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6:31:02

初二知识点总结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原因及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初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较高要求。很多学生掌握了数学的学习方法,成绩较为优异,但也有一些学生不得门道,致使成绩一落千丈。为了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的解决对策。

1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1.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首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导致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初二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学生对其它事物的好奇心理很强,在课堂上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失去听课兴趣。对初二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仅有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但是对数学学科感兴趣的同学成绩都较为优异,而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的同学成绩较差[1]。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是成正比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比如,很多初二学生对文科较为偏爱,甚至在数学课堂上写文科作业、做文科练习等等。还有一些初二学生在课堂上浏览其他书目、听音乐等等,阻碍了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1.2学生的意志力较薄弱

其次,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是导致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初二是初中的过渡阶段,初一的知识相对简单,而初三的知识点相对较难,初二的知识点难度介于两者之间,学生必须对优化初一数学学习方法,适应新的数学知识。一些初二学生的意志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水平。比如,很多学生在遇到难题时选择放弃,不愿意开动脑筋解答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在认识到自己学习能力不足后,破罐子破摔,使自己和优秀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1.3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其次,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是导致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比,初中数学学习更加强调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知识后,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二次消化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很多初二学生都没有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前复习,致使数学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在做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2]。

1.4学生的数学思维僵化

再次,学生数学思维僵化,是导致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培养都是不同的,逻辑思维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一些初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逻辑思维不足,对抽象知识点的把握相对较差。由于个体的数学思维存在区别,数学学习成绩也会出现分化。

2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对策

2.1注重数学知识点的逻辑联系

首先,想要解决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科中,许多知识点都存在相关关系。初二学生对零碎知识点的把握较好,对系统知识点的把握较差,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呈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把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

比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正方形、菱形联系起来。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并调整平行四边形的角度、边长等等,让平行四边形发生变化[3]。学生观察电子白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可以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度为九十度时,就变成了长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度为九十度,且两条相邻的边等长时,就变成了正方形,当平行四边形对称角的角度相等,每个角都不是九十度,而且四条边等长,就变成了菱形。

2.2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

其次,想要解决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应该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对初二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这些基础知识点是学生做题的基础,只有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细致分析,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演绎。

比如,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习题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出以下三个条件,让学生判断以下哪个条件可以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第一个题目是:在三角形ABC中,AB和BC所成角度为90度,AB长为12,BC长为5,那么AC的长度应该是多少。第二个题目是:在三角形ABC中,AB和BC所成角度为九90度,AB长为12,AC长为5,那么BC的长度应该是多少。第三个题目是:在三角形ABC中,BA和AC所成角度为四十五度,BA和BC所成角度为十五度,AB为3,AC长为5,那么BC的长度应该是多少。W生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后,可以对题目进行自主求解,掌握勾股定理的适用条件。

2.3对学生进行数学逻辑的训练

再次,想要解决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应该对学生进行数学逻辑的训练。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所谓有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展开训练[4]。

比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试卷或作业格式进行规范,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在题目下方列出自己的解题步骤,并且指出所用的已知条件。在充分论证之后,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对自己的解题失误步骤进行分析,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

2.4指导学生进行定期归纳总结

最后,想要解决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定期归纳总结。很多学生在一单元的学习之后,不善于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影响了知识的吸收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比如,以下面这道题为例: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a2+b2+c2=ab+bc+ac,那么该三角形属于哪种类型?学生在对方程知识进行归纳之后,可以发现有几个未知数,就有几个方程,因此可以把上述式子整理成(a-b)2+(b-c)2+(c-a)2=0,得出等边三角形的结论。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克服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通过帮助学生定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们的数学逻辑、增强其对数学公式的理解等方式解决数学学习分化问题,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勇.浅谈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及解决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3):66.

[2]田艳霞.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17:2.

[3]廖晓波.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12:2.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想要在这“两极分化”的一年里向优秀前进,养成自主学习,提前预习等一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抓好课前预习,规划时间分配,分散整体任务,安排重点突击。

数学一定要提前做好预习:

对于数学来说,即将成为初二的同学,初二这一年是关键年。

初二数学所学的部分,占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点的一半。这是一个很惊人的力量。中考几何的重头戏:三角形全等和它的三大转换,都要在初二全部讲完。这一部分学习的难度,大家可以问问学校里的学哥学姐,即使是在初一学习不错的,对三角形全等这一块的中高等题还是感到很麻手。除此之外,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加入。

初二这一年,之所以说对数学很关键,不单单因为数学任务变多变难,还有一个原因:一门新的理科类学科要和数学抢时间,那就是“物理”。

物理是你能不能保持优势的考验:

物理这门学科,入门很快,但真正要学懂,其难度不亚于数学。初二年级开设的物理对初一孩子是个全新的领域,如果不能够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在知识点比较难理解的时候,就很难跟上步伐。所以孩子们可以在暑假提前学习更好的做好迎接两极分化的准备。物理学习的好坏也是决定你在初二能否保持优势学习的重中之重。

英语的学习决不能忽视:

初二没解决的问题,到了初三不但解决不了,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谨记,“不懂就问”四个字,一旦在学习中发现跟不上进度,知识点遗漏等情况,马上向老师或是同学求助,把问题解决在当下,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初三去“查漏补缺”。

我们不只要“会做”,更要“得分”。中学英语的考试绝不仅仅是靠知识,而是大量的陷阱,伪装。所以仅仅掌握一些词汇、语法点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平时的习题,发现出题,解题的规律,让自己得到最高的分。阅读完形也是这样,同学们会发现,仅仅读懂文章并不能让你得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题型(细节题、主旨题、判断题等等)解题方法,典型错误答案的揣摩。有的时候即使没有读懂文章也能得满分,就是因为解题方法到位。

语文的学习要继续加以重视: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在初二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六、注重上课的时效性。不注重导入,不在无为的地方花时间,不再追求花样,从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可以看出,而是针对问题下功夫,通过思考、讨论、互相解答,堂堂清、日日清等来将问题解决,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效果,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产生一种集体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集体的力量,从而形成集体观念。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双手做,也就是说,学生要去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课堂单一、被动学习的方式,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沟通的基础上,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一数学 问题 解决策略

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一数学 问题 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现在中考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初一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专题复习;变式教学;核心知识;点线面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3-0036-03

【作者简介】章晓东,江苏省无锡市甘露学校(江苏无锡,214117)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市县”专家组成员,常熟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专题复习课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认知的深化和提高。通过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并学会系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方法的渗透和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一图(题)一课”式的专题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把曾经习得的零散的知识点、方法点进行整理归纳,从一个基本图形(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出发,将平时相对独立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变式教学连成线、融成面、合成体,把复习课的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理解数学,激活思维,生长智慧,进一步掌握、理解、领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一、“一图一课”式专题复习课的精心预设

1.研究教材,寻找切入点。

首先,当下的义务教育课标版初中数学教材全国有好几种,虽然课程标准是统一的,但涉及具体教材,其章节内容的编排顺序还是不同的。如平移旋转翻折,苏科版教材在初二已经全部涉及,而人教版教材则要到初三才涉及旋转的知识。同样的《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一课,苏科版教材在初二教,则可能要把平移旋转翻折的内容放入到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中去,而人教版教材在初二教,则可能要考虑另外的切入点了,比如和各种特殊的三角形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即使同样用苏科版教材,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同样内容的专题复习课,设计的切入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样的《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一课,如果复习课的时间节点选在初二学生刚刚学完这一章内容的时候,设计时则要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断的基本知识点的全覆盖,性质判断的综合运用,二次全等及当堂检测,内容相对要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形成性。如果复习课的时间节点选在初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了四边形、平移旋转翻折,则这些内容就有必要整合到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中去,体现综合性、专题性、灵活性。到了初三,则对综合性的要求又提高了。

2.把握学情,发现生长点。

我们常常发现,同样的专题复习课在不同的班级上,有时效果竟然大相径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情不同而导致的效果不同。设计得简单,可能在基础一般的班级效果较好,在基础好的班级对学生就没有挑战性,达不到应有效果;设计得复杂,基础一般的班级大多数学生在旁听,基础好的班级则演绎得较精彩。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那教师如何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正确地把握学情,从而精心预设生长点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在自己熟悉的班级上课还是借班上课,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学情诊断与预设。其次,根据学情进行有效设计的策略则是“起点低,步子紧,落点高”。“起点低”就是备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把问题设计的逻辑起点定位在最后十名学生的知识起点上,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找到知识的“固着点”(基本图形、基本问题、基本方法);“步子紧”就是小步子快进式的变式教学,分层递进,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变式图形);“落点高”其实就是拓展延伸,让学生逐步体悟数学思想与方法论(回归基本方法)。通过这样的变式教学的设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3.形成目标,紧扣着力点。

课堂教学目标是实施数学专题复习的灵魂,是积聚复习效果的着力点。基于对课标、教材的深入解读,对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诊断与预设,教师就必须要设定一个适切的分层次的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既要做到“下要保底”,又要尽可能“上不封顶”,有课内外的延伸拓展,从而让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收获。知识与技能目标则要学生围绕一个基本图形(基本问题)以及相关的核心知识点展开;过程与方法目标则要学生围绕变式图形(问题)进行层层展开(联成线),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拓展,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经验与方法的网状结构(融成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归纳、再总结,深入理解知识间的关系,主动建构数学核心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多维立体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合成体)。

二、“一图一课”式专题复习课的基本流程

1.激活,生成“知识点”。

从一个基本图形出发,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然后逐渐变换条件、变换图形或者赋予图形不同的背景,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变式图形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知识点与方法点。

如初二《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一开始可给出两个基本图形。

例1:(1)如图1,已知AEC与ABG交于A点,AE=AB,要使AEC≌ABG,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2)如图1,已知AEC与ABG交于A点,AEC≌ABG,试证明∠EAM=∠BNM。

这其中的核心知识点,一是旋转型的全等三角形,涉及“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二是由全等三角形“抽出”的“8”字形(如图2),可以用来快速判定∠EAM=∠BNM。说到底,核心知识还是旋转型的全等三角形。这样的知识点,既简单又核心,体现“起点低”,让学困生也容易接受。再通过知识点“滚动”探索,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核心知识,也便于发现问题,进而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旋转型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本质意义。

2.生长,联成“知识线”。

通过基本图形的变式或者赋予不同的图形背景,逐渐过渡到专题的核心知识,并因此“伴生”出其他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时解决问题,把散落的“珍珠”(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美丽的“项链”(联成“知识线”)。这里所说的“知识”是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称。“知识线”可以是“针对一个核心知识点,串联而成的线”,也可以是“针对相关的几个核心知识点,并联而成的线”。一个数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越多,说明该知识越重要,它的拓展性就越强。

如《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中,赋予基本图形正方形的背景。

例2:如图3,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如果A点落在BC上,原来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A点在任意位置呢?

通过第1小题(如图3),学生能够猜想到两个主要结论:①CE=BG;②CEBG。而解决问题的核心知识点还是利用“边角边”证明旋转型的全等三角形以及“8”字形的运用。再利用几何画板的旋转功能,使学生领悟,虽然图形在一般位置到特殊位置之间不断转换,不断变化,但不变的还是一开始的核心知识点。其中,赋予的图形背景是正方形,从中伴生的主要知识点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式性质,作BG的延长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这些知识点通过旋转连成了“知识线”。

3.启智,融成“知识面”。

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联系,逐步总结领悟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让一条条“知识线”有序地融成“知识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形成网状结构,用“联系”的眼光整体地把握问题,从而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如《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中,学生独立进行开放型问题的探究。

例3:如图4,若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同样的特殊三角形,能否得到与上题类似的结论?

把两个正方形换成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到一般的等腰三角形,这样的开放性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的。学生第一要能画出正确的图形(先是图5图6);第二还能从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图5图6)中找到原先的旋转型的全等三角形以及伴生的8字形,并进一步思考点A在不同位置,原来的结论是否成立;第三是在前面两题的解决过程中画出更一般的等腰三角形(腰和底不等,如图7);让学生从多个维度经历一段更有思维挑战性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化”之旅,并且领悟到其中“不变”的规律。

4.生慧,合成“知识体”。

在总结交流环节,促使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学习数学知识,在对基本图形进行变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变化”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变化”的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优化解题策略。对于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学生会将知识建立起本质联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从多个侧面、多个维度认识问题,合成“知识体”。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中,下题可以作为思考题。

例4:如图8,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连接EG,若ABC的面积为5,则AEG的面积为多少?

此题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学生因为思维定势的原因,发现图形没变但若按原来的方式构造旋转型的全等三角形会走不通,这时需要换个思路,构造另外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设计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生慧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从不同维度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它应该是数学知识的反馈过程,生成新问题的探究过程,生成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反思过程,生成学生智慧的提升过程。

回顾“一图一课”式的专题复习课,“激活”环节,生成了知识点;“生长”环节,知识点连成了线;“启智”环节,知识线融成了面;“生慧”环节,知识面合成了体,也即从数学知识整体的高度进行“概括提炼”,基于定势又能打破定势,真正让知识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促使学生从“一图一课堂”走向“一花一世界”的境界。

初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