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评价 善引导

时间:2022-10-30 02:12:16

巧评价 善引导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课文,配有两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只聪明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片段一】

(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张图片,学生已通过初读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生:看到这副图我很高兴:因为图上的乌鸦找到瓶子和水,就能解渴了。

师:是啊,多令人高兴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师:我感觉到这只乌鸦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乌鸦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读的时候把“瓶子”和“水”强调出来了,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乌鸦。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飞,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句)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地一味地“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片段二】

师:看到这副图你还有什么想法?

生:看到这副图我有点儿难过,因为我发现这个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

生:对,对,乌鸦找到了水,却喝不到,一定很难受。

师:你能结合图的内容来思考,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

师:是呀,多可惜啊!(生读)

师:你把“怎么办呢”这个问句读得不错,可见你对乌鸦着急的心情有所感悟。(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乌鸦本来已经很渴了,又飞了很多地方找水就更渴了,现在他找到水却喝不到,心里一定很难受。

师:你能结合前文来理解,更了不起。你有过类似的遭遇吗?

生:有。有一次,上完体育课,我很渴,想到教室里喝水,杯子里却是空的。到开水桶里接来水,水却很烫,当时我也挺难受的。

生:有一次听写,我好半天才找到笔,后来写着写着笔尖又断了,真是又难过又着急!

生:……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在此片段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学生们结合了生活经验,拓展了思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片段三】

师:刚才同学们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生:我想提个问题: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

生:我知道:是小石子沉到水下面就把水挤上来了。

生:小石子为什么会沉下去呢?

生:我爸爸说过:石头比水重,所以就沉下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实验演示

师: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我们该帮他想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瓶子推倒。

生:让乌鸦用两只翅膀用力把瓶子举起来喝。

师:你们出的主意真好。

生:乌鸦可以到草地上去衔些草来放进瓶子里,也能喝到水。

生:乌鸦可以用嘴巴拔一根长长的草当吸管,把瓶子里的水吸出来。

师:你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生:可以请大象来帮忙,让大象把瓶子举起来,把水倒进乌鸦的嘴里。

师:恩,多棒的主意啊!(奖励“小博士”)其实,这篇课文介绍的只是一只爱动脑筋的乌鸦。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智慧小故事。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学生的质疑能力做了了解。但是,上述片段向我们证实:学生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学生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上一篇:浅谈中学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