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瓶颈突破中科研诚信建设研究

时间:2022-11-29 11:02:48

科研瓶颈突破中科研诚信建设研究

摘要: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临床和科研水平的双推动。而临床和科研之间又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科研基础薄弱的医院如何突破科研瓶颈,把科研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文章以如何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为例,深入剖析影响科研水平的因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医院;科研瓶颈;突破

一家实力雄厚的医院,只有好的医疗技术不行,因为没有科研作为后续之力支撑,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赶不上疾病的变化,最终导致医疗技术水平逐渐落后;只有科研也不行,医学的最终目的毕竟是治病救人,科研必须转化为临床诊疗技术,才能实现其服务人类的真正价值。医院要想成为一家生机勃勃有生命力的医院,临床、科研两手抓,两者都不能偏废,即科研以临床为目的,临床推动科研进步,科研反刍于临床,两者之间形成良好互相推动关系。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行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单位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作为国家监测指标已被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在这项指标引导下,医院的科研发展、作为科研水平衡量指标和科研经费来源的基金争取,也必然地成为了公立医院发展的主任务之一。而临床、科研两手抓,于医院而言,在围绕提升科研的目标下,抓的是投入,包括医院制度投入、科研经费投入、人才投入、平台建设投入等。当然,科研的发展投入,视不同医院而定。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卫生规划不同,决定了科研投入的大小和侧重点不同。在符合区域医疗卫生规划和医院自身承担的卫生服务任务、发展目标前提下,科研基础薄弱的医院如何在稳步提升临床的同时,开足马力,突破科研瓶颈,快速提升科研水平,成为医院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如何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为入手点,探讨科研基础薄弱医院突破科研瓶颈的策略。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医院的重要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立于1986年,主要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其成立的主旨旨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该基金面向全国,资助体系庞大,资助类别多,整个基金资助注重项目申报书质量,基金公平性好。其中,基金的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申报人职称、学历条件要求相对较低,获资助难度在整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系中也相对较低,因此,成为众多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在当前众多科研基金对申报单位申报数量限项的情况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开放性好、资助总量高的优点,也成为医院特别重视的科研项目申报主要通道之一。同时因其级别高,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资助额度、资助类别,也直接反映了该院的医学基础研究水平和科研水平。因此,医院和部分第三方评价体系也普遍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作为衡量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以提升国家自然基金立项为抓手,通过突破科研瓶颈为目标,达到实现医院科研发展、医疗水平提升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二、某市部分医院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根据“东篱科研”统计到的数据,截至2021年8月20日,某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超过50项的医院有7家,7家中有3家超过100项。可以看出,该市主要医院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该市主要三甲医院中,老牌主力三甲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普遍较为理想,后起之秀的医院也达到20项以上,但仍有少部分医院立项数未突破10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项能力上,刚刚起步重视的医院与所在市其它主要医院差距越来越大。从一个侧面反映,目前起步医院科研能力提升速度远不及步入良性快速发展的医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医院间原科研基础、医院发展战略的运用、医院层面科研人才储备与管理、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定的系列制度落实及对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激发上的差异。

三、提升基金资助的主要促进措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提升,看似项目数、资助金额的提升,实际上是医院科研水平提升的反映,代表着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医院科研水平不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自然不会乐观。因此,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的措施,实际上是突破科研瓶颈、提升整个医院科研水平的系统工程。医院层面的问题解决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突破就主要在于科研人员申报意愿的大小、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投入精力、申报书撰写技巧等微观方面。

(一)战略目标建设

战略目标是医院所有活动包括科研发展和科研促进行为的指挥棒,科学的战略目标在科研发展举措中首当其冲。如前文所述,医院科研的发展投入,要视医院的功能、定位而定,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院发展任务。盲目的科研投入,并不有利于国家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健康发展。科学研究不是目的,是手段。各个医疗机构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有各自的角色、任务。因此,医院的科研发展,科研在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一定要考虑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布局地位。因为这是医院投入资源、获取资源支持的重要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等角色不同,定位有差异,承担的临床任务和科研任务不同,政府投入资源自然有差异。相应地,以上医疗机构制定的战略目标也应依据这一客观事实。科学的战略目标一旦确定,所有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平台建设、合作交流建设都应仅仅围绕战略目标开展。以该市所在省主推的高水平医院建设而论,高水平医院在与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制中,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因此,于以上医院而言,科研发展作为医院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与政府对其定位、投入相符。战略目标落实分解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上,就是要在尊重科研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现有科研基础,制定合理的目标立项数,保证指标可登、可及又符合医院战略发展高度。科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指标确定后,再对围绕指标需要进行的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平台建设、合作交流建设进行再构建。

(二)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包括单位内设科研基金制度、人才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科研人员考核制度)、科室主任目标责任制、科研奖励制度和其它相关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本文主要讨论科研基金制度、人才制度、科室主任目标责任制建设。科研奖励制度建设蕴含在人才制度建设中。1.单位内设科研基金制度建设、人才制度建设。综合来看各类大学、医院科研发展之路,单位内设科研基金和引进人才是单位人才培养建设、发展科研的主要途径之一。顾艳琼等在《专科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与管理探讨》一文中指出,引进人才是提升医院科研水平的措施之一。要重视青年医师在科研中的作用,重点培养优秀青年医师[1]。因此,医院内设青年科研项目基金、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各基础研究专项基金、培育基金等,为青年科研人员和引进人才的前期科学研究工作及人才培养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为蓄力申报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继续进行深入持续科学研究做准备,是为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必要举措。内培外引政策下,内培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对人才稀缺、科研基础薄弱的医院来说,空间相对有限;而外引则成为科研基础薄弱医院快速提高科研水平的渠道之一。然同样的政策,具体实施到各家医院,效果各异。该市部分医院招收博士后等专职科研人员、提供院内科研经费,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也有医院设置院青年科研项目基金、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时间较久,招聘博士工作站人员也初具规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科研经费支持和引进人才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究其原因,在于人才质量上的差异——人才必须有科研潜力和科研能力,否则,占用大量院内科研经费仍然不能呈现应有的效果。因此,对于科研基础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相对匮乏的医院来说,考虑医院整体发展、经费投入的相对有限性、人才的成长规律、青年科研人才的招聘成本相对低、聚集速度快等因素,医院的人才策略应是:(1)严把博士后入站标准,加大招聘优质青年科研人员的力度,既重质量又重数量。主要方法:把申请入站科研人员的既往科研成果作为重要选择标准,同时加大对科研人员科研潜力、科研兴趣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等科研素养的考核。因为优秀的科研人员需要独立思考、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需要科研素养作为科研职业生涯的开路斧。同时充分盘活、利用本单位现有的优秀科研人员,根据医院情况独立或和大学合作招聘优质博士后。通过优质博士、博士后,充实医院科研人才,带动医院、科室科研氛围,帮助其他人员提高科研能力,继而提高整个医院的科研水平。同时考虑医院自身科研基础薄弱造成的人才吸引力低、人才粘性低的特性,制定提高吸引人才、提高粘性的措施,如适度提高高于其他医院的待遇,提供其他激励措施。(2)加大专职科研人员考核,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对设有专职科研岗位的医院来说,应制定专职科研人员考核标准,设定专职科研人员年度、周期考核合格线,在尊重科研规律的基础上,要求专职科研人员周期内产出科研成果,形成专职科研人员流动机制。避免一刀切、入职试用期过后即进入编制、无考核的做法。同时针对专职科研人员制定合理的保健、激励机制。(3)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员的管理。除必要的院级管理外,加强科室、导师对在站人员的管理,实行科室发展规划下科室主任负责下的导师负责制。把以上在站人员的管理职责分配到科室主任职责中。导师对在站人员学术负责,科室主任对本学科发展负责。(4)引进优秀学术带头人。科室发展科研,仅靠一般科研人员难以形成聚力、持久力和实力。优秀学术带头人(非必须行政职务)的引进,可以招揽一批优秀科研人员聚集,容易形成科研团队,稳定科研实力,带动医院科研发展。但科研基础薄弱的医院引进优秀学术带头人具有先天的难度,医院给予的环境、政策、支持的力度及整个医院的发展前景可以作为吸引优秀人才的积极因素。2.激活二级单位能动性,强调落实科室主任目标责任制。科研发展固然需要单位层面的重视和推动,需要单位系列政策的支持,但是具体政策的落地,离不开也必然是二级单位起承上启下关键轴的重要作用。如有的医院虽然明确了医院发展的科研战略,并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目前并未取得质的进步。究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二级单位各科室的落实、推行不力。对策:调动激活科室的科研管理能动性,强调落实科室主任目标责任制。(1)医院层面对科研的重视动员、落实不到科室,则重视效果大打折扣。张秀秀等在《基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况的科研能力提升探析》一文中指出,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将其与科研能力挂钩,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纳入科主任和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增强科研内驱动力[2]。鉴于此,医院应点对点把科室科研发展目标和任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任务、科研团队建设任务、人才建设任务等写进科室主任目标责任书中,以此督促、实现科室主任对本科室科研发展的重视。具体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上,除了医院层面的常态动员外,科室也应常态动员。因为科研项目申报需要前期工作基础。文字书写可以短时间内撰写,而申报书实质内容里的科学实验无法临时抱佛脚。由此,由促申报达到促科研工作落实的目的。(2)科室层面的学术交流必须开展。和同行尤其是科研实力强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加大科研合作,对推动学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上,医院兼顾全院邀请大同行专家培训,科室则可以根据本科室具体科研实力情况邀请小同行进行精准培训、指导和帮扶。3.激活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科研发展人才是关键。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于医院而言,医院科研水平不高,医院原因是根本。在医院政策、措施、平台到位的情况下,于个人而言,个人项目申报连续多年不中标,个人原因是根本。具体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上,如申报书选题不合适,平时未安排好科研工作进度,未注意和同行、专家交流学习,申报书本身质量不高乃至个人科研能力欠缺等因素,是申报书未中标的根本原因。对策:激活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科研积极性,培养提高科研人员科研素养,对专职科研人员实行流动管理。(1)加强科研人员的科研素养培养、提升。一方面通过导师或科室的督导管理进行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各类培训。全方位提高科研人员学习、研究、创新的积极性。(2)加强各类科研项目进展和结题验收管理,进一步引导科研人员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科研人员的责任心。(3)落实前文提到的专职科研人员考核制度,切实实施专职科研人员流动管理。

四、加大科研瓶颈突破中科研诚信建设

医院科研需要大力发展,但结合各种激励或者惩罚性措施的机制也必将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起到刺激、引导作用。激励、惩罚性措施是把双刃剑。正性作用下,可以带来科研人员、医院科研的双繁荣;负性作用下,可能会加剧科研诚信问题———因惩罚或激励带来的利益影响导致科研人员铤而走险。近年来,医学科研领域频发的学术不端现象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频频出台各项规定以期规范医学科研行为。然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源于科研人员自身学术道德水平和外在政策引导两个方面。在大力提倡科研兴院、科研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医院,对科研的重视、过度重视以及围绕重视采取的一系列考核、激励措施,都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埋下高危影响因素。作为医院,应从各自具体情况着手,在落实国家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上,不打折扣,为科研健康发展穿上保护衣。同时,也应该合理设置科研考核、激励措施。因为作为医疗机构,科研不是唯一,也不是最终目的,医疗同样是医疗机构使命之一,医学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所以,在以通过促科研实现促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在考核、激励措施上,对人才评价时,不能唯科研论英雄。人才不是全能,不是人人都具有科研潜力。“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医院也需要各类人才,各类人才也需要得到相应重视,这样,科研才能健康发展,医院才能健康发展。加强科研人才科研诚信教育,提高科研人员自身学术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医院应该把科研诚信教育贯穿到职业教育中,贯穿到科研工作的每个环节中。科研失信惩罚措施宜重不宜轻,以失信高成本进一步约束规范科研人员科研行为。

参考文献:

[1]顾艳琼,周倩,王光花,等.专科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与管理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8,31(5):351-356.

[2]张秀秀,罗彩琴,邓朝胜,等.基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况的科研能力提升探析[J].现代医院,2020,20(2):228-231.

作者:张玲 刘爽 陈莉智

上一篇:污水处理PPP项目税收优惠政策 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与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