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教学

时间:2022-10-30 07:08:45

快乐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促使学生快乐地学。在实际教学中把生活引入课堂,会取得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快乐教学 生活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所以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会背数学概念、公式,能解答数学习题的知识人才,而是应该按照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学生潜能,点燃思维火花,运用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和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同时通过知识载体,对学生进行能动的心理和智慧引路,开发悟性,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促进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以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世界,适应未来的综合能力。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除了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才能把数学学科的美感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数学课堂教学是各个教学环节的中心,如果能更高效地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刻苦的学、机械地学习转化为快乐的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现在初中的数学课本和小学课本相比,形如变的字多图少;初中数学知识和小学数学相比,开始变得比较抽象概括,学生容易厌烦,实际数学课堂也因为各种原因,不如小学课堂来的活泼、快乐,因此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把课堂教学延续成快乐的殿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把生动活泼的实例及数学史料渗入课堂教学中

初等数学是相对抽象程度来说的,其内容方法都比较直观具体,研究的对象大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抽象程度不深,离开现实不远,几乎直接同人们的经验相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死板的理论推导众多的习题、频繁的测试,是很难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也达不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加,许多的数学史知识也可以开始向学生渗透,或者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将一些生动的实例告诉学生,这样更能使学生对扬学数学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映射概念时,如果只平铺直叙把概念一说,然后举例理解概念,那么这堂课肯定索然无味。所以在教学中应先应用自然界中丰富的实例。例如在学习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或者四棱柱截掉一个角时截面是几边形的学习前让学生自做模型,然后用剪刀剪一剪或用小刀切一切从家里带的橡皮泥、白萝卜块等易切的东西,甚至允许学生把截面印在黑板上,进行现场操作,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经历了发现数学的“演习”,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再例如象上面刚开始遇到截面不能找到五边或者六边形这个难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认真思考,引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车到山前必有路”等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也能在讲到完全平方公式或者探索规律时也可以简介一下中国的扬辉三角比国外发现得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学习劲头倍增,课堂效果肯定也更好。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数学的美感,激发求知欲

数学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王国,它既有高山雪莲,又有空谷幽兰,数学的美妙之处在于能把混乱化为和谐,纷杂化为对称,繁杂变为简单,又能从统一中演绎出千变万化,还能从千变万化中探索出规律。如数学中简洁与灵巧的美到处可见:当今通行世界的阿拉伯数学符号,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表示出无限多的数,这与绘画时利用3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缤纷的图画,与作曲中凭7个音符能谱写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所以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揭示出它的内在美,就能起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就能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当他们感到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才能进入乐学的殿堂。

三、课堂教学不适时机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中考近几年不断加大的实际应用力度,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精选应用试题,加大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又同时使学生体味到了数学与平常生活相结合的趣味与作用,这怎能不使学生激发出强烈的探索欲呢?

例:最近上海地铁运行任务繁重,若某条地铁线路上有若干辆列车在运行,每辆列车来回运行一圈需要80分钟(即同一列车开出同一站台所隔的时间),设前后相邻的两辆列车开出同一站台所相隔的时间(称为行车间隔时间)相等。求:

(1) 如果线路上有a辆列车运行,行车间隔为b分钟,那么a与b之间满足怎样的等量关系?

(2)如果比原来增加4列列车,行车间隔时间可减少1分钟,问原来的行车间隔时间是几分钟?

本题以最近上海地铁运行高峰时缩短行车间隔的实际问题为问题情景,参照是铁一号线的运行参数,为解题方便作了理想化的设定。命题意图是以我们身边发生的问题体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此题一出,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既起到了强化知识的效果,又提前渗入了中考应用问题。可为一举两得,学生只有明白了数学的作用,才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也会其乐无穷。

四、课堂教学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更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乐趣

当今社会,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正是有了竞争,各个企业你追我赶,才充满活力,试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引入竞争也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的竞争就是促使学生团体与团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对抗,迸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如何才能使竞争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我想应该通过设制各个数学兴趣小组,把整个教学班化分成这样的若干小团体,并选出学科带头人,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他们有序进行组与组的对抗赛,发挥他们的团体意识,从而促进团体中的个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本组争光。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组之间的群体水平,教师要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可引入电视中游戏规则,可对练习分解为必答、抢答、选答等几类,把课堂教学逐步推向高潮,在组与组,个体与个体对抗后,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归纳出本节的重点、难点、疑点、得与失,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研讨。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让他们进行公平竞争,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使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水平。题目设计中可选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类型,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特定模式,还要注重创造性、新思路的培养,使整个课堂教学在快乐气氛中实施。

总之,教师的角色已然转变,除了教学之外,还需自行编制教程,发展课程,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编制教程或者设计课程时,首要考虑学生学习时的特性,设置适合发展学生学习的数学活动,多想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以往的被动教学变为积极参与动脑、动嘴、动手的主动教学,也就达到了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进入兴奋期,这样怎能不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呢?这对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打破常规,进行教学改革都将是十分有益的。

学生应该享有快乐的权利,课堂更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的场所,象音乐课、体育课那样,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也能够动起来,享受快乐,从而达到“享受数学,快乐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小学数学教师》。

上一篇:“探究式”高中语文教学误区 下一篇:构建“生本、生态、生命”的语文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