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帝王陵,曹操高陵排第几

时间:2022-10-30 08:34:52

2009年12月,曹操高陵的发现,引发国内对帝王陵墓考古和开发的大讨论。曹操高陵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到底有多大,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焦点。2006年,张五常对秦始皇陵打开后的商业价值进行估算,其门票一项即可创收20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国内文化界的激烈论战。在2009年12月,我依照张五常先生的算法,对曹操高陵的旅游收益作出最低年收益4.2亿元的估算,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由此,大型帝王陵墓巨大的投资回报和民生效能,开始浮出水面。

帝王陵的商业排行榜

曹操高陵得到确认之后,部分地方政府兴起对三国人物的探墓热,很多人以为“陵墓经济”只是哄而起的浮躁,其实不然。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陵墓旅游”就已经诞生,部分地方政府在自身“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中,对“陵墓经济”作了积极探索和大量实践。现在,“陵墓旅游”的模式基本成熟。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最后一年,多个重大帝王陵墓项目在此期间陆续完成了前期考古工作,大规模商业开发已经陆续启动。

经过了10多年的具体实践,各地帝王陵开发项目为我们进行系统统计积累了足够的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我整理出“中国帝王陵商业价值排行榜”,如下:

1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西安市征地2902亩,建设景区绿化、道路、管线、配套设施,文吏俑(含石铠甲)展厅、百戏俑展厅等。总建筑面积8120平方米,项目时间是2005~2010年,总投资6.55亿元。该遗址公园在2010年竣工开放后,最低收益在大约16.6亿元。2009年,西安旅游业总收入274.65亿元。

2 西汉帝陵

自西汉高祖刘邦至平帝刘衍共11个皇帝的陵墓。2001年,“西汉帝陵”被整体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计划中的“大遗址保护项目”。预计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项目将逐步发挥巨大的民生收益。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茂陵地处陕西兴平市,西汉汉武帝刘彻的陵墓,2007年开始正式启动开发,预计2010年,兴平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亿元。

汉景帝阳陵

阳陵是汉景帝同王皇后合葬陵园的统称。陕西威阳计划建设以汉阳陵为龙头的五陵塬汉文化保护展示区,汉阳陵博物苑占地3000余亩,建设总投资4.35亿元;2007年,成阳“中国地热城暨关中温泉度假城”项目竣工,投资6亿元。

3 唐朝帝陵

唐代18位皇帝的陵墓,在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十一五”计划中的“大遗址保护项目”,截至2009年,乾陵、顺陵、建陵、贞陵、崇陵、桥陵、泰陵的考古勘探已经结束,陆续启动大规模商业开发。预计在十二五期间,项目逐步发挥巨大的民生收益。

乾陵

陕西计划以乾陵、昭陵和唐长安古城为重点,建设唐文化旅游区。2010年,乾陵最低创收将达到4.17亿元。

桥陵和泰陵

陕西蒲城县在“十一五计划”期间,桥陵和泰陵的开发项目率先展开,总投资10亿余元。预计在2010年,全县旅游业收入突破1亿元。

4 清朝帝陵

清东陵

河北省遵化内,世界文化遗产,遵化市“以清东陵为龙头,以汤泉为支点,以长城旅游公路为纽带”,2008年旅游接待20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启动环陵水系恢复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2008年,西陵五条水道得到彻底疏通。在易县“十一五”计划中,重点打造“清西陵生态皇家文化旅游景区”,2010年预期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18亿元。

5 明朝帝陵

明十三陵

北京昌平县内,世界文化遗产,打出以明十三陵为代表的“明文化品牌”。2007年,明十三陵文物库工程总投资2594万元,“十一五”期问,昌平旅游产业增长速度达15%左右,到2010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5亿元。

明显陵

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世界文化遗产。该市在“十一五”计划中以明显陵为龙头发展旅游业,预计2010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亿元。

明孝陵

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世界文化遗产。

6 曹操高陵

河南安阳。2009年12月,曹操高陵完成考古确认。其商业开发将在“十二五计划”期间启动,预计建设曹操高陵遗址公园,面向韩国、日本、东南亚及国内游客,其收益最低大约4.2亿元。根据安阳县政府公开的数据,安阳市在2010年旅游总收入(计划)50亿元,而到了2015年,旅游总收入(计划)翻一番,达到100亿元。

7 成吉思汗陵

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列为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起,鄂尔多斯市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旅游景区项目前期费和旅游开发等,并逐年递增。2009年,鄂尔多斯市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

8 舜帝陵景区(湖南永州)

2005年湖南省政府首次举行公祭舜帝大典。当地重点打遣“九嶷山舜帝陵,祭舜暨舜文化旅游节”。2008年,永州旅游收入33.33亿元,2014年预计旅游收入80亿元。

9 黄帝陵

陕西黄陵县。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围绕黄帝陵的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3.6亿元。2005年黄帝陵创收1.5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5亿元,2015年达到8亿元。

10 炎帝陵(湖南株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举行公祭炎帝陵典礼。1994年,炎帝陵风景名胜区开发启动。2005(乙酉)年举办清明民间祭祀炎帝典礼。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 西夏王陵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7月,西夏王陵开发全面启动。

12 宋陵

北宋的帝王陵墓群,位于河南巩义市,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宋代靖康建炎年间遭金兵破坏,元代时地面建筑全部被毁。

(本榜单数据均来自各地公开的官方规划书,排行为旅游商业价值榜,并非学术价值榜。)

和西汉帝陵唐帝陵以及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相比,曹操高陵的开发不过是浪花一朵。但基于数百年来《三国演义》对民间的熏陶,建国后史学界和民间多次掀起“为曹操翻案”的浪潮,使得曹操墓的公共影响力超过汉唐帝王陵,即使和秦始皇陵比较,影响力也毫不逊色,在商业排行榜中排行第六。下表为帝王陵的价值比较示意图:

这个表生动地解释了帝王陵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是两码事儿,秦始皇陵和明孝陵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前者的旅游价值是国家级,而后者是江苏省级。曹操 高陵虽然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但其自身的旅游价值却是国家级,高出了明孝陵。秦始皇陵在未打开的状态下,对外开放30年,游客累计达到6000万人次,年均200万人次,张五常预计秦始皇陵打开后的年均客流量是500万人次,而我计算曹操高陵的理想状态是年均200万人次,数据的区别,体现了曹操高陵和秦始皇陵的价值差距。

我们需要“大文保观”

帝王陵墓的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大呢7以陕西黄帝陵为例。黄陵县在2004年将黄帝祭祀升级为国家规格,其旅游业综合收入在2007年达到2.5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5亿元,2015年,黄帝陵将创收8亿元;“十一五”期间,黄陵县旅游业收入年均递增27.2%,远远超过当地其他产业的增幅(如工业年增7.7%,农业年增9.3%),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达到4000元,年均增长8.3%。

该县2010年(计划)农村卫生覆盖率为9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gO%,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5%;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5%。黄帝陵的开发,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历史或传统建筑群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的建议》中,文保工作被定义为“鉴定、保护,保存,修复、整修,保养和复兴”。其中,“复兴”是指通过对文化遗址的商业开发,使古代文化遗址项目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复兴”,即收获该项目的文化和商业的双重价值。该协议书是这么规定的:“只有估计到这方面(商业开发)的价值,才能正确地看到保护的社会问题,(文化遗址)应当满足人们在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需要,而又不损害自身的特点。”

商业开发和文物保护非但不矛盾,而且开发成了文保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以曹操高陵为代表的帝王陵墓商业开发,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建议在思想层面上,我们必须实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人文主义转型,要用符合现代人文主义和现代科学伦理的视野,追求“大文保”,反对将文保和商业开发对立。要重新认识“陵墓经济”,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将“陵墓经济”提升到区域经济的战略高度,真正实现文化和产业的协调发展。我相信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2011~2015年),“陵墓经济”将真正释放出强大的民生效能,给中国文保和经济发展增加一条创新的路径。

责编 晓寒

上一篇:八仙庆寿铜像 下一篇:“袁大头”银币版别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