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8:21:16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取立意取样(目的抽样),根据定性研究样本充分性原则,以资料重复出现达到饱和为标准,从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个老年监护室抽取10名护士作样本[1]。入选标准:①老年监护室护士,全国统招护理专业毕业,初级职称。②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③阅读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外院进修及实习护士等非本院在职护士和护生。均为女性,年龄23~31岁;工作年限2~10年;监护室工作年限1~9年;本科学历7名,大专3名;监护室工作年限1~9年;已婚6名,未婚4名。用编码代替姓名,10名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方法与设计以EdmundHusserl观点构成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2]。访谈前与受访者沟通,发放知情同意书,说明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告知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对谈话进行记录和录音,征得同意并签字后,开始访谈。具体步骤:①预选拟定访谈提纲,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通过咨询专家,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并由研究组成员共同讨论后确定。访谈内容:一般资料;对护理这个职业的看法;对护理论文写作的了解;对护士做科研或撰写专业论文的看法;撰写论文有无优势;撰写论文的频率、周期;选题的体会;撰写论文遇到的问题;文献资料和实验设计的来源;论文投稿情况和发表情况;对护理论文撰写的建议或希望。可以从“最近有没有写论文?哪方面的论文好投?”开始交流,然后视具体情况调整提问的问题,逐步启发受访者开放式阐述。②做好访谈的准备工作,事先与被访者预约访谈的时间、地点。选相对比较安静、私密性较好的护士休息室或会议室,每次访谈30~60min。访谈前,与被访者建立信任与分享的关系。访谈中,运用刺探和引导的方法,使受访者深入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直至受访者认为无新的内容为止,且受访者有权因任何原因拒绝谈论某个问题或录音。

1.2.2资料收集和分析以Giorgi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处理与分析[3]。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录音和笔录资料,并记录被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及相关资料。按照受访者编码依次给每位访谈对象的访谈记录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而后对文字进行分类、编码、登录,最后形成主题。在研究过程中,多次采用合众法,即在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场合所收集资料,由2名研究人员分析同一资料,并不断与原资料进行对比,并将资料整理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将资料整理的最终结果返回受访者处,进行反馈,核对资料的真实性,如有异议再次探讨核实[4]。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研究组成员聆听并分析上一次访谈的内容,反思访谈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在下一次访谈中能够避免[5]。

2结果影响老年监护室初级职称护士撰写论文的因素包括护士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因素两个主题。

3影响因素分析

3.1护士主观因素

3.1.1对护理科研和撰写论文的态度10名受访者中有5名认为写护理论文非常必要,如护士8号:“我觉得在临床尤其是监护室,干活要动脑筋,如果有心,会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及时把护理经验总结出来,既提高护理水平,又锻炼了写作”;有3名认为论文有总比没有好,其中护士7号:“现在护理部有规定,每年护师要上交1篇论文。加上以后晋升职称,有论文好,留个后路”;另外1名认为写不写无所谓,护士2号:“现在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干好工作,生活愉快就行了,写论文等到了时候自然会写的”;护士4号则认为写论文根本没必要:“我听说日本的护士就不这样,他们有明确的分工,科研是科研,临床是临床,他们还奇怪我们这里的一线护士都去写论文了,那搞科研的那群人是干什么用的”。

3.1.2撰写论文的动机10名受访者对写作动机影响因素的存在和作用给予了肯定评价。①晋升职称:监护室工作的初级职称护士,晋升中级的工作年限一般为3~4年,撰写专业论文作为晋升指标或优势,是对初级职称护士一个不可忽视的刺激因素,护士6号:“我写论文,晋升职称是最大的原因,而且论文篇数要求会越来越高,多写几篇更具优势”。②得到奖励:科室或护理部会给予撰写论文且论文质量较好的护士一定的奖励,如科室提出表扬、适当的金钱奖励、护理部规定发表后凡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可以报销部分版面费。③被上级认可、提升在同事中的威信:在一线工作的初级护士,撰写论文可以得到护士长认可,也可以在同事中间脱颖而出,护士10号:“我是科里的护理科研负责人,写论文就是一项工作,领导重视,年轻的护士也需要”。④促进临床思考、同行经验交流、提高护理素质:通过护理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护士把自己思考和研究的结果提供给同行讨论、参考和应用,既是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的总结和思考,更是交流经验和思想、提高护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其中,护士3号:“监护室有很多可研究的东西,有很多其他科室都借鉴的很多技术啊、经验啊,写出论文来是一种提高”。

3.1.3撰写论文中的主观障碍访谈中发现在撰写论文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两点:①缺乏自信心:大部分初级职称护士对论文写作有一种天然的惧怕,这是撰写论文最大的心理障碍。护士6号:“我觉得在护理杂志尤其是核心期刊上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不知道会不会写,写好了也不好意思拿给别人改,尤其自己的论文一篇也没有发表的时候”;护士4号:“太难了,想想就头大。看别人那个痛苦的样子,自己更没底儿”。②缺少主动意识:在监护室工作,不仅相当辛苦而且精神压力很大。琐碎的临床护理工作,导致护士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护理论文的文件搜集及书写工作,此外,很多护士还要承担相当多的家务劳动和一些社会角色,占去了大部分休息时间,工作中的高强度、高紧张度又无法在短时间内释放压力,因而无多余的精力撰写论文。护士9号:“一天又忙又累,年龄越大越觉得身体也不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写文章。”护士5号:“我们资历低的护士干的活最多,还要参加各种学习班、上函授、参加自考什么的,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想不起来写,就算想起来也没办法坚持写。”

3.2客观条件因素

3.2.1受教育层次和水平的限制由于历史原因和多年来护理教育体制的影响,大部分护士并没有直接接受过正规的护理高等教育,即使通过自考或成人函授的方式拿到了大专、本科的证书,但是相对于系统大学毕业的护理人员,还是存在本质的差异,在理论知识和写作水平方面都有缺陷,不善于发现工作中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不善于积累和摸索日常工作中的护理经验,所以要撰写专业论文有相当大的难度[6]。护士7号:“我是函授本科毕业的,大专的时候也有科研课,但是没有重视过,现在觉得写论文总是苦思冥想都想不出一个题目来”;护士5号:“我中专毕业就工作了,自考过了大专,现在自考本科快要毕业了,虽然学历已经提高了,但总觉得和上完大学的人相比,还是缺一些东西,可能是思想方法什么的,写起论文来不是很得心应手。”

3.2.2缺乏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知识护士在科研与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到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动态,对指导护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护理期刊是护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从期刊中除了可获得护理学术信息外,还可获得大量的写作信息[7]。访谈中发现大多数护士平时没有阅读文献的习惯,甚至没有订阅护理期刊,因此不能也不善于发现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又未能较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查询相关的资料,往往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对有价值的资料及现象也缺乏有效的科研设计思路。比如护士2号表示“没有研究过护理方面的杂志,也没有学习过怎么写论文,只是看了一些文章”。而且由于工作较忙或单位管理上的原因,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参加科研和论文写作知识的培训,因此,对各种论文的规范格式不清楚,论文选题也缺少创新,容易简单重复或模仿,不利于论文质量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护士7号认为“专门针对我们护士的培训很少,写的时候也都是自己在瞎捉摸,主要就看你会不会诹了”。护士5号:“我们自考的论文指导老师一语道破天机,他说,护理有什么好研究的啊,就是一样的东西装在不同的瓶子里罢了。实践证明,没错。”

3.2.3缺乏实验条件和科研领导人护理科研需要人力、时间、信息、辅助设备及经费等条件的支持。但相比医学科研,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临床护理科研环境,实验条件和统计数据缺乏。另外,科研领导人作为护理科研和论文撰写的指导人,可以在护理人员中普及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知识,在对论文的选题、审核及修改方面发挥作用,但目前这样的人才很少,即使有,管理者也不能做到有计划的安排其从事与科研相关的固定工作,给予其时间和机会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观察等。访谈中,大多数提出了这个问题。护士1号认为“我们新毕业的护士,做科研写论文的热情还是有的,但是实际工作中,总感觉条件不容许,没法真正地做什么研究”;护士6号:“自己有时候会有一些灵感,但理不出头绪,不知从哪儿下笔。问过一些人,也都是自己找高手帮着写和改,可我找不到愿意指导我的人,就一直拖。”

3.2.4论文投稿与发表体验访谈中发现,大多数人认为投稿过程繁琐、与杂志社沟通困难、中稿难、等待“令人煎熬”,因此容易自我放弃,不积极投稿。有的护士写好文章后投寄一两次不成功,甚至没有积极投稿就把已经基本成文的论文搁在一边或者放弃,导致护理论文难以完稿和论文投稿命中率低。护士7号:“现在好多杂志社有在线投稿系统了,但有的还是要跑邮局很麻烦,而且有的在线投稿也不会当时回复,还得等几天,完了又要上邮局汇审稿费,之后就一直等信儿了。有时会觉得没耐心,甚至到两个月以后,最后还是要失望。”护士5号:“我今年写了两篇论文,但是一直改一直改,总是投了不中稿,就放弃了,正在新写一篇”;护士6号表示“晋升的时候要论文,可是投和发的这个周期太长了,估计赶不上了。都有点灰心了。”

4讨论

4.1护士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影响撰写论文的首要因素

4.1.1对撰写论文的认知和所持的态度由访谈中可知,护理论文撰写受到大多数初级职称护士的重视。在撰写论文的动机方面,各种激励因素的作用是肯定的。这提示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如将论文撰写与职称晋升挂钩、在院内外范围开展护理论文交流会、对进行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激发护士的写作热情,通过有效的激励充分发挥护士潜能[8]。

4.1.2撰写论文的主观障碍初级职称护士由于年龄、资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在面对撰写论文时容易缺乏自信,由于老年监护室工作忙、精力有限等原因也导致缺少写作的主动意识。这提示,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对初级职称护士论文撰写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的限制,临床护理工作十分繁忙。初级职称护士上班时间常忙于完成各种护理操作,尤其对于监护室业务还不十分熟练的低年资护士更是如此。访谈中,大多数护士认为工作太忙是妨碍她们进行护理论文撰写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一方面需要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尽量按卫生部相关规定配足护理人员;另一方面从管理者的角度有效计划和合理组织不同职称和年资的护理人员,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给她们留下思考和采集资料的余地。

4.2客观条件因素是制约撰写论文的主要因素

4.2.1受教育层次和水平的限制目前,从事临床的护士大部分只接受过正规的中等教育,中专护理教育是以传统护理模式而设置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培养不够。另外,护理科研、医护文献检索等不列入教育课程。因此,对科研设计、科研方法、数据统计、查阅文献等知识欠缺。一部分人虽经过继续教育获得了大专或本科文凭,但都没有正规涉足过撰写护理论文的领域,加上英文水平的限制,论文写作水平偏低。这提示,必须提高护士素质和学历水平,完善继续教育管理,重视年轻护士的培养,增加护理科研教育经费的投入。

4.2.2缺乏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知识在医院里,初级职称护士一方面经验积累较少,对有价值的资料及现象缺乏有效的科研设计思路;另一方面缺乏写作基本功,表现为下笔困难和缺乏信心。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科研和写作培训得到改善。这提示管理者,要加强年轻护士的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有关科研知识的培训,对护理科研的选题、立题、科研设计、文献检索、科研统计等进行较系统的学习,解决护士对论文撰写不知从何着手,对课题申报和成果奖申报了解较少,对护理科研存在畏难情绪等问题。

4.2.3缺乏实验条件和科研领导人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营造开展护理科研环境。为临床护士开展科研、撰写论文提供必要的条件,激发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热情,调动积极性。成立科研写作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学习科研方法,指导文献检索,撰写科技论文,重点帮助和指导初级职称护士修改论文。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论文撰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主动意识不强,自信心不足 长期以来护理从属于医疗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认为护护理是辅助医疗的,没有主动意识;护理人员学术氛围不浓厚,科研意识不强,往往认为写论文是高不可攀的事。周义伟[3]指出护士书写论文的原因87.5%是由于工作上晋升的需要,仅有12.3%的临床护理人员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或兴趣来主动书写论文。同时由于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长期从事琐碎的临床护理工作,与在职学历教育存在严重的工学矛盾,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在职护理本科生,从内心就不重视论文的撰写,认为论文的撰写只是在职学历教育中的一个形式而已,没有必要也不愿投入精力来撰写。

1.2态度不端正,论文研究内容与工作科室无关 科研意识薄弱是护理队伍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临床护士认为科研太神秘或科研没什么可搞的,认为科研对于个人发展并不重要[4]。不少在职本科护士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往往不是在所在科室完成的,很大一部分在职本科护士不能端正自己的写作态度,用个案报道或综述来应付,甚至利用网络资源、期刊网站到处摘抄合并,请人来完成自己的论文,其完成的论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1.3论文选题陈旧,缺乏新意 钱妍[5]指出很多护士平时没有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不善于发现学术会议及文献中的相关信息,从来不关心或很少关注杂志中的优秀论文,造成论文选题缺少新意及创新,往往去重复或模仿他人的经验和内容。

目前,进行在职本科学习的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多是一线社区、基层医院的护士,这就导致了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找寻与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价值的重要线索,不可能将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无法总结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形成一篇有一定科研水平的论文有很大难度。

1.4情报意识欠缺,缺乏论文写作技巧与写作知识 相对于系统大学毕业的护理人员,在职本科护士综合、分析、理解、逻辑思维、文书撰写及统计推理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此外,受科研、计算机及外语教育的影响,临床护士缺乏多学科知识的渗透,不能及时有效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很大一部分护士不会查新文献,不能查阅外国文献,缺乏情报意识,缺乏资料收集的能力,缺乏资料检索的能力,缺乏撰写论文的能力。

2对策

2.1树立信心,提高主动性 运用别人撰写论文,开展护理科研的事例来纠正护理人员认为护理科研太深奥的想法,鼓励护理人员静心思考与发现,立足于本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与探讨,抓住日常工作中的想法,明白护理科研就在身边,树立论文写作的信心。

2.2加强教育,端正态度 组织专题讨论、讲座等教育方式,反复强调护理科研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导护理人员端正态度,树立积极的科研态度,克服困难,主动提高论文写作水。

2.3强化情报意识,提高科研认识 要改变护理人员长期以来学术氛围不浓厚,科研意识不强的情况,提升护理人员发现、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出科研的思路,鼓励护理人员在动笔写作之前先做读者,多读多看,多思考,细心发现,多总结,提高写作水平。

2.4加强科研及论文撰写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科研水平 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科研及论文写作知识的培训与专题讲座,鼓励科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或外出进修培训,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侧重于护理科研的选题、立题、科研方法的选择、资料如何收集、统计方法的选择以及论文的投稿与发表流程,以解决护理人员对论文撰写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能,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人员加强自身的学历,特别是外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2.5应用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论文写作 制定护理论文写作目标,直接将论文写作与职称评定和晋升挂钩,将论文写作纳入个人年终考核,同时对公开发表的论文给予奖励,并在每年进行论文评比与学习,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由优秀论文获奖者介绍写作的经验的方法,组织论文写作知识的业务学习,提高论文写作技能和写作积极性。

2.6管理部门的重视与引导 从管理者的角度有效计划和合理组织不同职称和年资的护理人员,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给她们留下思考和采集资料的余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营造开展护理科研环境,组织有经验的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成立科研论文写作指导小组,指导论文写作。

3结论

总之,护理论文撰写存在不同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写好护理论文,应找出自身问题所在,进行分析,树立写作的信心,做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有心人,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以及论文写作知识和技巧,同时配合相关激励机制与管理者的引导,最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勤,张俊,顾则娟,等.在职本科护士科研知识℃及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54-1956.

[2]刘晓华,成守珍,郑志惠.应用循证思维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论文撰写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11):60.

[3]周义伟.护理论文书写现状即原因调查[J].医学信息,2010,23(10):

[4]尹一桥.澳门护理研究现状即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37-638.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 何韵诗出柜不是独角戏 社会责任不是“独角戏” 公司改革不是独角戏 公益不是企业的独角戏 大学去行政化不是高校的“独角戏” 悲喜独角戏 爱情独角戏 独角戏 “高加索独角戏” 人生独角戏 不是男人的独角戏 数学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莫让心理健康教育再唱“独角戏” “独角戏隐言” 仇恨的独角戏 小宝的独角戏 容祖儿 独角戏等 独角戏的上演 鲍尔默的独角戏 从“独角戏”到“大众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高校养老服务教育不是独角戏 高校养老服务教育不是独角戏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唐钧")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

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业人才匮乏这一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民政部长李立国说,民政部将与高等院校合作,设置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目前,民政部已和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养老服务业的专业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毋庸置疑,当下养老服务尤其是长期照护服务,迫切需要专业人才。当个人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漱、洗澡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别人帮助时,这些日常行为或行动,就成了技术和技巧。未经专门培训就去照顾老人,老人是否舒服且不说,弄不好还会出岔子,甚至危及老人的健康。

此外,养老服务业还需要其他各种专门人才,譬如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等。当然,还有各个层次(机构、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管理者。这些专门人才,不仅要具备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专门训练。

然而,当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于是便催生了上述民政部门与高等院校合作举办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设想。不过,要真正解决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养老服务业目前最紧缺的是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其中又以服务人员更为紧缺。如果想从高等院校来培养服务人员,恐怕并不现实。现在养老机构能支付的工资待遇,与包括高职毕业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可能相差太远。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也许会有所下降,但养老服务相对繁重的劳动强度又会成为选择的障碍。

从现状看,来自农村的35岁及以上女性,才是养老服务人员来源的主要目标群体。而现在政府提供的一个星期左右的免费上岗培训,其实作用并不大。

如何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劳动者进行专业培训?可以借鉴日本浦和大学的经验。该校短期大学部的学制都在两年以下,最短的是半年,主要学习与老年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目标是生活照料和家庭初级护理,较长的学制培养的是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短期大学部的学生大多是中年人,有些班级主要以失业人员为主。他们的培训非常注重实际操作,校内就有一所实验性质的养老机构,学生每天都要去轮流值班实习,其劳动报酬基本上能抵消学费和生活费。

不过,这样的“短期大学”不能单靠大学去办,而要与养老机构共同举办。近十几年来各地已有一批经营状况良好的民营养老院,如果“短期大学”能与这些养老院联合举办,必将出现政府、养老机构、大学多赢的局面。

还有,如果将这样的培训作为一项扶贫措施,到贫困地区招收学员,并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解决其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或许能开辟一个良性循环的用工市场。现在35岁的农村女性是80后,45岁的是70后,她们应该基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短期大学”毕业后可授予相当于中专技校水准的文凭。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十年,任护师六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现汇报如下:

×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一致,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行动上一切听从指挥,,服从上级组织领导的安排,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及“三讲”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生活作风严谨,关心集体,团结同志,尊重领导,遵守部队各项条令条例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无一违法违纪行为而受到处分,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

×从事内科护理工作,熟练掌握了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炎、咯血、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各种急性中毒、脑血管意外、癫痫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观察与护理,对十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都能熟练掌握,对小儿头皮针、细小静脉的穿刺技术能做到动作准确、技术娴熟,一针见血率高,许多高难穿刺我都能完成。有一位从外院转来的老病号,四肢静脉很难看见,我发现手指脚趾静脉未被破坏,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于是每次输液,在手指脚趾上扎针,注意保护血管。病人感觉虽然手指脚趾扎针比其它部位痛,但比在其他部位扎来扎去容易接受多了。作为科室的技术骨干,除掌握心脏复苏术、呼吸复苏术、动静脉切开穿刺术、洗胃术,还进修学习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技术操作,并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有一位叫欧六的病人,晚上突然病情变化,呼吸、心跳停止,我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迅速开展抢救,并迅速准确地进行心内注射,经过急救治疗,病人终于出现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护理工作中,能及时观察病情,为医生准确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有一位岁的女病人,因肝硬化并发静脉曲张破裂入住内科,经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后,我发现病人时常微笑,且双手常在眼前挥舞,并要求家人帮她赶蚊子。时值冬天,病房根本没有蚊子,我联想到病人是因肝硬化而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昏迷的诱因,病人所表现的正是肝昏迷的前驱征兆:轻微的行为异常和飞蚊症。于是将这一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肝昏迷的进一步发展,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水平并注重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掌握了血液充氧、氦氖激光治疗技术,心肌梗塞病人腹部皮下注射肝素钠,褥疮患者呋喃西林湿敷治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年月从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回到医院,正赶上医院评“二甲”工作。自己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协助医务办的同志夜以继日地收集整理各种医疗护理文件,开展院内首次责任制护理,为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定创造了条件,受到“二甲”评审护理小组的好评,并受到院嘉奖。在开展责任制护理工作中,重视病人的整体身心护理。有一位老干所的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不能理解适应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时还对家人和工作人员生气,经过我——责任护士耐心地说服,生活的关心,病人终于能愉快的接受治疗,痊愈出院。

×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是我的宗旨。年月,适逢流感,科里病人多,特别小儿患者多,因抽一组护理人员特护一位患急性心梗的患者。科室工作任务很重。作为科室技术骨干,我克服自身不舒服、岁的女儿生病的困难,兼顾治疗输液两套班,圆满的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最后自己也病倒虚脱了。

×年月,因工作需要,院领导决定由我负责内科的护理工作。接手后,从抓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病房管理入手,狠抓工作作风,狠抓质量管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经常组织参加业务学习,工作不假手于人,能及时巡视病房,了解治疗护理情况,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工作中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作为科室护理负责人,对工作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明的工作作风,自觉带头执行技术操作规范,积极协助科主任,负责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计划内容。

×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撰写了《血透患者心理素质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护理》、《部队合同护士心理浅析》、《检查的准备与护理》、《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篇护理学术论文,得到发表或会议交流。其中《检查的准备与护理》被评为临床护理优秀论文,并入编《中华医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库》。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一致,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行动上一切听从指挥,,服从上级组织领导的安排,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及“三讲”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生活作风严谨,关心集体,团结同志,尊重领导,遵守部队各项条令条例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无一违法违纪行为而受到处分,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

从事内科护理工作,熟练掌握了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炎、咯血、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各种急性中毒、脑血管意外、癫痫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观察与护理,对十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都能熟练掌握,对小儿头皮针、细小静脉的穿刺技术能做到动作准确、技术娴熟,一针见血率高,许多高难穿刺我都能完成。有一位从外院转来的老病号,四肢静脉很难看见,我发现手指脚趾静脉未被破坏,于是每次输液,在手指脚趾上扎针,注意保护血管。病人感觉虽然手指脚趾扎针比其它部位痛,但比在其他部位扎来扎去容易接受多了。作为科室的技术骨干,除掌握心脏复苏术、呼吸复苏术、动静脉切开穿刺术、洗胃术,还进修学习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技术操作,并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

有一位病人,晚上突然病情变化,呼吸、心跳停止,我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迅速开展抢救,并迅速准确地进行心内注射,经过急救治疗,病人终于出现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护理工作中,能及时观察病情,为医生准确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有一位岁的女病人,因肝硬化并发静脉曲张破裂入住内科,经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后,我发现病人时常微笑,且双手常在眼前挥舞,并要求家人帮她赶蚊子。时值冬天,病房根本没有蚊子,我联想到病人是因肝硬化而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昏迷的诱因,病人所表现的正是肝昏迷的前驱征兆:轻微的行为异常和飞蚊症。于是将这一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肝昏迷的进一步发展,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水平并注重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掌握了血液充氧、氦氖激光治疗技术,心肌梗塞病人腹部皮下注射肝素钠,褥疮患者呋喃西林湿敷治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年月从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回到医院,正赶上医院评“二甲”工作。自己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协助医务办的同志夜以继日地收集整理各种医疗护理文件,开展院内首次责任制护理,为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定创造了条件,受到“二甲”评审护理小组的好评,并受到院嘉奖。在开展责任制护理工作中,重视病人的整体身心护理。有一位老干所的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不能理解适应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时还对家人和工作人员生气,经过我——责任护士耐心地说服,生活的关心,病人终于能愉快的接受治疗,痊愈出院。

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是我的宗旨。年月,适逢流感,科里病人多,特别小儿患者多,因抽一组护理人员特护一位患急性心梗的患者。科室工作任务很重。作为科室技术骨干,我克服自身不舒服、岁的女儿生病的困难,兼顾治疗输液两套班,圆满的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最后自己也病倒虚脱了。

年月,因工作需要,院领导决定由我负责内科的护理工作。接手后,从抓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病房管理入手,狠抓工作作风,狠抓质量管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经常组织参加业务学习,工作不假手于人,能及时巡视病房,了解治疗护理情况,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工作中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作为科室护理负责人,对工作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明的工作作风,自觉带头执行技术操作规范,积极协助科主任,负责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计划内容。

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撰写了《血透患者心理素质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护理》、《部队合同护士心理浅析》、《检查的准备与护理》、《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篇护理学术论文,得到发表或会议交流。其中《检查的准备与护理》被评为临床护理优秀论文,并入编《中华医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库》。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公办高校;民办高校;职业成熟;择业焦虑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职业成熟度(carrer Maturity)是个体职业发展中的一个评估性指标,由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Super在1953年首次提出,用于反映个体完成的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任务的程度。职业成熟度越高,个体就越容易做出适合的职业选择,相应地也越有利于个体获得职业成功与职业满意。反之,职业成熟度越低,个体就越难以做出适合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探讨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对大学毕业生更好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认为:大学生的情商水平[1]、对父母的依恋[2]、人格[3]、职业价值观与情绪智力[4]、职业决策与自我效能感[5]、职业情感[6]、性别角色[7]、心理控制源[8]、自我同一性[9]、工作价值观以及工作适应状况[10]等因素与职业成熟度都有显著相关。北京大学的张智勇教授等人更是修订了韩国版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根据中国的本土特色,编制了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量表[11],该量表共有六个不同的因素——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以及职业参照,为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

择业焦虑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和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择业期间的焦虑情绪严重,它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其顺利就业[12]。

以往研究探讨了择业焦虑的性别[13]、学历[14]以及入学有无工作经验[16]等特点,对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主要探讨了大学生适应性[15]、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效能[16]、大学生自我同一性[17]、大学生人格特质[18]以及职业成熟度[12]等对择业焦虑的影响,其研究对象也主要是公办院校大学毕业生。本研究把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作为自变量,以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为被试,一方面进一步探讨职业成熟度对择业焦虑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职业成熟度和择业焦虑两方面的比较,以期为民办高校的更好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些许建议。

1.研究被试与方法

1.1被试

本研究从河南省两类高校大四学生中随机抽取学生348名,其中,有效被试300名,有效率为86.2%。年龄范围为20-24岁,平均年龄是22.5岁。具体被试分布状况如下(见表一)。

1.2研究工具

1.2.1职业成熟度量表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采用张智勇等人修订的韩国版的职业成熟度量表,共34个项目,分为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六个维度,采用五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成熟度越高。

1.2.2择业焦虑水平问卷

1965年,美国杜克大学Zung等人编制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本研究所采取的择业焦虑自评量表就是在SAS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均已证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本量表共有26个问题,采用1-4级计分,要求被试根据择业过程中最近一周的实际感受作答。计算分数时,把每个题目的分数相加得到一个粗分,再将粗分*1.25,对所得分数进行四舍五入,把得到的整数作为标准分。在本研究中,得分在50分以上为焦虑明显,50分以下为焦虑不明显。

1.3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2.不同群体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的差异性研究

2.1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

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水平为3.11±0.25;其中,95.4%的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及其各成分的平均得分都处在中等程度范围。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其职业目标(F(1,297)=19.273)、职业自信(F(1,298)=14.157)、职业价值(F(1,300)=12.157)、职业自主(F(1,298)=18.157)以及职业成熟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公办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和职业成熟度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而职业自信和职业参照两个维度上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要稍高于公办公办高校大学毕业生,但差异不显著。(见表二)

2.2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的特点

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得分在29~98分之间,均值为51.088,总体焦虑水平的标准差为43.126±7.036;其中,存在明显焦虑水平的大学毕业生达到40.3%。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其择业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t=4.157,p

2.3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的关系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的相关分析发现,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474,p

3.讨论

3.1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在职业成熟度和择业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比较

3.1.1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状况及差异比较情况

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整体水平不高,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平均水平。其中,公办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和职业成熟度方面的平均得分高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职业自信和职业参照两个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仔细分析,导致这两类学校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以及其中五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1)民办高校的学生中家庭条件优越的比例较高,不少人是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父母对学生的未来的考虑的比较多,安排比较多,这导致民办高校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未来考虑的比较少,在校期间勤奋程度相对也比较低点,再加上他们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同学入学时起点就低很多,他们在未来职业目标、职业价值以及职业自主以及亲友依赖等四个方面的成熟度相对公办高校的学生要稍差点。但是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观察,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表现欲强烈,新奇感强,敢于操作,他们不虚荣,能放下身价,参加实践锻炼较多,人际关系较广,所以在职业自信以及职业参照方面的状况和公办高校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甚至稍好一些。(2)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相对于高职或技工类学校的学生,在求职中缺乏独当一面的实际经验,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学生,在系统的理论学习方面可能也比较薄弱些,在目前的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他们在未来职业目标、职业价值以及职业自主方面更可能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对亲友的依赖也相对更大一些。

综合以上分析,加大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势在必行。

3.1.2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焦虑水平状况及差异比较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的总体择业焦虑处于中等水平。一定程度的焦虑水平具有动机作用,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体目标的实现;但过度的焦虑则会破坏个体的心理平衡,影响个体行为的发挥。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总体焦虑水平偏高,均值为51.088,其中,存在明显焦虑水平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40.3%。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指导毕业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技术,增强毕业生承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素质以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另外,对这两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公办高校择业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其原因可能是师范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都已系统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且都经历了专业实习,临近毕业的他们择业焦虑水平就显得相对较小些。因此,家庭和学校各方面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是很必要的。

3.2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焦虑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成熟度总分与择业焦虑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职业成熟度越高,择业焦虑水平就越低。这与国内张玉柱[19]、谢文静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大学生未来的择业时,如果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职业准备状态,则在处理职业问题时就会表现的更加从容,对他人的依赖程度较低,从而也会表现出较少的焦虑。

参考文献

[1]孙萍,杨建平.大学生情商水平与职业成熟度相关分析[J]重庆医学,2011(9)

[2]程利娜,井军弟.高中生父母依恋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

[3]刘姗汝,赵燕等.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成熟与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J]黑河学刊,2011(2)

[4]梁晓燕,安宏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

[5]廖美玲,朱溢毅.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2010(3)

[6]李丽萍,丁禾.实习护生职业情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

[7]宋家龙,尚龙洋.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

[8]赵倩.心理控制源对大专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

[9]赵倩.大专生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0(3)

[10]海小娣、马俊.职业成熟度、工作价值观与工作适应状况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5)

[11]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大学报,2006(9)

[12]张玉柱,陈中永.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心理教育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99—102

[13]刘红霞.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7)

[14]邢颖.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2)

[15]任文芳,李嫱.大学生适应性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9(10)

[16]林洁.福州市硕士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硕士论文,2010(5)

[17]李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择业焦虑的相关研究[J]硕士论文,2009(3)

[18]康钊.334名大学生择业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校医,2009(4)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就业;健康;工作特征;大学毕业生;有序Probit回归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6)01006908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职业病、过劳死、亚健康等员工健康问题日益普遍。《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中国城市“白领精英”人群健康白皮书》

《中国城市“白领精英”人群健康白皮书》于2009年8月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慈铭体检集团和时尚健康五大权威机构联合。

显示,中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率达76%,接近六成处于过劳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不到3%。2012年《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青年白领健康分析报告》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青年白领健康分析报告》由慈铭健康管理集团于2012年12月。

表明,近八成青年人睡眠质量差,过八成青年感觉压力大,青年白领的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员工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学术界的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工作特征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工作特征对健康的影响状况为员工健康问题的政策干预提供理论指导,对改善员工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利用大学毕业生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工作特征对大学毕业生工作者健康的影响,探索工作特征与员工健康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工作特征与健康相关[1-2]。其中,工作特征是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它包含的范围宽泛,凡是与工作有关的因素或属性都可称之为工作特征。Seashore和Taber[3]认为,工作特征包括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薪资福利、工作安全性、工作反馈性、工作技能、工作自主性、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内在报酬(满足感、成就感、荣誉感和自我实现)等。Warren等[4]将工作设计、职业压力和工效学文献中重要的工作因素概括为心理工作特征和物理工作特征,其中心理工作特征包括工作内容(如多样性和挑战性)、工作控制、工作要求(如工作负荷和认知要求)、工作安全性、社会和组织方面;物理工作特征包括身体努力和安全等。

国外关于工作特征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工作设计、职业压力和工效学文献中,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特征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就业人员的健康[5]。Warren等[4]通过构造物理工作特征指数和心理工作特征指数研究发现,工作特征可以调节社会经济状况(SES)与自测健康、心血管和肌肉骨骼的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Fletcher等[6]使用五年期加总的工作特征(体力要求和环境条件)数据证实,工作特征对健康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影响程度随性别、年龄、种族而变化。一项基于荷兰数据的研究发现,有害的工作环境和低的工作控制水平与低的自评健康相关[7]。Borg和Kristensen[8]对丹麦雇员的研究发现,重复性工作、工作要求高、社会支持水平低、工作安全性低等可以预测较差的自评健康状况。Case和Deaton[9]的研究发现,相比高工资、技术工作,低工资、体力工作更容易损害健康。Karmakar和Breslin[10]研究发现,工作特征可以调节教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与工作相关的较低的社会支持水平和不规则的轮班工作与低的自评健康相关。

国内关于工作特征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李翠萍[11]研究了护理人员工作特征与自测健康的关系发现,影响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的工作特征包括任务重要性、任务完整性、工作反馈和他人反馈。隋艾汝[12]研究了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员工作特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关系发现,工作特征各维度中的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工作意义和技能多样性四个因素对健康有正向影响,而情绪表达要求和工作负荷对健康有负向影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对象集中在护理人员和卫生人员等特定职业工作者,而本文试图利用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者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就业对健康的影响,丰富工作特征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二、理论背景

关于工作特征与身心健康关系的作用机制,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予以解释。其中,影响极为广泛的两种模型是Karasek[13]提出的工作要求―控制模型(JDC模型)和Demerouti等[14]提出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模型)。

JDC模型认为两种工作特征会影响就业者的身心健康。其一是工作要求,即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源,包括工作负荷、时间压力、角色冲突和问题解决要求等。其二是工作控制,也称为工作决策幅度,即员工能够控制工作活动的能力。JDC模型假设较高的工作要求和较低的工作控制水平将会使员工产生工作压力,即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对健康各自有直接效应。JDC模型也考虑了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的交互效应,认为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的不同组合会预测健康的不同状况:高要求―低控制预测高工作压力,高要求―高控制预测积极工作[13]。在JDC模型的基础上,Johnson和Hall[15]将社会支持维度加入模型,将其发展为工作要求―控制―支持模型(JDCS模型)。工作场所的社会支持是来自上级主管和同事的帮社会互动行为,一般分为上级支持和同事支持两类。社会支持与工作控制的作用类似,本身可能对压力反应有直接效应,也可能对压力具有缓冲或强化效应[16]。

JDCS模型只考虑了工作特征中的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未能全面考察各项工作特征对工作者的影响。JD-R模型在JDCS模型的基础上关注工作特征中不同变量的作用,将与工作压力相关联的工作特征分为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类。工作要求指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组织层面上需要持续付出体力与心理努力或成本的工作因素,主要操作指标有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和工作变化)、情感要求、工作环境和突发事件等[17]。工作资源是能够降低工作要求所付出的体力和心理成本、达成工作目标、促进个体发展的工作因素,主要操作指标包括工作控制、社会支持、薪资福利、职业发展机会、任务重要性和组织公正等[18]。关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对健康的影响机制,该模型认为过高的工作要求可能耗损工作者的身心资源,引起倦怠、情感枯竭、健康受损等问题,即工作要求的作用过程是一个“疲劳过程” [19]。而工作资源具有促进员工成长、学习、发展的激励作用,而且能缓解工作要求对工作压力的影响[19]。

由以上对JDCS模型和JD-R模型的理论回顾可以发现,后者是对前者的丰富和完善。JD-R模型中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维度涵盖了JDCS模型中的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维度,它所包含的工作特征因素更为宽泛,能够更全面地考察工作特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本文参照JD-R模型将工作特征分为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类,考察它们对工作者健康的影响状况。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一)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政策研究”的部分调研数据考察工作特征对大学毕业生工作者健康的影响。该调研于2014年6―9月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共18个省份进行,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和江苏;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贵州、四川和重庆。本次调查对象为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员,收回问卷4 242份。剔除信息缺失较多的样本后,有效问卷4 035份,有效率为9512%。该调研旨在了解与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信息包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信息、就业满意度信息、就业对健康的影响信息等内容。相比于研究健康问题的常用数据,(CHNS)数据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本文所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政策研究”项目调查数据有以下特点:第一,该调查数据中的健康信息突出了就业对健康的影响,而且调查数据包括详细的就业信息,故可以有针对性地、更准确地研究就业对健康的影响。第二,与CHARLS收集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健康数据不同,“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政策研究”调研主要收集了中国18―55岁青年及中年群体的健康数据。第三,本文所用数据的调查对象特针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员。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政策研究”项目的微观调查数据为本文分析就业对大学毕业生工作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1 健康变量

关于健康状况的测度,本文使用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度量健康的指标。使用自评健康指标有以下原因:第一,自评健康与发病率、死亡率等健康状况客观指标高度相关[20]。第二,自评健康同时包含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测度健康状况的完整且稳健的指标。第三,自评健康包括了对疾病的主观体验和对福祉的感受,即它测度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广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福祉的完美状态” [21]。

本文自评健康状况由调研问卷中“您的工作对您的健康是否有影响”来测量,应答选项分为“消极影响”、“没有影响”和“积极影响”,分别赋值为1、2和3。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问卷中不是让被调查者直接报告自己健康状况的优劣,而是专门询问被调查者工作对其健康的影响状况。与一般自评健康变量相比,就业对健康影响的自评变量更适用于本文分析就业对健康的影响,而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健康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等导致的就业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约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者认为就业对健康既无积极影响也无消极影响,2981%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者认为就业对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而报告就业对健康有积极影响的比率仅为1531%。这说明总体上就业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者的健康状况带来的积极影响较小。

2 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

本文考察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和学历变量。性别变量分为男性和女性,男性赋值为1,女性赋值为0。调查样本中男性占5097%,女性占4903%。婚姻状况分为已婚和未婚,已婚赋值为1,未婚赋值为0,两类群体分别占4509%和5491%。受教育程度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相应的受教育年限分别赋值为15、16、19和23。调查样本士样本量较少,将其与硕士合并为硕士及以上。样本中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群体分别占1948% 、6415% 和1637%。年龄变量均值为28岁,将年龄变量按年龄段划分为18―24岁、25―29岁、30―34岁和35―55岁,在样本中分别占比2222%、4535%、2032%和1211%。可见,80%以上的样本年龄在35岁以下,即调查对象主要为青年大学毕业生,也包括部分中年群体。

3 工作特征变量

根据JD-R模型,本文将工作特征变量分为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类,考察他们对工作者健康的影响状况。根据已有文献及调查问卷所含信息,本文所用的工作要求变量包括工作能力要求、工作时间、工作安全风险和工作不规则变化四个变量,工作资源变量包括薪资福利(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福利待遇)、工作控制性、工作场所的社会支持(上级支持和同事支持)、工作稳定性、晋升机会、组织公正和工作意义等变量。

关于工作要求变量。工作能力要求变量衡量的是工作对员工的能力要求,当员工知觉到自己缺乏完成工作的能力时,工作能力要求高;反之,工作能力要求低。工作能力要求变量由调查问卷中“您目前工作能力现状”这一问题来刻画,应答选项分为“需要进一步培训”、“ 现在的能力足以应对我的工作”和“有能力应对更高要求的工作”。本文将回答“需要进一步培训”的定义为“高工作能力要求”,赋值为1,将回答“现在的能力足以应对我的工作”和“有能力应对更高要求的工作”的定义为“低工作能力要求”,赋值为0。调查样本中高工作能力要求和低工作能力要求所占比率分别为4246%和5754%,即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者认为自己在工作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仍需要进一步培训。工作时间变量由是否超时工作来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本文将每周平均工作小时数超过44小时的定义为“超时工作”,赋值为1,将每周平均工作小时数不超过44小时的定义为“未超时工作”,赋值为0。每周工作小时数由调查问卷中每周平均工作天数与每天平均工作小时数乘积得来,调查样本中每周工作小时数的平均值为4403小时,超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范围。其中,3408%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者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了44小时,为超时工作。工作安全风险变量根据问卷中“您的工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风险”这一问题整理而来,将回答“有”的定义为“高工作安全风险”,赋值为1,将回答“没有”的定义为低工作安全风险,赋值为0。调查样本中有2981%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者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及风险。工作不规则变化变量衡量的是工作安排的不规则变化,由调查问卷中“您的工作安排会经常改变吗,会提前得到通知吗?”这一问题整理而来,将回答“是的,即时得到通知”定义为高工作不规则变化,赋值为1,将回答“是的,提前得到通知”和“不会”的定义为低工作不规则变化,赋值为0。高工作不规则变化和低工作不规则变化在样本中所占比率分别为5912%和4088%,即近六成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较高的工作不规则变化,工作安排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关于工作资源变量中的薪资福利变量,本文同时考察了绝对收入变量、相对收入变量和福利待遇变量。绝对收入变量由被调查者当前月收入表示,月收入在3 500元以下、3 500―5 000元、5 000―7 500元、7 500―10 000元和10 000元以上的比率分别为4031%、3127%、1602%、646%和594%。约七成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者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下,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调查样本的年龄层次有关,调查样本平均年龄为28岁,调查对象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年限较少的青年群体,初始收入相对较低。本文的相对收入变量衡量的是相对于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就业者收入的高低程度。相对收入变量由问卷中被调查者对“就技能和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对自身收入满意”这一陈述的看法整理而来,应答选项分为“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本文将回答“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定义为“高相对收入”,赋值为1,将回答“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和“有点不同意”的定义为“低相对收入”,赋值为0。统计结果显示,高相对收入和低相对收入的比率分别为5559%和4441%。福利待遇变量由问卷中被调查者对“我对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满意”这一陈述的看法整理而来。将回答“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定义为“高福利待遇”,赋值为1,将回答“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和“有点不同意”定义为“低福利待遇”,赋值为0。统计结果表明,福利待遇高的比率为5769%,比福利待遇低的比率高1538%。工作控制变量衡量的是员工对工作的自主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是否受到制度或程序的严格束缚。工作控制变量由问卷中被调查者对“我的工作很少被制度和程序打断”这一陈述的看法整理而来。本文将回答“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定义为“高工作控制”, 赋值为1,将回答“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和“有点不同意”的定义为“低工作控制”,赋值为0。调查样本中高工作控制和低工作控制所占比率分别为5016%和4984%。工作相关的社会支持是员工从主管和同事之中获得的社会互动,分为上级支持和同事支持两类。上级支持变量由问卷中被调查者对“我喜欢我的上级”这一陈述的看法整理而来。本文将回答“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和“有点不同意”的定义为“低上级支持”,赋值为0,将回答“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定义为“高上级支持”,赋值为1。高上级支持和低上级支持所占比率分别为7290%和2710%。同事支持变量由问卷中被调查者对“我喜欢和我共事的人”这一陈述的看法整理而得。本文将回答“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定义为“高同事支持”,赋值为1,将回答“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和“有点不同意”的定义为“低同事支持”,赋值为0。高同事支持和低同事支持所占比率分别为8643%和1357%。工作稳定性变量衡量的是雇佣关系的稳定性,该变量由问卷中被调查者对“我从事的工作具有稳定的雇佣关系”这一陈述的看法整理而得。本文将回答“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定义为“高工作稳定性”,赋值为1,将回答“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和“有点不同意”的定义为“低工作稳定性”,赋值为0。调查样本中高工作稳定性和低工作稳定性的比率分别为7568%和2432%。晋升机会变量由问卷中被调查者对“我对我的晋升机会感到满意”这一陈述的看法整理而来。本文将回答“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定义为“高晋升机会”,赋值为1,将回答“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和“有点不同意”的定义为“低晋升机会”,赋值为0。调查样本中高晋升机会和低晋升机会的比率分别为5291%和4709%。组织公正变量由工作是否被客观评价来测度,根据问卷中“一般情况下,您的工作更倾向于被客观评价吗?”这一问题整理而来。本文将回答“是”的定义为“高组织公正”,赋值为1,将回答“部分是”和“否”的定义为“低组织公正”,赋值为0。调查样本中有4217%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者认为他们的工作更倾向于被客观评价,具有较高的组织公正性。工作意义变量测度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喜爱程度,是否在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工作意义变量由问卷中被调查者对“我有一种对自己从事工作的自豪感”这一陈述的看法整理而来。本文将回答“有点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定义为“高工作意义”,赋值为1,将回答“非常不同意”、“一般不同意”和“有点不同意”的定义为“低工作意义”,赋值为0。调查样本中6631%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自豪感。

四、结果分析

本文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和地区变量,将工作特征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以自评健康为被解释变量进行有序Probit回归分析。

本文同时考察了工作特征对健康影响的有序Probit模型的两种形式。其中,在表1有序Probit模型(A)中,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中性别和婚姻状况为虚拟变量,以女性和未婚为参照组。受教育年限变量为不同学历对应的数值变量,同时将年龄和年龄平方变量纳入模型。此外,控制了区域变量,以西部地区为参照组。工作要求变量的四个变量(工作能力要求、工作时间、工作安全风险和工作不规则变化)均为虚拟变量。工作资源变量中的绝对收入为被调查者月收入区间中值,其他九个变量(相对收入、福利待遇、工作控制、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工作稳定性、晋升机会、组织公正和工作意义)均为虚拟变量。

考虑到学历、年龄和绝对收入对健康的影响可能为非线性,表2有序Probit模型(B)中学历、年龄和绝对收入采用虚拟变量形式,分别以专科、18―24岁和3 500元以下为参照组。表2的其他变量与表1有序Probit模型(A)相同。另外,表1和表2也列示了分性别的有序Probit回归结果。

关于工作要求变量对健康的影响,表1和表2的回归结果均显示,无论是总体样本还是分性别样本,工作时间和工作安全风险对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作不规则变化对健康影响不显著。关于工作能力要求,表1和表2的回归结果表明,总体样本和男性样本中工作能力要求对健康影响不显

著,而在女性样本中,工作能力要求对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对于女性大学毕业生工作者而

言,工作能力要求是挑战性工作要求。这种工作要求不同于障碍性工作要求,障碍性工作要求会产生消极的压力结果,损害员工健康,而挑战性工作要求既包含能量消耗也包含激励和促进[22]。较高的工作能力要求对女性大学毕业生工作者产生了较大的激励,反而提升了其健康状况。

关于工作资源变量对健康的影响,其中,薪资福利对健康的影响在表1和表2的回归结果中表现并不完全一致。从表1来看,相对收入和福利待遇在总体样本和分性别样本中均不显著,而绝对收入仅在女性样本中对健康有显著负向影响。绝对收入对健康的负向影响与以往研究的结论不一致,本文认为女性绝对收入对健康的负向影响可能与获得高收入的女性往往伴随较高工作压力有关。从表2来看,在男性样本中不同绝对收入组对健康的影响不显著,而在总体样本中,与收入在3 500元以下的基准组相比,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群体的健康状况显著更差,在女性样本中,收入在7 500―10 000元和10 000元以上的群体的健康状况均显著更差。福利待遇在总体样本和分性别样本中均不显著,相对收入在总体样本中对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分性别样本中并不显著。综合表1和表2的回归结果,薪资福利变量中对健康影响较稳健的是绝对收入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获得较高收入的女性其健康状况较差。工作资源中的其他变量对健康的影响在表1和表2的回归结果中表现一致,在总体样本和分性别样本中工作控制、组织公正和工作意义均对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较高的工作控制水平、较高的组织公正性和较大的工作意义预测良好的健康状况。上级支持和晋升机会变量在总体样本和女性样本中对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男性样本中影响不显著。同事支持和工作稳定性在所有样本中对健康均无显著影响。

关于社会人口学控制变量,从表1和表2的回归结果来看,性别对健康的影响均不显著。婚姻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基本不显著,只有表2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未婚,已婚对健康有负向影响。婚姻对健康的负向影响可能是由于已婚工作者面临更多家务劳动、照料活动等家庭责任。表1显示受教育年限对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具体到不同学历对健康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对男性而言,与专科学历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自评健康显著更差,对女性而言,与专科学历相比,本科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自评健康均显著更差。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得出的教育对健康具有正向影响[23]的结论不一致,这可能与本文所用的样本集中在大学毕业生群体,而没有包括非大学生即受教育程度在专科以下的群体有关。从表1总体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年龄系数显著为负,年龄平方项系数显著为正,即年龄对健康的影响呈现U型。但年龄对健康影响的这一U型关系并不稳健,在表1分性别回归结果和表2回归结果中,年龄对健康的影响基本不显著。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2014年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政策研究”的部分调研数据考察工作特征对大学毕业生工作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就业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者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的比率低于消极影响的比率。社会人口学特征中教育对健康呈现负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本文仅考察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即仅考察了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对健康的影响。高等教育层次越高,健康状况反而越差,这一研究发现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高等教育在直接生产人力资本的同时,应注重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工作特征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工作者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工作要求变量中工作时间和工作安全风险对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用人单位应尽量减少超时工作,降低工作安全风险,以此改善工作者的健康状况。对女性大学毕业生工作者而言,较高的工作能力要求是一种挑战性工作要求,一定程度上利于其健康状况的提升。

工作资源变量中的薪资福利变量对健康影响较稳健的是绝对收入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收入越高的女性其健康状况越差,这可能是由于获得高收入的女性往往伴随较高的工作压力。这一研究发现提醒我们要特别注重高收入女性的健康状况。对大学毕业生工作者而言,工作控制水平越高、组织公正性越高、工作意义越大,健康状况越好。因此,用人单位应注重提高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的控制性,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自我掌控水平,避免制度和程序对员工的过度束缚,以此缓解员工的压力和疲劳。用人单位保证组织公正,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公平感,对于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用人单位应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员工对工作意义的感知,让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产生自豪感,这有利于员工健康状况的改善。上级支持和晋升机会对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特别是对女性大学毕业生工作者。为此,用人单位应特别注重对女性员工的情感关怀和帮助,并为她们建立合理公平的晋升渠道和晋升机会,以改善女性员工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Martikainen,P,Stansfeld,S,Hemingway,H,Marmot,M Determinants of 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Change in Physical and Mental Functioning [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1999,49(4):499-507

[2]Power,C,Matthews,S,Manor,O Inequalities in Self-Rated Health: Explanations from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J] The Lancet,1998,351(8):1009-1014

[3]Seashore,S E,Taber,T D 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Correlates [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5,18(3):333-368

[4]Warren,J R,Hoonakker,P,Carayon,P,Brand,J Job Characteristics as Mediators in SES-Health Relationships[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4,59(7):1367-1378

[5]Carayon,P,Smith,M J Work Organization and Ergonomics [J] Applied Ergonomics,2000,31(6):649-662

[6]Fletcher,J M,Sindelar,J L,Yamaguchi,S Cumulative Effects of Job Characteristics on Health [J] Health Economics,2011,20(5):553-570

[7]Schrijvers,C T,Mheen,HDVD,Stronks,K,Mackenbach,J P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Health in the Working Popul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Condit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98,27(6):1011-1018

[8]Borg,V,Kristensen,T S Social Class and Self-Rated Health: Can the Gradient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Life Style or Work Environment? [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0,51(7):1019-1030

[9]Case,A,Deaton,AS Broken down by Work and Sex: How Our Health Declines [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3

[10] Karmakar,S D,Breslin,F C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Level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on the Health of Young Adults [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8,66(9):2011-2022

[11]李翠萍 护理人员工作特征与自测健康的关系研究 [D]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隋艾汝 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员工作特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关系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Karasek,R A Job Demands,Job Decision Latitude,and Mental Strain:Implications for Job Redesign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9,24(2):285-308

[14]Demerouti,E,Bakker,A B,Nachreiner,F,Schaufeli,W B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of Burnout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499-512

[15]Johnson,J V,Hall,E M Job Strain,Work Place Social Support,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 Random Sample of the Swedish Working Population [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1988,78(10):1336-1342

[16]史茜,舒晓兵,罗玉越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压力模型及实证研究评析 [J] 心理科学进展,2010,(4):655-663

[17]张春雨,张进辅,张苹平,等 员工过劳现象的形成机理与管理方法――立足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分析 [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9):30-34

[18]吴亮,张迪,伍新春 工作特征对工作者的影响――要求―控制模型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比较[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2):348-355

[19]Bakker,A B,Demerouti,E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State of the Art [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7,22(3):309-328

[20]Idler,E L,Benyamini,Y Self-R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A Review of Twenty-Seven Community Studies [J]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97,38(1):21-37

[21]Ross,C E,Mirowsky,J Ref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Health:The Effects of Quantity,Credential,and Selectivity [J] Demography,1999,36(4):445-460

[22]夏福斌,路晓东 工作要求―资源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 特区经济,2014,(3):77-78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差异;中西方;护理差异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护理教育的异同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张凤,耿桂灵.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当代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5):85-86.

[3]张浩,郭燕.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2,29(9):38-40.

[4]Breimaier Helga E,Halfens Ruud J G,Lohrmann Christa.Nurses' wishe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on implemen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to practice among graduate nurses in Austri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11-12):1744-1756.

[5]高静,吴晨曦,杨翔宇,等.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488-491.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旨在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护理教师,必须改变思路,拓宽思维,虚心学习高职教育的特点,改变以往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聆听的局面,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认真分析护士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核心能力、通用核心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根据各项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基于工作岗位设定特定情境和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达到技能的熟练和知识的强化。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由于我院学生入学成绩不高,所学专业的选择大部分依赖于家庭,对护理行业的职业认同度不高,职业价值观不明确。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护理专业的职业特征,通过南丁格尔和护理老前辈的事迹感动护生,列举当下临床上出现的典型案例使护生对护理职业充满敬畏感,明确自己的定位,认真严肃地完成在校期间的理论技能学习,为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双师”素质,勤于临床实践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或其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其以上的专业职称。(3)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护理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即直接任教,缺乏护理专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距离双师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自身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充实本院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临床护理知识培训,并利用暑假时间在医院进修,获得最新的临床新技术新知识并进行课堂授课,保证护生的学习内容与医院接轨。由于我院每学期安排护生进行见习,教师可与护生一起参加临床观摩见习,既完善了见习护生的管理制度,保证其见习质量,又提高了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此外,笔者在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还考取了护理专业的资格证书,加强临床知识的继续学习,力争早日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

三、提高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护士形象

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人,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懂得尊重人、爱护人,对服务对象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作为护理专业的青年教师,应该自觉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平时注重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并自觉地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贯穿人文知识,例如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中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体现人文关怀;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平时多注意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做每一项护理操作前先向病人解释具体的操作过程。针对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不和谐的具体案例,笔者安排护生进行评判和辩论,教会护生如何规避风险和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以及实施自我保护措施。针对现阶段护士工作压力过大的情况,笔者用教育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护生今后如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提高耐压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有青年教师具有合理完整的系统知识结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培养出注重人文关怀、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护理学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学科,要求护士的行为具有美感,一个面带微笑、步伐轻盈、言语和善、声音温柔、动作娴熟的护士会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受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作为护理专业的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护士,而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平时注意自身的言行和举止,在生活中加强自律,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型和优雅的姿势;对待护生彬彬有礼,关怀细致;教学过程中衣着整齐,修饰适当,言语温柔,说话讲究方式方法,塑造优秀的护士形象,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护生以良好的示范。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理论水平

由于护理青年教师毕业于护理专业或相关医学专业,未接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也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教学方法陈旧和死板的问题,不利于执教水平的提高。作为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在从业初期就应该树立成为研究型教师的目标,提高教学科研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办法。由于青年教师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对科研工作难免出现惰性和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青年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教学与科研作为提升自身水平的双翼,在教学中发现科研的新思路、新点子,再用科研的研究成果去指导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既深刻领会了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和趋势,又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日常工作的开展也更加系统、更有条理性。在此基础上,笔者申报各项院级省级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论文,为下一步的职称晋升做好准备。只有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脱离教学工作的简单重复,实现工作的创新性,同时也可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自信心,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总之,高职院校的护理青年教师应抓住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不断完善“双师”素质,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理论水平。目前随着职业院校的大规模扩招、生源急剧增加,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支持投入越来越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框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前飞速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投身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事业中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合格护理人才。

大学毕业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应用提高阶段课程设置 语言技能类 语言应用类 专业英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3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然而许多高校中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比基础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所受重视程度显然偏低。虽然从观念认识上大家都对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后的应用英语教学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张玲,胡金环1,2001),也有不少学者就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从教学模式(陈冬纯2,2001)和教材教法(罗选民等3,2001)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但实际上高校对于此类课程的开设仍然认识不足,对课程设置模式尚未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后,一般高校依据教学大纲设有专业英语课程以及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等的选修课程。例如,我校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即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与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并重。针对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如2005年北华大学教务处制定了《北华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校级公共选修课中有关英语类的选修课为八门,其中包括《英语电影赏析》、《旅游英语》、《商务谈判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函电》、《医学英语》、《大学英语写作》及《英语口语技能与实践》,同时我们也在积极进行选修课系列教材的编写,专业英语类教材如医学英语口语,护理英语口语等;文化素质类教材,如影视欣赏、英文歌曲欣赏及国内外节日风俗、西方礼仪等。

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是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结束之后,大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结束了,即便有选修课,通常也多数选择电影赏析或音乐赏析这样易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热热闹闹地修完,拿到学分就完事大吉,对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够;大学英语教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认为英语必修课程结束,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就完成了,即便大学三、四年级的后续英语学习如专业英语的开设,那也是专业课教师的事情了。

针对目前如此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要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必须做适当调整。要充分利用三、四年级的英语后续学习,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向他们提供对他们毕业后的学习和就业更有帮助的分门别类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增加竞争砝码。

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语言技能类,如英语论文写作、英语视听说、跨文化口语等;语言应用类,如实用职场英语、文秘英语等;专业英语类主要依据我校的专业特点开设医学英语口语、护理英语口语、法律英语口语、计算机英语、电气英语、科技英语翻译、旅游实用英语、跨文化商务交际、音乐英语、美术英语及体育英语等;语言文化类课程,如中西方礼仪、中国文化概况、音乐剧英语、欧美文学名篇选读、英语报刊选读等。

语言技能类与语言应用类课程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旨在提高大学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语言文化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角,了解世界文化,理解语言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运用中学习语言,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英语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为日后的工作及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应用提高阶段的选修课程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一方面学生感觉选修专业英语课程或其他语言类选修课比较难得到学分,另一方面教师承担选修课程压力大,负担重,对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大学英语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基于此,我们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及应用提高阶段进行改革研究,努力使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成为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既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资料(内部资料)[Z].北华大学.

[3]应届生求职网[DB/OL].

[4]谢德琼.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Z].

[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6]赵燕.高校公共英语选修课教学管理改革初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6).

[7]张海龙.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

[8]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在线培训课程[DB/OL].2009-3-21.

[9]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护理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