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效果

时间:2023-04-07 09:48:39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和提高学生思维层面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教促读、以教代读,只读不思、只读不悟,阅读无择、阅读无法等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拓展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多维度发展和加强阅读实践的指导是提高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经典文学;阅读教学;效果;策略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不但伴随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阶段,而且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深远影响,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经典文学作品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自然也出现经典文学作品热。面对新形势,各级学校推出各种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也出现了多样的课堂形式〔1〕。但是,部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阅读教学,虽然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时更觉得苦不堪言,被动应付差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鉴于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之“瓶颈”,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改进迫在眉睫。

一、提高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效果的意义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最快速、最高效的途径之一〔2〕。因而,阅读能力是人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3〕。阅读教学是文学作品学习的首要任务〔4〕。有效的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使学生快速积累经典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章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思维层面〔5〕;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尚人格。

(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阅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写作水平的提高,使语言逐渐规范化,精炼化,富于表现力。其实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文学审美意象,延续文化传承,使学生洋溢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对阅读作用的阐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学习内容的影响,特别是网络发达的今天,电子产品充斥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加之青春文学或读图时代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如作品内容不健康,作品阅读呈现直观化、肤浅化。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思考,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而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培养学生耐力,使学生能够坐得住板凳,静下心来思考,提升自制力,通过深入阅读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时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便如开启智慧的钥匙,开拓人的思维,并且实现思维觉醒,从而解决学习本质问题,使学习思想得到强化,真正地走向学习,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熏陶,在阅读中修身养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6〕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改变学生知识面窄、阅历不丰富等局限,这也便是人们常说的“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闻。实现学生的知识由专到博、由博到专的良性循环,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阅读之量变逐渐达到质变,从而知识领域得到拓展,人的格局也得到升华。

(四)提高学生的思维层面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即是因为对它的阐释不可穷尽。正是因为如此,有效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拓宽眼界与格局。语文素养核心是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经典是一有效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方面的锻炼。如读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情节结构的梳理中获得认知思维;在神话故事和草蛇灰线的技巧总结中,锻炼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对小说主题思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等。经典文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维力拓展。在阅读过程中,除了提高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如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人、对事物有一个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理论水平及认识水准都有所提高,同时还能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腹有诗书气自华,思维自然更上一层楼。

二、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师组织教学的艺术风格、学生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水平以及阅读内容自身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差异,虽然目前大力提倡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但考试“唯分论”的影响依然会长期存在,不可能短时间内消除。因此,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自身文学作品课教学和听评课经验,将经典文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教促读,以教代读

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学生读的过程与方法由教师掌控,但实际上,教师过多参与了学生的阅读,很难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起引导作用。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兴趣,尝试各种方法突出个性模式,以各种教法吸引学生,但有许多东西与教学内容偏离。如为节约教学实践只重视答题技巧的灌输,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不能让学生去深入赏析文本。因此出现了不重视文本、急功近利的思想,使经典文学作品教学变得枯燥、程式化。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点拨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互动交流少,学生的见解、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示,不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有趣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只读不思,只读不悟

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要在阅读上下功夫,可以安排学生在每周阅读课、闲散时间自主阅读;在阅读方法上也应不拘一格,既可以不求甚解,了解其梗概,亦可以不动笔墨不读书,精批细注等。但阅读过程中,片面追求阅读的量,不进行深入思考,只是走马观花,实现一种阅读内心的满足,对阅读的经典作品的理解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一谈仿佛全知,深究便摸不着头脑。也有思之浅尝辄止,不能与生活相联系,形成思想上共鸣。因此,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也是个边读边悟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用时得心应手的效果。

(三)阅读无择,阅读无法

读书是需要选择的,要选择最正确、最优秀的书籍来阅读。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的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即使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也要有所选择,不仅因为书籍很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很多经典需要与自己知识阅历相合,才能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现在有些阅读是无效阅读,选择一些超越学生认识范围的经典,认为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开拓思维,提高阅读水平,殊不知阅读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育工作者的引领就非常重要,否则就会使读书变得索然无味,白白浪费精力。同时读书贵在得法,自古至今读书之法很多,如读诵法、圈点批注、做摘抄笔记、精读与跳读相结合、浏览等,不胜枚举。因此,供人参考的读书方法很多,但不根据自己的实际,不根据具体的经典文学作品,去选择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只会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高经典文学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经典文学作品渐入人心,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越来越关注。许多学校也进行尝试,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但仍有不足,有的仅仅停留在形式,有的则虎头蛇尾不知所终。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应该打造一种全新的、有特色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而饱满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办法挖掘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经典文学感兴趣;在教学流程中,要锻造自己的口语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始终保持着学习经典文学的积极性。要用优美的语言进行传授,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情绪感染,要用有趣的语言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要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着深刻的记忆。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因为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二)拓展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多维度发展

以教材为中心拓展阅读教学,呈放射状辐射,学习与知识点相关的知识链接,使知识链接成为教材的扩展或补充。但在拓展阅读过程中,一定要以教材知识内容为主线,用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和情感渗入的文章辅助教材阅读,便于学生自主解决疑难;用有助于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提升鉴赏能力、丰富学生写作能力的同类文章,便于学生自主比较;用教材中名篇或名著节选为基点带动学生对整部作品、同类作品的延伸阅读,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经过这样适当的取舍运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三教改革”,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要抓住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剖析,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能力;要抓住疑点,寻找多种方法得出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认识和看法;要抓住智慧点,增强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

(三)加强阅读实践的指导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不同文章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法,这样有助于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对古代经典诗文,可让学生采用读诵法,让学生反复读诵、熟读成诵。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需要注意的是,读书要一本一本地读,“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7〕让学生学会略读与跳读技巧,学会细读与泛读相穿插,学会泛读、精读、研读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只有读与写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摘录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锲而不舍,将经典文学作品中正确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落实到笔记中,将成为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毅力的体现,一种智慧的集合,会激发无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自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文章让学生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不同的画面,即使同一文章在不同心境下也有不同体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情感的交流与表达。总之,提高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寻找更多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体验到收获的快乐,享受到阅读教学的乐趣。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关系一代代人的健康成长,经典文学作品教学关系着一个国家文化未来。更希望每个学生都树立阅读理念,真正快乐阅读、享受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让阅读经典之火照亮前行的路。

参考文献

〔1〕付祥喜.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发展历程与学科属性[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02-112.

〔2〕刘章.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1):150.

〔3〕于慧颖.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20-24.

〔4〕郭云波.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教育现代化,2018(02):176-177.

〔5〕魏灿芬.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03):353-354.

〔6〕弗兰西斯·培根.论读书(节选)[J].考试(双语读写),2010(07):52-53.

〔7〕李毓秀.弟子规[J].中国德育,2006(02):81.

作者:韩佳宏 韩汶哲 帅磊 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鸿星尔克”网络营销事件研究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