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30 11:44:57

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摘要:施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以期能对建立科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81-01

2009年8月,卫生部等相关部委联合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但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上也出现了收支缺口。因此,及时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对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发展,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均有重要意义。

1、基层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基本药物概念尚未完全普及,现有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制度存在缺陷,药品配送率低,基本药物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且政府补偿配套措施难以到位,均影响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进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尽管药品收入的绝对数变化不大,多数还略有增长,但药品收入在财务收入中所占比重已明显下降。

2、解决基层医疗体制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具体措施

2.1明确政府补偿责任,保证财政补助力度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责任除了包括传统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政策性亏损和人员经费外,还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以及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药品差价的补偿力度。为了防止医疗机构过多销售药品以争取更多的财政补偿,尚需对其药品销售总量加以限制。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现服务收费合理化近年来,市场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医疗服务成本不断增加,医疗服务价格与价值也越来越相背离。其中,劳务性、技术性收费价格明显偏低,长期低于成本的收费造成了医疗收支的亏损主要依赖药品价差来弥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为能弥补医疗收支亏损,除加大政府财政补助外,还需根据物价指数、医疗成本消耗、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进一步提高技术型、劳务型收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纯收入有所增加。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但同时也会使医院收入减少,因此需对某些医疗服务,如常规检查等的价格进行调整,来弥补预期损失。

2.2 采取合理的补偿方式,实现积极的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

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之下,当前的补偿方式是由政府财政直接按医院用药量给予差价补偿。采购价加批零差价的补贴实质就等于对零售价的补贴,仍然是医师药开得越多,医院得到的补偿越多,再加上价格降低刺激患者需求量增加,最终的结果是患者得到的药品超出所需,医院、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师得到更多利益,政府财政支出更多,这就是消极的“零差率”政策。因此,应当采取更为合理的补偿方式,如政府财政对医疗机构按就诊人头补偿药品差价,从而使医疗机构获得的补偿与药品销售量无关,只与服务人数有关,这样就切断了“以药养医”的利益机制。这种“资金跟着患者走”的补偿方式,引导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可有效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量的利益关系,形成一种由政府或医疗保险购买医疗服务的新机制,即为积极的药品“零差率”政策。

2.3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逐步完善其他配套补偿政策

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人事、财务、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实行以竞聘上岗、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应坚决废止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业务收入相挂钩,建立以岗位和职级为基础、与工作效果相联系的绩效工资制度,遏制“以药养医”和不合理的创收行为。同时,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尚需逐步完善其他配套补偿政策,如基本医疗保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住院起付线、补偿比例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参保”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形成“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康复在基层”的理想格局,从而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2.4创新服务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

推行全面负责、全日服务、全程照顾的“三全”服务方式。“三全”服务也就是连续性、贯通式、全方位的综合服务;24 小时值守,随叫随到的全日服务。建立居民“绿色生命通道”。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社区中重症病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不通过门诊挂号和接诊直接护送人病房。推行人性化服务。我们坚持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每户有健康手册,重点人群有保健卡,全部实行计算机化管理。对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和管理,并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天气转凉时,为输液患者备好热水袋;设置计划免疫规范门诊孩子们查体接种疫苗时,为他们备好玩具;人户寻访时,送医送药到床头。

参考文献:

[1] 姜日进,基本药物制度“进社区”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社会保障,2010(10)。

[2] 贾洪波,新医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创新之举[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03)。

[3] 关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J]四川劳动保障,2010(04)。

[4] 贾洪波,新医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创新之举[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03)。

上一篇:口腔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几回清梦到李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