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14:25:32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汪玉敏(1988-),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吴冬梅(1988-),女,安徽合肥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40-02

我国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理念,至此我国学者开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到2013年,经过短短十多年研究,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从1999年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举行到2002年9所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再到2013年大学创业园的蓬勃兴起、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力建设,充分表明国家、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能力培养。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唯有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概况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很早就开始创业教育了,其创业教育发展较早且趋于成熟。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在我国发展较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我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无论从发表的论文数量、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从相关的文献数量来看,与创业能力有关的期刊大约1200篇,其中优秀的硕士、博士论文近百篇。对中国知网五大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篇名检索,发现从1992~2013年总计1077篇,其中1992~2001年29篇,2002~2006年214篇,2007~2013年923篇,其中优秀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论文36篇。可以看到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2007以来数量迅猛发展。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集中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有些学者尝试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研究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新的视角。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范围较宽泛,但集中于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理论(包括内涵、意义、作用、模式、关系、原则)、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1077篇论文中85%为上述内容的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占15%。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业能力概念研究

国内现在对创业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表述不一,因此关于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也不统一。

郁义鸿、李能志总结的创业教育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①

高桂娟、苏洋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所拥有的利于创业成功和创业企业成长的技能和能力的综合”。②

徐兴海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者能根据市场规律和现代生产、服务活动的规律,自主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和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综合能力。包括认识市场的能力、现代管理经营能力、自主创业能力”。③

2.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及作用研究

学者们分别从国家角度、高等教育角度、高校角度、大学生角度阐述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刘颖在《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中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以及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杨金焱、费世淼在《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中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高教改革的新目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提出的模式研究较抽象,操作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段美、欢佩俊、赵亮亮在《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中提出了“四方位包围循环模式”,“四方位”即个人和家庭、高校、政府、社会四个主体,其中个人和家庭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基础系统,高校是指导系统,政府是支持系统,社会环境是协助系统,这四个主体相互循环作用。这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徐晋、杨燕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构建研究——基于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中提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的构建。“方桌”模型构建的理念是现代创业教育,为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实施这一模型的过程中将构成“方桌”的创业课程、创业环境、创业联盟、创业孵化四个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4.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大学生、高校、社会、国家角度分析问题。

杨晓慧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中认为当前在我国广谱式培养大学创业容易,开展专项性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也容易,将高校内部创业能力培养自成体系也容易,但问题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个性化培养难,将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难,将创业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难,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匹配更难。

曹娟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中提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的局限和教学的滞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社会认同的缺失、国家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方面使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培养陷入困境。

5.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学者们主要从高校角度、大学生高度、社会角度及政府角度来探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李蕊、郑炳章、赵磊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中认为可通过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刘艳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中详细阐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并且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一靠创业教育,二靠创业实践。刘艳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创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二是深化创业教学改革,优化创业教学环境,具体措施有加大课改力度、培养师资队伍等;三是利用社会资源,重视创业实践。

6.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方面,目前较少研究。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实证研究更具针对性,可与当地创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联系,极具研究价值。

任婧在《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中对山西省高校1200 名在校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运用SPSS对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出了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创业的意愿,进一步分析现状原因,提出对策。

陈华强的《基于Timmons模型广州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研究》也是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广州高校大学生,以Timmons 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团队管理三个维度总结创业能力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三、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述评

近几年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文章数量颇多,但是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足。

1.概念界定不明晰

对创业能力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学者们对创业能力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没有统一的说法,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没有深入探究。

2.研究的内容过于狭窄,并且理论研究偏多,实证研究少,典型性研究几乎没有

过去的研究集中于创业能力的理论阐述,缺少体系的研究,如最重要的资金支持体系、政府支持体系、环境支持体系、高校支持体系、家庭支持体系等的研究。实证研究非常少,期刊网上仅有少数几篇为实证研究,东部实证研究较多,中西部实证研究更少。另外,几乎没有典型性研究。大学生即使对创业有极大的兴趣却无从下手。另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往往与社会对高等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成效。

3.专题性的研究少

目前仅有的专题性研究几乎是空白,只有少数几篇从女大学生创业能力、高职生创业能力、地方高校大学创业能力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题研究。

4.研究角度比较单一

大学生创业能力视角集中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领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创业能力的概念,从多学科多视角阐述创业能力的内涵、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开拓创业能力研究的范围和体系,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既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也可以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探讨,或者全面结合探讨,加强专题性的研究,注重实证研究,为高校、政府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全面系统的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建议。

注释:

①郁义鸿,李志能.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②高桂娟,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

③徐兴海.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业能力[J].职教通讯,1999,(5).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2]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

[3]段美,欢佩俊,赵亮亮.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9).

[4]徐晋,杨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构建研究——基于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5]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6]曹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7]李蕊,郑炳章,赵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

[8]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9]任婧.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10]陈华强.基于Timmons模型广州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11]朱广娇.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对策探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2篇

创业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目前美国已构建了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美国著名大学百森商学院、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最早和最为完善的大学,同时也形成了美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相较而言,国内的创业教育实施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开启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先河。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随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开始了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创业教育也逐渐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已经基本具备,创业教育活动得到了蓬勃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对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梳理,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分布和发展趋势,回顾过去、了解现状,为今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并对未来的趋势作出预测,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数据库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2.1数据库的选择与检索

本文以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本文的数据源。CNKI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7600多种期刊,具有极高的文献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CNKI的内容可以作为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经由CNKI收集的相关数据,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创业教育这一主题的研究状况。选择检索字段为“篇名”,检索词为“大学生”和“创业教育”,两者为逻辑并关系,检索的时间段为2001年1月—2012年12月,剔除会议通知等非论文文献,共得到1501篇文献。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词频分析方法以及H指数等方法。其中,文献统计分析法是运用统计学的有关方法来统计分析某一学科研究的文献数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而分析该学科研究基本状况的一种方法;词频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可以反映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在某一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而确定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2];用H指数评价科研人员的绩效可以兼顾质和量的统一,较传统的统计指标有很大的优势,该方法操作简单、统计快速、便于掌握,是论文产出力和引文影响力两者相结合的一种测度指标,是对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进行量化评价的有效方法[3]。

3文献计量分析

3.1总趋势评价

从图1可知,2001—2002年的这两年间,国内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增长缓慢,总体上处于起步和孕育阶段;之后的几年内,相关研究文献从2003年的10篇增长到2006年的58篇,处于一个发展期;从2007年的105篇到2009年的225篇,文献出现了急剧增长,翻了一番;2009年以后,进入了高位稳步增长时期,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论述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自然也就成为学者们的一个关注热点。可以认为,今后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将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以进入研究的成熟期。2006—2012年的几年间,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数量增幅明显,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也随之增加(如图2),其中,2007年的被引频次最多,而最近几年则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后被引用有一定的滞后性。

3.2期刊评价

期刊评价包括期刊、文献数、被引次数、H指数、平均被引次数、引用排名这六项内容,表1列出了平均被引次数大于1的13种期刊。由表1可知,引用排名第一位的期刊是《中国高教研究》,虽然其文献数不高,但是文献被引次数却是最多的,说明该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其它引用排名较前的期刊是《江苏高教》、《当代教育论坛》、《教育探索》以及《黑龙江高教研究》。这5种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都超过8,说明这5种期刊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领跑者。此外,《科技创业月刊》、《中国电力教育》、《中国大学生就业》等期刊也都有不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文献。但是同时也发现,《科技信息》尽管刊载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多,但是其H指数和平均被引次数都相对较低,查阅分析有关文献后发现,《科技信息》发表的相关论文偏重于实证研究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使得文献的被引次数偏低。

3.3研究机构评价

将文章作者所在机构作为对象,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国内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相关机构情况(如表2),研究机构评价内容包括科研机构、文献数、H指数、被引次数以及平均被引次数。该表列出了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被引次数居前12的主要科研机构。由表2可知,温州大学发表的文献数最多,主要原因为温州大学从2001年开始就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于2009年6月专门成立了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从事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但以平均被引次数排名,占第一位的是浙江大学,其次是浙江工商大学以及广东商学院,这三所学校所在的浙江省以及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创业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说明了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地方经济以及创业活动有很大的关联。另外,浙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评价指标均较高,这主要得益于这几所高校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此外,对其他研究机构进行深入分析后可知,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的管理学院或者相关机构,如浙江大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主要由其管理学院与浙大科技园合作完成,这是因为浙大与浙大科技园共同建立了从事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集聚、高技术产业发展辐射的基地。

4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指随着学科发展而变化的一个动态变量,它能够反映某一研究领域内的研究人员在某一时间段内对该领域一些特定问题的关注程度、或高度关注的研究主题,一般表现为相关研究成果迅速增长,反映研究主题的关键词也反复出现。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文章的核心与精髓,因此,高频次关键词常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4]。对2001—2012年这一期间的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除去已用于搜索条件的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诸如“发展”、“对策”等非实质性的词语,合并同义的关键词,分别统计那些不重复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最后得到出现频次最高的28个关键词,如表3所示。结合表3和相关文献内容,对关键词作进一步分析,可以概括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功能研究。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事业,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对创业教育内涵、目标及功能的理解,例如:侯文华认为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势所趋,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是一种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5];刘帆等指出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通识教育、创业职业教育三大类型,认为创业职业教育是最高级别的创业教育[6];刘涛提出创业教育具有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发展功能和人的发展功能,即通过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与发展[7]。(2)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例如:许宁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中出现的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社会支持和服务环境不成熟、高校和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等现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创业服务网络等一系列优化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对策[8];郭万牛通过调查认为,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理论不足、专业化途径不高、实践途径单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片面等问题,并提出要加强政府的导向作用、社会的支撑作用、发挥高校的关键作用[9];张志东通过调查认为,大学生自身缺乏创业韧劲和社会经验、高校创业教育不到位、缺乏创业资金及外部环境支持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大学生创业良性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就业观和教育观,构建新型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3)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实现途径、教育模式等几个方面,例如:刘兰剑构建由“价值目标”、“实践过程”和“创业激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知识能力瓶颈问题[10];尹万昀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构成[11];商应美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的“三向六段、四个层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该体系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业教育一般规律以及他们的群体特征和个性化需要,能够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在时间、空间和效果上的辩证统一[12]。(4)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研究。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前部分研究者已经着手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方面的研究,例如:陈浩凯系统地论述了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核心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背景、教师科研能力、创业教育的软环境等八个方面,并提出了包含40项指标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各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13];王华锋从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和创业环境四个方面系统地构建了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此评价体系对清华大学等国内创业教育开展较有特色的三所高校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出了均衡型、专业型和应用型三种不同创业教育模式[14];舒福灵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包括创业教学、创业实践、创业氛围、基础平台建设和培养效果,然后将这些指标分解,再进行无量纲化指标统计,大致可判断一所学校创业教育的水平[15]。(5)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总结性地介绍了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启示,例如:柴旭东通过对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创业人才培养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三国创业教育的特点、模式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应采取打造社会环境、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创业教育、组织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覆盖创业全程的资助体系等措施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6];黄兆信通过研究发现美国创业教育体系在不同层面上均存在着各类不同形式的合作现象,并通过对这种合作模式的分析认为倡导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是美国成功推进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探索和发展创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17];胡瑞在总结英国创业教育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主要是通过创业课程、创业项目、创业活动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并对其成效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对我国的启示[18]。

5结论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不断升温,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正成为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各类成果产出越来越丰富,为今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尽管如此,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查发现,该领域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的深度不足。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必要性以及现状等的浅层描述和分析,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分析,提出的对策建议较为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结合对我国不同类型、区域高校实际情况的系统调研,探索建立科学可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2)研究的广度不够。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教育学的范畴,研究视野较窄,不能从多学科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导致研究内容缺乏创新,存在重复研究。因此,应该综合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拓展研究的广度。(3)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目前大部分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少量的定量研究也主要局限于描述性的统计分析和评价研究,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和科学性。因此,应该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并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实证研究,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的丰富性。(4)研究成果的层次还不够高。通过期刊评价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比例很低,高质量的文章不多。因此,应该培养多学科领域、多层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队伍,加大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发表期刊的层次。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 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75-02

一、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及网络教学平台多元化

培养市场营销“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市场营销学是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践课老师只有成为“双师型”教师,才能有力的增强实践教学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一,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高校做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参与拟订学科发展计划和实验室建设,联合进行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承担部分教学科研任务。其二,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二、校内实践教育多元化

1.建立高仿真性的职业环境实验实训。校内实训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需要,通过校内实训可以就某一技能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进入职业角色,了解生产经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是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教学和训练的方式。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采用模拟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就有机会运用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从事企业整体运作的经营决策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引进市场营销软件,如世格SimMarketing 营销模拟系统、用友沙盘教学系统、因纳特营销模拟系统等。

2.依托第二三课堂,拓展学生科研和创业能力。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依托第二课堂,训练专业技能;创建第三课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以学术节为平台,开展多姿多采的学术活动。学校现有CI策划协会、“挑战杯”团队等学术社团,每学期举办学术节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CI设计、我行我销、商业策划、企业营销诊断、ERP、管理模拟决策大赛等学术性活动,构成了培养本科生探索性学习能力、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的课外学习体系。营销理论与实战经验论坛。将实战企业家和学院派知名学者请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通过介绍营销理论前沿为学生提供理论和营销实践经验。

三、校外实践教育多元化

1.校外实习:校企合作形式多元化。学校的空间是有限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招生数逐年增加,绝大多数高校校内资源满足不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要求。所以应该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国家、省、市高科技园区的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学校与研究院的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可以根据企业或者社会需求选题,这样不仅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发挥大学科技人才的优势,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可采用以顶岗操作、毕业实习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

2.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方式及考核方式多元化。在实习方式上高校应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2003年系统提出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将该专业按照“一训两段三模块”将“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三类学生实习分别安排。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学院制订周密实习计划与实习指导书,明确了学生在实习中的具体内容、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以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顺利有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式多元化。学生毕业论文形式由传统的单一的学术型论文,拓展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营销诊断、案例分析、管理设计五种形式供学生选择。对学生论文的评价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指导老师的评分占40%,评阅老师的评分占30%,但评阅老师可以否决毕业论文,这样毕业论文就必须修改,答辩小组的评分占30%,三者加总的分数为毕业论文的最后得分。

3.社会实践多元化。(1)认知实训。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大型商贸中心现场观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2)专业调研。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调研、策划练习,在组织时建议调研主题要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在课程进行中布置一定的案例调研,让学生走到熟悉的公共服务企业,如超市、商场、快餐店等观察体验,将调研成果渗入课堂的专题案例研讨中。(3)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联系合作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合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从事各项工作,明确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作用;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市场调查;制定项目计划并与企业合作实际操作项目;企业负责打分和方案的应用,并提出运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总结项目执行情况。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达到与企业互惠互利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假期实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应聘营销职位,进入企业考察与实践积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真正成为在各级工商企业、管理部门和各类营销岗位上从事市场营销、市场管理、市场策划、市场开拓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5)学生自主创业。在学校周边设立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能为全校师生服务。新建本科院校可借鉴这样做法,建立移动式跳蚤市场,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基础条件,在学校开辟一条商业街,面向学生招商。为帮助同学稳步经营,学院配备指导老师。(6)建立商业实体。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业园相结合。帮助指导学生成立营销创业园,将有助于学生在创业中学习成长。典型形式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业务为纽带的“学生营销公司”,并以该公司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载体。建立商业实体、创业园,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好产权及可接纳的学生数量等问题。

四、营造创业环境,培养创业精神,手段多元化

1.共同形成一个优越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新经济形势下,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给予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政策环境、法规保障系统。降低大学生的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减免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全社会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激励大学生创业行为。

2.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结合社会经济形势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过程。通过写调查报告、专题讨论和出墙报等,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启发学生的创业动机。设置弹性创业教育学分制,使其成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以此来强化创业教育。

3.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资金融资渠道,实现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级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目前,国家已经在大学生创业基金上进行了大批的资金投入,社会企业有的专门设立了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创业;高校设立创业基金。政府、社会、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并不是为其提供全部的资金支持,还要学会整合和挖掘校友资源、家长资源,让这些资源发挥优势,与学校合作打造创业教育实践的硬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

五、职业技能认证多元化

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认证一体化。构建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1 +N”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文凭+多个证书)。

营销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职业资格认证的历史并不久,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应当与职业技能认证挂钩。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市场学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获得认证后,即可享受市场营销学会的会员推荐,为就业开辟新的渠道。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多元化改革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集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毕业论文以及教学管理等综合改革、整体优化于一体,着力于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着重已有成果的集成和应用,在已有改革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继承创新。该成果解决了管理类专业,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为管理类专业办学直接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创了新途径。这项改革,将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目标产生明显效果,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春梅,夏长清,杨建朝.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研》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10,(5).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海西

一、研究区域概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相互衔接,依托沿海厦门、福州、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的地域分工明确、经济联系紧密、市场体系统一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笔者走访了海西各重点高校、创业活动相关的部门,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状况,并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科学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二、问卷分析

(一)创业环境方面

1、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本调查有效对象156人,在问及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已经进行创业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经成功创业的仅为1人,占0.64%。回答考虑过可还没着手的有94人,占60.26%。据访谈了解,许多创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搭建成功创业者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搭建交流平台,对于带动创业氛围,促进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有24人,占被调查者的15.38%;2、对国家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比较清楚,只是偶尔关注的在此次调查中有72人,占被调查着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这两者相加起来占被调查人数的80%。可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利用政策的人较少,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创业政策的普及。而同时对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仅占12.5%。

(二)创业实践方面

1、创业的方向。在对已经创业的调查者进行统计的时候,在选择创业的方向上,选择经营实体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开网店的有22人,占14.1%。这当中主要是浙江某学院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因为该学院的学生自主创业主要以开网店为主,并且将开网店设为大学选修的课程之一,拥有学分激励,鼓励学生经营网店,在此导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学校构建的制度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2、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问题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过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可见家庭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在大学生创业获取资源来源,相对产生影响较小;3、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关于创业资金的问题上,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同样在回答创业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回答资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调查者的64.1%。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在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上,很多同学都是依靠家庭的支持,家庭网络在遇到创业的资金危机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创业教育方面

1、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认为创业教育有无必要的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专家讲授理论,创业模拟训练,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些方式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学校搭建的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创业教育的开展。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情况,85%的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持很一般的态度,认为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创业课程。许多受调查大学生希望通过引入创业导师这个平台,拓展大学生创业理论指导的社会网络,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3、创业课程的内容。针对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调查者希望能够开展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34%的同学希望能够得到创业建设的个性化辅导,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上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课程内容,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给他们授课,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三、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建议

(一)政府制定各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环境

从政府政策层面上看,应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与开展实效。政府提供的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行为,将大学生创业“燎原行动”品牌化,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先行先试典范,为大学生创业出谋划策,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后援队伍。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提高创业优惠政策的普及,引入创业导师机制,在社会资源层面上,为拓展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提供政策性帮助。

(二)拓展关系网络,提高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

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必须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锲而不舍,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网络,拓展自身人际关系,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关系网络的建立对于丰富大学的人脉,遇到问题能够多应该关系网络来解决,对于大学生自身创业很有帮助。通过社会网络的拓展,对于抵御创业风险,创业资金的不足,分享创业经验,有效提升自身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不断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43-05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作为区别于课堂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丰富与延展,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创业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可以说,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承载着拓展高等教育格局、开拓就业创业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与社会互惠共赢双向互动等重要使命。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内涵的理解,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首次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后来被译成“创业教育”。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教育进行时代反思和未来展望,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阐明教育的长期目标和哲学基础,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质量提出对策性建议。经过讨论,会议拟定了题为“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该份报告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出全新理念:学习不单纯是一种认识和反映,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应成为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懂得了什么,更要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应能引导出相应的行为。①这种让学生在“干中学、做中学”的观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研究奠定了早期的研究基础。随后,我国与印度、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9个国家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并在此以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并积极深入地开展起了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活动。②在早期探索中试点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并激励一批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取得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最早经验。经过20余年的推进与发展,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对其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长远发展的短板,还未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具体研究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现有出版的研究著作看,学者彭钢1995年编著的《创业教育学》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从学理层面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阐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书中将创业实践活动看作是“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质的区别,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学者李时椿等2004年编著的《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一书从创业教育的概念体系人手,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以及百森商学院等典型模式,重点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全书内容宽泛,涉及主题较多,但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院校实践的典型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编写的《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关于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与研究的著作。该著作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阐述了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目的、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实践篇以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学校为案例,介绍了它们在过去几年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经验和特色。此后,学者席升阳于2008年出版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的著作,相继一些学者也出版了系列关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的著作。如学者徐小洲与叶映华编著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梅伟惠编著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牛长松编著的《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李志永编著的《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候慧君、林光彬等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以及继2006年后教育部高教司于2011年编著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等著作。它们可以称之为当前我国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但也仅将实践层面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关于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且并未形成系统和体系。

其次,从现有发表的研究论文看,学者李政等人的《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学者王永友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学者陆芳萍和吴静的《构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分层分类菜单化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以及学者周青的《共青团组织构建一体化青年创业实践体系实证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等论文是当前对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代表性研究。这些论文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分层次、分阶段”等观点的提出,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外,学者徐健和吴如林的《以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一文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对职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指导和研究。该文指出:依据职业教育以实践性为特征、以训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要求,确立了以生产实习基地为载体,在不同类型的基地建设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的创业教育实践。该文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但该文的不足是仅限于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学者舒铁等人的《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一文结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展现状,就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建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实践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专题化、系统化的阐述,体系化的构建的研究论文成果极为鲜见,大多数研究是将创业教育实践作为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探讨,且在现有的论文中发表的期刊层次较低,多为省级期刊。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精确查询(查询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分别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以年为单位,即从2012年到2011年,以此类推对每年发表相关论文情况进行了查询(具体见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发现:1915年至今,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为题名的论文共有356篇。从1998年始,关于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论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始呈多倍增长的趋势,近五年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总发表数量的87%。随后,我们又以篇名为“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进行查询,从2000年至今仅有5篇论文。综合相关研究数据和研究内容等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正在兴起。但相关研究论文总数还相对较少,且高质量论文和高级别期刊论文极少,研究层次不高、深度不够。

第三,在近些年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当中,实证调查类的研究和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的系统研究开始涌现。首先在实证调查类研究中,有的结论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拓展创业实践新思路,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有的研究结论则对我们进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与启示。其次,一些学者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如余瑞玲在其硕士论文中强调了创业教育要多样化,要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要考虑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问题。王树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特别是对中国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概述。以上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起到了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追溯。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期间,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培训和创业沙龙,对普及创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999年,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大赛的举办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2000年,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开始普及。应该说,从1998年开始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刻影响,不仅充分证明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国内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长足发展。可以说,在世纪交接的时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已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并注定在新的世纪里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从2002年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试点推进、项目引入与政策支持“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首先,为扩大高校创业教育的范围,进一步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上,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2年4月,教育部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引导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2008年,教育部又立项建设了30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将试点经验汇总整理,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公开出版了《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和《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两本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方面的著作。这一时期,各高校系统梳理了自身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

其次,2004-2005年,由政府主导的创业实践教育项目SIYB和KAB等被引入国内,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与应用,为传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模块化、系统化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6年,由国家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强调了创业指导与培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各类创业实践教育项目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第三,在2008-2012年教育部陆续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4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专项文件中,有3份明确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并分别从教学原则、活动开展、项目推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创业教育及其实践全面系统的开展与落实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总体来说,1998年-2012年这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正在全面深入地推进,试点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以其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及其活动形式,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全方位、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诸如清华大学的“创新环”模式、黑龙江大学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南大学的“八化”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大学的“三级联动”学生创业实践等特色模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系统化构建、科学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虽以创业竞赛、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但其的创业教育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英国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模式构建、师资储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诸多方面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的要求,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为此,综合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及其活动发展情况,我国的创业教育实践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或者偏重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偏重创业实践的培训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存在着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的问题,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实践差距较远。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多集中在事实呈现或经验介绍,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对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缺乏系统的且具有操作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这已成为困扰我国创业教育长远发展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性问题。

具体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是以课程教育为主,在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方面,还是探讨多于实践。创业模拟小组或公司更多地是闭门造车,没有和现实结合起来;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岗位非常有限;创业园只有少数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而真正参与到学生创业实践中的企业寥寥无几;创业大赛能让部分学生在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中,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方案策划、战略分析、计划制订等,体会创业的艰辛,明白创业的关键,掌握创业的某些技能。但如何克服创业的困难、把握市场机会、提升创业能力,必须要通过真正的创业实践才能清楚知道,而且创业大赛的很多项目并没有真正投入实践,仅仅是纸上谈兵,数据的来源也没有通过真正的市场调查@。因此,当前我国多数创业计划大赛仅仅停留在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阶段,与国外将创业计划(商业计划)作为创办新事业的总体构想的做法还相差甚远,其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还有些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类似于勤工俭学,都是面向大学校园学生的普通服务,与专业领域、市场领域、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区域社会的关联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创业教育的要求。另外,大部分高校和学者普遍关注在“少数人”中的创业活动,而不是面向多数人的创业实践。为此,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覆盖面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创业教育实效性较低。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6篇

为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领域主要期刊数据,应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就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求职过程等问题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等为被引频次较高的经典文章。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研究热点;作者分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2014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突破700万,就业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定近10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期刊做计量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梳理,为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学术支持。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运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下载近10年来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等基本载文信息的多个论文指标进行文献分析。

二、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对数据的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4181个。通过相近词合并,在关键词排序当中,大学生(644次)共现词频最高,排在第二位的关键词是就业(390次),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大学就业,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创业教育(159次)、创业(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业指导(66次)。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创业、用人单位情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高校扩招和就业为研究热点运用软件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聚类,该领域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因国际经济危机持续,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之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众多,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直接影响[1]。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的七大诱因为大学扩招导致论、体制弊端论、劳动力市场结构缺陷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局限论、结构性或摩擦性失业论、高端产业发展不足论、就业能力欠缺论[2]。九个因素为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个维度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4]。还有学者认为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等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5]。卓越导向和成长导向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环境因素的引入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扩招背景下用人单位意向和就业指导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趋势,但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总体上不容乐观[7]。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日益增加,从2000年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2000年时,我国高校仅毕业107万人,到2015年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增长达到7倍。从招生规模来推测,2014年以后五年内,应届毕业生规模都在700万人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许多地方凸显出来,每一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8]。因此国家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9]。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成了规避就业的理想选择,大学生毕业行为选择受到社会、家庭、同龄群体和个人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0]。

三、作者与机构统计分析

(一)研究作者统计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团体日渐扩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作者及作者发文频次进行统计发现,CSSCI数据库共收录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论文,其中发表过2篇论文的作者有169人,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72名,黄敬宝发文量最多,黄兆信、曾尔雷和施永川组成团队,徐小洲和梅伟惠组成团队,再加上孟大虎和岳昌君这两位作者,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单位统计

研究单位分布能反映出我国不同高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通过统计,在2004-2013年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发文27篇,居载文作者机构发文量之首;温州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发文20篇;浙江大学发文16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发文15篇;中国人民大学发文13篇。由此可见,研究该领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稳居机构发文之首,核心作者群的实力最为雄厚。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机构。

四、发表期刊被引用统计

据数据统计,《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献被引用的频次较高。在作者发表的论文中,由曾湘泉独自撰写的《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一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被引用421次,是就业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文章认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客观上夸大了这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谢志远刊登在《教育发展研究》上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97篇论文引用了该文中的数据或观点,该文指出大学生出现“就业鸿沟”的根源在于院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12]。而木志荣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一文,则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指出了当前推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心,一是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二是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13]。此外,吴志功和乔志宏的《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房国忠和刘宏妍的《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等高频被引文献对美国的大学生生涯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模式等进行了阐述,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五、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进行科学计量统计,通过对我国高校近十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①关于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学术研究紧扣新时期国家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政策调整、就业指导与求职过程、劳动力市场与专业设置、用人单位的调查、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等主题,这些学术研究也为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单位。③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呈多学科交叉趋势,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紧密,与时代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4):317-319

[2]边文霞.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面临困境动因研究成果综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4):92-97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74-77

[4]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0(3):168-170

[5]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40-142

[6]陈丹,王文科.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3-119

[7]刘大为.全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1

[8]周骏宇.大学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J].社会,2004(6):1

[9]马宁,陈立文.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J].河北学刊,2005(6):205-208

[10]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7):45-48

[1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1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13]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系;大学生;创业教育;西安体育学院

1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传统就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和日益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情形下,解决就业问题不能再单单依靠社会和政府的力量,社会和政府也无力解决所有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有效解决就业必须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如何发挥体育学院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我院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对我院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才无缝对接意义重大,也必将开创我院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对我院经管系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是时代要求、社会所需,也是我院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 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人们多将“创业”一词理解为创建新企业。但当前“创业”一词的外延已有很大的延伸,创业可以发生在各种企业和组织的各个发展阶段。我国创业教育进行了近十年,国内学者也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不难看出,不同的定义各有特点。基于本文所指向的创业活动实践主体——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大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对“创业”定义应该是相对宽泛意义上的,融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表述为“个人或团体,依据自己的想法(即创意)整合资源,开创事业并获得财富的过程。”

创业离不开创业教育。不管在哪一领域实施的创业教育,不管创业教育要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也不管它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如何,都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综合能力。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得出更具广义性的创业教育定义:创业教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因此,可以推出,高校创业教育是指高校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创新教育的深化。[1]

3 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为获取经管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第一手资料,笔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调查涉及经管系三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内容涉及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解;大学生创业意识、动机;大学生对目前我院创业教育实施现状的意见;大学生对我院创业教育的具体需求等,希望通过对经管系学生的调查,掌握一手资料,探悉我院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共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22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为85%,见表1。

3.1 经管系大学生校内外创业实践成果及立项

3.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校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组织的大学生活动,例如2010届学生刘畅、于美至参加了2008年12月13日—15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东亚区特奥发展论坛。学生在近2年的校内科创活动成绩突出,有15人次在系2011年首届大学生科技小论文竞赛、2010’西安体育学院首届大学生科创论坛大赛、2011年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

3.1.2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建设中,尤为重视对学生实践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建基地等方式。2007年至今,该专业学生还多次参与校内外的科创类竞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另有7人次在2011年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5人次在系2011年首届大学生科技小论文竞赛中获奖,有12人在系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其中07级经济班学生付蓉在2010年陕西省大学生在线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1.3 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体育市场营销方向)建设中,非常对学生实践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该专业学生还积极参与各种科创类竞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6人次在2010年学院首届大学生科创论坛大赛中获奖,有6人次在系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

以上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由学院学生处、团委组织开展。2011年学院教务处推出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经管系立项6项。近几年陕西省和西安体育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经管系在校内外获得了许多立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3.2 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经管系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

此项调查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对创业的理解趋向一个宽泛的认识,大部分的学生不再把创业看作仅仅是开办公司,而是认为只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辉煌成绩,能够开创一份事业就是创业。表2显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叫创业的人占60%。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综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走进我国是在1989年11~12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事业心和开拓教育”,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也就是后来说的“创业教育”。而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由此,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开始跨步向前。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概述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输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发现最早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于2001年。从2001年至2007年,共有208篇,并且发表的数量逐年递增,依次为3篇,7篇,8篇,24篇,24篇,50篇,90篇。

从研究者的构成来看,绝大部分是高校的专职教师和行政干部,在可详细查阅作者信息的104篇论文中,专业教师59篇,占总数的56.7%,行政干部45篇,占总数的43.3%。其中专职教师个人研究方向以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方向为主。行政干部主要是学生就业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服务人员、院党委副书记及团委书记等。

从研究方法上看,绝大部分采用理论研究方法,以叙述性说明为主,通过文字来描述现象的定性研究占95%,通过调查研究的定量研究占4%,还有1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1篇采用历史研究方法。

从研究角度上看,很多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思路的整理,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很有意义,但是存在很多问题,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有的借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来分析,比如陈文华和邱贵明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文中运用组织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十大“限制因子”。有的从文化视角出发,提出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构建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大学文化层面上形成创业理念、创业的氛围。”①有的从创业心理素质角度出发,认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创业教育应从理论和实践的途径,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②有的从课程体系的研究出发,认为“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原理的基础上,设置以实践为特点的模块课程,加强模块课程的相互融合,对课程体系的运作予以保障,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③有的从解决具体类别院校的角度出发,比如王秀霞的《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进展

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目前研究者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因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提法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人才说”。“这种说法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人。这种说法以梁保国、乐禄祉的观点为代表:‘所谓创业教育,就是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走向社会,自我创业。’另一可称为‘素质说’。这种说法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认为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者的素质,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种说法可以以1991年在东京举行的创业教育国际性会议上给出的创业教育的定义为代表:‘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佣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④第三种是房欲飞提出来的“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

2、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以下主要的几个观点。一是从国家层面出发,比如张俊、颜吾芟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张毓华认为“创业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从高等教育本身出发,认为发展创业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化的需要,“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⑤。三是从大学生的角度,比如张俊、颜吾芟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⑥,“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⑦

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看法的是张俊和颜吾芟提出的四大问题:“一是认识方面的问题:从目前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看,存在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现象。二是师资方面的问题: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的高校还十分缺乏。三是课程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业教育课程同现存其它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创业教育课程内部的逻辑性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考察完善;尚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学科内容等。四是教育模式方面的问题:创业教育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⑧

4、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有效的途径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意义显而易见,目前国内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理念上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思想。二是在政策方面上,政府和社会应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三是在课程体系上,应该建立合理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原理的基础上,设置以实践为特点的模块课程,加强模块课程的相互融合,对课程体系的运作予以保障,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⑨”四是在师资队伍上,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打造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五是在实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氛围来实现。

5、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些学者提出的模式也尚处在理论提出阶段,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但对于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现把存在的一些模式归纳如下:一是学习创业教育模式,认为“学习不仅是整个创业过程的第一阶段,而且也贯穿在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学习创业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掌握创业的本领,培养创业精神。”⑩二是尝试创业教育模式,认为:“创业尝试的深刻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如下途径:“(1)组织创业计划竞赛尝试创业。(2)安排寒、暑假打工和勤工俭学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公司从事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3)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环境里,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实际的创业尝试过程。(4)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将获得的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然后通过技术市场或其他场所进行成果转让,在技术成果转让过程中尝试创业滋味。(5)在开始创业前,借助已有的便利条件,先进行一番试验性经营以检验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培养企业运作的技巧。11”三是自主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1)确立创业方向与目标。(2)进行创业可行性分析。(3)自立门户,建立适合自己创业的企业或公司。四是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模式。创业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更新思想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优化创业舆论环境和进行。并且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来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五是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创业教育交流与互动,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6、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我国每年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2007年全国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比2003年大学扩招第一年本科毕业生多出了283万。而社会向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往年持平,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创业教育正是在世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而劳动力面临就业再就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倡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的观念,掌握创业理论知识,学习创业的技能技巧,锻炼创业能力。大学生从求职转向创造岗位,不仅减少了社会就业压力,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使学生在毕业以后更容易地融入社会,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不仅是高等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7、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是创业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朱再法、郭亚芳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应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加以检验,应主要从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操作系统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评估体系。而李国平等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评价方法,设计了质量控制系统结构,主要由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与质量控制系统组成。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状况评价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研究方法单薄。研究者主要是运用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方法极少,实验研究方法几乎没有。(2)重复性研究多,创新性研究少。而且往往局限在分析现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存在以上问题无可厚非,毕竟我国的研究起步晚,起点底,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1)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切入,从而提高研究的综合效果。(2)增强理论创新意识。跳出现有研究模式、框架,有创造性地进行研究。(3)加强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同时,借鉴国外经验。■

参考文献

①朱先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⑻.

②李建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素质教育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

③刘素杰.大学生创业课程体中系构建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2).

④房欲飞.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4, (8).

⑤⑥韩丽霞 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⑦姬道兴.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模式[J].职业指导教育与职业,2006,(7)

⑧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

⑨刘素杰.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⑩11熊礼杭.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8).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9篇

【Abstract】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been seen as an eye-popping social problem based on larg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conomic downturn.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 gradually rise based on the public business and the peoples innovation. But how to raise?fund become the first problem for these entrepreneur.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ed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risk in the financ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financing risk manage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to guide the start-up financing.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financing risk;risk identification;risk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28-02

1 引言

随着大学毕业生日渐增多,加之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开始涌现,大学生创业逐渐兴起。创业必须要有资金,没有资金创业无法进行下去。创业资金的筹集有多种方式,在创业资金筹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尤其应当引起关注,如何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估,是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2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识别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存在风险因素多,因此创业者在融资时需要对融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对融资风险的识别,可以从中知道创业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2.1 识别方法

2.1.1 问卷调查法

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将风险项目列入调查问卷中,请问卷填写着对每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分,将其回收后进行汇总,某项风险分数越高,则说明该项风险越大,按照分数高低对风险类别进行排序,识别出创业融资风险。

2.1.2 头脑风暴法

当创业者定下创业项目以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通过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对融资风险的看法,进而识别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

2.1.3 实地考察法与谈话法

通过实地考察创业项目,获取融资风险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发现在创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

2.2 融资风险类别

2.2.1 融资渠道受限

在创业融资风险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自己的资金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而吸引天使投资者和向银行借钱的比例极小,渠道受限就导致项目无法扩大,并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大。

2.2.2 融资成本高

银行等金融机构确定是否贷款,以及贷多少款项是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来评定的,,信誉越高,贷款越容易,贷款规模越大,并且贷款利率也越低;当信誉越低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会提高贷款利率,并且会缩减贷款规模。大学生创业者在银行贷款时,贷款规模会受到限制,而且还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

2.2.3 信用风险

大学生创业者在取得贷款后,由于经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创业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还款,造成违约,从而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

2.2.4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跟管理当局的政策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会影响政策风险的大小,大学生创业者需要高度P注国家以及当地政策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要利用好创业政策。

3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了以后,需要利用一定的程序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创业融资风险评估需要确定评估程序、明确评估方法。

3.1 融资风险评估指标

风险是不确定引起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的可能性,既然存在不确定,我们选取需要对创业融资所面临的情况进行概率估计,列出所面临的情况,并且估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概率。在创业融资过程中,我们选取以下评估指标:

3.1.1 标准差

标准差用于反映融资风险的波动情况,在确定标准差时需要将测算出融资的期望收益,融资的期望收益等于不同情况下的收益额与对应的概率相乘而得到,再估算出期望收益以后,我们将估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收益与期望收益之差的平方,再与对应概率相乘得到标准差。利用标准差衡量风险时,当标准差越大,说明融资风险越高。

3.1.2 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差与期望收益之比,当标准离差率越高,说明融资风险也越高。

3.2 融资风险评估原则

3.2.1 客观性原则

根据识别出的融资风险,客观评估每项风险的来源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3.2.2 重要性原则

将识别出的风险继续评分后,按照分数高低进行重要性排序,划分为A、B、C三大类,A类属于重大风险,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应当对其进行重点评估;C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只需要一般关注即可,但是也不能忽略。

3.2.3 科学性原则

对于风险评估,一是要科学地确立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合理地评价体系;二是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是要实施科学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管理,无法对风险进行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

3.3 融资风险评估程序

3.3.1 评估前

了解评估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且制作SWOT分析图,对创业项目融资进行全面了解;为了更好地评估融资风险,可以了解同类项目,便于横向比较;确定风险评估指标。

3.3.2 评估中

按照评估指标注意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融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来源、表现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按照重要性进行评估。

3.3.3 评估后

创业成员进行讨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措施。

3.4 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3.4.1 定量分析法

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工具,测算出每类风险的大小。通常用标准差和标准差率来反映。

3.4.2 定性分析法

根据日常经验和历史资料,对融资风险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博.西部地区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2(26):304-305.

【2】任金芝,鲁凤丽,胡芳.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2012(5):232-232.

【3】徐宪红.规避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策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0):26-28.

【4】陈少楠.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及规避策略[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4):18-20.

【5】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g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25-28.

【6】阳大胜,彭强,梁开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与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经济,2012(5):98-100.

【7】阳大胜,彭强,梁开竹.大学生创业融资研究综述[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4):8-12.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018-2

国家一直重视创业教育,早在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深化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时,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为此,研究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高校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措施。为了分析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进展,笔者查找、搜集、并仔细研读了大量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将它们划分为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偏重于案例研究两大类。

一、研究概况

(一)数量逐年增加

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创业教育模式”为关键词,从2001―2013时间段中检索到114篇文章。基本呈现逐年增加趋势,除2002年未检出外,2001、2003、2004、2005年每年检出1篇文章,2006―2013年每年检出篇数分别为4、6、7、12、12、29、26和14;其中近5年来每年平均发表数量达到18篇,2011年达到最高为29篇。

(二)发表刊物以教育类刊物为主

对发表刊物的类别进行统计并分析后发现,多数在教育类刊物上。在114篇论文中,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教育研究》《高等教育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外国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科学》《职业技术教育》等教育类期刊的文章最多,达到43篇,占37.7%;发表在学报的文章有25篇,占21.9%;属于硕博士论文的仅有9篇,占7.9%;发表在其它刊物达到37篇,占32.5%。

(三)研究角度多种多样

学界主要依据某一理论、或某地区、某大学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论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他们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选择全面参与、就业竞争、创新、创业与就业联盟、综合指标评价、商业计划书、价值链、特定专业等理论角度着手的模式研究,这一类别的文章有33篇;二是进行一般的模式研究,有49篇;三是借鉴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经验开展比较模式研究,有17篇;四是以大学、高职院校为背景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有15篇。

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进展

(一)理论研究进展

十多年来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各具特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模式。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既体现了一定的创业理论框架,同时又反映了创业实践的一种可操作的程序。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学术界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不断进行了探索。王树生(2003)强调应把创业教育理念要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他强调应通过开设课程、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自己开办企业的能力。黎江(2004)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她按各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的主要倾向,整理出我国目前存在着五种创业教育的模式:

1.侧重于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高校通过开设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系列课程,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

2.侧重创业意识的培养。采取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结合起来。通过高校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也是就业的观念,要求大学生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提出设想,同时提供校园创业实践设施与条件。

3.侧重于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学校还设立创业基金,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

4.撰写创业计划和案例教学成为创业教育教学的中心,期望获得学校领导及社会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创业风险资金的支持。

5.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侧重创新能力的发展。木志荣(2006)通过大学生创业调查,指出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大学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等问题。为此,他提出两个重点:一是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即应建立和完善包括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创业者联盟五个模块的创业教育体系。二是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通过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以及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等形式,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钟彦峰,曾平生(2007)以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独立学院为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各方力量协同合作的开放型创业教育模式。景圣琪(2008)指出,为大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和自我发展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必须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此提出了由创业文化、创业理念、创业资金、创业教学、创业实践等部分构成创业教育模式。王涛(2013)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总结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研究人员多、专家队伍少,研究热情高、研究平台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等特点与问题,提出了重新审视创业教育模式、关注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和绩效评估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案例研究进展

何婷英、张丽萍(2007)以温州地区五所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详细了温州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状况,归纳了温州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创业意识的现状,并就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良性进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许进(2008)认为创业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内涵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高校的创业教育应以发挥创业综合素质为取向,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总结出该校“普及性创业教育、以创业先锋班为龙头的系统性创业教育培训和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谢志远(2008)提出了以温州人创业精神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五个方面的创业意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温州模式”。杨涛,柳艳鸿(2008)在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中,总结了上海交通大学的“三个基点+三个转变+全面推进”的“综合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为重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以课堂为主导”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实施创业教育,形成“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创业导师+北航科技孵化器”为核心的培训模式。周秋江、赵伐(2009)以宁波大学为例,提出了“课程渗透、实训导向、管理先行”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其中创业教育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技能的基础,创业实践训练是为了发展与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教育管理则是服务于课程与训练的保障,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或走上创业之路。郭鹏(2013针对高校存在的创业教育理念不清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健全、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对湖南省高校创业教育为例,提出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应该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营造高校校园的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具有内在活力、能够良性发展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完善官产学合作机制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扶持体系。

三、研究述评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历经十余年,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其基本模式目前尚处探讨之中。

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探索阶段,实质性的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创业教育项目实践还有待发展,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高校教师极为匮乏。案例研究仍然以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较多,能够推广的一般模式没有形成。总之,要在考虑国情和校情的基础上,各高校应在创业教育的政策规划、目标体系、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不断探索,尽快形成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树生.创业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11).

[2]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

[3]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4]钟彦峰、曾平生.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17).

[5]景圣琪.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6]王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2).

[7]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8]许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案例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8(4).

[9]谢志远.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8,(5).

[10]杨涛、柳艳鸿.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11]周秋江、赵伐.“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及其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12]郭鹏.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10).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