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10-30 06:57:33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动脉溶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8例脑梗死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护理配合、溶栓治疗术后细致密切病情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相应的护理并发症。结论超早期动脉溶栓具有创伤小、溶栓效果显着、并发症少的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溶栓;护理

2009年8月-2012年5月,我们采用经股动脉插管溶栓,对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动脉动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9年8月-2012年5月,我们采用经股动脉插管溶栓,对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动脉动溶栓治疗,其中,6例患者为女性,12例患者为男性,患者年龄为48-78(56.45±3)岁。发病时间1-3h10例,8例患者大于3-6h。6例患者有言语不清伴偏瘫的表现,18例患者有肢体偏瘫表现,13例患者有意识障碍表现。

1.2治疗方法常规准备,局部麻醉,行脑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再将微导管、微导丝送到病变部位,将尿激酶30-90万U稀释于0.9%氯化钠注50ml中,经微导管局部缓慢注射30min后造影。溶栓后再次进行脑血管造影,保留导管鞘至病房。4d后拔除导管鞘,局部加压包扎24h。

1.3转归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进行DSA检查,结果显示5例患者显示部分再通,13例患者为完全再通表现。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也比治疗之前有明显的好转,无感染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急性脑梗发病急,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言语不清或一侧肢体偏瘫,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情绪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及疗效,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2.1.2术前准备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各神经发射等。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2.2术中配合

2.2.1患者的手术情况辅助患者进行手术的摆放,给予患者吸氧进行治疗,可对患者采用一定的制动方式,避免因为其出现躁动而引起手术无法正常操作。

2.2.2建立静脉通道在左侧上下肢体分别建立静脉通道,连接输液三通,为术中用药和抢救提供方便和机会。

2.2.3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密切地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给予处理。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应准确记录在案,以便掌握动态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告并配合抢救。

2.2.4准确配制溶栓药物,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中有16例患者感觉运动有一定的恢复表现,患者各项情况都有明显改善。发生脑出血的患者1例,无明显改善的患者1例。

2.2.5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的呼吸系统会因为呕吐等原因出现堵塞,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理,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2.3术后护理

2.3.1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包括患者的语言、肌力、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瞳孔、意识等。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密切的观察,包括皮肤色泽、足背动脉搏动、压迫有无移位、血肿、有无出血等各项情况。如患者有躁动的表现时应给其应用镇静药物,也可进行制动处理。应避免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血肿、淤斑等情况发生,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穿刺点出血或皮下血肿。

2.3.2补液及出血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应多饮用水,并给予其进行大量的补液治疗,这样可顺利排出造影剂,避免出现副作用发生。并应对患者有无出血情况进行检查。

2.3.3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训练术后24-72h后指导病人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适当增加运动量,同时避免情绪激动,进低脂饮食,以利康复。

2.3.4并发症的预防

2.3.4.1出血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中最为凶险的一种出血性[1]并发症,亦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脑出血,通常出现在治疗最初12h。如出现头痛突然加重或意识加深,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血压升高,肢体活动障碍,首先考虑颅内出血。有研究报道:在发病6h以内中、重度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溶栓10h病死率为34.0%,死于并发脑出血者占27.0%,溶栓24h后脑出血发生率为9.3%-32.5%。因此护士应警惕颅内和其他部位出血,严密观察并控制血压变化。

2.3.4.2再灌注损伤和血管再闭塞的观察再灌注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临床上应用尿激酶溶栓后观察其肌力已恢复,但数小时后肌力又减退下来,可能主要是与再灌注自由基损害或血管再闭塞有关,术后24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

2.3.5健康指导导患者了解康复程序,强调早期训练患肢的重要性。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3]避免情绪激动。术后第1天做患侧肢体被动运动,术后2-4天,开始训练坐姿,床上运动。无瘫痪者可酌情下床活动。并密切观察瘫痪肢体的活动情况,指导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痉挛,关节强直等,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3讨论

此疾病为比较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伤害也很大,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尽量降低对患者的影响。急性期应重点恢复患者的脑部血流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脑部缺血的表现,有利于神经恢复。目前认为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在颈动脉系统为起病后6h内,国际上大规模研究中心对溶栓治疗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早期(3h-6h)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是肯定的。通过对18例脑梗患者超早期溶栓的护理,我们明确认识到时间窗的选择对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重要性,(前循环3h,后循环6h)是决定溶栓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认为并发脑出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溶栓引发纤溶亢进和凝血障碍;②缺血引起血管壁受损;③再通血管恢复血供后由于通透性增高而血液渗出;④血流再灌注后可能因神经反射而使灌注压增高。医护密切配合,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并以最快的速度甄选出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同时熟悉掌握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和技巧是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溶栓前减少患者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反应,正确评估溶栓后可发生脑出血转化、再灌注损伤及血管再闭塞等风险发生。因此,护士在时间窗内密切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溶栓手术,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病情变化和术中用药情况,医护配合准确到位,及时确定病灶,尽早给药,争取达到最好的疗效。术后严密观察症状有无加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时与患者沟通,减少不良刺激,有效地将治疗、护理、健康指导融为一体,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同时配合良好的早期康复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允.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0,31(1):130-131.

[2]张春花,张风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3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8-229.

[3]高俊英.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166.

上一篇: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