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11:25:21

大学管理论文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发挥目标的定向作用

摒弃简单的将目标与成绩挂钩的思维,引导学生将目标分解到听说读写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版块通过目标的实现从情感和认知上肯定自我,用版块目标或阶段性目标的完成适度地消减消极的自我焦虑,变消极的自我焦虑为积极的自我焦虑,促进自主学习。同时为学生设定环境目标,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规避母语环境,创建单人、双人、多人的外语自主学习环境,语言环境达标的基础上用环境驱动意识,用目标引导意识,发挥目标的定向指引作用,提升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用赏识激励对策维持学习动机

Henry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进度安排等可以有效判断出学生是否具备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其中难点无疑是学习动机的有效维持。动机源发于内,易受学生自我焦躁的抵消,可通过教师的外在推动力维持自主学习动机。从学生管理角度而言,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从学习任务的下达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唤醒者,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用正面、积极的肯定和砥砺取代直接干预,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赏识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为其建立自信,打消焦躁,帮助其维持持久的自主学习动机,进而促进自主学习方法和内容的探索与提升。

三、促进多媒体与自媒体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对外语类学生而言,多媒体的蓬勃发展与自媒体的迅速崛起使外语学习的渠道和途径早已突破课堂和书本的局限,有效地促进和刺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筛选不当导致的自主学习效率降低。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媒体信息进行初选,推荐和分享高效的自主学习媒体资源,从听说读写译等多层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学生的个人展示和推广提供了平台,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媒体记录、、分享自主学习的经验、信息与历程。鼓励学生用多自媒体结合的方式营造和创建外语学习环境,突破母语环境的局限性,促进外语应用和交际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提升外语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外语类大学生的专业发展、个性成长、就业创业等等的相关管理都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密不可分,虽然环境干扰和自我焦虑一定程度上阻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挖掘和提升,但通过目标的定向引导、教师的赏识推动、以及有效的媒体新手段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维持自主学习动机,提振自主学习自信,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挖掘自主学习潜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可以说,校长负责制及其相应组织机制的建立和规范化,初步显示了其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优越性。1998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活动原则、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以及教师和学生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更是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大学教学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此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加强大学教学和管理。主要表现在:(1)不断调整专业设置。(2)逐步下放专业设置审批权。(3)逐步下放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权限。(4)逐步改进和加强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5)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从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看,我国大学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中的计划性与灵活性、严格管理与增强活力、普遍提高与培养优生等矛盾冲突的平衡与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步入了一个快速改革期。这一时期,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学分制、主辅修制、转专业试点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上。就试行学分制而言,期间各大学进行了多样化的研究和实践,大致包括:(1)学年学分制。(2)复合学分制。(3)全面加权学分制。(4)绩点学分制。在试行学分制的同时,一些大学还积极探索其他相关教育教学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规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高等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大学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学进一步深刻反思前苏联教育和管理模式,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知识经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要求,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扩大教学和学习自,增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学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矛盾及其表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大致经历了4个历史时期。虽然每个时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探索,但是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总体上仍表现出明显的“规制取向”,其“自由追求”长时间地受到抑制,隐而不彰。可以说,百余年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与“自由追求”之间呈现出持续紧张的发展态势,这无疑给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及师生行为造成重大影响。

(一)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

整体而言,百余年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是相当突出的。这可从两个层面予以分析:一是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大学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1.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从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看,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主要由政府“操纵”,体现政府意志,是不同层级政府部门规制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大学的教学管理权限非常有限。客观地讲,任何政府都有两种基本职能:一种是管理职能,另一种是服务职能。然而,就我国来看,政府的管理职能总是发挥良好甚至“超常发挥”,而其服务职能却存而不彰。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不过是不同时期政府更全面、有效地管理大学教育教学的工具而已,充满了强烈的规制意味。20世纪初期,清政府先后颁布3个学制,其初衷不单是为了文化教育的复兴,主要的还是出于维护岌岌可危的政治统治的需要。1927年之后,教学管理制度更是政权实施“党化”教育和“训导”教育的合法性手段,据此全面控制大学教育教学及其师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开启,政府相应地对大学组织进行了国有化和行政化改造。基于此,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划一化、刚性化、集权化等特征。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国家对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和调整,但其“规制取向”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可见,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真切地反映了政府膨胀的规制欲求,带有强烈的规制意味。2.大学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大学内部不同主体的关系看,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学校集权为主,院系的教学管理自有限。我国大学教学管理的相关权力长期以来主要集中于学校层次,院系的教学管理自相对不足。即我国多数大学的院系在教学管理上存在责任与权力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操控、规制院系这一客观事实。具体来讲,我国大学教学管理的相关权力过于集中在学校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教务处事实上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中心,绝对地行使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划与决策、组织与协调、控制与评价等多方面的权力,而院系在教学管理中则主要承担一种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对此,有学者精辟地指出:“学校层次几乎掌握了教学管理的全部决策责任,系、室承担的只是贯彻执行学校层次的决策,从本系、室角度提出咨询建议或反馈意见,缺少决策自。”[6]第二,以行政控制为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自有限。我国大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基本上由教学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单方面制定,师生鲜有实质性参与相关制度决策的机会及相应的机制。再者,教学行政部门出台的绝大多数管理规章制度,其主旨在于更好地规范和控制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的行为。所以,一直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规范不仅数量密集,而且还刚性过强。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大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就学生而言,现行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刚性过强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专业选择不自由、课程选择不自由、课堂管理制度死板、考试和学籍管理规定不合理等多个方面。[3]119就教师而言,不尽合理的管理规定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由。例如,过度的量化管理压抑了教师个性化的专业成长,僵化的管理制度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第三,以管理者权威为主,制度的公正性和服务性体现有限。公正性是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在内的一切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也是制度伦理的首要原则。然而,对于百余年来的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来说,则主要是以管理者权威为中心,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民主参与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1)从大学教学管理决策看,以分管副校长为首的教学行政团队实际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决策的渠道不畅,缺乏制度上的保障。(2)在大学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常常被认为是被动的管理对象,是被规制的“大众”,教学管理者与师生客观上并不平等。此外,在大学教学运行系统中,教学支持服务的体系不完备,教学管理人员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极为淡薄。这恰恰突显了教学行政机构过于膨胀的管理职能以及教学管理者权威的神圣不可侵犯。总体来说,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过于注重和追逐规制价值。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之规制品性的无限度张扬显然压制和抑制了创造性人才培养功能的充分实现。

(二)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自由追求

反观百余年来的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其“规制取向”无疑是相当明显的。然而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其自由追求就已彻底“销声匿迹”。事实上,虽然追求自由的方式可能比较间接和隐蔽,但是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追求。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大学教育教学的特性和逻辑所决定的。总体来讲,20世纪初叶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自由追求”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1.从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看,尽管政府全面掌控着大学教育教学管理权,对大学教学实行集权管理,但是大学仍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自主地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客观地说,在我国教学管理制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大学充分利用外部制度环境提供的条件自主地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案例。比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内战频仍,军阀政府无暇顾及大学发展事务,大学则迅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推行改革。蔡元培校长仿照德国大学模式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造,建立了教授治校理念统领下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郭秉文校长则以美国大学制度为蓝本展开对东南大学的改革,初步构建了校长领导下的“三会”分治的教学管理制度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府逐步下放学校办学自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更是加快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步伐,积极探索个性化、富有校际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然,百余年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自由追求”,可能更多的是以一种间接和隐蔽的方式展现的。2.从大学内部不同主体的关系看,大学中的院系及师生不仅对民主参与教学管理的呼声一直以来不绝于耳,更重要的是,实践中还尽可能相对自主地进行教学管理及开展教学研究第一,院系持续不断地表达与大学一级分享教学管理权的诉求,逐步摆脱“被动执行者”的地位和身份。历史地看,尽管我国高校移植了西方大学的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但其内在精神却并没有相应地发育和发展起来。而且,在政治力量绝对主导的权力框架下,大学制度原本蕴含的自由精神逐步变异,大学也渐渐演变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和延伸机构,成为了政治权力逻辑链条的一环。在此权力逻辑下,院系实际上也构成大学一级的下设单位,完全听命于“上级”的指挥和协调。尽管如此,一个世纪以来院系层面对于民主参与教学管理的诉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歇,因为院系是大学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心脏地带”,学校一级的任何教学管理决策都必须通过院系来具体地执行和实施,这必然要求院系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教学管理权。第二,广大师生持续不断地表达与教学行政机构和教学行政人员分享教学管理权的诉求,逐步摆脱长期依附于教学管理者权威的“生命样态”。教学是大学基本的功能性活动之一,也是大学师生的重要生活方式,还是师生展开思想对话、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学管理制度的本真使命就在于为师生自由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驾护航”。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反映的主要是管理者的权威和意志,广大师生几乎没有民主参与教学管理决策的机会和空间,与之相关的制度也不健全。尽管如此,广大师生既没有丧失追求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的信念,也没有放弃对追求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的努力,更没有完全屈服于教学管理制度规制的之下。比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郭秉文校长以美国大学制度为摹本,坚持学者治校、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初步构建了体现广大师生教学自由、学习自由诉求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了当时东南大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和繁荣。综上可见,百余年来,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追求都是客观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大学的教育逻辑所决定的。

(三)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价值矛盾的表现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多年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与“自由追求”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为两类价值关系的严重失衡:一是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冲突,二是行政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冲突。首先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矛盾主要体现于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对立上。如前所述,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时期,但无论哪一时期,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总体上都是异常突出的,反映和表达了政府的权威和意志,承载的主要是社会价值,特别是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政治价值和政府行政价值。可以说,作为社会利益或公共利益的全权代表,政府颁发众多有关教育教学的政策、法令和条例的初衷,虽然不排除有实现大学教育教学目的的情况,但更主要的是将之作为一种规范和控制大学及其师生员工的合法性工具,而不是出于对大学教育教学特性的自觉尊重和关切。很显然,“规制取向”下的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彰显的主要是社会价值序列中的政治价值和政府行政价值,而不是大学自身的价值即个体价值。然而大学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社会大系统中的特殊子系统,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基于学术逻辑发展和建构起来的,具有知识理性和社会理性的双重属性。但是,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过于注重社会理性,相当程度上忽视甚至忽略了对知识理性的关切,这可能是教学管理制度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对立的根源所在。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矛盾主要表现为行政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对立。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基本上由学校行政管理序列单方面构造和制定,是学校教学行政管理机构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意志的产物。从这种生成逻辑可以看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彰显的主要是学校行政权威和学校行政价值,其主旨不是为了更好地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教育价值,而是出于维护自上而下的教学行政秩序、满足教学行政管理序列规制广大师生需要的考虑。所以,学校行政规制下的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更多的是体现管理者的权威和意志,广大师生的民主参与、自由诉求没有得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应有关照和维护。其结果是,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被贬抑和压制,教育教学价值无法得到制度的确认和保障,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自然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提高,大学教育目标同样也难以实现。可见,学校行政价值成为微观层面的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根本追求,行政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冲突构成了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内部性价值矛盾。

三、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价值矛盾的消解及其影响

如前所述,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和“自由追求”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为两种价值关系的严重失衡:一种是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冲突,另一种是行政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冲突。那么,实践中我国大学管理制度的价值矛盾究竟是如何消解的呢?其背后的依据和逻辑是什么?这种实践消解对今天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总体而言,长期以来实践中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价值矛盾的消解是一种典型的外控型模式,即以规制为中心的消解模式。这种消解模式主要强调社会理性,关注社会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序列中的政治价值和政府行政价值,认为大学应完全服从于社会,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按照政府的行政指令来办学;大学师生应完全服从于政府行政权威以及作为政府行政权威逻辑延伸的学校行政权威,在双重行政规制指定的范围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外控型的实践消解模式主要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为依据,遵循的是政治权力和政府行政权力主导下的行政逻辑。在此情形下,大学组织的特殊性和学术独立性、大学师生的学术自由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切。毫无疑问,这种以规制为中心的消解模式对今天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概言之,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学组织的行政属性突出。虽然我国现代大学“习得”了西方大学的制度形式,但是其内蕴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却并没有相应地发育和生长起来。相反,在政治权力和政府行政权力主导的制度环境中,20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越来越明显:大学完全成为了政府的附属机构或延伸机构,按照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办学;大学师生普遍依附于教学管理者权威,无奈地匍匐于体现行政意志的教学管理制度规制的之下,丧失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此情况下,我国大学的教育属性越来越淡薄,而其行政属性则越来越突出,大学日益演变为行政化组织,依循行政逻辑运作。第二,大学师生的依附人格突出。大学作为一个机构,需要为它的师生们创造一种具有稳定感、安全感、持续感和公平感的制度环境。[7]但是,在“规制取向”的教学管理制度下,大学师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完全受到压制和贬斥,不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还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事实上都难以找到真正的立足之地。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自由、学生的学习自由完全让位于体现管理者意志的教学管理制度的行政规制。在此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争取更大的提升空间,一直以来我国大学师生不得不普遍地依附于行政管理权威,基本上按照行政逻辑而不是教育逻辑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基于此,我国大学师生的依附人格相当突出,丧失了反思、批判的教育品质和精神。总而言之,百余年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制取向”和“自由追求”之间的价值矛盾不断激化。这种价值矛盾集中体现在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行政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对立和争锋上。然而,长久以来以规制为中心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价值矛盾之实践消解模式,不但使大学的行政属性日益彰显,而且使大学师生形成了突出的依附人格。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探索层次性管理与培养

当前,大学生中很多人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却缺少一个发挥的平台。这就需要学生管理人员在对学生管理时不要一刀切,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自然情况与发展空间,确定学生的基本状态,指导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于能力强,能够组织管理他人、组织活动的学生,要给予他一个平台,让他在高效管理自己之余进行班级管理、学生会日常工作、课外活动的组织策划与实施,部分院校通过“学生辅导员”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进行低年级学生辅导员工作,让他们通过管理别人理清管理自己、管理团队的能力。当然,教师对于这一层面的学生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多给他们的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教导他们管理的艺术与方法。既放手让他们去做,又能够很好的掌控效果是最佳状态。

1.2树立典型

全员动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树立典型,在管理中,我们要让一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脱颖而出,然后再以他们为典型去激励其他学生。例如为学生创造条件参加地区、市、省以至国家层面的专业技能竞赛,一部分学生在比赛中获奖,将会对另一部分学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让他们也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力。再通过进行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让全员共同提高。当然,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对于管理来说,在各方面都要树立典范让学生以此为目标进行努力。例如,文艺活动的典型、体育活动的典型、管理工作的典型等,各方面都通过典型来确定班级的整体风气,使班级在正能量的带动下不断前进。

1.3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统一的管理制度,这其中即包括学校层面的,也包括班级层面的。例如,学生日常量化怎样管理,要确定标准的评分体系,然后按部就班地实施。对于违反制定的学生,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处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制度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做到依法育人。再如,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这里一定首先明确操作规范,然后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将其做得公开、公正、透明,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参照目标并为之积极努力,又可以避免很多茅盾。

1.4科学指导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管理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优秀的建设者,并引导他们成为国际新型人才。当代大学生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他们是这个时代与社会的产物,但最终他们必须要服务于这个社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上去实现他们的价值。学生管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指导他们客观正确地评价当前形势,同时启发学生放眼未来,做到厚积薄发。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每一个大学生都承载着父母的期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要力争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脊梁,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世界的和谐与发展而奋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指导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对于各项学生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同时,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浓厚,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与生活上,并在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与同学、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就业季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激励的竞争。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高等学校辅导员。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定义,高等学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2)班级。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3)班级管理。结合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的特点,本文认为班级管理是指班级辅导员以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为依托,通过综合使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化与艺术化管理,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

2、大学教学班级管理的问题

(1)班级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借助学校的规章制度去管理学生,达到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控制。这种单一的管理方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班级凝聚力下降。大学生由于入学前家庭背景、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彼此之间的相处因为生活习惯的因素导致出现不同的问题,部分同学之间一旦发生小矛盾,就会扩大化的认为是价值观的不同导致拒绝和其他同学进一步交往,在无形中阻隔了班级文化的融合,造成彼此间的生疏,而辅导员和班干部在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发挥却不足。

(3)班级共同活动的参与率低。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载体,作为学生受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

(4)辅导员工作未充分到位。辅导员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也是学生大学期间最亲近的人。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辅导员并未充分了解班上所有同学的情况,辅导员只是对部分同学或者班委了解的较为清楚。

3、大学教学班级管理的模式探索

(1)班级管理的“一统”理念。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确立统一明确的管理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服务学生,统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成长、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培养行为与艺术结合,文化与文明同行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2)班级管理的“两转变”。第一,转变辅导员工作思路。辅导员在管理班级中需要转变工作思路,以“贵人”为核心,平等尊重学生、热情对待学生、真诚关怀学生,认可学生,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贴近老师,进而支持老师,最终影响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转变辅导员工作方式。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方法应结合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考虑此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放弃简单粗暴,换位思考,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多样化的管理艺术,达到班级有效管理的目标。

(3)班级管理的“三化”。①规范化。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规范化,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班级资源的浪费。其一,工作规范化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基本信息统计规范化、文档归类规范化、班级形象规范化。第一,基本信息统计规范化。辅导员第一要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基本信息库,系统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文档归类规范化。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创新性提出三层文件归类法。如图1所示。第一层为宏观层,按大类分为部级文件、省市区级文件、校级文件、院级文件、学生工作文件等。第二层为中观层,在第一层文件下按时间分类,即按2013-2014第二学期,2014-2015第一学期等依次划分。第三层为微观层,即为具体事项文件层。比如学生工作文件在2013-2014第二学期按照事项分类,可分为军训工作文件、学生医保文件、综合测评文件等。通过三层文件归类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重要的是文档归类要善于总结,辅导员工作涉及许多重复性事务工作,需要对工作过程、证明、细则进行总结完善从而有利于避免重复性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班级形象规范化。班级形象是一个集体内的人共同分享的价值和信念。一是要设计代表班级特色的班徽、口号等,共同的班徽、口号能够迅速使班级学生产生价值共鸣,增强集体主义信念。二是,班级QQ群等平台的形象化,即QQ群头像的设置为班级班徽,QQ群介绍设为班级口号或者座右铭,班级相册上传班级活动等等,增强班级同学的认同感、自豪感。其二,管理规范化。学生动态规范化。辅导员班级管理需要建立学生考勤日报制、班级出勤周报制、室长负责制、助理团队制、非正式小组等,以便提高学生到课出勤率,引导学生积极学习。②多样化。为了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依托学校、学院,立足于班级,辅导员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健康教育平台。辅导员既要依托学院构建日常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危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又要配合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完善学生健康成长支持系统。第二,学风建设平台。辅导员一方面要指定班级管理章程,参与制定优良学生班评选细则,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组织大学生经验交流会,人文大讲堂等讲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第三,校园文化平台。辅导员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组织开展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活动。同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艺术表演:朗诵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艺晚会等活动,让他们发挥展示个人特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联系沟通平台。辅导员可以积极引进新媒体平台,建立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达到畅通网络渠道,提高沟通的实效性。③职业化。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班级作为实现现代社会教育目的的主要场所,通过辅导员作用的发挥协助学生提高生理、心理、智慧、品性、技能等各方面的素质,实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内在化、实践技能立体化、组织能力全面化、团队协作效能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职业化发展目标。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则是指大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与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并储存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然后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把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大学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除了日益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外,还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逐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大学生个人对自身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及创新的一个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以增强个人竞争力。大学生个人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有目标的知识学习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应用,提高个人的价值和竞争力[2]。

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职业,又叫历程或生涯,它通常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或者由此涵义引申为个人的职业或行为。单个个体———社会个体一般都是通过职业这个载体才能融入整个社会,也是通过职业这个平台来向社会展示自身才能或者才华,以此来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因此,职业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任何一个单个个体的职业生涯的不断向前发展或晋升,职业发展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从横向上来说,职业发展是指职业的迁移转换,从纵向上来说,职业发展是指职业的晋升变化;它的涵盖面很宽广,内容也相当宽泛,如社会个体的择业观与价值观、社会个体对职业的期望和需求、社会个体从事职业的目的及态度、社会个体对自身职业的规划和发展等等[3]。那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就指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走出学校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向前发展或晋升,这既包括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迁移转换,也包括其职业的晋升变化。

三、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促进其职业发展

1.分析个人知识需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分析个人知识需求,大学生只有在分析了自身个人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做好职业规划,谋取职业发展。大学生的个人知识需求通常都是与在校时学习的目标任务、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大学生在进行个人知识需求分析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避免重复和遗漏;其次,具体详实地分析自身所需掌握的知识资源,对相关知识的专业进行准确分类,确定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分析,可以采用Know-X的知识分类法:(1)Know-what,即事实知识,也就是指关于什么的知识;(2)Know-why,即原理知识,也就是指关于为什么的知识;(3)Know-how,即专业技能知识,也就是指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从事某种专业的技巧和能力的知识;(4)Know-who,即人际知识,也就是谁掌握某些知识或者谁能解决某些问题的知识;(5)Know-when,即时间知识,也就是指从事某项活动什么时候合适的知识;(6)Know-where,即空间知识,也就是指在哪里能找到所需信息的知识[4]。2.完善个人知识素养,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现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或者是专业知识丰富而且能力很强,但是素质很差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只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他们自身所拥有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涵盖的思想境界、认识能力、精神情操与文化教养等,才是决定他们职业发展潜力的坚实基础。为了避免不被社会接受,甚至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在充分接收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各类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处事能力、道德约束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等,大学生只有进一步较为全面地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人格素养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竞争能力,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拓展。最终能成为享受人生的自由、快乐与幸福,做个真正全面发展的人[5]。

总之,大学期间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应广泛获取知识,丰富知识储备,甄别个人知识,利用个人知识,建立知识地图与知识体系,并随时更新和创新个人知识,也就是说,通过各种途径,采用正确方法管理个人知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为职业发展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但两者不是完全对立的。教育管理者要考虑到师生的根本利益,又能让师生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被动地服从。因为大学教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地进行资源配备,让师生得到发展,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此,大学教育管理改革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改革的过程中体现出尊重人(全校的师生员工)。大学教育管理应以发挥人的潜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管理工作才会有活力,有实效。大学学生有着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不是约束,因此在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到学习的空间和自由度,让其个性和特点得到展示和发展。

二、加强专业建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不断地进行合并和组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设置,难免造成一些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专业全而不精,没有特色,这是大学专业建设中的主要弊病。由于专业层次的缺陷,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造成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要的不匹配,使得大学办学效率下降,导致出现了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局面。要由两部分组成,调制信号发生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其中,调制信号发生电路主要将调制信号的交流部分Vm和直流部分Vr进行耦合并放大;恒流驱动电路主要将放大后的信号以恒流的形式加载在白光LED上。图中A1-A4均为运放,T1为三极管,Vcc为供电正电源。2.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际电路是在调制信号交流部分Vm=242mVp-p,调制信号直流部分Vr=2.5V的条件下实现调制解调和通信的。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在10Hz和100Hz之间变化,波形在方波、正弦波之间切换,观察白光LED和PIN管两端电压的变化。各频率各波形下电压波形图如图(2)~图(5)所示。其中,通道1(黄色)为PIN管两端电压;通道2(蓝色)为白光LED两端电压。(1)f=10Hz:图(2)f=10Hz,方波的波形图图(3)f=10Hz,正弦波波形图由图(2)和图(3)对比可知,方波的波形较稳定,而正弦波则出现了失真。这是由于白光LED的工作范围较小,在当前调制电压下无法保证均在线性工作区,故正弦波出现了失真。(2)f=100Hz:图(4)f=100Hz,方波波形图图(5)f=100Hz,正弦波波形图由图(4)与图(5)对比可知,在f=100Hz的情况下,方波开始出现失真,这是白光LED响应速度或PIN管响应速度不足的表现。为了探究是白光LED还是PIN管的响应速度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我们进一步拍摄了在f=10KHz~10MHz情况下白光LED的发光情况,从而推断出LED的亮度,再通过LED亮度的变化分析其响应速度。通过分析之前的结论可知,当前限制系统响应频率的是PIN管,且PIN管的响应频率在100Hz附近。

作者:傅敏敏单位:莆田学院仙游校区管委会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现在购买图书并不难,不少大学都有着规模不小的藏书,并将此作为学校简介的一个重要介绍点。但是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虽然藏书多,但是很多书并没有大量的使用,同时也存在着文献重复率高,品种不够齐全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节约书籍时实用主义明显,要么就是对自己专业、论文写作有用的书籍,要么就是借阅一些可以打消时间的报刊、杂志和文学类书籍,而对一些古典类、研究类书籍则很少问津。特别是一些研究价值极高的书记,年代久远,曲高和寡,在岁月的沉淀中被遗忘。甚至一些专家、学者的老师、教授也很少触碰此类书籍,是这些书籍变为“沉睡的财富”。

2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匹配

图书管理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相当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但是在目前的大学图书管理人员队伍中,普遍地存在能力不匹配现象。大部分管理人员普遍文化知识偏低,停留在书籍的借阅、收回、整理等初级阶段,而不能够对图书的管理进行不断地优化,为广大师生更好的服务。不少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机械式的重复几个动作,在闲暇时候则忙于炒股、看电影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自我提升的动力和自觉性不足。而一些先进的图书管理、图书修补等技术,更是在普通大学图书馆里闻所未闻。而大学的管理层也对图书管理人员普遍不够重视,没有一视同仁,很少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

3完善图书现代化管理的对策

图书的管理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配合。图书的核心功能是为师生提供知识,而做好现代化管理,也是为了让图书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因此,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完善基础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管理好图书,就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完善基本的借阅电脑、检索技术,逐步将管理人员从简单的登记工作解脱出来,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借阅,以提高借阅的效率,同时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设一些网络借阅、预约借阅的方式。二是图书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将更多的图书转化为数字化、电子化,让师生借阅更加的方便,尤其是,要尽可能得投入资金建设更多的电子阅览室。三是图书的储存环境要不断的优化,配备好相应的空调、通风设备,以利于图书更好的被保存。同时,要合理设置馆内的空间,规划好学生自习室等,让师生们在图书馆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学习,让师生们更加愿意到图书馆来探索知识。

3.2善于激活图书激活图书,指的是要让每一本图书都能够为师生们所用,真正发挥其答疑解惑的作用。对此,要善于在被动提供服务的同时,主动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针对一些平时师生们借阅较少的书籍,可以适当地将此调整位置,放置于更加显眼的位置,让人一进来就能够看到,提高其借阅率。再如,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古典文学学习月等活动,用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增加这些书籍的借阅频次,从这些书籍真正发挥作用。

3.3加强人才建设人才,始终是图书管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对于图书馆来说,必须将人才建设作为一条主线来抓。首先,要招聘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入门门槛,尽量选择一些专业对口、文化程度高、懂电脑操作的人员,慢慢地清退一些不求上进的人员,建设一支拿岗位当事业的管理队伍。其次,要培训人才,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进行培训,采取定期培训、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方式,不断提高其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最后,要培养人才,鼓励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现代化方面进行研究,鼓励其上学深造,在图书管理行业出类拔萃,让图书管理成为“高大上”的行业。总之,图书是人类的文化财富,是大学里师生们最好的老师。图书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图书被人利用的高低。各大学校都要真正重视图书的管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图书管理现代化水平。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第一,大学生是社会新生力量群体,具有学历高、理论知识完备、思维活跃、信息理解和运用能力强的特点,他们是网络舆论中的主力军。第二,大学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时候,在校大学生理性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容易被事情的假象所蒙蔽,考虑问题比较片面。往往容易受到网络上的一些失真言论的蒙蔽,被一些恶意言论欺骗,盲目跟风,造成负面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是无意识人格的得势。”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容易被具有蛊惑性的片面言论鼓动,从而发表不经理性思考的过激言论,或者根据听闻的只言片语就捕风捉影、断章取义,以至于成为激起网络舆论的石子,不考虑任何的消极后果,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2.我国“管理—被管理”的传统式学生管理天然地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

第一、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都是规则、制度的约束式管理,这种方式束缚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叛逆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反权威、反管理”已成为大学生埋在心底的种子,大学生已对“管理”产生了抵触情绪。第二、现代社会节奏快,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在来自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等各种重压之下,加之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认可,让大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失望感,容易产生抱怨心理,甚至不计成本、不负责任的恶意报复。

3.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自媒体时代自己的特点

由于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便捷度、高人群参与度、匿名性”等特点,更加方便了个人观点的抒发,个人诉求的表达,但也让投机分子、邪恶势力、甚至极端主义者利用,借此手段恶意攻击、诋毁、诽谤、混淆视听。而大学生是拥有自由的网络休闲条件的自媒体人群的主要力量,所以高校往往成为网络舆论负面能量的重灾区。

二、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1.面对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应做好相应准备

第一,学生管理者应有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制和道德水平的意识。组织讲座普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学习信息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培养好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也要提高大学生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第二,网络舆论事件和网络犯罪频发,究其原因就在于网络发展速度很快的现状下网民的素质并没有足够的提高,所以,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伦理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深层依托。

2.革新管理方式,提倡以人为本

第一、高校管理者应调整好心态,革,新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面对90后的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应当改变过时的“管理——被管理”模式,尝试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平等关系,将“契约、信誉、友谊、信任等等”融入学生管理中,建立和谐的学生管理工作氛围。第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网络意识和网络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调整心态端正态度,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3.针对自媒体时代特点建立日常网络舆论管理机制

第一、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基于学生群体建立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以专门性机构的方式创建相关网络舆情管理处(办)(组),发展合、格的学生参与日常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推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步入有组织、有规模、有纪律的正轨。第二、对网络言论汇集的目标和对象进行搜索排查,并对网络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预测舆论风向,判断网络上网民普遍关注的事件发展动向,依据监督成果制定假设舆论结果出现的应对方案。第三、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历适合本学校的舆论预警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网络舆论管理工作,让舆论监控工作产生实际价值,帮助高校更加自如的应对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保证高校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第四、网络舆论事件的突发,新闻媒体往往起着助力作用。高校应设置专门的新闻发言人,有利于应对网络舆论事件,不至于让高校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处于被动地位。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4]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可以让高校已从容的姿态应对突发事件,正面面对媒体和网民,给予事件当事人正当的诉求方向,正确的引导舆论发展方向,有利于维护高校声誉,树立高校自身形象,保证高校的繁荣稳定。第五、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高等教育消费心理凸显,当受到不公正待遇、个人利益受到挤压、民意表达不畅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感、被压迫感,这是诱发散布负面信息、网络言论攻击甚至群体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所以说消除高校管理层与学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利益诉求的表达,保障大学生的民主和权利是保障高校网络舆论安全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在今天这个人人是媒体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在网络舆论活动中具有特殊的舆论生产、传播特点,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有益于更自如的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希望本文中的分析能对各位同仁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有所帮助.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行政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例如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机构冗杂、效率低下;行政人员服务意识不够、素质低下,导致人们对高校行政机构存在一些不满跟误解;行政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等等。这些都使得高校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效率低下,阻碍各项工作的进展。随着教育事业越来越得到重视,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改革,这些问题都必须及时得到重视和解决。

大学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学行政管理的首要问题是机构设置问题。大学行政机构跟其他行政机构一样,守着一套旧有的固定模式,如党委办公室、纪检部、宣传部、公会等,由党委领导主要从思想上进行管理。仔细研究,会发现其与教学的关系较小。这些结构的设置需要相应的人员填充,因此就导致行政人员冗杂,甚至出现比学校老师的数量都多的现象,带来学校行政资源成本较高的问题。其次表现在管理系统不合理。由于行政管理中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管理设置的不合理,管理系统的范围太广,包揽任务宽泛,往往导致随意性、岗位职责不明确,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要办一件事往往需要跑好几个地方还未必得不到有效回应,办事效率低下。再次表现在行政人员的问题,这是主要问题。

一般来说,学校的行政人员可以称为辅导员,所谓辅导之意,理论上就是为教师教学提供辅助作用,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辅导员相当于领导,服务意识低下;在他们中间存在严重的官僚作风,也就是指脱离群众和实际的不负责任之风,比如学术权利低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缩小而行政权力泛化,具体表现就是教师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没有有效采纳,教师还不如辅导员,衍生的“官本位”思想使得行政人员觉得自己权力很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工作效率不高,成员比较散漫,工作消极,不能快速有效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很大原因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奖惩机制或者说激励机制,如此下去,可能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第二是打着以人为本的口号却很难真正落到实处。高校行政管理的宗旨应该是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但如果过于散漫没有服务意识,那么就尽不到自己的职责,做不好自己的工作;三是权力过于集中。学校行政管理部分虽然机构众多且人员也不少,但真正掌握实权的却只有几个或某个领导,如此一来,就容易出现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导致工作时效性问题,而且容易滋生校园腐败,应该引起注意。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管理体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比较落后。传统的、原有的教育行政机构跟它所在的院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领导跟服从的关系,所谓管理就是这个意思,行政管理管的就是学校。这样一来就容易形成行政人员的官僚之风。而且机构繁杂,人员相应也就增多,形成阻碍创新的局面。二是考核人员的方式陈旧不合理。旧有的考核方式奖惩机制跟鼓励机制都欠缺,难以调动人员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新功能,传统的考核标准,通常是四方面“德、能、勤、纪”,过于粗放,不细致跟明确。

二、行政管理如何创新

一是行政人员素质必须得到提高。因为一切工作的主体跟完成者都是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负责一切计划跟工作的实施。行政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办事效率跟办事水平的高低。新形势下,行政人员应该更新观念,强化能力,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服务意识、办事效率,等等,服务人员应该有服务意识,当学生或者教师有需求时,应该及时处理,禁止推脱或者为难,努力使得学校的行政管理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二是坚持以学生和教职工为本,为他们服务。新形势下倡导一切以人为本,具体到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则是一切以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为本,为他们服务。只有有了这个意识,才能有效遏制他们的官僚之风,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要改革人事招聘制度,抵制走后门现象,实行公平竞争,能者胜任。在上岗后做好培训工作,对自身工作及职责有一个清楚明晰的认识,源头就做好工作,让他们清楚地认识行政管理人员的定位;还要完善并明确奖惩机制,这样一来,就能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防止惰性思想和行为的产生。综上,大学行政管理是一项细致且具体的工作,它存在的问题不少,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如何有效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发现、思考和探讨。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由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学校的处境、老师的处境,我们自然可想而知。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本来就很艰巨,还要应付各方面的压力。就安全来说,最近两年大学生的自杀事件、案件,屡见报端。社会上对学校和老师的指责和不信任与日俱增,学校和老师的名声也毁于一旦,心灵的工程师已经成了恶魔。面对这种困境,学校既要顶住压力做好管理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又要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老师们任重道远,唯有此,他们才有面目面对社会、家长和学生。

二、大学生班级管理的方法

从上文大学生班级管理的特殊性,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班级管理的艰巨性。因此,老师们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以身作则法

顾名思义,“以身作则”就是辅导员要带头遵守班级各项规定起到示范作用。首先,班级所制定的各项规定,辅导员必须带头遵守,如若违反也要承担相应的处罚。例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班级篮球比赛、校运动会等等活动,辅导员最好前去观看。其次,辅导员绝不能接受家长和学生的馈赠以及请客吃饭。不然,老师说什么,不仅自己没有底气,学生也不会信。总之,辅导员要塑造良好形象,凡事要求学生做到的,辅导员必须先做到。这样一来,辅导员才有威信,学生才会从心底认可你并且听从指导。

(二)尊重信任法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此法要求辅导员,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辅导员,要真正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平等。例如,不用强制命令的方式,不侮辱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者和违反纪律者等等。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辅导员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要于学生所说所做,给予极大的信任。即使有时候,明知道他在撒谎(迟到、早退、旷课、作弊等)也要表现出信任(当然视情况大小采取相应的对策),等时机到时再说服教育。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学生吗,要让他们有犯错误的机会才能成长。此外,辅导员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大事汇报、小事自治”。总之,要多信任学生一点。

(三)甜言蜜语法

何谓甜言蜜语?说白了就是:鼓励表扬法。对于学生来说,一切对他们来说都不晚。所以,辅导员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秘密武器———鼓励表扬,不要因为某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而错杀好苗子,而要多多鼓励表扬,让他们充满自信。每当辅导员看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极小的进步(例如,一次考试进步、一次乐于助人、一次比赛获奖等等),都要及时表扬他们。有优点要表扬,没有优点创造优点也要表扬。从心理学上来说,他们也需要表扬鼓励,特别是辅导员的认可。当学生获得辅导员的秘密武器后,整个人会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同时对于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辅导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帮助他们,使之走出学习的困境。每个学生都是千里马,作为伯乐去发掘吧。

(四)因地制宜法

因地制宜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学习方面;二是管理方面。对于学习而言,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所以要采取分层次的管理方法。辅导员可以将班级中学习成绩大致相当或者兴趣爱好或者有共同特点的学生划归一组,有区别地分配任务和布置作业。让他们自主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对于管理来说,辅导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写出约束自己的班规。然后,再从中选取百分之八十以上学生都有写到的内容作为总班规贴于班内。同时,每个人的班规也贴于班内。一旦学生违反纪律,先按自己的班规处罚,如若自己的班规没有写到,那就按总班规的要求处罚。这样他会心服口服,自己制定的班规总不能违反吧,毕究都是二十好几的人了。这就是让学生“高度自制”。

(五)深入群众法

党历来强调“群众路线”,辅导员也要响应号召,深入学生生活之中。因此辅导员要多到、勤到学生宿舍和学生活动中走走,多听听学生的抱怨,也听听他们对自己的表扬。长此以往,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少了,亲切感多了。亦师亦友,学生也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总结自己管理中的不足。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辅导员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上一层楼。事实证明,学生是渴望和辅导员交流的。所以,辅导员不要吝啬与他们的交流。笔者上学时,不是怕老师就是不敢见他面。但绝对不是怕的那一种,说不清。相信大多数人,会有过我这样的经历。

(六)改过自新法

不管多么好的管理方法(事实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管理方法),学生都会犯错误。当然,辅导员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当他们犯错误时,首先辅导员都要等一分钟,即冷处理。两人先缓和一下,让学生坐着喝杯水或让他先坐一会。然后,让他自己诉说,辅导员做一个倾听者和咨询者。然后问学生,“元芳”你怎么看?辅导员没有批评和处罚,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处罚自己。这有助于减轻学生因为犯错误,怕处罚带来的恐惧感和抗拒情绪。

(七)哥们义气法

尤其是还没有结婚的辅导员,不仅整天和学生呆在一起,而且有的吃住也和学生在一起。这些辅导员可以偶尔像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一下,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听到有学生喊辅导员:“帅哥,美女”。礼尚往来,辅导员也可以喊他们:阿弟、阿妹等等。这些不光是在语言上的拉近,更是心理上的走近。既然成哥们,那就要讲义气。哥们有事,你不能不帮吧。那好,你要好好学习,你要遵守纪律,你要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方法千样百样,但是一个好的辅导员应该是:”慈母型、严父型、朋友型”为一体的班级管理者。

三、意义

(一)师者伟大,桃李满天下

如果要评20世纪最伟大的老师,非杨昌济先生莫属!他培养出“经天纬地、济世救国”的,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像他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完善教学和管理方法,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属,起码也要当自己的朋友,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各种人才。如果他是农民也是最勤劳的一个,如果他是工人也是最尽职的一个,如果他是官员也是最为的一个。当看到学生一个个走向成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辅导员的人生价值就实现了。

(二)学者变化,人生大不同

大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基本上完成百分之九十。所以,优秀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准则,会让他们一生都受益无穷。它会让爱学习的学生更加爱上学习,让不爱学习的学生慢慢爱上学习。每个学生都渴望学好,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对于他走出困境,将来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三)家庭、社会、国家乐开花

上面的方法如果能得到很好的应运,势必会取得出人意外的效果。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幸福美满,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对国家的繁荣富强也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自我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区妇联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