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开放课程化工基础建设研究

时间:2023-02-24 08:56:29

线下开放课程化工基础建设研究

[摘要]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是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应用。它以金课为建设标准,立足于线下课堂教学,将线上优质学习资源与线下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转变。安徽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为安徽省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通过对该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为高校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金课;精品线下开放课程;课程建设;化工基础;混合式教学

2018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够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地进行落实。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但同时课程也是当前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瓶颈和关键所在。

1“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背景

1.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课程都是采取以教材为内容,以教室为场所,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教学过程不能有效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互动过程有限,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2],普遍存在以下问题[3-4]:(1)课程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教材。因为教材内容的更新有一定滞后性,使得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相脱节,导致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性。此外,教师教学只局限对教材内容的讲授,这也削弱了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2)课程教学形式以传统教授型为主。“教师的教”成为了课程的主导和中心,而“学生的学”仅是跟随老师的思路去完成学习。因为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过程容易形成只跟随教师的思维定势,对知识的掌握也会变得较为僵化。(3)课程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仍多以课堂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板书为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运用智慧教学工具作为教学手段的有效、适宜方式还需要摸索。(4)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单一。因为受到课堂教学地点和时长的局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次数有限,教师也很难了解每位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这使得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是主要依赖作业和考试成绩,无法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做出完整、科学的评价。为解决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这些普遍问题,吴岩司长在其所做的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打造五大“金课”。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程模式的颠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要大力推广的“金课”。

1.2“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

2018年,精品线下开放课程首次在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中被提出,并被列入了一流课程建设行列。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是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课程,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课程线上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重视线下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通过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的教学理念。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理念与吴岩司长提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目标相一致,有利于促进精品课程进行本地化改造,打造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金课”。因此,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项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安徽省内各个高校的关注和积极申报,获得立项的2018年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就达到了197项。近年来,多所本科院校对其所立项的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进行了总结。但因为精品线下开放课程项目开始设立的时间不长,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符合“金课”标准的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方式仍需要进行持续地探讨。“化工基础”是安徽师范大学面向化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于2019年获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线下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通过对该课程几年来建设工作的梳理,对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的一些经验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

2“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目标

“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的主旨目标是,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化工基础”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和学习,建设成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1)以学生为中心,以“金课”为标准,立足本校,建设“化工基础”课程线上教学平台。探索以本校学生为中心的区域性在线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推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2)以产出为导向,设置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内容。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精准地获取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实现教学过程实时控制,促进教学观念转变和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3“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的开展

3.1课程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课程建设负责人的统筹、协调下,课程建设工作主要从强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等几个方面开展。安徽师范大学提供了建设课程的政策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评价保障和经费保障,以精品课程建设作为示范带动全校的课程建设。

3.2课程建设开展的主要活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循序渐进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主要活动有:(1)认真学习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认真修订。课程思政是发挥课程“立德树人”作用的关键要素,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是“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2)基于教学大纲,制作完整的“化工基础”线上课程资源,并上传至安徽师范大学的慕课平台。在保证课程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做到线上课程资源的精炼化、多样化。(3)基于所建设的课程线上学习资源,线下教学过程采用智慧教学工具,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主体地位。提升教师对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和运用技巧。(4)依托课程建设资源,授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并积极参加相关教学赛事,提高教学能力。(5)采取边建设、边开展、边总结、边推广的方式,加强“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目前所取得成果

4.1课程的资源建设成果

深挖、提炼出“化工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原有“化工基础”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修订,明确了在教学过程的思政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以及两者对学生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完成了“化工基础”课程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涵盖了课程完整的学习资料,不仅涉及视频、电子文档、虚拟仿真、网页信息等多种形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拓展。

4.2课程的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提升是“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就是由单一的线下课堂学习,转变为借助线上学习资源的主动学习。学生借助线上的学习资源和智慧教学工具,增加了对“化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体会到了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所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的另一成果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化工基础”相关的其他课程。在对课程开展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后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统计中,有学生评价到“通过化工这门课的学习还加深了我对物化中某些知识的理解,如亨利定律,拉乌尔定律还有精馏等。巩固基础的同时,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学生的认可是课程建设取得的最佳成果。

4.3课程的教师教学成果

依托课程建设完成的线上学习资源,“化工基础”课摆脱了以往线下教学以授课教师讲述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借助智慧教学工具,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同一时间内可让全体学生参与。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了课堂互动的参与感与融入感,又提高了课堂教学互动的效率。通过智慧教学工具,教师还可在课前和课后及时将一些研讨任务发布给学生,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疑惑及时做出解答。这样有效地提高了线下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更客观、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和状态。随着课程建设过程积累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肯定。

5“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

5.1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完成了“化工基础”(思政版)教学大纲的修订,使得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不脱节、不突兀。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即掌握了专业知识,也树立了爱国精神、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

5.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依托课程建设完成的线上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课前、课后观看课件和微课视频,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智慧教学工具,学生可以随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产生的疑问。课程的学习方式逐渐从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体现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5.3教师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拓宽

课堂教学通过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增加了师生间互动方式和效率,也增加了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通过线上的学习资源也拓展了线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时间。同时借助线上学习平台的数据统计,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准确获悉那些主动、认真学习意识不高的学生,从而在线下课堂教学时给予及时的提醒,此外,依据线上课程资源的学习情况统计数据也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更客观、更公平。

5.4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的结合

“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实际的化工生产设备。但化工设备往往体积、尺寸较大,不能在课堂上展示实物,也无法让每位学生人手一台(套)进行操作。因此“化工基础”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的学习资源也涵盖了课程实践的内容。通过在线搭建3D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将线下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线上的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学生可以随时在线完成与线下课堂理论课程学习相关的“化工基础”3D虚拟仿真实验,更直观地掌握化工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更好地理解设备背后的设计原理和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徐晓文.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创新思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87-88.

[3]田巧娣,贾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变革问题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24-25.

[4]黄婉圣.高校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J].高教论坛,2020(6):30-32,103.

[5]刘吉敏,王长柏.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9(3):114-120.

[6]鄢海燕,邹纯才.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构建思路——以安徽省精品线下开放课程药剂学、药物分析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18):94-96.

[7]南淑玲,赵黎,许霞,等.精致教引导诚潜学——基于方剂学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教改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23-25.

[8]李玲玲,徐忠东,齐璐璐,等.《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省级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探究——以植物保护方向的专业教学为例[J].农业灾害研究,2020(5):173-174,182.

[9]李之琳.基于建构主义的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与个案应用[J].黄山学院学报,2020(6):103-106.

作者:王伟智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上一篇:财务电子档案管理对策 下一篇:高校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