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搞好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10-30 03:20:36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搞好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探索,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探究式教学呢?笔者就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一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喜欢“满堂灌、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出来的人缺乏独特的见解,更不要提什么创新能力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1.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交互主体性。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物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替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这种双主体观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2.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核心理念;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

二、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器材。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长方体木块、小长方体木块。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两个木块进行实验,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大小两个木块除了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外,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的大小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这样的实验情景下,既引导学生理解了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也引导学生根据此方法研究如何确定探究步骤、选择实验器材。不但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导读

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阅读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去引导。因为第一,高中生的自觉性并不都很强;第二,高中生的学习程度也还不够深入。对于新的学科内容,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性导读,不利于学习方向的引导,也就失掉了自主性实践的基础。

启发式导读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明确具体的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偏离重点;二是对学习的方法做一个诱导或者提醒,启发中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去研究和分析问题。这里面的注意点也有二:一是启发,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应该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和限制,教师在这里扮演的角色要定位清楚,不能越俎代庖;二是发散,在进行方法引导和学习建议时不能局限,而要引导举一反三,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确,在思考的同时也锻炼了发散思维,这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利的。

四、指导学生自主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实践,满足他们的实践需要,保护和扶植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顺利完成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指令下机械地操作,使学生实验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自主时间,满足他们的实践需求。例如,在做研究单摆的实验中,让学生首先对不同的单摆分别测定30个周期的时间,通过学生的研讨,发现问题:“单摆的周期为什么会有很多种结果?”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原因:测量方法的不正确、摆长的不一样,等等。通过讨论,学生注意到了实验中的细节,这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效果好得多。

五、引导学生归纳性总结

以往的总结方法都是教师来总结,学生直接接受结果,但是在体验了较多的教学实践后,中学生往往也有发言的欲望,而这也恰恰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归纳总结中,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归纳总结真正变成中学生自己体会的过程,而不是仅仅直接接受别人的答案。一是教学实践完成之后,由尽可能多的学生自己先进行总结,然后可以开展学生间的争辩。这样的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争辩也可以将学习的过程引向深入。二是总结的过程可以是语言性的,也可以是非语言性的,可以用实践模型或者录像等教学手段,使总结性的归纳入脑人心,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式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探索,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物理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探究性在教学中的应用,才能不断发展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

上一篇:数学观念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下一篇:初中立定跳远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