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范文

时间:2023-02-21 03:28:51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理论依据

在管理会计中,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递延到下期,只能于发生的当期计入利润表由当期收入补偿的成本。即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应列作期间成本,为当期收益的减除项目。固定制造费用可以理解成企业一定的生产条件、经营能力的保障性支出,与产品实际产量无直接联系,与时间关系更为密切。通常情况下,经营条件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成本无影响,而其产生的效益与生产经营期间成反比例变化。因此,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销售收入负担,不计入产品成本。

2.成本水平

如前所述,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表,是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之一。而完全成本法下,无论是销货成本还是存货成本都参与了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担,当企业期末有存货时,则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随之递延到下期。可见,在完全成本法下,随销货成本计入当期利润表的不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相比之下,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仅指变动生产成本,不存在固定制造费用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情况。

3.收益的计算差异

在变动成本法下,要在边际贡献的基础上,确定税前净利。具体计算如下: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税前净利=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对比而言,全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的方法与之不同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

税前净利=销售毛利―期间成本

在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计算差异,与固定生产成本密切相关,但不代表在任何条件下税前净利都必然不同。税前净利存在差异与否以及差异大小,要看计入当期的固定制造费用大小差异及水平,这是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差异原因。

二、分析变动成本法在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变动生产成本与传统成本的要求不想符合

(1)传统的成本概念中,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皆是生产所必需,因此构成产品成本。传统成本用来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报送,适用企业的财务会计准则。在变动成本法下与此标准存异,还无法编制财务报表。

(2)传统成本是我国税法的依据。变动成本法下的相关计算形式在税收体系中无据可依,没有相关规定。在具体应用中,存货成本仅指单纯的变动生产成本,而致计价降低,当期利润减少。以至于国家税收收入、投资者利益均受到影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国税法还存在不完善性,但变动成本法与实践的对接也更引发思考。

2.成本划分很难精确

对于变动成本的核算是变动成本法的一大特点,显然固定成本要从成本中分离出来。而泾渭分明的成本界限是不存在的,混合成本是企业实践中成本存在的常态。实际工作中,折旧费如按产量提取就是变动成本,按年限平均法就是固定成本;人工工资,如计件形式下的直接人工就是变动成本,管理人员的计时形式下的就是固定成本。混合成本更是如此,依其特点运用高低点法、散步图法、回归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分解。然而事实上却是我们虽有理论的分析方法,但是真正的生产实践中,混合成本分解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一个考验,很难精确划分。

3.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顾名思义长期决策延续时间长,因此其复杂程度较高,往往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增加、扩建、改造、更新等,还有诸如生产规模的变动,产品结构的调整。显然这与变动成本法下,单位固定成本以及固定成本不变的逻辑不相符。因此按成本性态要求编制的损益表资料,无法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变动成本法起源于美国,在西方企业内部有着普遍的应用。它能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有利于企业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但变动成本法引入到我国之后,由于它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成本分析不够精确,故此一直应用于高校教学研究中,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普遍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和探究。

应该说,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二者优势互补,相互转化。基于应用层面来看,当完全成本法集中、客观地通过对外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信息,满足外部报表使用者需要的同时,却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短期决策的需要。而变动成本法恰好能满足这些要求。基于核算角度来说,两种方法在对生产耗费进行核算时,固定制造成本的归属处理问题之外,其余都相同。知小异寻大同,鉴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实行“结合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成本核算实践比较现实。

若企业分别按照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双轨进行,技术上实现简单,但会计人员工作量大,成本高。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日常核算按照变动成本法来实施,在会计期末,对变动成本法下的账户进行调整,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对外编制财务报表。可增设“固定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将应归属于已销产品分担的部分,按产品销量的比例,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留在账户内的,也要按照比例在存货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使之按全部成本反映。

2.日常核算按全部成本法来实施,通过对完全成本法下成本项目的调整,来获得内部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可以尝试增设“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两个账户,进而随时归集获得变动成本、贡献毛益率等信息,方便管理者做出短期决策。

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有许多符合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但也有许多不足,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做深一步的实践性探讨,让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践应用中逐步完善、逐渐科学,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新编管理会计(第二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变动成本范文第2篇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即变动成本计算法(variablecosting),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之企业广泛实行预算管理,强烈要求企业会计部门提供与之相应的成本资料,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由此,变动成本法计算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变动成本法最初称为“直接成本法”。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业务量关系比较明显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些间接的制造费用虽然不是直接成本但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而有的直接成本虽然直接计入特定对象,但却并非变动成本。直接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间接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并非两对完全对等的概念。因此,有人主张将直接成本改称为变动成本法。但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美国管理会计文献使用“直接成本法”的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说法已经不确切了。由于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边际贡献,所以在英国该法也被成为“边际成本法”。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会计专著的论述众说不一。据有人考证,早在1836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工厂就出现了它的雏型。当然这仅仅是就损益计量方面的特点而言的。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曾宣布过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初步设想。英国人则强调1904年在英国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已经记载了与变动成本法有关的内容。1906年2月美国《制度》杂志曾刊登过一段话,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适合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直接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管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文章追溯了1934年哈里斯在杜威———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所发现的问题。当时该公司销售量上升利润反而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哈里斯的注意,矛盾从何而来?他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依据此资料,哈里斯对比新旧两种方法对营业净利润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直接成本法的优点。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直接成本法的概念才得以迅速传播。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新认识变动成本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美国的一些会计师和经理又重新研究并开始在实物中试行变动成本法,并将变动成本法中的贡献边际这一概念用于本量利分析及其他方面。实际使人们认识到,变动成本法不仅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而且对制定利润计划,组织科学的经营决策也十分有用。从此,变动成本法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风靡欧美。

2变动成本法的意义与作用

2.1变动成本法的意义

在变动成本法下,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固定成本如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在产品出售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资产价值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产品销售时,转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配比的也只是变动成本。这样,它就能提供反映产品盈利能力的贡献毛益资料,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管理和分析考核。

在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前,传统财务会计是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而不管它们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不管是变动费用还是固定费用),“吸收”、“归纳”计入产品成本。由于这种成本计算主要是用于计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全部制造成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因而也称为财务成本。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均计入产品成本的,因而在变动成本法产生后,为区别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将新产生的成本计算称之为变动成本计算法,而把传统的成本计算称之为完全成本计算法(fullcosting),简称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也称吸收成本计算法(或归纳成本计算法)或传统成本计算法。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制造成本,将非制造成本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进行处理,不计入产品成本。这样,在产品出售前,制造成本以存货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待产品销售后,再将存货成本转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配比,确认损益并反映在损益表上。

在当前会计实际工作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一些权威机构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以及我国的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都不允许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尽管变动成本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不能用来编制对外反映的财务会计报表,但它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包括经营决策、资本决策、目标控制和经营业绩的责权利分析考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2变动成本法的作用

(1)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是管理会计要提供的重要管理信息之一。因为利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考虑的重要依据。而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通过其“贡献毛益”来综合表现。所谓“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减其变动成本之后的余额。显然,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要用来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补偿之后还有余额,企业才能实现最终利润。所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正是其盈利能力的表现,也是它对企业最终利润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而产品贡献的确定又有赖于变动成本的计算。

(2)为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以及进行成本的计划和控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以贡献毛益分析为基础,进行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有助于揭示产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并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如规划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及编制弹性预算等)。同时,这些资料也有利于正确地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因为就短期而言,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所以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能力的固定成本就是一种与短期决策无关的成本。但变动成本则会受到短期决策的影响。这就使得短期经营决策常常借助于贡献毛益的信息来进行。

(3)变动成本计算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具有不同的成本形态,对于变动成本可通过指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在一般情况下,变动成本的高低,可反映出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业绩。完成得好坏应由它们负责。而固定成本的高低一般不是基层单位所能控制的,通常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加以控制。因此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有利于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于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1潘飞.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3

2郭子亭.管理会计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社,2003

3林涛.管理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4葛家澎,余绪缨,侯文铿.管理会计[M].北京:

中财经经济出版社,1999

5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决策与控制会计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DonR.Hansen,MaryanneM.Mowen著,王光

远等译.管理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0

7[美]爱德华J·布洛切等著,王斌等译.成本

变动成本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固定成本 应用

变动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简称,它也被称为边际成本法或者是直接成本法。预算前,划分好变动成本和固有成本在做计算,其中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及变动制造产生的费用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计算在内的变动制造成本,而把固定制造成本包括在内的所有固定成本在当期直接算入损益,这一计算方法即为变动成本计算法。

一、变动成本法出现后的演变过程

传统的全部成本法,主要是产品成本只包含与业务量有明显关系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很多间接的制造费虽然不算是直接成本但也跟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着正比例的变动,同时有的直接成本虽然已经直接计为特定对象,却也并非全是变动成本。不能更好的预先计算成本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竞争更加激烈的经济市场环境,在成本计算法上亟待革新,去发现更科学更趋近真实的新的计算方法。早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市场变迁使企业不得不对内部会计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早的变动成本法在那个时段已经出现在西方的一些企业中。实践证明该计算法能给企业内部提供详细的信息资料,进而对经济活动里预测、决策、控制及计划的步骤做了有力的依据。现在在西方内部管理盛行的变动成本法也慢慢在向我们的企业内部引进。

二、分析变动成本法的实用性

变动成本法作为企业管理和会计部门重要的基础的计算方法,它有着自身绝对的优势,能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并做出管理决策做出有力依据。变动成本法有它自己的特点,为了提高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在企业核算中该成本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也不是每一种情况下都能最大化实现这种优越计算法的作用,在适用性上我们得进行讨论,以深入了解变动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核算体系为前提,实践中做到灵活运用。

三、与完全计算法相比变动成本法的优势

完全计算法只包括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变动成本法则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中耗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的制造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而且把固定的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当做收益给予补偿,和完全成本法相比较,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四、在大型工业企业中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根据工业企业成本的形态特点,变动成本指的是总额度随着每年生产量的不同而发生同比例增长或减少的成本。变动成本法里成本主要指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这些总额会跟着产量的增减发生相应的变化。它以严格意义及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成本为基础,实际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效果,即可尽量免除在生产中出现的虚报的情况,同时也为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最终经营策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五、变动成本法在企业小批量生产中的应用

成本有两种属性,变动成本法先划分出两大部分,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种计算法参与到企业里的经营管理时,直接性的展现了利润、成本以及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多是按产品划分变动成本,即按产品,区分厂类别定变动成本,比如以机器器械厂为例,和产量多少成对应比例而变动的生产成本有:

(1)原材料:铸造用的金属原料、造型材料、耐火材料、基本钢材、木材等系列产品直接用料;

(2)生产产品配套内燃机,电动机,电控;

(3)厂外订货的锻件;

(4)燃料动力方面:包含铸造及锻造用的燃料、机加工、焊接处理燃料、炼钢用的电力等等;

(5)厂外工艺性合作成本。做到精细的变动成本估算即可达到企业效益的粗算更趋向真实效益的目的。

六、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条件

区分变动与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计算法里是关键的第一步,动与固定是相对数量变化来说的,根据企业生产成本是否会因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化这一条件来判断是否适用变动成本法。区分开变动与固定成本,依据整理出来的数据做企业产品生产决策,所以划分必须准确,才不会出现严重的错误。会计部门一样应该按照会计常用的成本效益重要原则来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对大局影响小的细节上无需花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分析。

七、变动成本法应用时的一些建议

企业在大的经济环境里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跟风直接引入及完全应用变动成本法,应从自身管理要求出发,从自己运营特点出发,全面考虑到各个因素与信息处理的成本。为了使内部有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在内部报表上可以使用变动法,有利于控制成本,分析企业效益,进而为做出正确运营策略打下基础。而在对外报表里,根据对外报表的要求,成本核算应该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相结合,相调制的总和,要求更为准确、简单明了。所以在不同环境下,两种计算法应得到灵活正确的应用,最终成为企业管理的得力工具。

八、结束语

了解了变动成本法的适用性,和完全成本法相比的区别与优势后,根据大型工厂企业以及多产品少批量生产企业的不同特点,正确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能有效的为企业控制成本,预算效益,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两种成本计算法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中也应做到灵活应用,最后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夏红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差异的计算[J].财会月刊,2008(32)

[2]吴革,成本与管理会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变动成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07-02

1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概念

在管理会计学中,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法是相对于完全成本法而言的。它从无到有、从一开始不为人们所认识到被普遍重视并被广泛应用,最根本的原因是变动成本法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在会计学中,固定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科目、营业费用、制造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差旅费用等。然而变动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辅助成本、制造费用中与生产有关的分摊费用,营业费用中的促销费用、销售人员的提成工资等。

1.1 固定成本的概念

固定成本也称固定费用,它是变动成本的对称。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如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金和保险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护费、办公费等。当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所以,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相对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

1.2 变动成本的概念

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适用区间,如果超出了相关范围,变动成本发生额可能呈非线性变动。

1.3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依据

固定成本总额一般不随产品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却随产品成本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变动成本总额一般随产品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却通常是不变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依据为是否随着业务量变动而变化。

2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

2.1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固定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制造费用,主要指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

2.2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固定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固定化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2.3 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

在不考虑税金问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然而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4 期末损益不同

固定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越大。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2.5 特点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如何对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固定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本期已销售的产品和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一起来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在以后可以换成额外的收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构成了产品成本。如果在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产量越大,到了期末,存货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大,然而已经销售的产品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小,因此企业所获得利润也是最大的。也就是说企业商品的产量与利润呈正比的。在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期间成本,从本期收入中得以补偿,它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丧失的成本。所以销量越大,在期间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越大,即销量越大利润越大。在变动成本法中主要强调了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重大影响。

2.6 对决策的影响不同

固定成本法下产量的波动会使得企业的利润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也就说明当期增加销售量不仅不会提高利润,反而会使得企业的利润下降。也就是说,固定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不能够帮助企业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反而会使得企业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在变动成本法下,会出现多销售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变动成本法中可以通过销售量来确定产量,从而有利于增加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领导者进行短期决策。变动成本法在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变动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好处,近几年,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管理决策,这样有利于我国的企业领导者进行科学的决策,从而使得我国的企业沿着一个健康、科学、快速的方向发展。

3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比,变动成本的优势

(1)营业利润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上升,随着销售量的减少而降低,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2)便于进行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分析,有利于进行准确的销售预测。

(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者能够重视销售,这样可以防止企业进行盲目生产。

(4)有利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中一般采取以销量来定产量,这样企业可以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6)有利于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精确的业绩考核。

(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顺利进行。

4 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4.1 固定成本法的局限性

固定成本法给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固定资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第二,固定资产成本法不利于企业进行短期决策。因为在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时,其利润的变化与销售量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按固定成本法来计算,不利于企业进行短期决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会使得企业过分追求产量。

4.2 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变动成本生产由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观念不符合会计准则;改用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取得一定的收益;变动成本法提供的资料不能使得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

5 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具体运用

某企业2008年开始投产,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其市场销售单价是15元。当年投产完工6000件,销售4500件,期末产成品为1500件。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搜集的当期发生的有关费用的资料如下:

在固定成本法下:本期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4000+14000+10000=48000(元),然而单位产品成本=48000/6000=8(元)

期间成本=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2000+3000+2000=7000(元),期间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8×1500=12000(元),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48000-12000=36000(元)。

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24000+14000+4000=42000(元),然而单位产品成本=42000/6000=7(元),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6000+500+1500+1000+2000+3000=14000(元),单位期末存货成本=7(元),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7×1500=10500(元)。

6 结 论

在会计学中,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间能够进行补充,它们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为了更好的赚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就要充分发挥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

参考文献:

[1]马晓静,孟庆跃.江西省两所医院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

[2]朱明,张志礼,李春民.回归分析法界定矿山企业变动与固定成本[J].有色金属,2001(4).

[3]胡金花,朱洁.按变动成本分摊固定成本的管理方法与探讨[J].管理观察,2011(33).

变动成本范文第5篇

一、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如表:

方法产品成本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在不考虑税金问题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现举例如下:

某企业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连续三年产量均为600件。而销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7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15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年度总额为2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2000元。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总额。

第一年,产销均衡,两种方法下的利润总额相等。第二年由于产大于销,有存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损益

得以补偿。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500件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12000/600*500)记入了当年损益,另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存货成本列入了资产负债表。所以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少2000元。第三年,产小于销,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存货中的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着存货的销售记入了第三年的销售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记入第三年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仍为12000元。所以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少了2000元。但从三年整体来看,产量=销量,利润总额合计是一样的。

四、期末损益不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越大。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五、特点不同。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根本差异在于如何看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共同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一种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它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构成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得以补偿。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大,期末存货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大,则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小,则企业的利润越大,即产量越大利润越高。强调了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在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期间成本,从本期收入中得以补偿,它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丧失的成本。所以销量越大,在期间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越大,即销量越大利润越大。强调了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范文第6篇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与其有关的各种变动费用计入,而与其有关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则是将固定制造费用也计入产品成本中。因此两方法差别实质是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还是计入期间费用,由此产生了在存货与损益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差异,下面以具体数据和数学公式来描述这一差异。

设某企业连续五个月生产资料如下(为研究方便,假设第一个月为其经济生产月):

这里有一个假设,即企业的生产耗费水平保持相对不变,在上述资料中,售价、固定制造费用和单位变动成本相对稳定或变化微小,因此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常量,分别用、、表示,其它几个变量在表中最后一列分别予以表示出来,其中代表月份。首先,我们从存货计价上分析,在以先进先出法为计价基础的条件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企业法计存货价值(存货价值用表示V)等于以下表过式的值

对该公式的说明:条件表示本月所出售数量大于本期以前存货数量,故只要有存货,则存货均是本期的产品,故其价值为存货数量()乘以存货单价()。而条件表示本月所出售的数量小于上期存货数量,故存货的价值不仅仅包含本期的,也包含有上期的或再上一期的价值。因而其价值为本期生产的数量乘以单价()加上累计到上期为止所有存货的价值V再减去按先进先出法已售产品的价值()。在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已售产品价值或成本中,n表示企业存货中最早的未出售完的存货所属月份,而表示对该月份存货的单价。表示出售产品中该月份的数量,因而有()。

而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如下:

在这里公式意义与上面所求一致,如果企业单位耗时水平不变,则可以简化为

,考虑到实际中单位变动成本的某些变化,(虽然不会有大的变化,除科技进步,技术提高这些重大因素之外)并考虑到精确性,保留了第二个条件下的公式。

根据公式可计算出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低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出的存货价值。

由于: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因此产生了利润的不同,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要多扣除或少扣除由存货带走或带入的那一部分价值,在数值上与两种成本计算出的存货数值差异一致。

二、两种成本计算法所造成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两种成本计价法对成本(存货)的不同计价造成对存货计价不同。这里特指的变动成本法,因为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要求产品成本包含与之有关的各种费用,而变动成本法则只反映了变动部分,不利于编制财务报表;而当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在企业处于暂时的不利情况时,可以通过申请,变成采用变动成本法,这样又可以使企业增大成本,从而减少利润,由此减少对外利润分配和延迟缴纳国家所得税。为企业获得资金,便于较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一旦处于稳定或有利状况,又可申请恢复完全成本法,弥补以前少分的利润和缴纳以前延迟到现在应交的所得税,这对企业是十分有利的。而在利润计算上的差别,对企业决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上述利润计算上的差别,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中,变动成本法更能够体现管理工作质量,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销量减少而产量增加时,降低了单位产品中所含固定成本部份,使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利润反而有所增加。这样必然会给管理当局提供错误信息,而造成结果是不顾需求盲目生产,导致积压,资金周转难。但变动成本法就避免了这一反常现象,符合会计核算要求——为管理当局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实质是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归属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只要与固定制造费有关的要素均产生差别。

三、对两种成本法在实际中处理方法的建议

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各自的特点,单独采取哪一种对企业都会造成无法克服的弊端,因而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变动成本法重在内部管理,组织生产;而完全成本法则重在对外。因此,企业在内部核算管理时用变动成本法,对外报表计价则用完全成本法。此时不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这一临时科目可以设为“生产成本——变动费用”,而到期末时,将这一“生产成本——变动费用”在已售产品和存货间按数量分配,计入存货部份保留在此科目中,而分配到已售产品中部份则可计入销售成本中去。在对外编制表时,可将存货所计部份一并加计生产成本——变动费用的余额中,但并不将其转为存货账户中,在下一经营周期继续参加分配。

参考文献:

变动成本范文第7篇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61-02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含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和固定)。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中变动成本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2.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从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会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只含变动制造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了期间成本。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其成本中不仅包含变动成本还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且期末存货也要分摊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会导致期末存货成本增加。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

利润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销售成本-本期固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期初存货成本(固定+变动)+本期生产成本(固定+变动)-期末存货成本(固定+变动)}

计算: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一期间成本合计

完全成本法:

营业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营业成本=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成本合计

分析两种方法下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只要增加产量,则利润增加。如从第三期到第四期,第五到第六,随着本期生产量的增多,营业利润上升。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越高,则营业利润越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情况下,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分摊到期末存货商品中,所以当年的营业利润高,在变动成本法下,只看销量,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低。如第二期,本期生产量4000大于销售量3000,期末存货1000件分摊了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但是,在存在期初存货时,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分摊了上期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会使得本期营业成本上升,所以在第三期,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但是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1000件商品分摊上期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且在产销平衡时,营业成本中不仅包含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还包含期初存货分摊上期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但不包含期末存货分摊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时,两种方法相同。

结论

情形一:条件:期初存货=期末存货=0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为零,如第一期。

情形二:期初存货=0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存货。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情形三:期末存货不为零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期末存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不一定等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额:期末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一期初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如第四期一第六期。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更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公认原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市场,以销量定产量,通过加大销售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盲目生产。

缺点:

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且大多成本项目都是以混合成本的形成存在。所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不够精确。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完全成本法能激发企业生产产品的积极性。产量越多,营业利润越多。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多,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越低,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缺点:

在完全成本法下,会出现销售量下降,但产量大幅度上升导致利润增多,原因是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被期末存货所分担,使得已销售产品总成本减少,从而会虚增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度增产会造成产品积压,导致资金长期占用和存储成本的上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分析 张珊珊

摘要: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两种方法的含义,确定损益的程序不同,并且各有利弊。本文将着重剖析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61-02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含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和固定)。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中变动成本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2.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从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会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只含变动制造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了期间成本。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其成本中不仅包含变动成本还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且期末存货也要分摊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会导致期末存货成本增加。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

利润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销售成本-本期固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期初存货成本(固定+变动)+本期生产成本(固定+变动)-期末存货成本(固定+变动)}

计算: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一期间成本合计

完全成本法:

营业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营业成本=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成本合计

分析两种方法下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只要增加产量,则利润增加。如从第三期到第四期,第五到第六,随着本期生产量的增多,营业利润上升。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越高,则营业利润越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情况下,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分摊到期末存货商品中,所以当年的营业利润高,在变动成本法下,只看销量,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低。如第二期,本期生产量4000大于销售量3000,期末存货1000件分摊了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但是,在存在期初存货时,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分摊了上期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会使得本期营业成本上升,所以在第三期,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但是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1000件商品分摊上期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且在产销平衡时,营业成本中不仅包含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还包含期初存货分摊上期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但不包含期末存货分摊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时,两种方法相同。

结论

情形一:条件:期初存货=期末存货=0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为零,如第一期。

情形二:期初存货=0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存货。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情形三:期末存货不为零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期末存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不一定等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额:期末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一期初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如第四期一第六期。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更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公认原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市场,以销量定产量,通过加大销售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盲目生产。

缺点:

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且大多成本项目都是以混合成本的形成存在。所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不够精确。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完全成本法能激发企业生产产品的积极性。产量越多,营业利润越多。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多,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越低,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缺点:

变动成本范文第8篇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新认识变动成本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于是,由于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变动成本法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变动成本法引入我国以后,虽然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务中却很少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近年来变动成本法的作用一度被怀疑,并且随着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法似乎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本文就变动成本法应用现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变动成本法在我国推广应用有所启迪。

1对变动成本法应用的几种不同观点

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学中核算成本的基本方法,根据成本习性的特点核算成本。它指出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据此,解释(消除)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下,常常出现的有成本而没有产品或是销售不变利润却增加的所谓“怪现象”,实现了对完全成本法的理论突破。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有着完全成本法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对于诸如:如何应用变动成本法,如何处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关系,一时间成为业界相关人士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到目前为止,关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形式,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是采用“单轨制”。即以变动成本法完全取代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最大限度的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这种方法既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又使得用变动成本法提供对外报表合法化。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一种应用方法。然而由于不符合现行会计制度的统一要求,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编制定期的会计报表,存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应采用完全成本法,现阶段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也要求企业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提供信息,再加上变动成本法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能从会计制度上使其合法化。

第二种观点是采用“双轨制”。即企业在完全成本法的核算资料之外,另外设置一套变动成本法的核算系统,提供两套平行的成本核算资料,以分别满足不同的需要。这种方法技术上比较简单,但工作量非常大,要增加专门的人员按变动成本法记账,从经济上讲没有多大必要。并且重复设账,会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第三种观点是采用“结合制”。即按单轨制原则,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使用,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都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然后定期将变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成本与利润信息调整为按完全成本法反映的信息资料,以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从以上分析可知,三种观点各有优缺点。权衡利弊,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较为理想。因为该观点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上,既可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又不与现行各项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等冲突,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兼顾企业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需要,且不会引起国家财政收入的波动,所以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2结合制的可行性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如何应用变动成本法,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是我们的最佳答案。那末,结合制可行吗?

我们知道,会计具有管理职能,它既要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和税收部门等服务,定期向他们提供财务报告;也为企业内部管理层服务,定期或不定期为他们提供各种经营决策和管理信息。因此,如果单一使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话,其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从这一点上说,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存在着统一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换言之,企业需要一套能兼顾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优点的、两者统一的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核算系统。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为了对企业生产耗费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它们的核算内容除固定制造费用外,其余项目都相同。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并且都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缺少的。尽管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即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是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为存货成本的一部分;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但对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在两种方法下都列入产品成本中,对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二者都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因此,其虽然在成本划分、存货计价、损益表的编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但对于具体成本项目的处理大体是一致的,只有个别项目的处理存在差别,这些都为两种方法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因此,本着既能享受到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好处,又不影响当前对会计核算的统一要求这一基本原则,企业应以一种核算方法为基础,同时提供另一种方法下相关的成本资料,使企业会计核算兼顾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要求。

3结合制的初步设想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结合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接下来,我们面临的是,在实务中如何处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二者的关系,以达到它们的完美结合。下面是我们的初步设想:

3.1建立以完全成本为主,变动成本为辅的核算体系

企业结合运用两种成本计算法为内、外方面提供信息时,为了不重复地平行搞两套成本计算资料,必须以一种成本计算法为基础,通过适当的调整,使之能达到结合运用的目的。鉴于企业不仅要编制对外的会计报表,还要满足各种审计、检查等需要,特别是上市股份公司,有年报、半年报和季报,报表编制频繁,多数会计人员也比较熟悉全部成本法,因此核算体系最好以完全成本计算法为主,变动成本计算法为辅。这种设计的好处有:第一,既能满足企业及时编制对外报告会计报表的需要,又能满足变动成本计算法所需的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等主要资料,便于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用信息;第二,可避免采用变动成本法造成的延迟支付当期所得税和股利,不会引起国家财政收入和投资者收益减少;第三,不与现行的财会法规、会计制度等相抵触;第四,容易为财会人员接受,并可节约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3.2增设与变动成本法相关的账户

“变动生产成本”:该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归集为实现生产而发生的变动费用。借方用来核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成本,贷方核算期末结转到“库存商品”中去的完工产品成本。期末若有借方余额,表示在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该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归集为实现生产而发生的固定生产费用,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性制造费用。借方核算会计年度之内提取的折旧额等,期末完工产品应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从其贷方结转到“库存商品”账户。期末若有借方余额,表示期末未完工产品应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中的维修费、低值易耗品等混合成本可由会计人员根据成本性态,结合本人经验或采用成本分解法,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分别计入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生产成本。

除以上两个新建账户外,其它账户如“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的相关用法与原规定保持一致。

4结论

变动成本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问题分析

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生产产品的设计、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生产产品的销售、生产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企业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制造成本等费用的总称。在会计的理论教学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有效结合,推动了生产产品企业的向前发展。企业为了能够更多的收益经济效益,就要充分的发挥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在企业中起到的作用,推动企业的长远打算和眼前规划。

一、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概念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成本水平决定了企业生产力的高低,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与地位。

(一)固定成本的概念

固定成本又被称为固定费用,与变动成本是对称关系。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生产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的流动量改变的固有的成本。固定成本属于是间接性的成本,例如:企业员工的工资,企业缴纳的保险费用,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办公用品的费用等。当生产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的流动量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时,固定成本也会随之增长。因此说,企业固定成本是依据某一个参照物的固定,我们可以称为相对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的概念

变动成本是指一些总的费用额在一定的范围内跟随业务数量的转变而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的人工、直接的材料,在一定的范围内,他们发生的总的费用额是随着业务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前提条件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消耗是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有相同的特点,变动成本和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数量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要有适宜的前提条件的。既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变动成本发生额可能呈非线性变动。

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对企业产生的意义

(一)固定成本对企业的意义

固定成本主要是在企业业务数量变动一定的范围之内,成本总数不发生改变,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成本之中。例如: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用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等。通过对这些费用的控制和有效的管理,使得企业能够清晰知道下次生产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费用,促进企业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力,和发展规模的控制力度,在企业生产的初期就可以对未来发展的宏观蓝图有所规划,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变动成本对企业的意义

变动成本的管理制度能更好的体现权责发生制,固定成本与企业的生产产品的数量无关,与企业经营的过程有关,属于由本期经济效益负责。这样做,有利于成本控制和管理。只要是成本出现了不好的因素,就可以通过生产产品的变动的产生和固定成本生产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到出现的原因,进行及时的改正,不要将错误延续到后期的会计工作之中。变动成本的管理制度促进了利润与生产产品销售数量的挂钩,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的偏差,可以更加快捷的进行量、本、利的有效分析,强化了会计信息资料的及时性、精准性。

三、固定成本的控制

(一)企业要谨慎投资

企业在给生产产品的设备投资时,要考虑购买设备的实用性,不可以盲目的购买一些使用效率不高的生产设备。在购置生产设备时,要与企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等进行实际操作试验。在进行大型的资产投放时,可以采用分期投放,保障成本的有效性,防止项目沉没成本。在保证是科学的、合理的进行资产投放时,要把固定资产投放的成本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使固定成本不要占总投资比例过高,加强企业生产产品利润的比例,获取成本的最大值。

(二)降低间接费用的不合理性

由于企业之间的依存在不断的加深,可以产生共享资源内容越来越多,一家供应商可以同时供应多家企业的原材料,并且价格相同,企业之间聘用的工作人员的价格也是相同的。所以在供应管理方面的成本各个企业之间是相同的,差异很小,只能在企业间间接的制造成本费用的差异性。固定成本是间接成本的一部分,在对企业成本进本核算的时候,按照生产的数量进行分摊计算,有效生产设备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也被算上了成本费用,使得实际生产的成本出现了误差。只有采用有效的企业生产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设备、人工、机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减少出现的误差。

(三)进行合理的资产租赁,减少没必要的投资

无论企业是短期使用厂房、生产设备等,还是长期的使用,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尤其是使用数量不是很多的生产设备。要将企业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置,虽然在短期内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运用长期的、发展的眼光可以看出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的回收,增加运营资本,减少在未来的生产中的折旧费用。

四、实现变动成本可控目标

(一)建立合理的控制体系

运营科学的手段控制变动成本的目标责任制,其中包括:责任主体、控制范围、控制标准、控制过程、奖惩措施等,适应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是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方法。企业的变动成本控制工作比较复杂,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部门较多,企业变动成本的控制要降低生产产品的采购价格,经营和管理的使用费用。确立企业间的竞争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措施,使生产的前、中、后都有监督管理体系,使用有效的预算方法控制成本。

(二)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

依据企业对变动成本的实际工作情况可以看出,采取的控制手段包括五个面:1、加强采购环节的建设,降低成本;2、增强企业的内部运行结构,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实施扁平的管理模式;3、加强科学技术的投资,增强互联网技术水平,减少企业运营的消耗成本,对使用率不高的生产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有效的处理;四、积极努力的争取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将企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进行汇报工作,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大量支持,降低在政策方面受到的损失;五、将成本控制管理的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激烈企业员工参与成本控制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成本管理包括企业生产产品的设计、生产产品的过程、产品的销售、产品的售后服务等。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工作,在企业市场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企业管理人员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受到,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措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做长远规划,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作者单位:天津立智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参考文献:

[1] 连健.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

[2] 于长军.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3(3).

[3] 马晓静,孟庆跃.江西省两所医院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

变动成本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优点;缺点;应用

一、 变动成本法及其理论依据

所谓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企业日常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所有成本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把变动生产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把固定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如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来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其理论依据是:成本按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又可拆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而构成产品成本的应当只有变动生产成本而非固定生产成本。因为固定成本是为了维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无论当期产品多少,产品有无,固定生产成本均会发生且不变,亦即:它不随产品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因而也就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而在生产工艺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变动生产成本是随着产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以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显然比完全成本法不考虑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而将制造费用不加区分的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更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二、 变动成本法优点

1.简单明了的为管理者提供了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等有关信息,便于管理者进行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是按照下式计算税前利润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贡献边际-固定成本=税前利润。将上式进行整理可知,依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公式可简化为:利润=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基于本—量—利分析的线性假设基础之上,即:相关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在图形上表现为线性形式)。它清楚的展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了完全成本法通过复杂的成本配比计算确定利润的过程。同时,变动成本法可以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它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本—量—利分析,便于企业确定盈亏平衡点以及目标利润一定时产品的产量。

2.变动成本法可使企业管理者联系销售环节制定生产计划。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不随存货实物流转而流转,不构成产品成本。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若销售量、产品单价不变,则税前利润与销售量成线性关系,亦即:利润随销售量增加而增加,随销售量减少而减少。这就会使企业管理人员重视市场供求关系,根据供求关系确定产量,避免盲目生产可能造成的产品积压。

3.使用变动成本法便于进行责任归属。变动成本法提供了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等的相关资料,而变动生产成本通常发生在生产过程之中,应由生产部门负责;而固定生产成本的发生与生产产品的数量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固定生产成本无论当期产品数量多少均会发生,其数额高低不应由生产部门负责,而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变动非生产成本多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应由销售部门,财务部门负责。变动成本法记录了企业各个单位所有成本耗费的数据,并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管理者可据此结合上述追究相关部门责任。

4.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划分为期间成本并从贡献边际之中直接扣除,避免了会计核算时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在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这样一个过程,节约了会计人员的时间,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变动成本法与会计准则有出入,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制造费用无论是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是固定性制造费用,均应作为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抵扣贡献边际,与完全成本法所核算出的当期利润相比,可能会导致当期利润减少,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害。

2.从长期来看变动成本法有其局限性。变动成本法要求一定技术条件下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但事实上,从长期来看单位变动成本是变化的。在进行长期决策时,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未必可靠。

3.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性态分析并不容易,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区分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受企业本身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影响,同一企业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将区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不同的企业也可能对混合成本的分拆产生不同处理结果,变动成本法的这个缺点可能会被企业利用以操纵利润。举例而言:酌量性固定成本(即:数额受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影响,在不同时期可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因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决定其有无,就可以在某一会计期末通过对其加以调整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将变动成本法应用于实际工作

虽然说变动成本法尚有不足,但是只要稍加改进,并不影响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其实,我们可以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的使用其中一种。企业可以在平时主要按照变动成本法来核算,而在需要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再根据变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以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这样就能在平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以方便他们做出决策,分析成本,确定销售量,订货量,目标利润而在会计期末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政府,审计部门等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财务报告。

因为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仅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后者则不区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变动性制造费用,而是将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将两者结合使用,最重要的事如何处理固定性制造费用的问题。据此,企业可以在日常核算中对所有成本费用,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前提,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制造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这几个会计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变动”“固定”。其中,“制造费用—变动”、“财务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借方登记依照成本形态分析所划定的变动性相关费用增加额,相应的“制造费用——固定”、“财务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核算依成本形态分析所划定的固定性相关费用增加额。“生产成本—变动”借方登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变动”期末转入额,贷方登记期末按一定方法(如:约当产量法)核算的应转入“产成品”账户的变动生产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应由在产品分摊的那部分变动成本。“生产成本—固定”借方登记“制造费用—固定”转入数额,贷方登记期末转入“产成品”账户的数额,余额在借方表示在产品应分摊的固定成本。这样,若想获悉依照变动成本法核算的当期产品成本,只需考察当期“生产成本—变动”科目贷方发生额;若想知道依照完全成本法核算的当期产品成本,只需考察当期“产成品”科目借方发生额即可。这样既能反映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有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又能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审计厅2012年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12Jk0022

参考文献:

[1]杨化峰,郭景先.谈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J].财会月刊.2006,(10):11

[2]陈燕慧,余蓉蓉.论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28

[3]高樱.动成本发育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经济师.2010,(2):156

[4]李百青.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J].集体经济.2010,(10):66

上一篇:生活污水处理范文 下一篇:工业污水处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