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与运用

时间:2022-10-30 01:58:48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与运用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来讲,通过对史料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并能够直接参与到历史问题的解决实践当中。虽然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历史上留存至今的史料十分的繁杂,包括典籍、图画等等。因此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选择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新课改这一背景,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字】新课改 历史教学 史料 选择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34-01

史料是历史的组织细胞,如果史料不正确或不具体,就难以对历史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来讲,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就不能仅仅依靠现成的历史结论。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高中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和多渠道获取历史相关信息的能力。其内容更加强调了史料的重要性――发现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必要依据。

一、史料选择原则概述

(一)可靠性。史料的本身具有可靠性的特点。因此,对史料的选择必须真实可靠,为了使得史料的可信度更高,应当注明和注意史料的出处。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不应该把一些野史和道听途说的内容来作为参考史料供学生思考分析。对于具有争议性的史料,特别是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不同方面,在引用时要向学生强调。对于影视文艺作品虽然可以采用,但应对其来源和性质进行说明。

(二)典型性。对史料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进行选择时,应当把握和注意史料和课本内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另外,在对史料进行选择时,要保证所选的史料能够为历史课堂教学服务,其史料的典型性,能够达到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目的。

(三)量力性。对史料的选择具有量力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进行选择时,应根据高中生年龄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来对史料的采用进行确定。应帮助学生清除对文字的障碍,进料选择篇幅较短通俗易懂的史料。

(四)准确性。对史料的选择具有准确性只用正确的对史料进行运用,才能够显示出史料运用的效果和作用。对史料的运用应该建立在对教材内容的准备把握和对史料作用目的明确的基础上。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史料的准确性进行运用,收放自如,实现史料的合理运用。

二、史料运用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只是间接性媒介的一种。在对史料进行运用时,除了对其真伪进行判定外,还应当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来对问题诠释进行分析;由于受到课时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对史料进行运用时,应保持一定的适度性,并围绕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对史料进行运用;教师在运用史料时,应该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及具体的形象进行充分的考虑,来把握史料和学生对史料处理能力层次的一致性;历史课本和课外的历史资料十分的丰富,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把握提纲中的原则,要以课本内容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目的,以实现学生课后历史体系和概念的形成;虽然高中课本中有着很多的照片、文字和图画对多面的历史进行展示,但是太过单调,因此在对史料进行运用时应充分对多媒体技术机型利用,让史料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学生在对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深入学习情境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三、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境的创设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通过对史料的利用进行情境的创设,教师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补充,来揭示一些历史中的精彩细节,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高质量问题的设计

通过运用史料进行高质量问题的提出,可以对学生对于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实现学生自身学科素养的形成。

(三)进行史学观念的论证

通过运用史料对史学观念进行论证,能够起到加强学生自身史学观念的认识与理解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史料信息的解读,就可以对史学观念进行正确的解读。历史学科具有思想性、时序性、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应该说,过去性是历史学科区别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地方。这一特点给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历史学科所含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只能间接认识,无法直接体验。在“一标多本”背景下运用“人造史料”进行教学,只会强化某一版本教材中某一表述、某一结论的权威性,因为“人造史料”是事先根据某一表述或者结论编造出来的。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即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材料的作用。教师必须选择最能反映历史本质的典型材料,要特别注意材料的质量,而材料的质量则与史料的原始性直接相关。

(四)对教材观点进行论证

通过对经典史料的恰当补充,可以有效的对教材中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做就直接加深了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比如在进行四大发明的讲解时,可以做出如下补充:骑士阶层被火药炸的粉碎;指南针开放了世界市场并出现了殖民地;印刷术成为新教的使用工具等等。通过对史料的深刻解读,使学生能够对中国历史的文明进行深刻的体会,实现自身历史知识的升华。

四、总论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而知今,彰往而查来。它不是服务于过去,而是服务于现在和将来。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对史料的精选和巧用来作为探究史料问题的重要依据,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掌握原则、注意方法、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就能够实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建民.浅谈历史史料的补充与处理[J].现代教育信息.2008(11)

[2]王楠.高中史料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当代教学论坛.2009(5)

[3]王宇佳.新课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4]闫中远;河北新课改与县域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思路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王丽娟;在历史教育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学科教育;2003年10期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 下一篇:试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学实践性课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