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术后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10 11:17:33

病人术后护理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肺癌术后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环节。肺癌病人的术后护理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肺癌晚期病人常有肿瘤不同部位的转移,引起不同症状,应注意观察给予相应的护理,便于病人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早日康复出院。

1

病人术后一入麻醉复苏室,若无颈椎、胸椎、腰椎及肋骨骨折、生命体征平稳,不管病人清醒与否均可给予半卧位,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有利于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通畅。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给予头及四肢垫软枕,臀部垫海绵垫,并每天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2 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

2.1 气管插管的护理 ①约束好患者双手,不能让其自行拔管;妥善固定好气管插管的位置,定时检查其深度及气囊充盈度,防止滑出或移位。②动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双肺呼吸音、动脉血氧饱和度(要求维持在95%以上)。③及时有效地吸出气道内和口腔的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间

2.2 吸氧 肺癌切除术后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主要由肺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伤口疼痛及肺膨胀不全等原因引起。常规给予鼻导管吸氧2~4L/min,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浓度。

2.3 协助咳嗽、排痰 ①病人清醒后给予半卧位,立即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和咳嗽,咳嗽前给病人叩背,叩背是由下而上,由外向内轻叩震荡;病人咳嗽时,双手掌固定病人胸部两侧,以减轻伤口震动引起的疼痛;②对于痰液黏稠者,可用药物进行超声雾化,以达到稀释痰液、解痉、抗感染的目的;③指导翻身、作腹式深呼吸运动、吹气球等,以促进肺膨胀;④对于咳痰无力者,可用鼻导管行深部吸痰或纤支镜吸痰,必要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4 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胸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3.1 病情观察:定时观察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注意负压波动,定期挤压,防止堵塞。观察引流量、色和性状,一般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500ml,为手术创伤的渗血、渗液及术中冲洗胸腔残余的液体。

3.2 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由于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平衡,纵膈易向手术侧移位。因此,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以保证术后患者胸壁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纵隔移位。随时观察病人的气管是否居中,有无呼吸或循环功能障碍。若气管明显向健侧移位,应立即听诊肺呼吸音,在排除肺不张后,可酌情放出适量的气体或引流液,气管、纵膈即可恢复中立位。但每次放液量不易超过100ml,速度易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纵膈突然移位,导致心搏骤停。

3.3 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3.4 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以免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对有气体逸出的病人,需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3.5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3.6 拔管:术后24~72小时病人病情平稳,暗红色血性引流液逐渐变淡、无气体及液体引流后,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4 伤口护理

定时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 活动与锻炼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全麻清醒后,即帮助病人进行臂、躯干和四肢的轻度活动。

6 加强心理护理

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经常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病人清醒拔管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才有利于术后更好地恢复。

7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7.1 出血:定时检查伤口敷料及引流管周围的渗血情况,胸腔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发现活动性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在监测中心静脉压下加快输血、补液速度,遵医嘱给止血药,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确保胸内积血能及时排除,注意保暖。必要时做好开胸探查止血的准备。

7.2 心律失常:病人术前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术后更易并发心律失常。密切观察心率、心律,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浓度、给药检查方法、速度,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控制静脉输液量和速度。

7.3 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副作用可引起肺炎、肺不张,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不能平卧、心动过速、体温升高、哮鸣、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炎及肺不张应注重预防。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予以超声雾化,必要时行鼻导管深部吸痰或协助医师行支气管镜吸痰,病情严重可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通畅。

7.4 肺水肿:对于心脏疾病及全肺切除病人,尤其要严格掌握输液量和速度,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一旦发生,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控制液体入量;给予吸氧,氧气以50%的乙醇湿化;注意保持呼吸通畅;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及激素治疗,安抚病人的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术后;护理;康复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9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67-01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的定义越来越广泛。护理的范畴也逐渐从医院走进社会走入人们的生活。针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应该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掌握手术的特点,依据具体病情展开多方位的护理方式。[1]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往往需要病人家属、亲友的配合及参与。在进行术后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的护理方式

1.1心理护理:对每一位患者,不论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都会使他们产生或多或少的担忧,甚至是恐惧。然而,在手术后,仍然会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患者,例如手术后的疼痛、术口留下的永久瘢痕、肢体的残缺、体内某些脏器或组织功能的丧失、手术是否彻底、以后是否会因复发而再行手术、今后能否正常生活或工作等等。也正是因为这消极的态度,同样会影响到术后的恢复情况。所以术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极其必要的。应该及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怀和体贴;应该让他们了解手术后的一些临床表现是正常的,减少不必要的思想压力,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争取早日康复。

1.2饮食护理:手术后的进食,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医嘱。不同的手术类型,饮食方式不同。消化道方面的手术,必须等到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一般情况需要2-3天。同时,患者的起初饮食应为流质、半流质饮食。对那些不关联到肠道的手术,还有考虑到伤口的愈合以及是否对相应疾病产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书后告知患者和家属,在此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才能完善手术的成功,加快术后恢复。

1.3手术刀口的护理: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伤口感染是术后最应该加以注意的。激烈的碰撞和挤压都会延迟伤口的愈合,甚至会造成伤口感染。因此,在保持伤口清洁卫生的基础上,也保护好伤口内在的护理。一旦伤口处有感染、化脓、大量流血等症状出现,必须请医务人员处理,不可自己或家人擅自解决。

1.4术后不适及合并症的护理:一些小的手术,在术后病人的反应不是很强烈,但有部分手术疼痛和呕吐是术后常见的反应。如果因为麻醉消失后有大面积激烈的疼痛,可根据疼痛的情况及手术范围给予镇痛、镇静药[2]。如出现其他不适,患者要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了解原因,并对症治疗。有些手术,经常会伴有术后的并发症,为此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在术前沟通,做到提前预防,提前采取措施。

1.5术后的康复锻炼:病人在手术后应当身体状态允许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活动,包括局部和全身的锻炼[3]。局部康复是全身康复的基础,而全身康复反过来又能促进局部康复。但是,早期进行活动时,应争取医务人员的意见,并且要在家属、亲友的帮助下活动,以促进身体各部机能的恢复。如果手术创伤较重,体力较差,不能下床活动时,应该在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帮助下,在床上做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随着身体恢复良好,可逐步加大运动量,变换锻炼内容。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变化,要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如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询问医师,做相应调整和处理。

手术是一个过程,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于一个成功的手术,不仅要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手术时的技术操作、手术后的护理也是铸成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步。然而,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护士人员的责任,也是所有人的责任,每一个人包括患者本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护理好自己。积极配合和实施医务人员的建议,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促成患者早日康复[4]。

如今,手术后的护理在医院中并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虽然,护理一直都围绕着病人,但是护理的分类还不完善。针对手术后的护理,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归纳。整理出一套专门应用于手术后的护理制度。针对不同的手术类型,不同病人的患病机制,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文希望,对手术后的护理方式的概括总结唤起更多的学者支持的认可,寻找更适合手术后护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窦俊红.15例非手术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02):70-71.

[2]韩诗卉.腹主动脉瘤手术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4):60-62.

[3]王秀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临床分析与防范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20(10):62.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3篇

2009年1月~2009年8月共收治痔瘘病人192例,全部手术治疗,男128例,女64例。其中混合痔99例,肛瘘36例,肛周脓肿15例,肛裂34例,外痔4例,内痔4例,肛裂混合痔2例,年龄19~71岁,平均36岁。病程3天~30年,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6天。

术后护理

病人术后回病房,护理人员要认真询问术中情况,包括术式、麻醉、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并将病人术后可能发生的一些不适预先告诉病人,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出现各种不适时不至于紧张,放松病人的情绪,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状态。

术后12小时内应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经常查看创口敷料、渗血情况并及时测BP、P、R,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若敷料渗血明显伴心慌、下坠,应立即通知医生。

术后24小时应注意有无尿潴留。当内敷料填塞过紧或手术后疼痛,反射性地引起膀胱肌痉挛,又加上手术时麻醉所致反射性抑制作用膀胱松弛,引起尿潴留。如发生尿潴留首先应使病人保持精神稳定,用手顺时针按摩下腹部,行热敷,以及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促进排尿。如无效可采用针刺疗法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1mg。经上述处理仍无效时,可给予导尿处理。术后疼痛可用度冷丁等止痛剂。

如病人一般情况好,可做适当活动,但应避免活动过度。

病人术后第1天进流质饮食,第2~3天恢复普食,可少食多餐,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物为主,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及刺激食物。

术后每次排便后或换药前应用愈痔熏洗剂熏10~15分钟,然后坐浴半小时。根据治疗需要,可每日熏洗2~3次。每次换药后,肛内注入痔宁膏,然后创面用红粉纱条覆盖,并用纱布垫好后固定。

术后病人可有下坠感,时时感到有大便要排解,对这种感觉,切不可让病人频频蹲厕所,只要让病人卧床休息,并采取臀抬高(把臀部抬高30cm左右),并同时给予交替冷敷,就可以减轻或消除下坠感。

注意病人有无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大便失禁等括约肌松弛征象。如括约肌松弛,手术3日后做收缩舒张运动。为防止狭窄,术后5~10天内可用示指扩肛,1次/日。

术后病人的自我护理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肠造口;病人;术前术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5-02

回结肠造口即在回肠或结肠部位做一人工通道,将肠内容物引流至体外。结肠造口可分为单管式,双管式及袢式三种。理想的永久性应该是单管式,双管式及袢式造口一般为暂时性。

造口部位的选择有以下几点:①造口位置应让病人能够看到,便于自己护理,尤其对于肥胖者更为重要;②腹直肌处,该部位的优点是能够防止造口旁瘘的形成;③脐上适用于坐轮椅和横结肠造口者;④脐下脂肪突起最高处,利于病人自己护理;⑤避开疤痕,凹陷,浸润区及骨骼突起处,是造口器材便于安装。一般情况下,结肠造口放在左侧,回肠造口放于右侧。不论哪一种造口都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0年02月――2013年02月共收住因各种原因做肠造口术的病人67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42岁,女性29例,男性38例。行乙状结肠造口者23例,横结肠造口者31例,小肠造口者13例。其中永久性造口者39例,暂时性造口者28例。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术前病人一般有以下几种心理反应:①抵触心理;②恐惧绝望心理;③抑郁心理。肠造口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争取患者的信任,向他们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说明造口只是将排便出口由原来的移至下腹部,对消化功能无大影响,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必要时,可安排术后恢复好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术后的适应过程,让患者知道肠造口引起的不习惯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坚定手术治疗的信心,使之主动配合。

2.1.2饮食护理术前给予平衡少渣饮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采用“三高一少”饮食,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少渣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以增强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如病人有脱水,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1.3术前准备工作检查全身脏器功能,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和肢体运动方法,做好术前备皮,备血。术前一天禁食补液,术前三天口服肠道抑菌药,术前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充分的肠道准备可以避免术中污染腹腔,减少术后腹胀和切口感染,有利于吻合口愈合。术日晨放置胃管和留置导尿管,放置胃管可减轻腹胀,留置尿管可维持膀胱排空,预防手术时损伤。

2.2术后护理

2.2.1心理护理虽然造口是救命措施,但在病人的身体外形和自尊方面都是很大的刺激,病人情绪低落,消极,这就要我们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根据病人的自理程度和情绪反应逐步教会造瘘口自我护理的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同时护士也应该倾听病人家属和亲友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理反应,给予心里支持让他们在适应造口的基础上理解和鼓励病人,协助完成造口的护理。

2.2.2饮食护理给予饮食指导,术后禁食2-3天,3-4天可进流食,1周后进软食,2周左右可进普食,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易消化,无刺激为主。避免进食易产气及易引起腹泻、便秘的食物;避免摄入高纤维性食物,以免造口堵塞。进食时因细嚼慢咽饮。

2.2.3造瘘口的护理①正确使用人工袋:正确测量造瘘口大小,将胶版开口剪至合适大小,造口袋的各部分应扣紧,以防大便渗出。袋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②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及气味。③术后3天内观察造口处血运情况:造口部位黏膜色红润,有光泽,表示血供良好;若黏膜呈暗紫色或黑色说明造口肠管血运障碍,应及时报告医生。④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干燥,在造口周围涂以氧气锌油加以保护,可有效的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病的发生。

2.2.4康复期的护理①举办肠造口者联谊会:动员、鼓励肠造口者参加联谊会,使其与众多的肠造口者一起交流、娱乐,减轻他们的孤独感,激发了他们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②开展门诊咨询和定期随访:成立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并开展了肠造口咨询日活动,对肠造口者提供心理咨询,根据需要进行帮助和指导。

2.2.5健康指导①工作:避免重劳动或需要用力的工作,因为这可能会引起造口周围疝气发生,如需要活动则以束腹带保护以预防人工处的肠黏膜脱出及造口旁疝的发生。②运动:应掌握活动量及活动强度,维持适度的运动,避免过于激烈接触性或重撞击之类的运动。③洗澡和游泳:洗澡对造口周围皮肤清洁有好处。洗澡时可用便袋覆盖造口或拿开便袋,最好用淋浴;至于游泳可用便袋覆盖即可。④穿着:衣服以柔软、舒适、宽松为原则。⑤社交:只要体力许可,可恢复一般的社交生活,不要一味地保守秘密,造成心理上太大的负担。⑥性生活:一般来说,性生活不太会对造口有任何影响。⑦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结论

根据我们护理67例肠造口病人的经验,认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良好的肠造口护理和各种形式的咨询活动是促进肠造口病人康复的有效措施。通过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和朋友三方的共同努力,大大减轻了病人心理上的压力,提高了他们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提高了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沛,主编.外科护理学(二)[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42-144.

[2]郭桂芳,姚兰,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03-207.

[3]路潜,郭蕾蕾,王静.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7(9):648.

[4]牛玉玲.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结肠造口围手术期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111.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骨科手术;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51-02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护理队伍正努力的形成一支T字型的队伍,伴随着患者的护理要求变高,护理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不但要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也要教会患者的家属督促帮助患者将强锻炼。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患骨质疏松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样就以发生骨折的状况,骨折创伤之后的应激反应及营养的不足和长期的卧床会使得身体状况进一步的恶化明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这样骨关节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甚至有的造成了残疾。

1.2方法

1.2.1常规方法

对于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主要的恐惧感来自于疼痛和出血,因此在了解疼痛的不同的原因之后再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处理,首先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再加上合理的用药,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不适。并且护理人员要正确的指导用冷敷的方法来防止伤口的冻伤,告诉患者正确的运动方式,进行正确的活动锻炼,这样教会患者的自护能力。让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来减轻肿胀的症状及防止了并发症的出现。要定期的观察伤口和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的状况。在术后也要保持伤口处药物的干燥,也要保障患者的睡眠和营养状况的良好。在患者进行手术或者麻醉后,患者要卧在硬板床上,在必要的时候要气垫,用来抬高患者的肢体从而保持着关节的功能位。对于脊柱骨折或者是截瘫的患者在术后要按时的对其进行翻身,也要保持身体成直线状,防止因屈曲和扭转引起椎体的错位使得情况更加严重。在骨科手术中不免会用到石膏来固定患者的肢体,在石膏未干的时候仅少量的对病人进行移动,干后搬动病人时要平托,对其加以保护,并在对是石膏内的伤口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及时通知医生换药。

1.2.2指导方法

医生应经常的与患者谈心,鼓励患者有信心能够战胜疾病。对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详细合理的介绍,减少患者的焦虑,让他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并且按时的对肢体进行按摩,让患者没有固定的肢体的关节进行引体向上或者抬臂的自由活动。同时要对骨科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意义,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在早期就能够积极配合,使肢体早日康复。

2结果

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正确护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病人缩短康复所需的时间。教会患者正确的方法,在手术后的初期活动量逐渐增大,活动的幅度也逐渐增大。最好护理人员选择在患者的床边进行指导,耐心的鼓励协助患者的锻炼,对于患者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给予赞扬。在中期的时候要等到伤口愈合,拆去伤口的牵引物以及外固定物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初期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或者配合简单的机械。在后期要对症锻炼再配合理疗等使身体早日康复。

3讨论

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在日后康复的过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病人的各个换位都要考虑到要保护好以及引流管。护理过程中要及时的观察四肢的温度和血运的状况,防止出现异常的状况。在患者有必要的情况下要给予一定的镇痛药,用以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要潜意识的教患者家属护理方法,这样在出院之后也会有一个合理的护理。同时也要加强患者的营养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保障环境的清洁干净,并且预防外伤。在家里时,家属要做到对患者的定时的翻身以防止褥疮的症状,并注意卫生的清洁,必要地做好石膏的护理,定时的对伤口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的和医院进行沟通了解,随时保持着电话的联系,这样将患者置于一个最佳的治疗状态下,这样也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身体的康复。与此同时患者的心理反应也不能忽视心理护理,一些患者由于本身的患病历程较长,而且疾病容易复发,这样就会使得患者的思想情绪比较复杂,心理状态也会下降,对未来会有恐惧感。所以要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于一些比较偏激的患者容易消极并自重心较强不接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也应主动地与其沟通交谈,消除患者的顾虑,这种负责感一定会让患者得到一定的安全感和亲切感。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锻炼。这样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做好了患者的心理工作,影响改变了患者的状态,使康复达到最佳的状态,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3-214.

[2] 刘淑珍,任坤兰,李夫艳. 护理工作中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几个问题[J].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04).

[3]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7-343.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6篇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工人,因食欲不振、上腹不适1年半,近一周加重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常有饱食后剑突下胀满,伴反酸、嗳气、无放射,有疼痛但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近一周症状加重,就诊于我院。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胃镜显示胃窦部约0.5×0.4cm溃疡,病理提示:胃窦部粘膜组织见大小不等的异型腺体,符合腺癌,于2010年8月22日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2 术后护理措施

2.1常规护理

2.1.1胃管护理

胃管护理要点是保持胃管通畅并持续引流、禁食禁水,每两小时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并指导其家属接好负压吸引器,每天两次口腔清洁护理,预防感染。第一天引流液呈淡红色且量较多,至第三天胃内引流液量少且颜色淡黄,排气,予以拔胃管,嘱其适量进食流质饮食。

2.1.2腹腔引流管及伤口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保持畅通,坚持做到每天更换引流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促进伤口恢复。第一天因引流液有少量血液呈红色,第二天,引流液颜色呈黄褐色及时更换敷料,以后引流液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一周后拔除腹腔引流管,伤口处每日灯照两次,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三天后改为日照一次,五天后视病情酌情灯照并逐渐停止。应用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五天后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无腹痛、发热,伤口无红肿,无渗液,停用抗生素。

2.2饮食护理

2.2.1术后早期饮食护理

胃癌术后2周内,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天进餐6次以上,且定时定量,逐步增强残胃的消化功能。术后3-5天给予水,汤汁为主的流食,再根据反映适量增加。术后7-10天可给予半流饮食,例如稀饭、菜泥、肉泥等易于消化。同时在术前、术中、术后,患者食欲减退,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贫血和营养素的缺乏,应适当补充各种营养,如肉泥、鱼类、水果汁、蔬菜等,并适量补充铁剂。

2.2.2手术后后期饮食

手术后期重点防止发生倾倒综合症,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应少量多餐,适当增加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膳食。肉类和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鱼类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肉质轻柔软易消化[2] ,应适当增加鱼类饮食补充能量以代替碳水化合物。饮食中禁止有刺激性的调料、腌制食品,禁饮各类产气及有刺激性饮料,烹饪方法以蒸、煮、炖、烩为主。

2.3心理护理

一般病人在得知自己患肿瘤之后均有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首先表现为逃避,其次是怀疑,然后排斥治疗,产生悲观情绪,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以寻求解脱。面对病人的这种心情,多予以沟通交流,做好家属及其本人心理安抚,积极配合接受治疗。术后由于患者刀口疼痛,胃肠减压,且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运动等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心理[3]。我们积极鼓励并向患者解释目前吻合口恢复情况,讲解术后恢复较好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鼓励其积极对待生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小结

胃切除术后患者均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如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等,由于消化道受损致使消化不良,增加负性情绪。因此做好术后的护理在预防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惠芳.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5C):1354-1355

[2] 邓君明,麦康生,艾庆辉.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7,5(1):22-25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7篇

【摘要】目的 探讨断肢再植术后护理对策,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1]。方法 对29例指再植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结果 2例患指感染坏死,1例患指栓塞坏死,其余26指均成活。结论 科学的综合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断指再植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断指再植;观察;护理;功能锻炼

显微外科手术是一项高难度的手术,这不仅需要医生有精湛的医术,把完全或不完全指体在光学放大镜下助视下,将离断的血管吻合,神经、肌腱及皮肤整复术。而且术后的细心护理和观察也是再植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共实施断指再植手术121例148指,成活134例,达百分之90%以上 。通过对再植手病人手术护理及跟踪随访,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1例148指,男93例,女28例;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年龄6~58岁,平均32岁。其中:完全离断12例,不完全离断136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意外伤7例11指、三绞带绞伤11例18指、钝器挤压伤103例119指。断指缺血时间1~9h,离断指端完整,均有不同程度挫伤及淤血。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将再植术后的病人安排在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单人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1~2次,控制探视人群,病房内严禁吸烟,以防再植手指血管痉挛。者术后绝对卧床1周,平卧位,患肢外展抬高,高于心中水平10~20cm,以利于静脉、淋巴回流。可在再植指上方40cm处以60W烤灯照射,以提高局部温度。8~10天可侧卧或平卧位。

2.3 药物应用术后合理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并配合抗生素和扩血管、解痉药,预防感染与血管栓塞及痉挛。

2.4.1 指体颜色再植指体皮肤颜色应红 润或与健侧皮肤颜色一致。若指体颜色苍白且指腹张力下降,说明断指处于缺血状态,可由动脉痉挛或栓塞引起,此时可肌肉或静脉注射罂粟碱,同时分析发生原因予对症处理,如镇静、止痛、保暖等。若指体呈暗紫色,且指腹张力加大,说明静脉回流障碍,此时可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皮肤缝线,或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肝素盐水擦拭伤口来缓解症状。上述处理无效,再行手术探查[2]。

2.4.2 测量皮温电子指温计测量时应做到:定时、定位及测量时压力恒定。再植指体的皮温为33~35℃,与健指温度基本相同或低1~2℃,如低3℃以上,则说明血循环出现障碍。

2.4.3 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指标:指压皮肤后,皮肤毛细血管充盈在1~2s内恢复。患指如损伤较重,往往局部组织有皮损与瘀斑,以致影响观察与判断,故观察范围不应只局限于一处,可同时观察甲床、指腹、指体正常皮肤等多处,以便鉴别。

2.4.4 指腹张力如指腹张力大且出现指体色泽发紫,则表示静脉回流障碍,如指腹张力低下,色泽由潮红转为苍白,则表示动脉供血障碍。

3 心理护理

意外的伤残对患者的心理上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对术后效果、功能恢复及美观的担心,及对以后工作、生活、婚姻的忧虑,易使患者流露出悲观失落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仔细分析患者心理,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根据不同个体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4 功能锻炼

术后3周为软组织愈合期,康复重点是预防与控制感染。可行超短波、红外线理疗,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3周后对再植指的关节开始行功能锻炼,防关节僵硬、肌肉粘连或萎缩。锻炼时动作要轻柔,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术后6~8周开始骨折已愈合,克氏针拔除后,可采用理疗,中药熏洗,作业练习,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软化疤痕,减少粘连。

5 讨 论

再植手术的完成,只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术后的综合护理与科学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是提高再植成活率,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发生感染。对患者伤口的渗出物,应常规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用更加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还要增强患者的饮食营养,做好健康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美.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的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5,4.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8篇

术后伤口急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近十年自从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引入临床,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使患者安全、舒适、无痛地渡过手术后的急性疼痛期。疼痛的护理亦越来越被重视,我院产科应用自控镇痛术对术后疼痛镇痛效果好,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年龄17―46岁。均在连硬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术后接PCA自控镇痛。

2 护理

2.1 术前宣教 由麻醉医师和管床责任护士向剖宫产患者及家属讲清术后镇痛的目的和方法,消除镇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影响排气及对母婴有副作用的顾虑,可将术后患者介绍给术前患者,患者之间的现身说法比单纯讲解更有说服力,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生命体征监测 由于物的残余作用和镇痛泵里的镇痛、镇静药物对呼吸和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不仔细观察和治疗可能发生呼吸停止、循环抑制及心脏停搏等,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护士应每小时监测呼吸1次,每2小时测血压、脉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直到PCA结束。

2.3 检查固定好硬膜外导管 由于PCA与硬膜外导管衔接,当产妇手术后入病房应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脱落、扭曲,PCA泵是否正常工作有无报警,并吩咐患者翻身活动、更衣或行走时注意保护好PCA泵和硬膜外导管,避免影响药物的输入。

2.4 镇痛期间指导 术后PCA可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焦虑和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对术后运用PCA的患者加强指导,特别是要使患者知道镇痛期间应在感到疼痛时即按键给药,不要等到剧烈疼痛再给药,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也可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镇痛期间若出现呼吸一致一般经给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0.4mg静注均能缓解,同时加强监护;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皮肤瘙痒均为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应注意观察预防和对症处理;在开展PCA期间预防压疮的护理,我们发现少数患者在术后24h内出现骶尾部红肿硬块,按Ⅰ期压疮处理则红肿硬块很快消退,故对每例患者再术后6h开始定期翻身、活动肢体、未再发生该现象;对PCA泵异常情况如输药管堵塞,计算机程序设置错误,按键被意外启动而致用药过量,失灵、电源中断、电池不足或PCA泵安装错误均可严重影响PCA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护士定期巡视患者,严密监测呼吸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麻醉医师以保证PCA镇痛顺利完成。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9篇

由于全麻开胸病人术后有明显的肺功能受损、黏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容易发生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目前常规采用翻身、拍背、咳嗽、雾化吸入和吸痰等辅助排痰措施。[4-10]前3项通常统称为胸部物理治疗。翻身是指身体沿长轴转动,轮换左右侧卧位(侧卧大于45°)或俯卧位。病人可主动翻身或在护士协助下翻身,或利用翻身床翻身,以借助重力作用促使气管内黏液移动,便于咳出。

拍背也称叩背,有叩击法(percussion)和胸廓振动法(vi-bration)2种。叩击法是手掌呈杯状,以3~6Hz的频率有节奏地反复叩击痰潴留肺段的相应胸壁,使黏稠分泌物松动。叩击时,护士手掌与病人胸壁之间叩住空气,使每次叩击产生空响,但不使病人感觉疼痛。叩住空气越多,叩击越有效。国外现在常用胸廓振动法。该法是在病人呼气时用手或震动器快速振动胸壁,频率达40Hz,常用于不能承受叩击法的病人,如年老体弱和胸部术后早期病人。研究认为胸廓叩击或振动可导致胸内压改变,驱动黏液从远端气管移向近端气管,在大气道形成黏液球,容易咳出,同时还可能诱导咳嗽排痰动作。也有研究认为,胸廓叩击或振动改善了黏膜纤毛间的相互作用及气—液相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纤毛活动,增进黏液传输率,促进排痰。[11]

咳嗽分为主动咳嗽、辅助咳嗽和刺激性咳嗽。有人认为主动咳嗽时酌情含漱或饮用白开水有助于咳出痰液。[6]辅助咳嗽(assistedcough)是在呼气期护士双手加压胸部或上腹部,增加呼吸肌力量,加强咳嗽效果。刺激性咳嗽多用于老年病人,因这类病人呼吸肌功能减退,膈肌活动差,加之伤口疼痛,术后易产生咳嗽无力。采用环甲膜穿刺注入1~2ml庆大霉素液,或用鼻导管吸引等方法刺激气管,使产生有力咳嗽,排出痰液。[6]

国外还采用用力呼气技术(forcedexpiratorytechnique,FET,又称huffcoughing),[9,10]这是一种与咳嗽作用机理相同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方法是病人开放声门,吹气(用力呼气),随后放松,用膈肌呼吸,再次重复,直至黏液清除。咳嗽和用力呼气时,胸腔跨壁压升高,大气道受压直径变小,局部空气流速升高,在开始的0.1s内产生高切变率,此时黏液黏性下降,有助于纤毛清除。

雾化吸入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撞击成微小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吸入呼吸道,进行气道湿化或局部治疗。常用雾化器有喷射式和超声式。超声雾化吸入是我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超声发生器的薄膜产生高频震荡,将药液击散成微细雾粒然后被吸入气管,90%左右的雾粒在5μm以下,可直接吸入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一般雾化量可达1~6ml/min,雾粒均匀、量大,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稀释分泌物使其降低黏稠度、易于咳出。常用的湿化祛痰剂有蒸馏水、生理盐水、2%~4%碳酸氢钠、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等。[12]研究表明,开胸病人吸入乙酰半胱氨酸能使痰黏性下降,咳痰量增加,并减轻病人咳痰困难的主观感受。[13]

吸痰法是在胸部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时,为及时解除气道梗阻所采用的方法,包括:①鼻导管气管内吸痰,适用于有大量黏稠痰而无力咳出者;②气道冲洗吸痰,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常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加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药物,在吸气相注入气管,每次2~5ml,然后连接呼吸机通气1~2min,使药液进入气道深部后,从气管切开处置入导管并接负压吸引,排痰效果较好;③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是将灌洗液如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加抗生素、痰溶解剂的液体100~200ml,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肺段或亚肺段,灌洗并回收液体;④气管小切口吸痰(minitracheotomy),是目前国外较常用的吸痰方法,是在局麻下经环甲膜插入直径4.5mm的无囊薄管,待需要时经此管吸痰。此管不影响病人的正常鼻—口—咽呼吸通道,保留了病人的说话、咳嗽能力,病人感觉舒适,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与前3种吸痰方法同样有效。[14]

2存在问题

尽管上述方法从20世纪初就开始应用于临床并逐渐被广泛接受,但是关于对开胸术后病人的黏液清除作用以及预防和治疗肺不张、改善肺功能效果的研究报道并不多。多数研究集中在胸部理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囊性纤维化肺病(CF)、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病病人的排痰和改善肺功能方面。资料显示,关于胸部理疗的作用仍存在较大分歧。[15]Oldenberg[16]比较了咳嗽、活动、引流及静立对肺部放射性气溶胶的清除,观察到咳嗽效果最好,活动次之,认为咳嗽时通过呼出气的能量转移,使第6~7级气道中的黏液被泵入气管树,而且对外周气道中的黏液形成“推挤”作用,使其清除。而Stiller[17]的研究则显示,治疗ICU肺不张病人,运用引流—胸壁振动法联合深呼吸—咳嗽的病人,比单独运用深呼吸—咳嗽的病人,只在第一期间(6h内)使肺不张有更明显的好转率,而24~48h后两组病人肺不张治愈率及临床症状好转率均无差异。他倾向于认为胸部理疗对治疗肺不张无大益。Webber[18]等认为用力呼气和咳嗽是改善黏液运输的最有效方法。Hasani等[19]研究发现,咳嗽和用力呼气能显著提高所有肺区域的黏液清除。而Mortensen等[20]的研究发现,用力呼气与否并不影响正常人和慢性气管炎病人的黏液清除。Bateman[21]也认为,咳嗽与胸部理疗(引流—胸壁振动—叩诊)比较,二者对肺中心区域的黏液清除效果一致;但对肺中间及外周区域的清除,咳嗽效果明显低于胸部理疗。由此可见,关于胸部理疗的排痰作用,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关常用的排痰措施的效果,尤其对开胸术后病人的促排痰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排痰研究动向

已经明确,气道纤毛功能和痰液黏弹性是决定排痰效果的主要因素,此2项指标已作为衡量物理排痰效果和药物祛痰作用的客观标准。评估气管纤毛清除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气道示踪剂清除测量,原理是经气管镜将示踪剂置入气道(一般是可显影颗粒,如碳粒、特氟隆片)或雾化吸入放射性气溶胶如钽粉、99锝标记蛋白,用放射显影、γ相机或闪烁计数器定时测定肺内放射性示踪剂分布及量,计算特定时间内示踪剂潴留量或减少的百分比,从而得到示踪剂清除率。[10]痰黏弹性分析目前常采用磁微量流变仪测量。测量时将直径50~100μm或200μm的小钢球置入被测痰液标本,在电磁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驱动频率震荡钢球,用光扫描计记录钢球位移的距离和相位差,从而测得痰液黏度和弹性度,[22]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式计算可间接推测黏液清除指数(MCI)和咳嗽清除指数(CCI),即MCI=1.61-(0.22×logG*1)-(0.77tanδ1);CCI=3.44-(1.07×logG*100)+(0.89×tanδ100)。[23]

研究者在探讨传统方法排痰效果的同时,还探索新的物理排痰措施。App等[24]用交叉设计方案对14例囊性纤维化肺病的病人比较了拍背(flutter)与自身引流的排痰效果,结果发现拍背期间比自身引流期间痰黏弹性显著下降;同时对离体痰进行湿空气震荡(oscillation)后也发现痰弹性下降,Tomiewicz[25]也证实了空气震荡使痰G*下降,可作为物理“黏液溶解剂”,增进痰的咳嗽清除。在胸部振动的基础上,Scherer[26]等探讨了口腔气道震荡(oscillation,频率8Hz、14Hz)、胸壁震荡(oscillation,频率3Hz、16Hz)与传统胸部理疗的效果,显示不同频率和途径(即通过气道或胸壁的震荡)的震荡法与传统理疗法比较对咳痰量无显著影响。有研究者对传统治疗无效的肺实变病人试用肺内叩诊式通气(in-trapulmonarypercussiveventilation),认为效果满意。[27]新型祛痰药也在探索之中。Tomiewicz[28]认为Amiloride(咪吡嗪,钠通道阻滞剂)能通过增加痰液的钠离子和水的含量降低其黏弹性,Winters[29]也观察到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原(3Na-2K-ATP酶)、速尿(Na-K-2Cl协同转运剂)有提高气管黏液流速和纤毛清除率的作用,赖氨酸化的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L-lysinate)比乙酰半胱氨酸(痰溶解剂,裂解二硫键)降低黏弹性、增加气管黏液流速作用更强,[30]具有分解痰DNA作用的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rhDNaseⅠ)也能降低痰logG*,具有促进咳嗽清除作用。[31]然而,尚未见有关上述排痰措施及药物应用于全麻开胸术后病人的研究报道。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119-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术数量不断增长,已成为治疗关节损害、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5例,男14例,女儿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5.7岁,2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中既往有髋关节手术史1例。

1.2结果术后1例伤口感染,1例为2周内发生人工关节脱出,后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全部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无假体松动、无继发脱位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易产生恐惧感,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介绍手术的目的和安全性,并带患者与术后成功的病人进行交谈,重视术后的要求,调整患者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2.1.2术前准备①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咳痰,以及戒烟戒酒。②练习床上大小便。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原发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应待症状控制后再施行手术。④评估术区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溃、瘢痕,术前三日开始备皮,即第一日清洗,第二日术区消毒并用无菌巾覆盖,第三日再消毒包扎。⑤做好血糖、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检查并备血。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及疼痛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呼吸1-2小时一次,3次平稳后改2-4小时一次,并做好记录。人工髋关节置换,由于创伤大,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感到伤口疼痛,而受疼痛的刺激,可影响患者饮食、睡眠,甚至可导致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复发。术后使用病人自控镇痛器,或遵医嘱使用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2.2.2护理搬运病人时一定要正确指导,将骨盆整个托起,保持患侧髋部稳定,协助将患者平放于床上,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固定关节,减轻疼痛。术后患肢外展10°-30°,屈曲10°-15°,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外旋,双腿间放软枕,防止患肢内收,忌交叉双腿和盘腿动作,以防人工关节脱出。注意搬运时要动作协调一致,加强控制的意识。以防人工关节脱出。

2.2.3引流管护理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妥善固定,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并准确记录引流量,保持持续通畅,防止堵管和逆行感染,及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严防切口感染。24小时引流液50ml时,可拨出引流管。

2.2.4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①局部感染:观察伤口情况,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注意体温变化,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表现。②防止肺部感染:定期拍背,教病人做深呼吸,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③预防压疮的发生:卧床期间,协助病人做30°以内翻身,每2小时按摩骶尾部一次,随时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整齐。④预防泌尿系感染:对留置导尿病人,应保持导尿管通畅及会的清洁,每日行膀胱冲洗2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防发生泌尿系感染。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以造成肢体残废,甚至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PE),因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发生意-义重大。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皮肤温度、四肢感觉、运动,了解神经恢复情况。进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或被动进行下肢屈伸活动,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

2.2.5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手术效果,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术后第1日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每次保持5秒,每组20次,每日2-3组,以增强下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足趾及踝关节背伸,趾曲及旋转运动,循序渐进,以不感疲劳为主。术后2-7日继续做患肢肌力训练,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同时做直腿抬高运动,收缩股四头肌练习,每次5-10分钟,并加强关节活动。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床上活动均保持患肢在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术后8-15日继续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卧位到坐位,并逐渐延长坐位时间,病情平稳后可离床功能锻炼,如扶拐床边站立练习不负重行走,术后3周加强屈髋、外展、外旋运动,训练方法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术后4周-3个月,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为病人回归社会作好准备。

2.2.6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防止髋关节屈曲超过90°;6个月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不要把患腿架在另一条腿上。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患髋的弯曲和负重。如有下例情况立即就诊①手术关节进展性疼痛;②手术周围组织肿胀或疼痛;③伤口红、肿或渗出;④呼吸困难或胸痛。

3、小结

上一篇:税收管理内容范文 下一篇:纳税风险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