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互动活动的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30 11:07:20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互动活动的策略探析

摘 要: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有效沟通、有效交流的发展过程。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特征及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助于教学双边活动效能的有效提升。作者根据新课改目标要求,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互动活动有效实施和开展的策略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互动教学 开展策略

教育学指出,教学活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观念碰撞、能力培树的双边、发展的互动过程。可见,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互动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特性,通过师生之间相互对话,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有效教学活动中,要凸显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充满动态发展的“教” 与“学”互相影响、互相活动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结合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互动教学活动的经验体会,简要论述实施有效互动的方法和策略。

一、实施情境性教学策略,提供有效互动的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互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决定互动活动的效能。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采用单向性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忽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致使学生主体能动参与活动潜能受到压制。加之初中生学习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参与互动的内在能动性容易受受到外界事物或因素的“制约”。初中数学教师在互动教学活动中,利用情境性教学策略的情感激励作用,通过设置生动、具体、现实、趣味的教学活动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增强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感和意识。如在三角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瓦工师傅经常用一根木条定在门的相邻两边,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以此固定门的形状,这是运用了三角形的什么性质呢?”生活性问题情境,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是不是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的矛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带着疑惑主动参与互动教学活动。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提供有效互动的活动平台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探析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策略运用过程中,就是借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效沟通、有效探讨等过程,实现新知内容和问题案例的有效解答活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过程融入探究性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个体的有效探析、生生之间的有效探讨等活动形式,实现初中学生在师生、生生有效互动过程中,学习技能的有效掌握和提升。

在该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问题条件内容及要求进行小组合作互动探析活动,找寻出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此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探析,向学生提出:“该问题需要运用哪些数学知识点内容?”、“根据问题条件,可以找寻出哪些条件关系?”、“该问题可以采用什么途径或方法进行求证或解答”等启示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找寻到问题案例解答的策略和途径。

学生得出探析的方法:“第一小题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构建相似三角形等量关系;第二小题可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相似比内容,构建等量关系,进行等量替换。”解题过程如下: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在探析问题解题策略过程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初中生的思考分析、探究实践能力在互动活动中得到显著提高。

三、实施合作性教学策略,提供有效互动的实践载体

学生个体在合作探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包含了互动交流、深入沟通的活动过程。教育学指出,合作性教学策略,就是借助教学活动双边互动特性,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析等方式,进行问题有效解答的方式。由此可见,合作性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活动水平的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某一知识点内容内涵或疑难问题案例,让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互动合作探析活动及小组间探讨交流等活动,实现对新知内涵、解析策略等方面的有效理解和掌握,提升初中生个体之间互动合作效能。

四、实施评价性教学策略,提供有效互动的科学指导

评价性教学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要求标准,对教学双边活动的效果及参与体的表现进行评判辨析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证明,评价性教学策略应用的对象不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评价性教学策略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互动评价活动,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评价性教学策略运用过程中,应体现双边互动特性,既有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又有学生个体之间的互评,让初中生在教师、其他学生个体的有效评价互通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互动评价的实效性。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将互动活动渗透在教学活动始终,运用多样性教学策略,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沟通协作、互助合作等形式,实现互动效能的有效提升。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下一篇:浅议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