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10 11:24:34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1篇

实施细则:

一、当室外温度达到30℃~34℃时,所有室外工作的单位必须准备好保温桶,及时供应茶水。茶水供应点:仓储部成品一库在一库办公室供给,成品二库在二库办公室供给,箱瓶库设三处供应点。动力车间、酿造车间、包装1#线、2#线由各车间指定固定供应点。保温桶由各使用单位自备并安排专人负责开水供应,茶叶由行政部根据各部门实际人数发放,发放的原则是必须保证所有室外工作人员都能够喝上茶水;

二、当室外温度达到34℃以上时,1、行政部必须安排职工食堂提供免费的绿豆汤并且在生产现场提供冷饮。冷饮的具体投放点和投放量为:仓储部成品一库在一库办公室供给,成品二库在二库办公室供给,每次供应一桶;箱瓶库每个供应点每次供应两桶。动力车间、酿造车间、包装1#线、2#线由各车间指定固定供应点,每次供应一桶。如果投放的冷饮不够饮用可随时与行政部联系供应。2、安排厂医巡回宣传防暑降温常识、发放防暑降温药品。行政部认真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安排厂医每天对生产现场进行巡视,及时传授夏季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暑降温常识以及自救与互救知识,提高作业人员防治中暑的能力。及时发放十滴水、人丹等防暑降温药品,对重点岗位的重点人物由车间安排人员配合医务人员现场监督其服用人丹8粒(或十滴水1支),确保防暑降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实行防暑降温工作专人负责制。各部门、车间兼职安全员应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责,将防暑降温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切实负起监管责任。行政部行政主管陈雨同志负责防暑降温的具体工作落实,生产部安全主管王新德同志负责定期对锅炉房、高、低压配电房和空压机、二氧化碳回收等重点岗位和其他生产、工作岗位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各类人身、生产安全事故。

四、将防暑降温工作列入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公司考评人员在监督工作质量的同时负责监督各项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情况,人力资源部在夏季每月的月度考评中必须如实对当月的防暑降温工作情况对行政部进行考评。

五、对中暑人员的施救方法:1、轻度患者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并通知行政部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所在班组的班组长,班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行政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或公司医务室空调室)行政部应根据具体情况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应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并上报公司。

六、物资准备:行政部做好以下物品的申购和准备工作1、药品申购: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常用治疗药品及茶叶、仁丹、十滴水、风油清、清凉油、制作冷饮所需的辅料等。2、救护器具准备:单架、救护汽车、听筒、病床、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2篇

近期,我市连续出现高温天气,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影响。随着暑期的到来,高温天气将持续增多。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暑降温工作。防暑降温工作直接关系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各镇、各部门要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重视和加强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加大对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及一线工作人员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基层,加强指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单位、生产单位和人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组织专人负责、用人单位具体实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新闻宣传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普及防暑知识,帮助城乡群众科学做好防暑工作。

二、认真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各镇、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当前的防暑降温工作作出有效部署和周密安排。

一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持续高温易引发各类事故的特点,结合各自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人员中暑和各类安全事故。各镇和安监部门近期要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同时,要加强对生产、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切实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严禁露天曝晒,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要抓好重点行业和岗位防暑降温工作。督促各生产企业结合实际安排生产,合理调整工作时间,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休息条件。建筑工地等高温岗位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采用错时施工,尽量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交通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止因高温造成车辆性能衰减、自燃、爆胎或司机疲劳驾驶等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三要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正确处理好让电于民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错峰避峰用电方案,尤其要做好高能耗企业迎峰度夏工作,降低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

四要抓好卫生防疫工作。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重点要加大对机关、企业、学校食堂和饮食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强化各项卫生防疫措施,严防传染病和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要组织现场作业人员、生产工人等进行中暑急救知识培训,并配齐配足急救器材和药品。

五要抓好学校防暑降温工作。教育部门要制定完善学校防暑降温工作预案,学校教室、餐厅、宿舍、校内实习车间等学生室内活动场所要采取开启风扇、空调、放置冰块等措施进行降温。同时,要加强室内通风,合理调整课程安排,适当减少室外活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3篇

1 预防中暑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1.1 组织措施

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以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措施。

1.1.1 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加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1.1.2 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1.1.3 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1.2 技术措施

1.2.1 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建筑业劳动强度。

1.2.2 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幕布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1.2.3 在车间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气温。

1.3 卫生保健措施

1.3.1 入暑前组织医务人员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1.3.2 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约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1.3.3 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蓝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颜色越浅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阳光曝晒。

2 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其应急预案

2.1 中暑症状的表现

2.1.1 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

2.1.2 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至38.5°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2.1.3 重症中暑。一般是因为未及时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以上,若不赶紧抢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2.2 发生中暑事故的应急预案

2.2.1 发生中暑事故后,应立即将病人扶(抬)至通风良好且阴凉的地方,将病人的领扣松开,以利呼吸,同时给病人服下解署药十滴水,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4篇

进入6月份以来,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直接影响到全市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做好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夏季高温期间,防暑降温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同时,危险化学品、露天高温作业等行业、领域正处于事故多发期。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平安*、和谐*”的高度,切实重视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做好应对持续高温的思想准备和工作预案,抓好电力、供水、运输、市场、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广大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人民群众安然度夏。

二、进一步确保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到位。各级各部门要针对高温天气下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情况,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企业做好高温、缺电情况下的安全生产工作。各企业要合理安排生产班次和劳动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禁止延长高温作业工种的工时,及时为露天高温作业工人提供必要的降温设施,要教育广大职工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尤其是建筑企业高处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加强监护和自我保护。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包括发酵、酿造、腌腊等)、环卫等企事业单位,要对广大职工进行防毒知识教育,加强对现场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尤其在从事清污(淤)、窨井疏通、深基开挖、进入自来水管道维修等作业前,必须进行检测,并为一线作业工人配备必要的防毒用具。地下建筑等密闭环境的涂料施工等作业,要有通风措施,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自备发电的企业,要由有电工作业证的人员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安全发电的要求运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足量地为职工发放防暑降温的药品、饮料等。各企业的生产车间要设置小型急救药品卫生箱,要供应足够的开水、凉茶等。同时,有关部门要组织好防暑降温物资的供应。

三、进一步抓好夏季商品供应、食品卫生与旅游安全。流通主管部门要指派专人监测高温期间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价格动态,掌握市场信息,防止夏季用品供应短缺与价格波动。卫生防疫、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监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卫生的检查,防止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供应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食品,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交通运输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添置必要的降温设备,让旅客有个比较清凉舒适的旅行环境。要充分保证司乘人员的休息时间,防止疲劳驾驶,确保行车安全。有条件的单位,要为司乘人员提供降温物品和药品,保证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各旅游景点要提供游客必要的休息场所,防止发生游客中暑。

四、进一步做好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管理。各地各部门要督促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工矿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单位积极开展隐患整改工作,对一时无法整改和目前尚未整改完毕的,要加强防范和监控措施,避免在整改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交通、交警部门要加强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安全管理,严格审批程度,加强上路检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运输规则的安全要求,严禁将性质相抵触的爆炸物品混装,运输时间应尽量避开人流密集的高峰期,路线应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5篇

为切实维护高温期间广大职工、农民工健康权益,有效防控高温中暑和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平安度夏,根据xx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17年夏季“送清凉”活动的通知》要求,市总工会决定在全市开展2017年工会夏季“送清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思路

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以职工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广大职工在夏季高温期间的安全生产和清凉生产,有效预防高温中暑和各类事故发生。重点对我市高危、高温、高空作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露天施工,危险品储运等危险因素较大的企业工地、车间和产能过剩的困难企业进行走访慰问,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清凉”和安康知识宣传活动。

二、活动重点

各级工会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重点:一是深入车间一线、送去亲切关怀。组织暑期防暑降温的必需品,加强高温作业知识及健康安全生产知识宣传。二是积极督促企业,按照规定作业。督促企业按照本行业有关环境与卫生要求的相关规定调整生产进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劳动作业条件,适当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减轻劳动强度,保障高温环境作业下的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三是落实政策规定,保障职工权益。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职工休息休假政策和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督促企业落实高温津贴等相关规定,并发放防暑降温清凉饮料及必需药品等。

三、活动形式

(一)积极开展工会劳动监督检查活动。各级工会在开展“送清凉”活动中,要监督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劳动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和《关于xx省企业高温季节津贴标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网络作用,重点对高温、高空、露天作业和危险品储运等重点场所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督促整改,解决影响职工在生产作业中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要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合理调整工时,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为一线高温作业职工平安度夏提供有效帮助。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服务、宣传活动。各级工会要到户外职工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工程工地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分别带队参加慰问活动。要加强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卫生知识,提高职工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意识和能力。要依托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站点)和社会力量,推进“爱心驿站”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为建筑、环卫等户外作业职工提供避暑休息场所。向广大职工群发公益性“送清凉”温馨提示短信,利用QQ群、微信群、电子屏等多种平台向职工群众宣传防暑降温的相关知识,积极扩大“送清凉”活动的社会影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夏季高温天气作业对职工身体健康的不利性,高度重视夏季劳动保护工作,将防暑降温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转变作风,注重效果。在“送清凉”活动中,各级工会要突出作风建设,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做到深入一线了解职工生产生活情况,深入一线送防暑降温物品,不干扰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生命健康权益。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送清凉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报道,不断扩大影响力,提升活动实效。

各单位于9月15日前将所属工会夏季“送清凉”活动数据统计表(见附件)报市总工会保障工作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xx市总工会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6篇

(1)中暑先兆。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7.5℃)等症状。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全部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 、体温在38.5℃以上等症状。一般在4-6小时内可恢复。

(3)重症中暑。除有以上中暑症状外,并伴有昏迷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达40℃以上等症状。

2.中暑的急救

发现有人中暑,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抢救和治疗。

(1)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安静的地方,平卧休息。

(2)松开衣服,采取将温通风措施,帮助散热。

(3)及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4)服用解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解暑片或涂清凉油。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中药霍香正气水等。

(5)严重的中暑病人,经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3.防暑降温知识

(1)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要制定防暑降温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对高温作业点要做好调查摸底,心中有数;对防暑降温设备要组织维护保养;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体检等。

(2)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暑季要根据生产特点,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增加工休时间,安排好工间休息地点,休息室或凉棚,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设置空调设备。

(3)充分保证高温作业工人睡眠时间。在室内设立一定床位的高温临时宿舍,供路远或家庭环境差的高温作业工人临时住宿,同时做好食堂和家属工作,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4)改革工艺。通过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和工具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消除或减轻笨重的体力劳动,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

(5)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各种热源布置在车间的下风外,或放置在室外自然冷却或用喷水的方法冷却。

(6)热源隔绝方法:

①用水隔热。一般有水幕、水箱、水凉亭等几种形式。

②用固体材料隔热。如利用石棉板、土砖等传热慢的材料制成隔热罩、挡板或筑成隔热墙。

③露天作业可搭工地凉棚遮挡太阳辐射热。

④通风降温。尽一切力量利用好自然风以后,再采用机械通风。如空调机、排气风扇、各种电风扇等。

(7)卫生保健措施

①预防性体检。凡患有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贫血、急性传染病、重病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②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供应的各种饮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饮料一定要含有0.1-0.3%的食盐、糖精不超过0.08‰,饮料温度不宜太低,应保持在8-12℃为宜。

③加强巡回防治。医务人员在高温天气应加强现场巡回医疗,宣传防暑知识,及时发现和处理中暑者,积极开展防治工作。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7篇

1.新建企业要严格按

我国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按规定的高温车间气象条件卫生标准的要求做到"三同时"。改革生产技术和改进生产设备以达到既能消除高温、热辐射的产生和影响,又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例如,将热加工工艺,改为冷加工工艺,提高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等。

2.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应尽可能将各种热源布置在车间主导风向下侧;或将热源集中于排气天窗下面。对不需要经常操纵或观察的散热设备,应尽可能疏散到车间外的主导风向下风侧。

3.对接近操作工人的各种热源的散热表面,应尽量采取隔热降温措施。隔热降温是利用导热性差的材料或空气层降低热源的表面温度,以减少热源的辐射热和对流热。用屋顶通风、屋顶喷淋水、屋顶隔热、窗户遮阳等措施来减少太阳辐射。用石棉、矿渣棉、玻璃棉、硅藻土等导热性差的材料包敷发热体以减少热量向外散发。用流动水幕、遮热板热屏障,设置在发热体与操作工之间。

4.全面自然通风是高温车间通风降温的基本措施,凡是在工艺上对温度、湿度和风速无严格要求的车间,均可采用。机械通风降温设备主要有风扇、喷雾风扇、集中式全面或局部冷却送风系统等。特殊高温工作地点,如高温车间的天车驾驶室、轧钢机的操作室、推焦机的驾驶室等采用空调机送风。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热压或风压作为动力,使室内外空气进行大量交换。为了保证和提高自然通风效果要注意车间进风面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度角以上;热源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进气窗最好有上、下两排,下排进气窗作为夏季进风用,窗下沿高度可取0.6-0.8m。上排进气窗作为科季进气用,窗下沿不宜低于4m;为了保证排风稳定,避免风自天窗倒灌,可采用避风天窗。

5.对高温作业工作工人,尤其是临时工,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在就业前的体检中,凡发现有心血管和肺的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患、肾脏病、内分泌疾病、肥胖病、贫血、皮肤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者,均不宜安排在高温作业岗位上。

7.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采用质地结实、耐热和导热系数小、透气性能良好、阻燃并能反射热辐射的织物。高温工作服要求宽大、轻便及不妨碍操作。此外,应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特殊高温作业,如热修炉衬、清理钢水包等,需佩戴隔热面罩和特殊隔热服装,如镀铝隔热冷风衣等。夏季露天作业者可配备宽边草帽、遮阳隔热帽或通风冷却帽等以防日晒。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8篇

2006年的6月20日,罕见高温再次席卷全国,国家气象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6月11日至18日,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及陕西东南部极端最高气温达38至40℃,局部地区超过40℃。高温袭来,群众担忧,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高温关怀问题不得不提上重要日程。

在灾难面前,人毕竟是脆弱的

高温发作,最受不了的就是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高温作业有明确规定,高温属于法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可是,面对高温威胁,很多单位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斗烈日、冒酷暑”仍然非常流行。

在传统的思维中,人们的承受能力非常强大而且无往不胜,所以,“人定胜天”常成为意志坚定、敬业精神和辛苦能干的证明。“高温不是什么大事情,过去我们经历的太多了,不用大惊小怪”、“连这点温度都承受不了,你能干什么大事情”。于是我们很容易被这种“不能干”的传统评价标准左右,而淡忘了自己应该拥有的“高温福利”和权益保障。

7月15日上午,在南京美俐隆公司生产车间内,18岁的少女邾龙妹突然昏倒在地,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据工人反映,他们每天工作11个多小时,活多的时候晚上10点、11点下班是常事。记者在生产车间转了一圈,简直就像个烤炉,温度计显示43℃。(见7月16日《现代快报》)

今年,高温“杀人”已不是第一例了。在此10天前,福建长隆纺织厂女工刘运芳突然晕倒在车间内中暑死亡。

在灾难面前,人毕竟是脆弱的。只有社会认识将高温提到了自然灾害程度,将高温看作和雷电、地震、海啸等破坏性灾害一样可怕、重视,企业、社会在落实高温关怀过程中才可能自觉、主动。一旦这种认识得到了“高温关怀,人人有责”的社会认同,那些违规者才会被认为是一种羞耻和无德,高温关怀才能走出文件和检查阶段,从而强化高温关怀的自然化和自觉化。

关怀不应是“动听承诺”

据业内介绍,现在的《防暑降温暂行条例》是1960年制定的,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也没有规定任何法律责任,即使企业不遵守,也难以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缺乏操作性。《劳动法》第六章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这里提到了劳动安全和劳动防护用品,但对于高温下的劳动保护来说太笼统。更重要的是,机构改革之后,关于高温下的劳动保护这个职责并没有明确到该部门。关于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怎样进行劳动保护,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

长期从事工伤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孙树菌教授说:“高温劳动保护条例已经过时。目前,高温作业虽可以参照《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但这是1960年制定的。虽然该条例对防范高温作业引起的危险后果作了相关规定,但比较模糊、笼统。1979年重新修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室内高温作业有具体界定,但是对于室外的工作分级却只字未提。”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管理人性化、生态化要求,媒体、社会舆论越来越认为,健康效益重于工作效益,生命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高温关怀逐渐成为迫切而必须解决的劳动保障底线。提供及时有效、可触可摸的高温关怀已成为管理新理念和时代必然。

观念再好,需要“人”去落实,理念再先进,需要健全稳定的制度、机制去保障。“高温关怀”不应是口头上的“动听承诺”,而应是货真价实的认真执行;不应是热闹喧哗的做做样子,而应是领导意识的与时俱进;不是对陈旧制度置若罔闻,而是及时更新。

仅靠“道德自律”“精神自觉”去落实,“高温关怀”很可能会成为“空头支票”。立法机关等职能部门法律责任非常重大。在媒体、社会舆论的联动下,社会观念已进行了及时跟进,而“立法动作”不能明显迟滞于社会客观,不能坐视员工权益受到侵犯而视而不见,不能坐视“高温关怀”成为墙上画饼而不闻不问。

应将“高温立法”工作提上日程。通过法制精神的确立和及时到位,倡导培养一种“高温关怀,人人有责”的社会文化认同和管理体制认同,使不履行“高温关怀者”成为一种羞耻行为和无德行为。当全社会都能为“高温关怀”交上“合格答卷”,“高温关怀”才能被高高举起后,又能重重落下,实质和内涵被充分挖掘,走向常态、理性和清凉状态。

要唤醒百姓高温维权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区共有7万多家企业,发放高温费的不足10%。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发放高温费比较到位,而真正高温作业的企业发放高温费的却是少之又少。

权益是自己争取的。在法制关怀还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社会观念和劳动观念已经走到了法律的前面,已经得到了管理者和企业界的默认,只是他们更愿意装聋作哑。因此,在呼唤法制关怀迅速到位的情况下,员工们更要进行高温维权意识的提升。

要用健康权的需要向管理者提出“高温保护”。为了得到一些金钱,就疯狂地出卖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种工作方式无疑是杀鸡取卵。要通过工会和有关劳动局等劳动保护机构,切实将这种健康需要纳入员工工作环境必要条件,将“高温关怀”看作和员工工资、劳动时间和劳动环境一样重要的劳动权益重要组成部分。

要用效益需要向管理者提出“减少时间,增加效率”的工作创造性思路。高温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精力会被残酷地消解、降低,增加员工的逆反心理和职业倦怠感,耗费了大量时间,工作效率不敢恭维。说服管理者反弹琵琶,换位思考,从增加工作绩效的角度出发,为劳动者尽可能提供舒适、方便的工作机制和环境,使工作效率提升。

户外工作者更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据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信息,在劳动纠纷中,因为高温作业死亡的投诉非常少,但不寻求合法途径,私了的现象却非常严重。按照法律,劳工因为工作中暑导致死亡,用工单位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赔偿,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安全保障。必须要与用人单位签用工合同,通过法律渠道来保障自己合法权益。

可喜的是,随着这种社会观念进步的推动,我们终于见到了很多来自政府的“凉爽气息”:合肥市建管局已向各建筑工地发出“防暑警报”,要求在高温天气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济南工人开始享受高温“特殊照顾”,市区最高温度达到37.9℃时,大多数施式工地及时对施工人员采取了必要的防暑措施;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明确表示:防暑降温费属于生产性的福利待遇,降温费每人最少400元,试用期内及暑期在岗工作的职工,都该获得防暑降温费。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9篇

1.1编制目的

保证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中国气象局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省卫生厅省气象局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贮藏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3.2部门联动。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和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3.3加强管理。根据外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1.3.4依靠科技。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1.4适用范围

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本预案适用于我市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平安的公共卫生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处置全市高温中暑事件。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

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各区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定高温中暑事件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外地区高温中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

2.2高温中暑事件处置技术指导小组及职责

以及有关医疗机构专家组成的高温中暑事件医疗救治专家指导小组、预防控制专家指导小组、检测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病例诊断专家小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市卫生局成立由市职业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为处置高温中暑事件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2.2.1医疗救治专家指导小组:主要由急诊科、内科、ICU污染(感染)科、儿科等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诊疗方案;组织、协调开展病人的救治工作。

2.2.2预防控制专家指导小组:由流行病学、健康教育、法学、社会学等专业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高温中暑预防健康教育、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高温中暑事件处置进行指导。

2.2.3检测技术专家指导小组:由卫生检验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指导样品的采集、运送、检测及结果的判定。

2.2.4病例诊断专家小组:由医疗救护、流行病学、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高温中暑病例的诊断。

2.3卫生部门职责

2.3.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统一调配全市卫生资源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应急控制;对各区高温中暑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开展高温中暑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拟定应急防控物资贮藏规范,1市卫生局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高温中暑知识培训;负责对高温中暑事件做出评估。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开展相关工作。

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联络和协作制度,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与气象、安监、劳动保证、民政、农业、工业、商务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3.2医疗卫生单位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市职业病防治院负责制订全市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评估和预测全市高温中暑事件;参与并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高温中暑事件处置。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开展大众预防高温中暑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做好高温中暑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健康教育宣传等相关工作。

③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外地区高温中暑预防控制、监测和上报工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对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发展、控制过程进行首次演讲、进程演讲和结案报告;开展大众预防高温中暑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2医疗机构职责

①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警级别。抽调一定专业人员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床位,以便有效应对高温中暑事件发生。

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各类医疗机构负责高温中暑病例诊断、治疗、转运和演讲等工作。

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和村卫生室以及其它各类医疗机构负责及时演讲发现的高温中暑病人。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依法开展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演讲、预防控制及医疗救治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高温中暑事件分级与预警分级

3.1高温中暑事件分级

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

3.1.1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124小时内。无中暑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20人至49人。

3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3.1.2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124小时内。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50人至99人。

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1.3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124小时内。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

3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1.4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区演讲中暑患者300人以上,124小时内。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2同1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车间等集体单位出现中暑患者150人以上。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2预警分级

依据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将预警分为四级。

3.2.1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高温天气还有继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高温天气还有继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高温天气还有继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继续或加重趋势的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

4.监测和报告

4.1监测和演讲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

包括村委会、社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4其他有关单位。

4.2监测和报告程序

4.2.1监测

1高温中暑事件演讲实行属地管理。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工作;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演讲工作或每年以当地室外最高温度连续两天达36度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工作;当地室外最高温度连续一周低于36度终止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演讲工作。

2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外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

4.2.2演讲顺序

1各责任监测单位启动高温中暑监测演讲顺序。高温中暑监测演讲顺序启动后。由责任演讲单位在当日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演讲,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

2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演讲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并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部门。

5.信息制作

5.1权限

二级预警由事发地市卫生局和气象局联合,三、四级预警由事发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气象部门。一级预警由省卫生厅和省气象局联合。

5.2内容

并可根据情况高温中暑事件的基本情况、政府有关部门防暑降温措施和需要的其它相关信息。预警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预警等级、高温天气趋势预报、公众防暑知识等。

5.3制作顺序

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商气象部门,卫生部门发现一般及以上级别高温中暑事件、气象部门发现符合四级及以上高温预警天气情况时。共同制作高温中暑气象预报、预警及提示信息,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后,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或新闻会等形式高温预警信息,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部门备案。

6.应急响应

6.1应急响应启动

事发地的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对事件的性质、可能危害水平进行评估,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并报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同时,根据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顺序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6.2应急响应措施

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

6.2.1四级预警应急响应措施

四级预警涉及的区卫生行政部门联合气象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高温天气监测和会商。

2做好中暑防治应急准备工作;

3做好中暑病人的收治工作;

4启动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工作。

6.2.2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做好以下工作:四级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

1积极救治中暑病人。

2启动卫生、气象、救灾、民政、劳动保证、教育、工会、通讯与信息保证部门信息互通工作;

3启动对建筑工地等夏季露天作业或高温作业场所开展主动监测。

4应由部门或单位的要求。

6.2.3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市卫生局联合气象局直接参与或积极指导、督促、支持二级预警及区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气象部门等开展以下工作:三级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

1预警区实行中暑病例日报告和零病例演讲制度。

2组织加密气象观测。及时高温中暑预警及相关信息;

3预警区卫生部门积极会同劳动保证、安监等部门。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

6.2.4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各相关部门在二级预警响应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以下工作: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和卫生部、中国气象局的指导下。

1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

2省卫生、气象、劳动保证、安监等部门派出专家到事发地指导中暑病人救治和防暑降温工作;

3全省范围内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进一步开展防暑降温健康教育工作。

6.3应急响应终止

其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继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应急响应终止由其相应的启动机构决定。预计未来3天最高气温低于预警等级,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时,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

7.善后处置

7.1后期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对高温中暑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评估,高温中暑事件处置结束后。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愈后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演讲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气象部门。

7.2激励机制

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参与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果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惩办和奖励。

7.3责任追究

对、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调度、未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应急处置工作责任追究制。执行本预案时。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

8.保证措施

8.1组织保证

卫生部门要与气象、救灾、民政、劳动保证、教育、通讯与信息保证等部门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建立沟通联系渠道,加强信息交流,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共同应对高温中暑事件。

8.2物资和经费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高温中暑防控药品和器械等物资贮藏工作;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列入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8.3技术保证

不时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及技术培训工作。

8.4加强监督检查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第10篇

11年具体完成工作如下:

1、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为了尽早使现场的无序管理步入正轨,我加班加点学习建设公司文件精神、了解现场实际,在6月上旬完成公司所有安全环保方面的管理文件编制,使我们的现场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2、完成与建设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沟通和公司安环管理台帐的建立。从一个车间编制提升为一个二级子公司。有许多业务关系和台帐需要重新理顺和建立,原来许多业务通道也由于公司角色的转变需要重新衔接。我针对安全、车辆管理、劳防、保健、消防器材、特殊工种数据和生产数据管理等问题,一方面请教兄弟单位同仁;另一方面多次到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努力,理顺了业务管理关系、完善公司安全台帐、员工劳防用品库、特殊工种数据和生产数据库。

3、配合建设公司的各项安全活动。“百日安全活动”活动期间,根据建设公司的有关精神和公司要求,组织全员参与“查找我身边的隐患”活动,以此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在本年度的“119”消防日活动中组织各场站进行了消防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演练也是钢渣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成规模,有计划的演练。

4、对现场安全设施进行了现场摸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更换。制作了30块用于自修项目的自立牌、补充和灌充了100余只灭火器,对现场所有生产用车配备了消防器材,并统一了型号。为现场各场站的自修人员落实了16根安全带。

5、今年的安全教育中,除常规的转岗教育以外,还对员工进行了专项安全教育。全年共对49名新工人、实学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完成转岗教育58人次,复工教育44人次,上岗教育49人次。同时组织员工进行交通安全、防火防盗、法制教育等共600余人次。组织特殊工种取证及复证55余人次。对全体作业长、班组长进行了安全取证和复证,共14人次,覆盖率100%。针对节前节后员工思想松懈的现象,到各作业区进行专项长假安全教育。对搅拌站码头建设、试验室搬迁装修等工程的外协作业人员都及时进行了安全交底,并进行了现场跟踪,有力地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进行。

6、落实防暑降温工作。7-9月的持续高温天气,给作业带来不良影响,高温容易造成人员的身心疲劳发生安全事故。为了确保不发生中暑引起的工伤工亡事故。今年防暑降温工作开始后,针对现场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的特点,我要求各场站防暑降温用品不能摆在办公室,一定要放在现场。针对3#、4#堆场开推土机的员工,特供塑料大瓶装的盐汽水,确保他们能喝到清凉饮料,避免了长途奔波。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本年度防暑降温工作中,未发生一起中暑事故。

7、今年是公司三标合一的重要阶段,结合贯标的要求,对各岗位的员工重新进行了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的再学习,并发动员工对身边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要求每人至少交两条,多者不限。然后根据所查找出的安全隐患一一核对整改,在04年现场安全检查中,共查出安全隐患和安全违章137项,大部得到了整改,其中考核47项记65分。

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

对公司各类危险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发文进行了统一规定,通过在各个油脂点设立积油盆、现场垃圾分类摆放、废旧电池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公司的各项环保工作在受控范围内。同时针对现场暴露出的问题,一一落实解决。消除了扬尘污染。全年共查找出环保问题85项,大部得到了整改。同时在8月委托上海市环保局对钢渣微粉生产线进行了边界粉尘浓度和边界噪音强度及对钢渣水洗场地的噪音、边界粉尘浓度的测试。9月顺利地通过了iso14000和ohsms18000体系认证。12月又委托宝山区环境监测站对分选场地进行了边界噪音、边界粉尘浓度的测试。力求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有效控制污染。

存在的不足:

由于作业点多面广,对现场

的巡检力度不够,巡检的质量不高;

许多工作自己已经想到,但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没能够付之以行动;

对部分业务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充分,自身的素质还要提高;

生产数据方面还存在有错误较多,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以上问题说明在我在现场管理上和自身业务能力仍存在不足和差距,需要认真对待并及时解决。我希望在明年的工作中在这方面能提高和改善,加强现场的管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上一篇:工厂防暑降温措施范文 下一篇:企业节能降耗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