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策略

时间:2022-10-30 12:08:14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策略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就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落脚点都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下面谈谈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策略。

一、挖掘教材资源,在文本重建中采撷主题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一是重组教材。现行语文教材都按知识体系编排,因而每册教材的内容相对较为零碎,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在大语文观中审视和构建教材,使之更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或重组文章结构,或重组单元内容,或根据时代背景,或按学习主题,或按文体、按读写序列等,使教材之间联系紧密,便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了《海洋――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后,我们将与大海有关的文章《海底世界》、《烟台的海》、《美丽的南沙群岛》等重组在一起,让学生从大海的风景、物产、开发利用等方面全面了解大海,开展以“大海”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不光从这些课文中学到知识,还从课外书籍,网络中知道了更多的海洋奥秘,增强了学生热爱海洋,今后开发利用海洋的思想感情。

二是以点带动。四年级《生命的壮歌》《天鹅的故事》等课文是表达动物之间真挚情感的文章。课文学完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文章,探究动物的秘密,尝试撰写表达动物情感的研究性小文章。如阅读作家沈石溪的作品,听作家讲座,组织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这些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在对同一主题的探究性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而且能从更大的学习空间、多角度地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从而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是丰富形式。如表演式学习,即根据学生好动、爱模仿、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课本剧表演、情境体验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有许多课文具有明显的戏剧特点,矛盾突出,场景集中,有人物,有情节,甚至有人物对话。如《祁黄羊》等课文,只要稍作修改,分配角色,确定台词,学生便可以分组进行课本剧的排演,当堂展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静态的文本改编成动态的课本剧,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课文续编内容,把自己续编的故事排演给大家观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如《狐狸和乌鸦》一课,根据已经学过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有一天,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设计主要人物狐狸和乌鸦之间的第二个故事。

二、开发生活资源,在社会实践中选取主题

生活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儿童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的欲望,有了这种探究和追问,生活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内容,他们也因此实现自身的成长。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构建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

一是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如春节前夕,有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收集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在这样讲故事、集对联、抒感想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着社会,锻炼了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大自然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如今年的春游主题是“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有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有春游后中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从中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通过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是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资源,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契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可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方阵地,结合每周学习的内容,推出各班语文学习的亮点,每周一查一评比,并交流经验。利用“江花校报”和成立“红领巾广播站”共享收获的喜悦。如结合学校的安全教育,进行安全知识大奖赛,小报评比等;结合六一节进行课本剧表演、书法竞赛、朗读竞赛;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认真把握语文学习的每一寸天地,让生活的空间充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气息。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使学生尽情释放语文学习的热情与活力,语文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三、注重学科融通,在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学科界限的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开展“海洋”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能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从网上获取海底多场景多角度的图片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体会海底世界的美妙之处,随即产生由衷的喜爱与探究之意。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音乐、美术的整合。用音乐艺术的力量所进行的教育是最难以使人忘怀的,它渗透到儿童的心灵深处,犹如绵绵的春雨,对幼苗的滋润。而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因此将音乐、美术溶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春到梅花山》《让我们荡起双桨》《鼎湖山听泉》《莫高窟》《拉萨的天空》《西湖》《九寨沟》等,我们也有机地将这些文章结合在一起,开展了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唱唱、画画等形式表达出心中对“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

三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科学的整合。科学课是以观察、科学实验为主要探究活动的学科,这正是学生体验真实生活的最好途径;其次,科学教学中的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就是语文作文教学的情感体验;再则,科学观察、实验中系统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科学现象的分析、记录就是小学《春到梅花山》“第一手资料”。许多语文的科学小品文正是连接二者的渠道,如《夜晚的实验》《雷火之谜》等等。

上一篇:打造智慧的数学课常 下一篇:美国早期教育课程探析及对我国早期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