必要在其深层动机的激发上多下工夫,且应尽量避免学生表层动机的激发。本论文调查的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其结论对中学生也有—定的适用性。对于此种情况,笔者建议如下。

4.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观,认识到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

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到高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到处留下了化学研究的足迹。人类社会面临着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等众多问题的挑战,化学将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在教学中强调化学在日常生产生活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是一门真实、有用的科学。学习化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取得成绩,更多的是利用化学知识,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4.2创设优质的化学去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新颖的化学情景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简单巧妙的实验、丰富多彩的化学反应、生动有趣的化学史都可以成为化学情景中的一部90当前的化学情景教学过于陈旧,教师应该好好反思,结合当下的环境,考虑学生的学情,设计合理的、难度适宜的化学情景。

4.3正确使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互动效果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行为,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一种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适时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放心地、自由地从事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尤其是对学困生,适当的鼓励与关注,能让他们心里得到满足,极大增加学习化学的自信心,继而爱上化学。

5 总结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指导;要素;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3-0022-04

如何有效完成大学学业?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中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指导大学生完成学业?这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这就涉及大学学业生涯活动和大学生学业指导问题。所谓大学学业生涯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过程中与有效完成学业密切相关的所有活动,包括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公寓寝室生活活动等方面。所谓大学生学业指导,是指高等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中所面临的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指导,从而帮助大学生有效完成学业的教育活动。根据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大学生学业指导包括职业与就业指导、学业规划指导、学科与专业指导、学习指导、素质拓展指导、公寓生活指导等基本要素。本文就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基本要素作一些探讨分析。

1 职业与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先导要素

大学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如何能够成功应聘自己心仪的职业?前者事关大学生职业指导问题,后者事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职业与就业指导问题。从根本上看,职业与就业问题事关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每一位大学生及其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着力破解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能否有效破解,既取决于大学生能否有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也取决于大学生能否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所谓大学生职业与就业指导,是指高等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有关职业和就业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专题指导的教育活动。有关职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进入、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而有关就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就业期望、就业信息、就业选择、求职技巧、就业心理、就业权益等方面。既然职业与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追根溯源地在学业生涯过程中始终关心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完善问题和自身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破解职业与就业问题就会成为大学生有效完成学业生涯的先导性问题,职业与就业指导成为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先导要素。

大学生职业与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诸要素中的先导性,体现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新生入学前后就应当导入职业与就业指导,并将职业与就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也就是说,第一学年重在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大学生把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学年重在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指导,引导大学生把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学年重在就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前总结学业生涯、科学评估自我、强化就业意识、接轨社会需求,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第四学年重在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政策、调整就业期望、运用就业信息、训练就业技巧、维护就业权益、适应职业生涯,实现成功就业并提高就业质量。

2 学业规划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主导要素

如何合理规划大学学业生涯活动?如何成为大学学业生涯的主人?这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学业指导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这就涉及到大学生学业规划和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问题。

所谓大学生学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客观评价自身学业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大学学业生涯活动的规定和要求,对如何有效完成大学学业进行规划与设计而形成的行动安排。大学生学业规划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阶段性、有效性、可行性等特征。其中,科学性体现在学业规划符合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大学学业特点和学业生涯活动特点;系统性体现在学业规划符合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系统优化原则;针对性体现在学业规划符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发展意向;阶段性体现在学业规划符合处于不同学业阶段的大学生对学业内容的需求与特点;有效性体现在学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毅力、提高学习效益;可行性体现在学业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并在学业生涯活动中切实可行。

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是指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制定和完善进行个性化指导的教育活动。由于大学生学业规划由对应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应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素质拓展计划、对应于公寓寝室生活活动的日常生活计划等三项计划有机构成,而人才培养计划往往比较成熟、素质拓展计划往往不够成熟、日常生活计划往往因人而异,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学业规划指导。因而,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度解读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依据并围绕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大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现状,结合大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优化要求,对大学生制定和完善素质拓展计划、日常生活计划进行个性化的专题指导。

综上所述,大学生学业规划涉及大学生学业生涯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大学生需要事先规划学业生涯、事中导入并完善学业规划、事后评价学业规划实施结果,才能成为学业生涯的主人并有效完成学业。学业规划对大学生有效完成学业具有主导性作用,学业规划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主导要素。

3 学科与专业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关键要素

什么是学科与专业?学科与专业有什么关系?专业与职业、就业有什么关系?喜欢这个专业吗?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入学前后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大学生学业指导过程别关注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大学生学科与专业指导问题。

所谓学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按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的性质所作的知识分类。所谓专业,是知识的专门化领域,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学科体系和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类别。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依据;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专业根据社会职业的要求,选择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的知识构成专业教育的体系,从而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可见,学科与专业密切相关,而专业与职业、就业有着密切的承续关系。

大学生学科与专业指导,是指通过科学、客观、系统地介绍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专业的学科背景与研究范围、专业性质与定位、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就业去向与职业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稳固专业思想、强化专业意识、安心专业学习、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专项教育活动。学科与专业指导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深度了解学科与专业、理}生选择专业、进而热爱专业,而不是限制或阻止大学生转专业。

高等教育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专业教育立足于完善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贯穿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公寓寝室生活活动之中,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根本所在。正因为如此,在大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学什么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学生把学什么专业看得比进什么大学还要重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多数学生能够理性选择学习自己喜欢或相对喜欢的专业,那么他们就会尽快安心于专业学习,学习动力就会得到更好激发,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更好提升,学习毅力就会得到更好增强,学习效益就会得到更好提高,学业基础就会得到有效夯实。因此,学科与专业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关键要素。

4 学习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主体要素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有什么不同?如何实现中学学习向大学学习的转变?进了大学主要学什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学习?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特别是在从事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学业指导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这就涉及大学生学习指导问题。

所谓大学生学习指导,是指高等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有关学习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等全方位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遵循规律、依据原理、运用方法,以提升学习力为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毅力,提高学习效益,从而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更有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大学生学习指导既从理论上弥补了教学论中多论教少论学的不足,又从实践上找到了教与学之间的最佳结合点。由于学习是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中的主体任务,因此,学习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主体要素。

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多种多样,应有重点地开展学习指导。根据大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程度,学习指导的重点体现为课程指导、教材指导、学习观指导、学习力指导等方面。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学业生涯活动的主体内容,课程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效,因而课程指导应成为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重点之一。教材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教材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是某一学科系统知识的科学呈现,对于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教材指导应当成为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重点之一。学习观是大学生对学习现象、学习规律、学习本质、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对于指导大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科学学习、创新学习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学习观指导应当成为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重点之一。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有效开展学习所依赖的整体力量,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效益等要素,提升学习力是大学生追求的根本目标,因而,学习力指导应当成为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重点之一。

5 素质拓展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核心要素

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拓展?大学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有效开展素质拓展?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特别是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学业指导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这就涉及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问题。

所谓素质,是指以个体先天遗传的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下,通过个体实践锻炼与学习内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与质量水平。大学生的素质既有人的素质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大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专业职业素质、学习创新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创业素质;学习创新素质包括学习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所谓大学生素质拓展,既指大学生已有的某些素质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实践锻炼和学习内化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提升,也指大学生所缺乏的某些素质经过实践锻炼和学习内化得到有效拓展与强化。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建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

所谓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是指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针对每位大学生素质与能力发展的不同需求,指导大学生制订个性化的素质拓展计划,并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过程中给予大学生有效指导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入校以后,都要自我评估自身素质与能力状况,本着使已有素质与能力更强、薄弱素质与能力增强的原则,在教育工作者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素质拓展计划,并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系统实施素质拓展计划,从而有效提升素质与能力。

大学生学业生涯活动的根本任务是优化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提升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素质在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而,优化素质结构是大学生学业生涯活动的核心任务,素质拓展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核心要素。

6 公寓生活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保障要素

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业生涯?如何有效度过公寓寝室生活?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活动特别是公寓寝室生活活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大学生学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破解的重要问题,这就涉及大学生公寓生活指导问题。

公寓和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休息的地方,是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期间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最外露、最放松的地方,是大学生表现最自然、最真实、最全面的地方,是大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养成的地方。公寓和寝室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生课余学习活动的首选场所,公寓和寝室的活动时间与内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余暇时间的合理安排与使用效益,公寓和寝室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公寓和寝室的活动环境与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的营造,公寓和寝室的条件与管理直接影响着寝室学习风气和班级学习风气的建设。因此,公寓寝室生活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业生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生活指导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所谓大学生公寓生活指导,是指高等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在公寓寝室生活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专项指导的教育活动。根据大学生公寓寝室生活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公寓生活指导主要包括生活规范指导、思想教育指导、学风建设指导、党团建设指导、和谐寝室建设指导等方面。其中,生活规范指导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想教育指导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学风建设指导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从价值层、功能层、行为层等层面形成优良学风;党团建设指导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在公寓生活和党团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谐寝室建设指导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和谐处理寝室人际关系、促进校园安全稳定。可见,生活规范指导、思想教育指导、学风建设指导、党团建设指导、和谐寝室建设指导对于大学生学业指导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而,公寓生活指导是大学生学业指导的保障要素。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2,(4):74-78.

[2]徐涌金.大学生素质教育教程[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47-49.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5篇

很多学生总要等到临近检查时才匆忙“赶作业”,平时不复习,等到考试前一晚才熬夜恶补……很多学生都知道学业拖延的弊端,但还是无法克服。学习拖延是一种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学习拖延的含义分为直接定义和间接定义。少数研究者将学习拖延直接定义为:学习者有意而无必要地推迟启动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或者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也愿意这样去做,但却没有这样做。大部分研究者对学习拖延采取了一种间接定义的方式,即学习拖延是学习情境中的拖延倾向,或者说与学习活动有关的拖延行为。学习拖延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甚至导致学生的焦虑情绪,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学习拖延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生,本文主要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拖延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

1. 被试:本研究从浙江省金华市某职业中学取样。随机抽取高一、高二、高三各一个班级,发放12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02份。其中,高一33人,高二15人,高三54人;男生33人,女生69人。

2. 研究工具:采用左艳梅于2010年编制的《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共17题,分4个维度:延迟计划、延迟完成、延迟补救、延迟总结。此问卷采用Likertss点自评式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真实作答。此问卷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3~0.913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55~0.855之间,具有良好的信度。

3.数据分析:用 spss18.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分析与讨论

从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拖延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分都在3分左右,而本问卷是5等级评分,所以3是问卷的中间值。高职学生的学习拖延处于中等程度,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也应引起重视。尤其是拖延计划和拖延总结这两个维度的拖延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个体性别所处的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拖延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研究考察了年级、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对学习拖延的影响。

从年级看学生的学习拖延状况,从低年级向高年级学习拖延现象有所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年级高的学生独立意识发展较好,而年级低的学生独立意识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家长、老师和同学都有所依赖,自觉性也更低,从而导致较为明显的学习拖延现象。高年级的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品质更加稳定,独立意识增强,受家长、老师以及学校同学的影响减小,对学习更有自己的主见,对各种权威不再完全接纳而是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透彻,容易冲动行事。因此,他们的学习计划和总结完成不好,导致学习上拖拉的习惯。

从性别看学生的学习拖延状况,学习延迟总分、学习延迟完成、学习延迟补救各项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陈保华(2007)的研究表明,总体上男女大学生的学习拖延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李淑媛(2008)对高中生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在总体学业拖延水平上的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王国燕(2008)对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的研究也发现,性别间拖延水平差异不显著。但是男女在延迟计划和延迟总结上存在差异,而且女生的拖延现象较为明显。而美国生物学家彪勒夫人从生物学的事实出发,认为女生发育比男生早一到两年,伴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女生的自我意识比男生发育要早,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强,学习动机也比较强。所以,按照这种说法,男生应该比女生较多拖延,这与我们和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不一致,这个问题有待我们以后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从是否独生子女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拖延现象,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的学习拖延现象没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就是学习拖延现象不受是否独生的影响。

三、结论

1. 职业中学学生的拖延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 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拖延水平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3. 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拖延总体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拖延计划和拖延总结上存在性别差异。

4. 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拖延水平在独生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华,321004)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1-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1]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在对一名大学生学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所学专业的倾向,确定其最佳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以学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已成为可行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本文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将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

1.学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2]

首先,大学生会根据自我的核心,也就是最本能、最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而不是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性格特征,来制定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这就是MBTI人格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其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是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最后,他们会衡量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及兴趣,甚至个性的融合情况,来权衡利弊制定方案,这就是Edgar Schein的职业锚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3]

2.学风的内涵

高校的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4]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包括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等。[5]

3.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学生成材和更好发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规划,内在解决了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而详细的学业规划进一步保障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有效地推进了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是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结果和必然体现。同样,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大学系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教育效果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良好的学风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保障,大大促进了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良好的学风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两者的相互融合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现状

1.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没有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状况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不能很好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制定规划的重要性,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高年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比低年级好;第三,学生制定的规划并非足够科学、实际,以至于在某种情况下半途而废;第四,部分高校对待学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与实施条件。

2.学风现状

为分析大学生学风现状,笔者对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走访。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87份。其中70%的同学清楚学风建设这项工程的重要性,20%的同学仅了解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8%的同学认为自己和学风建设没有关系。

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在学生中存在一些现象: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学习失去兴趣,既不重视基础课也不重视专业课;部分家长代替学生规划未来的道路,例如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等,这使得学生可能会过于专注练习英语口语、培养人际关系等,而忽视正常教学课程;学生习惯了高中老师监督检查的被动学习方式,在较为轻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下不能严于律己;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

分析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从高中紧张环境转变为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失去了学习动力,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心存拜金主义,认为有钱就能谋得好职位,继而缺乏学习动力,丧失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建议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内容,变成“我想学”、“我要学”。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不能延续高中时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建议每学期制订一套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第四,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孤军奋战,零打碎敲,不能形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导致学风建设主体性的缺失。[6]

三、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是在共同教育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们的融合发展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实践空间。霍兰德理论指出:“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和问题会有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这个理论应用于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也是如此。[6]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长期性,提高整体学风,从而推进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又为学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做了铺垫,改变了整体学风环境

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通往学有所成的第一步,更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各高校都应该把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合理地融入大学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要注意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方向不同,例如对大一学生重点是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环境和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他们对学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意识和能力;对大二学生重点是积累与实践,在此阶段他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动手能力,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结合,全方位发展;对大三学生重点是信息,在这个阶段大家会选择考研、就业、出国等多条去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要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对大四学生重点是总结,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已经决定以后的方向了,可以总结一下前三年的规划有什么不足之处,然后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更好地与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为了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各大学不仅应注重知识上的教育,还应注重素质教育,并将学业生涯规划作为重点融入日常教学中,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引导学生有合理的规划和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2.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

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必须要求大学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长期和全方面发展。“一切以学生成材和全面发展为中心”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内在追求的必然的映射。而学业生涯规划正是在坚持学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着眼于“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意识,从而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素质。[7]由此可见,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学学风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以上分析突出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开展并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来达到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十分关注这一工作,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测通学院,在新生入学时举行新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旨在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时推动学院学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为进一步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做出贡献,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学业生涯提供有力保障。

四、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学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活全程

学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人们一生的话题,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强调其重要性,并付诸切实可行的实践。例如,对入学新生进行学业生涯导入教育,并增设一门选修课,选择相关教材向学生传授学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邀请知名校友重返母校参加大学生讲坛,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良好习惯,以此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工程。

2.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打造一支专业性、综合性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分别从就业、科研、心理、考研等方面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第一,专业教师除了在学风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研究的最新动态、成果,完善学生个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们制定就业规划,进而促进学风建设。第二,通过对“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部级竞赛指导教师的培训,引导此类专业教师为学生合理制定科研规划。第三,通过学生处专职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第四,辅导员以往届毕业生信息库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目标和报考院校,合理规划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复习时间表,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同样促进了学风建设。

以哈理工测通学院为例,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曾指导06级测控专业范同学制定学业规划,该生成功签约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实现由低到高、由工转管理的成功转型;在教师团队的帮助下,06级测控专业赵同学根据自己所制定的学业规划,通过钻研努力荣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他是首位代表学校获得该竞赛一等奖的同学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奖;05级测控专业杨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实现由低到高、由理转文的成功转型;06级测控专业王同学凭借科学的复习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顺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实现硕博连读。

3.学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学习、政治思想教育一脉相承

只有认识到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可以成立“学风建设督察组”,定期组织学业生涯规划比赛。综上所述,学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教育管理体系。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所在学科、认清自我、把握职场未来,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四年整体的学习生活之中,进而将理论学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同进步。因此,良好的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营造一个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进而掀起一股学风建设热的新浪潮。

参考文献

[1][2] 宋建军,费小平.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9-21.

[3] 廖智君,余小英.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7):89.

[4] 王敏.高校学风建设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84.

[5] 闫衡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加强学风建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58.

[6] 尧义,刘真.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3):104.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7篇

Gao Yang;Zhao Wei;Wang Yan; Liu Guoqing

(大庆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大庆 163712)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Daqing 163712,China)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本文讨论在高师数学专业的教学管理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师数学专业学业导师制度。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学业导师制度的建立原因、核心思想,及学业导师应具备的能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ra, student-centered method becomes more important in our country's education domain.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teach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Normal Colleges' mathematics major is discusse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the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is studied. The cause and major method, ability for academic tutorials about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the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are proposed.

关键词: 数学专业 以学生为中心 学业导师制度

Key words: mathematics major;student-centered;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39-02

0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把“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到大学数学专业的教学管理,如何准确地阐述其内涵、把握其精髓、指导教学管理者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教学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我们探讨如何建立适合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学业导师制度。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理念的优点

1.1 有助于数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今时代,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巨大。人才培养要求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变化。高师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培养可以多方向就业的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从学生出发,为学生负责,为学生将来就业想办法、谋出路。关注高师数学专业学生特点,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数学专业点的学生毕业后不是仅有从师这条路可走。这就要求高师数学专业的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就业前途考虑,科学管理模式和体系,创新管理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1.2 有助于数学专业长期发展只有重视学生,教学管理“以学生为中心”,数学专业的管理会协调自然,形成良性循环,数学专业的管理水平因而得到提升,必将带动学校的发展。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专业学业导师制度的原因

2.1 学生到大学以后,容易出现很多不适应,容易出现成绩下降,学习无目的,整天盲目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学业导师进行指导,帮助其确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大学四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2 现在学校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一个学生若真正成为多面手,则他一定在就业上更具有优势。但是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很多学生对方向的选择很模糊,因此有必要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对其指导,促进其更好择业、就业。

3“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导师制度核心思想

3.1 指导学生读书导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从管理角度看,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应采取读书汇报会,和“读书先进个人”的表彰方式,激励学生读书兴趣。

3.2 听课制度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状态,作为学业导师应多听一些所指导班级的课程。这种听课目的是了解学生听课状态,找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听课后导师应及时和学生反馈,通过信息交流,达到好的效果。

3.3 建立学业导师信息员制度在班级选出一名负责的同学,及时向导师反映本班近期问题。这样有助于导师去指导学生及时解决一些问题。

3.4 学业导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两者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学业导师不能仅指导学业,学生思想出现问题时,要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和辅导员沟通寻找办法。政治辅导员也不能单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学习也要经常指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3.5 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激励学业导师进行学业指导首先,作为数学专业管理者也应选择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教师作为学业导师。其次通过每年评选优秀学业导师,及每月通过学生评出红旗导师,红旗班级方式来激励导师的积极性。

4高师数学专业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能力构建

对于高师数学专业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能力进行界定,就不能不考虑高师的实际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高师数学专业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能力,是指高师院校的数学专业选配的学业导师在指导进行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数学教育领域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数学能力,要求教师将数学专业学习与实践所需相关知识的各方面要素以及数学教育要素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相统一。

它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规划设计能力、数学专业课教学能力和数学科研能力。我们把上述各种能力细分,列图如下:

①把握方向能力,是指结合学生实际,能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大学规划,并帮助其实施的能力。它包括考研规划、学生就业指导等能力。②分析学生心理,是指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出问题所在的准确定位能力。③数学专业课教学准备,包括准备专业课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④数学专业课教学实施,即课堂讲授数学专业课能力和课堂把握能力。⑤数学专业课教学总结,指总结所授专业课课堂讲授效果、总结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⑥教育教育科研,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探讨能力。⑦数学专业科研,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提出自己学术见解能力。⑧双师型教师能力,包括做好数学专业教师工作和可以承担相关行业、企业工作的能力。

上图表明8个小项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都对引导学生学习规划设计能力、数学专业课教学能力和数学科研能力有影响。

参考文献:

[1]傅敏.论现代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4):78-81.

[2]张剑平.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01-103.

[3]王彦,高扬.论新课改视阈下的数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161-162.

[4]李海山,黄培清,康亮.广东工业大学考研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

[5]赵微,高扬,张连昌.新升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学生的考研心理分析及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0,(11):291.

[6]刘玉斌,李川勇等.本科生学业导师、专业导师、宿舍导师制度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8):75-78.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后进生;帮扶

一、对学业“后进生”的认识

在高校存在着众多类型的弱势群体,包括家庭经济、个人情感、精神状况等原因,这些弱势群体普遍得到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的关注。然而,对于学业上的弱势群体却常常被忽略。所谓学业“后进生”就是在学业上处于被动、学习能力欠佳、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群体。

二、“后进生”学业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时间不够。四年的大学学习对每个人都是很宝贵的。然而,由于受到外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很容易放松对学习的要求,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缺乏有效的学习监督。大学学习和生活与高中截然不同,更加强调自主、自觉、自立。大学学习和生活各方面都得独立靠自己,没有了父母家人的依赖,没有了老师像高中那样严格的监督,这使得很多的学生放松了对自身学习的要求。

(三)不良学习氛围的干扰。当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风气、考试风气也在时刻影响着每位学生,当他们处于学习的迷茫时期时,则更容易松懈、受到影响。

三、对“后进生”学业帮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引导与交流,鼓励与监督并重。坚持每个月与后进生进行面谈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动态,予以相应的引导;要求每名后进生每月交一篇个人总结,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个人一个月在校的各项表现情况;对后进生在出勤、上课、晚自习、各项活动等方面进行监督,及时了解各项动态;同时,与后进生家长取得联系,多方位掌握情况。

(二)发动周围同学、老师帮助后进生提高。外在的帮助和影响能够对后进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应该充分发动周围所有人的力量,从同学、任课老师中了解后进生的学习、思想动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多关心、帮助后进生学业的提高、为后进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三)激励为主,奖惩分明。从管理学角度,激励与奖惩并举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后进生一段时间内的各项表现给予考察,好的方面给予鼓励,不当之处给予批评、引导,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并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四、帮扶工作启示

(一)不贴“差生”标签。每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只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精力都能雕琢成一块宝玉。每位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智商都不会太差,只要正确的引导,积极的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帮助、督导,改变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观念,每个人都有机会。

(二)重视沟通交流。沟通是增进互相了解的最好方法。与学生的沟通谈话,能够了解到学生的所想所需,找到问题的症结,以便更好地实施引导帮助。沟通的次数多了,学生就对老师熟悉了,就不再有任何戒备和顾虑了,也会将心里话真诚地与老师交流。

(三)坚持鼓励、引导。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已经成人了,但他们的心理年龄却没有“成人”,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心灵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心理难以承受,容易受到伤害和扭曲。因此,在这关键时期,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就显得极其重要,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直面困难、挫折,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强劲的勇气,迎接任何挑战。

(四)用心观察,充分挖掘潜能。每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就能发挥无限潜能,在帮扶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潜力和优点,如有同学对班级管理有自己的想法,表现出一定的领导才能。因此,可以鼓励参加班委成员的竞选,发挥出优势和能力,同时这能够增加自信,也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工作与学习之间是存在相辅相成关系的。

(五)加强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够感染和带动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养成独立、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学习小组,帮助挂科、学业落后的同学;同时鼓励学生多去自习室、图书馆,借阅各类书籍,拓宽知识面,做好人生规划,早作打算。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自觉融入其中。

对学业后进生的帮扶工作看似琐碎、繁杂,但它真切地关系到后进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应该引起高校的关注并积极研究相应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闫俊清.大学生学习方法研究[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年6月.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风;学业生涯规划;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96-02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迷茫等问题。

第一,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同学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再接受高中严格的监督,自己有所放松,整日无所事事,缺乏正确的规划和指导,这样使得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更加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习纪律松懈。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网络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第三,专业思想淡薄。大多数学生高中时期缺乏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甚至许多学生是调剂分配而来,学习主动性较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加之进入高校后学习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能动能力,难以从高中的学习方法转变,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关注时丧失学习信心和热情。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从以往经验看,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要求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营造学习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实现学风建设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持续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离开学校讲授式授课的前提下,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能够将学习和求知作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寻求新知识,探求新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时期是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知识高度积累并向质变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来到大学,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管理、老师的“填鸭式”教育、同学之间的竞争,开始在所谓“自由”的大学氛围中放纵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同学认识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业安排,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带动效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氛围。

3.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学业生涯规划会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形成不同的计划、安排。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根据自己对大学的初步认识形成简单的学习计划,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见识、经验、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按计划”变为“定计划”,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狭义学习变为主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进步和自主能力提高,成就感不断提升,自信心增强,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和勇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

大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撑。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未来求职的依据和保障,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完成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通过依托于专业学习,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目标,总觉得进入大学后碌碌无为又好像每天很忙,渐渐萌生出“混日子”的心态。其实每个人的学业规划都会依据自身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学生初到学校,因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理想信念影响,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期许会有不同。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另一方面,将职业发展与学习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学时间,敦促学生在校四年为其职业理想而奋斗。

2.入学初期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业规划的制定更主要是目标激励和时间管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的达成与努力程度相辅相成。学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大学阶段每个年级的不同,随着学生个人的成长、思想和见识的不断成熟,学业规划也会循序渐进。对于入学之初的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新生增加对学科的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一个时间单元,周、月、学期、学年设定学习目标并敦促其完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单元打基础。随着学生适应性的增强,后期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3.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目前的学生管理者,往往一开始就为学生制定了大量的规矩和惩罚措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动态,很多要求适应低年级但并是适应高年级同学。学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入学初期,学生设计的学业生涯规划必将随着其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新生指定学业生涯后,一定要求学生定期对其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辅导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思路,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引导、规划其发展。

4.构建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学的交流平台

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通常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缺乏沟通和探讨,学生往往是“填鸭式”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研究热情,更有甚者认为“与其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书”的念头,课程过半逃课人数剧增。学生学业生涯的构建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无论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大二大三的科技竞赛辅导,还是大四时期的考研指导,抑或者是学业生涯规划调整,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与沟通贯穿一个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白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将学生的需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课程的难点,更加深刻消化课堂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制定不同时期的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入学后,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存在差异和不同,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也会不断改变,学业生涯规划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生涯做出指导和调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辅导计划时必须考虑年级、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

一年级偏重于学业适应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辅导、新生中的杰出学子培养、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新生研讨课等,通过对大学学科介绍和适应性培养,帮助新生适应自主生活、学习方式,做好角色转换定位,同时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二年级重点做好学业规划辅导。此阶段包括基础课程辅导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业危机干预和科技竞赛辅导。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大多数同学大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学生的优点也开始显现。这一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规划学业目标,鼓励个性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或科创研究,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及时做出帮扶和学业危机干预。此外,该阶段针对发展目标明确地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研或就业指导。

三年级加强学业创新辅导。这一阶段的学业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科技竞赛辅导、考验辅导计划和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入、拓展科研和努力提升学业。通过深化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要求及大学生科技研究和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项实践工作,开展针对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并对学生未来规划和选择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四年级学业发展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包括实习指导、学业危机干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和毕业生职业规划,通过对学生三年的学业总结,有针对行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找准原因,探索解决学业危机的途径,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通过系统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伟.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高等院校学风建设[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88-89.

[2]张建宝.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5(10):50-51.

大学学业总结范文第10篇

自主学学生引导机制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生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市场对其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缺少正面引导等问题。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其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更是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否快速适应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

自主学习能力最早由Henri Holec在1981年提出,他把“自主”定义为“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在设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制定学习方法和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等。Arnold在1999年指出,自主学习能力由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组成,心理支持是学习指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技术支持是指学习者确定目标的能力、选择方法任务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自我监控的能力、选择评价标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前可以自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度、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整,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偿,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心理学认为,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必要条件。

根据以上观点和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指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时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具体包括学习动力的自我激发能力、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能力、学习方法的自行设计能力、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学习时间的合理支配能力、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管能力、学习结果的总结评价能力等几个方面。简单地概括,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执行计划、评估反馈四个闭环控制环节。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一种心理能力,而且是一种社会能力,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还是一种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机制的构建

1.唤醒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自主学习意义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早已习惯于被学校和家长安排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思想懈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缺少正面引导、不会进行合理的学习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其掌握终生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始终保持其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大一阶段就应引导他们对大学生活甚至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然而,新生刚入学后就马上开展生涯规划是很难进行的,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生活特点、专业状况等问题还不了解,他们首先应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所以,在第一学期应进行大学适应性教育和生涯规划知识的宣讲工作,唤醒他们的规划意识,通过学习生活的亲身体验认识和了解自主学习对于大学生活以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实施大学生涯规划,激发学习动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告诉我们教育学生要引发其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自主性更强,对于大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学业基础就不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因此,进行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更为现实和必要。学业生涯规划,即引导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和社会未来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而确定职业生涯路线,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确保其自身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实现就业或创业的过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适应期之后再实行学业生涯规划的时机最适宜。在第二学期初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立项,根据学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理,引导大学生设定自己的事业目标,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大学四年的学业发展规划,即引导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力。

3.绘制“大学成长路线图”供学生参考

在指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路线的过程中,结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专业特点,将宏观的职业目标逐级分解为若干分目标,绘制出大学四年的成长路线图,让学生知道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会遇到什么事情以及用什么方式面对和处理等,使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个预先的概括性的了解,以帮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发展规划以及阶段性的学习计划。

以笔者绘制的大学成长路线图为例,将某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大学生活按学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学期一个阶段,列举出每个阶段结束时学生实现的分目标或达到的某种能力、状态,这里称为“节点”,把这些节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该毕业生的大学成长路径。根据优秀毕业生的特点不同,每个阶段的节点也不同,可绘制出多种成长路径,从这些路径中找出规律和因果关系,并有机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该专业大学生的成长路线图,它是一个多阶段多目标的动态规划图。

4.分类指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良好的自我监管能力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但取决于学习计划制定的科学性,更取决于计划能否得到充分的执行。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比较欠缺,因此学习过程的督导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目标、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因素将志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组成团队,通过团队自主运行的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发挥每名学生的特长和主动性,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还可以引入心理学上团体辅导的形式,从专业的角度促进团队成员的自我认知、增进相互了解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5.阶段性评估反馈

自主学习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随着学习生活的进展应定期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检验取得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不但把他们的学习活动做客观的记录,更要记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记录他们自我总结评价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对计划进行适时和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使他们通过总结有所提高,以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四、结语

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大学学习、大学生就业以及职业的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对大学生涯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引导机制,即唤醒意识――生涯规划――分类指导――评估反馈的四步闭环自主学习引导模式。这种模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实施三年以来,不仅使学生快速地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且使他们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并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摆脱了对于专业和职业的迷茫状态,学习目标清晰,学习活动有效,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吕开东,董云吉.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2,(21):95-96.

上一篇:大学换届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实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