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呈现体育精神

时间:2022-08-22 12:04:18

如何在教学中呈现体育精神

【摘 要】通过体育课堂,让体育的人文精神得到普及,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更高目标。体育精神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发展动力的文化内容,凝聚着体育运动的理想,蕴含着体育精神的信念。体育精神的培养对学生身体素质、文化修养,人生态度都有更为深层次,更为长远的影响。所以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体育课堂中很好的呈现体育精神是体育教学需要关注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培养兴趣、组织活动培养积极的体育风貌,有社会责任感的体育心态和端正的体育期望。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教学探索

高中体育教育不仅是通过训练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另外还要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提升道德修养,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体育精神的价值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展现体育风貌、体育心态和体育期望的文化,是体育运动的支持和精髓,而体育课中除了技能知识的传递,体育精神的展示也有非常巨大的价值和作用。首先直接影响着学生人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的综合展现。其次影响着比赛的状态和境界。再次是体育和其他社会范畴进行互动沟通的桥梁。

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人格发展、知识积累、身体素质、爱好兴趣都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他们是否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否能与他们形成良性互动,不仅和他们的知识教育息息相关,更决定于他们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不仅是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的课堂,另外还是他们形成互动,接触社会的契机。体育活动不仅与人的身体有关,而且和人的精神世界密不可分。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意志得到了磨炼,勇气被激发,激情被唤醒。①体育精神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这非常紧密的联系,将给予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资本。

二、体育精神的培养

1. 树立体育精神教学的意识

体育教学要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教学的目标一般是以量化的体育技能的达标作为教学目的。要让体育精神在课堂中发挥其价值和意义,那么就要在理念上重视体育精神的呈现。所以首先要充分认

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认识到体育精神在竞争与合作、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价值,淡化运动技术规范教学,突出强调体育对人的意志、精神、道德和人格的影响,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加强意识,重视体育精神,是在教学中呈现体育精神的前提。

2. 改进教学方式

要在教学中呈现体育精神,这就需要老师们有创新思维,需要丰富教学手段,让体育精神进行有效的传达。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技能的传授过程中,融入对体育精神的讲解,比如,篮球课的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些课堂仪式让课堂中的人文氛围更加浓厚,通过一些趣味活动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体育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再有通过在体育课堂上发现体育精神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班级体育文化的确立。最后的课堂的评价上,除了对学生们的运动技能,所学知识进行评点之外,还要注意对同学们对体育的兴趣,所展现的体育风貌进行评价,比如学生的体育态度,是否对学习过程中积极向上、斗志昂扬;团队协作情况,是否在运动过程中和其他同学积极配合,主动关心他人;体育风貌,在运动中是否展现出青年人坚定的自信和热情。

3融入教学评价

首先要让体育精神的呈现形成深层次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课堂中呈现积极、向上、健康的体育氛围,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融入对体育精神的评价。老师对体育精神的呈现效果,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状态都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评价。老师能否在教学中贯穿体育精神,学生是否领悟了体育运动为我们带来的精神内涵,这些评价的生成将有助于形成教师呈现体育精神的动力。

三、结语

体育课是传递育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中牢固树立传递体育精神的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传递体育精神的的手段,在教学评价系统中融入对体育精神呈现状态的评价,都是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实现教学改革的手段。而体育精神的呈现,体育文化的形成都不是一种简易的过程,不能依据理论的传授、技能的教授让学生们领会体育精神的内涵,而是需要真正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有方法的、形成体系的进行体育精神的呈现,才能真正让学生们在体育课中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体育风貌,在参与或者观看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形成端正的体育期待。

【参考文献】

[1]张冬雨.篮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7):26-27.

[2]吕晓标,程正良.论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9-50.

[3] 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 世纪桥. 2009(15)

[4] 刘强.浅论中国的排球精神[J]. 华章. 2010(12) [3] 李凤梅,朱海涛. 生态化体育的价值探求[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5] 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来源[J]. 中国体育科技. 2007(05)

注释:

①张智军,试论如何在篮球课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2012.12

②吕晓标,程正良.论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上一篇:由保险费计算所想到的 下一篇:“探究式”高中语文教学误区