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时间:2022-06-15 10:41:39

农村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国民间美术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上千年,体现在劳动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种类相对烦琐,寓意较为深刻,文化内涵相对深厚,这不仅是当前美术发展的关键,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当前,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以及运用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身为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面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将民间美术与课程全面整合,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乡土美术校本课程的研发。

一、校本研修的优势

(一)校本研修具备针对性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因而其研修方案与研修计划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直接用于解决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校本研修的内容由教师实际工作中的不足来决定,可涉及教学技巧、教育观念、师德建设等各个方面,无论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何种问题,都能够通过参加校本研修得以解决。由此可见,校本研修最大的优势是针对性较强。

(二)校本研修具备灵活性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其内容与形式等各方面都可进行灵活选择,教师的研修内容可预设,也可在研修现场决定。其形式也较为灵活,可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修,也可通过个体形式进行分散研修。而其研修场所可在课堂中,也可在课堂外。总而言之,校本研修极具灵活性,教师可依照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从而为其进修提供较大便利。

二、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关键意义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建主要针对的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校本研发的实际意义就是坚持学校教师为根本,并且将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相关的教育人士作为发展的主体,从而结合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当前的设备设施构建课程。针对教学资源匮乏的地区,学校教师是课程创建的核心。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的教学目标、学校所具备的教学资源、课程设计的根本内容、对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都是当前农村初中教师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课程设计是一项系统且庞大的工程,需要保证多方面的有效配合与引导,加强及时沟通,全面贯彻落实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根本方针。农村初中教师需要掌握课程设计的主要理论与技能,由此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农村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育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幅度的进步,农村地区美术教育也相应呈现出良好趋势。但就整体发展状况而言,农村地区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仍旧面临较大的挑战。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地区大部分学校已充分意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但因为地区局限性,往往易出现资源匮乏或信息缺乏即时性等问题,无形中影响了校本研修效果,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为解决此类问题,农村学校需要对校本研修制度予以创新,为农村美术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平台。

(一)结合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发展观明确强调,坚持以“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为目标,由此在备课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经验以及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部分农村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缺少足够能力的美术教师,由此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造型表现能力较弱,学生美术基础较为单薄,难以完成所设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遵循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变迁中的家园》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实际的要求与方式:通过合作,制作校园沙盘模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三维立体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但是当前农村学校的学生难以收集到相关的制作沙盘的材料,因此不能完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将教学目标变成“了解环境艺术的作用与意义,学习环境艺术壁画、雕塑小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因为雕塑小品也是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利用身边易得材料尝试与体验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结合地区特色,灵活运用教材

美术课标更为注重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108--需要灵活运用教材,挖掘本土资源与教材之间的关联,实现整合分类,促进美术课堂与学生之间的关联。例如,在教学《与建筑相伴》期间,了解壁画是公共环境中大型艺术作品的一种,体验壁画与环境、与历史、与文化的联系;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共同讨论主题、内容、形式,完成壁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农村学生对此类画相对陌生,并且没有专业的工具,因为一节课程让学生准备专业工具并不实际,因此依照教材的实际需求完成壁画的制作也不可能。怎样实现教学目标,完成装饰画创作,又可以替代绘画工具是当前思考的根本问题。由此想到种子拼贴,黄豆、绿豆、红豆都是天然的颜料,并且这些材料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收集到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课程作业转变成为种子进行装饰画创作,引导学生运用铅笔起稿,之后再运用种子将所绘制的线条填满,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进而作品的完成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势利导,运用乡土气息开发艺术课程

“校本”是当前学校对国家课程教育教材的最关键补充,校本课后练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知识,是提升训练技能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结合当地差异性编制适合学生的校本练习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在近几年课程不断推进的阶段,对校本练习编制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应当高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民间美术具有较强的乡土气息,并且也是经过世代传承下来的艺术结晶,绚丽多彩的民间美术是文化创建的主要资源。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期间,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的校本课程都可以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在《泥土的味道》教学期间,本课在赏析传统文化、了解特定工艺的过程中,更要结合区域文化特征,特别是本土的地域文化、民间文化,那么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壶等地域文化便可成为泥塑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验,提升学习兴趣。在实际作品呈现的期间,学生也会因此感觉十分自豪,这样的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乡土气息、人文色彩,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美术的魅力。

(四)注重文化挖掘,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期间,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校本课程有所继承和创新,如我国的剪纸,剪纸历史的部分也加入了关于纸的介绍,纸是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让学生全面了解关于剪纸的相关内容。在介绍各类剪纸作品时可以发现学生对文字类型的《百福图》《百寿图》有极高的兴趣,却难以对文字内容产生深入了解。部分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老师,其中的文字属于中国吗?”还有的学生会问:“这些文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讨,并且适宜地介绍相关篆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属—楷书—行书”的发展过程,在探讨“福”与“寿”为什么有那么多种书写方式时让学生了解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对中国发展的主要贡献。并且这些福与寿的一百种书写方式也都是秦统一六国之前人们所运用的文字,由此就会全面消除学生心中的困惑,并且学生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历史也会有全新的认识,由此可使学生感叹祖国的伟大,并且明白剪纸背后的历史故事。

(五)实施多样化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基础,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内容,那么教学评价的价值与作用才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教学评价的有效落实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并且还可以将知识转变成为素养与质量。如在给学生讲解完有关线描写生的知识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具体的绘画命题,从而使学生可以依照题目自主完成绘画作品。学生在实际作品完成的过程中可以应用所学习的“波浪线可以表示水面”“可以将主物体放在画面中间”“绿色可以表示森林”等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看看学生是否能将所学习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美的创造中,并对生活事物运用美术技能进行美的装饰。不仅如此,在教学评价当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作品进行生活化的评价,并且作品的色彩也可以适当增加生活元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网络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在逐渐提升,这一时代的转变导致当前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网络,不愿意出去走走,并且去博物馆、艺术馆的机会也逐渐减少。当下,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十分浅显,并且认为美术是不起眼的边缘学科,因此需要全面将农村初中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根本出发,选择适合当前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教育发展理念,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体系等,保证美术校本课程成为美术课程的补充。

作者:孙健 单位:南京市六合区新篁学校

上一篇: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分析 下一篇:钣金设计要点及工艺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