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重点工作安排

时间:2022-04-25 09:24:38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对标“四个最严”,坚守安全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突出重点发力攻坚,持续推进能力建设,助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作出新贡献。现就2021年全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1.全面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省食品安全工作约谈办法》《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认真执行食品安全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规定,继续落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要求,进一步明确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分管行业或者领域内食品安全相关工作领导职责。切实强化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加强市乡二级食品安全办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培训教育、履职考核、工作奖惩和报告等机制和制度。(市食品安全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2.认真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制定市乡二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理清和压实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监管责任和行业管理部门主管责任。严格执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构建全链条、全流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市食品安全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大力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主体责任工作规范,落实企业公开承诺、自查报告制度,落细安全管理、风险管控、检验检测等主体责任,建立高风险大型食品企业内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围绕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推进食品生产流通区块链溯源管理,完善企业内部追溯体系,制定农产品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制度,推动农产品追溯管理认证落地。鼓励企业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市食品安全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攻坚行动

4.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继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建立分类清单和耕地分类管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兽药抗菌药治理,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杜绝使用禁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农药利用率、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深入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持续做好大气污染治理,不断加强水污染防治,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链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粮局、市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检查、监督抽检、飞行检查力度,持续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瘦肉精”、兽用抗菌药及兽药、生猪屠宰、水产品兽药残留及非法投入品、生鲜乳、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使用禁用药物、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不落实农药间隔期及兽药休药期规定等违法犯罪行为。(市农粮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开展食品生产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桶装饮用水、肉制品等专项整治,落实食品及其原料冷冻冷藏环节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重点整治“三无食品”“两超一非”问题,严防食品中“塑化剂”风险,确保产品安全。以婴幼儿辅助食品、白酒、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抓好获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覆盖率达到100%。推进《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实现食品小作坊登记办证率100%。(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开展食品安全“护校行动”。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安全工作意见》《省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学校食品安全文件规定,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校长(园长)第一责任和领导陪餐制度,强化日常管理与评价考核,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逐步推行学校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依托智慧市场监管系统,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监管覆盖率100%。运用“互联网+智慧监管”,推进“明厨亮灶”工作走深做实,推动全市城区校园食堂物联网智慧远程监控工作。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五毛食品”专项治理。(市教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8.开展餐饮质量安全保障行动。依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抓好规模以上餐饮企业规范化监管。稳步推进餐饮企业“互联网+明厨亮灶”,让消费者吃得更加放心。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保证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加强旅游景区、养老机构、铁路、汽车站等食品安全管理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扶持提升”原则,规范小餐饮经营,在全市打造30个小餐饮示范点、若干条示范街。加强常态化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宣传指导和监管力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持续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旅局、铁路车站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全面清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经营“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劣质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积极完善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清单,探索推进监管长效机制。(市农粮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开展食品标签标识清查行动。以规范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标注方式为重点,开展普通食品、特殊食品标签标识排查整治,严厉打击利用标签标识欺诈、虚假宣传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治理,严格落实保健食品标签标注警示用语规定,规范保健食品营销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开展“优质粮食工程”行动。推行收购和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处置受污染的粮食。严格执行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组织开展收粮质量安全监测,严防不合标准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市农粮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开展活禽屠宰交易升级行动。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织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网,进一步加强活禽检验检疫和交易屠宰监管,严格市场准入,科学规划和建设禽类集中屠宰点,在中心城区逐步推行“活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白条禽上市”。加强冰鲜禽类产品知识宣传,引导市民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市农粮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强化进口食品监管,落实进口食品销售记录制度。开展科学有效的进口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控,严防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食品走私。(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14.加强食品监管队伍建设。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技能,配优执法装备。加强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落实考核与报酬经费保障。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库,为食品安全重大政策、应急处置、事故调查等提供智力支撑。(市委组织部、市编委办、市发改委、市农粮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加快“三位一体”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以快检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快检室为骨干、市场主体快检站(台)为补充的食品安全完备快检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年内要通过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双认证”。全市农产品和食品年抽检量要达到4批次/千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要实现97%以上目标,要确保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和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分别达到98%以上和100%。(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粮局、市林业局、市城管局、林业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推进“互联网+食品”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建成重点食品追溯协作平台。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组织风险监测结果分析和通报会商以及预警交流,落实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实行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防控措施清单制,实施食品经营主体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年底前占比要达到70%。(市农粮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信息中心、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抓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按照“防控重心在于乡镇村组、有效手段在于宣传教育、重点人群在于留守老少”的基本思路,认真抓好群众自采自食野生蘑菇防控,进一步落实属地主管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地方党委、政府总抓、部门共抓、村(社区)协抓的工作机制,杜绝非专业人士采摘、买卖野生蘑菇行为,最大限度减少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各乡(镇、街道、场)按职责分工负责,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督促指导〕

18.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加强部门协作,完善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源头治理工作机制,加大重大案件督查督办联办力度。积极开展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实施严重失信联合惩戒,从严从重处罚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强食品安全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强化部门工作联动,做好重大突发舆情处置。组织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测评,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推动社会共治。(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农粮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9.推进“双安双创”示范引领。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放心肉菜超市创建活动,建设1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结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城乡三同(同标同质同创)”活动,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探索构建责任共担、要事共商、资源共享的市乡村三级食品安全联动监管网络,促进乡村振兴。(市食品安全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农粮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20.优化食品产业营商环境。优化许可程序,实现“网上办、不见面、快递送”和“一次不跑”。试点推行“告知承诺制”,全面开展“一照含证”改革。对低风险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许可探索推行“先证后查”“自主声明”“公开承诺”,食品经营许可审批时限压缩1/3。(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21.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在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菜篮子”主产县、规模种养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大绿色标准化种养植基地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管理。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开展现代农业相关标准制修订,鼓励研究检测机构等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参与本地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推动区域品牌创设,培育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促进我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加强食品领域科技创新,将食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等重点需求纳入省、市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市农粮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2.打造特色产业链。以构建现代绿色食品产业体系为核心,以绿色、有机、安全为引领,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积极发展水稻、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链,谋划水产、果业、蔬菜、茶叶等传统产业链,储备提升中药材、食用菌等潜力产业链,形成种养业的“接二连三”,打造生产、加工、流通、贸易、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市农粮局、市市场监管局分别牵头,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上一篇:应急管理局“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下一篇:资源开发公司发展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