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画面中设计语言的重要性

时间:2022-04-27 14:41:36

谈画面中设计语言的重要性

摘要:在美术教育中,绘画基本功是一个被不断强调的重要问题。打下扎实的素描等基础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仅仅如此,未必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现代艺术观念模糊了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界限,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必须具有设计思维。在艺术与设计的关系中,不仅仅是艺术影响设计,设计同样影响着艺术作品的质量。

关键词:绘画;设计;构成

绘画是视觉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古今中外各个流派的绘画大师一生都在探讨绘画中的学问,不仅是素描等基本功,而且包括画面中的设计、构成。目前,在国内部分美术院校中,绘画和艺术设计依然是分离的两个学科,设计院系经常将绘画作为基础课程,而绘画院系却较少开设设计类的课程。

一、传统观念下绘画与设计的分离

在以往的观念下,传统绘画一直在师法自然、模仿自然的前提下进行多种流派的转变,如,在印象主义之前虽然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流派,但其作品的基本形态没有太多的不同,画家一直以理性为纲,在对透视、光影、解剖等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处理,他们的作品是严谨而又和谐的,追求的是科学的绘画模式。写实是古典主义绘画的基本要求,画家追求“逼真”“得体”,这是一种传承下来的被画家习惯的思维模式,一直到了19世纪中后期,印象主义才开始打破这种思维模式。设计最初是功能性的,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石器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制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设计不断突出设计语言如图形等,用直白的表现手法凸显产品的功能,到20世纪初期才产生了“艺术设计”这个概念。

二、现代艺术观念下绘画与设计的融合——注重构成的大师绘画

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逐渐将人们从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欣赏轻松而富有情调的画作,同时,照相机的出现对传统绘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于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绘画流派——印象派诞生了。印象派画家从传统的宗教、历史、神话、贵族生活等题材中跳出来,转变为关注现代人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物。如,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卡里伯特在作品《下雨天的巴黎街道》中描绘了阴暗却又隐隐透出橙红色的天空、湿漉漉的石板路和空旷街道上寥寥的路人,表现出近代都市中人与人相对独立且疏离的生活方式已取代了中世纪的闭塞、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之间的亲近感,也象征着延续千百年的传统正在改变。在技法上,印象派画家以灵活的笔触快速地描绘眼前对象的瞬间形态,直接作画,不打底稿,如擅长描绘芭蕾舞者和出浴胴体的德加。光谱中没有黑色光,黑色是由七彩色混合而成的,所以印象派主张画面中不能施以黑色。如,阿尔弗莱德·西斯莱作品《塞纳河边的小村庄》中的阴影并不是黑影。初期印象派作品中的光是感性的光,用来描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如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中期印象派开始在情感中掺入光学的元素,不仅仅是基于个人的情感而运用色彩,更运用了光学原理。点彩派用点描的方式表现光色,如修拉的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保罗·西涅克的作品《圣特罗佩港的出航》。后期印象派则重视心灵的展现,即以主观的感情剖析人的种种坎坷现实,如凡·高的作品《加谢医生的肖像》(图1)。19世纪80年代,新艺术运动兴起并在欧洲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场运动不仅影响了艺术领域,而且影响了建筑、家具、广告、平面设计等方面,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如,在维也纳被称为“分离派”,在德国则被称为“青年风格”。英国艺术家奥伯利·比亚兹莱的绘画风格受到拉斐尔前派、巴洛克艺术及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又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对线条与黑白两种颜色的运用炉火纯青,使作品具有唯美而怪诞、华丽而颓废的气氛。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克利姆特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同时又结合了拜占庭镶嵌画和东欧的装饰艺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将华丽的色彩与宝石、羽毛、金属等结合,使作品在形式上充满美感,而在内容上又具有蕴含哲理的隐喻。他的作品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作品《吻》(图2)中,由于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克利姆特采用浓重的色彩和线描表现人物的形象,用一片明艳的金色和花朵烘托出两人间甜蜜又感伤的氛围,女子跪在悬崖边,如果掉下去,两人会在亲吻中死去,在爱情中死去仿佛使爱情得到了永恒。捷克艺术家穆夏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设计师,一生创作出大量的绘画、海报、广告、插画等作品,同时设计了很多珠宝、地毯、壁纸作品。他在作品中将设计与绘画紧紧结合。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身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长袍、被丛花包围的女人,如《四季》《斯拉夫史诗》。又如奥地利画家席勒,他的肖像作品中的人物可能是遭受疾苦、无助的,表达了一战前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20世纪初,一批前卫艺术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的作品引起了轩然大波,后得名“野兽派”。野兽派画家最主要的特点是希望增强色彩的力量,尽管他们受到前人影响也很大,如受到凡·高的影响,但凡·高运用色彩的目的是追求和谐,而野兽派画家倾向于使互补色发挥出更复杂的交互作用。自此,色彩的构成在画面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艺术家更追求画面的冲击力和设计感。而这两者在过去的画面中是较弱的,即使在凡·高的画作中,色彩的碰撞和互补也是含蓄的。而在马蒂斯的《马蒂斯夫人像》中,有数量较多的纯色,如橘红色、紫色、粉红色、两种蓝色、三种绿色,色彩在略微不和谐中产生猛烈而令人震惊的碰撞。这种碰撞在今天看来,仍给观者带来巨大的冲击,色彩的力量毫不减弱,用以加重鼻部的绿色粗浅线条依然令人振奋。马蒂斯在1908年发表的《画家笔记》中写道:“我不能奴隶般地去抄袭自然,我必须解释自然使它服从绘画的精神,我在所有色调中找到了它们的关系,这种关系必然会造成色彩的某种生动的和声,就像一件音乐作品的和声那样。”[1]在野兽派画家的作品中,画面是由丰富的色彩构成的,他们有意地思考哪些色彩是他们想要的,把那些不想要的(如物体的轮廓线、明暗等)统统舍弃。虽然野兽派只存在了短短的数年时间,但对之后的艺术流派及艺术家思考绘画的本质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艺术家开始思考画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认为那些被参考的现实物象是为表达作品的情感服务的,绘画是一件表现的工具,而不能单纯地将看到的物象描绘下来。1908年,评论家路易·沃赛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发表文章,用“立方体”形容勃拉克的作品,立体派得以命名。立体派的出现是艺术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它将主导西方艺术多年的错觉艺术赶下了历史舞台。立体派艺术家拒绝写实,他们致力于将一个完整的事物打碎重组,用分离的碎片形式展现他们表达的意图。对于立体派来讲,艺术必须超出视觉真实。法国作家、理论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把立体派的核心观念总结为“真正的立体主义不描绘视觉真实,它描绘的是一种观念的真实。这类偏向引出了一种站在视觉以外的察看方式;即使是最简单的立体主义作品也会把对象的几何层面全部展示出来”。如,在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中,左边的三位少女形象平静而理想化,这很可能是受到了古代伊比利亚雕塑的影响。而右边两位女性充满活力的头部形象则体现出他对非洲雕塑的迷恋。或许是为了呼应这两位女性扭转的、带有斜纹图案的头部,毕加索对这两位女性的身体也进行了修改。他将其分割成几个更为混乱的平面,好像是同时从几个视角观察整个人物一样,这一点在画面右下角坐着的女性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毕加索好像同时为观众提供了三个视角,分别是从左边看去的四分之三视图、从右边看过去的视角以及正面视角。那种有序、统一的传统画面空间在这里已经完全消失,再现世界的传统观念也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互动的全新再现风格。《亚威农少女》标志着艺术走上了一条与视觉真实完全背离的道路。现今的艺术形态已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在高等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更加注重画面的设计构成和内在精神的表现。这些不同流派的艺术大师在画面中表现的强烈的设计意识,值得每一个学习绘画的人思考、学习,这将有助于其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建立起个人的视觉艺术语言。绘画作品体现出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固然重要,但要想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必须拥有一个大前提——在创作时对绘画对象的思考和绘画者本身要表达的情感。若缺失了对画面的思考,仅仅是对自然的照抄、照搬,那么这幅作品就缺少了灵魂和给观众的冲击力。

参考文献:

[1](法)亨利·马蒂斯.画家笔记[M].钱琮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董依琏 徐延苹

上一篇: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的应用 下一篇: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经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