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10-30 12:32:13

聋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竞争局面日趋激烈,聋人就业更加不容乐观。我们面临的这种现实情况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这些聋人要生存,就要找工作,就要就业。那么怎么让他们体面地生存,比较容易地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呢?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要大力发展聋人职业教育,使聋生在校期间或通过学校以外的其他的各个渠道和工作岗位来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在这种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聋人职业教育。

针对聋校职业教育起点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理论多实践少、毕业生就业难等特点,我认为聋校职业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一、校校联合的模式

聋校与普校间的联合办学,各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在发挥本校优势的同时借鉴他校的长处和优势,采取联姻方式联合办学,在联合办学过程中借用、借鉴兄弟学校的师资、设备和办学经验,共同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线人才。

1.校校联合的特征

聋校与普校联办,按照分层次教育理念,把聋生第一年放在聋校,作为普校的预备班,由聋校教师负责教授文化基础课程和基本的职业技能;第二年专业课程进办的职业学校学习,侧重加强专业课程训练,聋校派出教师随班翻译;第三年由联办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安排聋生实习,聋校教师负责跟踪、指导。

2.校校联合的优势

首先,培养聋生与健全学生的合作精神。互相合作既能弥补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又能密切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聋生与健全学生分配在一起,共同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互学互助,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其次,让聋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聋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与健全学生同台竞技,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感,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他们走上社会树立自信心。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模式

切实开展好校企合作工作,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也是解决目前聋校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突破口。校企合作不可以聋校得到企业的经济资助为宗旨。校企合作的关键点不在企业而在学校,聋校应当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转变观念,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推动聋生实践技能、提高职业素质的教育。

聋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原动力来自于生产实际,每一所聋校所处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结构不同,生源的基本条件不同,最终的服务对象不同,就应当在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体现所服务企业的需求。我们在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根据聋人视觉敏锐、吃苦耐劳、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做到缺陷补偿,扬长避短。将教学规范与企业需求通过三个“衔接”来保证,即1.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2.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3.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而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学分制、选修制来具体落实。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系列特色专业,培养出掌握一定技能,在某方面甚至超过普通人的优秀人才。

校企联合同时也实现了工学结合。把这些企业作为聋校的长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聋生直接参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工忙时学校组织聋生进行生产实践,工闲时安排聋生集中授课,学习理论知识。聋生在实习期间直接在生产车间进行顶岗实习,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生产任务,把技能教学搬到企业生产一线,使聋生一毕业就能上岗,从而既解决聋校教学条件不足的矛盾,又缩短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使校企双方进入良性循环阶段。这种模式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并且有利于企业和聋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磨合,毕业生一进企业就能上岗,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有较大的竞争力。

实践证明:校企联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企业为聋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聋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聋校的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聋校职教生命力的源泉。

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聋校和企业的合作存在一些无从下手或难以深入的困难,这些固然有如“地区经济不景气”、“企业对聋校排斥”等外部因素,也有聋校方面如“坐等企业扶持”、“合作内容不多”、“恪守固定模式”等观念上的问题,这才是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一些聋校已经与企业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但是绝大多数仍然是类似老师与企业的人事部门经理打交道,向他们“推销”自己的聋生;或者是专业教师前往企业与生产部门的“朋友”联系聋生专业实习参观的事宜,等等。这种合作受较多的限制,如:聋校内部的机制缺乏活力,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特殊要求和时段特点;企业生产运作的变化,和学校教学进程安排不符。

校企合作是聋校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整体联系与合作,必须依靠政府的有力支持和聋校的主动出击,去寻找可以合作的企业。因此必须有一个基本组织来统筹规划,从而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工作。

特殊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残疾学生受到良好的多方面教育,在补偿身心缺陷的同时提高残疾学生的素质、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说,没有特殊教育的义务教育是不完整的义务教育,那么,没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也是不完整的特殊教育。新形势下的聋人就业面临比过去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聋校职业教育不仅要做到校校联合,而且要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聋生掌握一技之长,从而自立于社会。

上一篇:《机械基础》教学方法之初探 下一篇:让“校企合作”之花在旅游专业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