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问题探析

时间:2022-10-30 08:09:07

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问题探析

摘 要 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中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资培训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培训需求分析存在误区,培训目标不明确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先决条件是分析培训可行性和培训内容。一方面,鉴于高职院校成长发展时间仍然偏短,在开展师资培训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工作流程或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对教师人才的培训工作还处于一个摸索的过程中。缺乏健全、科学的师资培训机制,不了解院校的人才结构性质,也就无法准确分析出培训需求,最后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对高职教师的培训内容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培训内容与教师授课专业及相对应的职业资格缺乏紧密联系,培训范围与培训需求存在偏差,造成教职工培训意愿下降,培训效果不佳。

培训目标是组织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或者通过培训所达成的岗位预期效果。应保持学校的培训目标与教师的个人发展相统一,若培训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不符,或对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定位不够准确的话,学校的培训计划就无法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在高职院校组织培训时,若没有制定一个培训目标计划,任意同意教师的培训要求,不但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中的师资需求,而且浪费了各种资源,更没有起到让教师水平得以提高的作用。应在充分了解和分析院校现有的师资水平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建设目标,通过师资队伍现状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对比,结合时展特点,结合教职工教育教学实际水平,确定高职院校需要从哪些方面对师资力量进行改进、提高,并科学制定近、中、远期师资队伍培训目标。

1.2 培训效果评估作用欠缺

教师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应该对自己在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学校进行汇报,结合自身特点研究是否可以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提出今后参与培训进修的期望,学校教育教学委员会或学术专家委员会了解参训教师反馈的培训效果及培训分析,通过实际调研,综合各方意见评估培训效果。但目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不进行或忽视培训成果汇报,导致培训效果评估无法开展或评估表面化、形式化。在培训后教师既没有向学校汇报自己培训期间的具体情况,学校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估机制对其进行考察评估、了解教师对于培训项目的主观感受和建议,也就导致了教师在受训后其教学技能与教学知识并没有多大改观,对于教学工作也没有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培训工作也不能够提出一个具体的参考依据。对培训效果的实际调查研究不到位,往往培训汇报会代表着培训流程的结束,学校没有建立对培训效果考察的体制机制。

1.3 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所建立的高职院校多数是由曾经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院校或者普通中专转制而来,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转制前所需的经费。由成人院校或中专转制成为高职院校后,主管部门只负责院校的基本建设所需要的经费,财政拨款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这样一来就需要学校自筹经费解决各项事业开展所需资金。面对此种情况,学校想维持日常开支只能依靠学生的学费,但随着近年来生源数量持续下降,如何保证学校发展所需经费、保持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成为各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缺乏培训经费,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训计划或是取消、或是搁置,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2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工作的对策

(1)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内容应以教师个人绩效差距分析为基础,通过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经验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来确定教师的不足,然后确定培训内容。通过知识培训,扩大教师的知识面,让其温故知新,深化对原有知识认知的同时提高对新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教学技术与科研能力。通过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教学基本功和对教学方法的掌握。不断地学习并补充教学实务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在当前教育培训环境中,教师就要根据专业、能力及专长有针对性地参加高职院校的培训工作。

(2)确定具体、恰当的培训目标。以培养理念创新、知识结构全面的特色高职教师作为培训目标,以此让高职教师深刻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并且会深刻地认同自己职业的价值,而后能够很好地尊重、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成为人性化的教师。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相关专业领域内容和掌握独特的讲课技巧等,既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又使其具有过硬的教学实践能力。再培养教师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然后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改进教学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改变高职院校原有的“政府主导,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协调,主办学校实施培训”的师资培训模式,建立“高职院校自主组织培训,政府宏观调控”的全新模式,不再由政府直接指导调控高职院校的培训,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并提高其利用效率。增强了培训机制灵活性也将高职院校从原有的培训从属地位转变为培训核心地位,使教师培训有了广阔的空间。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注重培训人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相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分享,在培训过程中,及时收集学员对于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信息整合使得培训课程更能够有针对性,更能够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和学员的需求。

(4)搭建以本校培训为基础,他种形式与收费类型的培训为配套的培训体系。高职院校的本校培训以所在学校为基地开展以学校自身核心的教师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将教师培训活动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统一于一个整体的新型教育模式。校本培训过程中,以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为内容,以主题讲座、观摩教学和培训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的培训。这样客观上满足了培训上对资金和设施等外部条件的需求,节省了培训所需要的场所和时间,可节约大量培训所需的经费,减少了培训需求与工学的冲突,既能够使更多的教师得到培训,又能够满足教师对于教学实践的需求。采用院校效益共享,教师个人承担部分费用来构建由政府、院校、教师自己承担培训费用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向燕子.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问题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12).

[2] 赵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风险的分析与对策[J].职业圈,2007(12):61-67.

[3] 韩明.高校教师培训要有系统理念[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3):87-89.

[4] 杨威.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技术与教育,2006(1):85-86.

上一篇:武汉商学院实训练马场经营与开发研究 下一篇: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培育品牌竞争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