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10-30 06:10:40

初中数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虽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极大的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非智力因素;求知欲;兴趣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并创造性地完成研究活动。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休止的“应试”与“题海战”,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难、繁、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因此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急剧下降。中学数学教材一般以演绎的形式进行编排,更加强调思维的严谨性,而缺乏生动活泼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克服那些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旧的教学模式。而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由于兴趣、动机、情感、意志都与学生的数学认知相关,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深化学生对数学方法的领悟,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随时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概念的简单性和统一性,数学例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与普遍性,教学中的奇异性,数学语言的简约性等,从多方面完善学生个体的数学认知结构,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美的追求和对数学的情感,端正数学学习的动机,并在为自己所树立的数学学习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中心校,学生学习基础整体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在初一年级开始学数学时,应注意加强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学会“昨天、今天、明天”即“回顾昨天、巩固今天、预习明天”,让学生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意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如隐含条件未能发现,知识间的相互干扰,解题思路的曲折,题目类型的多变等都将给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这就需要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勤奋聪明的数学家如高斯、欧拉、牛顿等的故事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敢于不断创新,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训练成就动机,引导合理归因

1.训练成就动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意识化: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让学生更加注意和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二是体验化:让学生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感受,体会选择目标与成败的关系,体认行为策略对成功的重要性。三是概念化: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成功”、“失败”、“目标”以及“成就动机”等有关的概念。四是练习:不断地重复体验化和概念化两个阶段,不断地加深理解和体验。五是迁移:让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到学习场合,学会自选目标、自己评价,并独自体验成败。

2.引导合理归因

应引导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学会合理归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判断其归因是否合理;接着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从中体验成败;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在归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强化;若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学习难度,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时,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归因指导是帮助学生学会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提高其士气,而不一定是找成败的真正原因。即使学生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脑子笨,也不能作此归因,否则归因有害而无益。当一个学生已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仍然失败时,教师不能仅仅指出其努力不够,还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分析。引导合理归因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反复进行,直至学生形成稳定而理想的归因倾向为止。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现在新课程教学中更应该尽可能的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坚强意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深厚情感。从而使平淡、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课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