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0 07:45:04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1篇

我区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村委会组织法》和中办发17号、浙村发〔20__〕2号文件为依据,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全面推向深入。不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健全了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了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要求,有效的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浙村发[20__]3号文件精神,认真对照工作要求,在全区开展了一次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初见成效。

从20__年10月初开始,通过一年多来的走访调研、制定计划、出台文件、召开会议等工作形式,以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为有利契机,在我区抛起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新高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目前全区七个乡镇172个行政村,依法推选产生了6320名村民代表(其中男5586人、女734人),在村民代表中依法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1337人,在村务监督小组内依法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752人,设立村务公开栏218个,意见箱212只,进一步落实了财务逐项逐笔公开、重大事项落实一事一议制度、财务报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事前审核签字、落实了村级班子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推进,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与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前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和支持,上访明显减少,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加强领导、组织健全

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应当前农村发展新形势,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一是各乡镇在领导干部调动后,及时调整、补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人员,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延续性。二是乡镇党委、政府逐步意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任务,事关本区域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三是在村级班子换届过程中,通过宣传引导,严格落实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的依法产生,为今后三年推进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奠定基础。在选举中民政局与组织部始终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推选了一些热心于村级事务发展、群众公认度高、善于发挥作用的优秀人员进入村委会;另一方面通过提倡和引导党员依法推选为村民代表,使村民代表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和民主性。四是换届结束后按照(吴委发[20__]35号)文件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并代表村民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开展工作。

(二)明确职责、完善机制

一是在选举过程中紧紧围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出的要求,按照吴委发[20__]35号文件精神和各自职责依法指导,选举产生了村委会成员606名(主任171人、副主任59人、委员数376人),基本符合民心、民意,体现了村委会选举的民主性。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民政部门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及时掌握新班子成员贯彻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动态,加强沟通和协调;组织部门组织村支书的培养教育(6月10日—6月15日对村支书进行民主法制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培训),抓好年底村干部民主评议、奖惩等新机制的出台;纪委加强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各乡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新调入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明确职能。如在选举前埭溪镇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的村干部进行谈话,推进了工作进展;各乡镇农经办对依法选举产生的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部分人员举办了培训班(换届后新进入的人员已列入今年下半年培训计划);财政站、农经办、村级财务指导服务中心利用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全面开展了对172个村的村干部任期届满进行了财务审计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建设。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以来,一是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二是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各村都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从05年7月1日起,各乡镇在总结前阶段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如道场乡道场浜村按照村民代表的要求换届前对财务进行了重新审计,张贴公布后村民比较满意。各村在建立村务公开栏的同时,都设立了意见箱和举报电话。

2、进一步规范了民主决策机制。换届后对新班子成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一是推进了村级民主决策,全区94%的村已实行了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落实了行政村重大事项向党委 政府报告制度,便于党委、政府加强督促和指导;二是全区已基本落实了村级事务经村民代表民主决策,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党组织、村委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并完善了决策责任追究制。如埭溪镇的观石村因村办公用房破旧,在换届后依法经村民代表民主决策,同意今年建造,并报镇党委备案,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3、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一是推进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建立了依法按章治理村务能力,结合浙江省关于印发《20__年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浙村发〔20__〕2号文件),由区民政局重新拟定了吴兴区村民自治章程,供乡镇、村制订参考依据,各乡镇结合区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埭溪镇已出台《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道场乡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要求和标准》,环渚乡把各项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村;二是强化了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了财务审批制度、现金结账制、备用金制度等项财务制度和相关规定。同时为规范和节约村级日常开支,对村干部开支标准特别是业务招待费作出了统一规定;通过各乡镇检查来看,普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左右。三是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换届前有80%的村支出是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先审核,再审批支出、报账,从20__年7月1日起所有行政村的财务支出必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签字后方可入账。

4、进一步强化了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村务公开以来,一是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在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由乡镇农经和村级财务指导服务中心负责监督审计的基础上,有的乡镇专门建立了镇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审计工作小组(如道场乡、织里镇、埭溪镇)。目前,七个乡镇都明确规定对任期届满和离任干部都必须进行审计;二是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基本落实了村级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要求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对分管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情况进行述职述廉,以及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汇报,接受群众监督。民主评议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使用和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去年底76%的村进行了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三是各乡镇建立和完善了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研究制订了村干部季(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细则。

(四)、加强督察、总结提高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通过检查、督促、完善的方法,才能逐步规范民主法治村建设。同时经常督促和指导乡镇领导小组人员提高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认识,促进乡镇党委、政府以及村干部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转变了以往的为难想法,深刻认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只有通过督促检查,不断完善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成果。

二、对照要求,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上级文件精神,还是有一定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忙于事务性工作,满足于“领导小组有了,人员落实了,依法产生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公开栏建起来了”,但在落实督查上缺乏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二是少数新进班子的村干部对抓村务分开和民主管理意识还不够强,缺乏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规范性操作的认识;三是财务逐项逐笔公开还不够规范,少数村还存在着公开到二级课目的现象;四是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在检查中有的记录不全、有的无记录;五是少数村“二委会”年底民主听证(恳谈)会在落实上还有走过场的现象,少数乡镇也没有及时指派有关人员参加;六是村民自治章程还不够完善,少数村没有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缺乏法律依据,而且也不够统一规范。七是部分村迟到理财小组人员工作业务水平较低,没有很好地发挥民主理财作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八是部分村涉及到村集体资金划拨开办企业问题。目前全区共有3个乡镇8个行政村开办企业,共涉及村集体资金划拨268万元,部分企业未经村民民主决策,同时缺少对这些企业的监督。

三、下一步的建议和措施。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办17号文件、区委20__年35号文件,围绕保障群众民利,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吴兴”的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要着眼于农村工作大局,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二是要着眼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三是要着眼于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四是要着眼于推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制度建设,在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

(一)、巩固成果、健全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使各乡镇要尽快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由纪委、组织、民政、农业、政法组成长效管理机构,组长由组织委员担任,负责本乡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具体指导、检查和落实,要求每年组织不少于二次的自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和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成果。

(二)、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证。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党政一把手要经常支持、过问、督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贯彻落实。

(三)、抓好督察、促进村务公开的规范。

区农林发展局和各乡镇村级财务服务指导中心,组织、督查、纠正、指导少数村在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克服公布到二级账目的现象。有条件的乡镇,每季组织一次检查和讲评,减少因财务公开不及时、透明度不高而引发村民上访的现象,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定。

对推进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有阻力的村的主要领导,乡镇 长效管理机构要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民主管理得到公正、公平、公开的贯彻实施。并建议乡镇统一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记录本,作为检查和考评的依据。

纪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民主听证(恳谈)会的督查和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及时指派有关人员参加村民主听证(恳谈)会,并建立统一规范的记录本,以促进和提高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

积极探索有效手段,加强对村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使这些企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严格依法经营,从而避免由此产生的新的农村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区农林局联系各乡镇,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定期开展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上级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规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业务能力,更好更深入的参与村民主管理中,真正体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五)建章立制、确保落实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2篇

我区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村委会组织法》和中办发17号、浙村发〔20*〕2号文件为依据,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全面推向深入。不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健全了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了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要求,有效的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浙村发[20*]3号文件精神,认真对照工作要求,在全区开展了一次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初见成效。

从20*年10月初开始,通过一年多来的走访调研、制定计划、出台文件、召开会议等工作形式,以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为有利契机,在我区抛起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新高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目前全区七个乡镇172个行政村,依法推选产生了6320名村民代表(其中男5586人、女734人),在村民代表中依法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1337人,在村务监督小组内依法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752人,设立村务公开栏218个,意见箱212只,进一步落实了财务逐项逐笔公开、重大事项落实一事一议制度、财务报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事前审核签字、落实了村级班子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推进,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与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前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和支持,上访明显减少,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加强领导、组织健全

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应当前农村发展新形势,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一是各乡镇在领导干部调动后,及时调整、补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人员,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延续性。二是乡镇党委、政府逐步意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任务,事关本区域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三是在村级班子换届过程中,通过宣传引导,严格落实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的依法产生,为今后三年推进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奠定基础。在选举中民政局与组织部始终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推选了一些热心于村级事务发展、群众公认度高、善于发挥作用的优秀人员进入村委会;另一方面通过提倡和引导党员依法推选为村民代表,使村民代表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和民主性。四是换届结束后按照(吴委发[20*]35号)文件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并代表村民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开展工作。

(二)明确职责、完善机制

一是在选举过程中紧紧围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出的要求,按照吴委发[20*]35号文件精神和各自职责依法指导,选举产生了村委会成员6*名(主任171人、副主任59人、委员数376人),基本符合民心、民意,体现了村委会选举的民主性。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民政部门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及时掌握新班子成员贯彻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动态,加强沟通和协调;组织部门组织村支书的培养教育(6月10日—6月15日对村支书进行民主法制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培训),抓好年底村干部民主评议、奖惩等新机制的出台;纪委加强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各乡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新调入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明确职能。如在选举前埭溪镇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的村干部进行谈话,推进了工作进展;各乡镇农经办对依法选举产生的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部分人员举办了培训班(换届后新进入的人员已列入今年下半年培训计划);财政站、农经办、村级财务指导服务中心利用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全面开展了对172个村的村干部任期届满进行了财务审计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建设。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以来,一是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二是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各村都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从*年7月1日起,各乡镇在总结前阶段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如道场乡道场浜村按照村民代表的要求换届前对财务进行了重新审计,张贴公布后村民比较满意。各村在建立村务公开栏的同时,都设立了意见箱和举报电话。

2、进一步规范了民主决策机制。换届后对新班子成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一是推进了村级民主决策,全区94%的村已实行了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落实了行政村重大事项向党委政府报告制度,便于党委、政府加强督促和指导;二是全区已基本落实了村级事务经村民代表民主决策,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党组织、村委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并完善了决策责任追究制。如埭溪镇的观石村因村办公用房破旧,在换届后依法经村民代表民主决策,同意今年建造,并报镇党委备案,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3、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一是推进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建立了依法按章治理村务能力,结合浙江省关于印发《20*年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浙村发〔20*〕2号文件),由区民政局重新拟定了吴兴区村民自治章程,供乡镇、村制订参考依据,各乡镇结合区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埭溪镇已出台《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道场乡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要求和标准》,环渚乡把各项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村;二是强化了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了财务审批制度、现金结账制、备用金制度等项财务制度和相关规定。同时为规范和节约村级日常开支,对村干部开支标准特别是业务招待费作出了统一规定;通过各乡镇检查来看,普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左右。三是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换届前有80%的村支出是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先审核,再审批支出、报账,从20*年7月1日起所有行政村的财务支出必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签字后方可入账。

4、进一步强化了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村务公开以来,一是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在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由乡镇农经和村级财务指导服务中心负责监督审计的基础上,有的乡镇专门建立了镇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审计工作小组(如道场乡、织里镇、埭溪镇)。目前,七个乡镇都明确规定对任期届满和离任干部都必须进行审计;二是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基本落实了村级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要求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对分管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情况进行述职述廉,以及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汇报,接受群众监督。民主评议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使用和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去年底76%的村进行了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三是各乡镇建立和完善了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研究制订了村干部季(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细则。

(四)、加强督察、总结提高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通过检查、督促、完善的方法,才能逐步规范民主法治村建设。同时经常督促和指导乡镇领导小组人员提高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认识,促进乡镇党委、政府以及村干部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转变了以往的为难想法,深刻认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只有通过督促检查,不断完善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成果。

二、对照要求,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上级文件精神,还是有一定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忙于事务性工作,满足于“领导小组有了,人员落实了,依法产生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公开栏建起来了”,但在落实督查上缺乏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二是少数新进班子的村干部对抓村务分开和民主管理意识还不够强,缺乏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规范性操作的认识;三是财务逐项逐笔公开还不够规范,少数村还存在着公开到二级课目的现象;四是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在检查中有的记录不全、有的无记录;五是少数村“二委会”年底民主听证(恳谈)会在落实上还有走过场的现象,少数乡镇也没有及时指派有关人员参加;六是村民自治章程还不够完善,少数村没有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缺乏法律依据,而且也不够统一规范。七是部分村迟到理财小组人员工作业务水平较低,没有很好地发挥民主理财作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八是部分村涉及到村集体资金划拨开办企业问题。目前全区共有3个乡镇8个行政村开办企业,共涉及村集体资金划拨268万元,部分企业未经村民民主决策,同时缺少对这些企业的监督。

三、下一步的建议和措施。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办17号文件、区委20*年35号文件,围绕保障群众民利,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吴兴”的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要着眼于农村工作大局,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二是要着眼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三是要着眼于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四是要着眼于推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制度建设,在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

(一)、巩固成果、健全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使各乡镇要尽快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由纪委、组织、民政、农业、政法组成长效管理机构,组长由组织委员担任,负责本乡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具体指导、检查和落实,要求每年组织不少于二次的自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和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成果。

(二)、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证。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党政一把手要经常支持、过问、督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贯彻落实。

(三)、抓好督察、促进村务公开的规范。

区农林发展局和各乡镇村级财务服务指导中心,组织、督查、纠正、指导少数村在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克服公布到二级账目的现象。有条件的乡镇,每季组织一次检查和讲评,减少因财务公开不及时、透明度不高而引发村民上访的现象,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定。

对推进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有阻力的村的主要领导,乡镇长效管理机构要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民主管理得到公正、公平、公开的贯彻实施。并建议乡镇统一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记录本,作为检查和考评的依据。

纪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民主听证(恳谈)会的督查和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及时指派有关人员参加村民主听证(恳谈)会,并建立统一规范的记录本,以促进和提高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

积极探索有效手段,加强对村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使这些企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严格依法经营,从而避免由此产生的新的农村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区农林局联系各乡镇,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定期开展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上级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规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业务能力,更好更深入的参与村民主管理中,真正体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五)建章立制、确保落实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3篇

我区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村委会组织法》和中办发17号、浙村发〔2005〕2号文件为依据,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全面推向深入。不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健全了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了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要求,有效的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浙村发[2005]3号文件精神,认真对照工作要求,在全区开展了一次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初见成效。

从2004年10月初开始,通过一年多来的走访调研、制定计划、出台文件、召开会议等工作形式,以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为有利契机,在我区抛起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新高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目前全区七个乡镇172个行政村,依法推选产生了6320名村民代表(其中男5586人、女734人),在村民代表中依法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1337人,在村务监督小组内依法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752人,设立村务公开栏218个,意见箱212只,进一步落实了财务逐项逐笔公开、重大事项落实一事一议制度、财务报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事前审核签字、落实了村级班子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推进,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与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前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和支持,上访明显减少,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加强领导、组织健全

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应当前农村发展新形势,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一是各乡镇在领导干部调动后,及时调整、补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人员,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延续性。二是乡镇党委、政府逐步意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任务,事关本区域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三是在村级班子换届过程中,通过宣传引导,严格落实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的依法产生,为今后三年推进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奠定基础。在选举中民政局与组织部始终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推选了一些热心于村级事务发展、群众公认度高、善于发挥作用的优秀人员进入村委会;另一方面通过提倡和引导党员依法推选为村民代表,使村民代表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和民主性。四是换届结束后按照(吴委发[2004]35号)文件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并代表村民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开展工作。

(二)明确职责、完善机制

一是在选举过程中紧紧围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出的要求,按照吴委发[2004]35号文件精神和各自职责依法指导,选举产生了村委会成员606名(主任171人、副主任59人、委员数376人),基本符合民心、民意,体现了村委会选举的民主性。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民政部门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及时掌握新班子成员贯彻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动态,加强沟通和协调;组织部门组织村支书的培养教育(6月10日—6月15日对村支书进行民主法制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培训),抓好年底村干部民主评议、奖惩等新机制的出台;纪委加强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各乡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新调入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明确职能。如在选举前埭溪镇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的村干部进行谈话,推进了工作进展;各乡镇农经办对依法选举产生的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部分人员举办了培训班(换届后新进入的人员已列入今年下半年培训计划);财政站、农经办、村级财务指导服务中心利用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全面开展了对172个村的村干部任期届满进行了财务审计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建设。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以来,一是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二是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各村都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从05年7月1日起,各乡镇在总结前阶段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如道场乡道场浜村按照村民代表的要求换届前对财务进行了重新审计,张贴公布后村民比较满意。各村在建立村务公开栏的同时,都设立了意见箱和举报电话。

2、进一步规范了民主决策机制。换届后对新班子成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一是推进了村级民主决策,全区94%的村已实行了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落实了行政村重大事项向党委政府报告制度,便于党委、政府加强督促和指导;二是全区已基本落实了村级事务经村民代表民主决策,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党组织、村委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并完善了决策责任追究制。如埭溪镇的观石村因村办公用房破旧,在换届后依法经村民代表民主决策,同意今年建造,并报镇党委备案,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3、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一是推进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建立了依法按章治理村务能力,结合浙江省关于印发《2005年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浙村发〔2005〕2号文件),由区民政局重新拟定了吴兴区村民自治章程,供乡镇、村制订参考依据,各乡镇结合区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埭溪镇已出台《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道场乡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要求和标准》,环渚乡把各项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村;二是强化了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了财务审批制度、现金结账制、备用金制度等项财务制度和相关规定。同时为规范和节约村级日常开支,对村干部开支标准特别是业务招待费作出了统一规定;通过各乡镇检查来看,普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左右。三是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换届前有80%的村支出是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先审核,再审批支出、报账,从2005年7月1日起所有行政村的财务支出必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签字后方可入账。

4、进一步强化了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村务公开以来,一是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在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由乡镇农经和村级财务指导服务中心负责监督审计的基础上,有的乡镇专门建立了镇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审计工作小组(如道场乡、织里镇、埭溪镇)。目前,七个乡镇都明确规定对任期届满和离任干部都必须进行审计;二是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基本落实了村级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要求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对分管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情况进行述职述廉,以及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汇报,接受群众监督。民主评议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使用和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去年底76%的村进行了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三是各乡镇建立和完善了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研究制订了村干部季(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细则。

(四)、加强督察、总结提高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通过检查、督促、完善的方法,才能逐步规范民主法治村建设。同时经常督促和指导乡镇领导小组人员提高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认识,促进乡镇党委、政府以及村干部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转变了以往的为难想法,深刻认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只有通过督促检查,不断完善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成果。

二、对照要求,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上级文件精神,还是有一定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忙于事务性工作,满足于“领导小组有了,人员落实了,依法产生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公开栏建起来了”,但在落实督查上缺乏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二是少数新进班子的村干部对抓村务分开和民主管理意识还不够强,缺乏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规范性操作的认识;三是财务逐项逐笔公开还不够规范,少数村还存在着公开到二级课目的现象;四是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在检查中有的记录不全、有的无记录;五是少数村“二委会”年底民主听证(恳谈)会在落实上还有走过场的现象,少数乡镇也没有及时指派有关人员参加;六是村民自治章程还不够完善,少数村没有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缺乏法律依据,而且也不够统一规范。七是部分村迟到理财小组人员工作业务水平较低,没有很好地发挥民主理财作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八是部分村涉及到村集体资金划拨开办企业问题。目前全区共有3个乡镇8个行政村开办企业,共涉及村集体资金划拨268万元,部分企业未经村民民主决策,同时缺少对这些企业的监督。

三、下一步的建议和措施。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办17号文件、区委2004年35号文件,围绕保障群众民利,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吴兴”的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要着眼于农村工作大局,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二是要着眼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三是要着眼于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四是要着眼于推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制度建设,在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

(一)、巩固成果、健全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使各乡镇要尽快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由纪委、组织、民政、农业、政法组成长效管理机构,组长由组织委员担任,负责本乡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具体指导、检查和落实,要求每年组织不少于二次的自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和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成果。

(二)、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证。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党政一把手要经常支持、过问、督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贯彻落实。

(三)、抓好督察、促进村务公开的规范。

区农林发展局和各乡镇村级财务服务指导中心,组织、督查、纠正、指导少数村在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克服公布到二级账目的现象。有条件的乡镇,每季组织一次检查和讲评,减少因财务公开不及时、透明度不高而引发村民上访的现象,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定。

对推进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有阻力的村的主要领导,乡镇长效管理机构要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民主管理得到公正、公平、公开的贯彻实施。并建议乡镇统一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记录本,作为检查和考评的依据。

纪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民主听证(恳谈)会的督查和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及时指派有关人员参加村民主听证(恳谈)会,并建立统一规范的记录本,以促进和提高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

积极探索有效手段,加强对村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使这些企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严格依法经营,从而避免由此产生的新的农村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区农林局联系各乡镇,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定期开展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上级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规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业务能力,更好更深入的参与村民主管理中,真正体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五)建章立制、确保落实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初见成效。

从20*年10月初开始,通过一年多来的走访调研、制定计划、出台文件、召开会议等工作形式,以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为有利契机,在我区抛起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新高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目前全区七个乡镇172个行政村,依法推选产生了6320名村民代表(其中男5586人、女734人),在村民代表中依法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1337人,在村务监督小组内依法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752人,设立村务公开栏218个,意见箱212只,进一步落实了财务逐项逐笔公开、重大事项落实一事一议制度、财务报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事前审核签字、落实了村级班子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推进,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与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前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和支持,上访明显减少,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加强领导、组织健全

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应当前农村发展新形势,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一是各乡镇在领导干部调动后,及时调整、补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人员,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延续性。二是乡镇党委、政府逐步意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任务,事关本区域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三是在村级班子换届过程中,通过宣传引导,严格落实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的依法产生,为今后三年推进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奠定基础。在选举中民政局与组织部始终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推选了一些热心于村级事务发展、群众公认度高、善于发挥作用的优秀人员进入村委会;另一方面通过提倡和引导党员依法推选为村民代表,使村民代表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和民主性。四是换届结束后按照(吴委发[20*]35号)文件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并代表村民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开展工作。

(二)明确职责、完善机制

一是在选举过程中紧紧围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出的要求,按照吴委发[20*]35号文件精神和各自职责依法指导,选举产生了村委会成员606名(主任171人、副主任59人、委员数376人),基本符合民心、民意,体现了村委会选举的民主性。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民政部门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及时掌握新班子成员贯彻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动态,加强沟通和协调;组织部门组织村支书的培养教育(6月10日—6月15日对村支书进行民主法制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培训),抓好年底村干部民主评议、奖惩等新机制的出台;纪委加强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各乡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新调入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明确职能。如在选举前埭溪镇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的村干部进行谈话,推进了工作进展;各乡镇农经办对依法选举产生的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部分人员举办了培训班(换届后新进入的人员已列入今年下半年培训计划);财政站、农经办、村级财务指导服务中心利用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全面开展了对172个村的村干部任期届满进行了财务审计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建设。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以来,一是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二是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各村都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从*年7月1日起,各乡镇在总结前阶段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如道场乡道场浜村按照村民代表的要求换届前对财务进行了重新审计,张贴公布后村民比较满意。各村在建立村务公开栏的同时,都设立了意见箱和举报电话。

2、进一步规范了民主决策机制。换届后对新班子成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一是推进了村级民主决策,全区94%的村已实行了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落实了行政村重大事项向党委政府报告制度,便于党委、政府加强督促和指导;二是全区已基本落实了村级事务经村民代表民主决策,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党组织、村委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并完善了决策责任追究制。如埭溪镇的观石村因村办公用房破旧,在换届后依法经村民代表民主决策,同意今年建造,并报镇党委备案,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3、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一是推进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建立了依法按章治理村务能力,结合浙江省关于印发《20*年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浙村发〔20*〕2号文件),由区民政局重新拟定了吴兴区村民自治章程,供乡镇、村制订参考依据,各乡镇结合区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埭溪镇已出台《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道场乡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要求和标准》,环渚乡把各项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村;二是强化了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了财务审批制度、现金结账制、备用金制度等项财务制度和相关规定。同时为规范和节约村级日常开支,对村干部开支标准特别是业务招待费作出了统一规定;通过各乡镇检查来看,普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左右。三是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换届前有80%的村支出是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先审核,再审批支出、报账,从20*年7月1日起所有行政村的财务支出必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签字后方可入账。

4、进一步强化了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村务公开以来,一是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在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由乡镇农经和村级财务指导服务中心负责监督审计的基础上,有的乡镇专门建立了镇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审计工作小组(如道场乡、织里镇、埭溪镇)。目前,七个乡镇都明确规定对任期届满和离任干部都必须进行审计;二是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基本落实了村级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要求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对分管工作和自身建设等情况进行述职述廉,以及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汇报,接受群众监督。民主评议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使用和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去年底76%的村进行了民主听证(恳谈)会制度;三是各乡镇建立和完善了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研究制订了村干部季(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细则。

(四)、加强督察、总结提高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通过检查、督促、完善的方法,才能逐步规范民主法治村建设。同时经常督促和指导乡镇领导小组人员提高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认识,促进乡镇党委、政府以及村干部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转变了以往的为难想法,深刻认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只有通过督促检查,不断完善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成果。

二、对照要求,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上级文件精神,还是有一定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忙于事务性工作,满足于“领导小组有了,人员落实了,依法产生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公开栏建起来了”,但在落实督查上缺乏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二是少数新进班子的村干部对抓村务分开和民主管理意识还不够强,缺乏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规范性操作的认识;三是财务逐项逐笔公开还不够规范,少数村还存在着公开到二级课目的现象;四是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在检查中有的记录不全、有的无记录;五是少数村“二委会”年底民主听证(恳谈)会在落实上还有走过场的现象,少数乡镇也没有及时指派有关人员参加;六是村民自治章程还不够完善,少数村没有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缺乏法律依据,而且也不够统一规范。七是部分村迟到理财小组人员工作业务水平较低,没有很好地发挥民主理财作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八是部分村涉及到村集体资金划拨开办企业问题。目前全区共有3个乡镇8个行政村开办企业,共涉及村集体资金划拨268万元,部分企业未经村民民主决策,同时缺少对这些企业的监督。

三、下一步的建议和措施。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办17号文件、区委20*年35号文件,围绕保障群众民利,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吴兴”的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要着眼于农村工作大局,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二是要着眼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三是要着眼于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四是要着眼于推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制度建设,在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

(一)、巩固成果、健全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使各乡镇要尽快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由纪委、组织、民政、农业、政法组成长效管理机构,组长由组织委员担任,负责本乡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具体指导、检查和落实,要求每年组织不少于二次的自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和巩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成果。

(二)、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证。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党政一把手要经常支持、过问、督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贯彻落实。

(三)、抓好督察、促进村务公开的规范。

区农林发展局和各乡镇村级财务服务指导中心,组织、督查、纠正、指导少数村在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克服公布到二级账目的现象。有条件的乡镇,每季组织一次检查和讲评,减少因财务公开不及时、透明度不高而引发村民上访的现象,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定。

对推进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有阻力的村的主要领导,乡镇长效管理机构要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民主管理得到公正、公平、公开的贯彻实施。并建议乡镇统一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记录本,作为检查和考评的依据。

纪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民主听证(恳谈)会的督查和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及时指派有关人员参加村民主听证(恳谈)会,并建立统一规范的记录本,以促进和提高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

积极探索有效手段,加强对村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使这些企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严格依法经营,从而避免由此产生的新的农村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区农林局联系各乡镇,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定期开展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上级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规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业务能力,更好更深入的参与村民主管理中,真正体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五)建章立制、确保落实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村级实践民主监督的现状

村级民主监督是村民通过一定形式监督村中重大事务,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民主监督的内容是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村财务收支、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村民自治事务决策程序及决策执行情况;协助政府办理的各种政务;村委会履行职责及村干部勤廉情况等。村级民主监督主要有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罢免四种形式。

目前,我区已完成了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区共有8921个村委会,村级组织普遍完善了民主监督的各项运行机制,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罢免为主要形式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在民主监督的具体措施上,一是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各种财务单据实行审签制,确保了村务公开监督制度的落实。二是健全了村级民主理财制度。规范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加强了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力度。三是村务公开逐步规范。在公开内容上向政务、事务、财务全方位拓展;在公开的程序上,以公开办事结果为主向公开各个环节和过程延伸;在公开的形式上,以公开栏为主向采用“民主日”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拓展;在公开的时间上,从定时公开向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公开延伸。四是普遍建立了村干部的述职评议、激励约束制度,作为对村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并与村干部的年度报酬挂钩,保障了村民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监督。五是村民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日益凸显。部分村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形式,多渠道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群众监督网络。对村委会成员进行罢免是村级民主监督的最高形式,自我区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以来,共罢免了334名村干部,其中村委会主任121名。

从实践看,村民民主监督权的行使,使民主监督成为我区农村普遍的实际行动。村务公开普遍推行,民主理财小组积极作为,村务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彰显活力,一定程度上规范并制约了村干部权利的运行,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上访案件逐渐减少,表明民主监督权的赋予和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推进了我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二、**村级民主监督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区村级民主监督在逐步步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同时,在民主监督的重点环节,尤其是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不强,民主监督识意淡薄

农民在价值取向上注重经济效益、物质利益,导致部分村民集体观念弱化,对不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漠不关心。相当一部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村民代表不能充分代表民意,监督职能作用弱化

村民代表的产生不合乎规范的程序,相当一部分村民代表未经选举产生,不能广泛联系村民并代表民意,做到下情上呈或上情下达。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不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权、监督权、罢免权未充分行使,不能充分发挥代表的监督职能作用。

(三)民主理财小组履行职责不到位,导致监督不力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其职责履行是否到位,直接决定财务行为是否规范。在实践中,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产生和构成违反规定,没有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而是由村干部指定,为此理财小组成员存有疑虑,监督的主动性较差;有的村干部对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能有偏见,以票据不盖章为理由,解除他们审核票据的权利;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财会专业知识匮乏,对有质疑的票据该如何处理,操作程序不清楚;有的对发生的票据不看不审,盖个民主理财章就算履行了职责,导致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四)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流于形式

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近几年几乎是在县(市)、乡(镇)党委政府的行政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的。民主评议缺乏制度保障,没有把询问、批评、罢免结合起来;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不能把每个阶段的情况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向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报告,评议没有建立在广大村民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参与评议的代表们则存有疑虑,不愿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评议缺乏活力和生命力。

(五)违反财务制度,搞暗箱操作

有的村干部违反财务制度,存在财务未批先支,到农经站审核部门便遭拒审,该项支出或由村干部个人承担挂帐,或到年终由于人情关系最终还是给予审批。有的村干部自身不廉洁,村务决策事先不民主,事后不公开。

(六)财务公开不及时,缺乏时效性

个别村不能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按时公开村务;有的村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年一公开;有的只公开下半年的不公开上半年的,时间长了村民不一定记得,使公开缺乏实效性,难以有效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

(七)村务公开形式单一,地点不适中,随意性较大

一般村务公开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大部分村都采用张榜公布或公开栏。有的村务公开的地点较为随意,虽然公开栏版面设计精致,内容较为全面,但布置在村委会办公室内,群众观看极不方便;有的村用纸抄录贴在室外,无保护设施。

(八)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存有片面性

有的村把村务公开只视为财务公开,未实行政务、事务、财务的全方位公开。偏重于研究数字,只公开收支、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财务事项,对征用土地、集体土地和经营实体的承包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避重就轻。以资代劳,该精的不精,该细的不细,且公布内容专业术语使用多,村民看不懂,对热点问题存在疑虑,使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走形式。

(九)公开程序不规范,有违章之嫌

民主决策是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只公开办理结果,而未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如优扶救灾救济款的发放、村重大建设项目等,村民事前不知道,不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有些开支理财小组也没有核算,还有的村村务公开帐目没有经过审核监督以及广泛的民主讨论,手续不完备。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

一是村干部缺乏群众观念,法制观念不强,政策水平低,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差。

二是村民文化水平低,缺乏集体观念和主人翁的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

三是村民代表参政议政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履行职责,迫于家族势力和老乡观念的压力,心存疑虑,碍于情面,使监督缺乏实效性。

四是民主监督的相关制度不健全,操作性不强,导致执行不力。部分村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中有关民主监督的制度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村民集体的智慧,而由少数村干部制定,脱离本村实际,操作性不强,运行机制上缺少对权利的必要规范和有效监督。

五是管理体制上“党委统一领导、部门负责、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的民主监督检查的有效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尤其是民政部门的监督、组织、协调力量薄弱,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很难落到实处,未形成监督的合力。从体制看,民主监督仍处于“民不告,官不究”的状态。

三、完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对策

为使我区村级民主监督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调动农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现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抓好对村干部的培训。村干部是村级民主监督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当前要着眼于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引导、指导。切实抓好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村干部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用法律手段管理村级事务、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乡镇政府应在财务公开制度、程序上给予认真指导,在财务帐目的处理上给予科学辅导,在村干部廉洁自律,自我约束方法给予积极引导,让村干部真心实意接受村民监督,把自己的行动置于村民监督之下。

重视村民代表的培训。村民代表是联系村民的桥梁,是上情下达的纽带,每年至少对村民代表进行一次培训,开展以群众路线为主的形势政策教育,以法律至上观念、公民权利观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教育村民代表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加强农村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培训。县(市)财政、农经部门应加大对农村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门培训班,使他们掌握财会专业知识、懂得财务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强化责任和法律意识、认真履行监督职能。

注重村民的教育。提高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关键在于调动村民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的积极性。以自治区“五五”普法为契机,充分发挥司法部门及现代远程教育在民主法制教育中的优势,选择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等,发掘和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村民增强法制观念,引导村民讲权利、讲责任,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二)突出监督重点,确保村务公开规范有序

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没有对村务公开的监督,也就没有真正的民主监督。因此,村务公开要更加规范有序,村务公开应向政务、事务、财务全方位拓展,向农牧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向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全过程延伸,逐步实现农村有关经济事务的全方位公开,具体做到:

一是规范完善公开内容。内容公开是公开的实质,村务公开的内容可分为四类:财务、村民自治事务、政务和村民意见征询与反馈情况公开。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财务公开的内容应该包括:村委会的年度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所有收支必须逐项公布明细帐目,让村民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同时,村务公开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及时丰富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如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为村民所了解,力求做到全面、具体、真实,不弄虚作假、避重就轻。

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大致分为六步:第一步:由村委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第二步:由村务公开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第三步:提交两委联系会议讨论审查。第四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委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方案。第五步:听取群众对公开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在10日内作出解释或答复。村务公开程序应该是事前、事中、事后公开一体化,将财务公开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对重大事务应事前公开,使村民代表参与决策,事中变化应及时告知村民,事后及时检查和监督。

三是规范公开时间。公开的时间与公开的内容有直接关系,公开的内容决定公开的时间。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为了便于检查,可以以乡(镇)为单位,确定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为统一的村务公开日。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

四是规范公开形式。一是设置村务公开栏,这是最普遍、最广泛、最基本的公开形式;二是向村民发放“明白卡”、入户卡、公开小册子等进行公开;三是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公开公布,或者扩大为民主听政质询会、村务民主日等形式;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闭路电视、有线广播进行公开。在公开的形式上应以实效、灵活、简便为原则,便于村民监督。

(三)强化组织职能,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

首先,规范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所推选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会理论知识与财务实践经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

其次,明确规定职责。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并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如审查村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对村内财务活动或财务事项进行监督,具体为:参与制定村组织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否决不合理开支;监督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检查承包合同及其它经济合同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对集体财务帐目提出质疑;查阅审核财务帐目;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帐目做出解释,直接向农村经管部门反映本村的财务管理现状。

再次,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处理村民自主管理财务与上级部门加强监管的关系。当前,村级组织应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重点是建立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要结合财务公开,对公开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组织专项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审计结束后,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拓宽监督渠道,发挥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

村民代表是村民的代言人,是联系村民和村干部的桥梁和纽带,村民代表和村民代表会议在村级民主监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规范村民代表的选举产生。村民代表必须经过村民的直接选举,避免村干部凭感情随意指定。村民代表的选举应和村委会同步进行。村民代表要选思想好、作风正、素质较高,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

其次,明确村民代表的监督权。明确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村民代表受村民的委托代行村民的权利,村民代表有选举权和罢免权、提出议题权、反映和建议权、联系村民征求意见权、审议决定权和监督评议权。监督评议权即村民代表对村民委员会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是村民代表应尽的义务。

再次,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权、监督权和罢免权。对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中违反程序,独断专行,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弄虚作假,侵犯村民民利的干部,村民代表会议有权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强化监督意识,发挥村民监督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农村民主的实践主体,农民当家作主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和精髓。当前,深化民主监督机制,要依靠村民的力量实施监督,这是法律赋予村民的权利。村民委员会成员要自觉接受村民的民主监督,要尊重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利,广泛收集和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保护村民提出合理批评意见建议的积极性,营造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优化民主监督的环境,切实解决村民不关心监督、不参与监督和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基于此种情况,必须创新民主监督的形式。具体地讲,就是确保村民享有的四项监督权利: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不履行职责,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帐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帐目;有权要求当事人对财务问题做出解释。要教育村民学习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司法和行政部门要及时处理村民在行使民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依法保护村民的民主热情。

(六)依法实施监督,健全民主监督的约束机制

必须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的约束机制,强化法律监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健全和完善我区地方性法规,对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尤其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使村务公开这种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应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对村务公开涉及到的各利益主体和责任人,必须重点明确行使监督权的职能部门的法律责任。对村务公开行使监督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健全管理制度,保障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根本。要不断完善民主监督规章,通过制度使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当前应发挥村民在我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监督,着力抓好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要把完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与《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的制订、完善、落实结合起来,要在合法、民主、实效的原则下,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根据本村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对村级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要结合我区农村民主监督的现状,制定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制度、“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询问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及村民代表、村干部的激励和约束等制度,促使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制度创新、制度完善和制度落实,确保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八)完善监督内容,增强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报告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民主评议村干部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村委会成员写出述职报告,向村民报告自己履行职责情况,接受村民的监督,民主评议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民主评议的对象。民主评议对象应为村党组织成员、村委会成员、村集体组织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村民代表等其他村务管理人员。其次,要采取恰当的评议方式。一般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再次,要严密组织民主评议。乡(镇)党委政府要组织好民主评议工作,评议前做好充分准备,评议中注重实际抓住问题,评议后及时公布结果。动员广大村民依法行使民利,积极参与评议,这样的评议才有活力。第四,要明确评议的标准。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第五,要增强民主评议的实效性。把询问、批评与罢免结合起来,评议结果要与村干部的使用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的村干部,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的应责令其辞职,不辞职的应启动罢免程序;对不合格的村民代表,应由所联系户或村民小组改选;其他村务管理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是接受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审议和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形式,是村委会必须尽的法律义务。规范并做好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村委会报告工作一般应确定每季度、每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年终再作一次总结报告。报告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其次,工作报告要瞻前顾后,就一年来的基本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改进的措施向村民会议报告,重点是提出今后的工作打算和工作规划,并认真听取村民的评议,接受村民的监督。

(九)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效推进村级民主监督管理的合力

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履行职责是非常关键的,县(市)、乡(镇)党政“一把手”是主要责任人,要强化其责任。同时,县乡人大、组织、民政、财政、纪检、农经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合力作用,指导和监督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实现政府行政功能同村民自制功能的互联、互动。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推进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作为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及文明村镇建设结合起来,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和平时督察工作的范围,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县(市)、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县(市)、乡(镇)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目前我区县级民政部门从事村民自治工作的力量比较薄弱,必须调整机构设置,充实民政部门从事村民自治的力量,强化对村务公开的外部监督。县级民政部门要有主(分)管领导并配备专职人员,抓村民自治示范建设及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的落实。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6篇

一、新疆村级实践民主监督的现状

村级民主监督是村民通过一定形式监督村中重大事务,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民主监督的内容是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村财务收支、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村民自治事务决策程序及决策执行情况;协助政府办理的各种政务;村委会履行职责及村干部勤廉情况等。村级民主监督主要有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罢免四种形式。

目前,我区已完成了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区共有8921个村委会,村级组织普遍完善了民主监督的各项运行机制,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罢免为主要形式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在民主监督的具体措施上,一是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各种财务单据实行审签制,确保了村务公开监督制度的落实。二是健全了村级民主理财制度。规范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加强了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力度。三是村务公开逐步规范。在公开内容上向政务、事务、财务全方位拓展;在公开的程序上,以公开办事结果为主向公开各个环节和过程延伸;在公开的形式上,以公开栏为主向采用“民主日”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拓展;在公开的时间上,从定时公开向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公开延伸。四是普遍建立了村干部的述职评议、激励约束制度,作为对村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并与村干部的年度报酬挂钩,保障了村民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监督。五是村民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日益凸显。部分村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形式,多渠道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群众监督网络。对村委会成员进行罢免是村级民主监督的最高形式,自我区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以来,共罢免了334名村干部,其中村委会主任121名。

从实践看,村民民主监督权的行使,使民主监督成为我区农村普遍的实际行动。村务公开普遍推行,民主理财小组积极作为,村务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彰显活力,一定程度上规范并制约了村干部权利的运行,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上访案件逐渐减少,表明民主监督权的赋予和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推进了我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二、新疆村级民主监督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区村级民主监督在逐步步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同时,在民主监督的重点环节,尤其是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不强,民主监督识意淡薄

农民在价值取向上注重经济效益、物质利益,导致部分村民集体观念弱化,对不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漠不关心。相当一部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村民代表不能充分代表民意,监督职能作用弱化

村民代表的产生不合乎规范的程序,相当一部分村民代表未经选举产生,不能广泛联系村民并代表民意,做到下情上呈或上情下达。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不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权、监督权、罢免权未充分行使,不能充分发挥代表的监督职能作用。

(三)民主理财小组履行职责不到位,导致监督不力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其职责履行是否到位,直接决定财务行为是否规范。在实践中,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产生和构成违反规定,没有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而是由村干部指定,为此理财小组成员存有疑虑,监督的主动性较差;有的村干部对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能有偏见,以票据不盖章为理由,解除他们审核票据的权利;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财会专业知识匮乏,对有质疑的票据该如何处理,操作程序不清楚;有的对发生的票据不看不审,盖个民主理财章就算履行了职责,导致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四)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流于形式

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近几年几乎是在县(市)、乡(镇)党委政府的行政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的。民主评议缺乏制度保障,没有把询问、批评、罢免结合起来;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不能把每个阶段的情况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向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报告,评议没有建立在广大村民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参与评议的代表们则存有疑虑,不愿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评议缺乏活力和生命力。

(五)违反财务制度,搞暗箱操作

有的村干部违反财务制度,存在财务未批先支,到农经站审核部门便遭拒审,该项支出或由村干部个人承担挂帐,或到年终由于人情关系最终还是给予审批。有的村干部自身不廉洁,村务决策事先不民主,事后不公开。

(六)财务公开不及时,缺乏时效性

个别村不能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按时公开村务;有的村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年一公开;有的只公开下半年的不公开上半年的,时间长了村民不一定记得,使公开缺乏实效性,难以有效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

(七)村务公开形式单一,地点不适中,随意性较大

一般村务公开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大部分村都采用张榜公布或公开栏。有的村务公开的地点较为随意,虽然公开栏版面设计精致,内容较为全面,但布置在村委会办公室内,群众观看极不方便;有的村用纸抄录贴在室外,无保护设施。

(八)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存有片面性

有的村把村务公开只视为财务公开,未实行政务、事务、财务的全方位公开。偏重于研究数字,只公开收支、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财务事项,对征用土地、集体土地和经营实体的承包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避重就轻。以资代劳,该精的不精,该细的不细,且公布内容专业术语使用多,村民看不懂,对热点问题存在疑虑,使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走形式。

(九)公开程序不规范,有违章之嫌

民主决策是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只公开办理结果,而未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如优扶救灾救济款的发放、村重大建设项目等,村民事前不知道,不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有些开支理财小组也没有核算,还有的村村务公开帐目没有经过审核监督以及广泛的民主讨论,手续不完备。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

一是村干部缺乏群众观念,法制观念不强,政策水平低,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差。

二是村民文化水平低,缺乏集体观念和主人翁的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

三是村民代表参政议政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履行职责,迫于家族势力和老乡观念的压力,心存疑虑,碍于情面,使监督缺乏实效性。

四是民主监督的相关制度不健全,操作性不强,导致执行不力。部分村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中有关民主监督的制度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村民集体的智慧,而由少数村干部制定,脱离本村实际,操作性不强,运行机制上缺少对权利的必要规范和有效监督。

五是管理体制上“党委统一领导、部门负责、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的民主监督检查的有效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尤其是民政部门的监督、组织、协调力量薄弱,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很难落到实处,未形成监督的合力。从体制看,民主监督仍处于“民不告,官不究”的状态。

三、完善新疆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对策

为使我区村级民主监督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调动农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现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抓好对村干部的培训。村干部是村级民主监督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当前要着眼于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引导、指导。切实抓好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村干部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用法律手段管理村级事务、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乡镇政府应在财务公开制度、程序上给予认真指导,在财务帐目的处理上给予科学辅导,在村干部廉洁自律,自我约束方法给予积极引导,让村干部真心实意接受村民监督,把自己的行动置于村民监督之下。

重视村民代表的培训。村民代表是联系村民的桥梁,是上情下达的纽带,每年至少对村民代表进行一次培训,开展以群众路线为主的形势政策教育,以法律至上观念、公民权利观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教育村民代表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加强农村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培训。县(市)财政、农经部门应加大对农村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门培训班,使他们掌握财会专业知识、懂得财务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强化责任和法律意识、认真履行监督职能。

注重村民的教育。提高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关键在于调动村民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的积极性。以自治区“五五”普法为契机,充分发挥司法部门及现代远程教育在民主法制教育中的优势,选择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等,发掘和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村民增强法制观念,引导村民讲权利、讲责任,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二)突出监督重点,确保村务公开规范有序

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没有对村务公开的监督,也就没有真正的民主监督。因此,村务公开要更加规范有序,村务公开应向政务、事务、财务全方位拓展,向农牧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向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全过程延伸,逐步实现农村有关经济事务的全方位公开,具体做到:

一是规范完善公开内容。内容公开是公开的实质,村务公开的内容可分为四类:财务、村民自治事务、政务和村民意见征询与反馈情况公开。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财务公开的内容应该包括:村委会的年度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所有收支必须逐项公布明细帐目,让村民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同时,村务公开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及时丰富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如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为村民所了解,力求做到全面、具体、真实,不弄虚作假、避重就轻。

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大致分为六步:第一步:由村委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第二步:由村务公开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第三步:提交两委联系会议讨论审查。第四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委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方案。第五步:听取群众对公开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在10日内作出解释或答复。村务公开程序应该是事前、事中、事后公开一体化,将财务公开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对重大事务应事前公开,使村民代表参与决策,事中变化应及时告知村民,事后及时检查和监督。

三是规范公开时间。公开的时间与公开的内容有直接关系,公开的内容决定公开的时间。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为了便于检查,可以以乡(镇)为单位,确定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为统一的村务公开日。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

四是规范公开形式。一是设置村务公开栏,这是最普遍、最广泛、最基本的公开形式;二是向村民发放“明白卡”、入户卡、公开小册子等进行公开;三是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公开公布,或者扩大为民主听政质询会、村务民主日等形式;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闭路电视、有线广播进行公开。在公开的形式上应以实效、灵活、简便为原则,便于村民监督。

(三)强化组织职能,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

首先,规范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所推选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会理论知识与财务实践经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

其次,明确规定职责。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并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如审查村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对村内财务活动或财务事项进行监督,具体为:参与制定村组织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否决不合理开支;监督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检查承包合同及其它经济合同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对集体财务帐目提出质疑;查阅审核财务帐目;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帐目做出解释,直接向农村经管部门反映本村的财务管理现状。

再次,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处理村民自主管理财务与上级部门加强监管的关系。当前,村级组织应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重点是建立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要结合财务公开,对公开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组织专项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审计结束后,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拓宽监督渠道,发挥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

村民代表是村民的代言人,是联系村民和村干部的桥梁和纽带,村民代表和村民代表会议在村级民主监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规范村民代表的选举产生。村民代表必须经过村民的直接选举,避免村干部凭感情随意指定。村民代表的选举应和村委会同步进行。村民代表要选思想好、作风正、素质较高,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

其次,明确村民代表的监督权。明确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村民代表受村民的委托代行村民的权利,村民代表有选举权和罢免权、提出议题权、反映和建议权、联系村民征求意见权、审议决定权和监督评议权。监督评议权即村民代表对村民委员会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是村民代表应尽的义务。

再次,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权、监督权和罢免权。对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中违反程序,独断专行,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弄虚作假,侵犯村民民利的干部,村民代表会议有权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强化监督意识,发挥村民监督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农村民主的实践主体,农民当家作主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和精髓。当前,深化民主监督机制,要依靠村民的力量实施监督,这是法律赋予村民的权利。村民委员会成员要自觉接受村民的民主监督,要尊重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利,广泛收集和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保护村民提出合理批评意见建议的积极性,营造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优化民主监督的环境,切实解决村民不关心监督、不参与监督和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基于此种情况,必须创新民主监督的形式。具体地讲,就是确保村民享有的四项监督权利: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不履行职责,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帐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帐目;有权要求当事人对财务问题做出解释。要教育村民学习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司法和行政部门要及时处理村民在行使民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依法保护村民的民主热情。

(六)依法实施监督,健全民主监督的约束机制

必须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的约束机制,强化法律监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健全和完善我区地方性法规,对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尤其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使村务公开这种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应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对村务公开涉及到的各利益主体和责任人,必须重点明确行使监督权的职能部门的法律责任。对村务公开行使监督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健全管理制度,保障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根本。要不断完善民主监督规章,通过制度使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当前应发挥村民在我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监督,着力抓好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要把完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与《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的制订、完善、落实结合起来,要在合法、民主、实效的原则下,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根据本村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对村级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要结合我区农村民主监督的现状,制定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制度、“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询问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及村民代表、村干部的激励和约束等制度,促使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制度创新、制度完善和制度落实,确保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八)完善监督内容,增强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报告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民主评议村干部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村委会成员写出述职报告,向村民报告自己履行职责情况,接受村民的监督,民主评议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民主评议的对象。民主评议对象应为村党组织成员、村委会成员、村集体组织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村民代表等其他村务管理人员。其次,要采取恰当的评议方式。一般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再次,要严密组织民主评议。乡(镇)党委政府要组织好民主评议工作,评议前做好充分准备,评议中注重实际抓住问题,评议后及时公布结果。动员广大村民依法行使民利,积极参与评议,这样的评议才有活力。第四,要明确评议的标准。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第五,要增强民主评议的实效性。把询问、批评与罢免结合起来,评议结果要与村干部的使用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的村干部,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的应责令其辞职,不辞职的应启动罢免程序;对不合格的村民代表,应由所联系户或村民小组改选;其他村务管理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是接受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审议和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形式,是村委会必须尽的法律义务。规范并做好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村委会报告工作一般应确定每季度、每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年终再作一次总结报告。报告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其次,工作报告要瞻前顾后,就一年来的基本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改进的措施向村民会议报告,重点是提出今后的工作打算和工作规划,并认真听取村民的评议,接受村民的监督。

(九)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效推进村级民主监督管理的合力

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履行职责是非常关键的,县(市)、乡(镇)党政“一把手”是主要责任人,要强化其责任。同时,县乡人大、组织、民政、财政、纪检、农经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合力作用,指导和监督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实现政府行政功能同村民自制功能的互联、互动。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推进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作为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及文明村镇建设结合起来,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和平时督察工作的范围,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县(市)、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县(市)、乡(镇)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目前我区县级民政部门从事村民自治工作的力量比较薄弱,必须调整机构设置,充实民政部门从事村民自治的力量,强化对村务公开的外部监督。县级民政部门要有主(分)管领导并配备专职人员,抓村民自治示范建设及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的落实。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7篇

大力推行村级“一肩挑”领导体制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既需要鲜活的实践,也需要深邃的思考。实践表明:实行“一肩挑”,从体制上实现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强化了领导效能;从制度上促进了村级“两委”班子的协调运转,提高了服务效能;从操作上降低了村级组织的运作成本,体现了精简效能。但是,“一肩挑”本身在实践中的潜在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两委”成员实行交叉任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容易导致党政职责不分;“两委”班子一把手实行“一肩挑”,“党政权力集于一身”容易滋生权力腐败;“两委”班子由一人唱主角,“分身乏力,顾此失彼”容易损害班子整体功能等。因此,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后,围绕如何扬长避短,科学规范“一肩挑”运行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结合“一肩挑”的运行特点,针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我们应着力加强制度设计,坚持以制度规避矛盾,以制度规范运行,以制度提高效率。

一、围绕能力提升,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一肩挑”领导体制对村干部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一肩挑”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其岗位履职的能力素质,这是保证“一肩挑”领导体制扬长避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把换届后村级“两委”干部的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培训轨道,依托“素质教育工程”,建立以各级党校为基地,以组织、民政、农业、科技、司法等部门联合办学为载体,以党的观念、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文化、市场经济以及组织领导艺术等为主要内容,采取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的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打牢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当前,要着重加强“三个培训”,提高“三个能力”:

1.加强民主法制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民主法制教育培训,使村干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地位和作用,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指导他们学会依法行政,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利用家族、宗族势力当选的村干部,还要特别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他们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筑牢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自觉努力工作,自觉培养锻造感召力和凝聚力。

2.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致富共富的能力。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引导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把主要工作精力从做好具体、繁琐的村级事务转向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上,通过组织各种紧密结合地区实际的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强化科技观念,学习科学技术,提高科技素质,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双带”能力,有效地指导和带领群众实行共同富裕。

3.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科学履职的能力。围绕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两委”村干部,有针对性地加强职责任务、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村干部掌握村“两委”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工作程序,正确处理好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集中领导与抓大放小、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切实提高其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素质。

二、科学划分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实行“两委”班子“一肩挑”,不仅不能把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工作等同混淆,反而要进一步理清“两委”的职责,理顺“两委”的关系,做到既不偏离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又扎实推进村民的自治进程,使村级权力运行机制向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功能分立、各司其职转变,使村“两委”干部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既有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相应权威,又有村委会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新格局。

1.科学界定“两委”职责。“两委”关系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不明、分工不清、关系摆不正。要正确处理好“两委”关系,必须依据《村委会组织法》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本着党组织管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大事,村委会管事务性、技术性、具体性事情的原则,结合实际以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划分和科学界定村“两委”工作职责。从实践看,党支部主要应当在四个方面发挥好作用,即:政治上的领导、工作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引导和行动上的向导。政治上的领导,就是在政治上支持村委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保证村民自治的正确方向;工作上的指导,就是在工作上支持村委会和村民依法开展自治,经常过问村委会的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四个民主”制度的落实;思想上的引导,就是经常组织村委会成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增加法制和政策观念,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行动上的向导,就是党支部和党员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致富的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村委会应当在四个主要方面履行好职能:一是组织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二是协助乡政府、街道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做好村委会的各项工作;三是组织村民发展经济,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四是组织村民搞好公益性事项。

2.规范“两委”内部决策运作机制。要通过完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两委”的内部决策运作机制。凡涉及村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可以由村党组织或村委会提出初步议案,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并拟定初步方案,然后将方 案向群众公布,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同时,建立村委会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制度,一般情况下村委会对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公益事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每季度向党组织汇报一次工作,遇有重大问题或事项,应及时向党组织汇报。

3.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实行村民自治,村党组织要由过去包揽一切的做法向抓大事、抓重点、指导各类组织发挥职能作用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家长式管理向建立健全制度和强化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方式转变,注意从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是要坚持领导不包办。不能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具体职权,更不能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直接作出决定并付诸实施。二是要把握方向不旁观。要按照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对违反政策和法律的事绝不能放任自流,不问不管。三是要保障自治不违法。村党组织应会同村委会,把涉村重大事项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确保村民对村务工作和村务活动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村民自治合法有序地进行,才能把党组织的意见上升为村民的意志,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四是要支持工作不拆台。党支部要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并号召党员带头执行。

三、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无可否认,不论是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还是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客观上都会形成权力的相对集中。如果不从制度上加强监督,很容易出现“一言堂”、“家长制”等滥用权力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建立新的村级组织的权力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1.建立和完善重大村务民主决策制度。对村级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职责任务、村级事务的议事和决策规则、程序及村级事务管理、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事前让群众参与决策,事中让群众参与实施,事后让群众参与监督。围绕实现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扩大村民代表会议权力,明确赋予和规定最能体现村民自治特点,具有议事民主性、办事公开性、监督群众性、决策权威性等重要特征的村民(代表)会议对村里的重大事项最终“说了算”的权力。对重大村务由党支部主持召开“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重大事项实行票决制,通过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

2.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一肩挑”领导体制下,财务管理要杜绝“一支笔”审批。村里所有支出必须由经办人和村委会主任会签,并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方可报账。对村里的重大财务支出项目,事先必须召开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并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议事组织表决通过,方可实施。

3.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按照中办发〔20__〕17号文件精神的要求,重点围绕村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是否规范、及时,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是否按照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村民民主理财制度是否健全和执行,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是否严格,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是否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等,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不断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在村务公开工作中,要结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积极推行村委会(党组织)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理财小组报告工作制度和村民代表质询制度等,扎实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

4.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对村干部的监督,更重要的应该是来自于群众的监督。要建立健全“一肩挑”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述职述廉。坚持村民评议村干部制度,通过述职述廉,使村干部的功过是非在村民面前得到肯定或否定,以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实行工作警示制度,村民通过对村干部阶段性工作或一定时期内工作的考评,对成绩予以肯定,对不足提出警示,使村干部的工作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四个民主”的整体推进。

四、强化帮带指导,建立健全考核问效机制

实行村级“一肩挑”后,县(区)、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村级“两委”工作的指导。

1.及时建章立制。要围绕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管理模式,结合实际制定下发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的意见措施,全面推行以公开承诺、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治事。要针对村情,尊重民意,指导各村制定村民公约,进一步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

2.健全督导机构。要依法按时因事建立村务党务公开督察组、财务监督组、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组等保障机构,按照工作要求履行好监督职责。同时,通过开展乡镇、街道政务公开等形式,积极带动和督导村级“四个民主”全面有序运行,确保村级组织协调运作。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8篇

XX乡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八月十八日

推行政务公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和监督,有效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诚信政府和责任型政府一项重要内容。自1998年以来,我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始终把村务政务公开作为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乡在“巩固、规范、深化、提高”上狠下功夫,全乡政务公开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果。目前,全乡政务公开工作已形成乡、村互动的格局,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村务政务公开工作扎实开展。

刚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时,有些人认为政务公开制约了自身的权力,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会给决策造成被动,因而视它为软任务,不认真、不下功夫去抓;一些乡直单位认为政务公开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加之体制的局限,不好抓,也抓不好。这些认识,归根到底就是不想公开,不愿公开,害怕公开。为了进一步端正态度,纠正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模糊认识,我乡多次召开各单位主要领导会议,要求各村、乡直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反腐治源的高度,加深对政务公开的理解和认识,坚决克服侥幸和为难情绪,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推行政务公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各村、各单位跳出了认识上的局限,从多个层面理解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公开就是监督,公开就是诚信,公开就是纽带,公开就是效率的新观念,从而在思想上为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了使推行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切实达到出实效的目的,我乡紧紧围绕“还权于民”这条主线,进一步建立完善乡、村两级政务公开组织体系,严格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我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彭露英同志任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乡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解决村务政务公开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并具体制定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以及工作纪律等。各村、乡直各单位也都相应成立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建立了政务公开工作目标责任制,与此同时,乡党委还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各村、乡直各单位的整体工作进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直接与年终奖挂钩,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切实做到了每个单位政务公开工作都有专人抓、有专人管、有专人办。全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委监督,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指导和督查,在政务公开的“公示、承诺、监督”三个方面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公示让群众明白,承诺让群众放心,监督还群众权力。

是公开的内容增加了透明度。

村级村务公开主要是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即1、公布村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民主理财和监督小组名单;2、公开村务财务收支情况;3、公开生育指标和环扎措施落实情况;4、公开宅基地申报及民政救济物资发放情况;5、公布村委本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大决策及其落实进展情况;6、重大项目建设及集体经济实体承包情况;7、村干的福利情况等。乡直单位公布的主要内容是:1、公开单位的服务内容和承诺;2、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和依据;3、公开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落实情况。

(二)是公开的形式和程序更规范。

主要以公开栏为载体。我乡11个村(社区)、乡直各单位(含政府)都建有固定永久公开栏,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村务公开,各村(社区)公开栏建在村居委会旁边,乡直单位公开栏集中建在主街道附近,方便群众观看和监督,各单位还不定期在全乡的宣传长廊上开展相关政策及业务宣传。

各村、各单位自行公开的内容,由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经乡分管领导审定签字(村级财务则由村理财小组和乡农经站签字)后方可公布。在承诺方面,紧紧围绕规范行为、规范权力的目标,建立了公开承诺制度。明确了办事时限、办事质量和办事纪律,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等,做到有诺必履,达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的要求。

(三)强化监督体制,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硬件建设,每个村、和单位的政务公开设施都坚持做到“一栏、四有、四上墙”。即每个单位都建有一个规范的政务公开专栏;每个单位都有一部监督电话、有一个投诉意见箱、有值班监督岗、有档案材料;每个单位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上墙、收费许可证和收费标准上墙、办事程序和办事纪律上墙和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时间安排上墙。这些硬件的完善和实施,为确保我乡村务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乡共处理群众来信十八件,收集到群众批评意见和建议60多条,先后为一个村三个屯审计了村屯级财务,纠正了一起不合理收费,为村委追回村干拖欠集体资金4000元,经过多方与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了原河池市糖厂长年拖欠蔗农蔗款的难题,群众比较满意。

(四)建立健全村政务公开档案。政务公开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按照文书档案的标准和要求,对政务公开工作中上级所下发的文件、会议材料,本单位政务公开组织人员名单;有关会议记录、工作计划、公开制度、每次公开的内容;检查考核的原始材料、总结报告;群众所提意见及答复和处理结果等资料,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年终统一装订归档。

三、运作规范,实施有力,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办事效率。实行政务公开后,各单位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各类事项基本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经济软环境明显改善。一些单位还把政务公开与行风评议密切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使工作得到较好落实。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由于办事依据、程序、结果公开,群众有了一本明白帐。对政务工作由过去的“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的担心,变成了现在的“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的赞赏。

(三)切实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宗旨意识。目前乡党委政府率先实行周一例会制度,对上周的各项工作进行汇报总结督察对本周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出勤考核规定,一般职工下联系点村每月不得少于12天,班子成员每月不得少于10天,每逢双修日安排一名领导和干部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逢双圩日的乡民政、司法、土管、计生、推广等部门都有人值班,方便群众办事。

(四)以村务政务公开为载体,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实行村政务公开,抓行风建设,使各村社区、各部门所能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便捷、高效的服务行为,努力推动全乡的项目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以甘蔗生产为支柱产业,发展西瓜,桑蚕、劳务输出和运输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全乡甘蔗面积2.1万亩,上个榨季甘蔗产量达8.4万吨,2004年桑蚕面积1500多亩,西瓜1000亩,劳务输出2300多人。2、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建四级公路2条6公里,改建屯级公路3条9公里,新建地头水柜213座新建敬老院1座。3、加强生态建设,共完成退耕还林3900多亩,荒山造林2000多亩,营造小河流域水土保持林1900多亩,封山育林13.3万亩,建沼气池734座。4、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2004-2005年,我乡共完成白土林场承包、国营矿扩大开采等项目招商引资965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5、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和治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狠抓政务公开工作,干部队伍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便民宗旨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机关办事作风的好转。2003、2004白土乡荣获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二等奖和区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9篇

XX乡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八月十八日

推行政务公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和监督,有效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诚信政府和责任型政府一项重要内容。自1998年以来,我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始终把村务政务公开作为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乡在“巩固、规范、深化、提高”上狠下功夫,全乡政务公开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果。目前,全乡政务公开工作已形成乡、村互动的格局,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村务政务公开工作扎实开展。

刚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时,有些人认为政务公开制约了自身的权力,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会给决策造成被动,因而视它为软任务,不认真、不下功夫去抓;一些乡直单位认为政务公开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加之体制的局限,不好抓,也抓不好。这些认识,归根到底就是不想公开,不愿公开,害怕公开。为了进一步端正态度,纠正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模糊认识,我乡多次召开各单位主要领导会议,要求各村、乡直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反腐治源的高度,加深对政务公开的理解和认识,坚决克服侥幸和为难情绪,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推行政务公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各村、各单位跳出了认识上的局限,从多个层面理解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公开就是监督,公开就是诚信,公开就是纽带,公开就是效率的新观念,从而在思想上为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了使推行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切实达到出实效的目的,我乡紧紧围绕“还权于民”这条主线,进一步建立完善乡、村两级政务公开组织体系,严格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我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彭露英同志任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乡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解决村务政务公开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并具体制定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以及工作纪律等。各村、乡直各单位也都相应成立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建立了政务公开工作目标责任制,与此同时,乡党委还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各村、乡直各单位的整体工作进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直接与年终奖挂钩,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切实做到了每个单位政务公开工作都有专人抓、有专人管、有专人办。全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委监督,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指导和督查,在政务公开的“公示、承诺、监督”三个方面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公示让群众明白,承诺让群众放心,监督还群众权力。

是公开的内容增加了透明度。

村级村务公开主要是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即1、公布村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民主理财和监督小组名单;2、公开村务财务收支情况;3、公开生育指标和环扎措施落实情况;4、公开宅基地申报及民政救济物资发放情况;5、公布村委本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大决策及其落实进展情况;6、重大项目建设及集体经济实体承包情况;7、村干的福利情况等。乡直单位公布的主要内容是:1、公开单位的服务内容和承诺;2、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和依据;3、公开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落实情况。

(二)是公开的形式和程序更规范。

主要以公开栏为载体。我乡11个村(社区)、乡直各单位(含政府)都建有固定永久公开栏,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村务公开,各村(社区)公开栏建在村居委会旁边,乡直单位公开栏集中建在主街道附近,方便群众观看和监督,各单位还不定期在全乡的宣传长廊上开展相关政策及业务宣传。

各村、各单位自行公开的内容,由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经乡分管领导审定签字(村级财务则由村理财小组和乡农经站签字)后方可公布。在承诺方面,紧紧围绕规范行为、规范权力的目标,建立了公开承诺制度。明确了办事时限、办事质量和办事纪律,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等,做到有诺必履,达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的要求。

(三)强化监督体制,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硬件建设,每个村、和单位的政务公开设施都坚持做到“一栏、四有、四上墙”。即每个单位都建有一个规范的政务公开专栏;每个单位都有一部监督电话、有一个投诉意见箱、有值班监督岗、有档案材料;每个单位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上墙、收费许可证和收费标准上墙、办事程序和办事纪律上墙和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时间安排上墙。这些硬件的完善和实施,为确保我乡村务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乡共处理群众来信十八件,收集到群众批评意见和建议60多条,先后为一个村三个屯审计了村屯级财务,纠正了一起不合理收费,为村委追回村干拖欠集体资金4000元,经过多方与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了原河池市糖厂长年拖欠蔗农蔗款的难题,群众比较满意。

(四)建立健全村政务公开档案。政务公开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按照文书档案的标准和要求,对政务公开工作中上级所下发的文件、会议材料,本单位政务公开组织人员名单;有关会议记录、工作计划、公开制度、每次公开的内容;检查考核的原始材料、总结报告;群众所提意见及答复和处理结果等资料,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年终统一装订归档。

三、运作规范,实施有力,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办事效率。实行政务公开后,各单位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各类事项基本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经济软环境明显改善。一些单位还把政务公开与行风评议密切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使工作得到较好落实。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由于办事依据、程序、结果公开,群众有了一本明白帐。对政务工作由过去的“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的担心,变成了现在的“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的赞赏。

(三)切实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宗旨意识。目前乡党委政府率先实行周一例会制度,对上周的各项工作进行汇报总结督察对本周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出勤考核规定,一般职工下联系点村每月不得少于12天,班子成员每月不得少于10天,每逢双修日安排一名领导和干部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逢双圩日的乡民政、司法、土管、计生、推广等部门都有人值班,方便群众办事。

(四)以村务政务公开为载体,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实行村政务公开,抓行风建设,使各村社区、各部门所能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便捷、高效的服务行为,努力推动全乡的项目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以甘蔗生产为支柱产业,发展西瓜,桑蚕、劳务输出和运输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全乡甘蔗面积2.1万亩,上个榨季甘蔗产量达8.4万吨,2004年桑蚕面积1500多亩,西瓜1000亩,劳务输出2300多人。2、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建四级公路2条6公里,改建屯级公路3条9公里,新建地头水柜213座新建敬老院1座。3、加强生态建设,共完成退耕还林3900多亩,荒山造林2000多亩,营造小河流域水土保持林1900多亩,封山育林13.3万亩,建沼气池734座。4、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2004-2005年,我乡共完成白土林场承包、国营矿扩大开采等项目招商引资965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5、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和治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狠抓政务公开工作,干部队伍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便民宗旨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机关办事作风的好转。2003、2004白土乡荣获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二等奖和区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村务公开督察报告范文第10篇

[论文内容提要]农村土地、债务、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治安环境是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和改进工作,才能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保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使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睦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笔者从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出发,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保持持续稳定,农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少数农村地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还比较强烈,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一)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矛盾的重点

因土地问题引发的农村矛盾是当前农村反映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土地承包权属纠纷。主要是城中村、城郊村、开发区、工业园区、移民安置区等村组,人多地少,成员复杂,因土地权属纠纷导致群众上访的事件仍持续不断。二是违规征地引发矛盾。少数用地单位违规操作,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或占地后长期闲置,导致撂荒,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三是群众对土地补偿标准不满。特别是国家建设征地补偿标准远远低于经营性项目征地,土地补偿标准不一,群众不接受,因征地补偿问题阻止高速公路和铁路施工,甚至阻断交通的事件时有发生。四是失地农民的利益缺乏保障。一些地方违法征占农民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生计安置,引发农村,仍然是影响农村乃至社会不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农村债务问题存在严重隐患

农业部在1999年采取抽样的调查发现,全国村级约有3600亿的债务。而农业部2006年上半年的抽样调查,该数字已经达到4000亿。村级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纠纷、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债务不能偿还,由此引发干部与群众之间,现任干部与原任干部之间,村干部与包工头之间等多方面矛盾,由于债务问题引发的行凶动武事件在各地也经常发生。农村债务不解决,对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影响很大。

(三)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村务公开未完全到位。现在农村很少召开村民大会开展村务公开,多数公开栏常年不公开,上面检查时往往是突击应付。即使公开了,内容也不具体,群众看不明白,甚至出现公开内容不真实的现象。久而久之,群众对村务公开失去了信任,对村级事务失去了监督。二是农村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少数地方宗族势力死灰复燃,尤其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村内宗族或派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少数房头宗族势力干涉村务政务,操纵村民换届选举,导致村民之间矛盾冲突,影响正常的村民自治工作,给农村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

(四)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令人堪忧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社会治安保持了持续稳定,农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所立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刑事案件与2005年基本持平,其中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爆炸、放火、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分别下降了25.2%、13.3%、14.8%和5.2%。2007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发生的刑事案件继续保持稳中有降。但是,有的农村地痞、村霸、市霸、水霸、菜霸等流氓恶势力横行乡里,为害一方;有的地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危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而且直接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二、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农村经济落后、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有直接联系。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形成了强烈反差,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发展水平严重失调。这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农村社会和谐进程,是农村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一方面取决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依赖于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这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承包、土地租赁、土地征用、征地补偿等涉农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焦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性等因素的限制,政府对农民群众在经济利益上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面对失地失业,又无养老、医疗保障;面对因公致残,生活极度困难;面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受到破坏;面对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等等,广大农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愿望和行为更加强烈,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激化社会矛盾。

(三)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少数干部不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不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回避推诿,对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及时调处,导致各种矛盾由小变大,致使一些群众越级上访,甚至演变成。二是不依法行政。有的基层干部法律法规水平低,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注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处理矛盾纠纷方式方法失当,引起群众不满,伤害了干群之间的感情。三是以权代法。少数被“海选”出来的村干部,利用手中职权,在集体项目承包、征地补偿、救济款发放等群众敏感的问题上,不实行村务公开,搞暗箱操作,,侵犯了农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引起农民群众强烈不满和抵触情绪。

(四)预防调控机制不健全

完善健全的预防调控机制,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保证。有些地方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健全的工作责任制。有的乡镇维稳专班仅一个人,村组干部配置过少,加上经费保障不力,维稳工作难以开展。有的地方工作又比较薄弱,机制很不健全,导致了一些应由部门处理的问题,直接集中到党委和政府,不仅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正常的工作秩序,而且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促进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应着重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农村平安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基层党委和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各地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列入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晋职晋级和奖惩使用直接挂钩。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帮助解决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突出的县(市、区)、乡(镇)、村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鼓励;对因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的地方和单位,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使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高农民法律素质

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实需要。各地要加大“五五普法”工作力度,通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乡土气息的群众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农民群众自觉地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纠纷。

(三)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加强乡(镇)、村(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建设,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多渠道解决争端的机制。要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情况报告、归口调处等制度。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工资、集体资产处置、村务公开、邻里纠纷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和推行重大决策及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的发生。

(四)加强和改进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

要加强和改进工作,完善督察专员、领导包案处理大要案等制度,确保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人回应、有人处理。要建立对重大案件、重访案件实行实地调查处理制度。对重大案件、重访案件或认为有必要进行督查督办的案件,省级党委、政府应授权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处理,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防止重访、重大的发生。

农村平安建设切实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切实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基业,只有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村平安建设,才能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注释:

①《国务院摸底基层债务财政部酝酿相关方案》,,2006-11-1620:37:04,定军,21世纪经济报道。

②公安部《我国农村上半年治安形势保持稳定》,2007年08月23日05时27分,。

[参考文献]

[1]王智民,等.当前中国农民犯罪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4).

[2]师逸,蒋凌燕.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若干因素浅析[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3]苏建忠,陈允政.浅谈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

[4]宋远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肖业炎.宗族势力与农村稳定的思考[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上一篇:市场督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安保督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