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15 11:18:32

科研生产管理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科研生产 信息化 数据

科研生产管理主要围项目和产品展开,产品研制、定型、转产、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售后等各个阶段的管理是非常严谨的科学管理过程。我们按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管理理念,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库和数据共享资源,通过流程优化、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工作效率、效益的提高,从传统经验式管理模式向现代科学管理模式进行转变。

1 应用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性

1.1 建立全企业范围内有效的信息网络

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网络,促进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存储、使用和维护工作,使有关决策人员能够有效地掌握科研、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保证企业能够对市场等方面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馈,提供辅助决策,以缩短决策周期。

1.2 加强产品技术状态的管理

在产品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自行研发、设备外购、器材采购、结构加工等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系统;通过各个阶段的管理,完整记录产品的组成、技术变更、设计改进、工艺过程等保留原始的数据,整个技术状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3 加强过程控制

在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严格采用规范的作业过程,整个管理过程都已被程序化,实现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1.4 降低库存资金占用

可以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对物资的采购和存储进行合理的管理,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加大库存管理和仓库管理的力度,减少库存积压物资,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的目的。

1.5 全寿命周期管理

信息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产品编码问题,每样产品都有独立的身份,从而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交付后的产品状态的管理,实现对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

2 科研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实现分析

根据产品的制造的特点和要求,遵循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我们按照科研、生产、售后三个进程分析,其中研制部分重点控制成果,即以数据管理为主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生产部分重点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控制整个加工生产过程,包括:(1)计划管理子系统、(2)生产管理子系统、(3)库存管理子系统、(4)采购管理子系统、(5)合同管理子系统、(6)质量服务管理子系统、(7)财务管理子系统;售后服务以用户需求和主动服务为任务源头为主:包括售后服务管理系统。三个系统互为接口共同完成科研生产售后的全过程管理,辅助企业进行科学管理。

2.1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科研生产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的应用系统。主要内容是产品信息,重点是为用户建立一个既能支持产品开发、生产和维护的全过程,又能支持不断创新的产品信息平台,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建立企业集中的数字产品数据库,管理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该系统是对产品研制设计过程数据的全过程管理,是产品的基础数据。

2.2 计划管理系统

计划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生成。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中小制造企业ERP环境下。生产管理系统研究有效地降低库存,提高效率。该系统首先根据企业销售部门的销售计划等相关信息制定初步的MPS文件,然后依据财务、设备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粗能力平衡(RCP),提出MPS方案,再依据BOM表及库存信息制定出物料需求计划(MRP),而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可以执行,是否能最终保证生产计划的切实可行,必须通过运行能力需求计划(CRP),平衡各工序的能力与负荷。

2.3 生产管理子系统

生产管理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各个原本分散的生产流程的自动连接,也使得生产流程能够前后连贯地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节,耽误交货时间。生产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依据计划管理子系统生成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进行产品的工艺设计、开发、应用和生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对车间生产进行调度和管理。生产管理部门依据产品的相关信息生成BOM表,传输给计划管理部门,然后依据计划部门生成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同时与设备管理部门联机,发出设备维修请求;与销售管理、质量服务部门联合提品完工进度等相关信息,完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生产管理部门同时也要进行生产数据管理、应用和共享,对车间实施准确、实时、高效的生产调度和管理。

2.4 库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子系统负责管理成品仓库和原材料仓库,库存设置记录仓库编排与分区情况。根据采购部门下达的订购任务和生产部门下达的齐套任务,进行出入库操作,以“入库单"和“出库单”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每次成品与原材料的出入库操作,出入库单据审核后,相应物料数量信息由存储过程对库存状况信息进行修改;并定期提醒采购部门进行物料补充。同时进行出入库齐套管理,定期的库存盘点操作对库存物料进行质量与数量的核查工作,根据盘点单记录的盈亏数量和报废单记录的报废数量自动生成库存调整单,以修改库存状况信息。该子系统处理的单据包括齐套单、入库单、出库单、盘点单、报废单和调整单等。

2.5 采购管理子系统

采购管理是对采购业务过程进行组织、实施与控制的管理过程。首先采购部门根据计划部门的物料需求计划及库存子系统生成的物料需求(订货点控制、订货周期控制生成的请购计划)来生成采购计划,并综合考虑物料的订货批量、采购提前期、库存量和运输方式以及计划外的物料申请,进行系统自动物料合并,也可以人工干预和修改;之后以落实的采购订单与供应商进行协商价格,同时财务部门根据生成的采购计划对用款计划进行确认,之后将信息反馈给采购部门;采购人员根据下达的采购订单进行采购并实施订单跟踪;最后采购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完成物料采购的单据结算与各种费用的分摊工作。采购管理涉及的单据包括请购单、采购单、收货单、退货单和付款单等。

2.6 合同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包括收款合同管理系统和付款合同管理系统两大部分。不仅要管理同用户的合同签订,同时还要完成对承制单位的合同管理。该子系统主要负责企业产品的销售与相关业务的管理和操作。首先要对用户订购合同进行管理,对用户信息、合同金额、产品数量等信息进行审查以确认订单,然后将用户订单连同销售计划文件,市场销售预测文件传给计划决策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用于生成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等文件。

2.7 质量管理子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通用平台,主要为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的质量管理环境,确保质量信息相关数据真实可靠,信息传递渠道通畅,便于进行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和利用,提高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质量管理系统已产品为主线,贯穿整个研制、生产、加工、采购等,是整个科研生产的核心部分。该系统需要满足:质量体系审核、故障处理、不合格审理、用户满意度分析、合格供方评价、供方管理、过程检验、质量检验等需要,支持诸如此采购、加工、研制等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数据进行分析,产生相应报表或图标。

2.8 售后服务管理系统

售后服务管理系统是产品交付用户后的全过程管理通用平台,主要为产品售后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和过程控制,分为产品档案管理、售后服务需求信息管理、售后服务任务管理、售后服务成本管理、故障维修归零管理、查询统计。该系统提品信息的增删、修改,可对产品档案历史信息进行回溯;对售后服务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售后服务任务策划、售后服务任务执行与跟踪、售后服务闭环等。售后服务成本管理对售后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经费进行管理,实现经费开支单的拟制与审核功能。故障维修归零管理对包含故障维修的售后服务任务进行故障归零,包括故障维修任务单的拟制与审批、故障维修记录拟制、故障维修验收单拟制。

3 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通过对科研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过程的有效监控和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科研生产提供详细的信息数据,建立了巨量数据库;数据的可视化和实时性保证了管理的高效和真实性,企业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过程管理。(2)更利于产品的“三化六性”设计。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利用,设计部门根据售后信息和质量信息,更加能够掌握产品。(3)实现实时性管理。企业及时掌握各类信息,能够迅速对生产计划、产品质量、成本信息,企业的运行进行实施调整;(4)加强对市场的掌握。通过对售后服务数据机市场反馈数据的分析,企业及时掌握了市场需求信息和产品信息,使企业第一时间能够获得市场信息增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4 结语

科研生产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是企业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技术手段。企业必须将各项工作制度化和流程化,理清管理需求才能够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单位 生产管理 科学化 高效化

引言

目前,正值“十二五”中期,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牵涉到科研单位能否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科研单位在不断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同时,加大对技术的生产力转化,在此过程中,科研单位的生产在其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探索科研单位生产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是管理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究竟怎样的管理模式,能使之适应市场经济,有效调动人们积极性,促进科研单位生产,从而使科研单位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应该探讨和思考的课题之一。

1. 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实质,管理的方法是什么,不搞清这些问题,就很难搞好我们的管理。实际上,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从广义上讲,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调节。具体地讲,管理就是要管好人、财、物和科研单位生产的全过程。管理的实质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是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过程的一切活动的[1]。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对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现代化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涵:

1.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就是作为科研单位的各级管理者,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更新观念,效益观念和发展战略观念。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既要发展科研单位的生产,更要加强经营活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效果。既要重视计划,更要注重市场,要把市场作为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经营队伍的组织管理,适时地改变管理制度和方法,从而提高经营效果。

1.2管理组织的高效化

就是按照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原理,根据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原则,建立管理体制,设置管理机构,确定科研生产组织。再就是,在组织机构建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判断组织机构是否合理,部门职责是否清楚,分工界面能否相切,加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将是管理组织高效化的根本之所在。最忌讳的是部门间的推诿扯皮和成员的责任心不强。

1.3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我们说管理方法的好坏,实际上,更主要的是管理方法是不是科学。所谓科学,就是要使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系统化,文明化和最优化。要事事有标准,要人人讲标准,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要在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因素和内在联系,开展系统的调整和分析,要掌握充分的数据,用数据讲话,不要靠直观判断,凭老经验办事。要重视文明生产,切实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对新上一个项目,开发一个产品,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制定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择优而定。

1.4管理技术的先进化

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来自外部的经济技术信息的大量增加,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科研单位所需的情报资料,到部门的各种报告汇总,到财务的来往账目等形成的信息流,使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为完善科研单位的生产管理和节约管理劳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结晶——快捷、准确、实用、先进的计算机以及网络,这个管理中得心应手的工具,实在是事半功倍之劳。

1.5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说到家,就是要由内行来进行管理。作为一个科研单位,产品多种多样,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工艺、设备、质量管理、营销、成本核算等都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并各自具有专业性的技术和方法,这种管理工作的专门化,势必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1.6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就是管理上要求发扬民主。要充分发挥下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上下及时勾通,要给一线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留有发言权,并要广泛地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参与管理,当然,参与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譬如群众代表参加企业管理组织,群众向企业提交合理化建议,不失为民主管理的形式[2]。

就管理现代化而言,六个方面的内涵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和缺一不可的。应该说,管理思想是核心,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方法是基础,管理人员是条件,管理技术是手段,管理方式是途径。搞清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各项内涵的意义,才能做好科研单位生产管理工作。

2.管理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2.1关于人的管理

在科研单位生产管理中,在我们对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应是第一位的,因为“事在人为”。人是改造世界,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企业中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由人来掌握的。再先进的机器,没有人的设计,没有人的操作,都只能是一堆废铁,所以,在管理中抓住对人的管理,才是抓住了管理的关键点。那么,如何在管理中抓住“人”这个关键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人进行研究,对怎样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进行研究。根据心理学和社会学所揭示的道理,欲望和需要“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大量事实说明,驱使一个人产生积极行为的动力,离不开人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追求。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需要)。某个人想从工程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某个人想当管理干部,这个目标在未实现前,就是欲望。某些人希望多加工资,多发奖金,这是物质需要。某些人希望实现理想,获得荣誉,这是精神需要。作为管理者,决不可以理解为这是个人的私欲和个人需要。我们要在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知道人们在想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同时,还必须知道一个人为什么工作?在同样工作条件下,为什么有人感到满意而十分卖力,有人却消极怠工,应付公差呢?从心理学讲,这是“需要”满意程度的表现。因此,作为管理者,就是要拿出措施和办法,来满足职工的需要。从以真挚的情感凝聚人,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光明的前景鼓舞人的角度出发,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即:多做统一思想的工作,多做团结鼓劲的工作,多做暖人心的工作,多做改革发展、稳人心的工作。可以说,需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需要的保障,没有需要,何谈发展,两者是互相依存的,这是管理者必须搞清的。

在职工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在职工群众思想不通的时候,管理人员要多问、多谈、多疏通,用语言,用行动,去感化和温暖每一位职工群众;对职工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及时给予解决,对职工遇到的生活困难,也最大程度给予帮助处理,以解除他们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对思想问题,则坚持疏导方针,对职工进行耐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解除思想疙瘩,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客观现实。这样做的结果是满足一部分,鼓励一部分,疏导一部分,使之体验到组织的关怀,企业的温暖,以利于职工团结,激发职工的自觉行动,为所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奋斗。

2.2关于激励问题

激励,顾名思义就是激发鼓励。它在管理上具有异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上一个

十分有效的手段。它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色地完成既定目标,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是:可保持人的持久积极性;可充分挖掘出人的内在潜力;可使人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可吸引单位所需的人才[3]。

在激励政策方面,科研单位可采取多种措施,如突出贡献奖,住房奖,在职人员的出国培训以及在职研究生培训等。这些激励措施及做法的出台,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国外看,美国人之所以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领先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吸收了很多有才能的专家。为了吸收人才,美国不惜支付高额酬金,创造好的工作条件等很多激励办法。在国内,许多新兴公司之所以很快形成气候,占领市场,靠的是高薪聘用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能人的技术支撑。许多重点大学执行了年薪制,意在高薪激励。应该说,他们高额工资的付出,换来了科研单位的丰厚利润,职工富了,企业也就壮大了。

2.3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工作,可以说,它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思想政治保证,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的事业就前进、就发展。什么时侯放松、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我们事业就会遭受损害。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做,怎样才能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的作用?是我们值得我们不断研讨的问题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综合而系统的学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成功科研单位的发展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内涵广泛、凝聚企业人性化、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科研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科技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理所当然也要服从和服务这个“中心”,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这既是原则,也是经济建设的需要。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课题来自职工在经济和业务工作中的实践活动,而经济和业务工作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两者必须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才行。其次,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性化管理,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努力做到入情入理、耐心诚恳、潜移默化,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把积极引导职工与热情服务职工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关心职工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间,积极为职工抓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善于做小事。从保持政治稳定、科研单位生产秩序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掌握职工现状,根据科研单位实际情况,通过办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造就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说服力,感染力。在我们的科研单位生产工作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结论

新形势下,现代化的科研单位生产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有效管理并组织实施,实现产值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金敬镭.浅谈科研生产管理思路及体制创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吴远丽.面向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ERP,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06期

[3]张永红.企业团队激励机制研究,湘潭大学,2010年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均衡生产;定量化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装备采购体制加速变革,航空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用户需求瞬息万变,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此外更面临多阶段任务并行和多型号任务并举的复杂局面,航空企业急需提升科研生产管理的水平,从生产为导向转向以市场为导向,从粗放经营转向成本控制。

企业的科研生产管理进度优化及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科研生产的成本、质量和工期,是保证航空企业科研生产按期完成、节约成本以及合理安排和供应资源的重要措施。良好的进度控制可以实现在既定工期内编制出最优进度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定期的检查科研生产管理的进度情况,并将其和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偏差,就分析这个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科研生产管理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修改原来的进度计划,如此循环直到实现合理的科研生产管理。本文优化航空企业科研生产管理的探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现在是世界处于信息化的时代,推进航空企业科研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航空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尚且没有广泛而深入地运用到企业科研生产管理中去;第二,信息资源未做到有效地共享,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第三,科研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合理,只关注于满足应急管理的需求。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航空科研生产管理方面凸显出以下这样四个问题,第一,科研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相对不足,型号间和单位间的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第二,在科研生产的过程中跟踪和监控手段较落后,预防以及快速响应能力相对较弱;第三,在多种型号项目同时开展工作的状况下,型号之间的信息没有做到很好的共享与交流;第四,同一个型号项目的执行要素,如人财物和进度、质量等,在管理过程当中综合性体现的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在于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构建科研生产管理的一体化集成信息平台。一方面,增强对多型号项目集中控管能力,以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并加强对单一型号的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利用好并努力实现人、财、物以及信息等各因素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各项科研生产的顺利完成。

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航空企业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科研生产管理制度通过两条指挥线组织指挥系统,推动和促进了我国航空科研项目的研制及发展。在传统的科研生产管理当中贯穿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有合同管理、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管理、质量可靠性管理、试验管理、风险管理、经费管理等。对于单一型号项目的科研管理模式已日趋成熟,为单一型号精细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急需引进多项目管理理念,来保证企业的整体目标的实现。现在企业应该不断地完善军品任务责任令以及军品综合调度的管理制度体系,真正的做好对科研生产任务的全阶段和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实现全过程管控、信息化、规范化、多元化、系统化和全方位管理。管理体系要进一步细化为具体作业文件,实现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简单问题变得流程化,流程问题变得信息化。第二,信息系统集成方法。本方法是根据企业的科研生产管理的实际状况,通过集成开发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集成的开发方式可以解决传统集成方法的弊端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多个应用程序运行于不同平台上且必须互相通讯的状况,这种集成方法尤其适用。第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讲,首先必须克服的是由航空科研生产管理的难度大和复杂性高所带来的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畏惧情绪;其次是科学地推进企业组织变革,进一步地优化管理流程;最后是要结合科研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需求、统筹策划和分布实施,以此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努力将信息化作为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科学手段,不断优化航空企业的科研生产管理,是航空企业履行强军富国使命的根本要求。

2 科研生产管理中的均衡生产

在航空企业科研生产管理中,均衡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均衡生产是在一定时期里,企业和各个生产环节都能够按照计划要求完成相等的或者数量递增的产品,各项工作均匀并且满负荷,未发生时松时紧的现象。均衡生产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航空企业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设备,避免因突击加班和赶工所造成的各种弊端,有利于降低成本、保障航空产品的质量,实现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做到科研生产管理中的均衡生产就要处理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关系。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各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1]。为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产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在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监督管理思维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2-3]。因此,探讨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1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步吸收消化和利用国外的现代安全生产理论,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理论。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步构建了安全管理模式,与国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激励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4]。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不足;安全生产意识较低,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安全责任落实不够,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安全标准化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5]。

2 橡胶研究所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橡胶与钢铁、煤炭、石油一起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橡胶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特别在航天航空和重型车辆制造业领域更是不可缺少的材料[6]。因此,天然橡胶被视为战略物资,橡胶研究所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2.1 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安全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明确安全负责人及管理人等[7]。橡胶所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危险化学品管理领导小组等,成员涉及范围广,保障了工作的参与度及实施力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组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所、课题组/职能部门的两层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课题组的责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要根据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制度体系[8]。为加大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促进各部门、各课题组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实验室、各试验基地运行管理,制定了《处置突发灾害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征求各部门、各课题组意见的基础上多次修订完善,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3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检查是预防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科研生产特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到位。橡胶所除综合维稳、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以外,还将电工及基建条件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相关人员纳入到安全检查队伍中,以保证检查的专业性与可行性,同时保证问题整改的及时性与高效性。科研平台管理人员每日对实验室线路、电器及高压灭菌锅、烘箱等易致燃、致爆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类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对在检查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隐患,相关部门尽快整改和处理。

2.4 完善各项安全设施,保障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安全条件建设是开展安全工作的技术支撑条件。主要包括安全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技术防范、危险化学品管理、消防管理等。具体指在办公室区域安装标识和应急灯,红外线报警器;及时补给干粉灭火器、水枪、应急灯,保证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防患未然”。

2.5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领用,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设立专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存放室,并执行严格的领用审批制度,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做到有案可循。对于实验室的“三废”,进行了严格回收,并交由废物处理公司定期集中处理,保证了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2.6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邀请公安局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并进行现场演练,并对新进人员进行相关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各种仪器设备操作的岗前培训,为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3 结语

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是一举即至的,而是一个实现整体绩效改进、持续动态化安全管理提升的过程,应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安全配套设施和制度,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循序渐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黎文.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法》中的生产经营单位[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04-12(03).

[2]陈舟衡.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以中山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1.

[3]朱雄,郭P.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22.

[4]聚焦时政.安全生产法颁布后首修[N].武进日报,2014-2-26(12).

[5]赵福才.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的探索[J].劳动保护,2005,(02):45.

[6]陈小平.安全管理工作十大忌[J].安全,2007,(7):33.

[7]刘铁民.中国安全生产若干科学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构建 管理会计 体系 产品工程

一、A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紧迫性

A单位是主要从事军品项目生产,同时兼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研院所。“十二五”期间,A单位虽然在预算管理、核算管理、财务分析、科研经费管理、成本工程、产权管理、筹融资管理、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直接关系到A单位会计工作转型、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科研生产发展以及产品工程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一)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转型的需要

我国以往的会计工作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会计在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领域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对于A单位而言,不仅是顺应我国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的需要

近几年,A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完善财务制度和流程、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分析机制、型号成本管理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上述领域的尝试还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性规划,与《指导意见》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将管理会计各个职能的应用整合起来,才能使管理会计真正在A单位发挥前瞻性的决策支撑作用。

(三)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

目前A单位正处于统筹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承上启下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型号试验任务繁重,风险程度高,挑战严峻,原有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节奏,必须积极推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推动军品产业化发展,提高效率效益。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是系统化和综合性工程,具体对财务领域而言,通过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利用管理会计体系加强规则制定,实现模式重构,提高管理效能,能更好地促进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

(四)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推进产品工程建设的需要

产品工程是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核心工作,其关键理念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部组件产品化,从而实现经济规模的不断提高。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怎么计量?质量缺陷成本如何核算?共享资源如何分摊?这些问题都是管理会计的标准命题,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通过管理会计体系优化流程、统筹资源、把控风险,才能更好地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在助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同时促进A单位整体价值提升。

二、产品工程建设需要管理会计体系作为支撑

A单位的产品工程旨在建立以产品为核心的体系,推动从面向型号需求的定制式产品向面向市场需求的模块化、货架式产品转变,其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和部组件产品化。产品工程的重点是产品平台建设,通过引入共用模块设计理念,提炼产品共性平台,开发货架式产品,满足可预见的全部使用要求。产品平台的具体架构如左图所示。

从产品平台架构可以看出,转变了原有的“私人订制”模式,建立了标准化共享的平台,这能大大规避产品研制过程重复、资源浪费、成本偏高、周期过长的问题。因此,实施产品工程可以优化产品研制流程,提高产品成熟度,控制产品研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及结果反馈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支持

由于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涉及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等,这些成本概念在很大意义上已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范畴,需要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与方法处理和解决;产品工程的结果反馈也无法仅仅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量化指标做出判断,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综合评估。

(二)产品工程的流程设计及风险控制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保障

由于产品工程的基础是标准化共享的平台,注重技术和部组件资源的共享,原先事后式、程序化的型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用,需要建立事前策划、过程控制的体系化、专业化产品管理模式。与财务会计侧重核算历史成本的职能相区别的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能够对全过程的运营风险进行把控。

三、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探讨

基于《指导意见》提出的理论建设、指引体系、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咨询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框架,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应顺应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方向,以助力产品工程建设为着眼点,以理论建设为指引,以典型案例为基石,以综合性管理会计师为依托,以信息化模块为支撑展开。

(一)加强理论建设,统驭体系构建

理论建设是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基础,通过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强化理论创新,既能够有效引领和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应用,又能为综合性管理会计师培养提供知识储备,为设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A单位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主要包括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和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两方面内容。

1.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

A单位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财务制度体系,A单位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可以参考借鉴现有财务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要求,做出两步调整:第一步是将相关的科研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纳入进来,例如科研生产管理制度、产品工程操作指南、产品保证体系手册等;第二步是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中增加管理会计元素,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修正或制定新的制度,例如对成本核算制度等进行修改,增加战略管理制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内容。

2.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

在工具方法库中主要说明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的环境、具体操作及各自的优缺点、预期达到的效果等,为A单位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资源基础;同时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使用提供实例示范,作为A单位实施、应用相应工具方法的参考,有助于A单位发挥能动性,进一步开发更具适应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二)整理应用实例,组织应用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有不少优秀典型案例,可以为A单位所用。对A单位而言,在总结学习管理会计案例时,应侧重关注产品工程领域成功的案例。例如大众、丰田等知名跨国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华为公司的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体系等都是可学习借鉴的范本,重点是提炼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管理会计案例库建设应当坚持标准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等案例标准,形成案例规范格式文本的基础上,结合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炼案例,应用于产品工程实际,通过实际应用效果的反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案例,从而在建立成熟案例库的同时,对实际运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提供发展平台,培养综合技能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可采用每一个管理会计师负责一个系列产品的模式,以“产品CFO”作为管理会计师的职责定位,由管理会计师对产品全流程进行把控。这种模式对管理会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现这种模式,需要A单位提供广阔平台,加大培养力度;需要管理会计师突破固有思维,提高综合技能。

1.单位要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养模式

在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形势下,重点是使管理会计师对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这种掌握的深度应突破科普性层面的了解,只有使管理会计师对业务流程形成系统性认知,才能对产品工程的各个环节有效把控。可采用科研部门举办专业讲座、管理会计师到科研部门交流挂职、组织管理会计师定期到产品一线调研等多种形式。

2.个人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综合技能

管理会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在财务计划、预算预测、财务分析、决策支持、业绩评价、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管理会计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如何进行职业判断和决策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管理会计师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必须使自身知识体系与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融会贯通,提升视野的全局观。主动学习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运作方式,学习全新产业化模式等,努力学习并研究透彻相关政策法规。

(四)完善信息匹配,提供决策支持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和目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可根据产品工程的产品研发、产品成熟和产品绩效评估等阶段对管理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增加相关模块,以信息化的手段处理数据,把“大数据”利用起来“强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

1.产品研发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梳理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部组件,形成共享的技术平台和部组件目录,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修正分析获得;管理会计师还应积极收集行业中同类企业的可比成本作为参照的目标成本;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师还应建立产品的全周期成本策划,从而为产品全周期把控奠定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以及全周期预算成本模块。

2.产品成熟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工程的重点任务是依据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以及可应用程度进行度量,度量结果将作为产品被选用的重要依据,需要管理会计师提品的精确成本,对于同一产品平台上不同产品系列之间,以及同一产品系列中不同产品之间共享的资源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逐步进行分解和计量。同时,产品生产、设计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也应纳入总成本中,并通过统计学原理,对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预判。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作业成本、质量成本以及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块。

3.产品绩效评估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绩效评估阶段,产品工程的重点任务是根据产品的选用情况对产品进行绩效评估,需要管理会计师根据产品的实际成本数据、选用重复率、效能指标等综合因素进行产品的经济性分析。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经济性分析、预算与实际成本比对、综合绩效评估等模块。

通过建立与产品工程不同阶段相对应的管理会计模块,各模块通过数据采集、智能计算后,分别输出针对性的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职能。

参考文献:

余绪缨,汪一凡.管理会计(第3版)[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3.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081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当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关于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有250余部,尤其是199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出台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和行业的规范和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已有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依靠现有规章制度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只规范了特定施工阶段并未涵盖建筑生产全过程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到位使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无法可依。

1.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高

按照现行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但是由于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忽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1.3 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监督检查仍然停留在突击性、专项性的事后检查,缺乏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和追踪问责机制。对于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及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中缺乏严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2 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2.1 完善法律法规,使建筑业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尽快出台切合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并在其中明确监理方在安全管理中的权力,例如工程开工前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如果施工单位未获批准自行开工的,就暂扣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特殊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如未编制的要进行严肃处理,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总监理工程师的权责等。

2.2 完善政府安全监管体制

由于建筑行业施工过程和最终产品(大多属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特殊性,如果缺乏政府的干预和管制,势必陷入混乱状态,故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严格的政府安全监管体制,加强政府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做到“管建结合,相互促进”。

2.3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推进建筑业安全生产

2.3.1 运用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施工现场各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建立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监督的远程监控体系,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品的不安全隐患扼杀在第一时间。同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以降低潜在的施工风险。

2.3.2 鼓励建筑安全科技的研发、推广

虽然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在这个科技爆发的时代,建筑行业也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例如可以建立“高校―科研机构―施工企业”三位一体的产、学、研互动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同时促进科学技术向施工安全生产领域的转化。

2.3.3 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

新型材料的产生以及在建筑施工领域的运用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提供了契机。例如高性能混凝土、墙体节能保温材料、节能保温绝热材料等既能满足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又能使整体建筑更加安全。

2.4 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安全生产设备的购置及其日常维护费用;第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和安保技术的开发推广费用;第三,为施工操作人员配备法定的劳保用品、用具、设施等的费用;最后,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所需的费用以及紧急救援和日常演练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等。

可以说上述四项费用是构成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投入,缺少任何一项都会为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但是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增大眼前利益,大量缩减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使企业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保证,同时也导致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低下。

2.5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针对上述建筑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的现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如建立日常培训制度,并由政府拨款或强制施工单位设立“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基金”,做到专款专用,专门用于施工单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和业务素质及安全意识的提高。

3 结 语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其所掌握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高效整合,最终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这就凸显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高难度。因为不安定因素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集聚,然后在某一环节全部爆发,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注重对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市场,2011(32).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Abstract: With China's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coal resources, coal enterprise can flourish. However, the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problems, has been yes the restricting the industry of coal th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isis enterprises and staff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of. How to enhanc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per safety precautions, the main issue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coal;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ecurity technology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企业生产安全、降低员工伤亡率,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因此,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防护措施,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广泛讨论、严肃面对。

一、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一)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首先要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煤矿管理的头等大事来看待。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对于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煤矿领导层、中层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保障全体员工在生产中的健康与安全。

其次,加强对于员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的能力,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再次,完善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细化安全生产准则,加大对于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最后,构建安全生产组织结构,明确上至核心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实现权责分明、赏罚有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强安全生产组织结构的构建:

1.加强安全巡视和监督管理,将工作点划分成多个区域,并保证针对每一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管理,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2.组建安全管理执法队伍,实现逐级领导、层层负责的机制,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水平和监察力度。

(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为了实行煤炭行业的发展,要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例如,通过现代化监控技术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井下交流并提供各项信息等。同时,要将计算机、通讯、监测等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

(三)采用激励机制

要对传统的“以罚代管”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规范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纳入领导政绩考核和员工待遇考核中,与全体职工的直接利益挂钩,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对员工的约束力。

(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首先,要严把招工关,对于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思想政治情况等加强考核、严格把关,提高入职门槛、提高职工素质。

其次,要加强对在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煤矿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一)煤矿安全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在基础研究上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科研需求,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等威胁安全生产的灾害的认识和解决能力还不够,相关设备也比较落后。

2.现有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与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不符,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3.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和深度的增加,矿井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等威胁也逐步增大。给安全生产技术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

4.安全生产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煤矿安全技术探析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不仅需要严密的管理组织结构作为基础,还需要高超的安全技术作为依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煤炭开采工作的正常、稳定、高效进行。

1.瓦斯的安全防护措施

煤矿瓦斯大量排入大气,导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加剧,破坏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煤矿瓦斯容易导致窒息或者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头号“敌人”。当瓦斯浓度、引火源温度和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瓦斯就会爆炸,给职工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瓦斯防范措施和技术有以下几种:

(1)防止瓦斯积聚和引燃

首先,要保证作业地点的通风强度。矿井中要根据相关规定,采用特殊机械加强通风,在一般工作场所实现分区通风,在工作面要实行独立通风。针对采空区,要及时封闭。

其次,对于局部积聚的瓦斯,要及时处理,并对瓦斯抽放工作加强检查与监督。

最后,加强对于明火的控制,避免放炮、摩擦、冲击等产生的火花接触瓦斯聚集区,引起爆发。

(2)瓦斯安全防范技术

瓦斯抽放技术:煤层瓦斯抽放,是煤矿瓦斯安全防范的主要技术。目前,经过本层、邻近层、穿层、采空区瓦斯抽放实验,改进了抽放瓦斯的技术方法和施工设备,强化了控制瓦斯爆破、加强瓦斯抽放的技术效果,进一步保证了生产安全。

水泥扩孔技术:利用钻机,通过钻杆和钻头,沿着钻孔喷出高压水射流,并对扩孔进行旋转式切割,能够加强瓦斯抽放,提高安全系数。

2.煤和瓦斯突出安全防护措施

(1)煤和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目前,我国的煤和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实现了加强预测、采取措施、检验效果、和安全防护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与进步,技术水平接近世界顶级水平。

(2)煤和瓦斯突出预测技术

首先,采用以钻屑瓦斯解吸特性和钻屑量来综合判断煤层突出危险的ATY、WTC 预测仪。可以进行煤层15万米左右的突出预测,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提高了安全生产工作效率。

其次,采用非接触式预测方法,与安全监测系统相结合,对于矿井环境和安全隐患进行预测。

最后,通过地质雷达、天然电磁辐射等先进的物探技术,进行区域性预测,提高了预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提高了安全防护工作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3.矿井火灾安全防范措施

在火灾防治技术中,对于火灾的预测技术是防范和治理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科技人员通过对于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的自燃条件和模拟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形成针对煤样在低温氧化、加速氧化自热期、激烈氧化三个阶段有明确区分标准的灵敏气体指标。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还成功研制了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并且研发了与监测系统相配套的多参数色谱仪、火灾气体和温度传感器。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束管预测的实效性和维护的便捷性,还研制了束管与电测综合使用的经济型火灾预测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做好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是满足煤炭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社会能源需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求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思考与研究,确保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煤炭企业稳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合军,刘铁忠,李志祥.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2]狄平,位风云.强化调度技术管理努力建造本质安全化调度矿井[J].煤矿现代化,2009(3).

[3]肖培华.摆正煤矿的技术、安全、生产三者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J].煤炭技术,2009(09).

[4]张建平,王珍,路聚堂.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2(01).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8篇

一、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根据全息结构理论,高校科研管理的知识系统主要分为知识生产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相应的,应该把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分为知识生产管理子系统、知识传播管理子系统和知识应用管理子系统。

1. 知识生产管理子系统

知识生产管理子系统是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根据科研管理的业务分类,我们把知识生产管理子系统又分为科研项目管理子系统和科研成果管理子系统和专家库管理子系统。科研项目管理子系统是一个涉及信息、时间、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动态子系统。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科研活动所涉及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佳选择和合理配置,对其运行进行有效控制,对成果进行科学地评估,使管理对象沿着既定的方向和道路,持续、稳定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既定的计划目标。科研成果管理子系统包括专利管理子系统、论著管理子系统和获奖信息管理子系统,涉及专利数据库、论著数据库和获奖信息库,要对科研成果、专利、论文和著作进行登记、整理。其中,专利数据库和论著数据库的内容直接来调用科研成果数据库,无须重复输入,避免错误。

2.知识传播子系统

知识传播子系统对应于社会再生产系统中的人口再生产,它主要涉及科研人员的培训、进修、学习等情况。根据具体业务,知识传播子系统又划分为专家库管理子系统和学术交流子系统。专家库管理子系统负责对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的研究领域、专长、科研成果及其学术交流活动、进修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科研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某一领域的专家姓名、所在单位等信息。这种快速准确的查询,为科研管理的决策起到了支持作用。不仅如此,以前令科研人员最烦恼的就是申请项目时,总需要不停地填写各种表格,其中还有很多的重复项,如性别、年龄、职称、以前的科研成果等。建立专家库以后,这些基本信息可以随时被调出,避免了科研人员重复的无创造性的工作。科研人员还可根据事情的发展,例如自己又新出了一项科研成果,自己进行信息的增加、删改等。从这一角度,也减少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专家库管理子系统的建立,实际上体现了知识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术交流活动也是知识传播管理子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学术交流实际上是科研人员再学习、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提高这种学习的效果,有必要对学术交流活动进行记录、存储。而且科研管理人员也应积极承担安排学术交流活动的工作,促进这种交流活动的进行。

3.知识应用管理子系统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往往重视知识生产系统而忽视知识应用这一系统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做好知识应用管理工作,再进一步讲,做好科研成果推广的工作,不仅仅是给学校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双赢”。从更高的角度看,高校的知识借助于科技成果推广,向社会转移和渗透,社会经济组织对科研成果加以运用,投入到经济生产中,创造经济效益(实际上是物质再生产的过程)。这种物质的再生产又能支撑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反过来,又支持和促进社会的精神再生产,即促进高校的科研水平。所以,高校的知识应用子系统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保证知识从高校流向社会大系统,我们设计了合同管理子系统和科技成果推广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负责对己经签订的合同进行登记。它是对于横向课题而言的。而科技成果推广子系统又分为科研成果子系统和市场预测子系统。科研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科研成果子系统实时科研成果的信息,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有效地展示科研成果。普通的用户只要通过internet登陆校园网科技处子网,就能了解高校的具体的科研成果情况。不仅如此,通过调用模型库的一些算法如神经网络算法,市场预测子系统可以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今后的科研成果的市场发展情况,协助合作者开发和培育市场,真正实现由“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产一学一研”一体化,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市场中的产品,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二、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的选择

1. B/S模式与C/S模式相结合

构建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笔者主张采用B/S模式与C/S模式相结合的系统结构。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B/S模式与C/S模式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其中,B(Browser)是浏览器,C(Client)是客户机,S(Server)是服务器。两种模式各有特点,也各有各自的优势。由于观念、技术等原因,现行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采用C/S模式的体系结构。但是随着高校科研管理的业务量的不断扩大,C/S模式体系结构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所有的报表与数据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录入,同时,科研人员因为申请项目、成果申报等,还要不断地重复填写各种报表。这样,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也要在填写报表上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在录入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构建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我们采用改进的C/S模式与B/S模式相结合的系统结构。

2. 安全技术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产流程;加工周期;精益生产思想;试制加工;整流叶片试验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18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9-0169-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9.084

从小批量生产、订单式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精益生产思想,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其精益生产的精髓是保证了自己的合理利润的同时,能够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精益生产管理的本质是瘦身,努力消除管理环节、业务流程、人员、行为动作等构成生产服务成本上的浪费,在控制合理成本的情况下提品和服务,谋求利润,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精益生产管理中提供了多项管理工具,其中部分生产管理工具或者方法,可以借鉴甚至是直接拿来应用在科研院所下属的试验工厂生产管理模式中,为上级所属科研院所提供快速反应的试验件产品,满足科研院所实现“设计、试制、试验、分析改进设计”的快速迭代设计需求。本文是一次通过“优化加工流程,缩短生产周期”的方式按期完成某试验件试制生产任务的总结,也是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在试制生产过程中应用的经验总结,证明了精益生产思想和工具在试验件深度定制型试验工厂生产组织管理中的生命力,为后续开展精益生产探索了一条道路。

1 任务背景和需求

试验工厂承接了上级主管生产部门下达的一种某型整流叶片试验件的试制生产任务,该任务是某项测试基础试验关键部件,试验任务周期紧张,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因是测试基础试验,行业内没有成熟试验规范可以指导借鉴,显得试验件设计员设计技术储备不足,从做出试验件设计决定到试验件设计出图的时间紧张,根据试验需要,试件的最终状态与某涡轮导向器工作要求一致,而加工周期要求十分紧迫。由于设计思想要求和生产周期的制约,该整流叶片选用材料从未在以往的叶片零件上应用过,此材料高温性能良好,机械加工性能较差;叶片结构为叶身型面是空间自由曲面,叶形内部有一处空心通道,叶片两端除安装边外还有进出气接嘴结构,叶身表面需进行额外处理。因科研任务急需,迫切需要在试验节点前拿到试验件成品,进行基础测试试验。

任务需求是要在周期内完成试验件生产,实现设计意图,确保某基础试验的测试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型号研制的周期节点。试验件生产不同于批产零部件的生产,没有批产件从开始就有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成熟的工艺技术规范指导,试验件,特别是这次生产任务,工艺技术也是一次摸索,生产作业安排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任务需求周期又很紧,此时引入并实践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和工具,一方面,希望能够优化生产工作流程,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也通过精益生产实践使员工熟悉、掌握精益管理工具,认识、领会精益生产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实践精益管理,摸索试验工厂深度定制模式下的精益生产管理道路。

2 技术路线

整流叶片试验件的工艺技术路线分为焊接前和焊接后两大部分。

焊接前的叶片主体部分工艺技术路线为:开始下料粗铣热处理半精铣(10余道工序)。此时加工出叶片的主体部分和两端接嘴部分。

焊接后的工艺技术路线为:组合焊接表面处理终检(20余道工序)。

从技术路线可以看出,整个叶片试验件的生产工序复杂,涉及普通机械加工、数控机械加工、电加工、喷涂、焊接等多道工序多个工种,零件周转频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的环节繁多且重要。

3 生产加工流程优化实施

接到任务后,试验工厂先用传统生产组织模式先行演练了一次生产过程,在生产预演中发现,按照传统生产模式,要想在短期内交付合格数量的合格产品,全部数量的试验件投产,组织全部力量加班生产,一道工序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再开始下一道工序生产,实际生产时间累计,算上节假日的不休息,需要的周期过长,这期间需要工艺技术方案顺畅,各项保障服务工作给力,不允许存在颠覆性的技术更改和反复,而这种生产周期是当时的生产任务所不能允许的,需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全新的生产组织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排产,优化生产流程,才能有效地缩短加工周期,满足科研生产任务需求。

3.1 制订对策

为了保证生产交付周期,主管领导和计划调度员、工艺技术员、质量控制员经过周密的讨论研究后一致认为,需要打破常规的试验件叶片生产加工思路,引入精益思想,从人、机、料、法、测等影响生产的各方面因素想办法,优化生产流程,缩短加工周期,最大程度减少加工过程中的非增值时间和动作、行为,谋求按照任务节点完成生产试制任务,保证型号研制、试验顺利进行。

3.2 组建团队

为了按期完成任务,试验工厂决定按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一次生产组织管理试验。首先组建了项目团队。项目管理团队由精益工程师、主责领导、主责工艺员、主责调度员、质控员、外协员和设备操作员共同组成。团队成员精练,各责任岗位人员都是经验丰富、一专多能,能够在团队内相互补位。项目团队由精益工程师总负责,从工艺、排产优化、工装设计、总体策划、刀具选用、数控程序编制、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引入并实施精益管理思想和工具;主责调度员接受过精益班组长培训,负责把精益工具应用到计划排产、实物转运、外协生产申请等方面;质控员负责质量关键点的识别与质量控制,组建了QC小组,通过分析人机料法环测等多方面因素,提高产品质量;主工艺员负责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等方面的技术工作,是整个项目完成的技术支持;主责领导从总体把握时间,对内对外协调联系等方面提供支持。

3.3 价值流分析,确定改善要素

项目实施引入的第一个精益管理工具是价值流分析。在严格准确地预估了工序的加工工时基础上,从价值流分析入手,分析了制约生产交付期的所有瓶颈因素,找到了影响加工时间节拍的数控铣工序等瓶颈工序,影响加工节拍时间且不增值的三坐标检验工序,组合夹具拼装的等待工序时间等增值或非增值时间过长,整体生产组织流动颗粒度较过粗,关键设备占用周期过长等问题点,提出着重在减少等待时间、拓宽加工瓶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均衡生产减少加班等四个改善要素方面做文章,形成了预期价值流。从价值流分析中找出影响产品交付周期的问题点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善要素,如表1所示:

3.4 制定改善措施和计划

为了达到预期价值流图的效果,针对改善要素,运用精益管理思想和工具中的“流动”“拉动”思想,提出了五项措施,分别是:确定批次,分批加工周转;变推动为拉动,在合适位置设置“超市”;利用社会资源,补充单位能力不足;设计夹具,减少多轴设备占用;程序、参数优化,节约工序时间,如表2所示。在表2中落实了责任人,确定了完成时间。

通过对改善措施的详细分解,项目团队制定了五项具体实施措施,分别为:措施1:确定批次,分批加工周转;措施2:变推动为拉动,在合适位置设置“超市”;措施3:利用社会资源,补充单位能力不足;措施4:设计夹具,减少多轴设备占用;措施5:程序、参数优化,节约工序时间。

3.5 改善措施实施和成果

根据改善措施和计划,项目团队首先分析了各工序加工时间甘特图如图1所示。根据试验工厂的生产特点和习惯,计算出每天最关键和瓶颈的工序在叶片铣加工叶形工序,其产能现最多生产2.5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的办法能提高到每天完成4片,但长期一个操作者加班不是办法,所以应用了多能工的手段,在相应的熟练工人中挑选一名,重点对设备操作加以培训,同时根据操作者经验和相关工艺操作要求,编制了该工序的标准操作指导书。如此操作仍不能有效缩短加工周期,于是运用精益管理思想,把每日的工作任务颗粒细化,以工作日完成量为划分工作任务的标准,同时兼顾其余的生产任务,考虑能够充分发挥操作者能力的工序时间为生产节拍,确定日工作量为8片,每天都开始新的工序加工。变推动为拉动,看板以转运箱的形式体现:每箱装8片叶片,每片叶片都附带一本流水卡片,记录在当前工序的加工质量信息。各操作者只看到在本道工序应该加工的工序要求和当天需要完成的一箱待加工件,当天的工作任务当天就加工、检验完毕,发生返修或工序超差当天处理完,由调度员运到下一道工序。在叶片铣工序、热处理工序设置缓存超市,控制叶片加工的流速,形成了新的生产工序时间甘特图如图2所示。

确定批次,分批加工周转和变推动为拉动,合理设置超市的措施和成果如图3所示:

由于试验工厂的生产体制和习惯,操作者一般都是日班制,操作者长期以来从事科研性质的生产,个人技能技巧绝活多,经验丰富,但人员少、设备少,缺乏大量生产任务且长期加班的能力,而且在保证叶片试验件生产任务的同时,还需要随时准备应付其余科研生产任务,所以,项目组对叶片试验件生产工序加以甄别,把其中技术含量较低、容易形成社会化生产的工序提拣出来,采用工序外包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加工力量,同样按批次拉动式管理。社会力量的合理运用充分缓解了厂内的加工压力,节省了加工周期,也保证了同期进行的几项紧急任务的顺利完成。利用社会资源的效果如图4所示:

针对叶片试验件加工工序中的另一个瓶颈工序:五轴铣加工叶片两端及其安装焊接处,项目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引入了精益生产中的快速换模的理念,设计了快速转位工装如图5所示。在三轴数控铣上一次装夹叶片,加工完一侧后,仅需旋松螺钉、拔销、转位、插销、紧固五个动作,即可开始进行下一个工位的数控加工。这充分缓解了五轴铣床的加工周期矛盾,同时也开拓了技术员的设计思路,相继设计了磨床用工装,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平磨三个加工表面,同时还可以给线切割作加工定位用;为了提高组合车削加工效率,设计了车床加工用工装,如图6所示。通过撤掉一个定位块的方式节省空间,可以一次装夹18片叶片,实现了最大效率的车削加工。到了最后叶形数控铣的加工工序,通过设计数控铣叶身夹具,把需要五轴联动的数控铣变成定轴三轴联动数控铣,这样又发掘了一台带数控分度盘的高速铣床参与叶身铣削,增加了设备能力。

设计工装夹具的措施和效果如图7所示:

针对叶片试验件加工中的多道数控铣工序,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和操作者采用了程序、参数优化的方法,向精益生产的七大浪费开战:编制了标准操作指导书,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动作以减少动作浪费,同时提高一次合格率减少返修浪费;通过重新刃磨刀具的方式减少资源、资金的浪费,通过优化道路轨迹,提高加工参数,减少工序内的浪费,通过多能工的培养和使用,提高设备利用时间,等待时间的浪费。在程序、参数优化方面所做的工作效果如图8所示:

4 成果总结

经过全体团队成员的努力,在计划期限内终于完成了全部叶片加工任务的机械加工部分。叶片试验件从机械加工到机械加工结束,实现了在任务规定周期内完成了核心机整流叶片试验件的生产,有力保证了试验的顺利进行。通过践行“优化生产流程,缩短加工周期”的精益管理,固化了如下成果:(1)实践了“流”理念:达到一定数量的产品,可以流动生产,按加工节拍分批;(2)学会了掌控:周密、灵活的计划指导并行作业;(3)建立了标准:标准操作指导书指导关键、复杂工序的生产;(4)发散了思维:设计多用夹具解决多轴设备数量瓶颈;(5)节省了成本:重磨刃具降低刀具采购总成本;(6)增加了效益:对比单位切削体积价格评价刃具性价比;(7)形成了习惯:制定标准操作书。

5 结语

科研院所下属的试验工厂,从职能定位的角度就是为科研需要提供快速的实物和服务,满足科研、试验进度的急需。因此,试验工厂的生产模式必然是深度定制模式下单件、小批、更改频繁,进度周期紧张、技术难度不确定的试验件试制生产。如何将生产任务需求与试验工厂内的生产组织模式相契合,用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组织生产,发挥精益管理工具的作用,促进试验件试制生产的快速、便捷、低成本、高效率,是试验工厂乃至科研院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根据试验工厂的实际生产特点,运用了价值流图分析,实施了批量流、标准操作指导书、快换工装、多能工、拉式生产、标准缓冲(超市)等精益生产管理工具,最终顺利按用户要求提供了相应数量的合格产品,证明了精益生产思想和工具在试验件深度定制型试验工厂生产组织管理中的生命力,为后续开展精益生产探索了一条道路。在整个加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生产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经过项目团队成员的讨论,认为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改善和解决:(1)计划制定要详细、周密且能够适应性调整;(2)执行计划要严肃严格,想尽办法;(3)批量生产前必须先做工艺性试验,确保工艺方案可行;(4)工艺尽可能提前介入试验件设计,改善产品的工艺性;(5)外协产品周期控制要有手段、有方法;(6)充分沟通,取得领导支持;(7)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高;(8)项目的成功依靠所有参与者的通力合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先制定好各项应急预案,在严格执行计划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按预案处理突发问题,尽量提前实施工艺介入设计,完善产品工艺性,加强沟通和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满足客户需求,用实际的快速反应支持型号研制工作。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第10篇

在1983年4月后,发展和混合集成电路产量变化和新产品开发,预研工作。有几个防御模式和车辆,战术武器和发展了十几集成电路产品。一个积极致力于推动研究工作,解决了高分辨率的A / D转换器的动态调整的准确性,完成了一批配套电路生产和交付的工作模型的数量。 1993年,支持的关键时刻电路模型制作,下令与部分外包与管理外包部分混合集成电路全面负责管理团队的形成,外包部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接受的规则,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系统的一个房间的能力,以模拟产品上的时间,按质交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直接对这种模式扩展至今。 1994年1月,他担任副总的研究和生产服务是为了与新的发展集成电路生产的整批负责。任职期间,要求认真负责,科学管理,更好的方式来完成的工程,集成电路制造整批,按时优质的产品,由用户提交,由用户。在新产品开发工作过程负责,使通信技术,质量保证,严格的控制,如及时,协调客户,同时保持技术的用户关系的交付,这毛巾设置的产品质量和高水平的高生产性能的研究,服务态度好,时间,并能跨样的形象,新发展,新的任务逐年增加。

组织完成了35所发动机配套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和配套印制板部件的解剖分析与国产化研制工作;组织完成了CZ一3A转产电路的研制与交付工作,组织完成了DC/CD方案论证与评审工作,同时还完成了大量所内配套的新型电路的研制与生产协调管理工作。

1985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同年7月进入771所(骊山微电子公司工作),先是任工艺线长,负责双极电路、单管的批产,同时负责压点脱焊、合金点过多、压点发黄、超B工艺、硅上薄膜电阻等等单项工艺课题,均在工作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在此其间,同时承担了运算放大器设计、电视机电路设计等产品设计任务,从技术上掌握了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方法,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完成了LF741、FD49、pcl353C等产品研制开发工作。

1999年元月,任技术处副处长,继续从事新品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所内基础技术管理工作。在任职期间,制定并修定了大量科研生产管理制度、政策,积在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成功地调整了科研生产作业计划滚动周期与途径,提出了科研生产作业计划中最大宽裕时问的新算法,提出了作业计划控制论,并成功用于本所科研生产管理实践,对科研生产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002年7月任档案信息中心副主任,用两年半的时问,组织全所档案人员完成了上岗培训、档案收集与整理、达标考评工作,使本所档案目标管理 获国家一级称号。形成了本所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档案综合管理体系,制定了29项档案综合管理制度,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软件产品的文件的归档管理办法。制定了全所13门类共15个大类档案著录规则,确定了档案综合管理软件的总体需求与结构设计,实现了档案自动组卷和卷内目录、卷脊、卷面自动打印以及目录级义件联网检索。提出了档案的虚拟组卷方泫,建立了档案管理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促进机制。

上一篇: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下一篇:动态图像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