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服饰图案与吉祥文化分析

时间:2022-04-15 15:38:36

白裤瑶服饰图案与吉祥文化分析

白裤瑶称为“朵努”,是瑶族众多分支中的一个支系,总人口约5万人,其中将近4.2万人居住在广西南丹县,而南丹县的白裤瑶则较多分布在里湖瑶族乡和八圩瑶族乡。南丹白裤瑶世代生活在大山中,较少与外界沟通交流,更是不与外族人通婚,给人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经过长期的积累,至今仍保留下古老的文化,特别是白裤瑶的服饰,无论是服饰上的图案样式,还是服饰上的色彩搭配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以及阐释不尽的秘密;南丹白裤瑶虽然人口不多,相对其他民族较为弱小,其服饰也与其他民族和社会不同,在当今显得十分的“格格不入”,可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突出在社会生活中,使其更能表现出人类服饰原始的文化气息,显示出古老民族最初质朴的审美意识。

一、南丹白裤瑶服饰概述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包括盘瑶、布努瑶、平地瑶和拉珈瑶;在这四个支系中,虽然他们的服饰款式相似度较高,可在服饰的图案、色彩的搭配等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发现不同的支系审美各不相同。南丹白裤瑶属于布努瑶的其中一个支系,服饰相较于其他支系的服饰更具特色,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服饰整体造型简洁,色调均以蓝黑色打底,刺绣使用橘红色的绣线,利用对比的色彩搭配突出服饰图案。其次,女子与男子上衣都是黑色,男子的下装为裤子,整体为白色,白裤的后面部分宽大,膝盖部分以下以规律性柱形的刺绣为主,呈现出上宽下紧的造型;女子的下装以蓝白色为主调的百褶裙,裙子正中间有一块挡布,挡布比百褶裙更长一些;百褶裙的折叠记录了其民族的迁徙路线,这都体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融合;最后,男子白裤的“血手指印”和女子上衣的“瑶王印”最具独特性;男子白裤膝盖有五条规律排列的橘红色柱状的纹样,而女子上衣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肩膀处缝合,两侧不缝制,前面部分为蓝黑色,没有图案,后面部分有田字或井字形状的几何图案,呈现出正方形纹样,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南丹白裤瑶服饰的形成,不仅与当地风俗有一定关系,更与民族间的矛盾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都反映了南丹白裤瑶社会历史在服饰中文化的沉淀。

二、南丹白裤瑶服饰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一)南丹白裤瑶服饰手工工艺遭遇机器生产冲击

南丹白裤瑶妇女原生态着装,这种开放的着装深深地激起了笔者的好奇心,为此笔者深入实地进行考察探究,通过对南丹里湖白裤瑶族生态博物馆、白裤瑶族非遗传承人和白裤瑶族村寨原住民的调查,本文发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地人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外衣下会穿着打底衣,会注意他人的眼光;传统的手工服饰也受到机器生产的影响,部分的传统服饰不再追求手工工艺,更多会选择利用机器进行大量生产,许多年轻人认为机器能加快服饰制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当地44APPRECIATION·博览·传承的经济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会有部分白裤瑶人十分重视传统服饰制作工艺,比如:在当地街上,随处可见白裤瑶老人当看到传统服饰较为精美时,她们都会将自身的服饰与他人进行比较,以此来学习更为高超的技艺,由此可见,当地的白裤瑶老人还是特别注重传统服饰手工工艺的制作;由于白裤瑶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文化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才得以保留,这就导致了本土服饰的制作和服饰纹样逐渐流失,对白裤瑶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十分不利。

(二)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纹样文化寓意的缺失

在当地,白裤瑶的盛装只有在隆重节日才能看到,平时的日常生活大多数以便服为主,他们普遍认为传统服饰的穿着不便于生活、劳作,为此,传统服饰的使用频率呈递减的趋势,这都关系到白裤瑶传统服饰文化意蕴的流失;根据调查可知,百分之七十的白裤瑶女性都会制作本民族服饰,而仅是单单停留在会制作的表面,对于服饰中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并不了解,一半以上的女性只是被动的照搬图案的外形,只会简单的图案样式,甚至有些女性认为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在制作的过程中随意删改图案纹饰与工序;对于服饰中民间传说的传承更是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老人与年轻一代的交接出现断裂的局面,老人对服饰传说故事了如指掌,而年轻人因工作、上学等因素,视野逐渐开阔,他们关注的事物变得广泛,不再喜欢传统服饰束缚,喜欢更为方便的现代服装,他们对本民族服饰的存在十分冷漠;正是各种因素的交织,这都导致了白裤瑶服饰传统技艺、习俗和图案纹饰意蕴的缺失。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南丹白裤瑶服饰的图案、文化等进行梳理归纳,对其服饰文化内容展开解析,能更进一步地探究南丹白裤瑶服饰中所蕴含的吉祥文化。

三、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与吉祥文化的历史意蕴

南丹白裤瑶服饰的图案丰富多彩,基本与生活、环境等有很大联系,图形大多数是利用经纬线反复排列和交叉组合而成,这些图案大多数会装饰在花褂衣、百褶裙、白裤、腰带、帽子等衣物上,不同的图案对应着不同的文化寓意。

(一)南丹白裤瑶服饰民间传说蕴藏的吉祥文化

南丹白裤瑶民间传说的内容题材来自历史,大多数都是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因而白裤瑶的民间传说具有历史教育的功能,这些故事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历史性特点;众所周知土司与瑶族矛盾斗争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段便是土司骗取瑶王印章的传说;相传壮族莫式土司用计谋骗了瑶王印章,还想霸占瑶族的村寨,瑶王带领瑶民奋起反抗,在抵抗过程中瑶王身受重伤,在战败退走途中双手十指在裤腿上留下了十条血红的手指印,并在离开人世之前在自己的衣襟上将瑶王印的图案刻画了下来,可最终瑶族还是因寡不敌众,未能保卫住自己的家乡;后来,瑶族民众为了纪念瑶王,便在男子裤子的膝盖上绣上了垂直的红色条纹,女子的衣服背面绣上瑶王印的图案。民间传说故事反映出瑶族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之情,并表达了他们渴望回到肥沃的故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纹样蕴含着瑶族人们的信仰

根据对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纹样观察,不难发现白裤瑶服饰图案上总会有鸡、鸟、蜘蛛等动物图形的出现,深入追究其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明显看到他们崇拜自然。在日常生活上,白裤瑶人们看到雉的叫声可以操控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太阳听从雉的指挥,他们就认为雉代表光明,是最有准信的灵物,于是,白裤瑶人们将雉的花羽毛、白肚腿、翘尾巴等特点制作到服饰上,通过简化的方式将雉的体态融入服饰当中,利用雉的长处以此来表现自身敢于拼搏、不畏压迫的奋斗精神;如今,南丹白裤瑶男子的裤子就像公鸡尾巴,从盛装的装束中尤为突出,在弯腰起身时,整个外观体形就像白肚腿、花背尾的雄性白腹锦鸡,服饰之余,他们的腰带、绑腿、帽子上等多处也绣有“鸡仔花”纹样,这些都表现出白裤瑶民众在自然崇拜下所形成的服饰特色。除此之外,白裤瑶民族由于相对弱小,在面对自然灾害上反抗能力不足,他们认定万物皆有灵性,因而山水、树木、动物等都具有灵性,人类既然生活在万物中,就应该保护万物,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平安与预测未来。无论是对自然的敬畏,还是对祖先的依赖,都直接地体现在了南丹白裤瑶人们的服饰上,最终化成了民族信仰意识文化的符号。

四、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与吉祥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

(1)扩大南丹白裤瑶服饰宣传范围和力度。面对南丹白裤瑶服饰传承与发展问题,必须动员社会群体力量,共同参与到白裤瑶服饰文化保护行动中,不断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引起当地民众对自身传统服饰的重视,从而使其民族服饰文化能够自觉地被族群保护、传承和发扬。在政府层面,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需要将白裤瑶服饰文化列为重点保护项目,成立研究小组,组织各类文化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白裤瑶服饰文化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服饰开展认定、保存、应用等,将白裤瑶服饰文化研究透彻,进而挖掘出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深层含义;在当地村干部层面,村干部可以将当地博物馆的文化分子组织起来,深入当地去调查、采访,因为当地民众对于外界学者的提问总会体现出不自在性,往往不能很好地呈现日常的生活面貌,当面对当地人员对他们会表现得较为自然,在很大程度上能还原文化的本身。在当地民众层面,白裤瑶服饰均是当地人民所创作,服饰文化的创造和传承离不开当地民众,因而必须发挥白裤瑶群众主体性地位;青年作为传承的中坚力量,更需担负起传承和发扬的责任和义务,可青年因为种种原因,对于本民族服饰较为忽视,这就导致本民族服饰文化受到阻碍,当地组织者可引导青年加入老年人的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和传习活动,或者举办各种文化大赛,如刺绣大赛、织布大赛、服饰图案故事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青年对本民族服饰重要性的认知,引导本民族群众自觉加入到服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以此唤起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热爱。在宣传工具层面,如今的白裤瑶青年大多在外,他们的见识、眼界开阔了许多,当地可以将对宣传工具较为熟练的青年聚集,组建宣传小组,建立起专门的白裤瑶服饰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抖音等平台,扩大宣传渠道,拓宽外界对白裤瑶服饰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外界的呼声,从而树立起当地人们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自信心;当然面对更替飞快的信息,白裤瑶族人需要保留好白裤瑶服饰本身的文化,避免流走于形式表面,才能真切体会民族情感和民族内涵。(2)培养南丹白裤瑶服饰制作工艺传承人。白裤瑶民间艺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人群,当地有关部门要大力鼓励他们从事服饰制作工艺及有关文化保护的活动中,具体可以将民间艺人引入到中小学学校,请民间艺人到学校给学生教授白裤瑶服饰的制作技艺,如刺绣课程、纺纱织布课程、图案纹样课程等,学校大力开设乡土美术课,并撰写白裤瑶服饰文化校本教材,从小培养学生自觉地认识到本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加强青少年对民族服饰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政府需要开设村落民族艺术传承班,在白裤瑶聚集的各个村落至少开设一个传承班,可以是服饰文化传承班,也可以是铜鼓文化传承班,通过每个村落传承班的开设,将其文化传承涉及各个方面,进而拓宽保护的范围;当地还应该加大对传承者的经济补贴力度,增多服饰相关活动的组织,这不仅可以提高传承者的地位,还能进一步培养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人。长期以来,白裤瑶服饰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只是让青年喜欢是远远不够的,当地既要强化群众的基础,也要更新传承方式,除了将民间传承作为主要的方式外,更要培养自治区级、部级的白裤瑶族服饰制作工艺传承人,从点和面上实现突破,使白裤瑶服饰能够在保护和传承的关系中更顺利的发展。(3)加强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中吉祥文化的记录与留存。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是白裤瑶文化的重要体现,保留服饰图案中的样式和纹样其实就是留存白裤瑶文化精神,而服饰图案上涉及的民间传说、歌谣常常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才得以留存于世,口头传播的形式不利于长期地保留文化,信息传递也会具有不真实性的特点;为了避免其文化在今后会消失,对这些口头传承的民间故事要进行抢救性记录,要形成文字记录,并录制音频、视频,以便后人了解。虽然开发旅游业会让部分文化趋向商品化,但如果不加入商品经济,传统的文化迟早会颓败或消亡,如何在经济和文化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设立大型节日、举办博览会等活动,定期地在当地进行展出和定点播放,利用歌舞、民俗、歌谣综合性地展示白裤瑶民族特色,不仅可以让青年人看到自身文化的魅力与效益,还可以宣传民族文化,让外界的人们更加了解白裤瑶文化。南丹白裤瑶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传播,在每年正月都会举办年街节活动,节日当天,十里八乡的白裤瑶民众会身穿盛装出席活动,活动上还会有白裤瑶服饰展出,通过近距离观察服饰中的图案,以此来感受服饰中所蕴含的吉祥文化。当然文化传承是十分必要的,但不代表要保留一切,传承中要学会创新,具体可以加入服装设计研究团体,建立起白裤瑶服饰文化资源档案库和数据库,利用白裤瑶服饰图案的元素,打造出白裤瑶服饰文化品牌,这才能将白裤瑶服饰文化进一步的延续和发展。

五、结语

服饰是白裤瑶人们走向图案化视觉语言的具体表现,是民族情感的表示和记录,通过对南丹白裤瑶服饰图案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知白裤瑶服饰图案中的民间传说、歌谣等,能更好地深入挖掘其精神实质和潜在价值,对不断增强白裤瑶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持续推进白裤瑶服饰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春梅 李立华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百色学院

上一篇:幼儿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下一篇:古琴文化与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交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