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制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2-10-30 03:55:43

浅谈法制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法制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包括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服务功能不强、缺乏可读性等。鉴于此,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群众、强化人文关怀,以进一步增强法制新闻报道的实效性。

关键词:法制新闻报道;注意的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69-02

一、引言

法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事实报道,如人大立法、法庭审判、司法改革、普法教育、典型案例等。法制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我国以法治国的今天,法制新闻报道越发凸显它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新闻媒体因为所刊播的法制新闻而引发新闻纠纷的事例屡见不鲜,不仅给报道对象带来烦恼,对于新闻单位来说,既耗费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损害采编人员以至媒体的声誉和经济利益,还影响了整个新闻事业和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因此,研究法制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二、法制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1 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一些媒体在法制新闻报道上片面追求报纸的发行量,迎合部分人的猎奇心理,追求炒作和卖点,过分地热衷于揭露所谓“阴暗面”,单一地强调轰动效应,在新闻价值判断上出现误差。在报道方式上采用高频度“狂轰滥炸”式的曝光。常常在报纸上看到非常醒目而又很骇人听闻的大标题,什么“闻所未闻,死尸犯罪”等。这类“镜花缘”式的报道常成为热点,被众多法制报道者炒得沸沸扬扬,唯恐人所不知。与此同时,随着法制报道范围的不断扩大,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些违反法律、违背社会公德的法制报道也随之出现。如有的甚至举办“犯罪现象大展览”,对于凶杀、色情案件的过程描写极其详尽,唯恐漏过了某个细节,使得新闻报道比暴力、还要“精彩”。也有的报道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记录得一清二楚,简直成了一本免费的“犯罪技巧教材”。在进行法制报道时,要严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要盲目追求收视率、发行量,法制新闻工作者应该自觉维护法制新闻报道的严肃性。

2 服务功能不强

法制新闻报道的服务功能尤其是经济服务功能不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法制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公众对法制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法制新闻在通过提供法制信息为公众服务方面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客观评价,我国法制新闻在报道刑事民事案件方面,对公众的服务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法制报道应高瞻远瞩,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担负起新的工作任务。目前的状况是,关注事件或案件本身的报道较多,针对企业状况,着眼未来发展的少,脚踏实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法律服务的就更少。

3 新闻记者的法律知识和纪律意识淡化

新闻记者的法律知识和纪律意识淡化,不遵守报道纪律,不会使用“法言法语”,甚至出现报道失误,造成对受众的误导。有些新闻报道专业水平不足,或者置国家法律于不顾,硬要来个什么“揭秘”;或者出现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报道和提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罪推定;或者对犯罪细节描述过于详细。有时甚至有“媒体审判”的嫌疑。法制新闻报道要符合法律规范,严格掌握法律界线,准确使用法律语言。要避免对涉案人员个人信息的过多披露。对涉案人员个人信息的过多披露虽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可读性,但对于当事人而言,这种过分的透明度会使他们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容易造成侵害人与被侵害人之间的不安定因素,甚至引发新的矛盾冲突。一些报道对作案工具的制作、用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这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识辨水平,增强了防范意识,但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改进作案方式、掌握未知作案工具的可乘之机,特别是对模仿能力强、个人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容易受诱导的广大青少年影响很大。对案件的审判是司法机关的职责,新闻报道则是对这种审判的客观报道。如果作者仅从主观出发,不客观公正或故意歪曲事实地进行报道,不仅会造成报道的失真、舆论导向的偏差,而且会造成“新闻审判”的态势。

4 题材狭窄,主要揭露社会阴暗面

中国在《宪法》这个根本大法下,与《刑法》处于同一平台的,还有《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等,都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大。但是,目前一提到普法,人们想到的大多都是打击犯罪。似乎除了犯罪,其他都不违法。只要不犯罪,社会上就太平了,这显然是媒体选择报道出现了偏颇。此外,有人总结了一些报刊的法制新闻,几乎都可以套用“血案”、“代价”、“悲剧”等标题,并可归入过信型、荒诞型、恐怖型、糜烂型和诱惑型五大类。这反映了一些记者编辑好揭露黑暗面的心理。其实,法制新闻的面很广,除了写公、检、法外,还包括行政执法、依法管理经济和与法制有关的生活故事,目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典型宣传法制观念。其中当然包括阴暗面,但阴暗面不是主流。即使是批判报道,也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不是为展示和渲染落后现象,而是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

三、法制新闻报道的整改措施

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法制新闻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的是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代表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社会上和广大群众都非常关注,尤其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法制新闻工作者崇高的社会责任。要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引导艺术统一起来,把实现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统一起来,通过具体生动的典型安全和事例,对立法、司法、执法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有针对性地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法律问题。在舆论引导上,既要讲究策略,又要把握时机,不断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使法制媒体成为人民群众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

2 法制新闻报道要准确、客观

要准确使用法律术语对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给予褒扬,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予以揭露,对复杂的案情进行分析,对有关法律的疑问给予解答,这一切都应该以国家的各项法律条文为依托、为准绳。法制新闻中所报道的人和事,都应该用法律语言来进行叙述。不要凭想象“合理延伸”,遣词造句、举例引典这些细节要百分之百准确。这就要求法律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法制观念还要具有相当的法律知识,起码要具备自己想报道领域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知识,在批评性报道中违备法律规定,是最危险的。

3 法制报道要贴近民众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应侧重报道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内容包括:赡养与抚养、家庭暴力、婚姻纠纷、邻居矛盾、交通事故、名誉权著作权纠纷、青少年犯罪、诈骗等。其次在写作方法上应从讲故事的视角来做文章,对一起案件始末的报道,如果能够在叙事的主题、结构、节奏等方面下功夫,层层推进,扣人心弦,就能使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学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观念。第三,采用实证性与点评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道。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的专业人士对每个采用的案例,进行专业化的点评,这样十分容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4 强化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的第一层次只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这是远远不够的,进一步的人文关怀是做好法制新闻报道的必须之路。在马加爵的事件报道中,大多数媒体在报道中无一例外的把焦点停留在该事件本身,包括发生作案过程,对追捕的全过程,以及马加爵被捕后的情况,甚至对具体细节也不放过,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因媒体的这种不良引导,使受众不能看到该事件外更重要的内容。这种纯事件的新闻报道亦失去了新闻报道固有的真正的社会价值。受众急欲知道的是造成该事件的内部原因,以及围绕事件根源从多角度进行可信性分析,然而。多数媒体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与之对比,南方周末《还原马加爵》的深度报道记者在关怀人、尊重人、帮助人的思想指引下深入马加爵学习生活的学校、家乡采访马加爵身边的同学、师长、父母等,写出报道《还原马加爵》,对媒体对马加爵的误解给予及时的纠正。同时在报道中,以马加爵生活的经历、家庭方面,心理经历成长历程等方面对马加爵事件的成因做了可行性的分析,真正在关注人,探求事件成因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实践。

上一篇:浅谈经济新闻报道的多维视角 下一篇:创造财富的GDP:创新、效率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