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9:12:07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生;班级;平台;科研能力

收稿日期:2006―04―12

作者简介:黄鹏红(1975―),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创建有利于提高师范生集体科研能力的硬环境

1.构建班级双线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定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形成班级特定的文化氛围,并借以传递和输送特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同时在无形中约束和控制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而基于大学生的独特性,在构建管理制度时应注意双线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1) 班干部选举制度及结构组织

班干部选举制度是班级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意义绝不仅限于表面上的学生管理意义,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与文化的对话,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更是科学研究精神的传递与回荡。为此,可在开学初在班干部制度问题上,由班主任帮助提出一个总体目标,针对部分学生认为当班干部会影响学习的错误观点,从学生个人成长角度陈述理由,激发起学生当“官”的兴趣;并规定以竞选的形式产生首届班委,推动全班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能取得其他同学的信任,这是科学研究中的第一关的思维训练――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届班委采用内阁制,即由全班同学选出班长,而其他班委人员具体由班长任命,并交由班主任审核同意――其基本意图在于优先发展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后几届班委的选举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但提出希望采取每年换届、任期流动制度,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自身的机会。

在班委的组织结构方面可以考虑采用树状模式,即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而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其基本职能是优化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优选班干,合理编制,科学引导,使组织达到最优化。一般来讲优化组织结构包括优选班干、合理分工和编制机构、培训和指导、为班干创设独立管理的环境和培养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等几个过程。在每个环节中,班主任都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本班基本情况和班级管理规律进行合理选拔、培训和任用,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集体。

(2) 寝室联议会制度的确立和活动开展

如果说班委选举是从全班范畴的统筹考虑,那么,基于四人一寝室的寝室联议会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雏形。寝室联议会是一个众议组织,是密切班委和全班同学之间联系的纽带。最初创建的初衷是为了与内阁制的班委形式相配套,班委能够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更广泛地听取来自各位同学的意见。寝室联议会每两周定期举行,由组织委员主持,各个寝室的代表(非班委)参加,由代表对班委的工作态度和能力、班级工作和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对班级重大事件进行商讨。联议制度的执行有助于各个寝室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术思想交流的积极性。

上述双线管理制度是构建适宜于学生集体科研能力养成的一种制度保证。

2.班级网站建设

网络具有信息流量大、传递速度快、交流的隐蔽性和真实性等特点,备受世人喜爱。新时代的大学生密切接触网络,对网络有独特的感情。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网络的特点,有必要构建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以交流思想感情、学习心得、反映学生心理动态发展、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促成提高学生整体科研能力目标的实现――建设班级网站。首先,班级网站是一个激发兴趣、产生灵感的重要场所,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帖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自己的或他人的科研成果,使每位学生获取对科研的感性认识。其次,在培养学生集体科研能力的初期,学生论文通常不会有大的突破,对学生论文的要求应该定位在模拟研究阶段,学会正确提出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做一些验证性研究。这就要求各个成员能积极搜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研究方案撰写,优秀论文,学术上的新观点等等)并上传到班级网页上,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生和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班级网站建设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重大作用。

二、加强全体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打造一个尊重科研、崇尚学术的环境是影响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而探索各种具体的方法与途径来活跃班级学术气氛,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班级论坛:问题产生的摇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对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并能够较清晰地、准确地、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条件。班级论坛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开展成败直接影响着智力激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了充分调动班级气氛,活跃同学思维,扩大同学信息量及其涵盖面,在班级管理中可推出班级论坛活动,定期开展活动。班级论坛采取班级成员集体讨论和自由发言的形式,交换各位同学对当前一些社会热点和比较敏感话题的意见和看法,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广阔的空间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轻松活泼新颖和贴近同学生活的特点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广大兴趣,吸引了全体同学的踊跃参加。让每位学生都在思索,体验思维锻炼和语言训练。

2.小组活动:蹒跚学步的载体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共生效应为大学中引进目前在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借鉴。在最初的学生科研能力养成阶段,凭单个学生的能力往往很难对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地研究,需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以谋求共同发展。在学习小组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对一些有价值的课题、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探究,然后以读书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并在班级里集中用头脑风暴法开展成果交流会,同学们可以彼此提问、质疑、评价,同学们对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这一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提升质量。活动中,班主任是参与者,同时也是指导者,但更多的是给予思想上的启发,因此学生在搞科研过程中思维不会受到过多的牵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学术活动:导向明确的真实演练

科学研究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如何提出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论证这一课题的可行性,采用何种方法选取被试,如何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或问卷设计,过程具体如何展开,这些对于没有从事过科学研究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与一套恰当的研究方法,有必要经常联系科研工作者做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开题、结题报告,同时组织同学参加课题申报、各项论文赛事,让学生在这些真实学术活动中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锻炼;组织同学对当前较为敏感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并以论文形式呈现研究成果,鼓励同学积极投稿,参加各项论文赛事,申报校级课题,将各项科研成果编成班刊。班刊多以同学发表的科研作品、院校赛事上获奖论文、社会实践报告和学习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形成学生初步科研成功体验为目的。

4.社会实践:科研能力的课外拓展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一环。基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可适当拓展其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带动科研工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为例,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原则,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校广播电台开设《美丽心灵》栏目,开通心理咨询信箱,以此为途径来普及心理学知识;到实践基地系统地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组织同学到精神病医院见习,以此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锻炼班级同学的实践能力打开一扇窗户。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0~15.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班级管理;辅导员

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成败,是衡量学校整个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意义上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管理对象--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就存在着学生的自我管理形式。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班级管理[1]。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控制理论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去。

一、控制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自动控制技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到卫星、宇宙飞船上天,小到化工、热电等行业的自动化生产,都离不开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自动控制具有反应速度快、控制准确、控制效果平稳等优点,将过程控制原理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将班级作为一个被控系统,应用控制的理论知识使班级管理趋于平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装置,执行装置,受控装置和反馈装置(或检测监控装置)等几个部分。如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闭合环路即控制装置与受控装置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联系,往返进行信息传递。其中控制部分是核心,由它发出的信息或指令到达受控部分,以改变受控部分的状态,或产生某种活动。受控部分不断将反映输出变量变化情况的反馈信息送回控制部分,不断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以达到精确调节这部分,反馈回路与初始设定目标比较,则控制器就知道被控对象是否在稳定状态内。

控制从始至终存在于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监督、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生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一是控制目的是保证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按既定的计划或标准进行,控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控制与计划密不可分;二是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信息检测系统,一方面可以预警,一方面可以发现“偏差”产生原因;三是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与计划的关系相当紧密,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保证。

二、班级管理中的单闭环控制

单闭环控制模式,即管理预期目标制定后,由控制器发出,通过执行器,最终完成任务目标。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有自我管理过程控制,有信息反馈回路,可以让执行器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1.班级管理的控制目标

微观角度的班级管理目标包含了宿舍管理、班委会管理、学生学期成绩目标管理、课堂管理等等。目标确定时,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要保证管理的易实施性,也要保证管理的易考核性。

2.班级所有成员都是班级管理的执行机构

闭环控制中,班级所有成员都是班级管理的执行机构。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则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辅导员不可能一直与学生在一起,也不可能时刻了解到所有学生的想法。一味的采取以往的“命令式”的管理,并不能达到最终的控制效果。通常一个辅导员都会带好几个班级,所有的班级成立一个班级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要是各个班级推选出来的管理者,然后委员会的成员再选出委员会的主席。一个系统就这样产生了,如图2。管理者即是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班级自治系统中,关键的是放权班委,如果班委不敢手放开去做事情,同学中有问题不敢向辅导员反应,或者是对于班级不正之风隐瞒不报。让班级这个执行机构能很好的运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班级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可以使班级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即班级凝聚力。班级中一旦形成了班级凝聚力,学生的自治性也会随之提高,也会推进班级自治管理,提高其稳定性。

3.班级成员的自我发现是班级的重要监测系统

当检测反馈系统发现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控制器就开始工作了。偏差控制是下一步工作的保证,他将逐渐减小与设定状态的偏差,通过执行器去调节,使班级系统趋于稳定。但是作为班级一个复杂的系统“偏差=班级管理理想状态(设定值)-班级管理中实际情况”。既要对照设定的标准,又要对照分析出来的原因,具体理出措施办法。分析原因时,注意产生偏差的根本点何在,是根子上的问题还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若是根本点上的偏差,特别是影响面大的偏差一定要追到底。若是细枝末节的偏差找到主要原因更正即可。

4.完善的校、班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

校、班等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有力的舵手,即班级管理的控制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完整的规章制度是班级自治的前提。规章制度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按照一个不完整的制度来管理,盲目将权力放于学生,只会使辅导员的工作陷于被动,最终将导致班级系统失控。

三、班级管理的双闭环控制

自我管理的单闭环控制不是弱化、甚至忽视辅导员的管理作用,而是要求辅导员能正确把握班级发展趋势,避免自我管理随意化、无序化,以致陷入自我管理的误区。因此辅导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勤观察、勤督促、勤指导,使班级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发展。下面简单介绍班级管理中的双闭环控制。

1.双闭环控制的控制目标

宏观的角度的班级管理目标,即要保证一个班级团结性、组织性、纪律性、凝聚力强。

2.发挥班委、党员、老师在信息反馈中的优越性

班级管理中班委、党员、任课老师是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班级少了这些“眼睛”则辅导员遇事则像瓮中之鳖,盲人指路了,就像控制器没有了检测反馈系统。

(1)优化干部队伍,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对于大学班级同样适用。任何一个班级建设方法,总是依靠班级的干部传达、贯彻、组织实施,依靠骨干队伍宣传带动、以身示范。班级出现不稳定因素,例如,同学中有出现感情问题,出现宿舍关系不融洽,经常旷课、旷操,经常去网吧或者夜不归宿的。班干部要有比普通学生更敏锐的洞察力,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辅导员。

(2)培养党员同志,成为学生中的标兵。

大学生党员有着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身份,奉献意识,服务观念以及大局观较强。党员在大学生中少数的一部分,但是党员的影响力在宿舍文化,班级学风中都有体现。党员在日常工作中与班委有相近之处,班级的某些同学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生活作风上松松垮垮,社团工作中权利、利益无法权衡时,党员同志要走在一线帮助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或者第一时间将所知道的信息反馈给班委会甚至辅导员。

(3)主动联系任课教师,调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

大学教师在学校中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其实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的作用上比其他途径、方法更为直接、更有效果。教学活动是学校最频繁的最重要的工作。因而,学生有很多问题都是从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专业思想、毕业就业等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不会因为大学没有目标而困扰。在年长的,资历老的教师面前,学生往往更容易流露出真实想法。教师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在教学中加以适当的引导,或是及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辅导员。

3.辅导员是班级管理中有力的舵手

运用双闭环控制一定要明确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辅导员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如同世界经济的宏观调控一样,是班级管理的调控者、领导者、策划者。针对班委、党员、老师反馈的问题,从多方面去了解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最近的生活工作状态去分析。对于班级整体出现的问题在年级大会,专业大会上可以直接指出。辅导员要大胆地使用班级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放手使用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其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对学生干部进行传、帮、带,帮助学生干部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能够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闭环控制系统对班级管理系统的初步评价

工程上从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三个方面来评价系统的总体性能,运用到班级管理系统上,则从这三个方面来衡量班级管理的性能。

1.稳定性

当班级管理系统发生变化时候,即其环境或者系统内部发生变化对系统产生扰动时候,班级中出现不稳定现象,但是经过控制器一段时间的调节之后,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下去,则系统就认为是稳态的。

2.准确性

准确性对于班级管理系统来说,是要求系统能够稳定在班级管理中各项指标上。例如班级的团结性,凝聚力,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班级同学的参与度就可以看出来,如果班级同学的积极性很高,则可以肯定此系统的准确性很高,控制很成功。

3.快速性

快速性对于班级管理系统而言,可以理解为一旦班级出现情况,这里指的是班级中的学生经常旷课,出现心理问题,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等。闭环控制系统能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由执行器执行命令。用调节处理时间,超调时间,发生频率等来表示班级管理系统响应速度的快慢,“调节时间”可以客观地表示某个突发事件,或者班级上某个学生出现问题到该问题成功解决的快速反应能力,时间越短,系统则更能满足班级管理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更能发挥作用。

班级管理中应用自动控制,决定性的是选出好的班委,制定好的班级制度,学校任课老师积极配合辅导员的工作。这在学生入学时候就要做好基础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大学观念,走大学之道,成大学之才。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庆坤.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方向分析[C].中国石油集团优秀管理论文一等奖,2005,11.

[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相乘效果;创新能力;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28-02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采用“A+B”式的教育模式。比如:本硕连读、双学位、主辅修模式等。但是,这些模式普遍具有以下几个问题:①在两个(以上)专业的学习中,课程之间只是单纯累加,互相脱节,课程间很难发挥相乘效果(1+1>2的效果);②学生不能平衡专业之间的关系,“由二择一”现象严重;③培养周期过长,教育成本过高,难以及时提供社会急需人才;④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法等沿用传统的“单学科”培养方式的做法,培养效率低下。

因此,本文将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以下:大外)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课程之间发挥相乘效果的可能性,探讨教学中的创新可能性,力求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大外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外日语学科的人才培养已经从单一的语言学扩展到了“日语+专业”、“专业+日语”等多元化途径。

“日语+专业”模式充分体现了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对应。2010年,大外对“日语+专业”模式进行整合,将原有的“日语+国贸、商务”专业调整为“日语+物流、金融、工商管理、国贸”专业,注重语言应用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制4年,颁发语言学学士学位。

“专业+日语”模式包括“营销、经济、金融+日语”三个专业,分别与日本亚细亚大学(2007年开办)、冈山商科大学(2008)、城西国际大学(2008)进行合作培养,采用“2+2”方式,三年级编入合作院校同等专业三年级,毕业后获双方颁发的经济学学士学位。这种国际化培养方式为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缩短培养年限、培养国际化视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两个模式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学生课业负担重,难免在日语与专业课之间进行取舍。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提高课程间的相乘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两种模式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法改革、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三、课程间相乘效果的发挥

寻求课程间相乘效果的最大化是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效率的关键。同时,创新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也是学生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法改革都需要为这一终极目标服务。

1.模块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对应。其中,“日语+专业”模式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是“模块式”,各模块相对独立,强调“应用性”的培养。这一模式中,经济类课程除了经济学和数学等共通的基础必修模块外,还分别设立了物流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以及国际贸易模块,每个模块包含10门专业必修课,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这种模块式的课程设置便于快速调整专业结构,快速地为社会提供急需人才。除了以上5大必修模块之外,大量的选修课也为学生开拓视野、加强自己喜好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条件。目前,学生可以从60门相关课程中任意选修。“专业+日语”模式中,课程设置采用“二二分段式”与“四年一贯制”。学生一二年级在大外学习,要求日语与专业能力分别达到同等专业的同等水平。三四年级编入合作院校同等专业三年级,按照当地的教育模式,与日本学生同管理、同要求。

因此,一二年级要同时学好经济类专业课和日语,以便三四年级顺利融入日本课堂。对此,一二年级的日语课程,与日语专业同教材、同课时、同试卷,进行强化训练;经济类专业课基本采用日语教材日语授课的方式。目前,随着经验的逐渐积累,由任课教师执笔的日文版经管类教材陆续出版使用。由于执笔教师同时也承担日语教学,所以这些教材无论在难易度还是在内容安排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日语能力,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巩固日语,在日语的学习中探寻专业知识,提高趣味性,以达到“1+1﹥2”的效果。当然,这需要有一支语言娴熟、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教学团队,这一点将在师资的引进与培养中进行介绍。

三四年级学生在日方合作院校着重经济类课程的学习,在四年一贯制的前提下,由日方提供广泛充实的课程表供学生选择。比如市场营销专业中,亚细亚大学除了专业必修课外,还开设了专业选修课60余门、公共选修课100多门供学生选修。并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专门教师进行课程选择等方面的指导。

2.提高语言与经管理论相乘效果的关联性教学法。大外的日语复合型培养模式中,大部分的经管类课程都由专职教师参照学生日语学习的进度,选用或自编日文教材,采用日语授课,使日语学习与经管理论的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除了双语教学外,引导学生探寻语言学与经管理论的关联,也有助于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提高日语能力。比如,“寻找俗语中的经济学”活动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求经济学理论、提高理论学习的乐趣,也可以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来巩固和提高日语,启发学生养成勤于发现、勤于思考的习惯。

3.复合型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课程之间互相脱节,比如经管与外语模式中,越是小语种,课程间互相脱节的程度越明显。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复合型师资。这也是传统的专才教育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此,大外积极从国外引进复合型师资并进行培养。这些教师均在日本取得了经济学或管理学博士学位,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日语能力。这些教师在担当经管课程的同时,也担当日语教学的主干课程,有利于掌握专业课教学与日语教学之间的平衡,也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

当然,这些教师的日语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一点上,学校的多种特色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集体备课”制度不仅给教师提供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机会,更为这些教师提供了将自己的日语知识系统化的机会。同时,“评价式与学习式听课制度”也给大家提供了吸取他人宝贵经验、改善自己教学方式的平台。

四、注重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1.教学目标的师生共有。大学生与高中生的最大不同点就是,高中生只须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学习,而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确定前进的目标并掌握达成目标的方法,也就是说要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的交替逐渐频繁,“授之于鱼”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更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引领时代潮流。李开复说,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是大学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共有这种意识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前提。所以,这种意识的培养,成为课程表之外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授之于渔”的教学方式,是大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小导师”制度。“小导师”制度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由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角,教师进行引导并答疑解难。这种方式既能增强师生互动,又是教师了解学生兴趣点以及学生能力水平、学生深度进行系统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准备讲义的过程中,还要联系当今热点,搜寻大量的资料以应对来自其他学生以及教师的提问,既锻炼了组织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又提高了洞察力。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增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掌控局面的能力,有助于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客观正确的评判。

3.提高创新意识的“课题领养法”与“课题申报法”。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追求个性化发展,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养成。“课题领养法”与“课题申报法”为他们提供了发表见解、弘扬个性的机会。“课题领养法”由教师提供题目供学生领养,“课题申报法”由学生自行申报题目,最后二者均需提供学习报告。两种方式均不占用课堂时间,通过师生之间非正式的指导逐步完善。调查表明,大部分参与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就业计划都与其领养或申报的课题相关。这种积极性可以从佩鲁兹与安德鲁斯(Pelz & Andrews)的“被管理的自由”这一概念中找到证明。对于教师来说,虽说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有助于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与喜好,提高教学针对性,可谓教学相长。

4.项目式中日共同讲义。项目式的中日共同讲义也提供了提高课程间相乘效果的途径。讲义从2006年开始每年于暑假集中进行,邀请日方师生参与。合作院校有龙谷大学、立命馆大学,由双方师生共同对中日经济等事先选定的内容进行理论探讨与实例分析,并到外企进行实地考察。这种方式便于平时课业负担繁重的学生参与,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而且提高了日语水平。

五、结语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源于专业之间难以发挥相乘效果,从而变成专业之间的单纯累加,造成时间的浪费。而培养周期过长又必然会导致教育成本提高,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外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灵活的模块式课程设置来应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通过关联性教学法、复合型师资的培养、双语教材的开发等促进课程间的相乘效果;通过小导师制度、课题领养与申报、项目式中日共同讲义等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人才培养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开复.与未来同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基础演习教材编集委员会.如何在经管学部学习[M].日本:文理阁,2009.

[3]D.C.Pelz & F.M.Andrews:Scientists in Organizations [M].John Wiley and Sons Inc. Publishers,1966.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渊源;理论;模式;理念;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72-02

高校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管理,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新管理理念促发展壮大。随着大学社会地位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引领文化、社会服务等大学基本功能的协调发展,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强化管理、转换学校管理模式、确立以人为本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和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全面把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从字面意义解释就是把人作为根本。以人为本思想源远流长,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又有广博的世界蕃衍。以人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在中国近代的演变,受到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学的影响,对传统民本思想内涵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民本思想走向又一个高度。真正的科学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从社会现实的人出发,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这就为真正的科学的以人为本作了最实质性的规定,从而使以人为本思想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我党自创建之初就奉行以人为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努力实践这一思想,最典型的即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总书记的这两段话,充分说明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要求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践行党的宗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以人为本的实质所在。

二、推进高校的科学化管理

1、强化高校管理

要以世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为借鉴,使高校像企业一样来思考自身的管理问题。就是要以实现最大的教育效益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等管理环节来优化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配置,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量为社会创造出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高等教育产品,以经营高校,实现最大的增收效果,以控制成本实现最大的节支效果。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科学管理的理论去管理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还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急待加强科学管理。这是当前我国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是高效办学的需要,是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认识和掌提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如果不了解这些特点,高教的经济效益也无从谈起。

改革高校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岗位责任制,把事业责任和经济责任统一纳入岗位责任范围,对全员进行教育效益的绩效考核,把绩效管理与职业管理、报酬管理结合起来,把提高教育效益的目标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改造高校领导班子和职能机构,让管理专家进入管理队伍并充当主角.对所有进入管理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把管理的能力与实绩作为任免干部的主要依据。更新教职工的观念,主要是彻底破除思维模式,树立全面的教育效益观念,建立牢固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而且把这些意识同本人的利益意识和利益目标联系起来,使学校的教育效益成为自己关注的事情。

2、转变学校管理模式

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的过程,是与社会和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根本因素是人,应以人为核心,创造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以人为重点,带有感彩的管理机制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高校管理机制创新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人才是高校兴旺发达之本,如何选择、培养、使用,关系到高校发展的百年大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办学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尽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学校教职工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人文素养、履行职责的自觉意识明显优于其他行业。校长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实现观念上的两大转变。学校管理中,校长更应该相信广大教职工,素质是较高的,通过教书育人实现自我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经过正常的规范和引导,能够自觉履行职责,自觉遵守规范,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过构建共同愿景,规范和引导行为,促使广大教职工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3、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者必须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关心了解员工的精神需求,员工会与他有心灵的沟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只有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采取激励措施,形成智慧风暴,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最大绩效的前提。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作用,引进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只有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才能带动学科的发展,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环境,真正做到用好人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尊重学生的权利,教育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专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发展的机会。采取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重视学校精神在管理中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营造博爱思想的高品位文化氛围,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既包含建立在学校管理者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也包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强调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既重视学生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又重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可以说,高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学生。学校的管理工作要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使之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工作,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管理活动本身也是一种育人的活动,高效能的教育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健康有序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组织氛围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使之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学校环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应以素质教育观念为其基本的办学观念。这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现代社会对培养高素质人的需求。要求学校管理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4、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

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信任人,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激发人的主动性,发展人的自主性,实现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规范、扎实、创新的教学管理,是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学生在德、识、身、修等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员工享有的各种权益。高校的各项工作应当以服务教育教学、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学生受到平等的对待,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形成用事业造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干事有舞台,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献计出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高校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的看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5、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不仅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文明寝室建设成果得以完善和巩固的保证。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我们制定了旨在规范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狠抓行为养成教育。先后制定了有别于本科二批学生管理的《早读、晚自习考核办法》、《学生自备计算机管理规定》、《课程考核及学分管理办法》、《社团管理条例》,完善了鼓励学生创造发明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我约束和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和服务意识,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尊重了教师的自由和创造,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激励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使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同时也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活力。管理者必须认真抓好每一个细节,超前谋划好每一个环节,做到细之又细、精之又精,才能确保工作中少出现或不出现失误,确保师生的健康成长,推进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相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新世纪定会相得益彰,焕发青春光彩!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保障。它具有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要管理好,必须先服务好,服务是前提,是完成管理目标的第一要素。在一定意义上说,服务好了,人心就稳定了,管理的措施得以落实,管理也就上去了;相反,没有服务好,学生有抵触,还谈什么管理。服务为先,管理也要跟进。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管理本身也是服务。服务与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和途径、是互相联系,没有轻重之分的,要齐头并进;该服务的积极服务、该管理的严格管理,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尽量做到服务与管理的完美结合。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通过学习活动,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培养的各个重要环节,大幅度促进其专业发展。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教职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施伟娟.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张琳.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模式[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霍艳青.浅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7期.

[4]张铁明.论高校教育过程系统的特点及其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年04期.

[5]王元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10期.

[6]李平.模糊学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从模糊化思维谈起[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S2期.

[7]罗开春.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助学贷款管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53-02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入学成绩较低,在学习方面大多有挫折感。在行为习惯、自律性等方面对自我要求也较低,这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比本科院校面临更艰巨的任务,教学工作难度也更大。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观念、全面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一、树立大思政课观,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大课堂

以思政课为统领,以其他人文素质课为重要组成部分,以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为大课堂,构建思政课教育教学课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主要有3门,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其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我院开设了大学语文、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社交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各门课程都承担着育人功能,可以互补,起到合力的作用。为打造大思政课,我院以思政课为统领,建设了涵盖3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社交礼仪”)的联合课程――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此联合课程获得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成功立项,并与2013年10月建设完成。通过将三门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程群的育人功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我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大成果。要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大课堂,还应该把学生的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使思政课教学从学校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从理论教学落实到实践应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做一体,做人与做事相结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学和做相分离,这种落后的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高职高专教学。高职大学生比起本科生,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思政课尽管理论性很强,但是思政课的教学比起其他课程更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践行。为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我院在全院范围内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大氛围:从校训到校园文化、从课堂教学到每周的团课教育,再到学生的一日生活养成教育等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院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才搭建起良好的校园环境平台。同时我院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比如每年组织学生参加青岛港集团春季运动会开幕式的大型团体操表演、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年秋天参加海港艺术节活动等等,这些有益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项目教学素材。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历练思想、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院教师综合应用了项目引领式、任务驱动式、分组协作式、头脑风暴式、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创新教材及教学内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方面,高职的专业课教材总体上都是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选编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2本主要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是全国统编教材,本专科通用。在高职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感觉统编教材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有必要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下功夫,突出实用性。

2.将企业文化引进教材。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还应该具有行业职业特点,把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教学中,在这方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背靠青岛港,码头就是我们的教材。为此,我院结合青岛港优秀企业文化,编写了具有鲜明港航特色的教学用辅助讲义《德育教材》,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中配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以国家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纲,以校本教材《德育教材》为补充,把行业企业文化直接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教育,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鲜明的港口航运特色,真正做到了符合企业需要。

3.把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纳入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每一堂课。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出无数奇迹。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博大智慧和神奇魅力越来越引起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推崇。思政课教师尤其应该从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解决世界观这一根本问题,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将来的路怎么走?在当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重温经典,从文化传统中寻找力量,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思证课教师教育青年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争夺话语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各种杂音中嘹亮发声,占领舆论制高点。置身信息时代,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对学生影响很大,这无形中加剧了思政课的教学难度。面对互联网,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充电,与时俱进,熟练运用网络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争夺影响青年人成长的话语权。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面对新的世情、国情,我们的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自身职责,首先要做到在互联网上和各种负面信息争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切莫人云亦云,以看客的心态起哄、徒增互联网的混乱。其次,传播正能量,引导青年学生明辨是非,投身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明飞.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3-11-21(07).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0.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社教政[2005]5号[Z],2005.

[4]刘兆华,张艳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3).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702。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pproaches

LIU Jia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ongying Vocational College, 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ecause the infrastructure is poor, self-control is not high and makes it difficult to manage numerous vocational students, Combining their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management,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f ways and means to manag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head teacher

1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管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学生之间容易了解个沟通,学生干部在协助学校管理学生的作用相当重要。为此,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建设好团总支、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注意把那些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责任心强,品学兼优,同学信服的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二是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动态管理,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鼓励和支持。指导学生干部工作。

2 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密切联系,随时随地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有是很好,但是在家中的表现不一定就是很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作为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有助于加强学生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电话联系家长,譬如星期六,星期日看不在校的学生是不是按时回家,既要作好课堂教育,又要防止社会不良想象对孩子的影响,防止学生课堂外失控。二是设计《学生在校表现通知单》,发生较为严重的事情时候,及时的通知家长,及时地和家长沟通,把问题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三是针对比较特殊的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家访。有些比较特殊的学生,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譬如特困生、单亲家庭学生。只有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环境,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3 因材施教,注重特色教育,发挥学生特长,培养他们成材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背景下,学校要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要为每一学生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

(1)建立分层递进日标,实施个性化德育。建立贴近学生的德育目标,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立足点。(2)开展音、美、体、特长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对音美体特长生单独设班,实施个别化的教育策略。对特长班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特长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形成特色,才能发挥强势效应,特色教育正是学校在因材施教的实践中的一个创造。(3)实施分层管理,确立以年级组为中心的分层管理模式。以年级组为中心单位,学校共同配合。除重大活动全校统一外,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由年级组全面负责。年级组长全面负责本年级工作。年级组长于年级外部协调与各科室之间的关系。年级内部协调好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的各类关系。这样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层层负责的分层教育管理体系,整个年级协调一致,通力协作,探索本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4)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展示青春个性。 学校在特色教育的发展中努力,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平台,构建学校的特色文化,充分展示青春个性魅力。(5)建立班级学生成长经历档案。平时以班级为单位,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由团委统一协调,搜集详细的资料,如照片、DV录象等;对班级组织的活动,班级自己负责搜集详细的资料,由团委提供必要的设备。毕业的时候,把各个班级的主要历程编辑成光盘,留作纪念。

4 感恩教育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属于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在呵护中长大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过分强调自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1)召开主题班会,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到班级座谈,事业成功背后的付出,贫困家庭的艰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认识到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2)作好贫困生工作。现在我们国家实行多种形式的助学金。有奖学金,助学金。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社会,他们是在国家和全社会地支持下,完成学业的。他们自然也就感恩社会,感恩他人。(3)注重平时的思想教育。心中有爱,才能彼此信任,建立思想交流的平台,才能让学生明白老师的心思,学生才能健康成材。譬如说,学生喜欢哪个老师,这个老师教的学科,该生该科成绩就会比较好。学生爱戴老师,才能从心中真正认识到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认真学习,感恩老师,健康成长。

5 树立榜样,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建立,必须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中存在着一种现象,一个宿舍的同学,要么都学习好,要么都不出色。一是树立优秀学生做榜样。针对在校学生中优秀的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去带动整个校园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一个好榜样会带动一个班级。再一个就是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一个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能影响几个年级,整个校园,甚至是几代学生。

6 努力加强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学生管理领导,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由学工处处长负总责,各系部学生科长具体抓,各班主任落实实施的思路,形成处室长―学生科长―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各部门密切配合,营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纵向连接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学生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增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班主任会议;每月一次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学生管理技能比赛大会。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由教育部门办的学生管理论文评比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宏宇.从体制上确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8):55-57.

[2] 王丽丽.对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3):101-104.

上一篇:教育经济与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前教育系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