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30 04:02:25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002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文件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如何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政策。其核心原则是,以教师教育基础设施信息化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内容,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为媒介,以教师教育信息化为目标。其发展目标为,增强教师教育基础设施信息化的发展,丰富教师教育的信息资源,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运用,最终实现教师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其发展措施:首先是,加强教师教育基础设施信息化的改建,然后在教师教育实践中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丰富教师教育资源中信息的元素,最终实现利用教育信息化来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2与信息技术融合后教师教育的转变

2.1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改变

与信息技术融合后的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再是传统教师教育要求的那样只是培养知识和教学技能,而是要求培养具有计算机技能、信息资源、教学技术等都能灵活运用的创新型人才。诸如灵活使用计算机、搜索与甄别信息资源、教育技术与信息化间相融合、理论知识与技术等方面。

2.2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转变

教师教育信息化是顺应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发展而来的,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的发展理念认为教师的培养不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认为学习是不分场所和时间的,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发生在每个人身边。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发生了改变,这要包括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发展观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改变是必要的。

2.3教师角色定位的变化

信息化后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产生了革新,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起到指导者或者设计者的角色。培训者需要依据教师或未来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此时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角色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个性需要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特征越来越模糊,逐渐演化为帮助学生探索知识,辨别信息,获得学习方法的方法的引导者或参与者。

2.4教师信息素养的改善

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师教育所培养的教师信息素养也应该发生变化,较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提高,笔者普遍有这样的共识:在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的前提下才能培养出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势在必行的,这样才能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课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于课堂中。总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应用已经为教师终身学习前所未有的供给了环境和助推力。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虚拟化、资源开发网络化、学习方式协作化、组织管理现代化的意愿已经显现,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其专业发展。

3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方法策略

3.1准确诠释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本质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核心目标为转变教育的观念、改革教育过程和提高教育效率,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形态的教育。教育信息化典型特征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信息资源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整体上形成教育信息化。在此背景下,教师教育的要求转变为,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吸收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善教师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创新型教师。

3.2合理对待硬件与软件间的链接

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想达到从整体上达到信息化,优化以现代技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保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但仅仅从设施完成现代化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实现教师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教师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教学过程实现信息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信息化的理论建设。在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总结概括得出结论,得出的结论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形成适合于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论并指导教师培养工作。

3.3运用信息化教育丰富教师教育的培养课程

拥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关键取决于教师教育的培养课程的设计。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来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予以整合是创新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信息技术。融合信息技术后的课程,其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教学目标也有了质的改变。利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结合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能力、丰富的教学环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最优化教育效果,从根本上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3.4运用信息化教育指导每个教师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发展让教育与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这为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有效桥梁。教师教育信息化是向所有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帮助和指导,从这一点说来,构建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网络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职教师的培训。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中小学教师众多、教师分布面广的国家,培养在职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在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很难汇集一起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游刃有余、轻松自如解决这个问题。如开发资源、开展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3.5采用成本-效益理论评价教师教育的信息化

的成果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一样,目前在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存在着过于追求技术设施装备先进性的问题。在保证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不变,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考虑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成本效益问题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认为教学设备越先进,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当前我国的财力有限,教师教育的经费不充足。因此,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合理构建、量力而行、注重成本和效益的平衡。从国家全局来看,要减少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和形式化建设,其中包括教学资源开发、网站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发扬合作、共享、互补的网络化时代精神,充分展现成本———效益的经济学规律,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道路。

4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意义

近几年来,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进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两个显著的特征让笔者看到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本质意义。第一,“校校通”项目的出现,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设备的配备弥补了偏远山区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偏远地区的教师教育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更好地得到专业发展。第二,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开展从应用上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里能够发挥其作用和优势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只有经过这样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顺应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使得我国的教育长存发展,永葆生机。

作者:常欢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上一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地方的企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