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写作情感,培养写作兴趣

时间:2022-10-30 12:11:26

激发写作情感,培养写作兴趣

摘 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和沉睡的潜能,激发写作的兴趣,并让他们在学习评价中品尝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教学策略 激感

新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应确立这样的理念: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挖掘学生写作的情感潜力,把学习写作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无拘无束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实现做“文”和做“人”融合。

为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走出虚假的误区,走向真实,走向自然,在写作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的策略。

一、让学生投身现实,体验个性化的生活

写作的冲动来源于鲜活的生活,脱离生活,对生活熟视无睹,习作之源必然干枯。教师应努力拓展他们各自的生活空间,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背景,引导他们积极地亲近自然、亲历社会、亲合同伴,用个性化的目光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在或清洌或浑浊的生活“泉水”中体验,酝酿“倾吐”的愿望。

(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外部环境,学会识别真假。

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种种美,用心灵去体验平凡中的崇高,成功中的艰辛,严格中的爱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揭露阴暗、丑陋的现象,在揭露中抒写对假、恶、丑的憎恨之情,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努力营造内部环境的“求真”氛围。

学校是我们的领地,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随笔园地是我们的主渠道。利用主阵地、主渠道,努力营造内部环境的求真氛围。在校园里以课堂、板报、随笔批改为载体,进行求真的探索。

二、挖掘学生写作的情感潜力

(一)直接情感的挖掘。

针对学生的写作现状,老师们一致认为:社会上功利主义的影响,应试制度的存在,使学生无暇欣赏自然,感悟生活。为此,我们必须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感悟生活,学会思考人生。

1.欣赏自然,激发美感。

(1)在教学实践中,可精心组织学生游历学校附近的名胜古迹,田园山水。比如归仁的“三眼井”、“乌鸦岭”、“克复桥”等处,其自然风景和美丽的传说远近闻名。活动前,介绍该次游历地点,阅读与之相关的资料,走访对这些地方熟知的老人,从他们那里搜集有关这些地方的传说,激发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提出写作要求;活动后,进行作文交流、评析,让学生在交流、评析中,再次欣赏自然的美景。(2)结合写景散文的教学,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些名胜古迹。(3)利用随笔交流,让学生上台谈谈他们对自然美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在交流中沉浸于美感中。

2.感悟生活,培养悟性。

悟性来源于观察,来源于敏捷的思维,来源于对生活的正确感受。我们应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1)教给学生观察、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他们经过“关注―观察―思考”的过程,提高悟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要求写观察随笔,以增强学生观察兴趣;教授观察的各种方法,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外形的能力;引导学生由观察表层到思考实质。

(2)启发学生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得失,面带微笑直面人生。

(3)鼓励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学会“换位思考”。

3、思考人生,锤炼思想。

(二)间接情感的激发。

1.借助课堂渠道,发掘教材内在情感因素,人文底蕴,砥砺学生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

课内阅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主阵地,应坚守这一主阵地,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教材在写作情感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兴趣。

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这方面可做如下尝试:(1)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2)阅读学生喜爱的作品,力求阅读指导能做到“有的放矢”。(3)开出书单,让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名篇中的精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4)介绍高品位,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5)开设阅览课,为学生提供读书积累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6)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他们多读、多思、多悟。(7)课外阅读向课内阅读渗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在唤起阅读情感的同时再次唤起学生的写作情感。

(1)对课文的重组和再创作。对作品的再度创作既可满足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又可满足他们不写不快的需要,帮助学生通过再创作进一步理解作品。重组的方式不拘一格,可添加、修改结尾,变换文体,也可扣住作品进行扩写或缩写。

(2)对课外阅读进行评点或交流。开设阅览课后,布置学生写随笔,对阅读内容概述要点,发表见解;并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派出代表,开好全班读书报告会。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锤炼他们的思想,进一步激发他们再阅读、再创作的情感。

(3)相关话题的思考与写作。结合学生的阅读(包括观看电视、电影)心得及平时讨论的热门话题,提供相关话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

(4)进行相关命题写作。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单调、枯燥难以维持下去。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在人们眼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看到的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联想多了,学生便乐于动脑筋去分析,去钻研,去思考。随着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口语交际能激发写作兴趣。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平时就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答的能力。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并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努力用语言去打动人。

(三)互改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批改其他学生的作文,这很符合他们的好胜心理,但次数不宜过多。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一丝不苟地批改,就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会放过。要让学生明白,文章有缺点才需要修改,并让他们针对优点、缺点作出评论,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领会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这样,不仅写作文的同学作文水平会有所提高,批改作文的同学也能从中学到别人的写作方法,不断吸收,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发表欲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把一些写得好的文章、进步较快的同学的文章,利用作文课、阅读课的时间,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并在学生中传阅。鼓励学生树立足够的自信心,多向报社投稿,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勇往直前,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和沉睡的潜能

只有教育者首先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呼唤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

自尊、自信是人类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关键所在,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是人生杠杆须臾不可缺少的支点。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知之不多,经验甚少,生理、心理发育具有阶段性、不成熟的特点,但他们具有自尊、自信的天性。当他们因种种原因交不上作文或虽经努力但最终只能交上很差的作文时,教师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否则会伤了学生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对习作的自信心。要信任和宽容、启发和引导学生,这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又能增添学生的自信。以人格才能唤醒人格,以高尚才能唤醒高尚。教师:有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创造性思维。

五、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品尝成功的愉悦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应不断发现文中的亮点,不吝溢美之词,真诚地激励学生,满怀爱心地唤醒学生作文的潜能,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张扬个性。

(一)竭力捕捉闪光点。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抓住孩子们智慧的闪光点。学生每次习作都经过了用心去写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在学生习作的字里行间细心捕捉美词佳句,捕捉学生对生活内容的认识、理解、感悟具有独特见解的句子,鼓励这种差异,呵护这些珍贵的个性。可用红笔圈起来,亦可写上“OK”、“GOOD”之类简短的欣赏性眉批。点滴的闪光在不经意间得到呵护,定会扬起他们写作的兴趣之帆。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还应关注他们细微的进步,注意暗示学生进行作文的“自我纵向比较”,学生每有一丝进步都可给予“你在超越自己……”“你每次作文都让老师刮目相看……”“你真棒!竟有如此精辟的见解。”等语言的激励。这样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习作的热情,增强成功的自信。

(二)不断创新评价方式。

如果每次作文教师都仅仅打个分数,学生往往会感到索然无味。为此,教师应经常变换评价方式来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

1.际遇性评价。

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善于抓住学生潜能中带有偶然性,带有一纵即逝的创造性的灵光,给予肯定性、鼓舞性的评价。

2.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3.“档案袋”评价。

给学生建立习作档案袋,档案袋里面放着学生每一次习作,每一次评讲记录,一张张受表彰的荣誉证书,一篇篇获奖或发表的文章,第一张独立主编的小报……这里有学生习作过程和结果的记载,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们的评价,等等。这里装载着学生成长中的一个个精彩镜头,让他们体验收获后的喜悦,成长中的步伐。学生就在无数个“一”中带着希望、带着梦想、带着自信、带着追求长大。

我们应把作文教学视为学生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片风景,这片风景应能引发学生去欣赏、去陶醉,让学生感到习作课堂是乐土,在心灵的唤醒与潜能的开发中,激活学生热爱学习的本能,让这种对语文的盎然情趣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乃至人生旅途中得以延伸。

上一篇:脱胎换骨出佳作 下一篇:生活:写作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