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04 07:52:51

大学生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目标;可行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有提前规划的意识和自觉,这能够让人少走弯路,朝着目标有条不紊地前行。大学是高等学府,本专业的学习基本上确定了将来职业的方向,然而学业的完成必须与职业发展规划相连接,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顺利就业或赚足就业的资本。那么,何谓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呢?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主客观因素对自我进行评估、设定,继而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此做出行之有效的设想、规划与准备。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背景

职业发展规划其实最早在高中时期已经有了雏形,当选择什么大学、什么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未来职业的设想,但进入高等学府后,专业确定下来,自我认识也日趋明朗,看待问题也渐渐有了深度和广度,这就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同时,因为现实就业的压力和各企业对吸纳的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高要求,对职业发展的规划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就为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现实土壤。因此,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策略。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机会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跨过高考这道坎进入高等学府的这一天,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没有定力或者对自我认识不足、欠缺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规划的人,就会出现盲从或手足无措的迷茫、失落状态。但如果能够结合主客观因素提前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切实可行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那么就有了目标性和计划性,奋斗方向便得到了明确,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实践,有计划地安排进度和时间,就可以一点点靠近理想,从容不迫地提升成功机会。

2.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加强竞争实力

职业发展的规划对于每一个自觉制定它的人来说无疑就是一根鞭策自我的长鞭,成为其前进的动力。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把学历、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等当成考量和录用人才的标准,因而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质上就是让学生看清自己,明确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该如何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有意识地选课、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参与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加强与他人相处交流的本领,提升个人素质等成为了大学期间积极完善的重要知识架构,为人生目标的实现和自身价值的体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自己在未来面对白热化的职业竞争增强了实力。

3.职业发展规划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要想变成现实,必然要付诸于行动,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份行动就是不断地学习加历练,增长知识和技能,最终毕业后找到机遇,厚积薄发。此外,职业发展规划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和自身实力的状况予以调整。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些灵活决策的“调整”是扎根在深厚的知识能力基础上的,归根结底还是离不了之前的学习――为就业所做的准备。所以说,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始终学习的好习惯,以致受用终生,终身学习。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职业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经过招考进入国家或企业各部门,二是自主创业,三是选择暂时避开锋芒,继续深造,增强竞争力的出国深造和考研。围绕此特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内容基本包含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阶段目标几大要素。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实现的途径和步骤

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是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才能真正让职业发展规划意义得到彰显,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具体说来,可以把这些途径细化成各个步骤:

1.学校加强职业发展教育,提供氛围

许多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不开展或者流于形式,不分专业,不考虑学生个性,象征性地开几堂讲座或者教育课程,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服务欠缺,这种态度自然也会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不重视职业发展规划。所以学校务必得先重视起来,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才能督促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

2.分析主客观因素,量体裁衣

当有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后,在制定规划前一定要分析主客观因素,一方面观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程度,另一方面强调大学生个人对自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空间,继而拟定具有个人特色的、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最佳职业发展目标。

3.关注发展动态,完善规划工作

职业发展规划其实是动态的,不拘泥于已经制定好的目标,综合考虑个人知识能力的增长和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可能变动等一系列因素,允许有适当小范围的调整,对职业发展规划加以完善,最后找准真正契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大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不能轻视,更不可忽视。若能真正做好职业规划,相信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则会多一份信心与从容,为成功多加上一道胜算的砝码。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 能力培养

目前,大学教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社会所需的专业性人才紧缺,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紧张,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大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问题

1.缺乏自我认知能力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是培养其职业发展能力的前提,此时的自我认知能力就是对自身素质的正确认识。每个大学生都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素质评价,明白自己的爱好,了解自身知识与能力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素质考虑自己可以做什么工作、不能做什么工作。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无法有效的做出自我评价,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自我认识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经常会规避自身不足之处,进而导致出现自我评价过高的现象,在过度自信的情况下,就会忽视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谦虚的态度,但是,过分谦虚就会降低自信心,自我能力评价不合理,学生没有勇气展现自己的能力,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自我评价过高或是过低,都会使定位分析不准确,是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缺乏专业教师团队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而言,专业的教师团队是较为重要的,直接决定培养效率。但是,目前部分大学中关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师较少,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只关注专业课知识的教授,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另一方面,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探索此类工作,部分学校以兼职老师为主,从而没有形成系统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同时,部分教师思想素质较差,不能对自身的工作加以重视,再加上教师业务素质问题,缺乏责任心,因此,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培养教师团队素质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3.忽视大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较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并且实践活动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为企业提供综合素质较好的人才。但是,目前部分大学在培养大学生能力的时候,忽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践活动是非常忽视的。同时,大学没有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意识,或与企业的合作程度只停留在表面。此类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大学生能力的发展,还会降低其就业能力,无法根据企业的需求发展自身素质,与社会、市场等脱节,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策略

在我国大学生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职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其在市场激烈经常背景下的就业形势,由于目前部分大学忽视大学生的能力发展,无法有效的培养社会与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所以,大学学校与教师应该重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优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1.指导大学生职业理想

正确的思想是大学生行为的先导,所以,大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大学生思想调控工作。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发展的趋势是难以预测的,但是,职业理想的明确,可以使大学生有奋斗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认知,为了职业理想而发展自身能力。

职业理想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导向性,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使大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自身能力,为了自身日后参与工作时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价值观的形成,进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不合理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的就业会造成不利影响,使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产生盲目的思想,造成社会上的负担,增加了就业的难度。所以,大学学校以及教师应该重视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正确性,引进多远文化,然后教授学生区分多远文化中的正确知识,同时,还要减少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杜绝以职业的薪资或是福利为首要或唯一要素考虑就业问题,一定要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要求大学生科学、合理的展望自身发展情况,统一组织与个人的发展,一旦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大学生就要合理的对自我进行调整,有牺牲自我的勇气,顾全大局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集体有效发展。

2.建设专业化的师资团队

大学学校在重视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的时候,不可以只增加专业教师、减少兼职教师,而是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学校以及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要重视以下三支教学力量:第一,专职指导人员。主要就是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的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并且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而完成指导任务。第二,兼职指导人员。大学中其他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在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的指导下,应该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第三,外请指导专家。大学学校可以在学校外面邀请一些专家教授,或是企业家到学校中开展讲座或报告,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集中辅导,使大学生有着更大的进步。

3.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际工作机会,使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具体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为不同素质基础的大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第二,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会建立较为专业的师资队伍,将教育师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较好的职业情境训练,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第三,学校在建立多个层次的实践训练的时候,可以建设较为良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平台。第四,大学生在参加企业实训的过程中,企业会建立完善的测评机制,此时,学校不可以将测评机制流于形式,必须要求大学生接受测评考察,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测评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以便于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五,必须要求大学生制定良好的发展目标,然后考察目标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实际差距,适当的对其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目前,我国部分大学在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之处,无法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与教师应该重视大学生各类能力的提升,在分析大学生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性的培养其职业能力,使其在日后工作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更好的提升自身,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一航.大学生篮球个人的控制能力培养办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8):185

[2]易忠,吉杲.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J].学园,2015(25):73-76

[3]崔伟.基于职业发展的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186-188

[4]孙云龙,薛明娇.工科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理论界,2014(1):194-196

[5]丁晖.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D].南京工业大学,2012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3篇

建立全过程指导机制全程指导,就是将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项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涯的整个过程,让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成为指导学生学业完成、培养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重要阵地。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我们认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过程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着力职业生涯规划力的打造;第二阶段主要进行规范意识、团队意识、人际沟通、执行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和求职技巧营销自我能力方面的教育,着力求职营销力的打造;第三阶段主要进行诚信教育、社会化接轨教育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就业保护力的打造。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既是一项教学活动,也是一项学生工作,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做好全过程指导的机制建设。学校建立了三级指导机制,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委员会,在各学生系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领导小组,在各班级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责,保证了指导机制的统一性;开设相应的课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在不同的学期给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口语交流》等课程,帮助学生得到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技巧;建立相应的辅助机制,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需求的全过程,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面对面的个案就业指导,化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协会,让学生团体在开展活动中加强自我思考和自我提升。

建立全员指导模式全员指导,就是指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不仅是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事情,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就是要动员学校的各种相关资源,并加以整合与优化,让参与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人员不仅包括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包括专业课教师、学生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更应该包括学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和普通教职员工。所有部门应关注和参加学校的整个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分析、规划与控制,尽量为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求职创造最大的需求价值,使学生从中获得市场竞争力,使学生求职成功率最大化。学校专门建立就业风险保证金制度,把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各部门干部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督促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为中心的全员工作责任机制;形成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全员对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负责的局面;适应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信息网站建设,学校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相关信息,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选取需求的信息,师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建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指导相互交融的全员指导。

创新信息化指导平台信息化指导,就是要建立适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特点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将网络信息化的优势运用到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来,让指导的方式方法突破传统方式方法的时空限制和禁锢。学校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特点,针对学生的需求,加强网络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利用网络建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资源网站、教师在线指导栏目、职业生涯规划博客、职前教育课堂、学生在线留言等栏目,突破了传统指导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教学开放性。信息化指导平台的建立,不仅保证了学生在校内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指导,在学生去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期间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广受学校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明 刘珍杰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4篇

树立全方位指导意识

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要进行全方位指导,既要包含态度层面的引导、知识层面的灌输和技能层面的培养,又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力建设指导、就业求职营销力建设指导、就业保护力建设指导和创业指导。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不但从经费、人员和物质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方面,学校还在组织上给予保障。

学校将毕业生就业指导领导小组调整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委员会,全方位地将学生的生涯指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统筹考虑,安排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方方面面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人人参与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观念,大力送培教师参加专业化训练。学校现有取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1人,职业指导师资格的8人,建立起专家型教师队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

建立全过程指导机制

全程指导,就是将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项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涯的整个过程,让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成为指导学生学业完成、培养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重要阵地。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我们认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过程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着力职业生涯规划力的打造;第二阶段主要进行规范意识、团队意识、人际沟通、执行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和求职技巧营销自我能力方面的教育,着力求职营销力的打造;第三阶段主要进行诚信教育、社会化接轨教育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就业保护力的打造。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既是一项教学活动,也是一项学生工作,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做好全过程指导的机制建设。学校建立了三级指导机制,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委员会,在各学生系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领导小组,在各班级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责,保证了指导机制的统一性;开设相应的课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在不同的学期给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口语交流》等课程,帮助学生得到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技巧;建立相应的辅助机制,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需求的全过程,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面对面的个案就业指导,化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协会,让学生团体在开展活动中加强自我思考和自我提升。

建立全员指导模式

全员指导,就是指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不仅是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事情,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就是要动员学校的各种相关资源,并加以整合与优化,让参与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人员不仅包括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包括专业课教师、学生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更应该包括学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和普通教职员工。所有部门应关注和参加学校的整个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分析、规划与控制,尽量为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求职创造最大的需求价值,使学生从中获得市场竞争力,使学生求职成功率最大化。

学校专门建立就业风险保证金制度,把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各部门干部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督促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为中心的全员工作责任机制;形成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全员对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负责的局面;适应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信息网站建设,学校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相关信息,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选取需求的信息,师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建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指导相互交融的全员指导。

创新信息化指导平台

信息化指导,就是要建立适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特点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将网络信息化的优势运用到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来,让指导的方式方法突破传统方式方法的时空限制和禁锢。学校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特点,针对学生的需求,加强网络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利用网络建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资源网站、教师在线指导栏目、职业生涯规划博客、职前教育课堂、学生在线留言等栏目,突破了传统指导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教学开放性。信息化指导平台的建立,不仅保证了学生在校内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指导,在学生去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期间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广受学校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新时期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崭新事物,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成长期,然而从政策开始至今已形成一定的现状,就大学生村官个体而言:首先,人数逐年增加。其次,竞争日益激烈,报名所需学历不断提高。最后,流失现象严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重要背景。

意义:首先,对于大学生村官,解除其在职时期的困惑与迷茫,并且为其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从而使村官能真正起到应有作用;其次,对于政府,希望政府加大对于村官的重视程度,并且出台规范可行的政策,从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最后,增强社会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使得村官受到更多关注,走上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因素

(一)基层环境条件较差。本次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农村主要劳动力外流,剩余的经济和劳动力资源都较为匮乏,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受到极大的限制。身份困扰也是影响大学生村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能从法律上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定位,他们在法律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编制,又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这样一种尴尬境地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过程中,只能干一些辅的工作,并不具有决策权。

(二)政策制度缺失。2008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八项激励和保障新政策,但有些环节依然存在问题。考核机制的缺失,目前, 大学生村官录取对象一般是大专、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生,对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虽然中央给了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五种出路的选择,但是,这五种出路均为方向性、指导性的政策,而没有一项是保障性的政策。监督机制的缺失,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 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监督机制,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三)大学生自身。首先,不少大学生村官认为前途不明,不知三年任期结束后该何去何从,因此任职结束后的工作问题是提到最多的。其次,大学生村官认为与村民沟通困难,觉得想法很多,但得不到认同和理解。然后是生活方面的困难,如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生活孤独缺少乐趣等。而在任期满后的初步打算这一问题中,计划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占了多数,准备创业的、继续任职的、重新择业的或者学习深造的就寥寥无几了。[1]

三.解决对策

1、政策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虽然经过14年的发展,国家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配套措施也日臻完善,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到村任职,2015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八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其中几条较为受关注:

例如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然而想要村官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国家做更多,例如公务员一样进行立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而针对村官任期满后的后顾之忧,也需要建立和完善后续发展制度。

2、改善农村基层环境。虽说农村条件与城市有差别,但村官来的目的毕竟不是单纯的吃苦,因此需要所在地的一些环境进步与发展,具体所指的就是需要村委会给予适当的自,避免出现村官身份不明的尴尬局面,以及村民思想和行动上的配合,使得村官可以合理的进行有利于村民和村子的发展的活动;然后对于村官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满足,这一点在调查中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一些惊讶,因为有些村官需要为村里的活动自掏腰包,说明这点确实有解决的需要。

3、大学生自身。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村官这份工作。大学生村官是一项光荣的职业,服务基层更是一种伟大的使命,要把理想信念和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认识到服务基层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村官要找准角色定位,面对现实,热爱农村基层工作,虚心向农民学习,主动增强适应能力,努力提高综合素质。[2]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调查至此,发现了不少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一个新的制度,其发展是曲折的,但其前途必将是光明的,会曲折中不断前进和上升。希望和政策有关的相关各方可以继续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也使大学生村官制度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韩新宝.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河北学刊,2009第29卷第5期。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6篇

1、择业观念趋于理性

三资企业依然是大学生较为理想的就业倾向所指,有54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毕业后到那里工作,其余依次为机关事业单位(13)、国有企业(12)、民营企业(10)、自己创业(7)等。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原因主要出于个人发展(88)和学有所用(60)的考虑,三资企业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也是大学生对三资企业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此外,性格因素、家庭影响、社会舆论等也会影响大学生做出就业选择,比例分别为41、23、15、12。

但是,专家认为这种清晰更多可能只是大学生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复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人力资源研究专家阎嘉陵教授,复旦管理学院苏勇教授,复旦就业指导中心刘教师,在与此次调查受访单位宝钢股份集团人事处人员座谈时认为,在校大学生中对于择业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价值同企业的设计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这种问题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择业不当甚至于失败。

2、择业更有准备

不过,专家们还是从调查结果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专家指出,这种结果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对大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变提供高薪水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来迎合大学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其准备分为3种类别:

第一,应用型技能的强化训练和考证热。包括,中高级口译、商务英语、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甚至连出国考试托福、雅思、GRE都成为了表示自己英语水平的标志,这一部分占80之多。

第二,互补型的学习。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目前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满意,于是想补充相关的知识。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选修课就成为了比较好的选择。另外,也有不少同学偷偷地旁听他系的课程,或者选择程度比较浅的公选课的学习。

第三,各种经历都是使自己简历增色的砝码。这些砝码不仅仅包括以前所指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而且更包括了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学生活动中的工作、勤工俭学的经历、打工兼职经历、参与研究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等。

3、承担风险,未来不确定

求职的过程不像考试的过程,往往心中有底,而求职的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们会产生迷茫。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职业前景缺乏比较清晰的理解。33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其职业前景如何,43的大学生对此不置可否,两项合计超过被调查整体的四分之三。了解自己职业前景的被调查者只有24。

目前大学生认为掌握职业发展信息并不完全。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信息不完全,30的人没有注意过有关职业发展信息,了解职业发展信息的人仅占3。事实上,对于职业发展信息,许多大学生表现出渴望的心态。有46的人认为,了解这一方面十分必要,主张“应该了解一点”的人也不在少数,约为42。看来,因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就业选择迷茫不定,不能把个人自我设计与所选择职业的岗位需要有机结合等,这是当前高校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课题之一。

4、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从学生就职的单位来看,“贫富”差距比较大。大型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小型外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等等,薪金待遇、所承诺的发展前途、工作的性质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系、同一个专业、平时成绩不相上下的,在求职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培养比较健康的心态,学会心理调节方法,对于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也许由于很多“成功”的毕业生求职的经历给在校大学生一个错觉——高工资是大学生应得的,这种错觉容易造成今后求职中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如何在学生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是必要的。不能光把宣传目标集中在少数成功的大学生身上,他们毕竟是少数,而应该更加关心大多数普通的大学生。

5、重视继续教育

80的往届毕业生都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参加研究生、MBA的教育,或者出国。这个时候他们参加教育的目的就比较明确。同时,继续教育对于职业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6、法制、道德观念比较被动,过于注重个人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会反映在求职中,比如诚信问题。一些直研的同学会中途休学出国,求职的学生会擅自毁约。其实并不是不懂法,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观念比较模糊,一旦遇到了价值冲突的时候,就会失去方向,做出错误的选择。

同时,经过调查访问发现,对于本科生而言,无论专业和系别,只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定位,那么就会对于未来比较乐观的。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发展;课程模块;角色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14-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职业发展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普及和提升。经过几年的课程实践积累,本文在课程模块组合设计方面和学生角色培训方面做一些探索。《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培训遵循个人心理行为发展规律,包括几个重要模块:探索模块、决策模块和行动模块,这三个模块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衔接,形成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系统。探索模块中包括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两个主要方面,其中自我探索模块包含兴趣探索、性格探索、能力探索和价值观探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引导大学生探索寻找自我需求和职业需求之间平衡点的培训中,我们尝试加强角色转换训练,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职业素养的养成,培训包括三个部分:我看我、工作看我、我看工作。下面分别从培训目的、培训引导和培训拓展三方面做一些分析。

一、我看我

培训目的:引导学生转换到“本我”角色,以“悦纳自我”的愉悦心态对自我做深入探索。培训引导:通过“兴趣岛”、“心理测评”小游戏等方式,在放松快乐的氛围中,开始愉快地自我探索之旅,让内在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轻松地跃然纸上。培训拓展:兴趣、性格探索模块的展开,引导学生探索本我。思考:我已经为我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做了些什么?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它们和我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间可以有什么连接?我可以形成哪些独特的优势?

二、工作看我

培训目的:引导学生转换到“应聘者”角色,思考“工作看我”时是看重哪些方面的能力。培训引导:面对一则校园招聘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分享的方式,讨论用人单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培训拓展:能力探索模块的展开,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能力。思考:自己具备的能力和职业要求的能力之间如何寻求平衡?现在可以为未来需要具备的能力做些什么?

三、我看工作

培训目的:引导学生转换到“决策者”角色,感知决策的矛盾和冲突,感悟自己是决策的决定者和承担者。培训引导:“职业价值观”拍卖活动的开展,在紧张激烈的“得和失”氛围中,在“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的冲突中,让我们内心不易被察觉的职业价值观在决策中得到澄清。培训拓展:探讨“90后闪辞”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职业中什么对我最重要?我为它做了些什么?在不同时间段我的职业价值取向会变吗?我会坚持些什么?

通过加强角色训练,有意识地增强学生换位思考职业素养的提升,这在大学生探索自我需求和职业需求,并寻找两者之间平衡点时将起到剂的作用。在培训实践中还可以引入管理学原理,“规划—实施—监督”管理主线贯穿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以“人职匹配”理论为依据,引导大学生在探索自我需求和职业需求中寻求平衡点,合理规划职业发展目标;立足当下,采取有效的实施行为;并在实践反馈中,适时对规划进行监督,对职业发展实施管理。

《大学生职业发展》是一门综合的社会学课程,将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融合到职业发展中,加强特定项目的培训训练,逐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思考探索,逐渐形成职业发展的自生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Z].2007.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Jeffrey H. Greenhaus),杰勒德·A·卡拉南(Gerard A. Callanan),维罗妮卡·M·戈德谢克(Veronica M.Godshalk).职业生涯管理[M].第3版.王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程利娜.以实践活动为依托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3,(1).

[5]曹荣,陈东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题及举措[J].继续教育研究,2013,(2).

[6]陈文利,孔琪.后现代语境下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J].教育界,2013,(6).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8篇

三资企业依然是大学生较为理想的就业倾向所指,有54%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毕业后到那里工作,其余依次为机关事业单位(13%)、国有企业(12%)、民营企业(10%)、自己创业(7%)等。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原因主要出于个人发展(88%)和学有所用(60%)的考虑,三资企业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也是大学生对三资企业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此外,性格因素、家庭影响、社会舆论等也会影响大学生做出就业选择,比例分别为41%、23%、15%、12%。

但是,专家认为这种清晰更多可能只是大学生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复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人力资源研究专家阎嘉陵教授,复旦管理学院苏勇教授,复旦就业指导中心刘教师,在与此次调查受访单位宝钢股份集团人事处人员座谈时认为,在校大学生中对于择业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价值同企业的设计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这种问题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择业不当甚至于失败。

2、择业更有准备

不过,专家们还是从调查结果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专家指出,这种结果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对大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变提供高薪水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来迎合大学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其准备分为3种类别:

第一,应用型技能的强化训练和考证热。包括,中高级口译、商务英语、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甚至连出国考试托福、雅思、GRE都成为了表示自己英语水平的标志,这一部分占80%之多。

第二,互补型的学习。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目前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满意,于是想补充相关的知识。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选修课就成为了比较好的选择。另外,也有不少同学偷偷地旁听他系的课程,或者选择程度比较浅的公选课的学习。

第三,各种经历都是使自己简历增色的砝码。这些砝码不仅仅包括以前所指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而且更包括了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学生活动中的工作、勤工俭学的经历、打工兼职经历、参与研究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等。

3、承担风险,未来不确定

求职的过程不像考试的过程,往往心中有底,而求职的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们会产生迷茫。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职业前景缺乏比较清晰的理解。33%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其职业前景如何,43%的大学生对此不置可否,两项合计超过被调查整体的四分之三。了解自己职业前景的被调查者只有24%。

目前大学生认为掌握职业发展信息并不完全。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信息不完全,30%的人没有注意过有关职业发展信息,了解职业发展信息的人仅占3%。事实上,对于职业发展信息,许多大学生表现出渴望的心态。有46%的人认为,了解这一方面十分必要,主张“应该了解一点”的人也不在少数,约为42%。看来,因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就业选择迷茫不定,不能把个人自我设计与所选择职业的岗位需要有机结合等,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课题之一。

4、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从学生就职的单位来看,“贫富”差距比较大。大型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小型外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等等,薪金待遇、所承诺的发展前途、工作的性质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系、同一个专业、平时成绩不相上下的,在求职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培养比较健康的心态,学会心理调节方法,对于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也许由于很多“成功”的毕业生求职的经历给在校大学生一个错觉——高工资是大学生应得的,这种错觉容易造成今后求职中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如何在学生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是必要的。不能光把宣传目标集中在少数成功的大学生身上,他们毕竟是少数,而应该更加关心大多数普通的大学生。

5、重视继续教育

80%的往届毕业生都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参加研究生、MBA的教育,或者出国。这个时候他们参加教育的目的就比较明确。同时,继续教育对于职业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6、法制、道德观念比较被动,过于注重个人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会反映在求职中,比如诚信问题。一些直研的同学会中途休学出国,求职的学生会擅自毁约。其实并不是不懂法,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观念比较模糊,一旦遇到了价值冲突的时候,就会失去方向,做出错误的选择。

同时,经过调查访问发现,对于本科生而言,无论专业和系别,只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定位,那么就会对于未来比较乐观的。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职业;工作战略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一、大学生村官的由来

2005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指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 200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说,“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2008年3月,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任职。自此,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自2008年开展近四年以来,各地的党和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通过精心组织实施,逐步形成了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国有21.2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任职。这些大学生村官主动融入农村,带头创业富民,真心服务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大学生村官工作战略意义逐步显现,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二、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

(一)大学生村官的进入途径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一般是通过定期公开招聘完成,具体是指各省区市根据行政村数量分配选聘名额,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可结合本地实际,自行选聘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村官”, 选聘名额、选聘办法、选聘条件提前向社会,并进行正面宣传引导,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应聘,主要选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是中共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选聘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度。选聘对象确定后,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与其签订聘任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双方聘用关系及细化管理考核、待遇保障、竞争择优、期满去向等方面的条款。

(二)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多元发展

大学生村官都有服务期限,一般为两到三年。在服务期满后,主要有五条发展途径,具体变现为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

1.留村任职

获得群众认可、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村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担任村“两委”干部。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的大学生村官,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任满1个聘期、当选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可参加面向优秀村干部的乡镇公务员定向考录,录用比例一般应达到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总数的70%以上。任满2个聘期、当选并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满一届、考核称职以上的,经省(区、市)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可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继续留村工作。

2.考录公务员

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已经取消了加分政策,可以通过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或者其他职位。对报考基层乡镇公务员岗位的,考试内容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特点,重点测试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和改进考察工作,考察内容应包括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重点考核实际工作表现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程度。在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优先聘用大学生村官,逐步提高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

3.自主创业

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募集等方式筹集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提供借贷、担保、贴息、补助等支持。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源,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等组织和实体。探索创新创业扶持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以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动社会青年创业。

4.另行择业

建立择优推介制度,引导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自主择业,省市两级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村官专场招聘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优势和潜力,引导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人员。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经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可转聘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或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人员。

5.深造学习

鼓励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参考文献

[1]林善炜.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J].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2]田晓超.论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 2009,9.

大学生职业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择业就业观念;理性择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2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更新速度加快,职业发展的变化情况和它的发展趋势日新月异,职业发展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科学合理地管理个人职业发展,切合实际的选择职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发展的内涵

职业发展是指个体逐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并不断制定和实施新的目标的过程。职业发展又称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从首次参加工作开始的一生中所有的工作活动与工作经历,是由一个人在一生中所担任的一连串工作职务构成的连续过程,与组织关联密切。”[1](31)职业发展的形式主要有职务变动发展和非职务变动发展两种基本类型。

1. 职务变动发展

职务变动发展包括职务晋升与平行调动两种常见形式。晋升是职业成功的标志,也是职业主体劳动效率的动机来源,它能提高劳动者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促使劳动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尤其是对初涉职场的新人,效果更为明显。平行调动就是职业主体在同一级别的职务上调动,尽管职务没有提升,但是在其职业生涯目标上可以得到发展,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未其将来的晋升做好了准备。[2](159)

2. 非职务变动发展

非职务变动发展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特别是在个人晋升空间较小的情况下,非职务变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追求职业生涯成功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组织机构扁平化,上层管理机构不断削减的单位和部门而言,非职务变动发展已经成为个人晋升的代名词。换言之,中层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主要是非职务变动发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轮岗和换岗。

二、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分工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分化,职业的数量、种类、结构、要求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从总体来看,第三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扩大,职业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职业分工逐步细化,社会对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1. 全球职业发展趋势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职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发展趋势:

第一,职业更新速度加快。

职业更新速度加快,主要表现在很多传统职业的快速减少、消亡和各种新兴职业的快速增加。从生产领域来看,第三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家政服务、旅游、保健、医疗、室内装修设计等许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职业层出不穷。此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的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涌现出了诸如基因和转基因工程师、生态农业工程师、园林设计师、生化试验师以及纳米、航空航天技术工程师等新职业。从新老职业对比来看,一些老的职业不断衰退和消亡,一些新的职业不断涌现和兴盛,传统职业在新的条件下不断调整和革新。总的来说,新职业所占比例和绝对数量都在快速上升。

第二,职业分工逐步细化。

从职业分工的发展历史和历程来说,职业分工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粗放到细致明了的发展过程。职业分工从最初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般分工到不同行业的特殊分工,再到不同职业岗位的个别分工。职业分工可以说是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和具体。例如,初期的农业如今已经分化成了粮食作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优良种培育、饲料加工、化肥生产等等职业。计算机网络出现后,网络工程师、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网页编辑、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职业不断涌现。

第三,专业化综合化并举。

职业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职业所要求的业务知识、技术方法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比如,医生这一职业的职业内容与其所要求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方法已经不在局限于简单地“望、闻、问、切”,还需要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心理学、药物学、人体解剖学、医疗器械的使用等知识和技术。

职业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职业与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重叠以及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发展到今天,一些行业的职业界限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藩篱,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断朝着专业化、综合化发展。同一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可能是身兼数职。如现在的高校教师身集教学、科研、管理等于一身,有的甚至还是经营者和市场开拓者。

2. 我国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模式或社会职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些老的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着淘汰或缩减,一些高科技、新能源和绿色环保行业逐渐兴盛繁荣。

第一,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

从当前用工要求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情况分析来看,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职业活动的内容,已经逐步由简单向复杂方面转化。过去单一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往往需要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往往需要的是夸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职业岗位的范围和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接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不同职业人员之间的交往和协作大大增加,甚至很多职业还需要走出国门,职业交往的内容、对象和方式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第三,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化。

我国经济结构已经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调整为创新型集约型发展,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创新意识,逐步淘汰传统的落后工艺和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化,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将更受青睐。

三、个人职业规划

个人职业规划就是要对个人职业目标的选择以及如何积累职业目标的资本直至实现职业的过程进行管理。个人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个人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职业目标不尽相同的,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逐渐的形成职业自我,即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可能同时有多个,也可能不够明确,甚至某些人一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只是在他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不得已才做出选择。总的来说,个人职业规划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性选择职业目标

能否理性选择职业目标,直接关系到个人职业目标能否直接顺利实现。职业目标定的过高,可能只是空中楼阁。反之过低,则显得毫无意义。理性选择职业目标需要依据客观现实,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扬长避短,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甚至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切忌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

(二)积累职业发展资本

职业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积累职业发展资本、实现职业目标了。这就需要我们围绕职业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策略,从知识、能力、经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不断积累自己的职业发展资本,也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 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个人职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