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2 00:55:43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1)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 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我在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范围内开展了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 调查。对会计学院的100名同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

现状一:

进入大学,大学生渴望恋爱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支持率高达83.2%,中立比例为9.3%;

对待失恋问题上有55%的人表示会十分悲伤,希望再找到一个恋爱对象,而有22.5%的人却表示对爱情看透,无所谓,不想再找。处在青春期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刚刚从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及家长过于严格的管束,生活相对轻松自在;而此时的他们又正值 心理断乳 时期,渴求社会与他人的理解,常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孤独,渴望一种心灵的慰藉;再加之会长时间远离家乡或父母亲人等因素,内心更是十分空虚寂寞,故想找人陪伴。即使是要饱受相思之苦的异地恋,也有63%的人表示可以考虑;而58%的学生认为 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 , 66.4%的学生在 恋爱是否影响学习 的问题上选择了 不影响 :可见同学们渴望爱情来临的心理还是很急切的。

现状二:

当代大学生对恋爱目的不明,且对自己找什么样的人恋爱没有规划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学生,对 为什么要谈恋爱 ,不明原因的占了大多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7%,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为什么要谈恋爱不能给出合适恰当的理由。而在剩余的33%学生中,即使自己知道自己恋爱理由的学生,给出的理由也难以令人满意。除了想摆脱孤独与寂寞等这样的托词,还有部分学生还给出了之所以要恋爱是因为怕同学笑话,为了充面子等这样的解释。对恋爱对象有无确定标准时,76%的同学选择了 顺其自然 ,而对于 是否要将自己大学期间的这份爱情延续到天长地久 更是很少有人考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恋爱抱着随遇而安的心里,只是内心的渴望与追寻使然,对于自己为什么要找恋爱对象,找什么样的恋爱对象并没有什么想法与要求,只是觉得自己大了,应该找一个人来谈一场恋爱,不问它的期限有多长,更何谈将来的婚姻与家庭。

现状三:

男女大学生要求在恋爱中地位平等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学生,在 恋爱中男女消费应大致相当 一项上支持率高达63.2%,只有27%的学生认为男方应该付出的更多。从这一项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观点和思想正在逐步转变,女性变得更加独立好强,在生活中处处要求平等,即使在消费上也希望摆脱男方的束缚,自力更生。在男女双方吵架时选择女方应先认错的比例与男方应先认错的比例几乎各占到50%。现代的大学生几乎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习惯了来自别人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因此导致了很多当代大学生不能忍别人之气,不具备化干戈为玉帛的精神。而对待 如果感觉到对方变心是否会分手 的问题时,95.4%的同学 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不可以忍受,无论对方多么优秀,无论自己有多么喜欢对方,都必须分手: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的爱情面前,任何人都是不享有特权的,人人平等。

实施对策及建议

建议一: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有关大学生恋爱及婚姻问题的法律法规条文恋爱观的形成离不开当今社会的影响,社会及政府应该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并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国家和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条文,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婚姻,积极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形成,让他们在爱情和婚姻面前不再盲目追寻,也不再畏缩不前。

建议二:

学校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培养人的社会组织,承载着非凡的社会使命。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与引导,学校应不遗余力的做好各项工作。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走向社会。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关乎于中国当代家庭的走向,关乎到全民的幸福指数,是整个社会的大问题,因此培养在校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恋爱心理是当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建议三:

从大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得前所未有的开放与活跃,因此也导致了他们中的部分人由于好奇与不考虑后果而做出了遗憾终生的错事。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把持住自己,严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按章办事,依法做人,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不违背法律法规条文的要求,更应该不违背道德和伦理底线的要求。而当代大学生还应该懂得是:爱不仅仅是拥有,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对自身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2)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看待大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 42% 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 31% 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大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三年级以 43.4% 和 44.4% 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大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 找依靠 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 逆潮流而动 。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 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 有人爱 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 真爱 如果说大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大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大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 31.0% 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 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 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 是在玩弄异性 的反面呼声则占据了近七成。有位大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 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 。专家认为:初进大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反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 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 ,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 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 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大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们管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 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 。只有一成的同学大胆表示 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

马克思说: 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 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反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大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改革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大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 37.8% 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 29.0% 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 24.9% 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 5.7% 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大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大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大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大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 人品 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反映了广大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 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2016年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1)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 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我在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范围内开展了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 调查。对会计学院的100名同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

现状一:

进入大学,大学生渴望恋爱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支持率高达83.2%,中立比例为9.3%;

对待失恋问题上有55%的人表示会十分悲伤,希望再找到一个恋爱对象,而有22.5%的人却表示对爱情看透,无所谓,不想再找。处在青春期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刚刚从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及家长过于严格的管束,生活相对轻松自在;而此时的他们又正值 心理断乳 时期,渴求社会与他人的理解,常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孤独,渴望一种心灵的慰藉;再加之会长时间远离家乡或父母亲人等因素,内心更是十分空虚寂寞,故想找人陪伴。即使是要饱受相思之苦的异地恋,也有63%的人表示可以考虑;而58%的学生认为 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 , 66.4%的学生在 恋爱是否影响学习 的问题上选择了 不影响 :可见同学们渴望爱情来临的心理还是很急切的。

现状二:

当代大学生对恋爱目的不明,且对自己找什么样的人恋爱没有规划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学生,对 为什么要谈恋爱 ,不明原因的占了大多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7%,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为什么要谈恋爱不能给出合适恰当的理由。而在剩余的33%学生中,即使自己知道自己恋爱理由的学生,给出的理由也难以令人满意。除了想摆脱孤独与寂寞等这样的托词,还有部分学生还给出了之所以要恋爱是因为怕同学笑话,为了充面子等这样的解释。对恋爱对象有无确定标准时,76%的同学选择了 顺其自然 ,而对于 是否要将自己大学期间的这份爱情延续到天长地久 更是很少有人考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恋爱抱着随遇而安的心里,只是内心的渴望与追寻使然,对于自己为什么要找恋爱对象,找什么样的恋爱对象并没有什么想法与要求,只是觉得自己大了,应该找一个人来谈一场恋爱,不问它的期限有多长,更何谈将来的婚姻与家庭。

现状三:

男女大学生要求在恋爱中地位平等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学生,在 恋爱中男女消费应大致相当 一项上支持率高达63.2%,只有27%的学生认为男方应该付出的更多。从这一项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观点和思想正在逐步转变,女性变得更加独立好强,在生活中处处要求平等,即使在消费上也希望摆脱男方的束缚,自力更生。在男女双方吵架时选择女方应先认错的比例与男方应先认错的比例几乎各占到50%。现代的大学生几乎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习惯了来自别人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因此导致了很多当代大学生不能忍别人之气,不具备化干戈为玉帛的精神。而对待 如果感觉到对方变心是否会分手 的问题时,95.4%的同学 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不可以忍受,无论对方多么优秀,无论自己有多么喜欢对方,都必须分手: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的爱情面前,任何人都是不享有特权的,人人平等。

实施对策及建议

建议一: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有关大学生恋爱及婚姻问题的法律法规条文恋爱观的形成离不开当今社会的影响,社会及政府应该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并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国家和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条文,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婚姻,积极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形成,让他们在爱情和婚姻面前不再盲目追寻,也不再畏缩不前。

建议二:

学校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培养人的社会组织,承载着非凡的社会使命。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与引导,学校应不遗余力的做好各项工作。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走向社会。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关乎于中国当代家庭的走向,关乎到全民的幸福指数,是整个社会的大问题,因此培养在校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恋爱心理是当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建议三:

从大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得前所未有的开放与活跃,因此也导致了他们中的部分人由于好奇与不考虑后果而做出了遗憾终生的错事。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把持住自己,严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按章办事,依法做人,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不违背法律法规条文的要求,更应该不违背道德和伦理底线的要求。而当代大学生还应该懂得是:爱不仅仅是拥有,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对自身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的有机结合。

2016年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2)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看待大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 42% 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 31% 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大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三年级以 43.4% 和 44.4% 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大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 找依靠 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 逆潮流而动 。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 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 有人爱 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 真爱 如果说大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大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大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 31.0% 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 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 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 是在玩弄异性 的反面呼声则占据了近七成。有位大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 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 。专家认为:初进大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反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 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 ,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 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 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大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们管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 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 。只有一成的同学大胆表示 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

马克思说: 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 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反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大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改革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大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 37.8% 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 29.0% 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 24.9% 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 5.7% 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大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大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大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大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 人品 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反映了广大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 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机;大学生;吉首大学;使用;信息

2012年,根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公布的用户数据估测,我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10亿规模。在大学校园,手机也已成为大学生的重要随身工具,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湖南吉首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有针对地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15份,回收率达83%。其中有效问卷为402份,有效率为97%,其中男生约占20%,女生约占80%。文科专业占40%,理科专业占54%,艺体专业占6%。通过调查发现,58%的学生自中学开始使用手机,42%的学生自大学开始使用手机。此外,随着2012年以来智能手机的普及,该校学生中智能机的使用率已达到75%左右。

1 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特点分析

1.1 手机使用内容多元

作为新锐电子产品,手机尤其是智能机的强大功能成为吸引大学生群体的主要因素之一。相比儿童、中老年人等其他不同年龄段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媒介素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手机功能开发方面更加全面充分。在吉首大学学生中,他们主要使用手机从事“交流沟通”、“收看资讯”、“娱乐消遣“、“学习阅读”四大基本活动。而智能手机的诞生使得各种新颖好玩的应用程序层出不穷,“墨迹天气”、“熊猫看书”、课程表APP应用,大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各种软件,满足自己的爱好需求。调查中还发现,有学生开始通过手机完成“淘宝”购物、买火车票等活动。据此分析,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购物安全”等配套服务的提升,未来大学生使用手机办理生活业务将更为普及,其使用手机的内容、功能还有更多可探索开发的空间。

1.2 手机使用频度较高

和低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手机普及程度更高,和高年龄段的中青年相比,大学生易被有趣刺激的事物吸引。一项调查显示,84%的大学生每天都随身携带手机,13.5%的学生偶尔携带手机,只有1.8%的学生表示去上课时不会随身携带手机。[1]手机的高携带率反映出当今大学生使用手机之频繁。在吉首大学,83.4%的学生习惯在起床和睡觉之前使用,其中仅4%的人表示不会经常使用手机。随着吉首大学“校园一卡通”的推广,校园购物、食堂就餐、进图书馆、借阅图书等事务都需要使用手机,吃穿住行,学生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手机,手机成了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

1.3 手机使用空间不限

手机可贴身携带,在任何场合都能灵活使用。调查中,69.8%的吉首大学学生表示他们常在排队、等公交等零碎时间玩手机打发时间。另外,即使在上课或开会等场合,部分学生也会把手机调成震动,私下把玩。上课时学生使用手机娱乐已成常态,这种使用手机行为“加深了人们身体与精神所处空间的分离――在场的缺场以及缺场的在场,强化了人们随时随地在两种并行时空之间切换的可能性。”[2]

1.4 手机使用投入趋高

大学生脱离父母监管,但又享有了一定的金钱支配自由。加之在广告宣传、品牌营销的刺激下,手机成为品质、群体身份的标签,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群体在手机初期投资和后期使用方面投入趋高。在大学生中iPhone被称为“爱疯”,苹果等高端手机倍受追捧。而一台苹果手机市场价大约为4000多元,几乎是一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1000元左右)的四倍。大学生还紧追时尚,频繁更换手机。调查中,大部分吉首大学学生都更换过2部或3部手机,统计数据还发现,有的手机更换个数最高达到了8个。在大学生每月的通话费用中,手机增值业务的消费也正在上升。“流量包”成为他们最主要手机增值业务。在对吉首大学的调查中,75%被访者的月移动数据流量在“70MB至150MB”之间。但即使是通过办理套餐等来节省话费,49%的被访者的手机月消费额也在50到100元之间,100元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0%。

2 手机对当代大学生行为的具体影响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不论其功能如何拓展,社交沟通始终是其核心。凭借手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形成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系统。

2.1 社交沟通

2.1.1 在社团班级活动中提供便利的事务信息

社团班级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组织中,他们的表达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得到锻炼,为日后融入社会打下了基础。飞信是款融合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于一身的综合通讯业务,其发送信息不花钱,只要支付流量费,有效应用于大学的组织传播中。吉首大学小谷就说道:“上大学后,我主要是通过‘飞信’得知班上要开展活动、上课时间变更等信息。”而小谷自己作为班级劳动委员,每当学校卫生检查时,她也会通过飞信来通知同学。通过在大学社团组织中的扩张,手机覆盖到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编织出一个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高校社交网络。

2.1.2 满足大学生群体异地情感交流

随着交通发展,社会变迁加快,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上大学首先便意味着要离开家乡,告别父母亲朋,来到新鲜而陌生的城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交流在此时显得很有必要。而手机能提供文字、表情、图片、语音等多样化交流方式,弥补异地造成的非语言符号交流的缺失,有利于产生移情作用,满足人们情感体验,营造出一个逼真温馨的传播环境。68%的吉首大学学生通过办理手机“亲情包”或“长话包”与异地亲戚朋友保持联系,这也从侧面显现出手机是大学生异地交流的主要工具。手机能打破场地限制,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亲密关系。在情感丰富的大学生群体中,“异地恋”现象越来越普遍。吉首大学一位异地恋四年的戴同学在调查中谈到:在校期间,她和男友最多一个月见一次,但他们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交流。依托手机,大学情侣“零距离”地交流日常生活,抒发亲密情感。

2.2 学习实践

手机中移动学习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大致可以概括为学习工具类、获取资讯类、应用实践类。由于移动学习受时间、地点约束小,大学生常在学习遇到困难、琐碎时间使用手机等学习工具。在武汉地区大学生移动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大学生拥有的电子设备主要有手机(75.14%)、Mp3系列(38.00%)和电子词典(26.86%)[3],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移动学习设备。吉首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表示,他们经常会使用手机完成采访录音、抓拍新闻照片、收发邮件,及时完成新闻作品。该校历史文化学院的刘同学也谈到,在田野调查时,他们常使用手机去记录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手机集多媒体功能于一身,有效地帮助着大学生的课外实践。

2.3 娱乐休闲

从“切水果”游戏到最近很火的“百度魔图”,搞怪好玩的游戏软件大量兴起,迎合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最近,我们就经常看到吉首大学学生在手机微信的“朋友圈”中自己“百度魔图”的照片。浏览社交网络,还发现其他高校中也有不少学生在展示自己的“魔图”图片。“百度魔图”是一款掌上美图软件,“魔图”在把用户照片处理后,搜出与其最相似的明星照,最后结果还可分享至社交网络。这使得大学生们在自拍、自娱自乐的同时,进行着“角色扮演”,体会到明星般被注目的感觉。

3 手机对当代大学生行为影响的利弊分析

3.1 手机对当代大学生行为的积极影响

3.1.1 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

每个大学生几乎都在新媒体中拥有自己的主页空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1月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显示:大学生拥有博客人数达81.4%,博客在大学生用户中半年更新率达到80.3%。大学生热衷自我表达、彰显个体个性,通过手机他们能更便捷地进入博客、微博等,展现出个体没有表露出来的另一面特点。在吉首大学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资讯信息时,会习惯性地转发、分享、评论。通过移动客户端,尚在校园中学习的大学生得到一个参与公共讨论、彰显自己思想的平台。

3.1.2 丰富了大学生交友渠道

腾讯QQ、新浪微博在与手机的结合后推出了移动社交应用,吉首大学的受访学生中,97、5%的学生都经常使用手机QQ,手机微博、微信的使用率也分别占到47%、45%,大学生使用的移动聊天工具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就像“六度分割”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近来在吉首大学等高校,微信“摇一摇”、“漂流瓶”等虚拟社交方式在大学生中流行。在虚拟环境下,双方保有一定的生活距离,脱离现实束缚,更加注重心灵交流。根据相同爱好、个性,大学生广结朋友,畅游于拟态移动社交。

3.1.3 开辟了大学生阅读学习新方式

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到手机的电子阅读;从定时、规律性接受信息到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手机使得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纸质书本文化开始向掌上文化转移。吉首大学黄同学在电脑无法联网时,她第一反应不是翻看计算机教材,而是马上使用手机“百度一下”,解决了电脑联网问题。大学生可以不依赖老师、书本,他们靠手机尝试自我解答、自我探索,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思辨能力。

3.2 手机对大学生行为的消极影响

3.2.1 “手机依赖”造成现实中的人际疏离

随着虚拟社交的流行,现实社交受到了冲击。在吉首大学调查时发现,课间,教室很少有同学在和周围人聊天或出去活动,班级中的近一半同学都在座位上玩手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而你却在玩手机”这种现象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对虚拟世界产生感情依赖,沉迷于手机游戏和手机聊天工具,甚至还有同学患上“手机依赖症”。在国内高校调查中,调查者通过“如果某天,你的手机坏了或丢了,你的感觉会怎样?”这一问题来评定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结果显示,64.5%的学生认为“身边好像缺少了什么,心里空荡荡的”,30%的学生“感觉有点焦虑”。[4]

3.2.2 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

熄灯后没有睡觉,而是躺在床上翻手机,这样的“深夜手机党”在吉首大学并不少见,甚至有时到凌晨时分,一个寝室大部分学生的手机屏幕还在闪烁,大家在刷微博、使用QQ聊天、看电子书。然而这种情形不仅仅是吉首大学独有,据新闻报道,不良的手机使用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这样长期在黑暗里看电子书会造成视力下降、青光眼等眼疾,导致大学生作息不规律,生物钟紊乱,影响了他们的健康。

3.2.3 课堂注意力受损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在大学生群体中,注意力受损会损害他们的课堂听课和阅读思考。在吉首大学,一些教室的墙上就贴有“请把手机调至静音”的提示语。除了手机铃声扰乱课堂气氛,在吉首大学和其他高校中,学生课堂走神玩手机的现象也很普遍,部分学生在课堂、讲座中成为了“低头一族”。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也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质量、思考深度,导致零碎化、浅表化阅读。在调查中,吉首大学化工学院张同学表示他从来没去过图书馆,基本不怎么看纸质书,只会在手机上看玄幻、言情等网络流行小说。

3.2.4 隐私安全

大学生善于开发手机功能,经常在手机上下载、更新应用程序。然而由于信息监管难度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少应用程序未经用户同意私自收集用户资料以此构建广告或设备档案,悄然侵犯着大学生的隐私。在吉首大学问卷调查中,只有3%的学生注意过手机隐私泄露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隐私可能被侵犯的担忧。随着人们联系的加强,手机已成为个人信息终端,大学生作为交友活跃的群体,一方面,手机上存储着他们大量私密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常常使用手机自己的个人近照,公开自己目前的具置,信息安全存在潜藏的威胁。

4 当代大学生对待手机的正确态度与行为

当代大学生群体几乎由“90后”构成,他们作为社会转型期的年轻群体,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心理状况欠稳定,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面对不断革新的手机,大学生表现出对新媒体工具掌控能力差,思想易受网络亚文化干扰,道德观模糊等问题。为此,大学生对待手机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4.1 高效利用“第五媒介”,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

当今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知识更新换代快,大学生应该高效利用手机这一信息平台,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在我们的调查中,吉首大学学生中使用手机有效学习的人数仅仅只是少部分,大学生移动学习能力尚待提高。此外,要做到使用手机媒介与其他媒介之间的平衡互补,例如平衡手机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时间,在享受手机阅读带来的广度的同时,通过纸质经典作品保持阅读的深度。

4.2 以实用为导向,树立理性手机消费观

大学生易受手机卖家鼓动,常在群体感染、攀比中跟风消费。吉首大学学生中也存在盲目追求苹果、三星等名牌,认为消费“越贵越好”的问题。而大学生自身并没有固定收入,消费能力和水平完全依靠家庭,他们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家庭状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以实用为导向,理性消费。

4.3 合理使用手机,规避手机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风险

大学生应合理利用手机的社交功能,做到现实交往与虚拟匿名社交相结合。面对“手机依赖”、“社交恐惧”这些较为严重现象,大学生更要学会融入真实社交世界,积极参加校园实际活动,遇到矛盾时,学会与周围同学交流,必要时还可同老师、心理医生倾诉咨询。同时,大学生应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不让生活被手机媒体操纵。

4.4 注重手机隐私保护,维护自身信息安全

在信息化时代,凭借便利技术、发达设备,信息和信息搜索都变得极为容易,大学生要提升自身信息保护意识,在下载应用软件时,留心所下载软件是否侵犯隐私。手机上传自身照片时,采取打马赛克等方法避免关键信息暴露,避免自身隐私暴露在公众视野,确保自身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3):99-101.

[2]季念.手机传播中的时空重塑:2000年以来国外学者关于手机与时空关系研究述论[J].文艺研究,2008(12):62.

[3]温济聪.“拇指运动”对异地恋女性大学生情感沟通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原因初探:以杭州、沈阳地区8所高校异地恋女大学生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4):14.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上网调查;研究报告

随着网络信息的冲击,青少年学生上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学生的家长,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也忧心忡忡。本着摘要谈到的两方面教育目的,我们首先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实际调查,并进行研究总结。

学生上网调查的开题报告

我们对职业中专学生上网情况作了为期半年跟踪调查,下面就开题报告作六点介绍。

一、研究目的

“你‘e’了没有”,如今已成为青少年的口头禅。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在众多网民中,青少年所占比例日益上升。网络的魅力何在?它能带给青少年哪些影响呢?青少年上网目的是什么?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又掺杂着多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呢?网络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发展前景如何?老师、家长们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有关同学上网情况的调查,为同学们预防上网负面影响,发挥网络学习作用,扩大知识学习面,增强学科知识学习效能,提升社会知识实践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实践依据。

二、研究内容

我们调查了解青少年上网途径、目的、频率及老师、家长的看法,研究互联网与青少年的关系及影响,包括互联网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关系、互联网对青少年所存在的优势和隐患等,通过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调查的基本方法,尝试着写了调查报告,初步了解了研究途径。

三、研究成员与分工(见表1)

四、研究步骤

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收集有关资料;开题报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题报告。

五、研究范围

平阳县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专和职业教育中心。

六、初步成果

通过本次活动,了解职中学生上网的需求及目的,提出建议意见,引导职中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让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1.青少年上网的益处。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各地网页,了解和认识最新的新闻报道、学科知识、科技动态,使青少年交往的地域空前宽广,视野空前开阔,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第二,可以交流情感。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自由交友,交流思想自由化,交流情感随意性,十分方便地与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谈,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与学业进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利用网络中更多的资源,还找到自己个性发展的方向与学习空间,给平时的学习注入新鲜的生机,让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他们常常利用QQ的空间,设计独特的个性文档,张贴图片与照片;开设耳目一新的博客空间,发表独到见解与作品,有利于加入好友圈、博客群,到他人园地阅读优秀作品,供自己学习研究,实现自我创新发展。

第四,可以促进“潜能生”的学习动力。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先进的学校和优秀的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例如,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机房学电脑、做网页、制作动漫等,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知疲倦,一点也不叫苦,还津津有味;课间,他们聚集一起对学习电脑侃侃而谈。互联网为这些“潜能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第五,拓展了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因特网的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2.青少年上网的弊端。

第一,出现网瘾、沉迷游戏。众多青少年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依赖症,成了“游戏迷”,有的长期面对电脑,颈部僵硬前弓,导致整个腰椎疼痛,出现青少年早期颈椎病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的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看不健康网站。互联网上难免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页网络。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年纪轻,可塑性强,自控能力比较差,缺少思辨力,不善于取舍。

第三,厚此薄彼,荒废学业。青少年沉湎于网上浏览,延误学习,课堂精力不足,常昏昏欲睡,课堂情绪易与教师管理冲突,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这个问题,家长与教师都不可忽视。

第四,诱发青少年犯罪。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使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五,上网交友。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的主要目的,通过问卷分析,青少年与网友见面的占11.5%,从不见面的占56.3%,偶尔联系的占32.2%。网上交友都是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易使青少年产生说谎、虚拟的心理反应,与网友见面潜藏着极大的危险性。

学生上网调查的结题报告

调查一表明:八成学生上网为娱乐,心理缺陷者更迷恋网络。

根据中职学生上网的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学生上网为娱乐,男女生上网人数差别不大,心理有缺陷的孩子更易迷恋网络。

进行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成果给家长知道,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及时引导儿童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未成年学生上网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一般情况下,男生上网占多数,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男生上网人数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92%,女生上网人数的比例为89.5%。数据表明,虽然男生上网的比例大于女生,但差别并不明显。八成学生上网的目的是娱乐。

上网可以学习更多知识,这是绝大多数家长为孩子开通网络的初衷,然而事与愿违,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上网大多是为了娱乐目的。

中学生上网以聊天兼看电影或者听歌比例为89.6%;以聊天兼玩游戏比例为72.1%;以玩游戏兼看电影或者听歌79.2%;以聊天兼浏览信息和查阅资料的比例分别为35.2%和26.1%;以聊天兼收发电子邮件和写博客的比例分别为22.9%和10.2%。

娱乐项目中聊天最受欢迎,所调查的学生中有79.2%参加过网聊(包括视频),女生网聊比例84.2%,男生网聊比例78.4%。中学生网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联络朋友,其次是打发无聊时间。谈到在上网聊天中的态度时,女生认为自己一般和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网聊,不一定是本校的,不一定是男生,很少与无聊的青少年聊天;男生认为自己大多找女的聊,不论学业与行业,空间范围比较广,整夜泡在网吧的大多是男生,未成年人占30.8%。

“你平时在什么地方上网?”在这个选项下,36.5%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调查对象都是不满18周岁的中职学生,而网吧是不允许未成年人入内的地方,学生的答复、揭示了目前网吧管理存在的漏洞。学生们表示,之所以选择在网吧上网,一方面是家里和学校没有上网的条件,另一方面是不愿意受到更多的监督和约束。专家认为,中职学生在网吧上网容易接触一些不良信息,出现持续长时间上网等现象,给未成年人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对网络上瘾?调查表明有网瘾的孩子往往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中父母生活不和谐。专家认为,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容易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出现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另外,有的也缺乏成长中必要的教育引导。再有,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会对孩子身心产生不利影响,孩子也会讨厌父母,讨厌家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愿意与父母待在一起,不愿意回家,这为孩子沉迷于网络提供机会。专家提醒,面对网络“入侵”,家长最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正常的成长空间,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

但是一些教育专家认为,部分孩子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业,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而是孩子的现实生活出了问题。

调查二表明:对于大部分上网的青少年来说,上网利大于弊。

有专家说,“网络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那些学习上不成功,受老师训斥比较多或缺少朋友的孩子,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此来解脱学习上的不幸;而对生活中成功的孩子则不会有太大影响。”而那些痴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则往往是因为由于上大学前在重压下努力学习取得了好成绩,但上大学以后开始厌学,或从小习惯于受管制,远离父母后突然失去约束而使学习成绩急剧滑坡。可见,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

也有专家称,“并不是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只要一上网或者上网时间长就会影响学习。”调查数据显示,学习成绩分别属于中下等、中等、中上等和上等的青少年中,网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成绩上等的青少年中三分之二以上上网,比例为最高;成绩中下等的上网比例最低,为45.5%。节假日,据优秀学生上网时间统计,他们并没有挤占做作业的时间,上网时间平均每天不少于120分钟,而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也能超过150分钟。利用上网找到学科网站,解答一些学习中的疑惑问题,这是没有在学校老师的辅导下完成的作业。

调查还显示,对大部分上网青少年来说,上网并没有减少他们思想交流的时间,与异地父母上网直接讨论社会问题,与异性朋友建立关系,这些比例显著高于不上网青少年。

此外,调查还发现,互联网使用时间越长,青少年网民的社会参与愿望越强烈,他们表示“对社会了解更多了”,“更愿意发表自己对社会对学校的看法”,“更愿意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也“更愿意参加社会活动”。

一次上网时间超过9个小时的学生占三成以上,其中超过六成的学生认可网络游戏是上网成瘾的最主要原因。据广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可查数据表明,“广州青少年网络生活调查报告”显示,不良及恶意信息的欺骗和影响、网游网聊,导致上网成瘾和网络虚拟性引诱青少年不良行为,也说明是互联网对青少年带来的三大主要危害。

调查三表明:仅5%中学生没有上过网,上网的内容主要是聊天和玩游戏,15.6%被访学生赞同网恋,大多学生赞同国家制定《儿童互联网保护法》。

调查结果显示,50.1%的调查对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68.9%表示偶尔上网,只有5%的回答没有上过网。78%的学生通常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在亲戚、朋友和同学家里,占8.7%;再接下来才是网吧(5.8%)和学校(4.6%)。有三成的被调查学生平均每周只有一天上网,有六成的学生平均每周只有一天或两天上网。在每周中,73.8%的被访者回答只有一天曾经在午夜零时后仍然上网。90%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4小时,七成左右的学生上网时间不超过2小时。调查还发现,男生比女生的上网时间要多,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男生占13.7%,而女生则占7%。

对于上网的主要目的,选择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等的比例高达55.7%,超过“查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的30.9%。综合来看,“上网聊天”是被调查学生消耗上网时间最多的原因。被调查学生中,大约40%的学生曾经一次上网时间超过6个小时,一次上网时间超过9个小时的学生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31.8%。在最长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的学生中,上网的主要原因是聊天的占34.8%,玩游戏的占21.3%。在最长上网时间超过9小时以上的学生中,上网的主要原因是聊天的占35.9%,玩游戏的占21.8%。网络游戏和聊天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时间长,以至上网上瘾的主要原因。

对于网恋的态度方面,15.6%的被访学生表示赞同。其中,20.7%的男生表示赞同,而女生中则只有11.3%的人表示赞同。

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容易上网成瘾外,网络对青少年的潜在危害还来自其他一些方面,如网络的隐身性会引诱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的或不道德的事。但调查发现,父母对学生的监管水平偏低,18.8%的被访者表示父母从来没有针对上网提出过意见和建议,47.7%的被访者回答“提过一两次”。73.4%的被访学生赞同国家制定《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以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我们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因势利导,其次,要加强和健全网络德育工作。

网络正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世界,影响着新一代,而这种影响,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需要强调的是,加强网络德育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如法制的保障、舆论的支持、全社会的关心等,只有在互联网上筑起一座网络德育长城,建起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才能真正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日租房;90后;恋爱观;思想政治工作

如今,在许多高校的校园中以及周边随处可见张贴的各种日租房小广告。小广告上标注了日租房的地点、设施条件、各时间段价格、“拎包入住”等。日租房的名称也颇具诱惑力——“温馨家园”、“快乐小屋”、“浪漫之约”,等等——一系列充满玫瑰甚至暧昧色彩的字眼。

根据胡建军调查发现,超过四成的大学生知道日租房现象;有13.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日租房的经历;认为周围同学有日租房行为的达21.6%;有20.2%的学生对日租房行为表示赞成;11.6%的学生表示反对;43.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日租房用途较广泛,其中恋人约会所占比例最大,占42.1%,同学聚会占20.8%,学习考研占17.7%,开展班团活动占10.1%,其他占9.1% 而王科军等人的调查表明,用来做异地情侣“团聚”的地方,这种情况在日租房中大概占50%以上;学校恋人们共度周末、节假日的“好去处”,大概占20%;同学周末聚会或者生日聚会,大概占20%;用于安置来访同学、考前临时抱佛脚等,大概占10%左右。鉴于他们调查所选择样本的不同,其结果有所差异,但是大学生恋爱、约会是日租房最主要的用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笔者在学生工作实际中发现,还存在其他因素,如大学生为方便社会兼职或看球赛、上网、打牌等娱乐的需要;与舍友关系不融洽,在外租房回避与同学的矛盾;学生公寓条件不理想,在外租房,享受个人空间等情况,大学生也会选择日租房(但这些情况在日租房中所占比例很少)。特别是2004-2007年连续下发了3个文件,要求严格大学生租房问题的管理,但是大多数高校出于安全考虑,基本是杜绝大学生在校外租房,于是不少学生就通过日租房来与学校老师“打游击”。

大学生日租房已不是个案,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日租房问题对大学生思政与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道德观,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带来了很大挑战,已成为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当前大学校园的主体——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的视角对日租房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90大学生恋爱观概况

90后大学生已成为校园主体。90后不仅仅是年龄上的界定,更是社会学或文化学意义上的定位,它代表的是某些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其群体内部也千差万别。90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精神生活的相对充裕而出生、成长的;许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他们也是伴随着快餐、流行歌曲、享乐文化以及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而长大的。相比于80后、70后来说,90后开放大胆、主动性强,更加注重个性、自由。但是,也相对自我主义、个人主义一些,所以,社会往往给他们贴上自我、另类、非主流、前卫甚至“脑残”等标签。

当带有这样特质的一群90后从中小学应试管理的压力棒下脱身出来,远离家长的约束,步入大学校园后,所面对的大学生活、学习方式又与中学有着很大区别,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他们一下子被抛入“我的青春我作主”的境况。此时,他们的恋爱问题就愈加彰显出来,除了一部分学生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较强,较好处理恋爱问题外,大多数90后由于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考虑问题的片面性、眼前性,他们的恋爱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少大学生“跟着感觉走”,崇尚个性“自由”,性观念日益开放,将人生的意义定位为追求生理需要、感官刺激,“传统的‘从一而终’、‘观’等观念已被很多大学生笑话为落伍”。

何为恋爱观?概括而言,即一个人对于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观点以及在婚恋实际行动中所持的价值取向。

(一)90后大学生恋爱观表现

1. 恋爱观念:主动性、开放性、自我性更强

90后大学生对爱情的追求更加主动、强烈,更加注重自我感受。他们在恋爱、性等方面观念更加解放、开放、超前,渴望提前享受“二人世界”卿卿我我的甜蜜。

他们的恋爱现象更加普遍,更为公开、“高调”、自主、个性,同时,也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的状况。在他们看来,爱情不需要太多理由——“因为爱,所以爱”。据一项网上调查,甚至许多人的初恋年龄都在初一初二。

2. 恋爱动机:五花八门,相对功利

90后恋爱动机形形、五花八门,既有为了追求纯真、美好未来与幸福生活,爱情,“情投意合”、“比翼双飞”,相互关爱,不怕牺牲自己的恋爱;又有“为了消除寂寞而恋爱;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恋爱;为了功利性、现实性目的而恋爱;为了满足虚荣心而恋爱;为了满足性的需求而恋爱”等情况。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什么苦,乐于享受,往往希望找到一个条件好的恋爱对象,现在非常流行的择偶目标“高富帅”、“白富美”就是其婚恋观形象的写照。

3. 恋爱行为:重过程轻结果,注重当下感受

不少大学生中恋爱中重过程、重体会、重“感觉”、重“眼缘”,轻结局、轻责任,他们对恋爱常常抱“没有什么大不了”态度,比较贪图两个人在一起的快乐,对其他方面考虑甚少、甚浅。往往注重恋爱的过程,轻视结果,把爱情与婚姻形而上地分开看待,将二者脱节,似乎爱情与婚姻是泾渭分明的两码事,“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婚恋的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不少90后将恋爱异化为时尚攀比,用恋爱来证明自己所谓的“能力”、“魅力”。

4. 恋爱方式:形式化、表面化、快餐化较明显

90后大学生恋爱时往往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追求快餐化、短平快。大捧的鲜花似乎比真诚的感情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立竿见影似乎比好事多磨更能博得他们的心动。有的人甚至将恋爱娱乐化、“拒绝崇高”,存有一定的游戏人生的心理。至于真正的恋爱、婚姻意味着什么?双方要承担哪些责任?他们就缺乏较深层次的思考与行动了。他们只是沉溺于“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爱情神话,至于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后的生活到底怎样的幸福、怎样经营,他们则无从考虑。一项国家“十一五”项目课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左右的大学生持性解放的观念,70%以上学生对婚前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14.4%的未婚在校大学生承认有过;有过的学生中,有25%以上的学生都经历过意外妊娠,不成熟、不负责的恋爱以及发生的行为无疑会给双方特别是女方带来很大的身心伤害。

5. 恋爱心理:相对滞后、不成熟

90后大学生正成为社会一个越来越凸显的群体,他们急于“登上时代的舞台”,急于适应社会,“青年文化的一个普遍特征——成人生活方式的预演”,90后大学生的恋爱有一种宣告自我成熟、长大成人的“预演”的意蕴。但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存在一定的脱节,他们心理往往还没有足够成熟到可以妥善面对和处理恋爱乃至恋爱的结果——婚姻问题的程度。

(二)90大学生恋爱观形成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的大学早已不是遗世独立的“象牙塔”,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观念与文化冲击大学校园,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享乐主义”等不良取向有所泛滥。传统德道逐渐淡化,网络及各种媒体上呈现的恋爱价值观念也渗透着90后,爱情电影、言情小说、流行歌曲等在消解着传统恋爱观,正不知不觉地重塑着他们新的恋爱观。同时,大学生有时追求新奇、虚幻飘渺的感觉,选择网恋,网友会面,“最佳”场所便是日租房了。此外,大学校园周边的一些居民出于有利可图的“商机”考虑,将大学生当做“摇钱树”,纷纷开辟日租房,更是为大学生日租房提供了市场。

2. 大学生的身心特征

90后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包容心、责任心不强,注重享受爱的“权利”,但对爱的“责任”、“义务”履行的不够。90后大学生处在后青春期,青春期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在其身上还会有所延续。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对异性存在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情感、性的渴求乃至冲动比较强烈;社会阅历、人生经验较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大学的学习压力相对中学比较轻松,离开了家人、老师全天候式的监督、管理,加之离家较远,一下子轻松、自由起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精神和情感出现一定空虚,这些都导致90后大学生对异性、恋爱产生了一定依赖心理,“以恋补虚”。也有大学生抱着证明自己的“魅力”的虚荣心理,认为大学不恋爱就是枉来一场,甚至认为恋爱越是“多踩几只船”,越是有“能力”。

3. 相关手段的滞后

一直以来,学校、家长对大学生婚恋、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导和管理相比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严重滞后。大多数大学生对婚恋、性等的认识也是零零散散,主要通过影视、网络、报刊等各种途径“道听途说”进行科普启蒙,正规的、系统的引导不多。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升学的压力解除了,家长、学校、社会对大学生恋爱的容忍度、包容度越来越宽,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大学生的恋爱之风愈吹愈烈,但对他们相关指导、管理却没有及时跟进,不少大学生婚恋观出现偏差,爱情、婚恋方面的责任意识不强,恋爱与学习、生活、事业的关系处理不好,影响成长发展,有的甚至酿成情感纠纷和悲剧。

二、大学生日租房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日租房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可以锻炼提升租房者的独立性、自主性、担当意识;可以为他们向成人生活(社会化生活)的过渡提供一种“预演”;也“弥补了学校后勤的缺陷,为学校提供方便”。但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日租房所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更多、更大。

(一)不利于学校的思政管理

日租房使大学生租房期间脱离了学校与老师的管理和监督,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容易引发各种事故。90后年轻人一般比较贪玩,自律性不是很强,租房在外,无人督促,他们容易形成懒散心理,学习进取心减弱,迟到、早退、逃课等。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外日租房更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恶习乃至因不良环境的“染缸效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安全、卫生等问题等不到保障

由于租房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日租房的床褥、洗漱、洁具等用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日租房的门锁钥匙多人转手,易造成物品失窃;许多日租房都不具备出租资质,没有到官方登记备案,管理不规范,出现问题往往难以维权,变成“吃哑巴亏”;甚至有些日租房由违建或者危房改造来的,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缺乏保证;不少日租房位于“城中村”,居住环境不佳,所住人员复杂,不法分子侵害租房者的行为或者出现事故的概率要远大于住在校内学生公寓。

(三)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人是交往性、社会性的存在,特别是90后大学生,其“三观”还未定型,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若隔三差五地去日租房“浪漫”,脱离了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际氛围,缺乏与同学的交往、沟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这将不利于他们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观念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租房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生活场所不断从学校到日租房之间来回变换,用会导致他三心二意、心有旁骛,难以静下心来学习、工作,这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发展。

(四)易形成畸形的恋爱观

日租房现象冲击甚至颠覆着大学生的婚恋观、价值观、道德观。租房者易产生与加剧及时行乐、纵望、游戏人生、游戏爱情、性自由性解放、“拒绝崇高”、无所谓、无所惧等不良思想,导致他们在恋爱问题上的庸俗化、随意化、片面化,此时的一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甚至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留下“后遗症”、心理留下“阴影”,并且他们的行为还会为其他学生树立“负面榜样”。特别是因同居怀孕采取人流措施对女生可能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

三、大学生日租房问题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追求学业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时期,却不是解决终身大事的最佳时期。面对情感的冲动和相恋相爱的渴望,当代大学生应该善于用理智把握感性的风帆,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努力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爱情之舟最终驶向成功和幸福的彼岸。”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大多数学生是为了方便恋爱而在外日租房的,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两课”教师、学生干部等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分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婚姻、恋爱与人生等的关系,处理好恋爱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要树立积极的理性恋爱观,端正恋爱态度,培育恋爱心理,规范恋爱行为。小谋者谋其利,中谋者谋其器,大谋者谋其义,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恋爱观,恋爱观又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要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爱情意味着责任担当,其核心要素在于彼此的忠诚、包容、信任、奉献乃至牺牲。纯洁的爱情是双方的志同道合,相互促进,相濡以沫,共同追求美好理想、创造幸福生活。恋爱充满激情,但不能以激情代替理智,要将爱情升华,将恋爱的热情、激情升华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更好地学习、工作;恋爱是两个人的个体,同时又是社会,恋爱中双方也要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做到自尊自爱,加强安全意识,学会识别、分辨真假爱情,保护自我,远离各种伤害与犯罪。

(二)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加强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不少高校的学生住宿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宿舍、食堂等条件与学生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减少日租房现象,需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生活条件,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若学生宿舍的电视、网络、空调、洗浴等设施配备到位,食堂饭菜的质量跟得上,学生明白在学校住宿比在外日租更经济、更方便、更舒适时,他们自然会减少日租房行为。

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引导、陶冶等重要功能。文化育人往往比管理、制度育人的效果更深刻、更长远,要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文体活动等营造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租房大学生体会到在校住宿,自己有一种融入集体的“家”的主人翁感觉;而在外日租,则有被抛弃的、“孤立人”的感觉,这样他们自然会更乐意住在校内。只有当大学生带着寝室文化、校园文化的DNA走向社会时,才能进一步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三)开设生理卫生课程,加强恋爱课程、性健康课程

受传统文化观念与应试管理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观、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引导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许多学生都是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渠道或通过“实践”来摸索恋爱、性知识等问题,而通过正规课程、专题讲座加以指导则寥寥无几。

高校学生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注年轻人恋爱等方面的相关需求,进一步加强恋爱观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恋爱心理,减少因该方面 引导的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目前社会上的“剩男剩女”问题虽然与媒体炒作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他们的恋爱观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实际,开设(必要时可分开开设)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恋爱心理学、性道德性健康等方面的课程、讲座及心理咨询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恋爱,勇敢面对挫折。

(四)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建立健全租房审批、检查、惩戒制度

针对日租房问题要加强管理,建立宿舍检查制度、租房惩戒制度等,必要时可以把在外租房与操行考评挂钩,减除租房者日常评优资格。规范租房管理程序,完善校外租住申请审批手续,杜绝学生夜不归宿、在外日租“打游击”等情况。对于特殊情况需在外租住的,要登记备案,并联系房东、学生家长签订相关协议和承诺书,做好安全预案。

(五)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机制

以上是从学校的角度开展的工作,但是要解决日租房问题,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与校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净化校园周边日租房环境。

联合公安、卫生、房管、工商、街道、社区等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安综合整治,对于房屋不符合出租条件的,卫生、安全等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处置与整顿。对诱导大学生涉足成长不利环境如游戏厅、网吧乃至场所的“黑租户”依法打击、取缔。对日租房情况在公安机关进行备案,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可以参照网吧上网身份证实名登记制度,建立日租房实名登记制,租房者信息必须强制登记到联网的管理系统,以便核查、监管。学校、公安、卫生、街道等相关部门与房东建立定期走访或沟通渠道,了解日租房相关情况,加强对租房大学生的有效管理。

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服务与社会环境的原因;不仅涉及大学生恋爱观问题,也涉及到其他多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恋爱观、安全观、人生价值观,规避日租房的不利影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建军.关于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2] 许传新.大学生日租房现象透视[J].当代青年研究, 2007(4).

[3] 孙琼如.天使在堕落?——对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4] 杨晏清.当代大学生恋爱目的多元化分析[J].学理论, 2010(22).

[5] 刘礼明.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探讨[J].青年研究,2000 (10).

[6] 胡建军.关于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7] 马艳玲.大学生问题恋爱心理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4).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47.5%的人能接受“裸婚”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214人进行在线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47.5%的人表示能接受自己或家人“裸婚”,54.2%的人认为,在当今社会“裸婚”需要勇气。而在调查中,对“裸婚”的定义受访者给出的顺序依次是:没房(89.5%),没车(78.4%),不办婚礼(60.1%),不度蜜月(52.2%)。

2/3的人开始接受新型婚恋

《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新型婚恋现象正渐次被人们认可,2/3的人开始接受姐弟恋,婚前同居观念得到普遍理解和接受。但是,在收入方面女高男低却始终遭人计较,54%的人表示完全不能接受,25%的人表示可以忍耐但很难受,仅有21%的人表示可以接受。

一组关于“出轨男”的数字

婚姻顾问纽曼在新书《背叛的真相》里,调查了200名丈夫,包括有外遇和没外遇的男人。他得出一些颇耐人寻味的结论:68%出轨的男人从未想到过自己会不忠,并且他们几乎都希望自己没有偷吃,66%的男人出轨时会有负罪感:出轨的男人中,77%拥有一个同样有外遇的好朋友;只有8%的男人说欲求不满是他们出轨的主要原因,48%的男人认为感情上得不到满足才是他们出轨的首要原因;只有6%的人是在认识另一个女人的当天便与其发生了关系,73%的男人在认识与另一个女人超过一个月之后才出轨,而40%出轨的男人是在工作中结识另一个女人,日久生情;只有12%的人认为情人的外貌比自己的妻子更具吸引力。

暴露40%肌肤更吸引男性

对很多女性而言,晚上外出玩乐时,挑选合适的衣服一直是她们最头痛的问题,她们不知道暴露多少肌肤才最有吸引力。英国利兹大学的专家进行的一项研究,通过计算身体暴露多少才最有吸引力,最终得出了精确的答案。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该市最大的夜总会舞池上方的一个阳台上小心翼翼地观察所有的女性,利用藏在手提包里的摄像机,记录女性的穿着,以及有多少男性受她们吸引,邀请她们跳舞。最后她们发现,暴露40%肌肤的女性吸引男性的数量,是那些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女性的2倍,但那些肌肤程度超过40%的女性也没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最受欢迎的女性,是把40%的率与紧身衣和具有煽动性的舞姿完美结合的人。

上下班耗时45分钟离婚率高出40%

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上下班往返路程长,如超过45分钟时,那么其离婚的可能性比其他人高40%。专家指出,如果夫妻当中有一个——通常是丈夫,每天在上下班路程上花费时间过长,他们回家时会因过于疲劳而无法帮忙做家务,而且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应再在家中分担同样多的责任,因为上下班的漫长路程也是付出。研究还发现,在丈夫需要长途乘车上下班的家庭,妻子通常被迫选择一份工作地点离家近、不太理想的的工作,这意味着收入更少,而且在育儿和家务上要分担更多。她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被迫承担了太多责任,被迫扮演传统女性的角色,在结婚头几年,婚姻出现危机的风险最大。

新知

女方年龄大离婚率高

欧洲一项名叫“优化婚姻市场”的研究在5年前启动,专家们选取了瑞士1534对夫妻或关系稳固的情侣作为受访对象,5年后看他们是否分手并搜集婚姻数据。结果显示,年龄、文化水平和是否曾离婚对夫妻关系的影响出人意料地大。女方年龄比男方大5岁以上,离婚概率比岁数相同的夫妻高至少3倍;男人年龄比女方大5岁以上,离婚率只有岁数相同夫妻的1/6。双方如果都是首次结婚,将更容易保证婚姻质量;双方都有离婚经历,再婚的稳定程度和初婚夫妻一模一样;有一方曾结婚而另一方却没有结过婚的婚姻最危险。

男士多做家务有利于“”

美国加州大学社会学家科特兰指出,男性多做家务,与性生活的次数有直接的关系。科特兰解释,当女生看着男士做越来越多的家务时,她们就会越开心,因为男性愿意为自己分担家务,可令女性觉得公平,两性关系亦会因此增加满足度,彼此的冲突也会自然减少。在这和谐的情况下,男女双方的“”亦会随之大大提高,性生活自然变得更好。

适婚男富豪青睐教师、公务员

两机构针对武汉地区千名身家500万元以上男富豪的调查显示,富豪单身的原因是:忙于工作(27%),对感情不信任(17%),希望找到能持家的女性,而这类女性太少(20%),曾经受过感情挫折(11%)等。调查还发现,男富豪青睐教师、公务员,而对“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等“三高”女性,超过60%的人表示不予关注。

男性择偶标准排序:相爱第一,处女第九

近日,近20万男性网友在腾讯网通过投票,选出了2011年中国男性“择偶心理标准”。其中“我们相爱”这一因素位列第一(13.6%),但女性的外貌和性格对他们仍非常重要,“温柔体贴”(11.8%)、“外貌可人”(8.5%)、“无不良嗜好”(6.3%)、“苗条”(4.8%)、“厨艺好,会做家务”(4.8%)等关键词入围。男性对于女性的年龄依旧非常苛刻,“20~30岁”的女性对于男性网友最有吸引力(6.4%),30岁以上的女人和短发一样令男人表示无感。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男性网友的局限性,“处女”这一被诟病多时的选项依然位列第九(4.7%)。

热词

新弱势群体:“贫困单身母亲”

北京市对100多对35岁以上的离婚夫妻做了一个为期5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家庭都有1个或者2个孩子,分手时,85%的孩子判给了女方。5年后,男方大多再娶,而女方再度进入婚姻的不到15%。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长朱明媚说,离婚女人又当爸又当妈,心理透支、情感透支、时间透支、健康透支,一些人还经济拮据。尽管离婚时男方会给一定的抚养费,但这个费用没有考虑到物价上涨和孩子生活学习费用逐年增加的因素。所以,不少女性发现离婚是从一个陷阱掉入另一个陷阱。现在都市里增加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单身母亲。

婚恋新趋势:“中等姿色女”受追捧

最近国内某知名婚恋网站公布了一项调查,一个结果令人非常意外。最容易配对成功并谋得好姻缘的女性,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些外貌出众、条件一流者,而是中等姿色的女人。

世界知名猎头公司也公布了一项数据,职场对姿色存在歧视,但是并非越美貌者获得工作机会越多,而是外貌更具有亲和力的女性。如今这个整容、化妆无所不能的年代,美貌的获得变得轻而易举。谁都可以拥有的东西,就变得不珍贵。当上等姿色女过度泛滥,中等姿色女便因性格亲和等原因有了发展余地。

进入“潮婚时代”

《闪婚》《裸婚》《当婆婆遇上妈》《双核时代》《双城生活》《家,N次方》等反映当下年轻人婚恋问题的电视剧走红荧屏,宣告“潮婚时代”的来临。省却爱情长跑的一见钟情叫“闪婚”;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礼、没蜜月,谓之“裸婚”;大学生一毕业就结婚叫“毕婚”;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已婚”很可能让你成为“掉价商品”,因此“隐婚”大行其道;处于种种迫不得已的原因,“异地婚”仍是困扰大家的问题;“结婚就是一辈子”的传统婚姻观念已被“N婚”魔兽彻底打破……数不清的婚姻模式,反映了这个时代多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年轻人热捧“经济适用婚”

经济适用婚,是指根据财力出发,在保证婚礼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地锁紧成本,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经济适用婚的原则就是既要考虑小家庭的经济状况,又不能委屈自己和爱人。

这种操办婚礼的方式受到年轻人的热捧,他们通过尽量避开结婚高峰时期预定酒店、蜜月游,婚庆布置靠朋友帮忙,上网订购礼服,穿过之后再在网上卖出等方式节约成本,可谓低碳环保、十分潮流。

行走江湖,提防“怨密”

每个女人心里都藏着一点对闺密的羡慕嫉妒恨,有时候就像微妙的调料——闺密随时都有可能变“怨密”。你不信?看看“假脸姐妹团”成员杨幂与霍思燕为戏反目的例子就知道了。

触及以下3道高压线必成为怨密:1.出卖闺密的隐私;2.染指闺密的男人;3.奚落闺密的危难。不过“怨密”也有她们的积极意义!她装着你的前尘旧事,没有她们,女人不会害怕犯错误,不会担心授人以柄,“怨密”以她们的敬业精神督促着女人眼手心并用,尽力活出不被挑拨的人生。

职场女性争当“美魔女”

“美魔女”指的是职场上真实年龄40岁上下,但保养较好、心态年轻,看起来就像是二十几岁的OL。“美魔女”打扮时尚,对当前的流行元素非常敏感,对年轻人喜爱的ipad、网络游戏等都很熟悉。比起那些逢人就谈婆媳矛盾,张口闭口都是老公孩子的“欧巴桑”,“美魔女”胜在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很多年轻OL都表示,身边有“美魔女”是福气。这种大姐级同事,虽然和年轻白领一样青春、有活力,但毕竟已成家生子,在业务上和人际关系方面侵略性不强。更重要的是,她们的存在很有积极意义,令小白领们有明确的目标:希望能通过努力,将来像她们一样,活得优雅、精致。

人人争议“乔帮主情书”

《乔布斯传》在全球发售,中文版也同步发行。新鲜热辣的传记中,一段乔布斯在结婚20周年纪念时写给妻子的情书,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官版”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网友们充分发扬了“自己动手”的微博优良传统,不少既懂英文,又具文采的网友纷纷亮出身手,上演一场才华大PK。白话浪漫、文言隽秀、方言直白……各种风格迥异的“帮助情书”异彩纷呈。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走出家乡,来上海求学

李耀达是一个新上海人。他出生在广西的小山村,20岁之前,他都没离开过那儿,也没见过大城市是什么模样。到上海来,是一次阴差阳错的际遇。

2000年的高考,李耀达考中了内蒙古的一所大学,全家人都很高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他整理了行装,坐火车去内蒙古报道。此时,在上海读大学的姐姐打电话来,叫他顺路去上海玩一玩。于是,他中途下了车。这些年,他时常想起第一天到上海来时的情境,当时的自己是多么土多么傻。看到红绿灯的时候,姐姐和他说:“红灯停,绿灯行。”他琢磨了半天,问:“那么黄灯该干什么?”对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上海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充满了魅力。

玩了几天之后,李耀达做了人生第一个大决定:放弃去内蒙古上大学的机会,留在上海。当时的他心里就一个念头,“要在这座城市扎根,闯出一番天地。”这样的雄心壮志,很多初来上海的外地人都曾有过,但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并不多。

李耀达算得上是个有毅力,有闯劲的年轻人。没多久,在姐姐的帮助下,他进入同济大学自学考试助学部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学习,当了3年的贫困大学生。他计算过,当时在学校生活,每天3顿饭的最低纪录是两块7毛钱。有时候和同学们出去玩,人家都去吃肯德基、麦当劳,他就偷偷地跑到隔壁找家小吃店吃碗阳春面,“5块钱我都觉得很贵。”

2003年,李耀达取得了大专的毕业证书,并通过了这个专业本科5门课程的考试,这个成绩相当优秀。暑假,李耀达没有回老家,那时候的他正在考虑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究竟是继续本科的学习,还是先找份工作赚钱?有一天,他去食堂吃饭,路过五花八门的招贴栏时,一个通告吸引了他的眼球――团委号召高校毕业生志愿去西部服务。李耀达的心头一热,这不是他多年前的想法吗?上高中的时候,他曾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过一篇关于农村教育的文章,在一些贫困的地方,很多成绩优异的孩子因为家里穷而放弃了读书。当时,他就暗暗地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去那些地方看看,帮帮那些孩子们。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顾不上考虑什么,赶紧记下了报名方式。

这事让李耀达的父母和姐姐有点不高兴,他们希望李耀达能早点在上海立足,将来可以光宗耀祖,帮衬着家里一起过上好日子。现在眼看着李耀达好不容易融入了大城市的生活,却要去比家乡还要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志愿者,这一番辛苦不都白费了吗?李耀达和家人斗争了好长一段时间,连哄带骗,好不容易劝服了他们。没想到,此时又传来了自考生不能报名参加志愿者的消息。他急了,鼓起勇气写信到团中央,表达自己的决心。经过三番四次的请求之后,工作人员被他的热情感动,最后破例批准了他的要求,使他成为全国第一个被批准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自考生。

这是李耀达人生中一个很大的荣耀。现在到网上搜索他的名字,还能看到当时的一些报道。在那些新闻里,李耀达是同济大学首位参与西部支教的自考生,是第一批响应政府号召服务西部的热血青年,是很多大学生的榜样。可惜,这个榜样现在的生活并不怎么样……

两年志愿者的生活赢得了爱情

李耀达在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待了两年,那是一段既艰苦又开心,既单调又充实的生活。艰苦和单调是那里的生活条件,开心和充实是内心的真实感受。他曾经和同学一起跋山涉水,挨家挨户地做访问,写了一份失学儿童的调查报告。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志愿者在行动”的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的工作,了解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通过这个网站的牵线搭桥,很多上海大学生也加入到了资助贫困孩子上学的活动。他自己也资助了一个彝族的孩子上学,直到他小学毕业为止。

让李耀达想不到的是,志愿者的网站还起到了另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让他认识了千里之外的一个女孩,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赵凤贤。赵凤贤的老家在吉林的农村,当时是吉林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在四川当志愿者。因为有相同的身份背景,两个年轻人常常在网上聊天,一开始是说点志愿者的事,后来说说每天的生活,再后来就聊到了感情,渐渐地就相互有了好感。

李耀达算不上是个浪漫的人,但是赵凤贤一点不计较这些,她是个特别朴实的女孩,对于男友,她只提一个要求:每天都要通电话。本来就是异地恋,如果不能经常联系的话,两个人的距离就会疏远了。所以,李耀达每天都坚持给赵凤贤打电话,当时500元的月收入,有400元都是用在电话费上……当然,李耀达很难得的制造过一次惊喜,让赵凤贤一直感动至今。那是他们恋爱后的第一个情人节,正好碰上赵凤贤休假到云南去玩。她从来没收过男孩子送的花,于是半真半假地向李耀达提要求:“别人都买花给女朋友,你是不是也表示一下?”没想到,李耀达一口回绝:“今天买花太贵了,没什么意思。”赵凤贤的心情一下子落到了谷底,一路上都不高兴。两人走到宿舍门口的时候,突然,有一群男生冲出来,手里捧着很大一束玫瑰花,说是送给赵凤贤的,原来李耀达早就安排好了这一切。

2005年,李耀达要回上海了,考虑到两人今后的恋情,赵凤贤放弃了当地卫生局的安稳工作,决定“夫唱妇随”,跟着男友到上海发展。在回上海的路上,他们俩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对两个一无所有的外地人来说,如何在上海扎根生活下去,是个大问题。尤其是赵凤贤,在这之前,她都没去过大城市,更不知道上海是什么样,她紧张地问李耀达:“我到底能不能找到工作呢?如果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李耀达宽慰女友说:“不用担心。只要我们每月能赚到2000元,就够生活了。”他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因为一直穷惯了,他觉得2000元已经是个很大的数目,他们老家的人每月收入才一两百。

让李耀达和赵凤贤高兴的是,没多久,他们就各自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李耀达在一家私营公司做设计,平均月收入有五六千元,这个水平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已经是了不得了。但有一点,这薪水是和工作量挂钩的,做了多拿了多,所以熬夜成了李耀达当时的生活主旋律。赵凤贤的第一份工作在靠近上海的嘉善,收入也有两千多,但不能每天回家。当然,这些辛苦都算不了什么。他们不就是来奋斗的吗?赚钱,结婚,买房,生孩子,扎根上海,这就是他们的目标!

不得不承认,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外地人,要想获得和一个上海人同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话,一定要付出超出好几倍的努力。甚至透支生命。2006年夏天,李耀达感觉左边的牙齿隐隐作疼,一开始他还不以为然,觉得可能是蛀牙,或者牙龈发炎。后来越来越疼了,牙齿也松动了,他就跑去医院看。医生检查后告诉他,这不是普通的蛀牙,是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虽然是良性的,但需要动手术治疗。李耀达听不懂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反正手术一共花了8000元,拔了3颗牙,他觉得也没有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什么大影响。

几个月后,李耀达和赵凤贤决定结婚。那天,在去领结婚证的路上,李耀达开玩笑地问:“你想好啦?我可是有病的人。如果后悔的话,现在还来得及。”赵凤贤没有多考虑,点头回答:“我不会后悔的。”即使,作为医生的她心里明白,李耀达这个病的复发率高达70%,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和心爱的人一起生活。

一年中经历了买房、生病和生子

2008年初,李耀达换了一份新工作,他从私企跳到一家中外合资的设计院,薪酬水涨船高。他在博客上写了一个新年愿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希望今年比去年过得更好,更希望今年能有个落脚的“家”。在这个时代,成家,不仅仅是和心爱的人结婚,还要有一个能挡风遮雨的房子。

一连串的看房之后,李耀达夫妇最终买下了现在居住的这套房子。小区是有点偏远,周边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窗户看出去还能看到一些农田。但好在价格便宜,70多平米,40多万,这是他们能承受的最高房价,当然也是贷了款的。买下房子以后,他们就没什么积蓄了,所以装修也得自己动手。每天下了班,他们就一起到新房子,站在卧室、客厅、厨房的每个角落,一边干活,一边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乐在其中……不久,赵凤贤怀孕了,幸福生活的画面就更加丰富了。

想象的画面再幸福,并不能代表它真实。夏天到了,李耀达突然感到自己左边的牙齿又疼起来,他隐隐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医生证实了他的想法,肿瘤复发了。比起第一次不过两三小时的手术,这次的手术工程非常浩大,不是拔掉两三颗牙齿可以解决的。医生给他解释了手术的过程,为了把肿瘤刮除得更彻底,到时候整个左侧的下颌骨可能都没有了,就好像有的人做整容手术,为了让脸型变得更小巧,会把两边的颌骨削去一些。李耀达在手术后的脸型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只是他不会变得更美,因为他的两侧颌骨是不对称的。为了弥补脸部的外观,医生还会做一个骨质游离移植手术,就是从他的腿上取一块不重要的骨头,移植到脸上,替代左侧下颌骨。整个手术过程将长达12个小时。手术前的两天,李耀达把当年在西部当志愿者时拍的一张照片上传到博客上,他自嘲地说:“走过这道生死关之后,自己就当是做了趟整容,这张照片可以留下来做对比用。”

李耀达虽然生性乐观,但生死关没那么容易走。手术后的一个星期,他的伤口还没有长好,就突发十二指肠穿孔。因为是在口腔科的病房里,医生都查不出是什么毛病。李耀达躺在床上疼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赵凤贤就挺着大肚子在各个科室之间找医生,她一边哭一边说:“求求你们快点联系吧,我们都还年轻。”当时的李耀达真的是万念俱灰了,甚至还想到了要安乐死。但是听到这句话,他一下子变得有勇气了,他想到自己还没有见过未出生的儿子,还没有和老婆相处多少年,还没有对父母尽过孝,还没有在新买的房子里好好住过,还没有实现那些美好的人生计划……为了这些,他也一定得挺住!

一周内连开三刀,李耀达在“天堂”与“地狱”间走的这一遭,实在是辛苦,住院的20多天里,他瘦了16斤。 最悲惨的还在后头。李耀达出院后的第二天,被医生告知说,肿瘤已变成了恶性。这种肿瘤恶变的机率只有5%,怎么就偏偏落到了自己的身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感觉天一下子塌了下来,整个人都变得没有方向。回到家,他不知道要怎么告诉怀孕的老婆,但是赵凤贤毕竟是学医的人,她看到医生给老公配的药,就什么都明白了,她安慰说:“以后,我们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该干嘛还是干嘛。”

12月5日,赵凤贤生下了儿子,巧的是,出生的这一天竟然是“国际志愿者日”。李耀达非常高兴,儿子不仅点亮了他的生命,也让他常常想起做志愿者的那些美好时光,当时的他是多么意气风发,是多么有理想有抱负。

是否还能找到一份正常工作

李耀达很想重拾当年的自信和干劲,但因为这场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去年9月,因为病情的反复,李耀达又动了一次手术,医生把所有的病灶都做了彻底的切除,所以他现在下排牙齿就剩下3颗。吃东西的时候,只能将食物放在搅拌机里,打碎了以后喝下去,完全食不知味。一个30岁的男人,以后就要过这种老太太般没牙的生活,能想象吗?当然,忌口、吃中药、喝流质,这还不是最麻烦的事。

10月底,经过一轮化疗之后,李耀达想回公司继续上班,却被人事主管“劝休”。“你身体不好,就在家休息吧,我们发病假工资给你。”休息了几个月,到今年的1月,公司委婉地辞退了李耀达,并给予他4个月的经济补偿。对此,李耀达咨询过相关部门,也翻阅了《劳动法》,如他一般被确诊为癌症的病人,可以去相关部门办理丧失劳动能力的申请,这样一来公司应补偿一年的医疗补助费。然而,一旦确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如果有上海户口,每月可以到民政局领补助,但他是个外地人,什么都没有。权衡之下,李耀达放弃了主张自己的权利。

李耀达过去一直从事的是3D 效果图的设计,按照他的水平,找一份月薪五六千元的工作不成问题。但每当有公司打电话请他面试,他却不知道如何面对。因为这个病的位置在脸上,面试的人一看就猜到他是生过大毛病的人。李耀达又不想瞒人家,所以每次说到最后,对方就回答他:“我们再考虑看看。”

这样一晃,就过去了好几个月。现在,李耀达每天8点起床,煎中药,扫地、做饭、带儿子……就像个“全职保姆”。为了找工作,他曾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他很想知道,像他这样的一个癌症患者,能不能继续正常工作。同情他的人很多,给他出谋划策的人也很多。最靠谱的建议就是,让他在家里接接私活,不用去上班,这样还可以休息休息。这点李耀达早就想到过,他很清楚这个行情,现在给人做一张3D效果图,收费一般都在1000多元。他一个月做个三四张图,应该没问题。可是,如果他真的选择在家里工作,谁来给他交医疗保险呢?他将来看病怎么办呢?现在的手术费一次比一次贵,前两次的手术就花了他七八万,要不是因为有医保,他还真的没办法承受。所以,他现在最大的希望还是能找到一个单位,收入少一点无所谓,只要能交保险金就可以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赵凤贤这段时间也面临着失业,因为当时为了照顾李耀达,也为了保胎,所以无暇认真应付执业医师的考试,所以无证的她马上就要被医院辞退了。这样一来,家里两个人都没有收入。生活怎么维持呢?想当初,李耀达很自信地和赵凤贤说,赚2000元,就能在上海生活下去,可现在看看呢?每个月房贷3000元,医药费每天40元,生活开销要1000多元,还得加上儿子的奶粉钱……七算八算,怎么也得五六千元一个月。说不清是社会发展太快,还是自身要求太多,反正钱已经把李耀达一家逼到了最落魄的阶段。所以,很多的时候,当他在和别人说起那段在西部当志愿者的日子,常常会感叹:“我觉得现在的生活还不如那时。”

也有人建议李耀达,卖了房子回老家去,这样就不必那么辛苦。这或许是最后的一条路。这两年来,他的房子从40万涨到了90万,每当想到自己这么多年的打拼,想到如此不容易、又如此划算地买到一套上海的房子,李耀达就有种不甘心……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本刊调查

一、一般情况

1. 你是否经常感觉到很郁闷或者孤独?

是56% 不是44%

2. 你是不是时常感到生活中无人倾诉?

是48% 不是52%

3. 你认为自己的人缘怎么样?

还不错71% 不太好29%

4. 你是不是时常会有想哭的冲动?

是22% 有时会43% 从来没有35%

5.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上进?

是42% 不是30% 有时候是28%

6.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怎么解决?

大哭一场10% 自己解决危机56% 找父母或者朋友倾诉34%

7. 你是不是经常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常有自卑情绪?

是34% 不是42% 有时是24%

8. 你身边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吗?

有几个20% 一两个44% 还没有36%

9.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精彩?

是29% 不是71%

10. 你认为自杀是一种什么行为?

懦弱的行为68% 极端而残酷的行为32%

二、你是否有抑郁倾向?

请仔细阅读以下20条文字,理解其中的意思,然后根据你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按照A、B、C、D四种情况作选择(限单选):

1. 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 我觉得心情很差。

3. 我时常想哭。

4. 我晚上睡眠不好。

5. 我的胃口比平时差。

6. 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没有以往的。

7. 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8. 我有便秘的苦恼。

9. 我的心跳比平时快。

10. 我无缘无故感到疲乏。

11. 我的头脑没有以前清醒。

12. 我做我熟悉的事情有困难。

13. 我觉得烦躁不安,难以平静。

14. 我对将来不抱希望。

15. 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 我觉得做决定不太容易。

17. 我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没有人需要我。

18. 我的生活过得没多大意义。

19. 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更好些。

20. 平常感兴趣的事,现在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A.没有或者很少这样

B.有时会这样

C.相当多时间处于这种状态

D.绝大部分或者几乎全部都是这样

其中,选A得1分,选B得2分,选C得3分,选D得4分,最后将得分相加。调查结果,90%的人总分低于40分,心理状态正常。10%的人总分高于41分,有抑郁倾向。

看着这份调查报告,记者突然觉得抑郁似乎"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与抑郁"交过手",只不过这种交手还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而已。那么,抑郁症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怎么才称得上是抑郁症?如何尽早识别抑郁症的"苗子",及时寻求帮助呢?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记者特地采访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张海音、薛伟医生,两位医生回答了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就一些个案作了分析。

分析篇:抑郁症不可怕

答疑解惑:抑郁症可以治愈

Q:什么是抑郁症?

A:"抑郁"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中医文献中,那时称为"郁症"。如果要给抑郁症下一个定义,它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但并不是精神病。它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降低,出现失眠、早醒等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这种障碍可以从情绪的轻度不佳到严重的抑郁,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而且这种状态要持续两星期以上,患者本人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人。符合这些基本条件者,可以确定得了抑郁症。

Q: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是一回事吗?

A:不少人以为得了抑郁症关键是自己想不开,这种说法不尽正确。比如一些患者什么都不缺,在旁人看来,他应该生活得不错。但他本人却经常感觉不如意,有失落感,乃至抑郁。这其实是患者自我压力过大,目标离开现实有距离而产生的不满足感造成的。不少人把抑郁症看成是一种精神病。其实,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是有区别的,虽然两者在某些症状表现上有些相似,但抑郁症患者是有现实检验能力的,他只是把过失扩大化了而已。

Q: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A:据统计资料表明,在美国有将近20%的女人和10%的男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对后一个数字,有些研究者表示怀疑,因为传统上要求一个男人要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而不鼓励他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或是寻求帮助和抚慰。男人一般不会像女人那样去寻求心理保健治疗,当男人痛苦时,不会像女人那样喜欢表现出来,他们的痛苦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因而他们是否患有抑郁症也不得而知。

Q:男性和女性在发病原因上有什么不同吗?

A:从女性角度来说,因为失恋、离婚、失业的原因导致抑郁的比例较高。其中,感情上失去依靠对女性的打击最沉重。

对男性而言,失业或者失去事业发展的方向造成抑郁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男人多数还是以事业为重的。比如我遇到的一位身价千万的私营企业家,他是做外贸生意的。早几年如鱼得水,生意特别红火。去年因为市场竞争加剧,他的事业开始出现低潮,而他又是一个很上进、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突然间没有了方向和目标,他觉得活着没多大意思,整天哀声叹气,不参加任何交际活动,像"煨灶猫"一样过日子。在妻子的陪伴下,他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治疗。先是一星期来两次,然后是两星期来三次,这样前后持续了大约三个月,才渐渐恢复了正常。

Q:白领人群是不是比一般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呢?

A:不少人以为,工作环境好、工资收入多的"白领"应该个个心满意足,不会出现抑郁的烦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较好的人群,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并不低于社会其他人群。因为白领们虽然拿着高薪,但他们所需要承受的压力,特别是心理压力要比一般人大得多。另一方面,白领们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他们意识到自身心理出现问题,他们比一般人更懂得及时把握求助的机会。所以,在一线咨询中,他们的出场率会比较高。

Q:如果一个人经常乱发脾气,可能也与抑郁有关,是 这样吗?

A:确实如此。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容易动怒是一种痛苦和压抑的释放,有时是一种寻求帮助的呼叫,其本质仍然是情绪低落,它反映了患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力求摆脱的心态,有时也是一种对抑郁情绪的掩饰。如果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与患者交谈,会发现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情感的"底色"是灰暗的,而且这种底色影响着整幅"油画"--精神活动的每一个"画面"。 患者的家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患者的"脾气"超过一定的程度,持续过长的时间,不符合患者一贯的行为方式,无法用常理来加以解释时,应考虑可能与抑郁有关,应劝其到心理门诊接受诊治。

抑郁症的九大评估标准

1. 对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都没兴趣,持续两星期以上。

2. 身体明显消瘦或体重明显增加,持续两星期以上。

3. 有睡眠障碍,常被噩梦惊醒,清晨四五点早醒,持续两星期以上。

4. 经常烦躁,为一点小事争吵,持续两星期以上。

5. 动作迟缓,说话缓慢,持续两星期以上。

6. 经常感到疲倦,甚至长时间卧床,持续两星期以上。

7. 觉得自己活得没有价值,过低估计自己,事事缺乏自信,持续两星 期以上。

8. 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任何事都心不在焉,思维迟钝,持续两星期以上。

9. 经常想到死,有过伤害自己的经历,持续两星期以上。

案例篇:深陷抑郁泥沼的人们

无法忍受初恋情人的背叛

患者:张小姐,21岁,上海人,大学生

抑郁症表现:整日以泪洗面

患者自述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基本上没怎么不顺心过。高三时,父母怕我考不上复旦、交大这样的名牌大学,便出资送我去澳大利亚留学。我先在当地一家高中读了一年,然后幸运地考上了悉尼大学。在大学里,我意外地遇上了一个男孩子,他和我的经历很相似,同是上海人,在同一大学的不同学院上学。在异地寂寞孤独的环境里,我很需要有人安慰和帮助,于是我们越走越近,他成了我的男友。

说老实话,他应该算是我的初恋,我通过国际长途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她很担心,特地飞来学校看我们。妈妈见了他以后,觉得他与我不怎么相配,反对我们继续交往,可我怎么也听不进去,依然和他在一起,还固执地认为我们的爱情是非常纯洁而美好的。就这么热恋了一年多,正当我满怀期待地憧憬未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不止有我一个女朋友。我当时简直气晕了,想想自己对他那么好,那么迁就他,把自己最美丽的初恋奉献给他,他却这么薄情寡意地背叛我。这打击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残酷、太沉重了。在和他分手后的日子里,我整天以泪洗面,陷入了"他凭什么会背叛我"的死胡同中。我根本无心继续念书,无法忍受和他呆在同一所学校,无法克制自己的悲伤和痛苦。为了不再让自己的情绪恶化,我转了学。可是,我依然走不出悲伤、绝望的漩涡,整天哭哭闹闹,像个疯子一样。虽然也有朋友不断地劝慰我,陪我去当地的心理咨询中心治疗,可依然毫无起色。最后,我只能飞回上海,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治疗。至于悉尼那里的学籍,已经过了一个月的有效期,我也不想再回去了。

治疗师分析

她的表现属于中度抑郁症。她之所以会得抑郁症有多方面因素:一来是因为她是独生女,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一向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一定要得到。当爱情不在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失去了安全感。二来是因为她过于看重了感情对她生活的重要性,认为自己付出了纯洁的初恋,男友的背叛是不可饶恕的。同时,她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不够优秀或者做得不够好,才导致男友变心的,这与她从小受到"高标准、严要求"的家庭教育是有因果关系的。三是,她的心理年龄还太幼稚,与生理年龄有比较大的脱节。21岁的身体却只有16岁左右的心理。

治疗方向

通过交谈来纠正患者对感情、生活的一些错误认识,缓解她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建立和稳固一个真实的自我,让她得到属于她自己的生活。比如建议她安排自己居住的房间,打扫和收拾属于自己的领地。她可以拥有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个洋娃娃,当她感觉郁闷的时候,可以有个对象倾诉。初期治疗是一星期一次,经过两三个月的放松式治疗,现在她的情绪已经基本控制。

升职了,我却好苦闷

患者:林小姐,25岁,未婚,上海人,银行职员

抑郁症表现:失眠、思维混乱

患者自述

我在一家银行做业务,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两年以后,因为我的业务成绩非常出色,领导破格提拔我做科长。想来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毕竟人家可能艰苦奋斗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未必能顺利坐上那个位置。所以刚上任那会儿,我整天沉浸在对未来工作的美好幻想中,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出点成就来让人家看看,虽然年轻,但我有实力。

然而事与愿违,我被提拔后,原本关系不错的同事因为我的升职而疏远了我,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好像被孤立了。每当遇到不太熟悉的业务,我总是很耐心地去请教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职工。本以为自己那么真诚的态度会赢得他们的认可,但是她们居然反问我: "你是科长,这种问题,该我们问你才对啊?"这样反复多次之后,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我觉得自己好像吃了哑巴亏,不能发作,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当时的羞愧真让我无地自容。

我也知道那些故意与我作对的员工其实是嫉妒心在作怪。她们只有中专学历,虽然在这个岗位上做了十多年,但办事能力肯定无法与我相比。我抢了她们晋升的机会,她们自然怀恨在心。但我又不能争辩什么。于是,我开始拼命翻阅各种资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这种能力上的不足,但总感觉这种进步并没有我想像得那么明显。何况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做事,抬头不见低头见,她们对我的态度非常冷漠。即使参加同事聚会,她们也会故意冷落我,让我觉得特别孤单。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开始下降,很多事转眼就忘,晚上经常失眠,且很容易惊醒。再后来,我开始害怕去上班,在家休息了两个月,可还是无法摆脱心里的郁闷,感觉自己仿佛掉入了一个无法言说的黑洞,无力自救。

治疗师分析

该患者存在的核心心理问题是成长的缺乏,她没有成功地转换角色。她虽然业务做得不错,但那只是独处的能力而已,她的社交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很弱的。她把工作的处理能力理解得过于简单化、单纯化。她的个性比较内向,在工作中她也不懂得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所以生活得很被动。

治疗方向

通过交谈来纠正患者对工作的一些错误认识,缓解她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交际能力,让她多阅读书籍,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摸索。这样的治疗每星期一次,每次一个小时,持续了一个多月,便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为什么我走不出失去弟弟的阴影

患者:肖小姐,23岁,广西壮族人,大学生

抑郁症表现:过度自责,有自杀表现

患者自述

我和弟弟是龙凤胎,从小感情特别好。五年前,中专毕业的弟弟去工厂做事,我则在县城读高中。高三那年,弟弟突发重病住院,我因为忙于高考没来得及赶去医院探望。当我高考结束赶回家时,弟弟已经去世,而且已经被火化了。我伤心欲绝,我觉得作为姐姐,没能很好地照顾弟弟,是我的责任,是我的过错。以后的每天晚上,我都梦见弟弟,梦见我们在一起的情景。他在对我说话,他痛苦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勇气看一眼弟弟的遗物,我怕自己控制不住悲伤的情绪。

一年多前,叔叔的一场重病让我重新陷入了思念弟弟、责备自己的漩涡中。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关于弟弟的各种生活片段,晚上频繁地梦见他的音容笑貌。我觉得自己活着实在太痛苦了。我曾经服过大量的安定,好多次爬上学校大楼的平台。我想一死了之,去陪伴在阴间的弟弟。为此,我已不能正常上课,只能申请休学。

治疗师分析

该患者有强烈的自杀倾向,属于重度抑郁症。她自述有过自杀行为,只是没有成功而已。她的矛盾在于心理上没有完成与弟弟共有记忆的分离。她始终觉得这种失去让她活在现世是一种折磨和痛苦,她始终无法接受弟弟死去的现实。

治疗方向

先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左洛复和安定为主,持续一个多月,通过药物来消除她的自杀倾向。同时采用心理分析疗法,帮助她完成一个哀悼的仪式。比如让她拿出弟弟的照片,对着相片说话,把自己的担忧和思念尽量说出来,让她直面弟弟永远不可能回来的事实。治疗持续三个多月已有效果。

治疗篇:心病还需心药医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而心理治疗是重中之重。"认知疗法"和"自我强化疗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认知疗法

当你感到沮丧时,根据以下十点去分析思考,你会发现,所谓的悲伤、痛苦只是自己在愚弄自己:

1.思维过于绝对化。

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泾渭分明,好像一个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偶尔得了一次"良",于是便认为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这种思想会使你无休止地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不论做什么都不会及格。

2.把问题过于普遍化。

因为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就固执地认为在别的事上也会同样倒霉。如一个羞怯的男青年邀一个姑娘约会遭拒,他会对自己说:"我永远也得不到约会了,我这一生将会在孤独中度过。"

3.精神过滤。

只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脑子里老是想着它,好像始终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把一切积极的东西都过滤了,认为每件事都是消极的。

4.自我轻视。

总是看到别人的许多长处,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总觉得自己不行。

5.武断地乱下结论。

总以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却不去检验自己的设想正确与否,展望未来,尽是灾难。

6.放大与缩小。

总是把自己的缺点放大,优点缩小,歪曲本来面目。

7.情感上的错误推论。

"我感到内疚,因此我一定干了坏事。"把情感作为思想的根据。

8.应该论。

"我应该做这件事"或"我必须做那件事",这些都是你感到内疚的思想,它们不能令你去实干一件事。

9.乱戴帽子。

如果选择并为之努力的目的达不到,就总是想"我是个失败的人",而不去想"我选择错了"。记住,一个人不可能胜任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

10.个人化。

总是在想:"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别人干什么,都是我的过失。"似乎总有个"责任问题缠绕着你"。

针对上述情况,你可以这样改变一下自己的认识:你的感觉不是事实;你能对付;不要以你的成就作为看待自己的根据。自我评价是认识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你能更加喜欢自己一些,你就会感觉好些。

自我及时强化法

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有些人之所以患了抑郁症,主要是他们本人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不断强化的结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地及时地强化自己的积极情绪和行为,抑郁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一、 坚持正常活动。

有的患者本来可以正常上班和做家务,却不愿去上班,甚至连家务都不做。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你越是这样,就越会感到自己没用。实际上,患者是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有能力搞好家务的,只要该干的坚持干,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日益低落。锻炼也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的孤独感。跑步、跳绳、跳健身舞、散步等都是可供选择的锻炼项目。

二、 定计划留有余地。

每天晚上睡觉以前,考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要定得太高,也不要太低,充分留有余地,这样每天都可以顺利完成计划。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

三、 及时肯定自己。

每天晚上睡觉以前,充分肯定自己今天的成绩和进步,不想消极的东西。如果能写日记最好,把好的体验、进步、成绩记到日记上。天天记这样的日记,便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有意思。

四、避开消极话题。

不向亲友谈消极的问题,亲友也不听患者消极的言谈。这并不是不同情患者,主要是避免强化患者的消极情绪。

当然,一些病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适当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

相关链接

一、抗郁食物让你吃出快乐

综合国际医学界的许多研究报告显示,某些食物有助保持身、心、灵的平衡,吃下它们,你会变得心情开朗。

1.深水鱼:研究显示,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和健康。不仅仅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最主要的是他们把鱼当作主食。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鱼油中的脂肪酸,有常用的抗忧郁药--碳酸锂的类似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2.香蕉:含有生物碱,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此外,香蕉含有丰富的色胺酸和维生素B 6,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抑郁的发生。

3.葡萄柚:不但香气浓郁,而且可以提神醒脑。葡萄柚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C是制造多巴胺、肾上腺素的重要成分之一。

4.菠菜:含有人体必需的叶酸。医学文献指出,缺乏叶酸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和早老性痴呆等。研究也发现,那些无法摄取足够叶酸的人,大多有入睡困难、健忘和焦虑等症状。

5.牛奶:纽约的西奈山医药中心研究发现,让有经前期综合征的妇女每天服用1000毫克钙片,3个月后,75% 的人感觉紧张、暴躁或焦虑情绪有所减轻,而牛奶正是钙的最佳来源。

6.鸡肉:英国心理学家班顿和库克给受试者服用100微克的硒之后,受试者普遍觉得精神很好、思维更敏捷。美国农业部也曾发表过类似的报告。鸡肉、海鲜、谷类等食物富含硒。

二、明星抗抑郁有奇招

抑郁症不分中外,它像无形的病毒一样,四处狩猎。从港台到好莱坞明星,都有艺人遭其"毒手"。介绍一些明星抗抑郁奇招,普通人虽不可依样画葫芦,但可借鉴其中精髓。

1.梅艳芳:找朋友喝酒吐苦水

香港演艺圈大姐大梅艳芳,早年也曾为了感情不如意而自杀未遂。童年就出道的她,看尽星海沉浮,明白没有一个大明星能永远稳坐位子,所以哪天不红了,她也有心理准备,做一个平凡的女人。面对压力,个性豪爽的她最喜欢找朋友喝酒吐苦水,想办法把压力化解掉。

2.泽塔・琼斯:跳舞释放自己

貌美如花的凯瑟琳・泽塔・琼斯小时候是个坏脾气的公主,妈妈为了培养她淑女般的气质,送她去学芭蕾舞。长大以后从影,很长一段时间星运不顺,琼斯都会从舞蹈中抖落失意。她说:"跳舞令我浑身舒畅,犹如脱胎换骨一样。"

3.哈里森・福特:挥汗运动来减压

银幕上的铁汉哈里森・福特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每当感觉郁闷的时候,他会到人少的地方舒解压力,比如在家附近的公园跑步,跑出一身大汗,回家洗个澡,再喝一罐冰啤酒,什么烦恼都不见了。

解读张国荣:荣耀背后的悲凉

文/可 言

医学顾问/薛 伟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

《阿飞正传》里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一种小鸟,它生下来就没有脚,一直不停地飞,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它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张国荣纵身一跃,从此阴阳两隔。尘归尘,土归土,就这样与我们作别。万分痛惜之余,我们千万次地问,“哥哥(张国荣的爱称)”为何那么匆忙地走上不归路,留给世人那么多痛惜与疑惑。为情所困?压力过大?抑郁缠身?罹患绝症?外界的种种猜测不一而足。现在,就让我们慢慢靠近他,看懂他的眼神,他无言的沉默和微笑,他的内心……

幻想:脱离现实的唯美

张国荣是爱美的,他所需要的美丽,纯正而不含任何杂质。作为一个才貌双全的演员,他优秀而动人。

张国荣从影后,成功演绎了英雄、侠客、戏子、警察、流氓、书生等角色,经历过无数悲情时刻。在《霸王别姬》中,他饰演的程蝶衣穿着裙子、披着长发的样子,平静而灿烂,水袖摆起时,让人诧异原来男人也可以如此妩媚。他是千万人心中的偶像,他成了一个带着光环的“神话”。然而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已经无法自由来去,即使不喜欢,他也只能继续完美地生活下去。

张国荣是杰出的,他的每次演出都是那么投入。可是,无论戏演绎地如何完美,戏终究要谢幕。人去楼空之后,回到现实世界,人世诸多的不满令哥哥开始彷徨而茫然,比如传闻情变,唱片推出计划受阻,身体不适等灰色事件让他无所适从。他无法完美解决这些世俗纷争,无法继续完美下去。舞台上,他深情款款地演唱情歌,其实也正代表了他内心极度的渴望,只是这种宣泄和呼唤,他人如何能解读?如何能靠近?如何能援手?

专家直言: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这样区分悲哀和抑郁之间的差别。悲哀是对世界十分恐惧,它对自我存在毫无意义。而抑郁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因为觉得自己无力改变自我,而觉得世界因此而变得异常空落和虚无,所以自我的存在也就没什么意义可言了。

由此推论,张国荣可能觉得自己虽身为超级巨星,生活在众人羡慕的花花世界里,该无忧无虑,但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他打击。这些挫败,肯定无法通过他一个人的力量去扭转,他只能无可奈何地通过幻想来解救自我。当这种危险的理想主义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了他的精神时,他成熟运用幻想的技巧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水中月。

张国荣过分依赖演员和歌手的角色,他的生活离真实越来越遥远。这其实是一把可怕的双刃剑。他在幻想中越来越成功,在现实里却越来越低靡。所以,当他从耀眼的舞台上走下来的时候,失望、失落,甚至绝望便开始“袭击”他,他的抑郁情绪也就越发强烈起来。

陷落:“昨日黄花”的惶恐

1956年9月12日,张国荣出生于香港的一个大家庭,是家里的老幺。他从小由一女佣带大,父母离异,家人聚少离多的不和谐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所以,张国荣自小就认为婚姻不可信,成年以后,他更是时时把“婚姻是一种无形的负累”一类的话挂在嘴边。

幼年的伤痕深深地烙在了张国荣的心灵深处,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一生的生活观念。童年的悲凉记忆和刚出道时候的落寞,使他一直郁郁寡欢。可以说,他的成功完全凭自己的努力,可是在他内心深处,他的独立是无可奈何。他内心的激情和感情需要,别人不可能理解。当他成为一名巨星,在他人的眼光里似乎什么都不缺少的时候,他的情感世界依然苍白而空虚。

因为凡事追求完美,已经46岁的张国荣仍然相当在意自己的外形。他曾为日渐稀疏的头发而烦恼,并积极转型到幕后当导演。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保持年轻完美的形象,所以他在香港成立了“梦幻联队”制作公司,还特地北上向姜文 “取经”。后来因为压力过大,原本准备到北京、青岛等地开拍的电影被迫停机,为此他苦闷而伤感。近几年,他还备受失眠摧残,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歌 ――《夜有所梦》。歌中唱道:“沉睡中,为何拿刀横过漫长路,梦境那样恐怖偷窥我,跟踪我,惊险到想吐,我一路,睡不好只为噩梦太嘈。”可见失眠已经令他时刻生活在惶恐中。

专家直言:

忧郁的人因为过分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有时难免会忽略外界存在的因果关联。他会因此而陷入自恋的沼泽,如果不及时回头是岸,那么他就会越陷越深,及至末顶。张国荣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十分爱惜自己,他不沾染烟酒,定期美容保养,包场做健身运动。他那么爱惜自己的身体,他要自己永远年轻,在银幕中塑造更多完美的角色。可惜,年龄和衰老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当人到中年的他面对自己的事业,似乎已经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演戏的高峰已经过去,歌坛新人层出不穷,人们已经不再那么关注他的存在,现实中的他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他完美的形象也因为病痛的折磨而开始今朝不如往昔。他如何能够忍受这种昨日黄花的没落?

上一篇:小学生近视眼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家庭生活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