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与弘扬

时间:2022-10-30 11:36:25

我国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与弘扬

摘 要:大众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是对自己生活、工作、劳动等活动的反映,具有原生态、通俗性、普遍性、易接受性等特点。大众文化中蕴含了许多精华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加强对其优秀内容的保护、普及,弘扬对促进我国文化建设,落实十七大的部署,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众文化;起源;意义;弘扬

生活在当今中国都市的人们,不管个人是否喜欢,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大众文化的潮流正拨动着几乎每个市民的心弦。无论是在家读周末报纸、看电视剧、听流行歌曲,还是出门骑行在街头林立的广告中、进商场享受美化的环境,或者是安坐在电影院与主人公同悲喜,都无不置身在大众文化的休闲氛围中。可以说,大众文化正在每日每时地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塑造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营养元素之一。

一、大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大众文化是工业文明产生以来的一种文化形态,与市场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进行批量生产、复制的一种消费文化,是一种与普通平民密切相关的日常文化形态,然而它又不等同于通俗文化。通俗文化可以指代任何时代的与高雅文化相对的最具有普及性的文化形态,而大众文化是专指工业文明以来的由大众媒介传输、由文化产业生产的那种通俗文化。

中国的大众文化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确切地说,中国大众文化萌芽缘于近代上海市民文化的生成,也是海外文化的传入,在一些地区引起了效应,从而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思想解放和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为大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而独立的中国大众文化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到9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众文化的特点与作用

自大众文化产生之日起,批评声就不断。一方面从价值上进行否定,认为它是消费主义文化、享乐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等。另一方面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非文化,甚至说成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所以在很大的一段时期内,大众文化都是以“小丑”登场。大众文化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过于商品化倾向、浅薄、趣味低俗,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迎合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构成一系列的心灵垃圾。它缺乏真正的文化个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个人提高文化素质和价值观念。

我们说大众文化是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的一种文化消费现象。当然了,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基本的物质需要,而文化则反映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也就是精神的提升。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复制是不利于文化个性和创造性的,在物质上追求多样性与在文化追求的简单化显然构成了矛盾。任何一种事物都不能只用否定面来看待,大众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的。只是大众文化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还是处于很年轻的阶段,正在成长中,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一种事物能够存活下来,也必定有其特长不为我们小看。当今世界,是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任何一种文化也不能脱离周围的事物而独立存在。而大众文化作为其中一种文化形态,推进了文化的世俗化进程,体现着大众的个性发展。由于大众文化是大众自己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大众从传统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会使大众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对于提升大众的眼界与认识度起到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呈现不断调整,大众文化的追求与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巩固着主流文化,不断与精英文进行整合。在全球化的时代,大众文化空前地促进了中西文化、古今文化、雅俗文化间,甚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优秀大众培育与弘扬

大众文化富有多方面积极作用:首先,大众文化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为出发点的,贴近大众,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反映了大众的思想,有利于人文化的发展方向。其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文化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大众文化要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的科技知识,整合科学精神,使其不断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再次,上面我说到大众文化不可以脱离世界而独立存在,它需要融合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不断发展自身、丰富自身,才能提高自身的品位和水准,这就使大众文化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了。最后,中国的大众文化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身的特色也是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大众文化要植根于民族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体现民族文化风格,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这就要求大众文化要向民族化的方向发展了。

研究了解大众文化对我们自身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大众文化具有持久的价值和强有力的艺术价值,这是高雅文化所比不上的。而且大众文化影响的流行性与普遍性,吸引的是大众,而非是受过专门教育的精英们。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样子,反映着我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等。如此看来,大众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最深刻、最广泛的。

为了大众文化能健康发展,使其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繁荣中国当代文化。政府需要进行宏观的指导,指导大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需要肯定文化走出书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需求,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就是“文化大众化”。再次,文化工作者应该自觉地充当民族优秀文化的守护者,正视大众文化的发展,而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蔑视它,应该研究和探讨它的规律。客观地说,大众文化娱乐化的发展还是有它重要的意义,它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文化,而且能够牵引更多的人关注社会文化。最后,面对“泛娱乐化”的倾向,需要努力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情趣健康。要坚持“唱响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我们还必须努力建设文化大国和文化产业大国。党的十七大已做出了明确的规划与部署,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应把大众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使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上一篇:如何教育“留守儿童”之我见 下一篇: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