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0:25:21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学习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一个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的孩子,更愿意挑战难题,有的学生描述说:做题像过关斩将一样充满乐趣,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数学学习是最头疼的事情。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对数学充满兴趣并信心十足,后者恰恰相反。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给学生分层分组,让学生互助学习,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学优生得到提升,学困生也会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掌握预习的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课本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大概。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好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视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以至于经常出现讲或做过几次的题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会做的情形。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像放电影一样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五、转变思维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特别关注的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用综合法解题,应用题列综合算式的较多。初中数学则不然,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利用顺向思维来解题,相对小学的思维方式来说容易得多。这种方法显然比小学方法优越,利用方程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小学数学中很多问题,这正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摆脱算术思想的束缚,充分领略到方程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种方法的对比,通过同一个例题来比较两种思想的优劣,这样最有说服力。

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果在小学阶段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进入初中就较难适应初中的学习。初中阶段里的数学,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如果学生还依赖小学原有的学习方法来对待很难掌握所学知识,有部分学生还会出现不理解现象,时间久之,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放弃学数学的念头。对于这样情况,初中数学应做到“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就要培养学生逐步掌握“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的自觉性还不强,所以就要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每天进行预习,在教学中应做到精讲,重在引导、启发、点拨,多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做习题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有时间进行自学、自主思维、自主练习的空间,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难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做好错题和卷子的积累,课后作业能够按时并认真完成,教师反馈后学生及时改正。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书写习惯应该是语文老师负责的内容,而我认为这是每一名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因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在数学学科上,对于每一种题型都有不同的解题格式,教师不仅要学生书写工整,更要按照解题格式书写的规范严谨,并贯穿学生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因为严谨的书写才能塑造出严谨的数学思维,这对于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因学生而异,也因教师而异,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并加以指导。

总之,重视中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解决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问题。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一 学生 初学 跨栏

跨栏是一种竞技性较强的项目,危险性较大,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已经逐步被遗忘,好多学校的栏架基本上在仓库中休息。即使有些田径会中有跨栏项目,参赛运动员基本上是跳越栏架,而不是跨栏,基本上已经失去该项目本身应该有的魅力。随着刘翔热在中国的影响,跨栏比赛项目在各个基层重新得到很好的开展与发展,县级的中学生运动会甚至学校开展的校运会中也增设有男子110栏和女子100米栏项目。怎样在初中学生中开展跨栏项目的训练,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跨栏选材

初一的学生学习繁重,在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下,要想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田径训练,那是很难得的事。一说到参加体育训练,不但自己不愿意吃苦,家长们也不支持。要想学生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天赋表现给教练看,那是不太可能的了。作为初一的教练,我认为初一的学生可塑性是最强的,只要我们给予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就能够为我们选拔优秀体育苗子提供有效的数据。准确合理地选择运动员是相当重要的,不是任何学生都能参加跨栏运动的,这要求在选材上一定要慎重,参加跨栏的运动员不仅要速度快,而且要求其弹跳、灵敏、柔韧、协调性等素质都比较好,同时要求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好,要胆子较大的学生来完成。在选材方面我总结了几点:

1.初一学生入学后,安排测试50米作为学期体育成绩,学生为了体育成绩优秀,就会很认真努力的去参加测试。测试中要注意观察,对跑得快、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名单上做好标记,初步定好选材的对象。

2.用小垫子作为障碍物,按100米栏栏点摆放好,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的动作去跳或跨越小垫子,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较高,都能努力的完成教学任务。此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初选名单上那些学生的表现,认真作好记录。通过此方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难发现每班总会有几个学生很有跨栏天赋,比如动作比较协调,跨越小垫子时摆动腿知道积极前伸,能够积极主动地跨过小垫子。那么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可以选出适合跨栏运动的大名单。

二、跨栏训练

1.初一学生第一次面对栏架,未免是有些紧张心理,如果教练员直接就按照严格的标准动作教学,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学习跨栏标准动作,学生必然会顾此失彼,造成动作变形,节奏混乱,最终是学生失去信心,甚至心理出现逆反、厌倦。所以,教练员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可以重复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的动作去跳或跨越调整到最低的最少5个以上的跨栏架,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其对栏架的栏架感,克服害怕心理。同时引导学生敢于用左右替攻栏,为以后栏间四步过栏打好基础。这个过程要训练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在每天的训练中学生都是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没有标准动作约束的前提下练习。目的: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虑的情况下,在跑的过程中领会跨越的节奏和步点。学生在练习中就会体会和领会到跨栏的乐趣与初步的技巧,并且萌生了要采用怎么样的跨栏技术跨栏能更快跟好,有意无意的就会模仿教练的示范动作和图片、录像中的动作。

2.采用电化教学法。通过观看跨栏挂图,从静态的视觉展示了跨栏过程中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技术动作,同时教师讲解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动作,有什么作用,要注意的要点;再通过录像、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动态角度了解更多、更好的跨栏知识、技术和技能。目的: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建立跨栏跑完整技术的感性认识。

3.教师适时进行跨栏动作示范,配合教学挂图,讲解动作要领,进行动作正误比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跨栏动作的正确概念。同时可以邀请高年级的跨栏运动员来一起训练,给初一学生一个直观的教育版面,更有利于正确动作形成。目的:形成动作表象,预防出现错误。

4.跨栏分解动作练习。左右替做练习。

(1)摆动腿“攻墙”到手扶墙起跨腿提拉过栏练习。

(2)身体倾斜双手扶肋木在竖摆的跨栏架上做提拉过栏动作。

(3)在垫子上成“跨栏步”姿势摆臂攻栏练习。

(4)行进间栏侧垫步提、伸、压。

四种方法需重复练习,促使跨栏步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左右替做练习。目的:加强摆动腿、起跨腿、手臂协调衔接,培养两腿做“剪绞”的意识。这个练习每天都要进行,贯穿于训练的始终。

5.标准栏高跨栏训练:

(1)保持标准栏距,栏架由少到多,由低到高,逐渐过渡到跨栏全程跑

初一学生对高栏和跨全程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首先可以要求先起跑过第一个栏,然后起跑过三个栏,再过五个栏、十个栏。这样在跨好第一栏是“前提”,跨好前三个栏求“节奏”,跨好前五个栏看“速度”,循序渐进,这样,自信心会逐渐增强,而逐渐消灭了跨不了全程的心理障碍。

(2)自我提示和鼓励

在跨全程栏的过程中,此时学生的技术动作已经初步掌握,反复的跨,可以针对自己在某一技术动作或某一环节上的不足,在跨栏跑中不时给自己以暗示,这就是暗示训练,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因此给自己在做此动作前做一个信号,如“起跨点远一点”,“高摆快压”,“伸臂上体前倾”等等,这时,大脑反馈给肢体的信息加强,而带动你改变身体的动作,而使肢体动作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增强过栏的勇气。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内容方面的指导,它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学结等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预习是发现难点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前奏。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了什么作用,使预习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书,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学习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先粗略地浏览数学教科书的有关章节的内容,掌握本章知识概貌。对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预习前教师也可先为学生拟定预习提纲,使学生预习有的放矢。养成预习习惯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桥梁和纽带。

二、听课方面的指导

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关键性环节,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上课听讲是学校学习的根本。听课的方法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影响很大,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1.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学生要在几十分钟内接受许多浓缩了的知识精华,确实是一种紧张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听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发生及形成过程;听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学习中的疑点);听例题的思路和数学方法的渗透;听课堂小结。教师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防止“填鸭式”、“满堂灌”,掌握最佳的讲授时机,使学生听之有效。

2.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还应该有意追踪课堂内容,随老师的思路而进行思维活动。如果在课堂上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课,而不思考老师讲授的内容,不理解这些内容,那么老师的声音就会变成催眠曲,使学生慢慢进入瞌睡状态。所以学生不积极思维,就发挥不了其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和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核心,会思考才会学习。

3.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注意力,促进信息加工,有助于理解新知识的意义和内在联系,并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说,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技术之一。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地记笔记,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以记代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记笔记时要求学生:①记笔记应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的主要阵地达到较为完美的境界。

三、课后复习巩固及作业方法的指导

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学习策略方法的改进,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业成绩的提高等,都与作业完成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两位高考状元对此深有体会,他们认为作业练习是知识的消化和运用,经过练习,使知识记得更牢固,所以,练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不仅如此,认真做好作业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可见,做好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而忽视必要的复习巩固和记忆,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甚至抄袭,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和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下,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以记录的重点,难点和解题的思维方法,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性质、法则。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格式,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字迹要清晰。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总是习惯依赖教师。因此,从初一开始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以给出一些复结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的知识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关系进行分类、归纳,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解题方法,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相结合,教师总结要达到精炼和升华知识,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复色;色立体;色的属性;补色效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单元中的第二节课,第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对一些中外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进行了欣赏和评述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美的感受,了解了春天的象征含义,学习了形式和色彩手段的选择应用对表现情感和主题的作用,其后要引导学生完成一幅表现春天的创作,在此之间,安排学生学习一下色彩的基础理论。

在小学和初中的美术教学中,色彩基础理论永远只学到原色和间色,复色没有人去触碰,似乎没人相信中小学生可以学懂复色。学生没有复色概念,对色的认识是割裂的,这使得学生在认知中无法有效地构建色彩知识体系,而脱离系统的孤立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以致色彩理论学习无法满足学生色彩实践应用的需要。因此,笔者尝试让初中生学习复色的相关知识,意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色彩知识框架,并且通过教学实践,了解初中学生在复色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究竟存在哪些障碍。

二、学情分析

(1)初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开始较快发展,会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内在关系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学生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在此安排色彩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初中阶段学生随着认知和思维水平快速提高,对色彩的观察和感受也更加敏锐,是学习复色的认知基础。

(3)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使用颜料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停留在很低级的阶段,甚至用颜料调配不出很简单的颜色,严重妨碍了学生对色彩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所以系统地学习调色的相关知识,也算是弥补以前的缺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了解与调色相关的色彩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体系的初步认识;探索并总结水分的掌握和颜料填涂的要领。

(1)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原色、间色、复色、色相、色相环及特性、明度、纯度、色立体、补色及补色效应。

(2)通过分析色相、明度、纯度与色立体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体系性。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经验交流,学习水分的掌握和颜料填涂的要领。

(4)其中的关键点是复色,原因有:①学生从只认识原色、间色到认识复色,体现了对色彩的认识由简单、割裂向复杂、深刻、相互联系升华;②色的三维属性和色立体在本课中实质是对复色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复色既是核心,又是其他知识的联结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调色体验,巩固所学相关知识。

(1)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提问、举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学习原色、间色、复色、色相、色相环及特性、明度、纯度、色立体、补色及补色效应等基本概念。

(2)通过演示,了解调色的基本规律和要领,并认识本课所学知识对掌握调色方法的意义。

(3)通过学生练习、自我总结、互评和交流,体验和巩固学习内容,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色彩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分工协作的习惯。

(1)引导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由初级、简单、笼统和机械的层面向丰富、微妙、深刻和体系化的层面升华,为更深刻地体会色彩美建立基础,并由此产生对色彩的持久兴趣,建立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兴趣。

(2)通过对调色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乐趣,培养和巩固自我总结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体系的初步认识,了解色立体在实践中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

因为只有一堂课的安排,色彩基础理论不可能做全面系统的学习,所以内容的选择围绕着怎样调色展开,色调、色彩情感、色彩的对比、调和等问题只能留待今后适时解决。

而对于初一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框架,感觉自己对色彩的认识有升华,即可视为达到教学目标。调色方面,目标设定为体验,所以安排了任意复色的练习,而把其他练习列为选做,体现分层次教学。并不要求学生通过一节课能把颜色调得非常准确,只要学生在今后调色时,不感到特别的盲目,能够进一步在自我学习中提高,就达到了目的。这节课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对一些技巧的学习,如填涂和水分的掌握,交给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色彩写生用具(课堂演示调色方法用)

学生:学生调色练习表、色彩写生用具(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问“原色”概念导入。

设计意图:复习旧内容导入,可以很好地衔接新旧知识,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知识传授

1.提问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并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

由原色、间色引出色相环的概念,结合色相环的幻灯片,进一步学习色相环的特性。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从熟悉了四年的大学校园跨入新的工作环境,虽然也是校园,但这次不同,我的角色由学生变为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时刻能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和压力。新对着新的环境和我的学生、新的同事,我积极,朝气蓬勃,尽职尽责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而我的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迎接他们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新同学,新老师,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法等。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从心理上对别人的依赖程度还非常之高,非常需要老师及时而积极的引导。因此,做好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每一个初一班主任必须做好的第一件事,也是关系到整个班集体是否能健康发展的关键。以下几点是本人做班主任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做的几点尝试。

新学期伊始,我着重抓好班级的稳定工作,合理分配和编排学生的座位,挑选优秀而精干的学生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开学初,我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班级,力图希望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助互爱。为此,我在班级的管理中,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表现较差的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班级中主人翁的责任感。为此,开学初,我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营造温馨的班级中,对待优等生,我更是严格要求,从不宠坏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优等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要心胸宽广,要博爱同学,对他们警钟常敲,不断督促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努力追求更高的进步。

科学、合理的开展初一新生入学的教育工作,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初一新生入学的教育工作对于形成一个健康成长的班集体,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等多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学期伊始,我着重抓好班级的稳定工作,合理分配和编排学生的座位,挑选优秀而精干的学生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开学初,我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班级,力图希望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助互爱。为此,我在班级的管理中,努力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表现较差的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班级中主人翁的责任感。为此,开学初,我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营造温馨的班级中,对待优等生,我更是严格要求,从不宠坏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优等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要心胸宽广,要博爱同学,对他们警钟常敲,不断督促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努力追求更高的进步。

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我力图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都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个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施政”,服务同学,表现自己,锻炼自己,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为此,我抓了以下常规管理:1.民主推选班干部。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班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这样即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摆正个人。2.建立值日班长制。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作好自己份内的事,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级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完善。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形成竞争氛围。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学生才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增强学习的热情和明辨是非的标准。每个学生都自己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竞争对手之间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比个人竞赛等,双方时时互相激励,通过竞争班级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班风现状良好。

在担任班主任一职中,要想育好人,必须先教好书。我为自己定位了担任班主任一职的座右铭“好学上进,不辜负学生;尊重学生,不远离学生”。期中考试结束后,我系统地分析了班级学生学习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及时与家长沟通,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最后家长与我们各科任课达成共识: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家长和老师必须当好“贤内助”。为此,我每天提前走进教室,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思想落后的学生,我总是耐心地,言传身教,只到他最后把思想上的误区给以彻底地纠正,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及时向学校反馈来自家长的信息。每天早上尽量早点到校,一方面稳定班级,另一方面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合理抓好学校要求的三扫两拖工作,力图给学生创建一份清洁而又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期即将结束,我认真如实填写各种表格,经验、反思不足、认真思考、合理定位,为每一位学生进行学期总评,建立一份档案,力图科学合理,力图让每一位家长认可我这个班主任。

通过这些教育,一学期下来,我们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班风――团结、勤思。并在本学期中获得了多项奖项:军训汇演二等奖、校运动会集体总分二等奖、庆国庆板报比赛一等奖、讴歌洋浦支持搬迁板报比赛二等奖等奖项。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思品课 教学效果

又送走了一届学生,所教班级的中考成绩都不错,这个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给我体会最深的是:教好初一、初二,到初三就无需太担心。那么,在这三年里尤其在初一的起始阶段我是如何努力的呢?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些粗浅,但个人感觉效果不错,在此整理成文与大家共享。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初一学生的观念中只有语、数、外三门主科,其他都是副科,因此,他们只重视语、数、外,对政治的学习态度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请班主任帮着强调一下,也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引导,但这些都是外在的力量,它们的效力持续时间较短,要不了多久学生又恢复原样。所以我认为要端正学生学习政治的态度,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我们政治老师自己。只要我们政治老师态度端正,用踏实、认真的作风与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科教学,学生自然也不敢马虎。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做老师的都懂,但事实是有多少学生会对学习天生有兴趣呢?更何况是在人们心中非常枯燥的政治。所以,对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只能靠我们慢慢去培养。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的:

1.让学生体验成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的差距已经形成,而对于政治,他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政治学习上体验成功,从而增强自信,产生兴趣。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单一的讲授型课堂自然是无法长久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如讨论课、演讲课、辩论课等形式都可以经常采用。例如,在教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时,结合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尽管学生的辩论很稚嫩却也精彩,而且其产生的效果是远非教师单纯的讲授可以比拟的。

3.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教学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时,我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悟出社会生活需要规则;通过展示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一方面了解国家大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大家遵守规则,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认识到遵守规则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国家的事,甚至是世界的事;二是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例如:课堂上我通过展示学生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有责任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对学生现场调查:你有过闯红灯的行为吗?让学生从自身的行为认识到不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会带来的危害,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4.多和学生交流。很多时候,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学科,我们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自己。在平时课余时间能尽可能地与学生加强交流,拉近与他们的距离,通过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在学生上活动课时能去参与他们,运动会时为他们加油,下课后在教室里多呆两分钟等等,这些小的细节都能提升我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当然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端正的学习态度,必须要通过良好学习习惯加以巩固,否则不会持久,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其实最终取决于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笔记、作业、复习的习惯与规范。

1.认真记笔记。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学会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由于政治学科是开卷考试,许多学生乃至老师都会忽视笔记,他们认为政治要记什么笔记?书上不都有吗?而到了考试时,却常因为书上空白一片而无从理解,不知道要抄哪一段,所以常考不到理想的成绩。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而且我还会不时的抽查一些学生的笔记。至于,到底让学生记什么,这因人而异,视内容而定,运用圈、点、勾、划、做标注等方式,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但一段时间后他会体会到做笔记的好处后,慢慢的不用老师提醒他们也会做得很好。

2.规范做作业。通常,初一学生在做政治作业时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谈不上政治规范,这种状况如果不在初一纠正过来,到以后纠正就更加困难。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就会向他们提出作业的要求:书写认真端正,条理清晰。学生一开始对政治题目不会做,思路混乱,没有方法。我总会根据题目的类型先提供给他们思路方法,然后在评讲时再次强调方法与规范,以后隔一段时间后再复习,对于做的不合规范的订正,并对他们进行跟踪批改。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后到初三,有许多解题方法学生就已经掌握了,再也不用老师成天唠叨与烦恼了。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作品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实施

课堂教学评价是推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设计、制作并作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作品的准备、创作过程、作品完成及作品评价的注意点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作品评价的一些看法。

一、作品评价有效实施过程

(一)作品准备过程。

要有效实现作品评价,并不是简单地布置作品了事,必须确定评价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如果能事先准备好一部分作品(如以前学生的作品)进行示范,并实现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则效果会更好。例如:笔者在教《制作作文选封面》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封面,掌握对封面布局的调整,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了兼顾学生的差异特性,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个制作作文选《生命的拔节》的示范视频,发送到学生机器上,学生若有困难就可以自主寻求帮助。

(二)作品完成过程。

制作作品的过程是完成作品的关键环节。作品制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个性圣诞贺卡――word的综合运用”的案例中,笔者事先了解到,市面上的贺卡虽然品种繁多,但缺乏个性。笔者一上课就展示了几张自己创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是独一无二的,市面上是买不到的。笔者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一听说要自己设计贺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而融洽。第二,内容创新,开发学生潜能。如何选择作品内容?是按照教科书上的例子让全班照着模仿?还是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创作作品?这是笔者上课时面临的两难选择。上述案例中,笔者先与学生总结了制作贺卡的步骤,并没有简单地让学生模仿展示的贺卡作品,而是“放飞”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加上自己的创意,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贺卡。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不再为教师的思维所局限,创作出极富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三)作品评价过程。

1.作品与评价标准公示

学生作品是建立作品评价体系的基础,没有作品何来评价。所以笔者经常将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在校园网络上,让学生浏览,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从而正确对待自我。因为初一学生思想比较自由、心理不够稳定,他们自己很难按照一条一条的量化标准理性地评价自己的作品,所以在作品评价中,我特意设计了以下这样一种评价标准,即通过对创作的作品进行简单说明,回答若干问题:你为什么要创作这张封面?你想通过这张封面表达什么思想?在创作中运用了哪些工具?创作的封面中哪些是你最为得意的部分?为了尊重知识产权,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我还另外加了一条:哪些是你原创的?哪些是你转载的?用这些提问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最后按照“”号量化,其中4颗“”为优秀,3颗“”为良好,2颗“”为一般,1颗“”为还需努力。

学生参与自评的过程,一方面是对知识的回顾,并在回顾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为同学互评提供了参考。

2.作品讨论和投票

校园网络开通评论功能,允许学生对作品直接评论。同时要求学生把作品自评表附在作品的下方。学生的自评人人参与,动手又动脑,封面制作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同学互评由于缺少监督,随意分数和感情分数无形增多,所以一般会选择4~6个人为一小组进行投票。以下是学生在进行互评的时候参考的量化评分表,因为有了量化表作为参照依据,所以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公正性。

作品量化评分表

作品名称: 班级: 姓名: 时间:

根据以上评分表,学生可以采用文字评价和投票对作品进行评价。

3.班级信息专家鉴定

班级信息专家由信息技术骨干成员组成。让他们互相交流,评好等级,再提交评价结果。选出一个最佳作品名单,相当于排行榜,做得好的作品都可以上榜。

4.教师终审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导演,而学生是演员,为了让戏演得更加出神入化、精彩纷呈,老师就得当好导演这个角色。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后,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事实正好相反,教师要督促引导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还要从学生的互评中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点。

二、实现有效作品评价的注意问题

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作品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真正的功能在于激励、诊断与促进,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有效的作品评价应重点注意:

(一)及时准确,肯定评价。

教师应将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制作作品的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在向学生提供反馈时,应注意多采用肯定性语言,让学生体验自己制作作品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哪怕一张图,加一种色彩,会运用信息技术某项制作的技术都值得肯定评价。

(二)合理制定标准,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已有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对学生的思想、创造、艺术等方面不能过高要求,对不同年级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标准。比如:初一学生更多的应侧重于运用信息技术上的肯定。到了初二年级段,应把主题是否有新意,内容是否围绕主题作为重要标准,侧重对作品本身的评价,而非单纯的技术评价。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技术相对更成熟,善于表现作品。如果仍以技术评价为主,就会使学生认为简单重复,没有吸引力,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三)开展自评、互评,营造评价氛围。

学生可采用电子文档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自定目标将每次的作业存在电子学档中。学生可通过它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课堂中,教师可多展示些学生作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作品的互评工作,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互评、交流学习气氛中获得进步。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作品评价只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式,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品评价体系将会更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优化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0).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8篇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中小学数学系统知识衔接

1.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负数、几何证明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七年级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做必要的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容易出错易容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加强学法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况。(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可以采用每节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好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填鸭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边听边思考;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去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练、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上。如何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教法,增强自学与自制能力,顺利渡过衔接关,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的重要责任。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9篇

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不断成长,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多读书

阅读是语文教师发展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标志。教师通过阅读,能使自己思想通达,视野开阔,才能体味到哲人和大师们著作里精深博大的思想,才能完成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全身心地体验生命的深邃,达到自我心灵的升华,才能厚积而薄发,让自己成为知识长河中的一泓活水。朱永新先生有一句说得十分精彩的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所以我应该多读――:读书(教育经典、教育散文、教育故事),读人(孔子、杜威、鲁迅、陶行知等)

2多学习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总是积极学习,多听课,听同组教师的课,上网听先进教师的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认真准备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每一次公开课,虚心接受每一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能很快发现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他们的点拨指导,能使自己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3多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使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等进行“审阅、慎思、明辨”,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反思要包括教学中的“亮点”、“盲点”、教学机制、学生创新、所受启迪、改进计划等。坚持反思可以深化固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逾教愈新。

4多实践

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实践去探索总结,课堂是教师实践的最好舞台。因此我总是精心打磨自己的家常课,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获得了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了更多的锤炼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5多引导

语文教学由于人文性较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有意识地传达给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结合这两年所教初一学生心理尚不健全、容易引导的特点,我就结合语文课堂,有意识地向他们灌输先进、成功人物的实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向这些人物靠拢,如课本中居里夫人、田晓菲等人物的例子,发现有的学生很自卑,上课不敢发言,我就及时在班级里组织了演讲比赛《我自信,我成功》,利用我们学校组织“阳光艺术节”的契机,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个过程,不光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信心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形成也有着重要作用。

初一学生自我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

有效的课前预习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达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的前端水平,利于学生听课有的放矢,对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大有帮助。近年来我校借助于导学案开展学生的预习指导。教师在课前将情境设计及相关的旧知按排在导学案中,让学生给合课本完成相关的知识学习。在设计中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在预习中对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易于把握;二是在设计预习案时要体现出与教材的联系,学生操作不易太难,容易建立知识体系;三是体现分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组织好课堂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新《课程标准》中选择,同时,也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探究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体会数学对生活的突出作用。另外,学生对于探究问题的学习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应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情景,必要时在容易出现困难的地方给予提示,使学生保持不断探究的信心。例如在“绝对值与相反数”的学习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小明的爸爸告诉小明放学后在学校门口东西走向的大路上距学样500米处等他一起回家,放学后他俩在校门口为什么都没有等到对方呢?请你思考帮帮他俩吧。这个问题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思考后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从而理解了绝对值与相反数的关系。

(2) 活动探究,让学生尝试挑战。新《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究活动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动手、动脑学习数学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代数式的值”中,课本选择“搭小鱼”的活动情境,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不断获得函数的感性认识,感悟模型思想。从而进一步体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3)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发展。教育学家加德纳在其“多元智力论”中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所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所在达到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共同分享知识体会。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加深了学生感情,更让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感。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小组合作就表现地尤为突出。

(4)开展动手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这一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的培养 .它具有以下特点:强调动手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既强调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的培养。不是死记硬背事实性知识,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并为理解实验结果而进行讨论 .因此,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例如苏科版初一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对于三视图的学习,我们就采用了让学生制作正方体从不同侧面观察的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班级中平常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学生,他的动手能力却特别的好,空间想象能力也较为突出,这一点使得这一部分学生改变了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学数学的兴趣提升了不少。也使其它同学发现了其闪光点,从而认识到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正视性别差异,注重学法引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会有一种共识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是由于生理﹑智力﹑非智力﹑教育﹑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我们认为在对性别差异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应采用“因性施教”的对策不断提高女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女生的理解记忆﹑加强女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女生的情感智商来提高女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对女生的状况要更多的给予关注,更加注重对女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的培养。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我们的朋友

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学习中,不论是数学教师,还是班主任,同学以及家长等都需通过各种方式,向她们表示支持和信任,尤其是数学教师,对女生的关注或过问应多一些,勤一些,让她们体会到数学老师的态度和肯定,提高女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旦学生在情感上受教师所感染,那么就会转化为对教师的热爱和对数学学习的热爱,成为一种推动数学学习强大的动力。学习情感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感染,班级成员受班上良好的学习风气、同学们热爱数学、刻苦学习的气氛所感染,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五、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自评的建设

及时的评价是促进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学习的一定阶段内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总结,根据自己学习的状况总结一些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将自己的错题进行有效的整理等.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适用、灵活。再用这些知识、方法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这样数学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总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从“外在”到“内化”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努力。

《自主性学习及条件的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岳 伟

《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王贤瑞

《七年级教师教学用书》江苏科技出版社

上一篇:教师工作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个人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