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监督水平如何提高

时间:2022-04-28 08:47:34

动物检疫监督水平如何提高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市场对于肉类的需求持续提升,这让畜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失信企业、商户的不法经营,难免会有劣质低端的肉类混入其中,为了确保动物养殖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差错,让动物肉类的品质得到提高,供应更多优质的肉类,让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本文将对提高动物检疫监督水平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动物检疫;监督水平;措施

食品安全是我国非常重视的民生问题,随着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也愈发重要,为了进一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应当对动物检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是动物养殖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监督监管,才能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稳定性。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畜禽类产品是当前检疫监督工作的重要目标,及时发现动物检疫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出完善的改革策略,是检疫监督部门的职责。由此可见,对提高动物检疫监督水平的措施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食品安全的市场环境,应当做好动物的检疫工作。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在逐步发展,如果动物检疫工作做得不到位,则很容易破坏养殖业市场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避免动物疫情扩散,保障养殖生产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应当采用科学的检验方法对目标对象进行严格规范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管理形式与程序,对各类产品进行强制性的行政措施管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加强动物检疫工作,能够将更多的疾病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人畜共患病,同时也能规避国外疫病入境的问题,保护好国家的贸易信誉。动物检疫工作主要调查动物体内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在发现疫病时要及时处理,防止大规模的疫病传染,如果疫病一旦大规模传播,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动物检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重视度不足

有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对于动物检疫工作缺少重视,导致检疫工作经常有“轻检疫、重免疫”的现象发生。动物产地检疫作为动物检疫中的基础环节,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重视的前提条件下,态度比较敷衍,只打完集中强制性疫苗即认为完成检疫,导致许多劣质肉品流入市场。为了进一步保证动物肉类的安全,应当做好检疫工作中的监督工作。除此之外,某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检疫监督工作的重视度不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如果检疫工作缺乏重视,那么畜产品运输也会缺乏监管,为后续的动物产地检疫流通埋下安全隐患[1]。

(二)检疫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的基层地区,开展动物监督监管工作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检疫工作程序的规范性,一些检疫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较差,破坏了检疫监督部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较差,检疫监督人员往往缺少专业培训的机会,导致他们的知识更新速度缓慢,整体的专业能力也有所不足。这种专业能力的缺失,导致检疫工作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让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

(三)资金不充足

由于某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并未意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资源并不平均,工作资金有限,检疫工作的投入会相对降低,而检疫工作需要检疫人员长期与动物进行接触,如果缺少相应资金的支持,很容易增加传染病的概率,只有投入更多的资金,让设备更加完善,让更多的检疫人员能够拥有完善的设备去对动物检疫的质量进行监管,才能保证检疫监督工作的效果。资金的不充足,设备的不完善,让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目前许多资金不充足的地区,检疫人员依旧使用体温计、检疫刀等工具进行检疫,这些工具只能检验出常见的传染病,许多新型的疾病很难检测出来,致使肉类安全监管受到影响,也影响了肉类市场的正常供应。

(四)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动物检疫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对动物检疫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执法实践中依旧有很多地方存在着漏洞,导致检疫工作难以完成。由于重视度不足,让资源的倾斜更加严重,导致检疫部门很难聘用更加专业的监管人员,很难对于一些违规现象进行及时查处,无法保证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导致检疫监督工作中的效率降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2]。

(五)屠宰场布局不合理让检疫工作效率降低

在进行动物检疫监督过程中,屠宰场的布局不合理影响整体的检疫流程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需要在屠宰场进行,如果屠宰场的布局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动物进行检验就很难及时进行,也很难对染疫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的生存率,无法对动物的实际状态进行监督,让动物检疫工作的效率严重下降。

(六)养殖户缺少科学养殖观念,盲目用药加大动物检疫难度

由于养殖户的养殖观念不足,也将会导致动物检疫水平下降。很多养殖户在养殖之前并未深入了解科学的养殖观念,这导致他们在养殖过程中无法科学周到地考虑问题。养殖过程中对饲料的质量检验工作至关重要,饲料也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储存,否则饲料容易发生质变,质变后的饲料滋生病菌,影响动物的健康。当动物感染疾病后,一些距离城市较远的养殖户盲目用药,从而让药品在动物体内过度残留,严重影响了动物的品质安全,加大了检疫工作的难度。

(七)信息监管不到位,导致动物检疫工作责任划分不清

一些经济并不发达地区的产地检验部门并未对信息进行全面监管,导致很多监管工作难以落实,也无法高效地进行信息追溯,这样在发现染疫动物时无法明确划分责任,很难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三、提高动物检疫监督水平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国发(1996)40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生猪屠宰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已经明确指出了检疫是政府行为。因此为了进一步的落实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动物检疫的水平,应当建立完善整体的监督机制,只有在监督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才能针对动物检疫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在监管环节,监督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与《动物检疫法》的要求,在检疫前期进行信息的申报,在申报完成后进行检疫。要发挥自身工作职能,对整体的检疫监督顺序进行管理,并且将流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如果发现动物并未经过检疫,要及时进行上报,不能出具检疫合格证。相关部门需要结合畜禽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监管策略,需要对检疫监管的不同环节进行调整。首先是要根据相关法律,做好动物的产地检验工作,对屠宰场进行规划管理,将已经感染疫情的动物进行处理,避免劣质肉品流入市场。尽量让检疫工作集中化进行,保证检疫工作的规范性。除此之外,也要对动物体内的兽药进行检查,如果体内有兽药残留,不能直接下发检疫合格证,要根据畜牧业实际的情况,开发出新型的饲料,保证动物的食用安全,强化养殖人员绿色养殖意识。应当设置专业的动物检疫监督部门,完成各个地区的动物检疫工作,并且可以对该地检疫点进行完善管理,让代表官方的检疫人员对检疫点的实际检疫情况进行监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监控,避免在检疫过程中存在漏洞,即使后期面临问题,也能尽早地追溯到问题的源头,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让各方的检疫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实现动物检疫监督水平的真正提升[3]。

(二)提高检疫监督人员专业素质

为了进一步保证检疫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应当将检疫监督人员的培训计划列入到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日程中,通过严格培训促使检疫监督人员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掌握更多的工作经验,让检疫监督工作发挥真正的作用。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检疫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的职业素养得到提高,让他们能够明确自身责任,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通过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进而提升整体的监管水平,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较强的检疫监督队伍。在工作中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监督人员的思想建设,利用绩效考核制度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动物检疫监督工作[4]。

(三)提升检疫监督部门的公信力

为了保证监督部门的公信力,应当建立与社会群体沟通的桥梁。如果检疫监督工作脱离实际,会导致检疫监督部门的形象崩塌,让检疫工作无法顺利执行,因此应当积极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让更多群众了解检疫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整体的社会公信力,打造自身良好的监督形象,让更多社会群体能够信任检疫监督工作。将辖区内的动物集中进行处理,建立多个屠宰点,节省大量动物检疫监督的时间。整体的检疫监督工作要实现公开透明化处理,明确各方责任,让更多人通过信任监督检疫部门而购买肉类产品。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的各部门协调。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更多人对检疫监督部门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监督,要让每一个环节都保证公开公正、依法执法,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地位,并且在宣传过程中要推动先进性事迹的宣传,在宣传中传播正能量。检疫工作也需要与群众进行紧密配合才能完成,避免群众对检疫监督部门失去信任,推动检疫事业与养殖业的高效发展,鼓励群众举报违法现象,要让更多群众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流程,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检疫监督部门发挥更大的监督效力,提升检疫监督部门的整体公信力[5]。

(四)严控产品流通环节

在一些城市的畜牧业流通市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市场平衡的问题,某些经济不发达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会选择一些尚未进行检疫的动物进行加工销售,不仅为市场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也破坏了市场的整体平衡,这属于一种违法行为。这种问题的出现,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监管的职权,也要鼓励群众积极发现问题进行检举,在接到群众的举报后,相关部门应当派出更多的人员加大对畜牧业产品流通环节的监控,并且核对检举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问题确实存在,需要彻查来源,对相关人员作出严重的处罚。要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在畜牧业产品监管过程中,需要按照科学的手段对产品进行检验,要根据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对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要保证动物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应当将市场竞争的机制进行公开透明化处理,避免地区信息封锁导致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出现,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于不正当竞争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畜牧产品的质量。在检测过程中不能遗漏动物检验环节,要将每一个检验信息都如实上报,要根据动物疫情的临床表现确定当地动物是否符合检疫标准。只有在产品流通环节做好全面的质量监管,才能保证市场竞争的稳定性,让更多优质的动物产品流入市场,提高检疫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

(五)确立动物检疫的范围与对象

由于偏远地区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缺失,动物检疫工作在当地并未引起重视,这导致很多动物检疫的范围与对象并不明确,检疫工作是一项基础的行政工作,如果缺少相关制度严格划分检疫范围,后续的工作将很难开展,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检疫工作的实际效率,应当对动物检疫的范围进行规范性的划分。很多人认为检疫工作仅仅服务于畜牧业的肉类检验,是与市场进行相通的,但是整体的动物检疫工作范围极大,不仅是对畜牧业中动物的质量进行检测,还要对国内收购、交易、饲养、屠宰的任何贸易性、非贸易性的动物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不仅要对动物本身进行检测,也要对动物产品以及运载工具进行检查,要禁止任何疫情传输的风险存在,要将动物检疫的范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与此同时各地区的相关部门也要对动物检疫的对象进行了解,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了动物疫病为116种,共分为三个大类。这些疾病通常需要利用流行病学调查、临诊检查、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与病原学检查等方法进行检疫。只有确定好检疫的对象,才能让检疫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检测结果要保证公平性,避免给当事人带来损失,要保证每一个检疫环节都能够以行政工作为基础,保证检疫的方法科学性。检疫工作的职能也要明确划分。我国的动物检疫法已经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检疫工作人员不能做红顶商人,否则在执法过程中很难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无法保证检疫工作的真正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求检疫工作的手续办理环节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让更多的检疫流程更加简化,让更多检疫工作更加稳定地开展,更加快速地完成检疫。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我国的畜牧业更好地发展,提高我国肉产品的食用安全,应当将动物检疫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随着育种技术的提高,养殖业也正在不断的发展,这给我国的市场供应了更多肉类,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也应当重视起来,为了进一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应当做好动物防控疫病工作,对动物检疫进行全面监督,虽然我国的检疫状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用心去探索,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养殖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伟,张韬,颜克旭,等.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及检疫监督的作用分析核心探究[J].兽医导刊,2021(12):76.

[2]陈世华,谢晓辉.新时期如何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水平[J].畜牧业环境,2020(13):33-34.

[3]努尔哈米特·巴依霍加.基层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分析[J].兽医导刊,2020(18):21.

[4]赵永波.试论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258.

[5]罗小军.试析如何提高监督动物检疫工作的水平[J].农村科学实验,2021(10):129-130.

作者:李保群 安永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畜牧兽医局

上一篇:气象部门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探讨 下一篇:科尔沁沙地油松播种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