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范文

时间:2023-03-19 23:54:04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理论依据

在管理会计中,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递延到下期,只能于发生的当期计入利润表由当期收入补偿的成本。即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应列作期间成本,为当期收益的减除项目。固定制造费用可以理解成企业一定的生产条件、经营能力的保障性支出,与产品实际产量无直接联系,与时间关系更为密切。通常情况下,经营条件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成本无影响,而其产生的效益与生产经营期间成反比例变化。因此,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销售收入负担,不计入产品成本。

2.成本水平

如前所述,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表,是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之一。而完全成本法下,无论是销货成本还是存货成本都参与了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担,当企业期末有存货时,则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随之递延到下期。可见,在完全成本法下,随销货成本计入当期利润表的不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相比之下,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仅指变动生产成本,不存在固定制造费用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情况。

3.收益的计算差异

在变动成本法下,要在边际贡献的基础上,确定税前净利。具体计算如下: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税前净利=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对比而言,全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的方法与之不同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

税前净利=销售毛利―期间成本

在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计算差异,与固定生产成本密切相关,但不代表在任何条件下税前净利都必然不同。税前净利存在差异与否以及差异大小,要看计入当期的固定制造费用大小差异及水平,这是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差异原因。

二、分析变动成本法在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变动生产成本与传统成本的要求不想符合

(1)传统的成本概念中,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皆是生产所必需,因此构成产品成本。传统成本用来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报送,适用企业的财务会计准则。在变动成本法下与此标准存异,还无法编制财务报表。

(2)传统成本是我国税法的依据。变动成本法下的相关计算形式在税收体系中无据可依,没有相关规定。在具体应用中,存货成本仅指单纯的变动生产成本,而致计价降低,当期利润减少。以至于国家税收收入、投资者利益均受到影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国税法还存在不完善性,但变动成本法与实践的对接也更引发思考。

2.成本划分很难精确

对于变动成本的核算是变动成本法的一大特点,显然固定成本要从成本中分离出来。而泾渭分明的成本界限是不存在的,混合成本是企业实践中成本存在的常态。实际工作中,折旧费如按产量提取就是变动成本,按年限平均法就是固定成本;人工工资,如计件形式下的直接人工就是变动成本,管理人员的计时形式下的就是固定成本。混合成本更是如此,依其特点运用高低点法、散步图法、回归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分解。然而事实上却是我们虽有理论的分析方法,但是真正的生产实践中,混合成本分解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一个考验,很难精确划分。

3.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顾名思义长期决策延续时间长,因此其复杂程度较高,往往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增加、扩建、改造、更新等,还有诸如生产规模的变动,产品结构的调整。显然这与变动成本法下,单位固定成本以及固定成本不变的逻辑不相符。因此按成本性态要求编制的损益表资料,无法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变动成本法起源于美国,在西方企业内部有着普遍的应用。它能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有利于企业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但变动成本法引入到我国之后,由于它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成本分析不够精确,故此一直应用于高校教学研究中,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普遍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和探究。

应该说,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二者优势互补,相互转化。基于应用层面来看,当完全成本法集中、客观地通过对外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信息,满足外部报表使用者需要的同时,却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短期决策的需要。而变动成本法恰好能满足这些要求。基于核算角度来说,两种方法在对生产耗费进行核算时,固定制造成本的归属处理问题之外,其余都相同。知小异寻大同,鉴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实行“结合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成本核算实践比较现实。

若企业分别按照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双轨进行,技术上实现简单,但会计人员工作量大,成本高。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日常核算按照变动成本法来实施,在会计期末,对变动成本法下的账户进行调整,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对外编制财务报表。可增设“固定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将应归属于已销产品分担的部分,按产品销量的比例,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留在账户内的,也要按照比例在存货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使之按全部成本反映。

2.日常核算按全部成本法来实施,通过对完全成本法下成本项目的调整,来获得内部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可以尝试增设“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两个账户,进而随时归集获得变动成本、贡献毛益率等信息,方便管理者做出短期决策。

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有许多符合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但也有许多不足,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做深一步的实践性探讨,让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践应用中逐步完善、逐渐科学,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新编管理会计(第二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区别;优缺点;结合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以完全成本法作为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于将变动成本法运用于内部管理分析,下面以一个案列来分析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某公司初始营业,生产100个产品销售其中80个,每个售价是100,有如下成本数据:

那么造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单位成本和期末库存成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着重来分析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分析与比较。

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1.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亦称“吸收成本法”、“归纳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存货成本制度,这种制度下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变动成本,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归集(吸收)至半成品库存(资本化)并进行后续结转。在完全成本法下,存货的成本吸收了制造过程的所有成本。

2.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是一种存货成本制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在资本主义市场掀起狂风暴雨的经济危机,这对变动成本法的兴起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变动成本法下计算产品成本时,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的期间的费用而从相应的收入中扣除。这两种方法都将成本发生的非生产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的)作为费用。

二、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1.形成的根本原因

完全成本法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完全成本法基于传统的成本概念,从成本价值补偿的角度来看,将所有的制造成本都计入产品的成本,有利于编制财务报表,可以直接得出产品的总单位成本,计入期末存货,同时在我国的税法和会计原则中,完全成本法是唯一认可的计算成本的核算制度。

变动成本法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使会计工作能提供更为广泛、深入和适用的信息。变动成本法通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计算边际贡献,能清楚的得出产品的生产与否带给企业的贡献是多少,不考虑固定性制造成本那一部分。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能够为预测、决策。控制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区别于完成成本法那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而言的,适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2.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是相关联的,可以看做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完全成本法按传统损益程序,将所有的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和非制造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将全部制造成本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计入期间费用,全额计入当期损益。期末计价,库存产成品的产品构成也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按贡献式确定程序计量损益,变动成本法先将制造成本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将变动性制造费用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一起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费用。非制造成本中也可以继续划分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都计入期间成本。在期末计价中,期末存货库存其成本只包含制造成本中变动部分,变动成本法的期末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计价。

3.服务对象不同

完全成本法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所反映的信息更多的是外部财务报告(利益相关者)需要,为纳税申报服务。

变动成本法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内部管理会计(管理层)的需要,它没有得到相关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认可,只能用于内部的经营管理,当管理层在预测、决策、控制的时候,为管理层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4.对净利润的影响

同一件事由于选择的成本核算制度不一样,导致得出的损益表的净利润不一致。

完全成本法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归集为产品成本,在客观上强调生产对于利润的贡献,从另一方面来讲,完全成本法就是强调了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变动成本法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强调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5.产生的后果

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当产量大于销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高,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在完全成本法的核算下,存货的单位成本更高,以成本计价所要求的定价更高,能得到的利润更大,这种方法下的成本信息不仅没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时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但是完全成本法有利于长期的决策。

变动成本法下,在一定产量下,当产量小于销量,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高,高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不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其中,因为在相关范围内,不论是否生产此项产品,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始终是存在的,在变动成本发下,多销售,利润更高,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采用变动成本法则能接受价格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但是它却能给企业带来边际贡献。变动成本法下,以销定产,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短期的决策。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完全成本法是符合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在完全成本法下核算的产品成本,不需要再经过其他处理,能直接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现阶段世界各国都是应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②完全成本法使人们更重视生产环节,生产的产量越多,产品所负担的单位成本就越小,刺激企业的生产,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努力。③在成本加成定价中,使用完全成本法能更客观的去核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而不是低估产品所承担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有助于企业进行长期决策。

(2)缺点

①完全成本法下,通过增加产量(存货)就能增加利润,这使得管理层可以通^增加存货来操纵利润,如果管理层是以此作为其绩效的评估依据,那么管理层就会增加存货,从而得到的是不真实的生产业绩。②完全成本法下不便于考虑各部门的业绩,造成责任的混淆,这对企业的短期决策时不利的,因为夸大了生产的业绩,单位负担成本低,利润高,不反应其真实的盈利能力。③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复杂,涉及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摊,这容易受到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工作的复杂,得到的信息可能要以牺牲时效性为代价。

2.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变动成本法下核算产品成本,能提供给管者更有用的信息,只有产品的销售才能给企业带来真实的利润,区别于完全成本法利用增加产量来增加利润是有悖逻辑的,从而有利于短期决策。②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的边际贡献,有利于本量利分析,研究销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科学的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划分的基础上,以变动成本为前提。③变动成本法将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分离开,从而把产品成本归集于供应部门还是生产和销售部门都分得很清楚,便于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评价。通过制定预算,考核执行情况,来进行奖惩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做法。④变动成本法能促使企业的管理者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完全成本法下,销售的下降由于产品产量的增加,或许会导致利润的增加,这是一种非常规的现象,在完全成本法下很容易导致盲目生产,存货积压,仓库保管成本上升。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与产量无关,企业利润只随着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会使管理层更加重视销售环节,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⑤变动成本法可以简化成本的计算工作,可以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主观臆断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一笔扣除,节省了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工作。

(2)缺点

①变动成本法目前还不合乎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要求,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变动成本法不能保证产品成本的完整性。②按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成本的划分有些不是很明确,得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混合成本,二是成本性态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并没有形成理论。③变动成本法不适用于长期决策,当超出了相关范围,及不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产量下,固定成本是会发生改变的,单位变动成本也不会一成不变,当面临长期决策的时候,变动成本法的作用会随决策的延长而削弱。④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一次性扣除,会导致利润骤降。

四、完成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有优点和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之间彼此是互补的,比如完全成本法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对内部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变动成本法则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再比如,变动成本法不适用于编制外部财务报表,而完全成本法适用。这些都可以说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不是相互排斥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关系。

首先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单独运用,都会有一定的劣势,我们不妨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结合起来运用,建立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成本核算体系。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成本加成定价依旧是要按完全成本法计价,保持成本的完整性,当产能过剩时,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决策,提高利润,简化工作。在期末根据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调整出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阮小平.完全成本法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2]商迪.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J].经营管理,2015(5).

[3]江林玻.关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应用浅析.[J].时代金融,2015(10).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3篇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61-02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含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和固定)。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中变动成本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2.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从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会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只含变动制造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了期间成本。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其成本中不仅包含变动成本还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且期末存货也要分摊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会导致期末存货成本增加。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

利润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销售成本-本期固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期初存货成本(固定+变动)+本期生产成本(固定+变动)-期末存货成本(固定+变动)}

计算: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一期间成本合计

完全成本法:

营业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营业成本=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成本合计

分析两种方法下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只要增加产量,则利润增加。如从第三期到第四期,第五到第六,随着本期生产量的增多,营业利润上升。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越高,则营业利润越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情况下,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分摊到期末存货商品中,所以当年的营业利润高,在变动成本法下,只看销量,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低。如第二期,本期生产量4000大于销售量3000,期末存货1000件分摊了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但是,在存在期初存货时,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分摊了上期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会使得本期营业成本上升,所以在第三期,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但是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1000件商品分摊上期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且在产销平衡时,营业成本中不仅包含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还包含期初存货分摊上期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但不包含期末存货分摊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时,两种方法相同。

结论

情形一:条件:期初存货=期末存货=0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为零,如第一期。

情形二:期初存货=0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存货。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情形三:期末存货不为零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期末存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不一定等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额:期末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一期初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如第四期一第六期。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更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公认原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市场,以销量定产量,通过加大销售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盲目生产。

缺点:

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且大多成本项目都是以混合成本的形成存在。所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不够精确。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完全成本法能激发企业生产产品的积极性。产量越多,营业利润越多。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多,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越低,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缺点:

在完全成本法下,会出现销售量下降,但产量大幅度上升导致利润增多,原因是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被期末存货所分担,使得已销售产品总成本减少,从而会虚增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度增产会造成产品积压,导致资金长期占用和存储成本的上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分析 张珊珊

摘要: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两种方法的含义,确定损益的程序不同,并且各有利弊。本文将着重剖析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61-02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含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和固定)。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中变动成本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2.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从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会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只含变动制造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了期间成本。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其成本中不仅包含变动成本还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且期末存货也要分摊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会导致期末存货成本增加。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

利润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销售成本-本期固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期初存货成本(固定+变动)+本期生产成本(固定+变动)-期末存货成本(固定+变动)}

计算: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一期间成本合计

完全成本法:

营业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营业成本=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成本合计

分析两种方法下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只要增加产量,则利润增加。如从第三期到第四期,第五到第六,随着本期生产量的增多,营业利润上升。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越高,则营业利润越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情况下,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分摊到期末存货商品中,所以当年的营业利润高,在变动成本法下,只看销量,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低。如第二期,本期生产量4000大于销售量3000,期末存货1000件分摊了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但是,在存在期初存货时,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分摊了上期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会使得本期营业成本上升,所以在第三期,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但是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1000件商品分摊上期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且在产销平衡时,营业成本中不仅包含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还包含期初存货分摊上期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但不包含期末存货分摊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时,两种方法相同。

结论

情形一:条件:期初存货=期末存货=0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为零,如第一期。

情形二:期初存货=0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存货。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情形三:期末存货不为零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期末存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不一定等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额:期末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一期初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如第四期一第六期。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更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公认原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市场,以销量定产量,通过加大销售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盲目生产。

缺点:

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且大多成本项目都是以混合成本的形成存在。所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不够精确。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完全成本法能激发企业生产产品的积极性。产量越多,营业利润越多。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多,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越低,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缺点: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区别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况

成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生产成本、一类是生产成本,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生产成本就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非生产成本就是我们所谓的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是把制造费用又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是把变动制造费用划分为生产成本里,而固定制造费用则计入期间费用归入当期损益。完全成本法则是不分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统称为制造费用作为生产成本。

(一)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的,这些生产经营条件一经形成,无论其利用程度如何,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会照常发生的,同企业生产量没有直接联系,不会因产量的增减而变动,因而不应将他计入产品成本。

(二)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保持一定的经营生产条件而发生的固定费用,同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正常维护相联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量的直接生产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同时要消耗一定的生产能力,如果企业不具备一定的经营能力,就无法生产出产品。所以,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提供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费用应当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完全成本法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在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的前提下,来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方法。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前提下,来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方法。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不同

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销售成本=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完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

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销售量

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合计=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

(三)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在采用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里没有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这样,在已经销售的产品、在产品、期末库存的产品成品中都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这部分,所以在期末结余存货时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在采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里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来处理,这样,在已经销售的产品、库存产品以及在产品都增加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这样一来,在完全成本下的存货计价里就必然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计价成本

(四)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1、计算营业利润的方法不同

计算变动成本法的收益

贡献毛益=营业收入-变动成本

营业净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收益的计算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营业费用

2、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有所不同

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成本法使用的是传统式利润表

3、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法产生的营业净利润的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减去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等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减去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

当产量等于销量时,两种成本计算的损益完全相同

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

当产量大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计算的损益小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

4、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完全成本法主要满足企业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报表信息的需要,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联系缺乏一定规律性。变动成本法其主要满足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信息需要,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利润与销售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联系。

(五)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是以成本性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有差异、还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而完全成本法不仅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而且还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和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

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

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

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

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账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低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

四、完成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结合使用是在完全成本法基础上结合变动成本法在重新设立一个核算系统,使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这样一来,两种方式的优点就都体现出来了,各自的缺点也都互相补充了。可以使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外报告的依据,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信息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参考依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各有各的优缺点,并且其各自只能满足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两者的优缺点正好又是互相转化的。例如变动成本法提供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各种有用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而完全成本法却不适合;完全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编制对外财务报表,而变动成本法却不适合。从企业会计的职能角度来说,一方面企业要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各种有关经济决策、规划、控制等多方面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定期对外提供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有关机构服务。这样一来内外两方面的只能正好可以由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来提供。所以,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既不能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取代。而应互相补充,互相结合。只能以一种成本核算法为基础的统一计算体系。

五、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结合运用的意义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5篇

一、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如表:

方法产品成本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在不考虑税金问题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现举例如下:

某企业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连续三年产量均为600件。而销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7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15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年度总额为2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2000元。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总额。

第一年,产销均衡,两种方法下的利润总额相等。第二年由于产大于销,有存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损益

得以补偿。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500件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12000/600*500)记入了当年损益,另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存货成本列入了资产负债表。所以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少2000元。第三年,产小于销,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存货中的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着存货的销售记入了第三年的销售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记入第三年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仍为12000元。所以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少了2000元。但从三年整体来看,产量=销量,利润总额合计是一样的。

四、期末损益不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越大。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五、特点不同。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根本差异在于如何看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共同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一种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它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构成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得以补偿。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大,期末存货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大,则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小,则企业的利润越大,即产量越大利润越高。强调了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在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期间成本,从本期收入中得以补偿,它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丧失的成本。所以销量越大,在期间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越大,即销量越大利润越大。强调了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44-02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一)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1.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是指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变动成本法的原理

变动成本法将当期所确认的费用,按照成本性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应有已销产品和期末存货负担;另一部分则是与产品生产数量无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是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成本,它们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无关,既不会因为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为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只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丧失,所以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成本,应全部列为期间成本与当期的销售收入相配比。

(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1.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2.完全成本法的原理

根据生产过程与产品成本的因果关系,凡是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成本都应当作为产品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一样,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因而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理应同等对待,作为一个整体全部计入产品成本中去。现代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产品的成本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

二、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的比较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完全成本法将全部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以此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变动成本法则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变动性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和固定性管理费用。

(二)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成本划分法法本工用造费用本造费用费用用用存货成本、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当期末存货存在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本期已经销售的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之间分配,从而导致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损益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销货成本=单位变动产品成本x本期销售量

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1.完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

完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是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它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用销售收入减去本期的销售成本,确定销售毛利,即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其中: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第二步是用销售毛利减去期间成本以确定当期销售利润,即销售毛利-期间成本=销售利润,

其中: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它侧重于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其重点在于确定最终收益。

2.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

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为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它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用销售收入减去本期销售产品的变动制造成本,确定制造贡献毛益,即销售收入一变动制造成本=制造贡献毛益

其中:变动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第二步是用制造贡献毛益减去变动非制造成本,确定营业贡献毛益。

其中:变动非制造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财务费用。

最后,用营业贡献毛益减去固定成本,确定销售利润。

其中: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法侧重于为企业内部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其重点在于确定边际贡献。

(四)对产量的决策与适用性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当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相应减少,从而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销量不变或者减少时,也有可能出现利润不减反增的反常现象,这可能会让管理者做出继续增加产量的错误决策。

在变动成本法下,因为产品的生产成本仅包括变动性生产成本,所以产量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化,所以,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量越大,利润就越大。在变动成本法下,管理者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会更加重视销售量而非生产量,比较符合现代管理会计中以销定产的观念。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特点分析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产品成本性态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的销量无关,只与企业是否经营有关,因此不应该将其纳入产品成本,而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期间内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导致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

(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完全成本法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及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即产品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目前世界各国都主张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并据以确定存货价值和利润,对外编制会计报表

2.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

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7篇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与其有关的各种变动费用计入,而与其有关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则是将固定制造费用也计入产品成本中。因此两方法差别实质是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还是计入期间费用,由此产生了在存货与损益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差异,下面以具体数据和数学公式来描述这一差异。

设某企业连续五个月生产资料如下(为研究方便,假设第一个月为其经济生产月):

这里有一个假设,即企业的生产耗费水平保持相对不变,在上述资料中,售价、固定制造费用和单位变动成本相对稳定或变化微小,因此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常量,分别用、、表示,其它几个变量在表中最后一列分别予以表示出来,其中代表月份。首先,我们从存货计价上分析,在以先进先出法为计价基础的条件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企业法计存货价值(存货价值用表示V)等于以下表过式的值

对该公式的说明:条件表示本月所出售数量大于本期以前存货数量,故只要有存货,则存货均是本期的产品,故其价值为存货数量()乘以存货单价()。而条件表示本月所出售的数量小于上期存货数量,故存货的价值不仅仅包含本期的,也包含有上期的或再上一期的价值。因而其价值为本期生产的数量乘以单价()加上累计到上期为止所有存货的价值V再减去按先进先出法已售产品的价值()。在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已售产品价值或成本中,n表示企业存货中最早的未出售完的存货所属月份,而表示对该月份存货的单价。表示出售产品中该月份的数量,因而有()。

而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如下:

在这里公式意义与上面所求一致,如果企业单位耗时水平不变,则可以简化为

,考虑到实际中单位变动成本的某些变化,(虽然不会有大的变化,除科技进步,技术提高这些重大因素之外)并考虑到精确性,保留了第二个条件下的公式。

根据公式可计算出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低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出的存货价值。

由于: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因此产生了利润的不同,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要多扣除或少扣除由存货带走或带入的那一部分价值,在数值上与两种成本计算出的存货数值差异一致。

二、两种成本计算法所造成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两种成本计价法对成本(存货)的不同计价造成对存货计价不同。这里特指的变动成本法,因为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要求产品成本包含与之有关的各种费用,而变动成本法则只反映了变动部分,不利于编制财务报表;而当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在企业处于暂时的不利情况时,可以通过申请,变成采用变动成本法,这样又可以使企业增大成本,从而减少利润,由此减少对外利润分配和延迟缴纳国家所得税。为企业获得资金,便于较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一旦处于稳定或有利状况,又可申请恢复完全成本法,弥补以前少分的利润和缴纳以前延迟到现在应交的所得税,这对企业是十分有利的。而在利润计算上的差别,对企业决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上述利润计算上的差别,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中,变动成本法更能够体现管理工作质量,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销量减少而产量增加时,降低了单位产品中所含固定成本部份,使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利润反而有所增加。这样必然会给管理当局提供错误信息,而造成结果是不顾需求盲目生产,导致积压,资金周转难。但变动成本法就避免了这一反常现象,符合会计核算要求——为管理当局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实质是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归属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只要与固定制造费有关的要素均产生差别。

三、对两种成本法在实际中处理方法的建议

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各自的特点,单独采取哪一种对企业都会造成无法克服的弊端,因而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变动成本法重在内部管理,组织生产;而完全成本法则重在对外。因此,企业在内部核算管理时用变动成本法,对外报表计价则用完全成本法。此时不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这一临时科目可以设为“生产成本——变动费用”,而到期末时,将这一“生产成本——变动费用”在已售产品和存货间按数量分配,计入存货部份保留在此科目中,而分配到已售产品中部份则可计入销售成本中去。在对外编制表时,可将存货所计部份一并加计生产成本——变动费用的余额中,但并不将其转为存货账户中,在下一经营周期继续参加分配。

参考文献: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一、 引言

1936年美国会计师乔纳森・N哈里斯提出了变动成本法,该成本计算模式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当期固定费用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免去固定成本的分配计算程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对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和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许多见解,使其成为成本核算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发展方向。在成本核算中,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更是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认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为方便讨论和比较,本文仍将后进先出法纳入到计算范围,结合实例分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以期给出具有指导意义且较为系统的结论。

二、 案例分析

某厂生产一种甲产品,正常产量是1000件,每件售价为1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5元(其中每件直接材料35元,直接人工3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0元);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19200元,固定性摊销及管理费80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性摊销及管理费为3元。

要求:

(1)按“两法”计算甲产品各年度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并比较合理性;

(2)按“两法”计算和与销售收入配比的总成本,并进行分析;

(3)按“两法”计算确定各年度实现的税前净利,并编制 损益表,并进行分析。

1、单位产品成本的合理性比较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为:85元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9元,105元,110.6元,115元

在变动成本法下,不管产量如何变化,单位产品成本总量不变,但在完全成本法下,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单位产品成本也相应变化,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小。企业的产量越大,产品库存越多,利润就越大,这是一种错误信息。这种错误信息会误导决策者,鼓励决策者盲目生产,自觉不自觉地寻求增加库存量,虚计资产,虚增利润。

2、“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的符合性比较

对比上图可看出,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更符合“收益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因而用变法计算的利润也就更真实。其原因是,变动成本法根据成本性态来划分和核算成本,将与产品制造过程直接相关的变动生产成本列入产品成本,随着产品的出售或结存分别转入销售成本或存货成本,而将与各期经营活动能力和管理需要直接有关,不受产品生产量变动影响的固定制造费用列入期间成本,随着时间的消逝而一次全部转销。

3、损益表及税前净利的综合性比较

(1) 先进先出法下的综合比较

存货吸收释放固定制造费用差额(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值分别为0,+4200,+1176,-5376。与税前净利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相一致。

(2) 后进先出法下的综合比较

存货吸收释放固定制造费用差额(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值分别为0,+4200,0,-4200。与税前净利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相一致。

(3) 加权平均法下的综合比较

存货吸收释放固定制造费用差额(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值分别为0,+4200,+918.75,-5118.75。与税前净利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相一致。

不管存货计价采用何种方法,税前利润差异遵循一般规律公式如下:利润差额=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各期产销量决定了存货数量,存货计价方法决定了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期末存货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吸收与释放量也就决定了该利润差额。因此日常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在调整成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时是容易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2006;10

[2]刘爱东.管理会计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9篇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即变动成本计算法(variablecosting),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之企业广泛实行预算管理,强烈要求企业会计部门提供与之相应的成本资料,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由此,变动成本法计算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变动成本法最初称为“直接成本法”。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业务量关系比较明显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些间接的制造费用虽然不是直接成本但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而有的直接成本虽然直接计入特定对象,但却并非变动成本。直接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间接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并非两对完全对等的概念。因此,有人主张将直接成本改称为变动成本法。但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美国管理会计文献使用“直接成本法”的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说法已经不确切了。由于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边际贡献,所以在英国该法也被成为“边际成本法”。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会计专著的论述众说不一。据有人考证,早在1836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工厂就出现了它的雏型。当然这仅仅是就损益计量方面的特点而言的。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曾宣布过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初步设想。英国人则强调1904年在英国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已经记载了与变动成本法有关的内容。1906年2月美国《制度》杂志曾刊登过一段话,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适合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直接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管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文章追溯了1934年哈里斯在杜威———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所发现的问题。当时该公司销售量上升利润反而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哈里斯的注意,矛盾从何而来?他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依据此资料,哈里斯对比新旧两种方法对营业净利润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直接成本法的优点。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直接成本法的概念才得以迅速传播。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新认识变动成本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美国的一些会计师和经理又重新研究并开始在实物中试行变动成本法,并将变动成本法中的贡献边际这一概念用于本量利分析及其他方面。实际使人们认识到,变动成本法不仅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而且对制定利润计划,组织科学的经营决策也十分有用。从此,变动成本法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风靡欧美。

2变动成本法的意义与作用

2.1变动成本法的意义

在变动成本法下,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固定成本如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在产品出售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资产价值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产品销售时,转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配比的也只是变动成本。这样,它就能提供反映产品盈利能力的贡献毛益资料,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管理和分析考核。

在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前,传统财务会计是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而不管它们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不管是变动费用还是固定费用),“吸收”、“归纳”计入产品成本。由于这种成本计算主要是用于计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全部制造成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因而也称为财务成本。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均计入产品成本的,因而在变动成本法产生后,为区别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将新产生的成本计算称之为变动成本计算法,而把传统的成本计算称之为完全成本计算法(fullcosting),简称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也称吸收成本计算法(或归纳成本计算法)或传统成本计算法。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制造成本,将非制造成本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进行处理,不计入产品成本。这样,在产品出售前,制造成本以存货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待产品销售后,再将存货成本转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配比,确认损益并反映在损益表上。

在当前会计实际工作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一些权威机构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以及我国的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都不允许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尽管变动成本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不能用来编制对外反映的财务会计报表,但它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包括经营决策、资本决策、目标控制和经营业绩的责权利分析考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2变动成本法的作用

(1)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是管理会计要提供的重要管理信息之一。因为利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考虑的重要依据。而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通过其“贡献毛益”来综合表现。所谓“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减其变动成本之后的余额。显然,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要用来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补偿之后还有余额,企业才能实现最终利润。所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正是其盈利能力的表现,也是它对企业最终利润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而产品贡献的确定又有赖于变动成本的计算。

(2)为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以及进行成本的计划和控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以贡献毛益分析为基础,进行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有助于揭示产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并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如规划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及编制弹性预算等)。同时,这些资料也有利于正确地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因为就短期而言,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所以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能力的固定成本就是一种与短期决策无关的成本。但变动成本则会受到短期决策的影响。这就使得短期经营决策常常借助于贡献毛益的信息来进行。

(3)变动成本计算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具有不同的成本形态,对于变动成本可通过指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在一般情况下,变动成本的高低,可反映出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业绩。完成得好坏应由它们负责。而固定成本的高低一般不是基层单位所能控制的,通常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加以控制。因此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有利于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于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1潘飞.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3

2郭子亭.管理会计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社,2003

3林涛.管理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4葛家澎,余绪缨,侯文铿.管理会计[M].北京:

中财经经济出版社,1999

5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决策与控制会计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DonR.Hansen,MaryanneM.Mowen著,王光

远等译.管理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0

7[美]爱德华J·布洛切等著,王斌等译.成本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10篇

变动成本法现实意义应用

由于现今大部分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内部各层的科学管理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变动成本法则应运而生,它与过去的完全成本控制方法大有不同。为了使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有更加有效的职能体系,企业使用变动成本法成功地反映出企业成本、利润、业务量以及销售量等各项成本指标间的量化关系,使得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业绩绩效考核有了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1变动成本法应用现状

变动成本法在实务中应用的直接效果就是帮助企业的决策者对未来预测和决策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依据,从而使企业对未来成本预算有一个更加真实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加以控制和决策。如果企业成本的固定部分与变动部分有较大幅的差距,则变动成本法可以很好地运用于这种情况。企业高层在对企业未来发展动态进行决策时,对成本控制决策依据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考量指标才能避免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企业造成损失,而变动成本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为决策者提品的具体状况和变动成本的实时控制,较大范围地控制成本核算误差。在企业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时,变动成本法的运用恰如其分地为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使企业更快速地实现阶段性目标。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依据变动成本法所得出的企业成本信息指标,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高层工作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和预期效果,从而全面完善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有待改进之处,更好地实现企业成本控制长效发展。

2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

很多发展较为迅速的欧美国家已经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变动成本法来实现企业盈利,这种方法既可以合理评估企业损益,也能科学地计算企业产品的成本。企业变动成本有别于固定成本部分,前者更多地指的是企业经营发展中因为企业产量的波动变化而产生的制造费用、人工差旅费和材料费用的总和构成的成本波动,正是由于变动成本法良好的全局控制,使得其在实务中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用。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变动成本的分析和运用离不开两个要素:产量、销售量、企业利润,而企业产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变动成本,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销售配比的合理性,贯彻成本变动法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把握产量、销售量和企业利润,并对企业的管理层的决策和企业经营的长效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成本控制依据。另一方面,企业成本变动法所能达到的效果不仅是在宏观上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它还可以为企业单个的产品制定量身定做的盈利评估和销售规划提供依据,并通过对盈利界点的全面分析为企业的销售目标做出决策依据,使企业在未来的产品销售上有一份更加全面的认识。正由于变动成本关系着企业发展核心的三大要素,因此变动成本法同样可以应用到企业日常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去,并通过与弹性预算、标准成本、作业成本等各项方法的结合,更好地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3分析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在实务中出现的各项问题

最近国际了一份统计结果,其中表明由于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运用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值达到7.8%,而这个数据正以每年2.7%的增幅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在国际发达国家中的运用使得各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得到了良好的进步,并预示着这项成本控制方法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因如此,成本变动法在实务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接下来的文章将依据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状况提出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几项问题:

其一,变动成本法与企业过去普遍运用的固定成本法有很大不同,其对于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有很大区别。变动成本法,顾名思义,其仅仅关注的是企业产品的变动成本,而对企业成本控制中同样存在的固定成本没有涉猎,而企业过去运用的固定成本法却两者兼顾,正因如此,企业固定成本法运用所产生的产品的单位成本远远低于企业变动成本法的运用,这一点根据不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差别性一边表现为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差幅。其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产生的直接问题是企业变动成本往往会被控制在不变的波动幅度之内,而且这个幅度是保持恒定的,而在实务中,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所控制的产量确是有较大不同的,因此固定成本是不能忽视的一项控制因素,而这一问题难以与变动成本法相契合。这个问题在企业不同性质产品的盘存业务上表现尤为严重。其三,企业经营和决策的管理者往往寻求更为清楚简要的成本控制依据,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减少管理者工作的繁杂度,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恰好做到了对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三要素进行简要阐述,方便了企业管理者,使它们能够更加迅速地预测企业发展目标的合理性,为企业的阶段性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企业运用变动成本法来控制企业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进行简便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便利;其四,具体分析企业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发现,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的驱使下,各个企业运用了与以往大有不同的账户设置方法。正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务应用中有很大的简便性,所以企业在账户设置方面仅仅采用已分配变动制造费、固定制造费、变动制造费这几个较为常用的账户,与此同时,其业务量化的操作方法也很简便。

4分析限制变动成本法应用的几个原因

首先,处于上市阶段的企业十分关注自身的市场盈亏比例、企业经营阶段损益值和投资的收益效果,这几项经营指标关系着企业自身和投资股东的权益,因此,分析变动成本法的运用效果离不开这几项经营指标。然而,变动成本法在进行成本核算和统计时却与企业运行的会计体系规定有很大出入。依据会计体系的规定可以知道,产品的成本核算相关各项费用要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方面,无论是由于变动成本中的企业费用还是固定成本中的企业费用,都对企业资产费用的核算具有决定性影响,而运用变动成本法核算成本,恰恰会忽略固定成本中的费用,这会使得企业资产降低,是企业在表面上产生资产过低的现象,而这种误差幅度往往有三到五个百分点之大,这时的企业难以认清自身资产实力,在上市阶段面临挑战。其次,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企业都寻求能为企业长效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成本控制依据,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它所能达到的效果只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近期发展的成本依据。企业成本控制的波动由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共同决定,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时候难以忽略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取恰恰仅以变动成本作为依据进行企业成本控制,这种情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无裨益,因此,为了避免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偏离轨道的结果,必须采取与其他成本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对企业资本进行预算。

5合理运用成本核算法的讨论

以上的文章分析出了变动成本法的具体不足之处,以此提醒各大企业,在运用变动成本法的时候,需要分析企业具体经营状况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变化幅度,依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变动成本法。这一点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要尤其注意,由于会计核算规则中明确表现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别性和重要性,因此企业需要将这两者进行严格区分,避免产生会计核算误差。由于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会使固定成本部分全部划分到变动成本的损益范围中去,这将致使企业盈利有所减少,这种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收情况,因此,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运用过程中要辩证的看待,对于这种有损国家财政的情况要加以调整。宏观来看,变动成本法的运用利弊兼有,企业在加以运用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产品的不同产量特点来看。与此同时,为了使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在企业中更为科学,企业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并将企业工作流程加以规范,确保会计部门进行成本信息采集时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加强绩效,更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监督。只有稳定、科学地运用变动成本法,才能从实际上对企业成本控制和决策的长效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6总结

通过全文对变动成本法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的简要分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成本控制方法选择提供了一份借鉴。变动成本法的潜力需要企业、社会、国家共同发掘,虽然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将使变动成本法有一个良好的过渡,为企业的未来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化峰,郭景先.谈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6,(10):11-12.

[2]高樱.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经济师,2010,(2):156-157.

[3]朱宝生.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分析及其应用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216.

上一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下一篇:直接成本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