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21:06:57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化;资源共享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非常明确地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训练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技能培养达到最佳效果,是身为英语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多媒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未来世界教育技术的新趋向,它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它不但能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改变许多学生被动学习英语的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四大语言技能。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教材也日趋完善,相应的对于英语老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中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必要技能。许多教师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已经广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情境,不但可以解决英语教学中视听形式单一的问题,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在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方面也依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下笔者将就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的运用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点

1.创设情境,营造语言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设计巧妙的课能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一堂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因而可以让教学效果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最佳。这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尤为突出。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语言环境缺乏是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初中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能够对学习有很大兴趣并且一直保持下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很好地创设情境,营造英语氛围。如英语课本中有许多生活场景,如购物、看病、举办美食节等,直接切入主题会使课堂衔接显得牵强生硬,学生也未必会有兴趣了解。这时就可以在lead in阶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如通过幻灯图片展示,简单的Flash等,创设一定场景,逐步引入主题,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3 Welcome to our food festival一单元为例。为什么要举办美食节,国外学生都是如何举办美食节,准备了哪些食品以及如何准备。笔者通过要点之间的联系逐步展示关于美食节的相关图片,学生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也很自然地融入到举办美食节的氛围中来。通过这种方式笔者成功地将话题引到课文的对话内容上。这样开始的话题就显得比较自然。另外英语课文中也涉及不少对英美国家特色的了解及电影,音乐的介绍。只是纯粹让学生看课文内容,学习知识点,一堂课将会变得十分枯燥无味。如果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相关语言文化背景通过音乐、动画甚至是一些电影片段展现出来,学生印象更深刻,效果也大大提高。

2.使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传统的教学用具,也就是纸质图片、录音机而已。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听音、跟读、讲解为主,形式单一。这样的课堂枯燥无味,学生记忆效果差,不少学生因此有了“英语认识我而我不认识它”的感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摆脱枯燥的课堂教学。如初一英语教学,教师可以融入歌曲、动画,初二或初三的英语教学内容则可以辅助以简单的英语短片或英语电影。学生在听歌和看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锻炼了听、读等技能,对知识点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也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教师甚至可以设计让学生根据英语短片对白进行配音,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如八年级下册Unit 5中涉及英国经典电影The sound of music。笔者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The sound of music的电影片段,也尝试用上述方法让学生根据电影的简单对白进行片段配音。学生兴趣很高。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英语课堂学生不再只是听和跟读,而是拥有听、看、说、唱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教师借助多媒体,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变得愉快,记忆更深刻,效果也更好。

3.突出重难点,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背景;文化意识;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1引言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就在于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对话双方经常发生交际障碍,其根本原因还是和对目的语背景文化的掌握与理解有关。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了每个民族特定的生活习俗、交流方式、文化禁忌等;文化又是语言的底座与支撑。结合到外语教学,目的语背景文化的教授自然显得很有必要,否则外语教学便是不完整的。

初中新课程标注和新大纲明确提出:“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的要求。在人教版的Go for It教材中,不仅每单元中插入了文化知识点,而且教材最后还专门编写了两个文化单元,让中国学生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点是人教版旧教材所没有的。但是,笔者发现还有大部分的教师遇到课文中的文化知识点时,要么照着教参一念而过,要么回避不提,后面的文化单元更是不会花课时去讲解。遇到考试要考文化交际题型,教师就找些固定的搭配语句让学生死背,可见目的语背景文化教育还没有引起中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2教授初中英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中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引领和支持学生以后学习的重要动力。很多学生开始对英语感兴趣就是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吸引,以及对这些国家生活方式的向往。笔者在学校教书实习期间,曾到高中听课,发现高中教师在讲新课前都会介绍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以讲故事、放幻灯片、观看小片段、提问等的方式,这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中学教师如果能利用文化打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视野,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和交际意识,那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意识就会增强,就会逐渐地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更加渴望学习好英语并应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去,从而树立起以后深入学习的信心,这对他们上大学走入社会继续学习英语都有持久的影响。

2.2适应新课标英语学习的要求

人教版Go for It按照话题任务来编写每个单元,倡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着眼于文化教育,设计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滚动式的学习链条。这样的教材编写方式和标准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像以前那样把握教材,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把文化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融入到语言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语用能力才能提高,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下才能应付自如。

2.3适应中考英语考试的需要

纵观历年中考英语试题,我们会发现纯语法的试题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试题融和了语用和语法两种知识,尤其在听力和阅读方面,注重考察真实语言的应用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跨文化语用方面的内容逐渐增多。比如在阅读中,考察英国人见面的寒暄知识,美国人吃饭的餐桌礼节,西方饮食文化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到这些知识,在做阅读试题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

在中考中,对话搭配的试题也很多,这就考察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要基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考察表示感谢及其答语。在机场有一个乘客帮助了一个老外,老外说:——Thanks for helping me. 乘客回答:——You are welcome. I should do it. 这种答语明显不合适,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老外听了就不太高兴了,以为那个乘客不是自愿的,而是职责使然。这些都是不同民族文化造成的差异。

所以,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把其中的文化背景挖掘深一点,以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浸润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2.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文前面提到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来源于对英美国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的向往,这只能作为教师引领学生入门的一个有利因素。在以后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将我们的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类比和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比如,在初一下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中,其人文主题是 “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其中举例人物有国外的体育运动明星、艺术名人,这些都是学生追捧的对象,但是如果教师能介绍或者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我国的科学文学艺术巨匠的资料,再让学生用英语发现总结中外名人的不同经历以及他们的感受,那么学生总会对我国名人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刻苦精神有所触动,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3文化背景教学设计

目前,中学英语课程中是不可能有专门的文化课,而且考试出现的题型就那么几种,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增设口语考试,这就意味着教师对背景文化知识的教授不是很重视,教学的方法可能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重点就只集中在了分析语法结构和讲解大量的词汇上,这肯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隐患。一些成绩好、语音标准、语法应用正确无误的学生一旦进行英语交际便常常出现由目的语文化缺失造成的语用错误。他们总是喜欢把汉语和英语等同起来,以汉语文化,汉语思维来套用英语,这就造成了理解偏误和语用失误。那么,教师如何多方面地设计文化教学,让文化融入语言学习之中就成了教授文化知识的焦点。

3.1文化比较

比较英语国家与本民族文化的异同是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的新课上做一个文化导入,加大输入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任务让他们动手完成。

新目标初一下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介绍了西方人的饮食烹调方法。在这个单元中,笔者建议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烹调词汇句型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一道中国菜的制作方法,并查找西方人与中国人饮食习惯、餐桌礼仪的不同;而后教师列出一些常用的新单词、句子补充给学生;最后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出两栏,一栏写上“the Western”,另外一栏写上 “the Chinese”,并让学生起来用英语口头表达不同,并串成一段话。这样,既能使学生应用语言知识,在表达过程中通过对比,他们对两种文化的差异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又能唤起学生对本族文化的热情。

3.2应用多媒体营造逼真的交际环境

形象生动的音像画面是吸引初中生的最好方式。教师备课的时候也会做很多有趣生动的幻灯片,吸引学生,加大输入量,营造语言交际环境。每个单元新课的文化引入大部分也主要是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画面或者短片介绍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自己提问,或者学生互相提问,让学生在观看中有所思考。

新目标初二上册有一个教学单元谈论的是天气。教师通常先用天气的图片引入天气的词汇,教授词汇拼读,然后再是句子的使用。他们没有通过天气联想到英国人的寒暄礼节。笔者建议首先教授单词,播放一些英国人打招呼的短片,然后过滤出一些他们常用的句子,让学生发现英国人寒暄礼节和中国的不同,此时再由教师介绍英国人的寒暄文化,强调真实的交际中的禁忌。学习完词汇句子后,让学生扮演两国人进行见面寒暄的对话,这就使文化融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中。最后,教师用幻灯片制作一些其他国家的天气情况的图片和一张中国地图,模拟天气预报的播放现场,让学生扮演一次播音员报道中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这样的活动让教学语境化,发挥了句子的交际价值。

3.3创造课外学习英语的条件和活动

学习英语文化仅靠课堂上的输入还很不够。教师在课外就应该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语言知识的学习。

首先,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周末、寒暑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做阅读笔记,然后课堂上在以值日报告或者讲小故事的方式检查阅读情况。

其次,在下午的空闲时间,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文化故事电影的片段,引导学生观看提问;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英文歌曲;参加演讲比赛,并在过圣诞的时候,让学生收集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资料并做成幻灯片介绍给同学,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举办圣诞英语晚会,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演唱英语歌曲,使学生在表演中发挥特长,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最后,有条件的学校聘请来自国外的专业英语教师,给各班每周上一节口语文化课,以游戏讲座的方式让中国学生参与直接的跨文化交际,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4结论

从以上论证来看,只要教师具有提升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的意识,那么文化教学完全可以融入语言教学中,并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学生在接受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两个民族的差异,不能极端地否定一方,培养爱国意识,教育学生在交际中正确地选择符合对方文化标准的表达方式以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文化的教授也应该融入语境中,不脱离语言知识教学。

总之,建议中学教师加强自身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多学习了解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使自己的教学多样化,让语言教学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梅德明主编.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1).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独角戏,单一的演员演绎着枯燥乏味的剧情。学生烦了,教师累了。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1.学习小组的培养

教师根据基础成绩将男女生分别进行排列,在征求小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组成“情投意合”的小组,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及单科成绩等进行个别的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与此同时建设、健全小组奖罚的规章制度,小组内部明确职责,生生参与小组的管理。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学习氛围。

2.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进而建构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创新能力、成功的自信等积极的情感才能同构共生。学生在分析前置作业中领悟知识的内容后,在小组讨论中领悟所学内容的“根本”内涵,在教师的检查下提升课堂的学习成果。

二、静与动相结合

所谓静就是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首先要做到:静心、静性去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初一英语都是很基础的内容,有些学生是谈英语色变,不求甚解就去问其他同学或者是教师,他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不会。所以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在为其他同学讲授问题时首先去询问他最基础的内容。比如说,like这个单词的读音,有些学生一看见就说不会读。其实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他没有用心去记音标,没有去认真思考辅音和元音如何进行拼读,这个时候我就不要告诉他如何去单单地读like,而是要帮助他重新学习一下音标。

所谓的动首先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上都要积极主动。其次就是认真动脑、动手、用心去把教师布置的导学案经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认真完成。与此同时,教师亦应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布置有趣的、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去追求的话题。

三、真正的全能训练

所谓全能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面面俱通。现今学生通过自发主动的学习,在课前课后大量地查找资料,慢慢地我发现不但学生的口语表达进步了,而且在书写方面,特别是掌握零碎的语言方面,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初中每个Module都会有很多的短语和生词,我们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自己应用。例如,初二英语下册Module 2 Friendship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知识点heardoing sth.(听见某人正在做某事)和heardo sth.(听见某人做了某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造句子。结果发现学生的思维真的很开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说出自己的句子还要认真去听其他同学所造的句子,如若有错误的还要帮其改正过来。如此反复,学生不仅会写句子了,还提高了听、说能力。

四、以导代讲

在课堂教学中,单单靠学生的讲和学是不足以满足学生知识的建构的。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出现“岔道”的情况下,及时出手,把学生“导”到正路上来。例如:

If you ask him,he will help you.如果你请他帮忙,他会帮你的。

If you fail in the exam,you will let him down.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会让他失望的。

探究一:用不同颜色标示出主句和if引导的从句。

探究二:“主将从现”在if引导的从句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怎样判断主句和从句的时态呢?

这几个问题抛出去后很多小组经过认真思考和激烈的谈论后总结出了适合他们理解的观点。

探究三:(1)If(如果)a snake bites you,take a photo with your mobile phone!

(2)If(如果)a snake bites you,pick up your phone.

A.组内观察上面三个句子,找出相同结构。

B.此句型的时态构成。

翻译:如果你喜欢这个本书,就去图书馆借吧。

在归纳这个内容的时候全班学生都犯了难。这个时候教师就去帮助他们慢慢分析,原来问题出现在祈使句的应用上。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舍弃了很多劳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了自信、大胆和积极向上的习惯。

五、高素质的教师方有高素质的学生

生本教育确实在课堂上解决了令教师劳心劳力的难题,但是这种教育体制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外知识的含金量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想把生本教学推广得很好,就必须要求教师吸收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元素去提高自己。

六、生本教育的困惑

1.教学进步慢,生本课堂是把时间还给学生的一次挑战,学生学在其中,也玩在其中,所以很难把握课堂的进度。每节课学习效率不高。

2.学生有时候讲解得不够明白、不够具体,教师在旁边很紧张,既怕其他同学听不懂,又怕自己去重新讲解耽误学生的时间。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关怀;新课标;优化课堂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关怀备受关注。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情感因素的调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了英语教学,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建立协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心情放松,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英语教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老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是在课堂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亲其师,必信其道。

例如,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无论对错,我总会先说一声:"Thankyou!",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说一声:"Nevermind",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一声:"Canyouthinkitoveragain?"。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课堂中教师也难免会出现小差错,我总会抱歉地说声:"I'msorry!"。言传身教,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还有,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就是情感场,教师应该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一进教室,我总会与碰面的学生亲切地说:"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ello!"。这样的课堂总会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学生就能轻松大方地交流。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另外,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在教七年级下册“Unit2Isthereapostoffice?”时,我避开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法,而采取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场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你将如何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由教师作最后的总结。在学成语言技能后,我还让学生联系本校的地理环境,自编自演对话。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有的"Askthelibrary"有的"AskW.C",气氛很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因人施教,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不是想法让学生考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去年我们班从另外的学校新转入一名男同学,来我们班重读初一下学期。刚来时英语成绩很差,对学习英语毫无兴趣,但别的科目却很优秀。他告诉我以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超过30分,他也不知道如何学习英语。我跟他说:“忘记过去,重头开始吧,我相信你能行,我帮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指导他学习英语的方法,教他记单词,落实每节课的要求,告诉他:"Joinus!"。他每背完单词一次,我就及时鼓励他"You'vedoneagoodjob!",并在课堂上故意提问他会的单词与知识点,让他在同学面前有自豪感,有成功的体验。我渐渐发现了他的变化:上课很专心,发言很积极,甚至敢主动上台表演。一学期结束,他居然能考62分。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好的。可见,学生一旦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后的成功显而预见。因此,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

三、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

教师从情感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如"good""wonderful""fantastic""great""excellent"等等。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Welldone!"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总会在学生的心理涌起一股股暖流。例如,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会因老师的突然提问而紧张;单独用英语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觉得难于启齿,结结巴巴;课堂上因为怕老师叫上台表演对话而局促不安。这种焦虑、忧愁、挫败感等等心理负担会是学生失去信心,处于心理预制状态,严重影响学习效果。而鼓励,成功的体验则会萌发学习的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使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地学习英语。有时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性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还应发挥主体性评价的功能,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可见,使用人文关怀的评价体系,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教师能够重视他们,并合理地利用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教材,处处渗透人文关怀

《新目标英语》“Goforit!”具有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实用性强的特点。教材以话题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注重能力培养。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问候、购物、问路、看病、提建议、询问职业等。这些内容中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尊敬别人、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学习和劳动等等。

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12Don'teatinclass.”,九年级“Unit11Couldyoupleasetellmewheretherestroomsare?”,八年级下册“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告诉了学生要遵守学校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语言习惯。八年级下册“Unit4reading中Shesaidhelpingotherschangedherlife.”,九年级“Unit8I'llhelpcleanupthecityparks.”都谈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及做自愿者的伟大意义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思想得到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人文关怀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以情优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当代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之一。

参考文献:

[1]《英语学习策略论》.文秋芳(1996)

[2]《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李丽生等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外语教育语言学》.胡春洞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 问题驱动

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模块是按照不同的话题编排内容的,每个模块的话题都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初一下册Module 2 Spring Festival, Unit 1 We a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Unit 2 What traditions do you have for Spring Festival? 这些课题都是很好的引领性的问题,从内容来看,它告诉同学们这个模块将要学习关于春节习俗的内容。从语法的角度看,它告诉学生本模块将会学习be + V?ing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能顺利地导入课堂学习。所以,每个模块以课题作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用英语就中心话题展开讨论,既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又顺利引入新课。

二、 引导自学(也称课前预习)

这一环节是后面交流互学与展示质疑的前提。在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只有书写的、需要上交的才算作业,他们根本不重视教师布置的口头预习任务。为了使预习落到实处,我尝试编写每一个模块的预学案,根据课型不同,预学案的内容包含词汇、课文知识点解析、语法及写作指引等四大块。预学案把课本和练习册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预习起来有明确的指向。上课前,学生必须根据预学案预习课本及练习册,并完成预学案上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预学案成为学生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之一,从而让预习落到实处。

三、 小组互学

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键部分。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学习任务,并且分工要明确。例如词汇教学,我通常是把生词分节,用直拼法拼读新单词,再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朗读,这样即使是最腼腆的学生也会开口,不再担心因读错而被别人嘲笑。认为读错的,其他的小组可以纠错,极个别超难的,再由老师正音。对于阅读课,在该环节通常分三步走,第一,各小组组员核对、交流预学案上课文中的有关知识点,排除文章中的难点,第二,小组合作翻译文段。第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各小组的任务分配视课文的长短而定。较长的文章,每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文段,然后通过下面的展示环节,在全班共享。在写作课上,根据预学案上的写作指引,小组内讨论确定时态、人称、重点句型及短语,组内成员分工各写几个句子,最后每组汇成一篇文章。在这一环节,根据不同的班情学情,小组互学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好层次的班级四人小组中,基本算是两两旗鼓相当,所以通常是组内先两两互学,然后在组内统一意见,在层次弱的班级,四人小组的配置基本是ABBC或ABCC, 很难做到“对学”,通常是由组长或层次较高的同学讲解,其他的组员提问,最后统一意见。

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如果学生开始“合作学习”才二、三分钟,有的刚进入状态,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急着让小组展示汇报。或者有一个小组完成任务,教师马上结束“合作”,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学生讨论就不充分,致使小组学习走过场。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英语课上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师担心完不成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从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以,小组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影响小组学习成败的关键。小组学习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将会导致小组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

四、 交流展示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在质疑与纠错中求同存异,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语言实践。展示包括口头展示、实物投影或板书。口头展示可以是组内分工轮流背,也可以是齐背或者齐读。投影或板书的内容一定是该组讨论的最终结果。展示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释疑解惑,其他小组质疑。提问的同学,小组可以加分,被问的小组代表若不能解答,可以求助其他组。如果组内成员指出错误的,说明讨论不够充分,不予加分。对全班有共性的疑问老师再在全班讲解。展示过程中,我会对发言者的音量、吐词、仪态提出严格的要求,板书或投影的书写要规范。同时要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是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倾听才会有质疑,所以,每节课都要反复强调,要求学生做到动静分明,甚至会评出课堂上谁是“the best listener”即最佳倾听者。

五、 反馈评价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阅读课文 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教学模块的第二单元基本都是阅读课文。这些课文承载了不少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和句型。不少老师的想法和做法是:只要把这些语言知识都给学生讲清楚了,就基本完成了这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老师在讲授这些阅读课文时一般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先导入课文,然后教授文章中的新词汇,接着让学生听录音或读课文以完成与课文相关的听力或阅读任务,最后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跟学生讲解文中的语言知识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种传统的只重知识点忽略能力提高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利于增强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第一,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语言点的教学,会误把阅读训练课变成关于语言知识点的讲授课,以致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不能很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阅读能力训练。第二,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参与得少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容易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总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不能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有效性?反思之前的教学经验,总结研究所得,我认为老师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有效性体现在:重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使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成为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

阅读文字材料的目的是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所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学生有效地读懂一定的英语材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不少老师忽略了对教材中阅读课文的利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匆匆把课文过一遍之后,通过大量课外阅读练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训练阅读能力,这样看上去含量很大,但学生除了接触更多的阅读文章之外,在理解分析文章的方法和技巧上的能力到底有没有收获?事实上,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在缺乏老师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外阅读练习时一般只把它们当做课外作业来完成。只要能找出正确答案,学生就很少主动地进一步读懂阅读材料,更没有意识到从中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技巧。第二,大量的课外阅读文章虽然题材广泛,但水平不一,缺乏一定的教学针对性,不能系统地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相衔接。因此,就算学生做了大量的课文阅读练习,他们的阅读能力也难以有明显的提高。事实上,大量的课外阅读练习只能作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补充成分,而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然而,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跟那些课外阅读文章就有本质的不同了。它们均由众多权威英语教学专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共同编写而成,无论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语言能力训练方面都适合用做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在正常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增强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性体现在:通过充分了解教材,合理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学习阅读分析理解文章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率。

应试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份英语试卷,30分阅读理解,加上10分完形填空,15分综合填空,这两题(一题相当于选择题,一题要求写单词)也很讲究理解。不少老师比学生先泄气:理解的学生是不用教的,看他自己天生的能力。其实不然,只要学生会把握一篇文章的大意,就会从文章里获取信息,至少30分里面有24分是能轻而易举拿到手的;再者,如果一个学生长期能在阅读理解方面拿24分,自信心跟知识量就会跟进。所以,在长期的阅读课上,不断灌输对不同的文章入手理解的方法,学生无论在英语习得方面还是学习成就感方面将深受裨益。

也有老师曾经尝试,把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设置好了所有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去,结果学生在茫茫然中只把时间浪费或有些学生在等待老师的答案中消磨时间,都没有投入到学习中,老师抱怨这种自主让学生学习的方法走不通,于是放弃了,还是选择自己“满堂讲”的方式,至少心安了――我已经做了很多。事实上,学生的“自主”还要老师的指导,否则让学生唱独角戏,很快他们就会迷失方向,消磨意志,也不愿自己走下去。

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技巧是增强英语阅读课文教学效果的前提。但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每篇阅读课文都承载着相当多的教学任务。老师们如何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能充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熟练地掌握文中的语言点知识,是最终实现阅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解决这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们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合理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把所有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的内容都科学地安排到相应的教学步骤中去。

试举一例:初一下册module 5 Unit 2 “London is bigger than Cambridge”,很明显这一课是两个城市的对比,涉及英语语法中形容词比较级的复习运用;写的是地方,不可避免地涉及地理环境、方位、气候等内容。我的设计:从自身的国度入手,求其生动,我用一张中国地图;转入英国地图――先介绍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国,包含威尔士、英格兰、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加线勾勒)。

这些虽然似乎与文章没有多大联系,但我认为学生要学英语,连这些基本的背景知识都没有的话,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粗略翻阅课文,在地图上指出本课的两个地方大约在哪里。一篇文章要求学生找些东西,学生可能找不到北,这个时候,阅读文章的技巧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我们该怎么找?学生有了想的方向,灵机一动就知道――针对哪个地方就在哪一段找,根本不需要大海捞针――这是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索的结果,不是老师给的。

为什么要对比这两个地方,而不是其他?再让学生浏览文章,找出:Writer’s name:(Tony Smith)

His hometown:(Cambridge)

His country:(The UK)

Its capital:(London)

显而易见,作者在对比自己的家乡跟首都。既然是对比,便用列表的形式看个明白:

再结合课文设计的第三部分,看看这两条河及附近的景观,写写哪一条是River Thames,哪一条是River Cam。同时认识剑桥大学的模样,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别忘记阅读课与对话课不同之处:它可以带给我们遐想和情感。

课文最后,由英格兰的东部剑桥,南部伦敦,探索西部跟北部的情况。整堂课呈现出文章的结构详略安排,引领学生无论是看一篇文章还是自己写一篇文章,跟语文的作文都无两样,同是有个条理。在熟悉课文之后,在第二节课,是时候让他们根据天气、地里环境、景点、饮食等方面写写自己的情况,外来工子弟,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跟目前所在的城市对比;本地生写写所旅游过的熟悉的地方跟自己的家乡对比。以此作为应试作文训练也好,作为一种理解的加深也罢,从本国开始,深入课文中的英国,再回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是我自己对这一课堂的设计意念。

三、有效性体现在:在解析文章结构的同时,兼顾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最好的方法是让它们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乐于接受的内容。

在传统的阅读课文教学中,面对大量的词汇、语法和句型教学,老师们一般采用直接解释的说教方式,甚至提炼出要求掌握的单词和短语,以中译英的练习形式过一过场,熟读然后练习。这种教法不但成效低,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甚至因课堂气氛的枯燥乏味导致不少意志力薄弱的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必须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令他们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求知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module 5 unit 2 “London is bigger than Cambridge”,从本国开始,深入课文中的英国,再回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课堂的设计意念中,我使用中国地图有什么用?引入新单词,这样乍一看,很乱,密密麻麻。其实逐个逐个边问边放出来才有感觉:Shanghai/Hainan/Xinjiang/Heilongjiang is in the east/south/west/north of China.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The cities:Liaoning,Jiangsu,Zhejiang,Guangdong are on the coast.这样的话,不用解释,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这些单词的意思,而且对它们有深刻的体会印象。而大不列颠这张地图(如下)除了切实地让学生了解大不列颠与英格兰的关系之外,清楚英国的某些背景知识,同时学会region一词。

由此可见,图文介绍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直观的单词教授,让学生从被动的死记硬背的语言学习中解放开来,变成乐于接受的知识。教学方法有:①老师引导学生探索:我们该在文章中怎么找出这些细节?②为什么要对比这两个地方,而不是其他?③要求学生根据两个城市的对比情况填表;④We have learned about Cambridge-the east of England,and London-the south of England,what about the west and the north of England?当我们通过不同的提问把死板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在课堂中探索的材料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堂的参与度都会大大提高,而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显著的增强。因此,教师不能再把相关的语言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而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学会通过讨论或借助各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的方式学习崭新的知识内容。

整节课还有一个地方:语法――形容词比较级。长久以来,很多老师都在研究:在阅读理解课当中应不应该着重讲语法。我认为要就课论课,直接影响文章的大意,就应该在引入的时候,语法与承载语法的内容一同设计带入,甚至应该贯穿在文章理解的时候;像这本课而言,形容词比较级算是一个复习内容,对于初一学生要求也不高,只要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可以在课后练习或在练习写作时稍为熟悉即可。总原则总任务应该是立足于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只要老师能够明确关于每篇阅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巧妙地做好教学设计,有科学清晰的教学思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燮君等编著.中学英语实用课堂教学艺术[S].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庆平.浅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交流,2009(5).

[4]Anderson,N.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英语课堂既要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又不能失去自己的固有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很好的整合教材的能力,对课堂活动的各个步骤精心设计,安排小组活动时,要立足全局、兼顾细微。我们将英语课堂划分为五种类型,即:语法课、听说课、读写课、练习课和反馈矫正课。当然,并不是说语法课就一节课只学语法,我们还是需要用“说”来练习语法,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因此这几类课型也是纵横交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

再者,我们所提及的五种课型与课程改革中的四种课型是完全不相悖的。英语课型中的每一项都是与四种课型相融合的,都需要有预习、展示、反馈及巩固。这听说、读写、语法、练习课完全是在四种课型的基础上构建的。

无论何种课型,教学目标首先是要非常明确的。某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好不好,都要事先在心里思量一下。这个目标根据课型的不同而变化,不仅要教师心里明白,更要让学生清楚,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不同的课前预习。

课型是无序的,自由进行的,它并不一定需要严格按照书上所规定的单元来授课。如果这一模块没有涉及到新的语法,那就完全可以先上听说等其他课型,在最后时巩固练习一下语法;若相反情况,则将语法课适当提前,就可以避免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走弯路。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点点教学体会,浅谈一下各个课型的授课模式:

一、语法课

以外研社“新标准”教材初一下册为例,我们要学习现在进行时等各种时态,对于这种时态的学习,我们可以先采用温故知新法,即由学过的旧的语法点引出新的语法点,给出例句,再应用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新生成的句子,看其有何相同及不同之处——分析其构成及标志词。这样的方法是比较容易用学生接受和理解句型的。第三步,让学生观察时态所跟的不同的时间状语并介绍其他或引导学生说出他所知道的时间状语,以便使其懂得如何判断时态。第四,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句式变化等,再进行展示。最后,学生自主演练,多造句,多变形,多练习。小组内部要先做到人人都懂、人人会练,再展开组组竞争。例如一般将来时态“will”的讲授。

Step 1 温故知新。由已学的“be going to”引出现在时态的另一种形式。

Step 2 说明意义及时间的变化,再由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时态特点。

Step 3 注意句型结构。即否定句及一般疑问句的变化。

Step 4 找出关键词(即标志词,表示时间的词)。

Step 5 说明特例。“There will be…”等。

Step 6 小组练习。互换句子做变形,A变换B的句子,B变换C的句子,依此类推;或是A变否定句,B变一般疑问句,C做回答,D做划线提问等等。

二、听说课

在新标准教材中,一般每个模块的第一单元是较为标准的听说课,而听说课之前的热身也往往是看图说话。为了降低看图编段落的难度,课前温习生词(读单词)是必须的。学生要知道怎样来描述、描述什么。因此教师要给予明确的指令,不要一下要求过高,应逐渐增加难度。可以先找出用于描述的词或短语,再要求造句子。在这之后,便开始听力训练。对于听力素材的使用,也仍要本着低起点、多层次设计练习这样的目的,充分挖掘素材,由易到难。可由简单的小问题入手,慢慢来听,一遍一遍听,直到可以做填写单词或表格这样的题目。听力练习过后,跟读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再进行角色扮演或复述对话。在听说课的对话中,一般语言点不会太多,可直接让学生找关键词,板书出来,对背诵对话有很大帮助。这堂课,小组活动互对答案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听说课中可设计“listen and complete”填空题。练习的目的是要概括对话的主要内容并填写主要语言点,填完之后可领读,让学生再巩固,可将这个练习作为language point的再利用,根据填空部分讲解重点。

三、读写课

第二单元是读写课。读写课的导入同样与听说课内容有密切的练习。教师可以就第一单元的内容来安排活动,如表演对话、回答问题、谈论所给图片内容等来导入新课。有时课本中的热身活动恰巧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就应该多费心思让学生多多练习,争取高质高效完成。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刚开始可以让学生进行泛读,布置的练习也较为简单,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词或是句子便能找出答案的题目。再安排较长时间来精读,完成较难的问题,如改错、判断正误等涉及课文理解的问题。再精读,找出文中的关键语言点,自主找,能够自己逐句翻译全文。再跟录音读,模仿语音语调。这样四五遍读下来,学生对于文章就能较为详尽的掌握。至于写的练习,有时课上时间有限,可能不能完全跟上,可以变化为口头练习,亦可布置为作业,灵活安排。

四、练习课

练习课最为重要的是课堂效率。为了避免学生课下练习完成的匆忙,发生抄袭现象,我们在课堂上做重要的基础练习,限时做完之后核对学生的答案,对于错的,教师加以讲解,再询问是否有其他需要讲解的地方,若没有,则放给学生时间,互相讲解纠正错题。此时小组合作与互帮互助尤为重要。

反馈矫正始终贯穿于以上课型之中,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无论是何种课型,小组活动都应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小组建设和组长的选拔及培养是每位英语老师的头等大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以上只是笔者在平时英语课堂改革理论学习与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仅作抛砖引玉。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预习方法 改进策略

一、初中英语预习方法存在的不良现象

1.重形式,轻内容。每次自由早读时,学生们总是从书本的第一页第一课或第一个单词开始,漫无目的地东读一下,西看一下,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在集体朗读时节奏过慢,拖音明显,平而无味;齐读时有的学生装模作样,有的学生在齐读时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存在假读等现象。

2.重笼统,轻明确。对于所布置的比较笼统,不够明确的预习作业,学生认为,做不做一个效果,老师不可能去检测,久而久之,学生就把预习生词这项作业,当作一句空话。如果预习作业繁冗拖沓不便检测,学生就会反感。

3.重书面,轻实践。过去,教师布置作业存在这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写下来的作业,才算作业了。这样就忽视了预习作业,轻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或者,预习中有预习生词,绝大多数老师会选择叫学生抄写单词,一抄就是十来遍,抄了一大堆,但不知道怎么读,就更谈不上应用了。

二、初中英语预习方法的改进策略

(一)明确预习要求注重内容兼顾形式

1.明确早读目标,加强预习方法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早读的内容,以便读时“有的放矢”,所以笔者的做法是提前一天告诉学生早读课的目标,也就是早读的内容,这是提高实效的前提。对于初中生而言,早读内容主要源于教材。主要有让学生朗读书本上重要的单词、短语、课文和语法例句等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每单元的专题作文是必背的,或者是背诵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可以提高部分学优生的学习成就感。另外,笔者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名言警句并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抄写在硬皮本上并要求每天早读时熟读,每天背诵一句。英语背诵量多的同学,英语成绩肯定比那些不肯背诵的人要好的多,而且,词汇背得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要比不喜欢背诵的同学强得多。因此,我利用早读课,抓住这一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诵,以此积累词汇量,培养学生的口语语感,为他们今后继续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初一新生,在开学3周内要整体认知48个音素。每天教授3~4个,要求会读会写。从学生接触新单词开始,就应该掌握准确的发音,强化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语音知识的学习和消化,需要一个很长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反复讲解、强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而这些语音知识的强化、落实,笔者都是充分利用早读课来完成。

如教师在今天课上教了/i:/,/I/,/e/,// 4个单元音后,第二天的早读内容就是要求学生根据音标拼读下列单词。

/i:/ bee/bi:/ feet/fi:t/ keep/ki:p/ key /ki:/ team /ti:m/

/i/ it /it/ big /big/ city/siti/ give /giv/ sick /sik/

/e/ get /get/ best /best/ text /tekst/ help /help/

// fat /ft/ have /hv/ cat /kt/ back /bk/ hat /ht/

2.丰富早读形式,培养朗读习惯。读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让学生大声朗读,读出信心,读出乐趣,读出速度,读出气势,这就要交给他们朗读的方法。如:

(1)读。齐读可以调节“读”的气氛,是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鼓励了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发现问题,笔者就讲解并领读。对于部分学困生,帮助、指导他们读、背,对他们多加鼓励,树立他们的阅读信心。

(2)范读。语言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进步、发展的。而语言能力的发展却从模仿开始。故而,每天的早读课,我都会亲自带领学生朗读,带读重点词汇、短语、句型,让学生反复模仿。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错误、训练语音语调的基本功,也可以兼顾到英语基础差的学生。

(3)自由读。让学生在有任务的前提下自由读,同学之间成立学习小组,可以互读互背,形成一种“你帮我,我帮你”,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

(4)用开火车朗读等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朗读质量,也增添了早读的趣味。

通过多样化的早读形式,激发学生早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

(二)依据学生已有水平布置分层次预习作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智力水平,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学生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差异。正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结构、学习能力和个性、心理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之间已有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英语基础不完全相同。所以,我布置作业时就考虑到学生这些方面的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于缓进步生,笔者要求读和抄写新单词及习惯用语;对于发展生,笔者要求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知识点;对于自主生,笔者要求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知识点,利用新单词及词组造句。

比如,在预习“Go for it”八年级下册“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预习作业设定中,笔者总结预习作业有四个要求:一是根据中文意思写出英语单词,二是让学生总结过去时的表达方式,三是让学生在预习中给出基本句式的例句,四是让学生在预习中写下不理解的疑难之处。预习题中,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解决任务一,多数学生能解决任务二,而任务三的难度可能大一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掌握不同表达方式中动词be的变化。任务四在每次预习中都会出现,让学生写下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之前进行二次备课,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既注重了个性又关注了统一。

(三)根据教材需要,明确预习作业目标

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心里非常希望获得老师给他们赞赏性的评价。但是,如果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内容很笼统,不够明确。就会造成学生认为,做不做一个效果,因为老师不可能去检测。

例如,在“Go for it”九年级 UNIT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以前要求学生自己预习生词,可是老师上课根本不去检测,久而久之,学生就把预习生词这项作业,当作一句空话。为了提高预习效果,笔者进一步明确第几课时的生词,第二天在课堂上抽读生词,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课堂上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做示范讲解。布置的预习作业,肯定性评价在课堂上体现,这样学生会更加重视预习,预习作业才会取到预期作用。为此,笔者尽量避免作预习业繁冗拖沓,让学生预习目标清晰明确,有的放矢。因此,我注意到,预习作业题在设计时有利于检测的题型收效更佳。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变“书面”为“实践”

英语预习作业的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实践体验,从而大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比如,笔者将学生平时摘抄记录下来的谚语或名人名言在教室里、走廊上或其它合适场所进行展示,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写信、日记以及请假条等形式布置学生的笔头作业,这样不仅积累了学生英文写作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大胆尝试用英文写作,为了相互促进,笔者让学生先互相批改,然后再进行点评。这种生教生的策略,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做一些模仿课文录音的作业,叫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录制,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保存起来,然后统一放在电脑里,在每周的特定时间播放,让学生评比,然后学生之间互相纠音。这种预习作业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

三、运用四种英语预习策略取得的成效

1.学生预习能力大幅度的提高。自从运用了四种预习策略,学生在进行预习时不再无事可做,或过分地依赖老师,能够根据预习策略独立完成预习作业,知道哪些问题应该课前自己掌握,哪些问题要在课上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课后消化,可以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采用四种预习策略要求学生预习,笔者觉得在课堂上针对性更强了。知道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只需带过,哪些内容还存在难度,需要精讲精练。真正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结束语

预习是实施有效教学、实行先学后教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铺垫。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预习,根据课时的需要适当设计如上所述的不同类型的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及时总结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预习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李英.新课程教学设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篇教学

一、带着思考在教学路上摸索前行

做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已经三年了,回顾这三年的历程,第一年可以说是稀里糊涂的一年,面对着从学生到老师角色转变带来的各种压力,让我对教学少了些真正的思考。随后的两年,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十几年前英语学习模式留在我心里的烙印太重,这给我的教学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于是,我开始研读新课改的内容、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最新的教学理念,深感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就这样伴随着学习与思考,我的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二、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出现长课文,从目前阅读课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讲,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的能力与掌握知识水平的评价、衡量是通过书面考试来进行的,再加上在有限的课时里必须完成定量任务,英语教学往往比较偏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让学生反复练习某种语言结构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三、语篇教学之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对语篇认知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内容和功能。人类语言除了在构词造句方面有明确的规则之外,在语言交际中也存在很多需要遵守的规则,最明显的就是“连句成篇”、“上下文照应”、“段落大意”等,都不是仅靠词句就能表达的意义,也不是只要学会了构词造句就具备的语言能力。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语篇教学,使学生从整体(篇章)和局部(段落)的关系上去理解语篇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逻辑发展,以及词汇和句子的真正含义,对于增加他们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有重要意义。以语法学习为例,很多学生觉得语法难学,这与学习的方式有关。由于语法规则是在大量语言事实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所以规则本身总会有相对性和局限性,许多规则都是有例外的,符合规则的语法上正确的句子未必有意义,表达相似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同样的语法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四、案例分析----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我选的校本磨课案例是新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0 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 Section B 长课文,研究目标是:1)通过课例研究,使本组老师对阅读课有新的认识,教学的侧重点由词、句转到语篇上来,并意识到从语篇分析层面上来理解词语、句子、语法的意义;2)以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为媒介,用正确的阅读策越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研究问题为:1)教师在阅读课中重语法,轻意义,重语句,轻语篇,常把文章一句句进行语法讲解与分析,然后让学生听听读读就完成任务了,这直接导致学生一见到长课文就先查生词,标注汉语意思,划出词组,阅读能力很难提升。2)由于向考试靠拢,过于重视词汇和语法,文化因素在阅读课中渗透不够,没有把文化渗透和语言学习进行很好的结合。

整篇文章的大体结构是总-分-总的模式,首先介绍了很多国家关于生日聚会吃蛋糕的相关信息,其次以英国和中国为例,介绍除了蛋糕之外的各自不一样的特色,最后总结虽然食物不一样但却有相同的寓意。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调查,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把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背课文变得轻松,语言知识点也能在理解记忆中轻松掌握。

借助文章第二段展开说明,课文内容为①In many countries, people have birthday cakes with candles. ②The number of candles is the person’s age. ③The birthday person must make a wish and blow out the candles. ④If he or she blows out all the candles in one go, the wish will come true. ⑤In the UK, people sometimes put a candy in a birthday cake. The child with the candy is lucky. 从整体结构上看,句子之间衔接的非常好。第一句出现了蛋糕,第二句关于蛋糕上的蜡烛,有了这两句的铺垫,第三句就是面对着蛋糕许愿并吹蜡烛,紧接着下一句是如何吹蜡烛及原因,这四句话简述了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第五句的加入让段落变得有趣。因此语篇的展开是有一定次序的,正如秦秀白(1997:13)所认为的那样“语篇中的句子或句组,并不是杂乱无章地从一个话题过渡到另一个话题的,而总是按照话题之间的连贯性和话题展开的可能性有规律地组句成篇”。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学生也会发现语篇内容具有亲切感和熟悉感,从生活实际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会发现英语学习并不难。第五句话饱含文化信息,学生会对其感兴趣,原来英国还有这样的做法,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联想到中国春节时包饺子放硬币的做法,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做法相同的寓意既与文章传达的精神相符合,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以上三方面来把握语篇结构及其内容,会发现阅读不再枯燥,语言变得生动,词、句、语法问题伴随着理解与语感也迎刃而解了。

五、结束语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初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初二年级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初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

二、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

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兴趣,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美国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和美国乡村音乐的片段,使学生产生英语阅读的欲望。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感兴趣,阅读效果才会更佳。因此,在教课之前,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 专家justin kaley的mind map就为阅读课文中的相关点作了很好的辅垫。

三、倡导多轮式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教,教些什么,学生该如何学,学些什么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根据阅读文章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该采取几轮的阅读模式。

1. 一轮型的自助式阅读模式,即“选题――阅读――答题”的模式。

如果阅读文本简单易懂或一些非文本类的阅读,如新教材go for it!八年级第八单元的section b 3a,我就要求学生一次性阅读。当然这种阅读之前,教师可事先发给学生若干问题,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的一两个问题,学生犹如在自助餐厅中自己取菜一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之后在小组内共享答案。由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不同的学习程度和能力,领着问题去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中显得信心十足,轻松愉快地开展阅读过程,并在小组中分享体验了成功的,培养了彼此的合作精神。

2. 两轮型的指导式阅读模式,用于有一定难度的文本式阅读。

其间学生会有两次阅读过程,其中一次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模式主要由“预测――阅读――指导――阅读”等环节组成。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阅读文章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时就应用了该模式。 学生看到标题及文中图片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预测文中的情节和文章主旨,学生马上想到了 is it easy to learn english songs? 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songs? 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 songs? what should we learn about english songs?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且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加深了对信息材料的理解。然后进入第一次的阅读过程去印证这些预测与原文的接近程度,学生们兴趣大增,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状态。但是该文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有些语句较长,有些语言点不能一下子看懂。这时就需教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如“nearly all the singers sang very clearly and looked comfortable on stage. both winners were very modest and said that they didn’t think they were better than other singers”等句子本身有些难度,教师可以在powerpoint上对这些句子进行paraphrase 或个别的中文说明等。之后让学生进入第二次的自主阅读过程,自然感觉比第一次的阅读熟悉很多,从而能细心地去读,对全文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理解题目。

3. 三轮型的检查式阅读模式,其间会有三轮即三次阅读过程。

此模式适用于阅读文章较为枯燥晦涩、较难使学生产生共鸣、但往往有着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比如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的阅读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就可以通过该模式展开,具体的为“讨论――阅读――交流――阅读――检查――阅读”。看到这一标题,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如: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what’s your problem? 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have problems? 结束后进入第一遍的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看完后学生可以对大意进行交流,总结全文提出的三条建议:by learning to forget; 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 然后进入第二遍的阅读过程,要求抓细节,之后教师通过多种题型如true or fals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等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在检查出一些问题的情况下要求更仔细地进行第三次阅读,彻底地理解全文,并可在相应的写作训练等有所体现。

上一篇:八上八下英语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英语重点知识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