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8:38:08

大学生休闲论文

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第1篇

量表构建

本量表根据黄仲凌和高俊雄(2005)[8]的《休闲动机量表》改编,原量表参考了Baldwin和Caldwell(2003)[9]青少年闲暇时间动机量表的研制,Pelletier,Vallerand和Green-Demers(1996)做的休闲动机量表构建效度的研究以及Ntoumanis(2002)[10]动机分类的研究。根据本文研究目的,把“休闲动机量表”改为“休闲体育动机量表”(如题项“参与某些休闲活动”改为“参与某些休闲体育活动”)形成了初始问卷,量表由18个题项5个维度构成:外在规范(WZGF)包括威胁、被迫、尊重他人;投入规范(TLGF)包括关注、欢迎;认同规范(RT-GF)包括技术、生活技能、期望;内在动机(NZDJ)包括愉悦感、自主性;无动机(WDJ)包括无助感、无胜任感。休闲体育动机的影响因素量表包含20个题项:学生用Likert五点量表回答,(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初始问卷形成后,然后选取常州纺织学院1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为了整体问卷题项的精炼性,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用下面3条标准来筛选题目[11]:(1)题目部分相关法(Correcteditem-totalcorrelation),即删除鉴别度较低的题项;(2)内部一致性效标法(Inter-nalconsistencycriterionmethod),亦即极端组检验法;(3)因素负荷量判断法,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果,经删去因子负荷小于0.4的题项和在多个因子上负荷大于0.4的题项;然后对余下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检验量表是否能进行因子分析。经检验,休闲体育动机影响因素的问卷KMO=0.814,Bartlett球体检验=1500.21,sig.=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萃取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并进行斜交旋转(考虑到因子间的相关性),而转轴收敛于5个迭代。最终得到影响休闲体育动机问卷的因子数为5个,这5个因子累计解释59.287%的方差(表1)。由碎石图显示,第五个因素以后,坡度明显下滑(图1)。并对公因子进行命名,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影响休闲体育动机问卷中的“在体育课中我能学到与休闲体育相关的内容”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影响不大”等共4个题项,剩余题项构成了影响休闲体育动机的最终问卷,包括5个维度16个题项以及每个题项在5个因子上的负载值(表2)。量表的信度检验构成了最终问卷,首先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休闲体育动机”的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分别为无动机α=0.638,外在规范α=0.749,投入规范α=0.613,认同规范α=0.721,内在动机α=0.722;“休闲体育动机影响因素”问卷的一致性信度检验分别为认知态度α=0.809,制约因素α=0.634,体育氛围α=0.612,兴趣与爱好α=0.712,习惯与方法α=0.645,均符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统计要求。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最终问卷形成后,调查共取样520名大学生,分别来自南京市与常州市的5所高校的大一与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65份(男213人,占45.8%,女307人,占66.0%),有效回收率89.42%。利用SPSS17.0、AMOS17.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模型构建

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湘西地区 大学生 体育旅游 市场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119-03

体育旅游以体育项目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旅游者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流等各种服务。首先,它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因为它不仅仅是体育旅游,或单一的娱乐活动,而是健身、娱乐、休闲、交流为一体。其次,它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它吸引了许多行业部门的参与,如交通业、传媒业、旅游业、餐饮业、通讯业、建筑业、广告业等。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这里自然风光奇秀,人文景观独特神奇,拥有众多著名旅游景区。例如这里不仅有着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还有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这里浓郁的民族风情,素有“最佳旅游处”之称,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多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风情吸引着芸芸众生,具有很大的体育旅游市场潜力。据此,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与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为相关部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情况提供信息,为促进湘西地区体育旅游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湘西高校所有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吉首大学、吉首师范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湘西广播电视大学)。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外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体育资讯网、体育学院资料室等获取文献资料,查阅了体育旅游、以及体育产业等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年鉴类、著作类、期刊类的著作和期刊,全面了解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论文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借鉴。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需要,确定调查问卷的框架。按照社会学原理设计问卷,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湘西地区四所高校发放问卷,每个高校发放问卷500份,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967份,有效回收率为98.35%,其中男生1015人,女生952人。

1.2.3数理统计法

在Windows7操作环境下,利用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保研究科学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旅游的性别特征的分析

从表1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湘西地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男性中参与过旅游的为1087人,占总人数的55.26%;女性参与过旅游的为880人,占总人数的44.73%,经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参与旅游人数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

2.2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性别特征的分析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在参与旅游时,往往会因为性别不同,选择体育旅游的方式也不同。从表2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967人中,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651人,占参与过旅游人数的33%。其中,男生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375人,占总体的人数的57.3%;女生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278人,占总人数42.6%,男女之间相差14.7%,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之间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态度情况分析

由表3的统计数据可知,参与过体育旅游的学生中,有518人,占总数的79.7%,表示喜欢体育旅游;选择无所谓的学生有100人,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15.3%,排在第二位;最后是不喜欢体育旅游的学生,仅有33人,占到了总人数的5.2%。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湘西地区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拥有良好的体育旅游市场基础,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体育旅游之后,接受了这种旅游的方式。因此在湘西地区,我们更要把在校大学生作为拓展体育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加大对大学生体育旅游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不仅要巩固现有的体育旅游爱好者,还要挖掘潜在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学生。

2.4影响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的行为动因因素

对体育而言,体育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体育行为。表4表明,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动机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其参与体育旅游动机排在首位的是为了休闲健身,有242人次选择了该项;其次选择调节情绪的学生仅次于休闲健身,有232人次,居于次位;然后选择提高体育文化知识的学生有145人次,排在第三位;排在第四位得是选择提高自身能力的学生有126人次;回归自然选项被选中的次数居于所有选项的第5位,有123人次;以下依次为社会交际、追求时尚、体验刺激、其他选项。以上数据表明:在湘西地区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统计中,前5位选项次数较高,特别是“休闲健身”和“调节情绪”选项,这说明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主要是以休闲健身为主,而调节情绪和回归自然等旅游动机与其他动机比较而言层次性较高,这就表示湘西地区大学生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将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以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将进一步说明对湘西地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我们需加大对大学生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识。

2.5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内容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体育旅游时,所喜爱的体育旅游的项目有差别,不同性别的人,参与体育旅游时,所选择的体育旅游项目也不同。体育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活动多种多样,其参与的主要类型有漂流、登山、野外定向、探险等拓展型体育旅游,还有观看体育赛事的赛事节庆体育旅游。大学生是比较喜欢独立自主、自由开放的,他们喜欢跌宕起伏的比赛情节和喧嚣、活跃的赛场气氛,喜欢刺激性的运动,喜欢表现自我、展现自我。表5数据显示,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所选内容排在首位的是休闲健身型,有307人次选择了该项;其次选择参与观光型的有239人次,排名第二;参与竞赛节庆型的有166人次,排名第三;而选择参与拓展型的有60人次,居于末位。以上数据表明参与拓展型体育旅游的人数最少,主要是由于拓展型体育旅游需要参与者有很好的体力、毅力、智力,而且拓展型体育旅游消费较高。而参与休闲健身型的人数几乎占到一半,说明大学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问题也引起了重视。参与观光型体育旅游的人数占到参与本次体育旅游人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湘西地区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特别是湘西地区特有的一些民俗风情和传统的体育项目,大受旅游者所喜爱。因此,在湘西地区应开发一些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来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旅游项目多样化的需求。

2.6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次数情况

由表6的统计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选择每年参与1次的有18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1%;选择每年参与2-5次的有37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7.45%;而选择每年参与5次以上的有9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4.43%。由以上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每年参与体育旅游2-5次的体育旅游者最多,这充分说明湘西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参与体育旅游的热情较高,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而每年参与1次的体育旅游者也较多,因此在湘西地区,我们要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做好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引导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知识的了解,提高体育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挖掘潜在的客源,以此来拓宽体育旅游业发展空间。

2.7湘西地区大学生每年用于体育旅游方面的消费情况

体育消费指在参加体育旅游中的经济支出,适量的体育消费是进行体育旅游的基本前提,体育消费水平也是衡量体育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表7表明: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选择每年消费在200元以下的有20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1.91%;选择每年体育旅游消费在200-500元之间的有43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6.67%;而选择每年体育旅游消费在500元以上,只占1.38%。由以上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消费主要是200-500元之间。这表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体育价值观进步,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旅游消费能力,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消费有了一定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通常仅将储蓄用于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的传统;另外,由于高校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而湘西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体育旅游、人文旅游资源较丰富,吸引了大学生的参与。

3 结论

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关于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笔者曾专门撰文分析,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造成:(1)社会因素。权威失范、社会主导价值混乱、角色失范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有关的三方面失范状态,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同样归咎于这三种失范状态。(2)高校因素。在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驱使下,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渐行渐远,即使是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地出现了功利化和商品化的倾向,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以职业培训为主的雇佣机构,成为制造社会文化工具和技术工具的“加工厂”。教育在人文关怀上的不够,使得高校的休闲教育存在着先天不足。(3)家庭因素。因家长在对子女、对高等教育、对休闲认识的偏差,以及不当的家庭休闲方式,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和正确地开展休闲活动。(4)大学生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期的“震荡”和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此外,休闲观念也是导致休闲道德失范的决定性因素。[3]

2.有关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分析。一些学者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的大学生休闲教育道德状况更令人堪忧。徐智辉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了休闲学课程。我国高职生休闲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数处于自发状态,根本没有列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围,领导无休闲教育观念,学校无休闲教育计划,教师无休闲教育任务。许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只负责高职生在校上课时间的管理和教育,对学生休闲时间放任自流。过去,学校实行六天工作制,休闲时间少,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单休日改成双休日,高职教师和学生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而高职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者却很少考虑休闲教育。高职生从中学到大学后,还不完全适应,对节假日不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在大量休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有的学生不分白天黑夜,没完没了地上网、玩游戏机,甚至出入不适合学生的休闲场所,致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受到严重影响。”[4]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总体状况,徐智辉分析认为:休闲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淡薄;休闲思想道德教育组织涣散;休闲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呆板;休闲思想道德教育投入不足。[5]

3.有关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对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学界一是从休闲的本质出发,对休闲与道德及与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进行阐述,基本结论认为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休闲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他们认为休闲的本质是自由,其本身内蕴的道德属性和对追求人性真善美的要求,休闲生活应是道德的生活。闲暇生活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无拘束或无视一个人在闲暇中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负的责任。二是从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对其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心理断乳期”,期间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道德能力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受西方思潮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渴望成为有个性的社会人,但行为的自我控制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渴望社会交往,但待人接物的水平不高,容易紧跟没有道德高度的时尚;渴望休闲的生活,但“玩”的基本技能不高,容易随波逐流。总之,学界从大学生休闲道德现状出发,归纳了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分析了导致问题的原因,而对应的休闲道德教育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学界总体上是按照“什么是休闲或闲暇———什么是休闲道德———什么是大学生休闲———什么是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轨迹予以分析并概括。其中对于大学生休闲(或闲暇)的界定,可以概括为:除去学习包括实习、生理需要和课外作业等之外自由时间里由大学生自行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对休闲道德(闲暇道德)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个人在休闲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是发展人的心智和兴趣,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对高等学校休闲道德教育,学界总体上是从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范畴、目的等六个层面加以概括。由此,本文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指以高校师生实施为主,社会、家庭实施为辅,面向在校大学生,以休闲价值观、休闲道德能力、休闲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依托校内外多种德育载体而开展的自主性德育活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具体展开。

2.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特点。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总体上有三层表述:一是基于教育的方式;二是基于教育的要素;三是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基于教育方式,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导性、渗透性、差异性、实践性、发展性。[6]基于教育要素,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具有教育时空的变化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等特点”[7]。“在时间上,是在学生完成功课的闲暇时间进行;在方式上,表现为在体育、音乐、舞蹈、美术、写作、旅游、武术、集邮等闲暇活动中进行;在内容上,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点的时代精神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8]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邓清华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新模式,与传统高校道德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从时空维度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适用时空更广、更为复杂、更符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道德教育的实际,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主要适用于大学这一特定时期和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空间;从载体或形式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型道德教育活动,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则主要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活动和自我修养为辅的认知型道德教育模式;从自主性、主体性程度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自主性道德教育,传统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尚不是很明显。[9]

3.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价值。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价值的描述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可适应时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可以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二是个体价值———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休闲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文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

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很少,系统阐述的则更少,其中黎海燕认为:“作为当今学术界讨论较多的一种新的学校德育模式,闲暇德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具体而言,大学生的闲暇德育包括以下内容:闲暇学习活动,闲暇文化活动,闲暇心理教育,闲暇道德实践,闲暇生活自律”。[10]陈红媛认为:“高职生的闲暇德育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教给学生最核心的内容———阐释休闲的自由、创造理念。高职院校的闲暇德育作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高职院校实施闲暇道德教育应从正确的闲暇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健康文明闲暇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的闲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闲暇道德实践、立志成才的闲暇生活道德自律五方面展开”。[11]

(四)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

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问题,学界总体论述较多,角度也较广。

1.有关实施原则的分析。陈红媛认为,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针对高职生闲暇生活而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遵循导向性、整合性、自主性和指导性、渗透性、前瞻性、科学性等六条原则。[12]杨双、祝国超认为,实施休闲道德教育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13]邓清华则将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原则概括为:自主性、与课堂道德教育相结合和科学性。[14]

2.有关实施策略的分析。杨双、祝国超建议在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找准三个支点”———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点,以学生闲暇形式为切入点,以公民闲暇道德教育为助推点;“要坚持三个突出”———闲暇道德教育活动要突出一个“稳”字,闲暇道德教育载体突出一个“广”字,闲暇道德教育方法突出一个“重”字;要做好“三个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家庭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课堂行为相结合。[15]

3.有关实施途径的分析。要切实保障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成效,学界着眼于高校的看法包括:一是要加强“三观”教育和休闲观教育;二是要营造健康的休闲道德氛围;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四是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休闲场所;五是要发挥同辈群体的功能;六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激励监督机制。着眼于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多主体,邓清华认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保障其实施。作为与大学生闲暇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有义务来保障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高校作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家庭方面,父母的管教方式与家庭的生活经验会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社会在保障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发挥“净”、课题博览“建”、“导”的作用。[16]

4.有关教育保障的分析。杨双、祝国超认为要把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这一教育举措落到实处,保障出成效,则应依据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主要方式、活动时空以及活动的特点,构建起以“三化”为主要内容的闲暇道德教育有效机制,一是课程化,二是活动化,三是环境化。要保证“三化”的实现,就必须有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舆论保障。[17]还有其他学者提出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包括政府在内的有关主体要加大对这项教育的投入,努力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具体措施如培训专门师资,实施课程开发,加大后勤保障,加大研究力度等。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现状评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一方面,起步虽很晚,但已有所突破,也取得一些成果,这为深化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还很不够深入,缺少系统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专项研究成果少,研究缺乏系统性

专题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闲暇道德)教育问题的论文仅19篇,专著尚未问世。研究的问题如上所述,主要是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必要性,教育的内容、实施原则、机制和方法进行探讨。总体上,目前学界研究点零散,不成体系。此外,研究点专注度不够,有泛化倾向,如有学者把课余德育活动等同于休闲道德教育活动,有学者把德育的渗透教育等同于这项应该有更多形式的专项教育。

(二)基础研究底子薄,理论说服力不够

鉴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同时国内有关休闲研究、休闲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还不是很厚,这使得起步很晚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根基较薄,对问题的理论说服力显然不够,一些结论尚待廓清。如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在课余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里开展的德育活动,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结合课内外一切德育活动所进行的德育形式;一些学者在强调教育的“自主性”问题时,并没有阐述高校及其教师与大学生在这一教育中是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些学者承认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特色应如何呈现并没有做深入论述;还如有关教学的内容,其排序问题并没有给予合理的理论解释;有关高校的教育义务,到底如何落实,谁来具体落实,没有合理阐述等。

(三)实证研究稀缺,操作性成果少

尽管不少学者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社会调查,但从目前可查的文献资料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仍缺少实证研究,基本上没有从教育实践(实验)出发来加以总结归纳或验证的成果。就是在已有的成果当中,原则性描述较多,大多不具有可操作性,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几篇论文基本上只是对其作了概括和重要性的阐述,而具体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没有充分展开;又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途径之休闲文化氛围的营造,到底如何营造,应该营造什么氛围,论文当中都没有涉及到;再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保障机制之激励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如何激励与监督,这种激励与监督是否与这项教育的“自主性”发生冲突等,这些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释。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趋势

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针对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德育实践的研究。因此,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人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要增强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切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加以突破。

(一)理论维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化问题研究

一是要加强学理研究,应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分析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核心问题;应加强比较研究,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一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及可发扬处,研究基于中国高校文化特征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国外此类教育的差别和可借鉴处;应基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普通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之间如何实现融通。二是要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全新的研究领域,当前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以及中国高校文化与西方国家高校文化的差异,使得这项研究既充满机会也具更多挑战。所以,应继续加大对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教育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给予充分调查研究,既调查分析现实问题,也调查分析预期问题;应积极开展教育实验工作,注意在实践中佐证假设、积累经验和总结规律。三是加强个案研究,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的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离不开高校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各类条件,离不开高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条件,离不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专业实际、家庭实际、性别实际等,所以,应针对这些实际开展个案研究,形成针对一所学校、一个区域、一类大学生、一类休闲活动等方面个性化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成果。

(二)实践维度:把研究工作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研究人员应结合研究工作,面向学校师生积极宣传讲解有关大学生休闲及其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鼓动学校向休闲服务行政管理部门和提供休闲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宣传有关大学生休闲及其道德教育的理念、意义,促进高校和社会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主体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验工作,努力形成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体系;二是高校的研究人员应积极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验活动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活动,在实践活动的牵引下,努力改善大学生的休闲道德状况。积极开展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更新大学生的休闲观念,提高大学生休闲道德能力,改善大学生的休闲行为习惯;三是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并以自身的休闲方式方法为案例,示范学生们如何注意休闲德行、享用休闲生活、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唯有如此,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高校研究工作人员,才能发现具体问题,激发研究动力,延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才能通过实验、验证,在实践中掌握一手资料,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休闲 体育

一、国外大学生休闲体育

在国外高等院校是休闲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他们开设了与健康、体育、娱乐、休闲服务、公园等有关的高等院校。如,在北美,各高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休闲课程,以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ern Lown为例,健康、体育和休闲服务系开设的课程有:休闲策划、休闲史与哲学、休闲教育、休闲旅游、休闲问题研究、休闲心理学等,休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要经历二十门左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半年以上的实习体验。关于休闲体育国外强调兴趣,他们不会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某些体育活动,一切体育活动均以促进全民参与为出发点,以“平等、自愿、快乐”为原则“尊重所有人的平等权利”是他们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休闲体育是娱乐人们身心的活动,也会使一直忙于工作的人,尤其是在21世纪快节奏工作环境下,人们更需要通过一些休闲方式来放松身心。

二、国内大学生休闲体育

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是指列入普通高校正式列入教学计划,面向全部在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其课程基本可分为两类:公共必修体育课程和公共选修体育课程。全国高校相继开设了多样的体育课程,篮球,足球,网球,武术,太极拳以及各种的休闲体育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体质,更可以通过这些休闲体育项目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我国普通高校公共必修体育课程和公共选修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纲要》对教学目标表述为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五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里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运动技能类内容,其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

三、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影响因素分析

人们要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有许多,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中又会罗列出许多小问题,比如人们对于休闲体育的认识不够,认为休闲体育不过是在浪费时间,休闲体育不仅可以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加强与别人的交流,建立以融洽的友好关系,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制,将自己的身体锻造的更加强健。外在因素中: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是需要许多外部条件的,比如打篮球需要篮球场,踢足球需要足球场,一些场地设施是必要的条件。天气原因也是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大雨天在室外跑步不仅不会使人们身体健康,可能还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一些小麻烦。

四、大学生有关体育消费体质与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及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正逐步走向大学。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进行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行为及体育消费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地位,由此可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的消费。[4]大学生做未来祖国的接班人,拥有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是非常的重要,就目前的调查研究可知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大学生是体育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有些大学生家境富裕,在消费方面非常阔绰,都会选择一些名牌体育用品。

对于采集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大学生在肺活量、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台阶实验指数等于各方面身体机能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在专家的研究基础上,可分析出造成这些身体机能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学校可以因地制宜设置一些休闲体育课程,将我校大学生与其他高校的体质差异减小,对于本论文的研究分析具有更强的说服力!目前许多论文研究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等等。在体育运动中受伤是难免遇到的问题,然而很多同学在受伤后会对该运动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失去对该运动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很多学者是没有过多的来阐述如何在各种运动中规避运动伤害,以及如何在受伤害后及时处理,将受伤程度降低到最小。

根据这些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休闲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相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首先培养学生,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达到终身体育的意识,高校需开设各种休闲体育课程,来增强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1.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影响因素:天气原因最为重要。

2.大学生有关体育消费的分析:大学生目前消费十分盲目跟风。

3.大学生对于休闲体育认知的分析:本校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认知不足,对于机发性体育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参考文献:

[1] 谭建供.北美国家休闲专业化发展之路及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5(10)31-35.

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新疆大学生乒乓球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含二级)(下文简称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休闲活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1.休闲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内容积极较为健康,但休闲层次较低,娱乐性占主体。2.主动休闲意识不高、休闲盲目性较强。3.休闲场所主要集中在寝室和运动场,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同时,对以上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 乒乓球 大学生 休闲

21世纪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休闲时间,那些习惯了工业时代忙碌的人们却表现出“消极休闲”和“在休闲时间里的放任自流”[1]。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体育休闲方式的健康与否关系到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休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也是人们身心健康的保证。休闲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感和身心、智力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休闲竟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活动[2]。体育休闲作为一种休闲的形式,已在校园悄然兴起。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极强的吸收借鉴能力以及善于创造的能力,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领导社会潮流的特殊群体,代表着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开发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新内容,新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作为走在时代前例的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更是未来社会精英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作为高校大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具有大学生的所有特征,更有体育人的特殊身份,正因为特殊,他们业余休闲活动也就体现了较大的独特性,他们的业余休闲与娱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建设[4]。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活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业余休闲方式更是受到同学们和老师们的重视,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对自身和其他同学都将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本课题调查与研究为新疆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自身约束和教练员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新疆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的乒乓球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含二级)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有关硕士论文和期刊。

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0份。

3.数理统计分析法.将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业余休闲活动内容的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业余休闲活动内容选择整体是积极向上的,那些负面的休闲活动较少。但是,睡觉、看录像、闲逛、拍拖等消遣性休闲活动比例较高。追求自我完善的业余休闲活动比例偏少,如图书馆阅读,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等(其比例之和仅20%)。

(二)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课外阅读内容与差异性

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的课外阅读内容,体育专业学生阅读前三名是娱乐消遣类,专业体育类、人文社科类,后三名是实用技术类书籍、教育类书籍、科普类书籍。说明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对休闲类书籍选择的比较较高,其次是专业体育类,而对于科技类、教育类、实用技术类书籍选择比较较低,说明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的知识面较窄,有待于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三)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上网内容与差异性

从表3可以看到,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上网主要内容是看电影、聊天,男女生由于性别的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性:男生比较喜欢玩游戏(33.3%),女生喜欢网上购物(40%)和聊天(40%)。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沟通途径,应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一些重要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要进行一些适度的健康的娱乐,比如看新闻。而要防止的是过于沉迷网络游戏等一些不良网络行为。

(四)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主要休闲场所的差异性

表4可以看出,男生选择前三项的休闲场所是寝室、校内运动场、校外运动场(40%、26.7%、20%);女生选择前三项的休闲场所是寝室、校内运动场和茶吧(40%、33.3%、20%),说明寝室是主要的休闲场所,差异不大。男生愿意运动(校内外之和高于女学生),而女生更愿意户外休闲(占到20%)。

三、讨论与分析

纳什[5]认为按照人们在休闲时间内所从事活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可把休闲分为六个水平层次。层次价值特征描述:第一层次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负价值),第二层次纯官能享受性活动(零价值),第三层次被动消极观看活动(价值为1),第四层次情感投入观看活动(价值为2),第五层次积极地参与活动本身(价值为3),第六层次创造性地参与活动(价值为4)。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同时也存在男女性别的差异性,休闲内容比较健康,但休闲层次较低。

2.休闲知识和技能都较为匮乏。

3.在休闲主体上,以个人休闲活动主,主动休闲意识不高,休闲盲目性较强。

4.在休闲内容上,娱乐为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娱乐性,突出的特征是对教育专业类和科普类书籍兴趣不高。

5.在休闲场所的选择方面,学生喜欢校内运动场和寝室,男女生也存在差异性。

(二)建议

1.建立新疆高校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管理组织体系专门负责大学生休闲活动。并进行定期的抽查与评估。

2.构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参考内容与目标。认识休闲活动的各种类型、了解各种休闲活动的方式、过程和发展方向。加深休闲理论知识的认知。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以达到增强休闲意识。

3.积极引导大学生投入健康的运动休闲活动。结合自己专项特点,鼓励学生进入社区进行休闲活动,带动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健身休闲,提高自身的休闲意识和层次。

参考文献:

[1] 黄聚云.对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24-25.

[2] 潘卫红.岳阳市大学生体育休闲方式及休闲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云梦学刊.2012.33(5).

[3] 迟毅男.大学生体育休闲的状况研究与分析[D].2007.

[4] 顾民,王红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业余休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5).

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302-02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有了长足发展,几乎所有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阅览室,越来越多的读者都喜欢到电子阅览室查阅图书馆资源、上网、制作课件等,因为电子阅览可以使人们迅速的了解、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检索、多媒体教学及娱乐等服务。

一、教师类的读者

教师作为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他们知识层次较高,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很高,因为除了教学以外,他们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这些课题往往是基础研究的前沿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为了教学科研,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因而他们更注重信息的精确度和准确性。且随着社会信息意识的普遍提高,他们的信息需求由数量不断向质量发展,并表现出由低质量需求向高质量需求上升的趋势,他们已不满足只提供原始文献信息的初级服务,而是更需要解决问题、形成方案、注重知识内容的针对性极强的深层次服务。

而图书馆的职能决定了它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工、处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任何部门无法比拟的。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中心,在历史进程中,其地位无法动

摇。图书馆具有快速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的功能,这也是当代高校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加之高校图书馆藏书一般比较丰富,文献内容具有广泛性、系统性、连续性,又有一定的现代应用基础,对学科数据库的建立有着良好的条件,使教师可以迅速获取本专业包括国内、国际学术研究的新动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信息服务系统工程中,文献信息资源成为信息基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读者利用信息资源提供重要的网络平台。读者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资源,主要有电子文献资源如CA、E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及中国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等等,从而达到自己的检索利用的目的。计算机检索具有传统手工操作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检索更加快捷、方便、准确,检索内容更加新颖全面。这就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另外,图书馆人不仅要搞好日常的读者服务工作,还应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进行信息挖掘,实现信息新发现。这是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应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与科研、教学人员联系,共同商量,及时服务。所谓定题跟踪,即科研、教学人员研究课题进展到哪里,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信息就服务到哪里,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力争先行、服务到家、热情周到。

二、学生类的读者

学生读者是我们电子阅览室读者主流,我们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入,课堂教学是共性教育,图书馆才是个性教育的课堂,我们可利用这“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教育,它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还能获得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对知识的创新以及将来为祖国建设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知识宝库和学校信息网络的辐射中心,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电子阅览室为广大的学生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据观察统计,学生在撰写论文或阶段性论文时,读者量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急剧增大,并牵动了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的各个方面,毕业论文的选题大多由专业指导教师拟定,也有一部分由学生根据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自己拟定,涉及本校的各个学科与专业的各个知识面。由于学生学习的专业不同,或即使同专业的同学由于指导教师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就产生了毕业论文学科门类众多、文献覆盖面广的特点。相应的,对图书馆提供的文献需求就呈现出多元化状态,这实际上是一个学术研究过程。学术是有系统、较专门的学问。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问也越来越专门化。毕业论文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些专业知识中的某一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对毕业论文选题的研究和写作中所需的资料和信息,与在校大学生普遍阅览的图书文献有很大不同。他们所需的图书资料和文献信息,呈现出一种更加专业化,也就是知识更加深化、信息更加细化的特点。

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应主动与相关院系联系,或与指导老师沟通,了解不同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特点、数量、内容、范围以及所需资料的大体种类和范畴,做到心中有数。首先,通过信息分析,确立本届毕业论文文献需求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开题前的资料准备工作。其次,对往届毕业生写作论文时利用文献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对以往利用率较高的文献,清查补充。最后,对专业性强以及新增设学科的文献资料进行及时增补,并积极引进电子载体文献、光盘数据库及因特网上资源。由于经费所限,馆藏确实无力收入的,应提供其他馆的馆藏或网上资源信息。毕业生撰写论文期间,图书馆应将文献咨询服务作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参考咨询部可专设文献咨询服务台,把在图馆工作多年且有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咨询服务第一线,以应对学生急剧增加的图书资料信息需求。通过咨询服务,对服务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以归纳总结,或纳入“讲座”内容,或反馈到咨询一线,以便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学生在利用检索工具检索、文献阅读、资料筛选时,常会遇到许多复杂而零乱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特点是内容杂,涉及的知识面广。而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读者已经由信息匮乏变成被信息的大海包围,要准确、快速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是越来越困难。一是人们一次搜索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成千上万条,但其中有用的却很少。二是由于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数据库大量增加,使网站的用户界面变得十分复杂,增加了读者检索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麻烦,影响了读者对网络信息的利用。图书馆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优势,把网络的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好,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获取信息、学会运用和创新知识,利用搜索引擎,及时、快速地从庞大的文献海洋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类的读者

高校图书馆要善于挖掘和开发自己的独特信息、资源优势,制定特色资源建设的战略规划。为自主创新之所需,高校图书馆可以与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三向联合,打造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尤其要着重收集区域内经济与产业政策信息,开发、建立与企业相关的各种经济专题信息库,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源头活水。

高校图书馆应该放眼全社会,把自己放在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大环境下思考自己的定位,冷静分析优势和劣势,寻找突破的机遇,确定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发展战略,苦练内功,塑造高校图书馆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完备的企业服务能力。

高校周边有一些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了研制和开发新产品,他们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希望能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一部分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的专业用户不再满足一般性的信息服务,他们对信息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特指性,希望图书馆将分散在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与信息加以组织集中后,从中提炼出有利的、具有创新思路的“知识基因”,为他们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的建议方案,以便在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应用。我们的工作人员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对网上先进科学信息的筛选、组织,满足了用户快捷查获对口科技信息的需要,并帮助用户在浩瀚的信息流中筛选最好的科技信息情报源。

四、休闲娱乐类读者

休闲是在生产力的大大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一定的满足后在追求精神生活中才会产生的一种需要,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并提出休闲教育是公共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普遍的权利和要求,因为休闲教育是一个“成为人” 的过程,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重要展示自己价值的发展舞台,休闲教育是休闲活动的前提,有了正确的休闲教育,休闲才具有积极的意义,闲暇时间也不会成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时间,从而避免酗酒、吸毒、赌博等犯罪活动的出现,最终人们才可能拥有生命的真正意义,创造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

而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无论识字多少,有无学历,学历高低,图书馆均能兼容并蓄;无论读者从事何种职业,或在职或离退休,图书馆都热忱欢迎。

电子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产物,是为师生检索网络信息,使用馆藏信息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场所,是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人才基地.与社会上纯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商业经营性质的娱乐网吧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电子阅览室有一定的休闲娱乐功能,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平台和环境,它可以陶冶性情,放松身心,而且适合各个阶层的读者。

参考文献:

[1]聂峰英,孙雷.从高校读者群体角度比较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03-104.

[2]张喜梅.正确定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J].图书情报通讯,2006,(2):39-40.

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HTK]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10所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馆藏数字资源阅读动机倾向、内容选择倾向、行为倾向进行了调查,剖析了影响大学生阅读倾向形成的因素,并针对倾向现状与形成原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路,为高校图书馆引导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行为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50-04

作者简介:[HTK]高天野(1974―),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调查与能力培养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13DTQ020。[FQ)][HT]

阅读是大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大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增强综合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在其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理清大学生“为什么阅读”“应该阅读什么”和“如何阅读”等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正确阅读与高效阅读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阅读倾向研究是读者阅读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解决读者阅读正确性与效率问题的起点,是大学生阅读倾向引导与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设计的基本前提,也是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机制改革的基本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拟在全面剖析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现状的前提下,系统解读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的形成机制,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功能完善和服务创新提供借鉴。

[BT3]1研究对象与方法

[3]笔者以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问题为研究对象,查阅了沈阳体院的图书馆藏书,并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了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为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内容奠定基础。此外,笔者选择辽宁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医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刑警学院等10所高校四个年级的5,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4,560份,计4,25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3.2%。调查内容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行为等核心要素。最后,笔者根据实证调查结果,通过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辽宁省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阅读倾向。

[BT3]2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分析

2.1辽宁省10所高校馆藏数字资源构成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10所高校图书馆都根据自身实际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并根据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自建了反应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的数据库,馆藏数字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是,综合性大学的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明显优于单科性院校,且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见表1)。

2.2辽宁省大学生馆藏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分析

2.2.1阅读动机倾向。调查结果表明,休闲娱乐、完成作业、获取信息和撰写论文(设计)构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动机体系。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动机呈现出一定差异:大一和大二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完成作业和获取信息为主;大三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撰写论文(设计)和完成作业为主;大四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撰写论文和获取信息为主(见表2)。

2.2.2阅读对象选择倾向。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图书类、音频视频类和期刊论文类数字资源是大学生主要阅读对象,四个年级大学生在对象选择方面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数据库建设的质量问题,高校自建的反应学科专业特点的数据库较少有学生关注(见表3)。

2.2.3阅读行为倾向。首先,阅读途径和地点的实证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倾向于通过电脑网络阅读,不同年级之间基本没有差异;66%以上的大学生只要图书馆有座位就会选择在图书馆进行阅读,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阅读地点选择上也不存在差异(见表4)。

其次,阅读时间段与时间长短的实证调查结果还表明:①90%的大学生在非双休日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不同年级的比例没有差别。总体而言,在阅读时间分布方面,每天阅读在2小时以内的占36.7%,3~4小时的占46.9%,大于等于5小时的占16.4%。另外,在阅读时间长短上,不同年级呈现出明显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阅读时间明显延长。②86%的大学生在双休日进行阅读,不同年级没有差别。总体而言,每天阅读在2小时以内的占13.9%,3~4小时的占34.0%,大于等于5小时的占62.1%。阅读时间明显高于非双休日阅读时间,但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见表5)。

2.3影响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形成的因素分析

[3]笔者对影响大学生阅读倾向的21项原因的因子分析发现: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所学专业和所在年级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自身素质因子”;馆藏资源类型、馆藏资源数量和馆藏阅读平台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馆藏资源因子”;阅读动机引导、阅读行为指导、阅读能力培训和阅读效果评价之间的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阅读服务因子”;社会环境、学校氛围、家庭背景和宿舍文化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背景环境因子”(见表6)。

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阅读倾向的形成受自身素质、馆藏资源、阅读服务和背景环境等4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动机倾向主要受自身素质和阅读服务的影响;阅读行为倾向主要受馆藏资源和阅读服务的影响;阅读内容选择倾向主要受自身素质、馆藏资源、阅读服务和背景环境的影响(见表7)。

[3]2.4基于大学生阅读倾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设想

2.4.1引导阅读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的强弱与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阅读的方向性和实效性,因此对大学生阅读动机的正确引导是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动机引导的活动体系,针对大学生以休闲娱乐为首要动机的现状开展系列讲座和竞赛活动,以实际活动促进大学生以主动获取知识、信息为主的阅读动机的形成。

2.4.2提升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阅读能力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环节,阅读能力提升能够有效克服阅读障碍。①图书馆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最新的文献检索能力、计算机检索能力和网上信息资源检索能力,最终使大学生掌握高效获取信息的技能。为此,图书馆应组织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网络读书报告会、网络信息资源查询与分析竞赛、数字资源阅读培训会等,促进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②图书馆要针对各专业和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系统的培训与竞赛活动,充分利用馆藏数字资源和网络在线数字资源的优势,布置相关的作业,督促学生提高数字资源阅读能力,提升数字资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3规范阅读行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重点在于加强对大学生课余阅读时间、双休日阅读时间的控制,通过建立图书馆、辅导员工作联动机制,共同限制学生阅读时间。同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图书馆要制定系统的方案,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选择对自己专业学习、生活、就业有意义的阅读内容,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搜集信息、提升专业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

2.4.4建立综合阅读服务平台。①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做好需求调研,加大投入,购置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数据库,完善反映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自建数据库。②进一步优化馆藏数字资源的功能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馆藏数字资源目录,为大学生提供系统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③在校园网上提供常用的分类数据库网址,及时更新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资讯、权威论文、图书和报纸等目录,向大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目录通报服务,避免大学生盲目阅读,提高阅读效率。④建立图书馆开馆阅读和闭馆阅读的综合服务平台,将实境阅读和网络阅读结合起来。如建立网络阅读兴趣小组,开展网络书评、网络征文活动。⑤充分利用校内相关媒体和学生各社团等阵地,通过采访报道、交流对话等形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阅读帮助,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使社团活动与阅读指导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HTK]

[1][ZK(#]黄晓斌.数字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2):53-56.

[2]武彬.大学生阅读倾向的调查分析及其引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73-74.

[3]张秀芳.试析素质教育对当前大学生阅读倾向的相关影响.现代情报,2002(2):87-88.

[4]耿华.信息时代高校学生读者阅读需求的的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5):80-82.

[5]赵惠真.中美大学生阅读倾向比较研究.图书馆,2009(6):32-36.

[6]杨美玲.数字化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前沿,2012(8):106-107.[ZK)]

上一篇:大学生宿舍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责任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