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1-21 15:54:40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从教的设计、学的设计和效果评价设计开展“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与效果分析,探讨了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多方法设计课程思政、多角度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是确保课程思政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达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实践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达成广泛共识[1~5]。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6~7]。

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广的技术技能型课程。正因为如此,该课程的部分授课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而对这门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培养没有足够重视,甚至认为思政教育、德育能力培养是思政课程教师和辅导员们应该履行的职责,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是对教育工作者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之根本。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组在研讨本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课程思政空泛化、标签化,甚至边缘化的现象。虽然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的观点早已提出,但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不够丰富、平台还尚不完善、专业课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不强,致使专业课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中,犹如无源之水,很难站在较高的角度,挖掘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③通过对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发现,虽然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但是与专业课程衔接紧密性不够,出现课程思政目标过分突兀,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无法将课程思政元素恰如其分得融入到专业课程知识模块中,实现水到渠成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2“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土建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大一新生正值青春年少,是人格塑造和“三观”形成的敏感年龄[6]。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8],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知识模块特点,确定本课程思政育人案例设计,见下表所示。

3“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

实施与效果“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发挥该课程德育实效的“主战场”,不仅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也要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9]。

3.1教的设计

以“高程测量”为例,结合该知识模块内容和教学特点,设计本模块思政教学切入点。①创设情境,设问学生2020年珠峰“新身高”多少,来引出教学主题——高程测量,并讲解高程的概念与分类。高程包括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同一点的高程,其参考面不同,高程值也不同,引入本知识点的思政教育切入点:遇事要多角度看问题。②高程测量的方法之水准仪测量。教师通过讲解水准测量原理,让学生掌握在较为平坦的地面上,如何通过一个已知点高程,利用水准仪观测,求另一个待定点的高程。在此知识储备基础上,教师设置反问:安置水准仪,如因两点距离很远,无法观测数据,用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高程传递中,引入本知识思政教育切入点:高程传递可以解决问题,同样,爱心传递亦如此,通过防控疫情献爱心传递正能量的鲜活案例,培养学生做一个有爱、有正能量的人。③高程测量方法之三角高程测量。观看2020年珠峰“新身高”测量简介微视频,引出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以及该方法在计算珠峰高度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播放影片《攀登者》中的小片段,让学生感受什么叫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同时,让学生比较1975年与2020年测珠峰技术上的差异,领略科技强国。由此,引入本知识点思政教育切入点: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敬业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科技托起强国梦的伟大信念。

3.2学的设计

课程思政目标是提升育人(学生)之功效,因此学生“学的设计”也非常关键。课堂上,教师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对学生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但毕竟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课程思政教育很少,无法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和共鸣,课下学生“学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思政延伸与拓展。因此,教师根据课堂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后通过小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引经据典找案例等方法,自己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学习通平台提交课程思政作业。一方面,通过让学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可以通过提炼学生采集的课程思政资源,丰富自己的课程思政资源库,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3.3效果评价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于学生,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思政效果主要通过改革学生评价标准来进行。①课程思政以科学的育人目标为导向,学生的成长是多维的,不应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应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综合评价标准,体现出全面性,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实习企业评价[9]。②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中除了考核专业知识技能,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多维度检验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让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逐渐养成动态的发展过程[10]。③课程结束,通过学生的课程总结,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借助调查问卷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3.4课程思政实施成效为了检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合计232名学生开展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调查问卷,228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参与率达到98.35%,确保了此次问卷数据的可参考性,其问卷结果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使得94.30%的同学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促进了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由此可见,本课程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4课程思政关键环节探讨

通过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改革与教学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有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专业知识与课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据此,课程组提炼出以下几个对课程思政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关键环节。

4.1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仅凭专业课老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①专业课教师可以和思政教师密切合作,在思政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挖掘与专业课知识点有衔接关系的课程思政元素,以提高课程思政元素站位角度。②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利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似度和相关度,与其他专业课老师共同探讨分享课程思政案例。以减少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中重复的工作量。③与学生共同挖。学生是课程思政引导的接受群体,该群体人数众多,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心理状态也是千变万化,因此,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课知识点,自己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更能让老师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

4.2多方法设计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支撑,应具备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授课环节,通过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自然引出思政元素。比如,头脑风暴法可以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意识;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培养职业情感;小组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3多角度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只有自身的政治素质过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勇于担当的信念,才能使得课程思政在引导学生德育发展方面取得良性循环,达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等多角度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设计上,要通过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点之间衔接性,以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方式向学生渗透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要多种教学方式齐头并进,提升教学过程的新鲜感、丰富感和趣味感,强化教学效果的感染力、共鸣力、教化力[4]。作为学校应建立课程思政管理机制,搭建课程思政学习平台,组织课程思政分享会(或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定期对授课教师开展思政能力提升培训等多种方式,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和课程思政的运用能力。

5结语

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多方法设计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切入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课程思政理念,将本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积极引导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发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精雕细琢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专业道路自信,以满足新时代对工程测量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需求。

作者:鲁玉芬 连芸 彭佩 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教育的改革对策 下一篇:体育专业从事高校思政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