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10:07:33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要求古筝教师要把乐曲所含有的情感教育放在首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谓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是教师“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因此,作为古筝教师要在教授乐曲时,要“德”与“技”并施,统筹兼顾。既要注重对乐曲指法和谱面音准等问题的指导,同时也要将乐曲内在的思想感情,作为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达、体会和理解,以陶冶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如筝曲《战台风》,这首乐曲以其丰富多样的技法,热烈奔放的旋律,成为学生学筝考级的必弹曲目,全曲五个段落,而每一个段落都有其深刻地思想内涵,在乐曲开始时,所表现出的是繁忙的码头景象,以及台风阵阵袭来时的情境,全曲的中心段落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与台风搏斗的情景,到最后雨过天晴,码头又恢复了一片欢腾场面。所以,当代学院道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因而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诸如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与台风搏斗的情景)或行为,进行对与错、爱与憎的判断能力的熏陶和感知,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本文作者在讲授这首筝曲时,除讲解示范乐曲基本技巧外,重点向学生讲述码头工人与台风搏斗的奋斗精神;讲述码头工人不畏艰难、勇敢豪迈的气魄;讲述码头工人对未来必胜的信念,使学生在学习本曲之前,对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有所了解,也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本曲目的思想内涵,寓“道德教育”与学习曲目之中,从而激发起更高的学习信心和热情,为圆满完成古筝技能课堂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总之在大学古筝技能课堂教学上,应该技术性与思想性并重,应该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举两得,实现“双益”,不仅要求学生勤学苦练,提高演奏水平,而且还要结合曲目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也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所以,古筝教学必须教之有型,言之成理,论之有情,由浅人深,由简到繁,有效渗透,才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效果。

二、“学之有思”与“学以致用”

在当今古筝教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式,即:模仿,更具体来说,就是教者要求学生仿声、仿动作,每位弹筝者弹琴的一招一式,古筝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谁的学生。本人在古筝教学中,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在古筝专业学习中做到“三思”,即:一要“学有所思”;二要“学后再思”;三要“课后多思”,尤其是对古筝专业术语的理解,要求学生多加记忆和学习,定会使学生学有所成,圆满地完成学业。孔子曾言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有所思”,这是本人对学生课堂学习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心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遇到难解的演奏指法问题时,能够自主处理。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古筝教师王莹认为,“学有所思”,“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学后要思,要能够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思考相应的关系,以及能够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进,进以学之,把学到的教学语言艺术精华,凝练出具有自己特色并能够为之所用的新语言形态”。从本人学习古筝曲目的实践规律得知,学习任何一首古筝曲目,哪怕是一首练习曲,都要注重对思维的启动,在弹奏和练习时,多动脑子,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记得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画如此,他道出了技能教学的真谛。他告诉人们:任何一种器乐演奏学习,都是一种技艺才能的学习和掌握,只有多思、多想,才会少走许多弯路,才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不断提高创新与创造能力。笔者也曾学习过大量传统筝曲,也曾得到古筝老艺人传授技艺,如在大学期间,作为我国客家筝派传承人饶宁新教授的学生,对于古筝技艺学习也曾有过亲身体验和教诲,从而得知,早期的老艺人在教受乐曲时,往往教授的是乐曲的骨干音,要求学生在骨干音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加花或变奏。资深的老艺人强调演奏者在原始谱基础上创造旋律的重要性,强调旋律的优美与否,取决于演奏者的音乐素养与自身气质,而且,还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发挥自主创作能力和技巧,以充分体现和地方风韵。

本人在古筝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学之有思”,而且,还要做到“学以致用”,以检验学生的而接受能力.”学有所思”这一环节,检验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的是兴趣问题,“学以致用”则是解决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学习内容化为演奏实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演奏实践能力水平,本人在教授各流派筝曲时,通常以乐曲的“骨干音”为基础,将“颤”、“按”、“滑”、“揉”等技巧、各筝派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加花”、“变奏”特点,以及“古筝摇指的点、面、角、速、力、气等所构成的不同音色的几个要素”,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各筝派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在基本的乐曲框架内,让学生能动的自由发挥,使演奏的乐曲不仅具有地方性的风韵,同时也具有演奏者自身独具的特色,特别是古筝的“摇指”,技法和种类很多,不仅有“摇指”,还有“轮指”,仅就摇指古筝“摇指”而言,就有“大指摇”、“食指摇”、“中指摇”等技法[6],由此看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思考相应的关系,以及能够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进,进以学之,进而将知识融会贯通,理解透彻。“学以致用”,是师者的期望,也是学者的追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后,以至能够登台演奏,这是学习古筝曲目的最终结果。学习最终目的是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谈到学以致用,则必然要提及教学实践的过程,古筝也是一门专业艺术,学生学筝是为了有“用武之地”,以便日后言传身授,为己所用,为社会服务,这是每位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者所期望的。

三、“音乐之美”与“欣赏之美”

一般来说,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审美体验为尺度,衡量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古筝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古筝艺术教学中,作为民族器乐专业学习,本人通常也将美感教育,放在技能教学的突出位置,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古筝的学习和演奏中,尽情滴享受旋律之美、音色之美。为了让学生对古筝演奏的姿态之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感受古筝这一古老乐器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习筝的兴趣,本人通常是将美育教育注入古筝曲目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美,欣赏美。比如在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教学中,就是如此。《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是一首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筝独奏曲。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全曲分为三段,而每一段都表现出了独特魅力的音乐之美。如:第一段的慢板,深刻滴表现了柔情似水音乐之美,悠扬如歌,平稳流畅,极富有抒情性。在右手弹奏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整段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展现了迷人的景象: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它带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乐曲第二段的音乐,虽然速度有所加快,但仍描绘出幽美美的意境。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以及进入第三段快板以后,音乐旋律虽有变化,但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美好景象。在乐曲进入高潮突然切住之后,乐曲尾声缓缓流出,所展现的出人意外的音乐之美,使人沉浸在美丽的景象里,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讲授古筝演奏基本技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传授乐曲中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将会使得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古筝演奏美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这是古筝艺术教育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

四、“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

在古筝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方式,能唤起学习动机。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学习新曲子,它类似于工科开设新学科,或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寻求新鲜感之前,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定会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而古筝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等形式,因此讲授是十分必要的。在古筝课堂教学中,讲授是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是技能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注重学习方法,更缺乏学习的目的性。我们都本能的知道,有些学生用一种方法会学的很好,而有些学生则用另一种方法可能会更有效。一方面,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需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展新思维与新的教学观,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地理论依据和专业技能的新成果,在理论上,即是“教学相长”。倘若教师只停留在现有的某一阶段,那么,若干时间以后,你的教学语言就必将会失色,缺乏生动和激情,缺失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艺术魅力和潜在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践教学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在教师导入、启发性语言,使学生激发灵感,敢于评论,敢于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学生只有在教师面前积极的进行语言锻炼,积极参与教学,彼此观摩,互相评价,交流互动,才能够更大的进步,形成“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以筝曲《浏阳河》为例,《浏阳河》原本是根据湖南民歌旋律创作于1951年的一首歌曲,后由古筝演奏家高燕老师讲其改编为古筝独奏曲,乐曲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的处理,并加入了双手快速演奏和左手快速琶音等技巧,增加了乐曲的难度,使之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旋律中有浓郁的湘西风格,演奏这首筝曲是由于大量旋律音是由左手滑出来的,所以对于左手上下滑音音准的准确掌握是演奏好这首筝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乐曲之前,首先以《浏阳河》这首歌曲导入,让学生细细体会旋律线条中百转千回的韵味,并要求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每个字的拖腔及地方性的音乐特点,然后再开始学习演奏乐曲,由于对乐曲旋律的前期准备,因此避免左手滑音音不准的问题,有助于更好的表达音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讲授必须运用语言,通过教师讲授能与古筝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衔接,并相互作用,与之相连的就是课堂提问。在古筝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一个最好方式。古筝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它的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与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比如:学习各古筝流派曲目,教师应该向学生提问:古筝流派有几种?古筝各流派乐曲的特点?某一古筝流派曲目表现的意境等等。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由老师予以解答。“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是当前大学课堂技能教学常见的一种模式,其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启发式”教育。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水平,也就是提问的技能水平。而提问技能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个方面,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人古筝教学的实践证明,提问式教学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达到了理解,思维也得到开拓,激发想象与联想,培养创造性或灵感,在古筝教学上,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古筝艺术教育人才。

五、结语

古筝课堂技能教学,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器乐艺术教学。在现阶段,高校古筝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目标与规格,是要培养一批具有能够从事古筝教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古筝专业教学不能完全脱离课堂,而应围绕课堂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作为古筝教育工作者,除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以外,还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艺术修养与研究,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表意性、意境性和启发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据悉,近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艺术教学,极大地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拿来应用于古筝课堂技能教学实践,它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笔者期待,古筝课堂技能教学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教学质量因素的显著性检验根据调查问卷得到273份有效问卷,对每个应答选项的“毫无影响”“有点影响”“一般”“比较有影响”“有很大影响”等5级量表,分别赋予“1、2、3、4、5分”测量指标分值,各测量指标的分值按简单加权平均进行汇总。利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样本中各教学因素对课堂质量的统计显著性(见表1)。1)S1的单因素方差的概率P远小于显著性水平α(α=0.05),说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性因素。问卷统计结果中,95%以上的同学对该观点持赞成态度,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越深,对该门课程的课堂效果的满意度越高,即课程教学质量越高。2)S2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越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该课程的课堂效果满意度越高,并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课堂教学效果。3)S6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概率P(P=0.03)小于显著性水平,故课堂考勤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比较显著影响,并且调查结果表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占有的比例比较均匀,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4)S8、S9、S10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概率P分别为0.003、0.000、0.007,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课程的课堂规模大小、课堂互动频率、课程考核方式均对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性影响。问卷相关性分析显示,课堂规模越小的课程教学质量越高,课堂互动越频繁,课程的教学质量越高,这也与实际调查情况相吻合;接近90%的学生对课堂考核方式非常关心,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且接近70%的学生希望采用大作业加论文式的考核方式。5)S3、S7、S4、S5的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说明基础知识、课堂到课率、教师职称、学科动态这类因素在课堂教学满意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1.2教学质量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调研和分析发现,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影响。为了排除这种相关性对各因素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重新划分,进一步分析各教学质量因素与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对各教学质量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进行显著性因素的进一步验证。

1.2.1KMO和Bartlett检验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是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这种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对其进行验证,验证的方式是对各因素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根据检验的结果,判断主成分分析(或者因子分析)是否适用。对问卷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度量值为0.72,p值小于0.05,表明检验的结果与实际吻合,适宜进行主成分分析。

1.2.2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对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因素的特征值的碎石图,根据碎石图中的特征值,提取出4个主成分,研究各因素对每一个主成分的贡献度。研究获得了第一个主因子主要由教师职称、到课率及课堂规模三个因素贡献,这三个因素都是反映课程或教师等课程实体的某些属性的因素,将之命名为实体属性主因子a;第二个主因子主要由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动态两个因素贡献,将其命名为知识主因子b;第三个主因子主要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学习兴趣贡献,将其命名为兴趣主因子c;第四个主因子要由课堂考勤、考核方式和课堂互动三个因素贡献,将其命名为考核-互动主因子d。

1.2.3主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主成份分析得到教学质量影响的4个主因子,由于剔除了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依据回归系数来判断4个主因子对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S11)的重要性程度,得出各因素的影响重要程度次序。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兴趣主因子c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实体属性主因子a、考核-互动主因子d及知识主因子b。结合教学质量因素的显著性检验的结论,需剔除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职称、学科动态、课堂到课率4个因素,再对剔除后的各因素的主因子系数乘以因素的贡献度,则得出各课堂教学显著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次序如表2所示: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层次分析法线性模型结果: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符合当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习兴趣、课堂互动、课堂考勤、对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正向相关性;课堂规模、考核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

2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兴趣、课堂考勤、课堂规模、课堂互动、课程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质量有显著性影响,而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到课率、教师职称、学科动态对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显著性影响。综合主成份与回归分析的结果,获得了各课堂教学显著性影响因素对课堂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序,学习兴趣为第一影响因素,其次为课堂规模、课堂互动、课堂考勤、考核方式等。学习兴趣、课堂互动、课堂考勤、对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正向相关性;而课堂规模、考核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依据实证研究结论,为了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其次,要加强课堂教学互动,通过增设学生参与环节,活跃课堂氛围,变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促进师生沟通,在双向信息交流反馈机制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大学应依据不同课程性质,合理设置课堂规模,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为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提供基础条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大学俄语教学经历数年的研究和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目前仍存在多方面的困扰,首先,因初高中俄语教学不注重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导致大部分俄语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俄语听说能力及差,而听说技能是语言实践应用的重中之重。其次,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俄语公共教材知识内容与普通高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严重不相称。据调查,许多学生感到教材词汇生涩,需要大学俄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大学俄语课程在多数院校中只开设四个学期,大三年级不再有俄语课,学生大四毕业时,俄语语言技能很难在就业时发挥作用。如何把大学俄语课堂语言教学延伸到校外实践学习,摆脱教学困境,提高学生俄语应用能力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课外语言实践能力的策略

1.注重教师自身的因素

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俄语人才的首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拓展这一教学的引导者,应在具备扎实教学功底的前提下,具有非凡的敬业精神,随时随地准备无条件为学生解决包括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所遇到的困惑。为确保学生在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受益,俄语教师要肯牺牲休息时间,亲自到学生实践活动环境中去体验和调研。俄语教师不仅能在教学岗位上从业,同时也要关注与俄语相关的其他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能胜任实践型的俄语翻译工作,成为既能够教学又能在企业工作的双师型俄语教师,会更加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俄语理论和实践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

俄语教师应摆脱教材难易度与学生现有水平不相称的问题,站在未来要应用俄语的学生角度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甚至要花一定精力和时间去揣摩学生实践应用时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将趣味性、实用性融入教学材料中,为学生选择适合未来语言实践和应用的教学内容,使之能够在俄语课外语言实践中学以致用。

3.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有无决定了教学效果。大学俄语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效利用融趣味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要点知识,把部分语言实践性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外。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大学俄语教学改变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理念,正处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不妨引入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现阶段俄语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将实用的语言材料纳入为学生设计的俄语实践场景,以学生为俄语交际任务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外组成小组演练教师布置的商务对话、日常对话等语言交际任务,学生完成模拟课外语言实践任务后,回到课堂上验收语言任务的质量,教师点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语言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俄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去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教师指定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在课外加工处理、分析后,利用课堂时间共同分享自己在课外时间整理的学习材料,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形成教学双方主体的良性互动。这样,教师对大学俄语课堂与学生课外的学习做了良好的融合。

4.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课外语言实践条件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效融合,布置模拟的引导性语言演练任务外,还需为学生不断创造真实的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条件,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课外俄语实践的平台,才能真正地使学生更有效地实践语言。随着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高校之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进行课外语言实践的方式有许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广交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是俄语学生参加课外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类似的语言实践活动,与俄罗斯人进行语言交流。假期中俄高校互换留学生项目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应用俄语。俄语学生也可在暑期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夏令营活动。校外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了知自身的语言能力水平和对未来工作的定位起到一定的明确作用。学生在真实课外俄语交流实践中逐步了解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在返回课堂时会有侧重点地向老师提出自己在课外实践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课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给以后的语言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则根据学生反馈给老师在实践中遇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材料的汇编,再教授给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的同时,不可忽略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由于来自不同的高中俄语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难免存在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从课堂向课外语言实践过度过程中,面对俄语语言实践应用任务时常常会有自卑受挫的心态。这时,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善巧引导,使其不至于对语言实践及俄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中途放弃俄语学习。心理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参与学生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在其与人协作、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自我完善意识。从某种意义讲,这种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的转移,不仅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断改善的教育过程。

三、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的意义

课堂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在语言实践应用中发挥作用。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向校外语言实践延伸的教学理念探究,不仅解决了学生俄语语言实践能力不足、不适应教材、课堂学时有限的问题,也为未来学生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对其今后工作有终生受益的长远意义。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的过程中,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利益学生,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俄语人才。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教学取得有效性的保障。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首先,主讲教师课前应该适当地将一些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课堂资源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提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讲到数列极限的概念之前,给学生布置问题:战国时期《庄子》中的命题“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从这句话中你能挖掘那些现象,用数学语言叙述。这样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发现问题,课前一起讨论。于是学生主动参与给出了这根一尺长的木锤,每天去掉一般,剩余量随着天数n的无限增加而无限缩短,但永不为零。可是它的变化趋势是确定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就理解了数列极限的主要思想:随着的无限增大,研究数列的变化趋势。进而教师在课堂上再讲这样的变化趋势用距离的思想描述出来便引出数列极限的定义,学生一方面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主控型向开放型转变

教师往往独霸课堂,以“满堂灌”为主。“我只要讲了,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情”成为有些老师的挡箭牌。结果出现越讲问题越多,越讲学生越不会的现象。针对目前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采取“问题、合作、探究、分享”为核心来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在课堂师生交往中,注重学生个体的表达、质疑、讨论与合作分享,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作者尝试在教改班让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内容,针对一个小问题,上台讲清楚即可。此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查阅资料,随时和老师沟通,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普遍反应准备的过程收获颇丰,主讲也是很锻炼自己。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构建了高效的互动课堂。

(3)课堂内容剖析透彻,气氛活跃

人们通常将自然问题分为三类:变化问题,结构问题,或然性问题。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为学生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三门数学课程,正是为了研究上述三类自然问题。事实上,学生开始学习这些课程时是零散的知识碎片,可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把课程内容剖析透彻,分析清楚,让学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变化问题就是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化问题的是微积分;或然性问题是研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结构问题就是当时间固定时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问题就是代数研究的对象,线性代数是代数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例如: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线性空间,定义非空集合中的元素,若对“加法”和“数乘”满足八条规律,则称该集合为线性空间,其元素称为向量,满足八条规律的运算称为线性运算。这样的化对于一个不太明白的结构,若满足上述八条规律,就可以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并且可以用熟知的线性代数理论来处理。如果可以知道所研究的对象的维数,那就可以将其等同于维向量空间。这足以见线性代数作为结构工具的威力。

(4)有效使用信息工具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了教育一线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直观形象地再现数学原理和规律,使其身临其境更富真实性,更能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开通手机交流平台,根据学习需要,随时和学生交流,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QQ、邮件等提问老师,或和老师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另外,教师课堂上也要有效使用多媒体,一方面能让学生提供直观理解和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信息量。例如讲授高等数学函数图像的描绘时,分析完后,可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s6.0画出图形,使学生充分理解渐近线、拐点、最值、单调性等函数特性。再如:求底面半径相等的两个直交圆柱面所围立体的表面积。解这一问题是图形是重点,也是难点,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亦可用数学软件画出三维图形,由于图形直观明了,还可旋转,学生便容易理解与计算。再比如讲到二次曲面时,学生很难掌握这些三元二次方程所描绘的几何图形,利用信息工具便可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校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阅读策略

1阅读的定义和本质

国际语言教育学家NeilAnderson认为阅读对第二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他们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国内现代阅读理论专著也指出阅读是一种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且能够适当地诠释信息的能力。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问题辨认能力、过去的阅读经验以及已获得的各种技能”。因此,阅读活动的过程既包括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对语言和文字的使用,也包括他们对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处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与不足,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如人意。

2当前国内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导致当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2.1教学课时与教材内容不足。在教学课时方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并没有真正的阅读课,大学英语课都是以类似第4期(总第076期)2017年4月于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的教学形式来进行。而其中涉及阅读的课时数严重不足,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都是以单元的形式把每一章节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模块来进行。按每两周完成一个单元来计算,阅读课只占了两个课时,而在这仅有的两个课时的阅读教学里,教师要完成词汇、长难句、句型结构以及语篇分析,阅读技能训练严重不足。这也导致阅读教学所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材内容方面,笔者以国内大学比较常用的创新大学英语第一册为例,新版教材以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四个板块编排。可以说这是国内英语教材的标准模式,听说读写译都有兼顾,阅读只占了其中不到一半的比例。其中阅读部分以两篇精读课文为主,在旧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篇精读,但却删掉了两篇泛读文章。每篇文章之后都安排了相应的阅读理解、词汇、句型结构和翻译练习。这样的编排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也显示出阅读内容的不足,学生只重精读而轻泛读,阅读量的严重缺乏不仅对阅读教学本身有影响,甚至在总体上也会对英语教学这门学科产生不良影响。2.2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陈旧。词汇练习、长难句理解、句型分析这些教学方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往往被老师当作重点。老师在讲解一篇阅读材料时,通常会把一篇文章分割为若干个单词或语句进行重点讲解,这似乎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阅读教学更像是在进行语法讲解或词汇演练。根据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对“阅读理解”的定义及分类,理解可分为字面理解LiteralComprehension、推断性理解InferentialComprehension、批判性理解CriticalComprehension和欣赏性理解AppreciativeComprehen-sion。其中推断性理解、批判性理解和欣赏性理解都对阅读者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在充分理解语句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即阅读者能够利用自身的经验、直觉或推断理解作者观点,能够把语篇信息与自己的知识及价值观进行比较并能从阅读中得到情感反应或满足。而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字面理解,即语句和词汇的理解,却忽视了其他的三种理解形式。文章的写作背景、语境、段落的衔接、逻辑关系、结构、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要素都被割断。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即错误的教学示范学生也十分乐于接受,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单纯突出对语言细节、语句和语法的了解,却不愿对文章进行思考,不能进行正确的理解、分析、归纳和鉴赏文章。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无法真正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2.3学生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和技能训练。上文提到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重视对词汇和句型进行分析,笔者并非反对句型和词汇讲解,并非认为精读不重要,实际上句型分析、语法点讲解和长难句理解是相当有必要的,只是这样的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阅读教学。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如果没有基本的句型分析能力是很难读懂文章的。而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即使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语句分析与词汇运用,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并非十分突出。以英语四级阅读的第一大题为例,该考题是考查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而词汇的运用能力又是建立在对常用句型的分析上,是一个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十个空格处的词汇选择,备选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首先分析句型,通过句型分析发现空格处的单词所应有的词性,再根据词意选出单词,最后根据语法知识判断出所选单词的正确形式。这是一个对阅读、词汇、句型和语法的综合性考查。又如2010年12月的一道考题:Anyresearchthatsuggeststhat___toperformcertainbehaviorsarebasedinbiologyiscontroversial.学生需要通过上下文先后辨别出句中的目标词是在定语中的包含的宾语从句中充当主语,并且通过分析得出are是谓语部分,因此空格中需要名词的复数形式,最终通过比较确定答案为abili-ties,而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答案却大多数都是其他词性的单词,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动词appeal,选择的理由是可以和之后的to搭配,完全没有对句型、句意加以考虑。这个例子也证明学生实际上是缺乏对常用句型和句型分析的了解。阅读技能的练习是建立在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上,即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句分析能力之上。通过实际教学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并不具备相应的阅读技能,如如何通过语境猜测词意,如何辨别主题思想和支持性细节,如何分辨语句或段落间的关系,推理作者的态度等等,阅读并不是单纯地理解句子和词汇,而是要深入字里行间体会隐含之意,这正是英语中一句习语readbetweenthelines所表达的意思。不能深入地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阅读永远都只能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阅读能力就得不到提升。

3改进阅读课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英语阅读在大学各类考试包括四六级英语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一门非专业课,大学英语一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课时有限、学生精力有限等都表明专门针对阅读的教学内容的大变革是不切实际的,然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有针对性地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改进。3.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补充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不足。随着网络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并非只利用计算机或PPT课件教学,而是借助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针对阅读课时与阅读资源不足的情况,运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补充。比如要讲解四六级阅读理解,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四六级阅读的模拟题或历年的考试真题,当然教师也要核对题目的真实度,再将阅读材料发给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资料进行讲解。要布置阅读作业,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书资源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3.2改变重精读轻泛读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避免出现课文讲解演变为词汇语法知识讲解的倾向,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步骤。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文章的背景知识、作者的介绍,或该作者的其他的作品,让学生课前完成,通过这些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针对文章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有思考价值,能够让学生从深层次去理解文章的特点。关于词汇和语言点的理解,这是阅读中不可避免的,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完全回避这一步骤。这一过程实际上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引导或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给予帮助或点拨,由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主动引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3.3注重阅读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补充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是培养阅读技能的前提。前文已经提到,阅读理解的一些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培养学生通过语境猜测词意,辨别主题思想和支持性细节,分辨语句或段落间的关系,推理作者的态度等能力。教师需从大量的资源当中有目的地选出一部分来作为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练习的形式,课堂上或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堂上再由教师进行总结与归纳。

4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善于分析阅读教学的不足,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大胆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真正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首位。

作者:帅月 单位: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Neil,J.Anderson.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李迟.外语阅读教学与策略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微课,即微型课堂,它是指将教学资源、学生、教师等结合起来,以其中某一个因素为主题,从而设计的小规模的课程教学过程。微课采取以视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授课模式。在微课中,教师往往利用简短几分钟时间,对其中某个重要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进行视频录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课程设置对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所控制,会同时集中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在短时间内解决某一重要知识点,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此教学模式与当下人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极为相似,能促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现代化的实现目前大环境下,信息化的发展是微课教学推广的重要保障。但从教学因素来看,教师和学生是影响微课发展的两个因素。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对传统教师工作的极大影响。英语专业教师绝大部分都与摄影等专业没有关联,其运用能力也大都一般。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使得微课堂需要摄影视频技术的运用,并且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并且诸如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专用软件录制、专业演播室录制等等一系列微课制作工作的研发与利用等软件对教师日常录制微课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从而使教师在微课制作时遇到的技术难关得以攻克。对学生而言,微课的推行意味着要有信息化设备,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将其打开进行微课互动学习,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微课时遇到的硬件方面问题,以此使微课向着长远方向发展。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学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是非英语专业。这些学生仅仅通过两年的课程完成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而且教学模式僵硬,没有脱离中学模式,其教学的内容集中于单词、句子讲解、语法等方面,这也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对大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的新生来说,大学的任何事情都是新奇的,包括教学课程在内,但是当他们接触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时候发现教学模式和中学时期几乎相同,同时大学英语的教学形式仍然是基于课本之内的,并没有和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相结合,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没有兴趣,从而不能够促使其在短短的两年的时间认真努力的学习英语。同时大多数的学生在学学英语的时候也容易走入误区,简单的认为在大学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一点单词,毕业生走入这样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再者刚开始很多的学生对于英语抱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冗长和繁琐,使得学生逐渐的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以上的原因都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任务中的开展。所以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微课式的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成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和开展的一大重要途径。

三、微课教学对大学英语的促进作用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大学老师都会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微课教学模式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使得学生产生了对大学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使得大学英语在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尝试利于微课教学的模式来开展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笔者在研究一系列的资料之后认为,微课教学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从微课教学的本身特点来分析其促进作用。首先,“微”“小”成为微课教学模式特点之一,对于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一个语法时,从上到下所有的相关内容集中在一节课上,对某个语法点进行长篇大论,微课教学则是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比较重要且细小的问题来进行着重的讲解,将语法中最重要也是最实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微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也就解决了学生接受英语教学过程的乏味性,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也是微课教学的模式特点之一。微课教学素材的选取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广泛,其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这样的模式对于大学英语在教学中的开展也是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由于教学素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选择更加贴近生活和时事政治的素材,这样也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素材和课程单一性的问题。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要的接受体,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专门性的学习。同时学生接触到更多贴近生活和社会的话题,使得大学英语在学生毕业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角色。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不同的话题,这种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也解决了学生对于传统大学英语缺乏兴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互动性,教师和学生在微课模式下相互探讨研究某一个问题,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务实”也是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的选题不会按照课本的要求,固定的以某一脉络进行选题,它的选题范围更加活络,而且更加注重对于当前社会需求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选择,其模式相对来讲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学校、教师和当代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社会需要的,如果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都会大大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在实践中解决是微课教学的主导思想。所以微课教学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学和实践活动相分离,它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在大学英语开展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学生的经验也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不断的得到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学学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学英语在学生群体中的开展。

四、小结

微课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逐渐的成为现代英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教师在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应该更加积极的学习微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得大学英语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大学英语课程。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重模式特点,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更好的服务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使得大学英语微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成为大学英语在学生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的大学英语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结合,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大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即教学行为的实施者———教师、教师所教授的对象———学生、教学所必须借助的教学设备(诸如教材、多媒体工具等)等,离开了这些要素,大学课堂教学便无法正常进行。由此可以推出评估的各类要素。

(一)评估客体

课堂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教师、学生(生源)、课程设置、使用教材、教学设施等。

1.教师教师作为评估对象,即评估课堂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各类行为。在课堂上,主讲教师起着输出知识、传递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学会“明白事理”的方法和技术的作用。评价的核心内容当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

2.学生这里主要指生源问题,各类大学录取的分数线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得高分的学生相对更愿意认真听课,更愿意与教师在课堂中互动,并在互动中启迪自己。对于垄断型生产的大学来讲,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一些,因而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懈怠。

3.各类教学辅助工具与设备等该类因素包括教材的选用质量、多媒体等设备的质量等等。这些多属客观指标,比如教材的选用是否国际或国内最好最新的版本。多媒体设备等只能说是辅助工具,但对同一位教师来讲,有辅助工具其授课可能会更加精细、省时乃至精彩。

4.大学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该因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变量。

(二)评估主体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不外乎其利益相关者,即直接益损者———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各级管理者(主管部门、大学各级领导及督导团成员)、同行(尤其是校外教师)、专业认证机构、自评者等。这些评估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及其评估价值,实施评估主体多元化,方可形成均衡的结果。

1.利害关系最为密切的评估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益损者。他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最有发言权,当然,如果利益关系再直接一点,就应该是学生的家长,因此家长自然希望课堂教学质量优良。

2.深受大学产品影响的用人单位大学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毕业生。学生毕业后是要就业的,因此用人单位当属重要的评估者。诚然,在市场选择就业的领域中,一般单位只是通过招聘中的测试———结果评估来检验各个大学的学生质量,它们自然不愿意在日常培养中付出过多的成本。但在非市场领域中,因为用人单位处在非竞争遴选中,所以学生质量的高低就显得并非特别重要。

3.与生产过程相关联的利益相关者这里主要是指大学产品生产的监管者、生产者以及服务者等,具体包括行政主管部门、大学的领导者、教务处或院系部的领导者、校内督导团成员、校内教师等。这是一个大学的生产流程,即行政主管部门出台部门规章或行政规范性文件,大学领导班子设定校级课堂教学规章制度,教务处出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校内督导团成员和校内教师同行听课评估。从大学公共资源配置权力的视角看,除了最后一类评估人员之外,其他的评估主体所做出的大学制度安排及其实施听课评估的结果,可谓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4.相对比较超然的评估者这类评估者包括专业评估团体或独立认证机构、校外专家(或督导团)或同行。之所以说它们相对超然,是因为它(他)们与某一被评估学校的产品———学生质量———利益关系不大,因此,如果能够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以避免合谋现象,那么它(他)们容易站在相对公正的、超然的、更加专业的立场上看问题,并评估出相对客观的结果。

5.自我评估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尽管其被视为课堂教学评估的客体,但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估也是一种权利。当然,教师的自我评估还可能是一种自省的过程。正是通过自我评价,可能会督促教师本人发现自己授课中的优势而继续发扬光大,同时发现自己授课中的缺陷并及时改正。

(三)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规章要求与设置原则

1.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规章要求我国教学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国家教委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994年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工作。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2]。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教育法》对评估也作了原则性规定。教育部于2010年7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方案(试行)》,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至此,我国的教学评估工作有了一定的制度保证和要求,并且教学评估工作已经引起各个大学及其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文件中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要求,尚未提出普遍性的具体指导意见,也未将教学质量与大学的相关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关联起来加以考虑。

2.建立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在管理学界流行着一个确定绩效指标的SMART原则。其中,S表示具体(Specific)的且易被理解、接受与执行;M表示可度量(Measurable),即绩效指标是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A表示可达到的(Attainable),即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达到;R表示现实性(Realistic),即绩效指标是客观存在的;T表示时限性(Timebound),即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显然,这一原则也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中。

(四)建立大学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是指一类指示器,它显示某一事物在某一方面的信息。所谓客观指标,主要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显示某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指示器或某种属性的客观存在。这类指标作为一种基本事实的存在,一般不容易受评估主体偏好的影响。所谓主观指标,主要是指依据评估主体的感受,或曰以评估者满意度为基准测度出来的某一产品或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基本属性。它会受到评估主体偏好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则是指检验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行为以及师生互动行为及其结果的基本属性的指示器,它显示的是教师的授课行为以及师生互动行为符合教育规律的诸多信息,它可以被理解为对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出质量的规范化了的量的显示。

1.对教师的评估指标(1)对教师评估的客观指标第一,教师的专业和学历(毕业学校)。一般情形下,一位教师的毕业学校、专业和学历等因素决定其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基本上体现其专业知识存量的大小,以及所受教育的年限。在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中,有一条就是关于专职教师的学历学位的要求,即“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50%”。这种硬性规定是有其一定道理的。第二,授课专业年限。一般情形下,授课年限即为教学经验,它意味着授课年限多要比授课年限少的教师的教学经验更丰富。它当属一个客观指标。第三,授课选用教材。选取这一客观指标的直接意图,主要是鼓励教师选用国内或国际一流教材,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个别教师为了评聘职称,放着一流教材不用,而用自编教材的行为(国内无此教材的情形除外)。第四,教师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如一般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它所反映的是教师的知识存量、知识创造量及其质量。第五,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的数量与级别。它反映一个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且此能力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知识存量的一个客观反映。但考虑到人情世故的影响,应当仔细甄别科研质量。此处虽说讨论的是课堂教学质量,但不能不提及课堂教学质量与科研的关系。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高等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3]钱伟长院士也指出:“做科研的教师和不做科研的教师的差别就在于,做科研的教师能时时处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所以我是强调教师要进行科研的。”[4]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客观指标见表1。表1中的各项指标可以设立分值,然后相加,所得分数最高者,应该是其客观分数。这里的客观因素基本上都是客观事实,不以评估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之所以强调这些客观因素,是因为这些因素是做好学术的重要素养,更是构成教学能力的基础。(2)对教师评估的主观指标评估主体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测度结果不尽相同,甚至出现较大的差异。在本文中,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见表2)。

2.学生评教的主观指标除了上述情形,还可以通过学生评教获得教师授课质量的相关信息,以此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见表3)。

这组指标测度的是教师课堂讲课质量的一个侧面。通过这组指标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进而了解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

3.对教学设备的评估指标教学设备指标与授课教师无关,该组指标属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非关键指标,但与学校相关部门有关,当属一个辅助指标。但不可小觑这组指标,它更多、更直接地反映的是师生互动场所中设备与条件的优劣,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教学工作在大学诸多工作中的地位及受重视的程度(见表4)。

4.用人单位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用人单位作为大学的最终顾客,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当属最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和标准。考虑到一般大学的用人单位的非针对性,这里主要是针对专业(职业)性较强的大学而言的,比如,公安院校、政法院校等单位(见表5)。

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构建

(一)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要素机制

将上述要素予以组合,生成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1.硬件系统这里谈及的硬件系统,主要是指评估机制中所涵盖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2.软件系统这里谈及的软件系统,主要是指评估机制运行所必须遵从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评估的方法、技术与程序等规定。

(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流程机制

1.建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状况的指标,必须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可测度性、针对性等特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设计得越是科学合理,就越是有利于真实地评估出授课教师的知识存量与授课水平,越是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越有利于剥离“假大空”之类的课堂敷衍现象。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方面面,尚存各类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指标的细分等。

2.确定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教师、同行、学校管理者、专家、独立的社会评价或认证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等。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利于从多个层次、多个方位、多个视角去评估大学课堂教学质量,防止片面化结果的产生与形成。

3.评估主体根据相关规定与指标评价体系进行评估一是随机抽样听课的方法。一次性请全体评估主体共同参与,将所有教师的课评估(听)一遍,并公开被评估者的信息,公开评估结果。为了避免在一些工作环节出现不必要的差错,聘请的评估人员最好是与被评教师没有利益关系的校外专家或独立评估机构。二是授课录像抽查的方法。有条件的大学可以考虑将每个教室安装摄像仪,将所有教师上课的音像全部录下来,然后随机抽取一次录像,请全体评估主体共同参与评估测度,并公开评估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针对常态下的客观的教学信息资料(现场、录像皆可),请各类评估主体依据各自的评价指标予以评价。

4.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观指标的评估技术与方法评价信息的收集分为纸式问卷调查表的收集和电子网络式问卷调查表的收集。纸式问卷调查表的收集常见于每堂课后的学生评价和专家或领导干部的随堂听课(或观看课堂教学音像等)评价,电子网络式问卷调查表的收集多用于学期中期或末期的网上评教。当主观指标数据获取后,可以采用常用数学模型(加权平均法量化模型)方法求值[5]。

5.分析评价结果并公开加以利用评估结果应及时公布,一般可在公告栏张贴通知或在网上予以公布,以便使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能够方便、及时获取。(1)利用评估结果激励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得分,加上科研数量与质量的得分,排出名次后,直接进入晋职晋级环节。使用该评估结果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应该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核心依据。因为这里既有教师科研数量和质量的评估依据,也有其教学质量的评估依据,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这当属对教师最大的激励。二是应该成为教师评聘晋级的基本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这是第二激励。三是应该及时公布评估结果,作为学生选课参考的依据。(2)利用评估结果督促差评教师整改评估结果有优劣、好坏之分,在对评估好的教师实施激励的同时,并非一定要对评估差的教师实施处罚。从大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查找成因,对症下药,促使广大教师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则是必然的。当然,如果差评教师的工作意愿没有问题,则意味着其能力存在不足,此时就有必要审视其师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鼓励进修、攻读高学位,鼓励其增加知识存量和提升教学水平。针对水平低、又不愿改进的教师在做工作无效后,只能取消其教师资格,实施转岗了。这个过程如图3所示。图3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流程机制

这种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仅仅是一个在纵向层级中的终端产出质量评估,尚有诸多的甚至是关键条件也需要进行评估。

6.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评估(1)解决教师授课的意愿问题大学教师的工作无非是教学和科研,这也是其谋生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同时,理性的教师也有如同马斯洛所言的层次需要论的追求层次,尤其是得到尊重并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层次。一旦教师认为自己被边缘化了,其自尊感和归属感便无处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无从谈起。因此,教师的工作意愿测度对其授课行为会直接产生影响。为此,可以考虑设计下列问卷进行测度(见表6)。 (2)解决教师授课的能力问题关于教师授课能力问题,一是取决于其知识存量及其质量问题,二是取决于其教学方法和技术问题,三是涉及其教学经验问题。也就是说,在教师“愿意干且愿意干好”的前提下,缺知识补知识(如深造读博等),缺方法技术补方法技术,缺经验补经验。在日常态势下,一位教师如去攻读更高学位则肯定要耽误部分工作,进而会影响其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因此,在缺失了严格的科学的课堂教学与科研质量评估制度的情形下,不愿意减少这部分损失的理性教师肯定不会选择去攻读更高的学位,即无意去增加自己的知识存量与质量。(3)解决影响大学教师授课质量的诸多因素事实上,大学就是一个系统,课堂教学质量仅为其底端(或一线)输出。就这个系统而言,对其任何一个子系统的评估都是必要的,只不过系统的功能定位(主要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辅助服务系统等)不同而已。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完整流程机制可以汇总为图4。 如图4所示,在经过评估流程1之后,尚需实施评估流程2,作为进一步检验大学的管理质量与水平的尺度。事实上,前后两个流程具有相互印证的功能,即:后者满意度高,前者也应该高,至少应该不会低;若后者满意度低,则前者一定不高,至少不会是最佳质量或最佳水平。事实上,从满意度传递的链条来看,关键的内部顾客即一线教师不满意,是不可能向外部顾客传递满意的。针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尚需各级领导及部门认真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对策,这类对策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大学的优劣走向。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当学生获得尊重的时候,他就会自信、自爱和充满对万事万物的美好情感和关怀之心。相反,当学生开始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那么从那一刻起,他就会获得他人对他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在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尊重,他就会以强大的动力、十足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思维,怀抱对学生的理解。守望尊重的教育是一个美好的、健康的、本真的教育。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效果的影响是隐性的,但其作用是巨大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感染、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情感的融洽是教学的巨大力量,是影响大学生全面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利用人格魅力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师导课的创新和教师的亲和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进一步参与的兴趣,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了引入阅读话题,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的相关信息,教师通过要闻报道、要闻转述、猜谜、游戏、笑话、歌曲以及与学生的相互问候等形式,运用各种启发手段与全体学生互动,这有助于建构、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其次。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有趣的话题,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组学生既进行组内讨论,又进行组际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群体的互动讨论。通过讨论和问答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阅读的愿望,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

二、课文解析过程中的多维互动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机械化割裂了知识与人性发展的联系,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丧失整体性和有机性的具体表现。从教学活动的客观要素分析,知识、教材、学生、教师、教学氛围等因素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因而,还不能自然构成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有机性。无论是知识、教材成分的挖掘、学生主体潜能的调控,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最终都需要灵活的、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法必然成为课程教材文本与学生素质发展的活力的纽带,它的功能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研究、策略选择和适切性程度,这之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投入、技术与艺术的阐释、教师独特的风格与创造,将举足轻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互动集以上因素于一体。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建立的同时,融入适当的竞争、激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的心理。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最终实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可采用促进发展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引入、小组竞赛、个体与个体的竞争以达到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及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学习,互相帮助,相互沟通,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生生互动的类型是多方面的,如学生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人与全班之间的互动,学生小组与全班之间的互动。笔者的学生经常进行以教促学的生生互动,如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研讨会、小组讨论、同桌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互批作业等。每次上课都应该根据授课学生的特长、课文的内容、教学计划等因素对各种课堂互动活动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因为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过程。开展生生互动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提高听说能力、巩固学过的语言知识的机会,还在于使课上和课下形成互动,促进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同时生生互动活动还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综合能力,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爱好、性格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就阅读课文内容提出一定数量的问题,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讨论、共同学习。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讨论、解决,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培养学生整体性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合理把握整篇文章的构思、布局,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及合作学习能力。小组之间可以通过互相提问,比赛抢答、互相点评的方式互动,因为小组内聚力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促进其取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还需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状况,及时排除情感障碍,并引导学生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因为互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对双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学生组织课堂教学指的是几个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上组织其他的学生进行生生互动活动。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的部分是每单元的课后阅读,由两人一组的四个学生小组分别负责,利用两节课时间进行。这就需要学生备课充分。在组织课堂时,活动内容应与本单元的课文话题及语言点有关,但对课堂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教师则不做过细的要求,以免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每组学生通过自行协商确定具体上课内容和形式,对任务进行分工,分别负责相应的部分。在采用以教促学的互动形式时,教师要挑选、语言应用能力相对较强、英语语言知识比较扎实,而且勇于接受挑战的学生进行示范。经过几轮这样的学生示范之后,总结经验和教训,组织课堂教学则应变成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其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越多,说明学生组织的越成功。这样做既不给学生增加过大的压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合作,他们可以集思广益,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特长,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准备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如与阅读材料背景相关的视频、图文并茂的演示课件,音频资料及网上教学资源等。教材和多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不仅帮助学生积累背景图式和进行语篇分析,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更多、更有效地沟通,使大学英语课堂得以延伸。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互动

为了在阅读课堂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点,提高学习者语篇的总结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思维,阅读后教师让组内各成员概括、阐述课文的主题,对阅读内容进行归纳,对写作意图、文章主题进行讨论,之后推选小组代表分别陈述,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明;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改写、缩写、续写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按照类似的分组原则,实现成员重组,让学生走出原组的思维模式和观点,与新成员相互分享、交流。在原有话题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扩展,让新组成员之间进一步讨论,然后让各组成员围绕作者观点的正、反方辩论,或分角色扮演活动拓展思维,获得新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通过投票,选出本次互动的最佳表现者,并适当地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参与互动的热情。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从198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自主学习的含义提出各自的看法,不同学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立场不同,对自主学习的含义也提出了不同的解释。Holec首次将自主学习的概念应用到学习中,Holec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对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负责,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进度、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评估等。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领会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需要,学习者能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要求,并对学习策略进行监控和必要的调整,从而监控学习的效果。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控制自身的学习,跟他主学习是相对应的。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之前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和方法做出监控、反馈和调节,在学习后能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课程中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去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把自主学习仅仅理解成“自学”是一种错误认识,自主学习如果仅意味着学生的自由,在课堂上似乎很少能看到教师的作用,只有学生的活跃以及课堂的热闹场景,但是学习是否真正有效难以判断。如果这样的自由起不到什么学习效果,那这就是一种为了自主而自主的教育形式,无法深入到自主学习的内涵。而自主学习的内涵在于会学,在于思维的转化和发展,否则那仅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自主学习。总而言之,自主学习就是以自学为基础,但不局限于自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且可以有效实施的学习过程。一般说来,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育者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被寄予的指导和启示越多,学到的经验和技能也就越多。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指导这一外在条件。

二、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养成利用自主学习策略来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部2004年颁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分关注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的重要作用,忽视了探索、发现等学习方式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机械的学习方法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积极性低,通常只能死记硬背地应付考试,一到实际应用就完全失去方向,学习效果差,要真正贯彻《纲要》的要求,通过教学改革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现状就势在必行。教育部还提出,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应该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能主动学习,逐步转变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的角色应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学生质疑问难的扶持者,树立基于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是进行自主学习的主体。

2.确定教学内容,划分教学专题。

自主学习,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讲,自然科学类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性较强、较抽象、难度较大的内容比较适合采用讲授的方式来学习,而一些结构较完整、层次较为清晰严谨、难度不大的内容适合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在社会科学类的教学内容中,结构较为松散、偏事实性的知识比较适合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学习,一些高度综合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采用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内容,要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使教学框架更为灵活和精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明确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自主学习的引导性。

3.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采取教学任务承包制。

学校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小组分工这两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对于不适合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讲解给学生。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分工,将学习任务分割开,使得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内容,各个学习小组对教学专题实行承包责任制,小组可以有一定的自选择本组在教学内容中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材料准备,通过网上查资料、查阅文献等方式,梳理出本组的观点和内容,自行选择教学方法,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机制。

课本、教材及相关资料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向教师学习和同学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思想来源。通过建立合作讨论小组,学生间可以就学习问题自行组织讨论,实现生生互动。教师则在听取学生汇报后对小组及个人的工作进行点评,必要时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从而增加了小组及个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此外,自主学习过程中,交流与合作始终伴随整个学习过程,而完全依靠大学课堂上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更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学生产生疑问时,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这样教与学的效率不能够保证,积极性的互动不足,而信息化环境为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师生间可以通过QQ群、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交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学习障碍,可以给老师留言,通过教师回复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保留了面授交互直接、情感真实的优势,又利用网络的时空特性弥补了课堂互动时间受限、互动面较窄的不足。

5.开放式作业与课外学习资源。

教师通过开放式作业的设置,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指引向课外的探索,实现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推荐参考书目或专题网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资源、精品课程、电子书籍期刊等,学生不再像从前那样处于知识的饥渴状态,学习资源的形式也从单纯的文本变为集成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搜索工具获得,在丰富资源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具有庞大信息量的课外资源的辨别、评价和筛选往往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认知的同时,教师要辅以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6.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自主学习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需要改革传统的单一及单方的评价方式。考试作为检验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承载着督促、评价、导向和反馈等不同的教育功能。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了考试的评价功能,弱化了督促和导向功能,这就导致了教师为考而教,忽视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导致了学生为考而学,学习目标就是通过考试,功利性倾向严重。鉴于单一考核模式的弊端,这就要求尝试多元考核、多主体评价的考核改革模式,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平时成绩,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小组任务和作业成绩等,最终来确定每一位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成绩。

三、结论

大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将会起到引导者、启发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作用。我们要全面推广落实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还任重道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还欠缺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自身的自主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实施教学改革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更多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然而,自主学习的全面落实不完全取决于某一种教学理念或学习理念,它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要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语料库语言学(CorpusLinguistics)已经成为语言学的主流分支。它在语料库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空前迅速的发展,电脑语料库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建立的语料库,规模大、功能多、检索方便,使语言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语言的理论探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料库已经成为语言学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语言工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语料库提供真实语料,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可以迅速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人们可以在这些数据基础上验证现行的理论和构建新的理论。

语料库语言学在过去20多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理论和方法上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各种为不同目的建立的语料库可以应用在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语体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口语研究、词典编纂、语言教学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言语识别与合成等领域。

利用语料库对语言的特征以及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特征等方面作出分析,其分析结果可应用于指导语言教学的实践,改进课堂教学。比如,语言现象的分布和频率等信息可以用来指导教师确定哪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学习者语言应用和使用失误等信息可以帮助教师诊断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语料库还可以应用于教材编写和教学大纲设计等。语料库为确定教材或教学大纲中的词汇表、语法结构以及它们的编排顺序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应用语料库开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也开始引起广泛的兴趣。

二、语料库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语料库具有相当多的应用领域,它们能帮助科研人员研究语言现象,编辑词典、语法书、教学参考书,翻译工作者可以利用语料库核对所译的词句是否准确,教师可以利用语料库备课、选用例句、编写练习、出试题。语料库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其实用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大量例句学习单词,了解单词或词组的各种意思;掌握词组,熟悉词语搭配;帮助区分同义词等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克服单词障碍似乎除了死记硬背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语料库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们在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学习一个生词不仅仅是记住它的发音、拼写和意思,还要熟悉它所出现的语境和句子,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单词的用法,牢固地记住单词。语料库正是这样一种工具,它能提供大量的实例,使我们聚焦某个单词的各种用法,注意到单词所出现的语言环境和句子。

能否掌握常用短语、熟练运用词语搭配是关系到所学的英语是否地道,是否接近本族人的语言。然而,任何一部词典所能涉及到的搭配现象都相当有限,难以满足英语学习者进一步认识词语搭配关系的需求。词语搭配不仅包括短语动词、复合名词、介词短语、固定词组、成语等常见的词语连用结构,还包括无数的习惯搭配。英语学习者在理解和熟悉原文时,在翻译和造句过程中,随时随地会遇到各种固定和习惯搭配,在这些情况下,大型语料库最能表现其无比的优越性。语料库可以帮助学生填补在认识词组和语句结构过程中的空白,用更多的实例加深学习印象,增强学习效果。大型语料库所提供词语搭配在帮助我们辨析同义词方面也能发挥出辨析词典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使用与语料库相配套的教学法

一旦语料库进入课堂,势必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影响。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更容易在教学资料匮乏的环境中形成,经过语言专家提炼的外语语言信息一般要通过教师才能传达给学生,一些学生也误认为只有认真听课就能学好外语。其实,外语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主动性和利用外语资料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所以,有现代教育意识的学校无不设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外语学习资料,使学生发挥出主动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语料库是现有外语教学资源的扩展。语料库进入外语课堂,学生直接接触语料库,直接接触现代真实的语言信息,学生会感到视野宽阔,有如在外语海洋里畅游。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生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他人归纳出的一些现成的基本概念,他们需要亲自去发现语言规律,亲自寻找归纳所需要的语言信息。因此,教师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料库资源上做文章,调动学生主动地发现并认识语言规律。

实施语料库教学方案的核心就是要给学生在语料库中探索和发现语言规律的机会,并在有组织的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若要顺利有效地实现网络语料库教学过程还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向导和同伴。教师要准备应对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指导学生在不同的网络语料库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将逐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被动地死记硬背各种定义和概念变为主动地到语料的海洋中去发现吸收自然语言。

四、结语

语料库的利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尝试利用语料库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现有外语教学资源的认识。对于地域偏僻,外语教学资料缺乏的学校,网络语料库资源就更为可贵。及时地发掘和利用语料库资源能迅速有效地增强辅助外语教学能力,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可直接在线使用的BNC、Cobuild和LDC等网络语料库以其丰富的语料,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能够满足师生想要认识的各种语言现象、解决教学中各种问题的需求,它们必将成为外语课堂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使语料库资源为我国的现代化课堂外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顾曰国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

[2]桂诗春、杨惠中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生态农业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业技能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