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视听语言的核心特质建构

时间:2023-02-27 12:00:44

数字媒体视听语言的核心特质建构

摘要:数字媒体视听语言主要借鉴了影视视听语言,其视听语言艺术缺少与现阶段社会背景相符合的研究成果,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没有彰显出来。为此,提出数字媒体视觉、听觉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建构研究。目前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征建构的现状,分析出建构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的必要性,在建构中,确定视觉语言艺术运用的多项原则,在听觉语言艺术中突出音乐的情感基调和声效的即时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剪辑语言将视觉语言艺术与听觉语言艺术融合在一起,应用在不同的载体上,完成数字媒体视觉、听觉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建构研究,依据其核心特质,为今后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建构

1引言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速且商业化越来越浓,数字媒体的巨大经济潜力,使得各国将其视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逐渐成为了实现GDP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1]。数字媒体业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向其他国家输出民族文化,利用隐性文化对观众进行“精神入侵”[2]。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次重大变革,第一次,电视媒体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纸质媒体;第二次是从电视媒体过渡到计算机网络媒体时代;第三次则是从网络动画跨越到新媒体为主的手机媒体时代[3-5]。这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推动了我国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也为未来的数字媒体发展打开了出口。作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具有主观意识的虚拟世界,通过数字媒体作品向观众传播其独有的价值观和文化[6]。数字媒体作品可能是悲伤的故事、一个幽默笑话,或是一个历史典故,总是奠定了属于这个数字媒体的风格特征。不同数字媒体作品中不同的呈现效果主要利用视听语言艺术来体现[7]。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继承和学习了影视视听语言,且在影视视听语言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现阶段,对于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研究非常多,相关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和完善,很多专业的文献和资料都对传统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如色彩、声音、场面调度和构图等元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视听语言脉络。但是对于新时代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尚未形成与目前社会背景相融合的艺术特质,虽然有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的相关见解,但是其研究成果依然不够成熟,没有将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彰显出来。因此,在原有的研究文献与资料的支持下,对较为成熟的研究理论进行梳理,提出数字媒体视觉、听觉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建构研究,集中丰富的研究理论,掌握目前已有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研究成果,构建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

2核心特质建构现状

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的形成离不开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数字媒体是所有艺术中对现代科技和技术依赖最高的艺术形式,从诞生起就与科技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的建构离不开技术的运用,在数字媒体视听语言的表现中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手段,技术应用的好坏严重影响数字媒体作品的视听效果。中国数字媒体的视听语言随着中国数字媒体的发展而发展,在数字媒体行业发展不同时期的过渡阶段,逐渐体现出民族风格,将传统民族文化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利用更智能更科学的技术创作出很多动画表现形式,探寻中国数字媒体所特有的视听语言艺术,建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但是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视听语言过于模仿日本和美国的数字媒体,在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中缺少独特的艺术特色。

3必要性分析

数字媒体的视听语言艺术不同于影视的视听语言艺术,数字媒体的创作是从无到有,而影视作品的本质是对现实的记录和捕捉,这就要求对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独特性提高了要求,数字媒体作品中呈现出的视听语言效果主要依靠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的艺术加工和思考,呈现出“有特色”的艺术元素,进而形成自己的视听语言规律。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的建构就是将这些“与众不同”的艺术元素和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凸显出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艺术性。在早期经济发展变化比较大的时期,在商品经济的作用下,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逐渐向商业化发展,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数字媒体制作公司采用最短的时间制作出最多的动画作品,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很难保证每部数字媒体作品的视听效果的呈现,更难以从作品中体现出其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在经济发展稳定后,逐渐出现了很多高质量的数字媒体,这些数字媒体体现出的艺术文化还是以中国的传统故事为主,缺少创新性,即使在后来的创作中也是倾向于模仿日本和美国的数字媒体,在构建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时,包含很多国外的文化色彩。数字媒体是文化的承载物,也是文化的作用物。在目前数字媒体作品的视听语言的创作上,还处于生搬硬套的情况,创作出的数字媒体作品具有极为相似的视听语言,如同模式化的制作生产一般。长此以往,数字媒体作品的艺术性将完全丧失,变成只能用金钱衡量的商品,数字媒体作品将无法承载文化,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也将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建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展现更加丰富的视听表现和艺术形式,扩充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新内涵。

4建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

4.1确定视觉语言艺术的运用原则

观众的注意力主要被屏幕上的这一点或那一点所吸引,这就要求在当观众观看动画作品时,其视觉形象要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此时,动画作品中的意识与观众意识以“加减法”的原则相匹配,向观众展示了整个动画视听语言的艺术特色。数字媒体作品在时空和剧情的表现上,需要呈现出大量的视听语言效果,其时间与空间不能无限制地发展,需要遵循时空补偿原则,使得在时间在大幅度跳跃时,空间相对稳定;空间大幅度跳跃时,时间相对稳定;数字媒体作品在时间-空间的关系表现上,一个趋向活跃,另一个趋向稳定,表现出稳定的时空艺术。数字媒体作品要在观众面前呈现出较好的视听语言效果,必须保证动作、造型、声音的流畅和节奏的协调。动作的流畅给数字媒体带来新的空间与自由,角色动作设计主要包括角色的肢体动作和面部情绪,中国数字媒体在保留基本的角色运动规律之外,还根据中国民族特色,增加了独特的行为和动作,例如,我国戏曲表演中,其程式化动作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为角色的塑造增加了民族特色与艺术色彩,使得数字媒体的动态视听语言更加流畅。数字媒体的动态视听语言符合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数字媒体作品表现出来的镜头语言具有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采用平稳的全景配上长镜头来叙述,使得数字媒体节奏舒缓,缓缓地传递角色的情绪变化,不会给观众强烈的压迫感和慌乱感。数字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在数字媒体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均可以得到实现。在数字媒体作品,角色可以不受重力的限制,拥有影视作品中不可能完成的动作和视觉效果。中国数字媒体视听语言中不管是角色动态效果,还是环境数字媒体效果,都充满了想象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幽默,其数字媒体效果往往具有看似不经意,但是也具有充满想象力、妙趣横生的视听语言艺术效果。

4.2奠定听觉语言情感基调

4.2.1突出民族音乐艺术审美性

在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中,音乐和音响必不可少,数字媒体作品中的背景音乐能够帮助渲染气氛,突出主题。在视听语言艺术中,音乐具有很强的情感性,比简单的绘画更能宣泄情感和情绪。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即使是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观众也很容易被音乐的旋律所感染,使数字媒体作品拥有审美性这一艺术特质。因此在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建构中,丰富数字媒体作品的音乐,适当地运用民族传统乐器这一听觉元素,选择适当的演奏形式呈现出不同数字媒体艺术风格。是人类审美意识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上,而与其他艺术元素相比,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乐的审美表达形式更为复杂。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运用大量的视觉元素,更需要结合听觉艺术,特别是具有丰富情感的听觉艺术。在数字媒体作品中突出视听语言艺术的情感,以无尽的想象力和夸张性来容纳民族音乐的悠扬,提升数字媒体作品的艺术特质。数字媒体作品中,为了帮助观众感知和判断故事发生环境,音响是还原和创造真实环境非常重要。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伴奏,中国民族音乐除了音色华美动听之外,都非常适合数字媒体音响和音效表现,都具有比较强的韵律感,可以完美的体现出数字媒体作品听觉语言中的艺术性。

4.2.2数字媒体声效即时性特质

数字媒体听觉语言艺术不仅体现在民族音乐上,角色的配音上也体现出了数字媒体听觉语言的艺术特质。动画作品的受众集中在年轻人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对数字媒体艺术特质缺乏认知,对网络流行文化比较熟悉,故在数字媒体人物对话的设计上,穿插一些网络用语,达到一定的娱乐效果,也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洗礼。数字媒体作品中往往通过配音来促进角色之间的交流和故事进行,其听觉语言艺术体现在声效的即时性,角色的配音与角色的视觉动作相协调时,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呈现效果,同时在当角色的配音与角色的视觉动作不协调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幽默和娱乐效果,但是过度的夸张可能就会造成负面效果,影响数字媒体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因此,数字媒体作品角色配音声效即时性也是体现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一项特质。

4.3融合视听语言艺术特质

视听语言艺术是所有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将视觉语言艺术特质和听觉语言艺术特质融合在一起,建构出完整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在视觉语言艺术上,以遵循运用原则为前提,对数字媒体中色彩艺术和造型艺术进行设计。色彩本身具有比较强的情感表现能力,是数字媒体设计中典型的视觉因素,有研究调查表明,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判断出对眼前事物的兴趣程度。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色彩扮演了67%的角色。从这一结论可以看出,色彩是展现事物艺术特质的关键因素。在数字媒体视觉语言艺术的设计中,需要借鉴基本的色彩设计准则去探索数字媒体视觉语言艺术的一些要求和准则,使得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特质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可循。对于色彩静态的、动态的运用都有相应的原则需要遵守,色彩静态的运用和动态的运用可能呈现的效果是不同的,但是色彩象征意义的规律是相通的。根据动画作品的实际需求,为了使各种色彩有秩序、有节奏地相互关联,需要对色彩的运用进行调整,根据视听语言艺术的原则,巧妙地运用色块在画面中进行拼接组合,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向观众传达准确的内容,轻松识别关键信息。数字媒体作品中的造型设计主要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其艺术价值不在于造型的复杂和精致程度,而是从象征意义出发,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正视这一点才是建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想要体现出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在数字媒体作品中一个是要有创意的想法,一个是具有良好的表现形式。简单的图形艺术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将这三者有机的组合,使其同时包括渐变和突变、对称和平衡、密集和发散等多种特性。通过对称平衡的画面,给人一种有序稳定的心理感受,满足人们看待事物的普遍心理因素;通过突变和渐变的图形艺术,可以轻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加强人们对画面的印象;通过密集而发散的平面艺术,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面对的动画作品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从以上内容来强化动画视听语言艺术的主体性这一核心特征。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征体现在视听语言中。在听觉语言艺术中,听觉语言的要素除了音乐和声音之外,还包括语言。在视觉语言艺术中,仅仅强调情感基调是不够的,语言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三个要素中,音乐是表达动画作品情感的工具,声音是表达真实的工具,语言是诠释意义的工具。动画语言主要包括对话、叙述、独白和各种传达信息的声音。此外,配合色调、基调、节庆、力度等因素,为动画角色提供了更大的表现力,同时考虑到部分观众的观赏性,为动画作品提供字幕,同时,语声处理以清晰为主,它需要帮助受众接受语言信息,直接表达动画作品的内在内涵和主题。利用剪辑语言将视觉语言艺术和听觉语言艺术结合在一起,建构出完整的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核心特质。剪辑中多以固定机位、客观镜头为主,控制画面转接,把握整体节奏,避免出现精彩的动态画面一闪而过,丧失了美的享受的情况发生。对于界面之间的转场、图形间的转变等,必须保证视觉顺畅,艺术氛围渲染到位。将重点放在作品本身,实现简单精致的艺术视觉享受。对于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的数字媒体作品,分别采用不同的剪辑语言将视听语言艺术融合到一起,再通过不同的载体体现出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当代艺术离不开迅猛发展的媒体,将数字媒体视听语言技术的核心特征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将美学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大众普及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动画视听语言艺术渗透到各个应用领域,导致不同文化的融合和融合,导致各个领域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对文化结构和艺术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不同领域、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和交流提供渠道,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些外在因素必将影响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从而实现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普及与传播。

5结束语

数字媒体的视听语言艺术借鉴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和国外文化元素,获得了很多创作灵感。研究数字媒体视觉、听觉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建构研究对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和大众数字媒体艺术审美性的培养具有促进意义。本文将数字媒体视觉语言艺术和听觉视觉艺术分开分析与研究,最后通过剪辑语言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完成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的核心特质的建构,帮助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艺术发扬光大,让中国数字媒体的视听语言艺术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传承性。致谢课题项目名称:《“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与科技融合路径与评价研究》湖州师范学院2022年“四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建设重点项目(编号:JG202204)。此研究报告(论文)为本课题结题成果。

参考文献

[1]耿相新.从媒介到数字媒体:"四书合一"的出版时代.现代出版.2021(1),61-66.

[2]尹毅,赵堃雅.数字媒体语境下的沉浸式装置艺术特征研究.美术大观.2021(5),124-126.

[3]荣琪明.数字媒体环境下游戏与电影的跨界融合研究.电视技术.2021,45(12),4-6.

[4]周浩华.数字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发展的研究.电视技术.2021,45(4),4-6.

[5]丁海祥,金晟."双一流"背景下的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建设思考.传媒.2021(5),19-21.

[6]蔡新元,陈婧.多元与融合: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转型与创新路径探索.传媒.2021(5),22-24.

[7]马中文.基于语料库的三维动画数字媒体系统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21,44(14),161-164.

作者:贾万银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上一篇:民间仪式音乐与乡土社会秩序的探讨 下一篇:民族音乐的传播以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