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现状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10-30 11:23:10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现状及护理对策

摘 要: 我国还未颁布任何有关院内危重患者转运的指南,但各医院的护理一线人员已经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途中监护和生命支持和转运后交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对策

急诊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患者进入抢救室后,为了明确诊断,尽快实施诊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常需要进行院内快速、安全、有效的转运。虽然时间短暂,但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确实存在风险。患者在仓促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情变化,若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将出现医疗差错后各部门责任不清的现象。此外,院内转运还受到各医院设备和条件等的限制。因此如何降低转运风险,做到安全转运一直备受各界的关注。为了保证患者转运中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达到优质护理服务,本文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途中监护和生命支持和转运后交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1.转运前风险评估

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监护及抢救措施受到限制,病情变化快,尤其易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不稳定现象而危及生命,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死亡风险要比平常高9.6%[1]。所以,进行转运前风险评估是安全转运的基础。转运前要清楚转运途中患者可能遭遇的危险包括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1]。同时将转运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转运风险,获得家属同意后再实施转运。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安慰患者家属也是抢救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转运前准备

2.1沟通。

转运前要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患者送至目的科室。但不要为准备资料而延误转运,如需紧急转运,部分资料可于转运后送到。通知接收科室做好人员、设备及药品的准备,以保证患者到达后能立即进行治疗。负责转运的人员应熟悉线路,转运前联系好电梯,保证转运路途畅通,尽量减少转运时间以保证转运安全。

2.2人员。

据文献报道,转运意外事件的出现大部分与转运人员有关[2],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转运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等都相关。转运时应由具备一定抢救经验和应变能力的医师、护士共同协助。运送途中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据报道,68%的护士对使用仪器感到有压力[3]。科内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仪器使用、抢救搬运技术的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掌握所有急救设备的使用技术。

2.3设备与药品。

准备便携式心电监护机器、除颤器及便携式呼吸机,并准备足够电量。为便于携带,氧气采用袋装或瓶装,以供转运全程所需。应用氧气枕供氧是现阶段普遍采用的供氧方法。必要时对严重创伤重度缺氧患者应在车床下配备便携式氧气筒供氧以保证达到高流量吸氧的要求,途中应根据情况调整吸入氧的浓度。患者转运时要携带充足的静脉液体和患者需要的药品及复苏药物,例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急救药品,防止患者转运途中出现心脏骤停等危急状况。还须携带注射器和输液器等,最好使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给药速度。

2.4转运前患者的处理。

检查并妥善固定好插入患者体内的各种管道及连于患者身体的导线,防止滑脱;有引流管的患者要提前记录并放空引流液,夹闭引流管;存在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症状的患者应预先进行气管插管,以保持其气道通畅;进行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在转运前应清除其气道内的分泌物;输液患者应选用静脉留置针,保持静脉置管通畅,各部衔接紧密,局部无液体外渗;躁动患者应给予适量镇静剂并适当约束以防其坠床。若室内外温度有较大差异,则途中还要注意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若转运前充分准备,其实70%的不良事件都可避免,所以转运前细致准备是避免转运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所以及时总结转运经验,定期系统培训,做好转运前准备,可避免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3.转运途中的监护和生命支持

3.1正确实施转运,注意病情变化。

转运中监护水平要求应等同于ICU监护水平。在我国危重患者转运中的监护通常包括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外周血压监护与呼吸监护,除了仪器设备的监护外,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亦非常重要。

3.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转运途中应保持患者的安全,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除观察监护仪数据外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面色等各项体征,尤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对于患者的主诉要足够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

3.1.2呼吸道的管理

尽管转运前已对患者做过气道处理,但在转运途中仍需防止其气管导管呼吸机导管脱落,应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其气道通畅,建立气道管理规范。

3.1.3引流管道的管理

患者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安全放置,如尿管、胃管等的长短要适宜,防止患者在转运途中因烦躁或变化使管道脱落扭曲。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最好夹闭引流管后再转运,防止发生气胸或感染。

3.1.4静脉通道的管理

观察患者的局部静脉留置针情况,保持静脉输液管道通畅,防止针头滑脱堵塞;维持静脉药物治疗,并根据医嘱及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对特殊用药要严格控制静脉滴速;输注的液体最好用袋装,以减少转运途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3.1.5保持病人安全合适的转运

从患者转送入抢救室,到相关检查科室检查,最终送入相关科室进行治疗,至少需要2至3次的搬运。有条件可采用过床器搬运患者,减少因人为用力不均而导致患者过床时被剧烈震荡、扭曲而发生严重后果[4]。根据常见的损失类型,安置如下的:颅脑损伤: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采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颈髓损伤、严重脑挫裂伤:平卧位,固定头部,其中1人托住头部,其余人员将病人平直抬至转运床上;脊柱损伤、脊髓损伤:应在病人身下垫一硬木板,取仰卧位,搬运时多人同时用力抬起病人,切忌拖、拉、推、扭转躯体;腹部外伤:平卧位,屈曲下肢,减少腹压,防止器官脱出。

3.1.6做好途中记录

在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应记录患者各项监测指标的数值、意识活动状态及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为转运后工作的全面交接提供完整数据,保证监测治疗的连贯性及护理记录的连续性。

3.2特殊情况转运。

对于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转运除遵循上述转运原则外还应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污染物品处理、设备消毒、转运后医务人员的防护消毒等工作。

4.转运后交接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将患者送至目的地后要与接收患者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卧位安置、管道固定、吸氧等,然后进行床旁交接,包括提供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护理要点及转运前后和途中的病情变化等信息,双方确认交接内容无误后共同签字。加强危重患者的交接管理,能提高急诊危重病人的交接效率和医疗安全性。

5.结语

转运危重病患者不是一次简单的运送,而是抢救危重病患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环节。院内转运过程比较复杂,涉及转运风险评估、转运指征、转运人员、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测、有关事件处理及相关法律程序等问题[5]。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制定合理的转运程序,规范操作程序,加强相关科室的协作,可以有效预防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到安全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转运路径能有效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和转运病死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接收科室满意率,进一步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6]。相信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人员系统培训、配备合适的设备、转运前充分准备及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患者转运的安全性一定会增加,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瑛.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J].护理杂志,2009,(9A):40-42.

[2]张永利,李素玮.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J].医学和哲学,2010,31(1):59-61.

[3]史苏霞,周立.ICU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现状[J].护理杂2010,27:561-565.

[4]李亚军,张玉,刘石宁.医院急诊患者院内转运过程的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83-85.

[5]肖烨,吴永清,蒋德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管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0):954-955.

[6]王慧.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26-27.

上一篇:完美的原点即是改变的起点 下一篇:T台上的北欧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